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1、善法十一(信)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信”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的心是否清净,也和我们成就的快慢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昨天就是解释这句,讲了很多,那应该很清楚了。信心跟我们心清净的程度有关,所以信心越圆满,我们的心就可以恢复它本来清净的状态;那要成就呢就比较快速。

一旦怀疑、不信生起了之后,我们的心马上就受到染污;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很难成就的。所以虽然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是我们的菩提自性要靠“信”才能恢复、开显,所以信是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恢复到本自清净的状态。这就说明了,我们心要恢复到本来清净的状态,就是靠信心,就是修一个“信”而已。

另外,我们的修行无法成就,也和信心有很大的关系:信心圆满就可以成佛。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当下承担呢?我们昨天问过嘛,没有人敢举手嘛。可是我们有佛性啊,可是为什么我们不敢承担?或者是我们没有办法发愿说我这一世就要成就呢?为什么没有办法当下承担?就是信心的问题:对自己的信心,对我们修学法门的信心,对我们依止的善知识、上师的信心,可能都有问题,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当下承担。为什么不敢承担?为什么信不过自己?就是因为信心不足的缘故。信心不足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因为还没有开悟。虽然我们有佛性,可是还没有看到,佛性没有开显。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因此我们不敢承担,这是第一个原因。因为我们还没有开悟,由于还没有亲证不生不灭的法性,所以对于佛法所说的内容,只是熏修,在没有得证之前,很难具足正信。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开悟。所以虽然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没有证到啊!理论上明白,可是没有实证的功夫,没有真正地跟我们佛性相契合,因此没有办法承担,也不能够承认,因为什么?没有见到我们的本性,菩提自性没有见到;虽然它本来就有,可是没有见到。

所以我真正什么时候才可以确立说:我真正有信心呢?是开悟之后。开悟、明心见性,就是你见到你的佛性了,你是当下可以体悟那个佛的法味。就好像你可以亲尝到了;不然我告诉你“哦!这个柠檬汁很好喝。”可是你没有喝上一口。我跟你形容“甜甜的、又是酸酸的、然后又是什么颜色”,我形容了半天,可是你只能用想象的。就像我们现在听闻佛法,只能用想象的,我们没有证悟的那个境界,我们只能够凭空的想象、凭空的相信;可是还没有尝到。可是只要你喝上一口柠檬水,不需要解释太多,你就知道那个味道了,是不是?

那我们明心见性也是同样的道理,除非我们真正地证得;要不然这个之前呢,也都是凭我们的意识想象,凭我们的第六意识去捉摸、去推测:开悟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经典上都说开悟什么境界?“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虚空怎么粉碎?大地难道就陷下去了吗?叫做大地平沉,难道就整个大地陷下去,那个就是开悟的境界吗?不是,它只是一种形容。可是我们不明白呀,除非你真正证到。那一切的语言文字的形容也都是还隔了一层,不是当下亲证,你没有真正的喝到那一口柠檬水,你就是不明白。

所以开悟才能够真正说“我亲证到了,我确定我的佛性是真正的,是本来具足的”,就好像真正地尝到了这一口柠檬水一样。

那开悟是不是就成就了呢?明心见性就成就了吗?(有师兄答:悟后起修)哦,悟后起修,修个什么?已经见性了还修什么?已经见到佛性了还修什么?悟后起修,修什么?本自具足嘛,修什么?本来就是佛嘛,修什么?烦恼障、所知障?昨天讲的。

虽然开悟;可是习气还在。所以悟后起修,修什么?修我们昨天讲云层太厚的那个云层,我们的障碍要把它去掉,我们的习气还在;虽然见性了,可是无始劫以来熏修的不好习气还在。

那证到阿罗汉了,习气还有没有?证到阿罗汉了,习气断完了没有?没有,还有什么习气没有断?为什么没有断?还有什么没有断?(有师兄答:所知障)所知障没有断。烦恼障断了?烦恼障断了?确定?为什么?凭什么说他烦恼障断了?所知障没有断?(有师兄答:见空性)见空性是我们刚才讲,明心见性,开悟的时候是见空性,可是习气没有断。所以不是见空性,为什么说他所知障没有断?凭什么说?要有理由的啊,不能用猜的啊!灭受想定?因为灭受想定,怎么样?所以所知障没有断。

