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2、大随烦恼(失正念,不正知,散乱)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三百一十三页,“失正念”,这是大随烦恼。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很严重的,所以我们要对它了解,那就可以帮助我们修行,知道我们要在哪些地方加强。要不然这样一辈子呢就空过,看起来好像很精进,到处跑,好像很精进;可是有没有实质的效果呢?那就很难说了。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还有哪些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要很清楚。修行人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看不见的话,那个很难进步。每天他的生活状况,他是怎么样的身心状态,如果不清楚的话就很难突破。所以我们念这个《百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更认清楚事实的真相;不但是我们身心的关系,还有整个宇宙的真理,我们都要能够了解。

好,十八是“失正念”,就是忘失正念。心对于所缘境不能明白地记忆,就是常常忘失所缘,这就是它的体性。所以什么叫失正念呢?就是对于你的所缘境,所缘境就是你所修的法门,譬如你是念佛的话,你在念佛,佛号丢掉了,那个就叫做失正念。你如果是念佛的话,佛号就是你的正念;你如果数息的话,数息就是你的正念。像我们刚才练习那个方法,吸气跟吐气还有观想的方法,如果你跑掉了,那个就是失正念。所缘境,就是你的心要缘在那个上面,你只要跑掉的话,就是失正念、忘失正念,不能够明白记忆,就是不清楚。就是说你观想;可是那个观想的对境不是很清楚,或者忘失了,模糊不清了,这个都叫做失正念。反正不在正念当中就是失正念。当然我们就没有办法明记不忘,这个正念就很难培养。

像我们的定力是从正念力来的。如果我们的心常常散乱、掉举、昏沉、忘失正念,我们要成就定力就非常的困难。所以定力的前面是正念力。就是我们的心,常常能够安住得很好,不管你安住在什么法门上,或者你思惟的那个法义上面,你的心只要能够安住,那个就是正念。因为念是“明记不忘”嘛,你能够明白记忆,在你的心中没有忘失、没有刹那的忘失,那个叫做正念力。

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人的念力强不强,就看他心念集中的那个力量可以保持多久。非常专注、高度的专注力,那个就是念力。所以我们常说有些人他的念力很强,念力很强就是他的精神专注的统一,那个就是念力。像催眠也需要念力啊,你们持咒啊、观想啊,都需要念力。(有师兄问:在做工的时候也需要念力,是吗?)在你的工作上,那个就是正念力。你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的专注,不会一心二用,或者是散乱、昏沉、掉举,没有这些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就是正念力。做工的时候专心做工,不会胡思乱想,不会一面做工然后一面在想事情,然后嘴巴又讲话,然后又很忙这样子。

好,所以一失念的话,就障碍正念的生起,并且为一切的散乱的所依,这就是它的作用。所以常常失念的话,这个人一定很散乱,他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非常地专心来做一件事情。

像学生读书也是,有的人读书读不好,就是他虽然坐在那里,书打开;可是他脑筋就很多妄念,就开始坐在那边胡思乱想:想过去、想未来,怀念过去,然后计划未来,就是坐在那边想半天。所以虽然他坐在书桌前面两个钟头;可是什么都没有看进去,那个就表示他的心非常的散乱。这跟正念力有关系,就是说他的心想要专注在某一个对象上面;可是没有办法专注得很好,他会忘失,这个就表示他常常在失念的状态。所以他一定读书不专心、功课不好、上课不专心,做什么都不专心,那个就是失念。

所以它的作用呢,就是障碍我们正念力没有办法培养起来,所以它是一切散乱的所依。就是说我们的心散乱,就是因为失正念的缘故。所以失念,就是忘失正念,一旦失去正念呢,心马上就跟烦恼相应了,这个是我们比较担忧的。因为一失念,烦恼就生起;一失念,就开始打妄想;一失念,就开始执著。

只有我们的心在正念当中,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只要你的心在你那个所缘境当中没有忘失的话,你就不会跟烦恼相应,这时候贪瞋痴没有机会起来;可是一失念,它就起来了。那我们就知道这个正念力跟我们的修行有很密切的关系。

