🌓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4、脐轮(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一年七月廿八日

一般我们都是等情绪爆发了之后,我们才看得见。其实这些情绪已经酝酿很久了。那这些情绪是从哪里生起来的呢?它就是从我们腹部——脐轮的部分,这个部位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平常常常听人家形容说“一肚子气”、“满腹委曲”、“一肚子苦水”,其实这些形容都非常的贴切,都再再说明所有的情绪都是来自于我们的腹部。它是先从腹部有轻微的振动,然后慢慢地扩大。如果我们觉知力够强的话,我们会在它刚刚开始振动的时候就已经觉知了,你就已经能够感觉,这个时候你要转它就非常的容易。

可是一般人如果没有受过训练,他没有这么高度的觉知力、警觉心,所以往往都是已经扩大到整个身体,然后爆发了,他才看得见。

所以通常,你不管是用压抑的方式,或者是爆发的方式,其实它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情绪的方法。它也没有从根本解决,因为已经爆发了嘛,你就是说“我现在很想生气,我不让它生气,我硬压,用压抑的”,其实它也没有消失,它只是又回到腹部,然后下次可能发作得更强烈。

所以我们就要了解这个腹部——这个情绪的中心,它到底是怎么样运作的?然后它对我们修行来讲,它是会障碍呢?还是说我们可以把它转为一种助力?那就要先了解腹部,这个脐轮它的状态。

一般它是在我们十五岁到二十一岁的时候,是它能量最强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少年。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家这个小孩子,小时候蛮听话的;可是到了十五岁之后,没事情就闹情绪啊、闹别扭啊,讲话也不听了,然后很容易生气。其实也不能怪他,因为这个时候他的情绪中心开始慢慢地发展开来,所以他就相对以前是…,好像感觉他情绪是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就看到有一些校园的斗殴啊,或者是霸凌啊这些事件,其实就不足为怪了,如果我们了解它都是从我们的情绪中心所发展出来,而且它跟年纪有关系。

其实这个情绪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为了要生存,他必须要有情绪。譬如说恐惧,因为有恐惧,所以我们知道要保护自己。像原始人,他为了怕自己受到伤害,野兽啊,或者是种种的天灾啊,所以他知道要住到那个洞穴里面去,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他心生恐惧,恐惧什么?被狮子、老虎、豹子吃掉,就是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所以恐惧这个情绪它本来是与生俱来,为了要延续生命,能够很安全地存活下来必须要有的情绪。

这个是我们首先要认知,情绪它是我们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面,或者是有种种的安全措施,也都是要避免我们的生命受到种种的威胁;所以恐惧它是很自然的,本来就有的。

像忿怒,忿怒也是,本来就是自然有的情绪。那为什么要忿怒呢?我发脾气,你就不敢惹我嘛,你就不会再欺负我嘛,所以它是一种反抗别人的一种很自然的情绪,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那像暴力,暴力也是啊:两个人吵架,比谁大声嘛,谁受不了就先动手嘛。那我为什么要先动手?因为我不先动手,你会打我啊!所以那个暴力的情绪,其实它是要免于自己受到别人的暴力而有的很自然的一种情绪反应,因为你不动手,可能就被别人打啦,甚至是伤害,或者是没命。

所以我们就知道,种种的情绪它是自然的、自然的这些反应,为的都是要继续地安全的活命而有的种种情绪。

那我们为什么要解释这个呢?就是你先不要排斥它、讨厌它、反抗它,认为说“为什么我的脾气这么大?然后为什么我有这么多恨?或者是种种的恐惧啊、害怕啦、担忧啦,为什么会有这种种不好的情绪?”然后就想说怎么样去把它去掉,或者是怎么样去对抗它。其实这个就是对这个本能的、与生俱来的种种的情绪,没有正面的了解,然后你才会想要去反抗它。反抗它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转变它,怎么去超越它,怎么去升华它的话,你只是一味的反抗,你只是原地踏步,你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情绪它的来源,那它是自然就有的。我们之前也介绍说,每个脉轮它都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下。那反正是自然有的,它都是往下流的,那它都是会一直停留在它应该有的这个脉轮,它不会再继续往上升华。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想要超越种种的情绪,从这个情绪当中解脱出来,或者是能够不要继续被我们的情绪控制的话,我们就是要走另外一个出口,就是要怎么转变它,怎么去升华它,所以我们才要先了解情绪的状态,然后再进一步来解释它有哪一些可以超越的方法。

