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3、皈依三宝(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皈依了三宝之后,应该怎么做?是不是皈依完了然后就结束了?很多人是被人家拉去皈依,糊里糊涂的皈依,然后回去也没有继续再做些什么事情,他以为皈依就好了。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我们要带领其他众生进入佛门的话,一定要至诚皈依会比较理想,就是说自己誓愿要接受皈依,而且是至诚皈依;要不然他那个皈依并不能产生皈依的功德,如果不是自己誓愿要皈依的话,然后皈依之后也没有再继续从事学佛修行的事情的话,他只能说跟佛法结个缘,只能这样说。

所以皈依这件事情,我们要先了解为什么要皈依?怎么样才算是有真实的皈依?那皈依之后到底要从事哪一些修行的工作?我们今天介绍,它有两个传承:一个是相宗的传承,一个是性宗的传承。我们知道相宗是以无著菩萨这个系统为主,性宗的传承是以龙树菩萨这个系统为主,内容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先介绍相宗的系统,就是无著菩萨这个系统,它告诉我们皈依之后到底要做哪些事情。

皈依之后,当然要先找一个善知识,所以皈依佛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皈依一个教导我们佛法的善知识,这是第一步。因为我们不可能皈依之后就自己学习了,所以一定要依止一个善知识来学习,他最好是具德的善知识。所以第一步,依止善知识,所以皈依佛的意思,就是皈依教导我们佛法的善知识。

那皈依法呢,就是要听闻正法,你皈依了这位善知识,也不是皈依完就完了,还要跟他学习所有经论的、法教的内容、修行的内容。所以亲近善知识之后,不是到那边结结缘,有空坐坐、喝茶聊天,不是这样子,要听闻正法。听闻正法也不是听完回去就完了,还要如理思惟,法随法行,就是依教奉行。听闻正法,就是闻的部分嘛;如理思惟,就是思的部分;法随法行,就是修的部分。所以就说明:我们依止善知识之后要闻思修就对了,闻思修佛法,所以皈依法的意思就是我们要闻思修佛法,先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法随法行的意思就是:随着能够帮助我们到达涅槃解脱的教法而正修行的意思,这就是法随法行的意思。

那皈依僧呢?就是认定修涅槃解脱法的人作为自己修行的助伴,和他一起共同来学习,这就是皈依僧之后所要做的事情。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要修习止观,就是诸根不掉。诸根不掉在《广论》的道前基础曾经介绍过,就是密护根门、饮食知量、正知而行、睡眠瑜伽——这四个是我们进入止观的前方便,就是四种资粮,这四个你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具足?如果说这四个条件你平常都做到的话,你现在修止观,可以很快的就证得禅定跟开发智慧,所以它变成是我们修习止观的四种资粮,在道前基础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现在它就是说明我们皈依三宝了之后,就要具足这四个条件:密护根门、饮食知量、正知而行、还有睡眠瑜伽。接着就要修习止观。诸根不掉的意思,就是六根,诸根就是指我们六根不掉举,诸根不掉举,就是密护根门的意思。还有包含了我们怎么样六根面对六尘的时候,如何修止观。这个部分在我们讲《天台小止观》的时候也介绍过了,你们可以回头去翻那个资料,“历缘对境修止观”,你眼睛看东西的时候,你怎么修止观,耳朵听声音的时候,你怎么修止观,里面都已经介绍过,前面我们上《天台小止观》的时候都已经详细说明,平常就要这样来修止观,这就是我们皈依之后要学习的内容。

还没有完,还有一切佛法的内容都要学习,三藏十二部,总结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嘛,那戒定慧三学又以戒学为定学跟慧学的基础,所以我们皈依之后,就要随自己的能力欢喜去受戒、去持戒,因为它是三学的根本,戒定慧三学的根本。所以我们都是三皈五戒嘛,先三皈依之后,然后受五戒,有机会就是参加八关斋戒,再受菩萨戒;密教的话,就还要再受密教的一些戒律,像《上师五十颂》啊、<十四根本堕戒>这些都是要受的。所以要以戒学为根本、修行的根本,因为它最重要,这个基础打好之后,你的定慧力才能够成就。定慧力怎么来?就是修止观来的,所以就变成我们要清净的持戒,然后要修习止观成就定学跟慧学。皈依之后,我们就要好好地来修戒定慧三学,因为它是一切佛法最主要而且是最根本的内容。