那刚才讲了,失念的人,心一定很散乱,那是不是很难得定?所以我们才会讲说我们的定力可不可以修得很好,跟我们平常专不专注,每次做事情是不是非常专注有很大的关系。好,心散乱当然就没有办法得定。那为什么散乱?就是因为常常在失念的状态。所以它的作用呢,就是一切散乱的所依。为什么是一切散乱的所依呢?因为失正念的人,心一定散乱。好,我们现在就知道,失念就散乱,就不能得定,就这样的一个关系。

所以你想得定就要培养正念力。怎么样培养正念力?就是说你在修任何法门的时候,你的心都要非常专注地在这个法门上:数息不会数丢,也不会数过头;念佛也不会一面念,然后一面在打妄想,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正念力。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当中先练习,就是专注:你做一件事情,你就做这件事情,不要同时进行。为了要节省时间,可以一面看电视,一面听音乐,再看杂志,还可以聊天,还可以喝茶、啃瓜子,哇!一次进行五、六件事情。

得定的人可以,因为他可以六根并用。可没有得定之前,就是散乱,在培养散乱、掉举的心,那他要得这个正念就非常困难;因此他在修定的时候会非常散乱,就是他平常这样散乱惯了,他现在一下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就很困难。因为他平常都一心二用,已经很客气,他是一心五、六用嘛。所以现在要让他收摄起来,只用在一件事情上,他就很难专注,因为他平常是这样培养的。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了、一心好几用的习惯。

我们现在就知道,这个念力跟我们的修行,尤其是能不能得定有很大的关系。平常多多培养正念力,对我们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也比较容易得定。

好,那我们有没有失念啊?一天当中有没有失念的情况啊?非常严重吧。心住正念的时间很短吧?你们认为怎么样?还是失念的时间比较短?还是正念的时间比较短?失念的时间比较短?比较长?我以为你这么厉害。好,这个应该没问题了。

我们下面一个:“不正知”,这个也很严重。不正知,就是对所观境起了错误的认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一个人你的看法有错误,你的想法有错误,你的思想、观念、见解有错误,这个都叫做不正知。就是对事情的认知发生了错误,看法错了、想法错了、观念错了、价值观啦、什么观啦,都错了,这个叫做不正知。

因为遇到事情,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嘛:有的人说学佛修行一定要吃素;有的人说不一定要吃素:“不然南传的,他们日本也吃荤、西藏人也吃荤、南传也吃荤、韩国也吃荤,全世界只有你们中国佛教徒吃素”,所以一定要吃素吗?就有人不以为然嘛。有些人说“没有吃素,杀生啊,断失大悲种,很残忍啊,又是什么的。”

你们认为呢?我们现在讲要有正知。正知就是有正知正见嘛。什么才叫有正知见?一定要吃素吗?不一定?吃素的目的是什么?(有师兄答:慈悲心)哦,培养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比较重要,你每天慈悲心有没有在增长,这个比较重要;而不是在你有没有吃素,是不是?慈悲心比较重要,吃素是长养慈悲啊;当然已经不会杀生了,我们只是说已经杀好的那个到底可不可以吃?有没有认为不可以吃的?(有师兄答:吃一斤要还十六两)啊?吃一斤要还六两?吃半斤还六两?你在说什么?(有师兄答:吃一斤要还十六两)一斤到底几两?一斤有十六两?那就是相同的是不是?吃半斤就要还八两?吃一斤要还十六两?哦,是这样子吗?(有师兄答:有人这么说)那他有没有正知见?我们现在在讲正知见,他有没有正知见?你好像问过我这个问题嘛,要不要吃素?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惑,你们都是很有智慧的,都能够分辨。这应该没有问题嘛,我们不用再讨论了。

学佛修行的人可不可以玩股票、赌马?再来讨论一个话题。有在玩的时候可以,没有玩的时候不可以?(有师兄答:看环境)看环境?你们的看环境是什么环境?(有师兄答话…)这样子吗?你觉得可以?为什么?(有师兄答:多赚的话你可以拿去做慈善)有没有要赎罪的心理?会不会有赎罪的心理?觉得赚太多不好意思,所以拿去做功德,那个叫赎罪,要为自己赎那个罪恶感,没有?就是捐掉?反正多的嘛。那输的话呢?赔的时候怎么办?化缘?赔的时候你怎么平衡呢?(有师兄答:就算了)就算了哦,这样子。赚钱可以做功德,赔了就算了,所以可以玩,他的知见是这样子,正不正我们再说。