那既然是与生俱来的,那就让它存在吧!可是如果你一直有这些情绪的话,虽然它是本来就有的,可是你如果没有去超越,或者是升华它的话,它就会一直停留在这个脉轮,它不会继续往前进。就是说你的修行不会进步,那你一辈子就是被这个情绪所控制,没有办法达到进一步的解脱。

所以我们就知道,一般人没有学佛修行,或者是他没有想要超越自己的话,他可以闹情绪,闹一辈子的情绪。我心里不高兴,我就发脾气,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生气嘛,那生气也不是什么罪过啊。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是一辈子就是这样了,那就是说明他的能量永远都停留在这个脐轮,他是不可能再进一步的超越。

那对修行来讲,种种的情绪它会形成一种障碍,对不对?就是说我们种种的情绪生起的时候,我们上一堂也复习贪瞋痴根本烦恼,它就是我们烦恼的来源嘛。这情绪一起来,你不免就是要身口意都继续地造业,然后继续地受苦,然后继续地轮回,然后也没有办法谈到解脱。

所以要怎么来超越它呢?除了了解它之外,我们可以想一想恐惧,恐惧是为了要保护自己。那佛法告诉我们:我要保护的这一个人,他是真实存在的吗?我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保护“我”不要受伤害,可是这个“我”他是真实存在的吗?大家都知道嘛,一切法无我,《百法》都念过了,本来没有我啊!可是你每天都忙着要怎么样免于自己受伤害,那不是继续再坚固那个“我”的执著的力量吗?所以你每天在想说怎么样让自己最安全,然后最保险,最不会吃亏,每天都是想这个,你不过是在增长我执而已嘛,对不对?那怎么可能解脱?

所以,如果我们了解佛法所谓的无我、空性的智慧的话,那就很好转了,那太简单了!既然没有一个“我”要保护,那我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啊,对不对?我一个人走在街上,不怕被偷、被抢、被骗。我们买东西都会怕被骗嘛,那也是恐惧呀!有的人是怕黑,一个人不敢走夜路,不敢一个人住大房子,不敢一个人住在山上。

可是这个脉轮如果开发了之后,它能量的流动如果是通畅的话,他就不会有什么好害怕的,所以他每天过的生活就没有恐惧、害怕、担忧的生活。然后有没有什么好忿怒的?忿怒就是要对抗别人嘛,这个人我看不顺眼,然后那件事情我不顺心,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来做,每天只是想怎么去对抗外在的人事物,那个就是忿怒的来源哪!那为什么我要忿怒?就是要对抗别人嘛;为什么要对抗别人?保存我自己呀!所以还是从“我”来的。

所以,我们如果每天还是忙着怎么样去对抗外在的人事物的话,那我们的脐轮只是会继续的紧张,然后阻塞,严重的阻塞。只要我们看这个不顺眼,那个有意见,想的都是怎么去对抗,或者是你做的,也是怎么去跟人家唱反调、什么等等的,那个也是说明我们的忿怒的情绪还在。

所以脐轮能量通畅的人,你在他身上看不到忿怒的,你没有看过他发脾气,也没有什么讲话很大声啦,还是跟人家吵架啦,还是这个有意见、那个有意见,还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然后在他身上也看不到有任何暴力的倾向。

虽然有的人他不会动手,可是他会语言暴力,他会用讲的,讲到人家也是很生气;所以他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是他的言语也是尖酸刻薄,什么带刀带刺的,也是会刺伤别人,那个也是暴力倾向啊。如果这些情绪继续存在的话,我们就很难把它发展成一个所谓的爱或者是慈悲或者是宽恕……种种的这种能力,就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因为它就是相对这个忿怒啊、恐惧啊,或者暴力,相对来说,它就是爱、慈悲、宽恕、无惧——没有恐惧。

所以我们要说的就是,怎么样从这种种的情绪当中,去把它转过来,超越它,升华它。它是来自同样的能量,只是振动的方式不同。我们刚刚一开始说,我们腹部会开始有振动,情绪一生起,腹部先振动,然后你振动不同的方式是不同的情绪,可是都是来自同一股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在你的脉轮所流动的那个能量,它振动的方式不同,就产生不同的情绪。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正负它是一体的两面,正面的情绪跟负面的情绪,它是一体的两面,这个“一体”就是说明它是同样的能量,只是振动的方式不同。所以这两个相对的情绪,它是同一个来源,只是不同的振动方式。