凭什么说阿罗汉所知障没有断?你们谁能够回答?什么?阿罗汉断了尘沙惑没有?断了见思二惑,我们凭什么说阿罗汉他的烦恼已经断了?因为他的我执断了,烦恼是从我执来的,因为有我才有贪、瞋、痴嘛。那他已经证到人无我了、人无我;法无我没有证到。人无我,他已经能够证到;借着五蕴的观察,修“四念处”,借着对色受想行识、身心生灭的现象观察,他明白没有一个“我”的存在,所以他可以切断对“我”的执著——我们所谓的断我执。那我执可以切断的话,由“我”而生起的种种贪、瞋、痴种种烦恼就不再生起了,因此他可以入灭受想定,证得涅槃,所以我们说他的烦恼障已经断了。

可是所知障为什么没有断?因为他证得是什么?偏空涅槃,对。只证到人无我,然后他就入涅槃,沉空滞寂地安住在涅槃当中,然后怎么样?不发愿度众生。所以他这个时候的所知障是什么呢?就是执有一个涅槃可证,所以他没有办法体会菩萨的妙有:妙有、空中生妙有。就是他(菩萨)虽然见性、见到空性;可是他不会安住在空性当中什么事都不做。

我们昨天说了嘛,“反正众生是假的嘛,我为什么要度众生?”昨天我们说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对。阿罗汉他为什么不会像菩萨一样勇猛精进地度众生?因为他证到人无我嘛:“我也是假的,你也是假的、他也是假的,众生也是假的,都是假的,为什么要度?”找不到要度众生的理由。

好,那他虽然证到我空;但没有证到法空,一切的法对他来说还是真实存在的,是我空法不空。那法不空,他也没有办法像菩萨一样的发菩提心,然后来勇猛精进地利益众生,没有办法从空出假,从空中生出这个妙有来。

那空中所生出的妙有,他(菩萨)不再会执著,因为他也证到空性,菩萨也证到空性;可是他不会安住在空性当中什么事都不做。他会从空中再起无量的六度万行,行这个度众生的事情。可是在他的观念里面知道一切是如幻的,为什么他可以做到一切如幻、不执著?他很努力、勇猛精进的度众生,但是他心中知道了无众生可度;勇猛精进地说法,但是他不会执著在任何一个法上,就是因为他也同时破了法执。

一切法对一个菩萨来说、法身大士,就是已经破一品无明以上的法身大士来说,一切法是“空而不空”,这就是诸法的实相。我们昨天也稍微提一下,所谓诸法的实相。一切法的自性是空,这是诸法空相,不是实相,诸法空相这个是阿罗汉证得的一切法无自性,空的,这个空性的道理阿罗汉证得了。

虽然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但是我们不能说一切法它不存在啊,因缘所生法,它现象是有的。所以一切宇宙万有,虽然它自性是空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没有宇宙万有啊:有六道轮回、有十法界啊,无量无边的法,它是存在的啊,我们不能说它没有。所以证到空性的意思,并不表示否认一切法的存在,只是它是如幻的存在、它是假有的。为什么是假有?为什么是如幻?因为它无自性,因缘生灭生灭,因缘生它就有,因缘灭就没有,所以我们说它是如幻、是假有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那菩萨就是证得这个法、法性的空;但是又不空。那这个“空而不空”,因此他可以在空性当中生出无量的妙用来,就是他真正地契入到诸法的实相,他才可以做到。

阿罗汉他只证到诸法的空相,因此他没有办法从空出假,再行这个利益众生的菩萨道。他没有办法从空出假,就是他证到空性;但是没有办法生出妙有来。所以我们只能说他证到的是诸法的空性、空相,而没有证到诸法的实相。