你们还有其他的看法吗?(有师兄答:投资)投资可以?长期投资可以?把它当作智慧的关系?什么叫做有智慧,来讲一下,我们都好希望有智慧的去玩股票、赌马,赶快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智慧的玩法?(有师兄答:不要放个“我”啊)哦,不要放一个“我”在那边哦,那输赢就无所谓啰?反正也没有一个“我”在玩嘛,是不是?没有一个“我”在输还是赢,只是玩而已,这样;跟我没有关系,无我去玩是不是?有空性的智慧去玩。你没有?(有师兄说:看个人的修炼到哪一个程度)个人的程度?哦,个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哦,他如果不执著的话就可以,他如果还会执著,会引发他的贪瞋痴就不可以。

这个比较能接受哈;如果因为贪去玩,就恐怕比较不能够接受,对不对?很难哦。那就是他讲的嘛:他讲的有空性的智慧,然后他讲的不执著嘛,这种情况之下可以玩,其他都不可以哦。会引发烦恼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了嘛,对不对?我们修行就希望每天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希望不要引发贪瞋痴;不只是玩股票、赌马而已啊,平常也是啊,你在做工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念念都不跟贪瞋痴相应嘛,是不是?

这不是我们修行的生活应该这样吗?精进于无贪、无瞋、无痴,不是吗?前两天讲的。对呀,那现在这件事情上面也应该同样同理可证嘛。这样可以同意了哦,不引发烦恼的可以,你要做什么都没关系,一致通过,好。不是这种程度的,做不到这样的,就收敛一点。

这样大概有正知见了哈,算是正知见了嘛。(有师兄问:师父,请问如果人有点个人积蓄算不算?)个人的积蓄?应不应该存钱吗?(有师兄说:需要投资,去赚取一些利润)有贪哪,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你如果为了自己着想就有贪,对;你如果说我赚钱是希望能利益众生,或者是为了别人、为了利益别人,这个就没有贪。不管赚什么钱都一样,对不对?这样子嘛。(有师兄问:借假修真?)借假修真哦?他讲的境界都好高哦,借假修真?假装玩股票,然后就证悟空性了吗?就开悟,是不是?“修真”就是要悟到我们的真如本性啊,你去假装玩股票,如梦如幻地玩股票,然后证到菩提自性。借假修真是这个意思吗?(有师兄答:我还不知道呢)不晓得玩股票可以开悟哦,借假修真?这样的话,我们就鼓励大家去玩,赶快开悟。

也有可能哦,受了高度的刺激,赔得很惨,这样倾家荡产,他可能就放下了,所以他就悟,当下就悟了。“唉呀!原来财富不过是过眼烟云、如梦如幻。”他搞不好就万缘放下,因为受到刺激,所以就开悟了。本来还有钱可以执著,现在一无所有了嘛,那是不是就全部放下?对,搞不好开悟,有可能。所以你们要赌就赌大的,这样死得比较快。

好,那像一般佛法上讲的不正知大概就是那个五不正见嘛。上册的最后讲到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然后有五个不正见。五个不正见是哪些?萨迦耶见(就是以为有一个我),见取见、边见、戒禁取见、邪见——这五个都是属于不正见。就是这边讲的不正知,就包含了那五不正见。

我们以为有一个“我”在轮回,这有没有正知见?这就萨迦耶见嘛:有一个我、有一个我在造业、有一个我在受报,这个其实都是萨迦耶见。因为本来是无我的,我们会以为有一个“我”,然后坚固地执持有一个“我”,每天增长它的习气、以为有我的这个习气,这是萨迦耶见、不正见。

有一个“我”生生世世都在轮回,那个是常见,对不对?一直轮回啊,所以“我”不会灭啊!我可能上三善道,可能堕三恶道,可能上生三善道,人天果报,有一个我在享福、有一个我在受苦——这个边见,永远都是在那边轮回,这个是边见。