所以我们只要把它转过来,就好像这个手掌,手心手背都是手啊,一体的两面。那你只要把它翻转过来,就是另外一面了嘛。这就是我们讲的,你怎么去超越,怎么去升华它,说的就是这个,你只要把它转过来就好了。你不需要讨厌它,你不需要把它丢掉,排斥它,都不需要!也不需要跟它对抗,你只是把它转过来,这样就好了。

就好像我们常常说要断烦恼,要证菩提,这也是方便说啦;那烦恼可以断吗?烦恼本来空,你断个什么,对不对?烦恼自性本空啊!所以说要断烦恼,它只是一个形容,本来没有烦恼可断,因为它自性本来空,你留都留不住嘛!你这个贪瞋痴生起,它就消失啦!第二刹那就是消失了,只是你心里面没有过去而已。所以不需要把烦恼完全消灭,然后再去求一个菩提出来,不用!因为菩提是相对烦恼说的。你迷的时候就是烦恼,觉的时候就是菩提。“菩提者,觉也”嘛。你觉悟就是菩提了,所以它也是一体的两面啊。所以你不用把烦恼解决掉,然后再找个菩提过来,不用!它是同一个东西。你只要觉悟,它就叫做菩提;迷失了,它就生烦恼了。

菩提或者烦恼,自性都是空的,它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从我们自性所生起来的功能,但是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这种情况就跟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一体的两面,是同样的意思。所以我们也不用害怕烦恼啊,对不对?你只要当下觉就是菩提了嘛。那菩提、烦恼自性都是空的,本来不存在;是为了要说明你觉悟之后的状态,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做“菩提”嘛,就是因为你有烦恼才要讲菩提,你没有烦恼也不用讲菩提了,因为它是相对的。

跟我们现在讲的正负的情绪、相对的情绪,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不用对抗它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只要把它反转过来就可以了。

所以,看起来这种种的情绪它是我们修行的障碍,因为情绪一起来,我们刚才讲嘛,什么贪瞋痴啊,还是什么身口意啊,就造业了,你的心就跟烦恼相应了嘛,所以看起来它是我们修行的障碍,可是我们又说不要害怕它。

这种情况就好像说我们连日下豪雨,然后产生土石流,那个大石头滚滚滚,滚到路中央,把马路挡住了。那我们看这个大石头,看起来它就是障碍,因为它障碍我们没有办法过去,我就过不去了嘛!就好像这些烦恼,或者是这些情绪生起来的时候,我就过不去了,我就卡在这里了。那我们说的去超越它、去升华它的意思就是说:你就爬过大石头,你就过去啦!所以你只要超越这种种情绪的障碍,你就继续前进了嘛,你就不会停留在原地,然后一筹莫展。

所以,这时候这个大石头,你说它是障碍?还是助力?就看你怎么样嘛:你走不过去就是障碍,你走过去它就是助力,它会变成踏脚石。本来是绊脚石,变成踏脚石,因为你要踩着那个石头,你才可以前进。

那我们现在看待所有的情绪也是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要把它当作是障碍,把它当作是踏脚石,是我们往前进的一种助力。既然它是一体的两面,我们就一翻一转,就把它转过去啦!所以我们只要透过思惟,那个无我、空性的智慧是最快的,很快就转过来了:根本没有“我”,这所有的情绪都没有必要存在,因为都是由“我”来的嘛!我不存在,那这些情绪当然就没有什么依附的地方了嘛,所以是最快的。它也可以透过不断不断地思惟,对那个无我或者是空性的内容,不断不断地思惟,或者是修习,那你就很快可以从种种的情绪当中解脱出来。

那你的腹部就只剩下能量的振动,但没有情绪了,然后它是流畅的。当你可以把这些恨啦、忿怒啊、暴力都转成爱、慈悲的话,然后宽恕的力量,宽恕就是说你不会跟人家过不去,你很容易就原谅别人,所以你不但不会想到说要怎样去报复他,而且你根本心里面就不会心存芥蒂,这个是你真正的升华它了,那很快就到心轮了。我们也讲过,心轮就是爱的脉轮。你既然可以转这些暴力、恨、忿怒,转成爱、慈悲、宽恕的力量的话,你很快不就到达心轮了吗?它很自然就往上走,就到达心轮,所以它是根本解决。你怎么压抑、怎么爆发,它都不是解决的办法;惟有这个方法才是真正的解决。那也是对我们修行不但不是障碍,而且还成为一股很强的助力,踏脚石。

好,那我们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

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