除了这个之外,还要练习佛的大悲心。所以皈依三宝之后,我们就不要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就是我们要护念众生的心,不让他生烦恼,这是学习佛的大悲。所以我们每天就要很注意周遭的人事物,是不是有让人家生烦恼。当然我们皈依之后,也不可能再去伤害动物或者是虐待动物;可是因为我们居家环境的关系,我们会不会因为怕狗乱跑,还是什么宠物乱跑,然后把牠拴起来、绑起来或者是把牠关起来?牠会不会因此失去了自由?本来那个鸟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可是我们现在为了要观赏牠,把牠占为己有,就把牠关在一个小小的笼子里面,或者是各种的宠物。现在宠物都是千奇百怪,也有人养大蟒蛇啊、蜥蜴啊什么……很多,可是牠本来在大自然当中、森林原野当中可以任意地奔驰;可是我们现在为了想要收集一些宠物,然后就把牠养在家里面。如果说你有一个大庭院或者是大花园、还是大房间可能都还比较好。可是如果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已经很狭小的话,那我们是不是有很轻微虐待动物的嫌疑?不要讲得太严重,因为可能有师兄家里有养狗、养猫、养鸟、养蛇什么的。

就是因为我们会体会、因为护念众生的心的关系,所以牠受到伤害,我们也会很难过,牠被关起来,我们也觉得好像于心不忍,会慢慢有这样的念头,就是不忍心去伤害众生,是因为你的大悲心不断不断在增长的关系,你是很自然的,什么事情都会先想到别人怎么样,别人方不方便?那他会不会受到伤害?我们先考虑到别人,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这是皈依之后慢慢慢慢,因为修戒定慧的关系,慢慢就比较能够去体会众生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我要怎么表现对他们会比较好,就是顾虑到别人的时间会比顾自己的时间慢慢地增加,那就表示我们的大悲心不断地在增长。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每天都希望我们的大悲心、智慧都不断不断地在增加。

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每天要时时不忘供养三宝。因为我们这一世所有受用的、所有的圆满,其实都是三宝的恩德。可能我们没有想这么多,没有想这么深远。我们会想说“我今天日子过得好,是我努力赚钱来的嘛,跟三宝有什么关系?我今天感得一个好的眷属,一个美满的家庭,或者是有孝顺的子女,或者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遇到一个很好的老板,还有很好的同事,都是我自己的命好嘛、我的运好,不是吗?跟三宝有什么关系?”

其实一切的幸运,我们看起来是幸运或者是顺境,都是因为过去世我们曾经皈依三宝,修学佛法的内容,知道怎么样断除一切的恶业,知道怎么样来增长一切的善业,累积很多的功德跟福报,这一世才可以感得种种世间的圆满,那怎么可以说跟三宝没关系呢?所以我们一定都不是这一世才开始学佛,然后跟佛法结缘,不是。一定是在过去世就已经蒙受三宝的恩德,过去世我们就是因为亲近佛法,然后如理的修行,所有善行功德在这一世果报现前了、果报成熟了,所以才有种种的圆满,种种顺心的事情——那不是三宝教导我们的吗?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皈依三宝,没有学习的话,那也不知道要如理如法的来修行,来断除十恶业、行十善业,这一世当然就没有办法感得这么多好的果报。所以我们要追溯这种种美好的来源,其实是三宝的恩德。

所以我们为了感念三宝的恩德,我们就每天时时地不忘要供养三宝,那也是因为你继续地不忘供养三宝,供养三宝的功德又继续地累积,我们将来感得的果报会比这一世更圆满,这样每一世生生增上,所以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受到三宝的恩德。所以我们最平常的,至少你每天用三餐之前不要忘记供养三宝:“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法界一切众生。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至少要这样子,这是最少最少的供养三宝,在吃饭或者是喝水之前。时时不忘供养三宝,就是说其实随时都可以供养,不是吃饭的时候才想到供养,喝水的时候才想到供养。我今天如果逛街买一顶新帽子,我还没有戴之前,先供养三宝,感念三宝的功德,让我有这样的福报,有钱可以买东西。买一件新衣服回来先别急着穿,先供养三宝,感念三宝的恩德,我有新衣穿,买一双新鞋子也是。随时都是存着这个感念三宝的恩,然后随时都不忘供养三宝——这个就是我们皈依之后,每天要做的事情。

这是第一个传承,就是相宗所传的,无著菩萨跟世亲菩萨,他们的系统是这样来教导我们的。

那性宗的传承,就是龙树菩萨的传承呢,它说得比较多一点,它是分成别学跟共学的部分。别学就是个别来学习、个别来说明;共学的部分,就是共同来学习的。别学的部分有六点,共学的部分也有六点。

我们先介绍别学的部分。这六点当中,有三点是应该遮止的,就是你皈依之后就不要做的三件事情;另外三个别学的部分,就是你皈依之后应该要这样做的事情。所以,三个是遮止的,三个是应该要学的,这个是别学的部分。