所以其实我们都没有离开五不正见。

那戒禁取见有哪些呢?规矩?戒律?以为跳到恒河里面沐浴就可以消业障。不能够消业障他以为这些方法可以消业障,或者行一切苦行,百般地折磨自己,他觉得这样可以消业障。非因计因,就是说不是成佛的因,不是消业障的因,不是解脱的因,他以为遵守这些、某些规矩或者戒律,就可以达到解脱或者是消业障或者是证果;可是它不可以的,是错误的见解——这个就属于戒禁取见。以为学佛一定要吃素这样才可以成佛,不吃素就不能够成就;学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就不能成就,这个都不是正知见,都是属于戒禁取见的范围。

还有就是四颠倒,四颠倒是不正知,不正知也是不正见,一样的意思,没有正确的见解。什么是四颠倒呢?没有我以为有我,无常以为是常,才会每天计划。因缘所生无自性嘛,计划什么?还是要计划啦,随缘计划,不要太执著,你就不会生烦恼,有尽心尽力在把事情圆满就好。那一切果报现前的时候,都能够坦然面对,这个是明白一切法无常的道理。

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意,或者得到他觉得应该有的结果,这个就是没有无常观,这就是“常倒”。他觉得可以顺着他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都不能出丝毫的差错,这个就是落入常倒,以为是常的这样一个邪见当中、不正见当中。因为一切既然是因缘所生,所以实际上是因缘在决定,可是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可是尽力之后随缘。因为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而是因缘在决定,或者是业力在决定,没有一个“我”可以决定,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既然是因缘所生无自性、空的,它也不可能是永恒、一定是什么样子,或者不是什么样子;可是我们还以为说我们可以控制的话,这个就是堕入常倒当中。

那还有什么倒?乐倒。每天都希望过得比较好,以为有安乐、以为轮回里面有安乐。轮回里面有安乐吗?我们一般世俗所谓的快乐它是真的快乐吗?它是烦恼的根本吧。“欲为苦本”嘛!因为我们心中有欲求,那就开始烦恼、开始生烦恼:有欲求就贪嘛,贪不到的时候就瞋嘛;那愚痴无明以为可以有所求、可以满自己的愿。所以得到的时候生贪,得不到的时候生瞋,那就是因为愚痴,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以为有安乐。

龙树菩萨就是悟到这个道理才出家的嘛,你们知道吗?龙树菩萨他出家因缘你们知道吗?都不知道?讲一下:他就是悟到这个道理。他很年轻的时候,还没有学佛之前,当时他们都是会学一些什么《四吠陀》啊,一些外道的经论。他学遍了所有的外道的典籍之后呢,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了。那就学一些法术吧:什么画符、念咒啊,全部外道法他都学完了,最好玩的就是隐身术。

那学了隐身术之后怎么办呢?要实验一下有没有效嘛。对,世间所有好玩的都玩完了,没有意思,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去过,然后又有隐身术,就开始打王宫的主意,王宫没有进去过,我们学了隐身术,怎么样?先一、二、三,把身体变没有了之后,潜进去。那每次潜进去都成功。光潜进去不好玩啊,那怎么办?开始调戏宫女,调戏一阵子之后当然就会出事嘛:那宫女莫名其妙怎么肚子就大了?一个一个怀孕。

那国王看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到底是哪一个大臣,还是在皇宫里面的人越轨。全部召过来问。每个人都说“大人啊我冤枉啊,不是我。”全部都问完了,没有一个人承认啊。王宫也有一些像我们中国的宰相啊,或者是相师,会看相、会卜卦、会法术的这样一个人,他就说:“可能是有外面的人,用隐身术潜进王宫,然后调戏宫女,只有这个可能。因为我们里面的人,都没有人做这个事情,那一定是外面的人,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呢?就是因为他们会隐身术。”

那隐身术怎么办?看不到啊,那懂法术的相师就说:有一个办法可以发现,就是地上洒白粉。他身体隐住了;可是看得到脚印,偷偷的在地上全部洒白粉。所有王宫的武士有的躲在大柱子后面,有的躲在大树的树荫下面,全部都隐藏起来,要开始抓人。