因为诸法的实相是什么?空而不空。说它空,为什么?因为自性了不可得;说它不空,为什么?现象界是有、因缘所生。那这两个可不可以同时存在?可不可以同时存在?可以,因为它根本就是一件事情嘛。

所以我们说阿罗汉他还有所知障没有破,就是他这一点没有突破。他证到空性,然后就著在空这边了,什么事都不能做,然后紧紧抓着涅槃,怕它丢了。对,他生怕他的心一动的话,他的涅槃境界就不见了。因此他不敢:不敢发菩提心,不敢利益众生,就怕失去了他的涅槃境界,对。

菩萨为什么可以啊?他可以发菩提心啊,但是是如幻的大悲心,为什么可以如幻的?因为他懂得空性的道理。可是他不会因为了解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然后他就不做了、他就不去利益众生。众生虽然是如幻假有的众生,但是他还是勇猛精进的去度,为什么?因为他又懂得那个妙有不空的道理。所以他可以勇猛精进的度众生,可是他又不执著,为什么可以不执著?因为他见到空性了,因为他知道它是生灭无常的,“一切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个就是中观的道理。明白,所以他不会执著;可是又不会堕在空边什么事都不做,还可以在空中生出无量的菩萨这个妙行来:当下又不执著,可是又很勇猛精进度众生,可是又没有众生可度、无法可说,没有一个我在度众生——当下又空掉。所以这个空跟妙有是同时存在的,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是同时存在的。

所以这就说明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见到空性以前,会非常执著有一个“我”发菩提心耶,“我”怜悯众生呐,然后我做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功德,都没有办法忘记有一个“我”,或者是众生也没有忘,也没有办法。很执著有众生可度啊,发的菩提心也是很实有的啊,很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见到空性的关系,所以我们才会在试图要发菩提心的过程,在行菩萨道的过程,有种种的执著,这就是因为没有见到空性。

可是空性又是我们行菩萨道的基础。所以是证入空性之后,再从空出假。所以这整个修行的过程是先观因缘、一切法的因缘,所以我们是从现象界来契入,去体悟它的自性是空的。我们每天观察的现象界,我们就观察它是生灭、生灭、无常的,它是因缘的假合而已,所以我们从现象假有的当下,我们就可以契入,证到它的自性是空的,我们平常就是做这样的观察。从因缘所生法去体悟它的无常性、无我性,你就可以见性,就可以开悟,明心见性就是见空性了。这个空性指的是什么?就是观一切因缘所生法它的生灭无常、无自性、空、无我,你只要明白它无我的道理,你就契入这个空性。

可是契入空性里面不是说“这个宇宙就消失了,因为它是空性的,然后什么都没有”,不是的。还有啊,有众生啊,有轮回的现象,只是我们知道它自性是空的了,因此我们不会对它再产生任何的执著,我们明白真正的道理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再来发菩提心,就知道是如幻的大悲心嘛、如幻的菩提心,也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发心。

那我每天想要利益众生,或者在帮助众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也不会很执著的,这个又不会堕在空这边。你虽然见空性,但是你又是很努力地在行利益众生的菩萨道上面,勇猛精进的在行;可是你又同时不会执著,是因为知道空,它自性是空的;可是又没有堕在空这边,又很努力地…,虽然一切是如幻的,一切是因缘所生,假的、无自性的、空的;可是你并没有放弃,(并没有)因为假的、空的,你就不去做;你还是很努力地去完成这整个菩萨道的内涵,这就是空而不空,这样明白吗?