我们先讲应该遮止的部分,就是你皈依三宝之后,哪些事情就不要做了?你既然皈依佛,至诚皈依了佛,你就不要再去皈依天神,其他的……你能够说出来的:三太子、五府千岁、万应公、大爷伯、土地公……,就不要再去皈依其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还没有解脱嘛,他们怎么可能帮助我们解脱?他们都还在三界当中轮回呀,还要受苦啊。所以我们昨天已经分析过,为什么要皈依佛的原因跟理由都讲了、讲得很清楚了。那我们既然确定佛是我们真实唯一的皈依处的话,那我们皈依佛之后,就不要再皈依其他。

可是很多师兄问:“那我的家人他拜妈祖啊、他拜土地公啊,如果我的父母是拜这个,或者是我的好朋友是拜这个,他硬要拉我去,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拜拜?”要不要一起拜拜?要不要跟他一起拜?还是在外面,“不要!我是佛教徒,你进去就好,我在外面等你”,不晓得我爸爸妈妈会不会生气哦?我们要不要恒顺众生,跟他一起进去拜?要?烧纸钱就烧纸钱嘛,看要烧什么都可以,这样算不算皈依其他天神?还是民间信仰?我进去拜拜算不算?我拜土地公算不算我皈依土地公?不算嘛,只是拜拜而已,没有皈依。

所以皈依跟拜拜要搞清楚。所以不是你皈依三宝之后,其他都没有放在眼里,然后把所有的神都得罪光了,这样也不太好吧?关系也要打好嘛,对不对?所以我们皈依佛了之后,不要再皈依其他就好了,你可以恒顺众生跟他拿香拜拜,没有关系,我们问讯就好了,不要顶礼,问讯就好。我们看到佛像是三顶礼,我们看到民间信仰不用三顶礼,你就合掌或者是问讯这样就可以,跟他打个招呼,把关系打好,也不要得罪他。那些神明没有得罪,我们的父母亲人也没有得罪,大家皆大欢喜,和平相处。那他们也不会排斥说“你皈依了之后,你这佛教徒好奇怪哦,我们去哪里,你都不要去这样子”,所以也不好。所以我们只要观念弄清楚,我们不再去皈依其他就可以了。这是第一个不应该做的。

那皈依法之后呢,我们就不要再生起伤害众生的念头或者是行为,这一点跟刚刚那个传承是一样的,远离损害心,不要再生起任何伤害众生的念头跟行为,要慢慢地断除,因为学习佛的大悲心的关系,这是皈依法了之后,就不要再生起伤害众生的念头跟行为。

皈依僧了之后,就不要和不相信三宝,毁谤三宝的人来往、做朋友、还有在一起。那这会不会得罪人啊?也不会,我们心里很清楚就好了,暂时远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刚刚皈依,我们对佛法的正知见还没有建立,那信心也不够,(如果)我们常常跟他在一起,因为他不相信三宝嘛,他可能会讲一些怀疑,让我们丧失信心的那些言论或者是行为,因为我们的正知见不够,信心也不够,所以会很容易受到他的影响而退失对三宝的信心。而且,虽然我们没有毁谤三宝,可是因为他常常在你面前毁谤,我们就变成会共同造下毁谤三宝的共业。所谓的共业,就是你没有造,可是你跟这个人在一起,他造什么,你都有一分共业,所以就变成说,我们虽然没有造,可是因为相处的关系,经常来往的关系,所以他不信三宝跟毁谤三宝的这个业,我们都要承担一分。

所以我们只能暂时选择远离,等我们对三宝有信心,有坚固的信心,他怎么讲我们都不会怀疑了,都不会受影响,不会受他邪知邪见的影响,那这个时候我们才回过头来度他,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佛法。所以我们的心并没有真正的弃舍他,而是暂时不要受到他的影响,等自己修好了之后,再回来度他。

这是三件事情,皈依之后不要做的。

三件事情应该要做的,就是我们皈依佛了之后,对所有的佛像它就是代表佛,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的佛像都应该生起恭敬心,就好像见到佛一样。佛像就是佛的代表啊,所以不管它是泥塑的、木雕的、还是画的,我们都不要任意地批评或者是毁谤。有一些意见说“这个佛像好像画得不太好看,这个塑的佛像好像头太大、比例不对、很丑啊……什么的”,就不要任意的批评,因为它就代表佛。我们也不要把它放在那个…,可能找不到地方供,所以你就随便放一下,让它吹风啊、淋雨啊,或者是蒙上了很多的灰尘在上面啊,这个都是不恭敬佛的表现。所以我们会把它供在清净的地方,每天不忘供养。