结果龙树菩萨跟他一起玩的这几个年少轻狂的子弟们,这样三五成群的,有一天又偷偷地潜进去了。那卫兵们都很仔细地看地上有没有脚印。果然,噔、噔、噔,看到好几个脚印,他们就出来一阵厮杀。一砍到那个人,因为他虽然隐身,可是他的身体在,所以一砍下去鲜血就洒得满地。

龙树菩萨一看到他这些友伴一个、一个就这样死在他的面前,他吓得发抖,躲在国王的旁边。他比较有智慧,躲在国王的旁边,因为国王的旁边不会有人注意。他随着国王的脚步,国王走一步他就踏一步,国王再踏一步,他(龙树菩萨)就踏在他(国王)的那个脚步上面,所以就没有人发现地上有另外的那个脚印。

所以正当他在那边全身发抖,躲在国王的背后,看到他一个、一个朋友死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就突然悟到了这个“欲为苦本”。所以他就发誓:我如果可以活着逃出王宫的话,我一定要出家!太不好玩了,这个世间。原来一切苦的根本就是贪欲!他明白这个道理,他发愿要出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发愿出家的。所以结果果然被他逃出来了,其他的朋友都死光光,只剩下他一个。出家吧!他就出家,所以他就在”说一切有部“当中出家了,这就是他出家的因缘。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悟到这个实际上没有什么快乐。快乐都是一种假象而已,是痛苦的减少,我们误以为是快乐,没有叫做“快乐”这个东西。痛苦的减轻相对的那个感受,好像是有乐受生起;可是不是,它是痛苦的减轻而已。

所以所有我们认为快乐的,只是在除苦、除我们的苦受。只要苦受好像被解除了一些,我们刹那间所生起的那个乐受,我们以为那个是我们要追求的快乐;可是不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快乐”这件事情。不然你们可以举例啊,什么是永恒的快乐,不会消失的?可不可以举出例子来?那表示世间有真正的快乐可以追寻,你们可以找到这种东西吗?可以找到吗?打麻将?(有师兄答:中马票)中马票?中马票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你可以快乐多久?还有吗?可以举出例子吗?真正的快乐,没有嘛,那就都同意了,没有了哈。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都不要想要追求快乐的事。

好,还有一个,第四个颠倒就是“不净”嘛,以为是清净的。我们最执著这个身体,其实它是种种不净物的聚合;可是我们以为它是清净的,所以每天要洗得很干净啦,穿得漂亮,喷香水,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它是清净的,这也是一种颠倒。这个会腐烂的肉啊,怎么会是清净的呢?

好,这个我们大概对“不正知”就有一些了解了,反正是认知上的错误都是属于不正知。因此,它能够障碍正知的生起。既然观念错误,所以它所引导的身、口、意三业也一定都是错误的,所以身、口、意三业也容易有所毁犯。就是我们观念错误,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错,因为认知上有错误,这是它的作用。它有两个作用:只要是不正知,就没有正知正见了嘛,所以它障碍正知的生起。那不正知,就身、口、意业全部都错误,有所毁犯。因为不正知的人,对一切事理没有正确的认知,经常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所以身、口、意业多所毁犯。

那它是属于什么呢?属于慧跟愚痴所摄,这个“慧”不是智慧的慧,是邪慧。就是说他很多错误的观念,所以他在分辨的时候就会有一些判断的错误,这个叫做慧,这边讲的慧是这个意思:因为邪慧的引导,才会生起不正知。那为什么不正知?就是愚痴嘛,没有认清宇宙事实的真相,它原来是无我的、是无常的、是苦的、是不净的,没有认知真正的这个面貌,所以他才会有错误颠倒的想法,这个都是因为愚痴,所以对事理不明白。

所以我们就知道:不正知它是属于慧跟愚痴所含摄的范围。不正知,就是对于所观境生起错误的见解。这个错误的见解呢,称为邪慧或者恶慧。这个慧属于别境,我们前面讲过五别境这个别境。别境就是欲、胜解、念、定、慧,所以有这个“慧”。那慧呢,在别境的慧是通三性的:就是善、恶、无记性它都通。那现在讲的是通于不善的、通于恶性的范围,是和第七识相应的我见。就是念念有“我”,第七识念念恒审思量,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是跟这个相应的。