有一些比较值钱的,像古董佛像啊。如果家里有比较值钱的佛像的话,如果说最近不太景气,需要变卖一些或者是典当,哇!这个很值钱,拿到当铺去,或者是把它当作抵押品,看可以抵押多少钱,先拿来用,这个都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是有商业行为,有贩卖的嫌疑,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贩卖三宝,不可以贩卖佛像!不可以贩卖经典!不可以贩卖三宝!三宝只能够适合来结缘,但是不能够有商业行为,我们不能利用三宝来赚钱,然后养活自己,利用三宝来过生活,这样是不恰当的。因为三宝是让我们众生开发法身慧命的,帮助众生解脱、开悟成佛的,所以我们就不适合把祂当作商品来买卖,这就是对佛像还有法宝的一种恭敬心的表现。

所以我们看到佛像来讲的话,就好像看到佛一样,反正生起恭敬心、不任意的批评、不随便的丢弃。像台湾有很多被丢弃的土地公或者那些神明,因为不灵验就把它丢弃了,这个实际上也不太好;更何况是佛像,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恭敬地把它供养起来。自己用不到、太多的就跟人家结缘嘛,让别人来供养也很好啊。所以不会因为佛像太多就随便放,这边放一尊、那边放一尊,随便堆这样子,是不太恰当的。这是皈依佛之后,应该要这样来生起恭敬心,对一切的佛像来说的话,就好像见到佛一样的恭敬。

皈依法之后,对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要生起恭敬心。就是一句偈,只有四句,一句偈这么短的这样一小个纸片,我们也不可以随便把它丢弃,因为那个就是法宝嘛。所以法宝我们也是不适合来当作抵押品,或者是典当,把它拿去当了;因为这个可能是绝版的书,有人跟你谈价钱,说你这个绝版的书拿来给我印,然后我给你多少钱,千万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不可以把它当作商品来买卖,所以不能贩卖经典。也同样的不可以把它随便的放在风会吹到、雨会淋到、还有蒙上很多灰尘的地方。想说我那个床底下还有一个空间,所以我所有的法宝就全部堆在床底下,每天睡在上面,这样不晓得有没有佛光普照?有没有加持力?因为有时候房间比较小,空间比较狭窄,那法宝越来越多,结缘的法宝越来越多,不晓得怎么办,他就随便堆,走廊也堆一点,到处堆。

有经典的地方就一定有护法神,因为护法他的誓愿就是护持佛法,所以有经典的地方一定有护法,所以千万不要随便放:夫妻的房间不适合放经典。想说我放在床头,晚上睡下来,或者有空躺下来看,既可以休息又可以看佛经,也蛮会利用时间的;客厅也放一本,想说我看电视看累了来翻一翻;厕所也放一本,看起来好像很利用时间,好像很精进,因为随时都不忘拿经典起来看,可是他放的位置不是很恰当。所以夫妻房不要放、卧房不要放、厕所不要放,不要乱放,一定要好好把它恭敬地供起来。

你要看的时候,把它请下来,先去洗手,最好是焚香,如果有点香的习惯,有坛城的话,你去燃香,把手洗干净,然后很恭敬地把它请下来看。看到一半,有电话了,然后就一丢,赶快去接电话,按门铃,赶快去开门,或者是我看累了,就给它放在那里,就摊在那边,然后我就去做我的事情了,这个都是不恰当的!要把它合起来,不能打折!不能折说我现在看到这一页把它打一个折,不可以!要用像这样子黏的(便条纸),你黏上去不会伤害到它,黏上去,随时可以拿起来,它又不会掉。你如果是夹一张的话,你一翻它会掉下来,所以用黏的比较恰当,我都是用黏的。你看到哪里就夹着,你不看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它合起来,最好是把它放回原来清净的、高的地方,不要随便就给它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有喝的、有吃的,什么统统都有,就全部杂放在一起。

还有的人是家里有鞋柜,说要把它供在上面,所以他鞋柜的最上面就是放经书,下面放鞋子,鞋柜是一格一格的,下面放鞋子,上面供经书,我有放在高处,然后很恭敬,这样也是不可以。所以我们不可以跟鞋子、袜子放在一起,这些都是要注意的。也不可以在上面跨越,像家里有小孩子的,你放在那边,他就那边玩来玩去,在上面跨来跨去,这样也是不恰当的,这都是不恭敬法的表现。

我们这一世为什么这么愚痴?它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过去对法还有法师,说法的法师,对一切的法宝跟说法的法师不恭敬的关系,所以这一世才会感得愚痴的果报。那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原因的话,从现在开始,就要对法还有法师生起恭敬心,我们这个愚痴的业因就能慢慢慢慢地尽除,而智慧会早一点开发。

这是有关皈依法宝之后,要这样来学习。

皈依僧宝之后,对一切现出家相的出家人都要恭敬。不管他是南传的、北传的、显教的、密教的,不管他修学什么法门,跟我同不同一个法门,同不同一个宗派,都要至诚的恭敬,绝对不要轻视毁谤,做任何的批评,对出家人。这个就是皈依僧宝之后,我们要这样子来学习。

刚好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