所以我们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就是没有转识成智之前。第七识会转成平等性智,平等性就是已经无我才能够真平等。我们我执没有断之前,我们说要平等是不可能的,有我就有对待嘛,就有你、有他,怎么可能平等呢?所以除非我们真的已经悟到空性,证到无我,无我的话才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一切相才能远离,才会不著一切相,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有我,就有人,就有众生,就有寿者,这四相一个都没有离,所以是不可能平等的。

所以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呢,我们都一定有我的这样一个执著。所以我们说它是属于染污慧。因为有我见、我慢、我爱、我痴这个四根本烦恼相应的,所以它是染污的慧。

有了邪慧才会生起不正知,身、口、意三业呢多行毁犯,是因为对一切的事物没有正确的观察,不知道该做不该做,所以才会常常犯错。就是我们没有那个正知见来引导我们身口意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常常会做错事情、说错话,然后起心动念常常跟烦恼相应。因此身口意想要远离十恶业就非常的困难,这个都是因为不正知的引导在先,我们后面造业在后。

因此呢,错误的见解就好比认贼为子,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对的把它认为是错的,错的把它认为是对的,就是颠倒是非;所以,而有所毁禁犯戒的罪恶行为,也无不都是为了要维护自己的私欲。所以他要增长他的贪、保护他的贪的时候,他就歪理千条。譬如,书上是讲:酒肉不碍菩提路,这个就是常常听到的嘛: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所以喝酒吃肉,不要著相嘛,不要著在相上嘛,心里面有佛就好了,喝酒吃肉有什么关系?就是他有很多可以允许他破戒啦或者是允许他贪欲不断不断增长的很多理由跟借口。那这些见解怎么来的?就是从不正知来的。

“等我赚够了钱才开始修嘛、儿女长大之后才开始修嘛”,这个有没有正见?“等我买了房子、儿女大了、事业有成、又赚了一笔钱的时候,我才开始好好修行”,这样对不对?(有师兄答:不对)不是大家都这样做吗?怎么可以不对呢?不都是这样子吗?不是啊?你们都不是这样?不然你们都怎么样?都万缘放下就精进修行啰,能出家的出家、能闭关的闭关、能专修的都去啰,是不是?因为都没有牵挂了嘛。

不然是怎么样?你要说什么?(有师兄答:如果不一样,就像怪物一样)哦,为了不要让人家说你是怪物,所以你都要跟人家一样?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你不可以不一样。你说你要出家、要专修、要闭关,就跟人家不一样,所以不可以,是不是?这个是不是不正见?标准的。我又找到一个例子了:为了维护自己的私欲,然后很多理由跟借口,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习气,这样子。

那所谓“放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真的是让我们抛家弃子吗?工作也不要了,然后都不要了,就叫放下了,是不是?不是哦?(有师兄答:那叫放弃)那叫放弃哦?那放下是什么意思?(有师兄答:不执著)哇!你们都有正知见了呐。

不是事相上的放下,是心上放下了,不著在那个相上。是放下心中的牵挂、放下心中的执著、放下心中的忧虑、放下心中的分别、放下人我是非、放下烦恼……是讲从心上没有牵挂这些事情,不是在事相上放下。

所以可不可以上班?可以啊,为什么不可以?不然怎么过生活?可不可以结婚?可以啊,结婚没有碍到你什么,还债嘛。可不可以生小孩?为什么不生?对不对?可以,大不了还债嘛。都不在事相求啊,我们在心上求。心上不执著,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做的嘛。只要我们心中不执著,只要我们心上真的放下了,事上你每天忙什么不重要,只是说你在忙的当下,你是不是念念都在照顾自己的心?是不是念念都在当下?看得很清楚?都有那个觉照?保持那个明觉,念念都看得很清楚?“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嘛,念念保持在当下,这样就可以了。跟你每天忙什么事情没有关系,那个是事相上而已,事相都是如梦如幻的嘛,因缘所生,所以不重要。最重要是我们是不是念念分明,这个比较重要。

好,你们都有正知见,很好!

散乱,心向外驰散,不能专注在所缘境上。这就是心向外攀缘了,六根攀缘外面的六尘境界,心向外就是散乱。那前面讲的掉举,是你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所缘境上,这个是内在的,跟外境没有关系,这个是掉举,所以这是细的散乱。掉举呢,是你内在没有办法安住在所缘境上。数息的时候,会数丢、数过头;念佛,会打妄想,这个跟外境的攀缘没有关系,只是你内在没有办法安住得很好,这个叫做掉举。散乱,是心向外攀缘六尘境界了,像听到刚才那个声音,心就跑出去了,眼睛看出去了,这个叫散乱。攀缘外境才叫散乱。只是你内在的不安定,那个是掉举,这两个要弄清楚。

所以它就能够障碍正定,没有办法生起。所以心若是向外驰散呢,就没有得定的可能,因此它障碍正定的生起,这是第一个作用。散乱有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它没有办法得定,障碍我们得定;第二个呢,也成为一切恶慧的所依,那是因为没有正定,就没有正慧,没有正慧,我们就叫做邪慧或者恶慧。

真正的智慧是从正定来的,真正得的是正定,不是邪定、不是枯木定。是正定,才能够开发智慧;不是正定,其他所开发的叫做邪慧或者恶慧,它不能够解脱的。所以它两个作用,就是:一个没有办法得定,第二个呢没有办法成就真正的智慧。

散乱的别相是什么呢?就是躁扰,由于心的躁动、扰乱,使得我们心、心所法,所有都奔流荡逸。就是说心全部往外去驰散,散到外面去叫散乱。

所以它这边就问到这个问题啊:前面所说的掉举,它的作用就是障碍得定啊;那现在讲散乱的作用,也是障碍得定啊。只是它用的名称不同,它说一个是障碍行舍、还有止;那散乱是障碍正定——这两个看起来好像都是障碍我们没有办法得定、得止。那到底它们有什么差别呢?

掉举,是指心在所缘境上不断地分散,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心没有办法安住在所缘境上,你会散掉,这个叫做掉举,跟外境没有关系,所以没有办法寂静、安住。你的心没有办法寂静、安住在什么法门上面,这个叫做掉举。可是散乱就不一样,散乱是指你的心不断地向外驰散、散逸出去了,因此不能够专注在所缘境上。

所以这两种情况不一样,一个是内在不能安住,一个是往外奔驰散乱、散动。所以,一个是心不能寂静安住;一个是心容易攀缘外境,这就是两者的差别。

散乱,就是心不断地向外驰散,所以称为流荡。散乱就是流荡的意思,往外奔流。“流”是什么意思?就好像流水,一直往外驰散,就好像流水流过去,它不可能回头了。那我们也是一样:六根一直往外攀缘六境,没有办法收摄回来。“荡”的意思,就是指像波一样荡漾而不停息,这就是“流荡”。散乱的意思就是流荡,像流水一样、像波浪一样,没有办法停息,这个就是散乱的体性。

那散乱就可以障碍正定的生起,没有正定当然就没有正慧,所发的都是恶慧。

后面也问:掉举跟散乱这两者作用有什么差别?掉举,是指心容易分散,不能安住在寂静当中;散乱,是指心容易攀缘外境而向外驰散。就是我们的心不断不断的变异,这个“易’是变异的意思,就是形容我们的心念念念迁流、变异:一下想过去、一下想未来、一下想什么人、一下又怀念什么事情,在人、事、物上面不断不断地变换我们的念头,一下想这个、一下想那个,这样跳来跳去的,这个就是变异的意思。

掉举跟散乱都是让我们的心念不断不断地变异,可是它们有差别:一个是内在的动荡,一个是向外攀缘。所以掉举呢,就是对于所缘境念念迁流变异,不得寂静。散乱呢,是攀缘外境,也是念念迁流、变异。念念迁流、变异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内在不能够寂静,一个是不断的攀缘外境,使心流荡。

譬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妄念纷飞、攀缘外境,这个属于散乱,这个只是失其正念;内在不能安住在法门上面,失正念,心不寂静,这个叫做掉举。这样应该对散乱跟掉举都很清楚地了解了。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