所以我们整个修证的、修行的过程,就是从观现象界契入了空性之后,再从空出假,然后空假双融之后就契入中道。所以过的就是空而不空、诸法实相的这样的一个生活、所谓中道的生活。

所以这边讲到我们信心不圆满,其实第一个原因:就是其实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到我们的佛性。

那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呢,就是昨天我们有讲到了,这个疑根没有断的关系。就是我们五毒之中的疑根还没有断,因此很难生起信心。这种根性的众生,不但不相信自己,也不轻易相信别人。这个我们昨天都举了很多例子。你们今天有没有练习看看?今天的信心有比昨天再多一点吗?今天有练习看看吗?今天有检查自己有怀疑过任何的人,或者是任何的对象,有产生怀疑吗?有发现自己今天有生起疑心吗?有?(有师兄答:若有若无……)嗯,那你们观察到了之后,做了些什么事?“哦,我又开始怀疑了”,然后呢?做了什么事?有忏悔吗?有忏悔说“噢,我的疑根还没有断;噢,我不应该怀疑人家。”有吗?然后有告诉自己说“我下次不要再怀疑了”,有这样吗?有这样的话才会进步,要不然你发现,下次它还是不会自己消失啊,因为你没有去对治它,你没有处理它。

要进步的话就是首先要观察,每天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每个念头,它到底生起来的内容是什么.我们发现不好的念头就赶快忏悔,然后告诉自己”我下次不要了”,这个习气的力量才可能慢慢、慢慢的减少,为什么?因为我们开始处理它了,我们开始面对它,去接受它,觉得要改变了。

首先我们前面会因为无明的关系,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到的都是人家的缺点。可是看自己看不清楚。这时候叫他改,改什么呢?我自己的缺点都没看到,怎么改?对不对?所以我们一面努力地研究经论呢,就是要好好的观察:书上讲的我们是不是都有?好的我们是不是都有了?那不好的是不是还有?那不好的要赶快把它消灭掉嘛,那好的要怎么样?要让它增长,这个才是修行啊。那每天就是要不断不断地观察你的心。

所以第一个阶段呢,是根本就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也没有看到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习气,看不清楚。慢慢、慢慢地,看得比较清楚了,是那个比较粗的,像那个很生气,这一定看到了嘛,这个连白痴也看到了。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比较粗的习气、烦恼,我们看得到。可是很微细的我们看不到,因为定慧力不够,没有那个定力的观察,因为心很乱嘛,怎么看得清楚呢?也没有那个分辨的智慧去了了分明地去检查很微细念头,也看不清楚。不过没有关系,看到的就先改、看到的先改。那慢慢、慢慢我们的定力增加,诶,头脑也越来越清楚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比较微细的烦恼、就可以看到。

所以第一个我们要练习的就是:去反观我们的心,看它还有哪一些不好的习气或者是业力,或者是烦恼。那你说我发现了以后,然后不处理,它也不会消失啊;然后你还是继续串习贪、瞋、痴。原来的习气因为你没有处理,所以它不断不断地在增长,它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处理它,所以它也不会解决问题的。

那我们发现问题之后就要赶快处理嘛,那怎么处理?前面没有发现,好!现在发现了之后,我们就开始要处理了。处理第一个要承认错误嘛,对不对?像今天我们观察到:“唉,我为什么怀疑他?因为他那个人不值得我信任,我才怀疑他。”这样,你又没救了。“因为是他的错,因为他表现不好,才引发我的怀疑,是他的问题嘛,不是我的问题。那我要不要改?不要改。”所以你还是原来的样子,你不会改的,为什么?因为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就是人家的错:“他今天不惹我,我怎么会生气呢?那他的错。对不对?他如果今天不这样对我的话,我不会生气啊,是不是他的错?那我要不要改?不要改嘛。那我今天会贪,因为那个东西引发我的贪,或因为那个人的勾引引诱我,我的贪才起来。谁的错?那个东西的错,那个东西不放在我面前给我看,我怎么会起贪心呢?是那个东西的错?它不应该在我面前出现。”

还是哪一个师兄跟你讲说“哪一个号码很好,这个礼拜六一定要去签”,你的心就动了。谁的错?“他的错”,他不应该叫你去买马票嘛,对不对?他不应该告诉你号码嘛,是不是?是不是这样子?

如果我们修行是这样的话,你修三大阿僧祇劫还是一样哦,如如不动,不会有什么丝毫的改变,为什么?一切的问题都在别人,不在你嘛,那你要不要改?不要改,你要不要修?不用了。都是人家要改,对不对?“都是人家的错,所以要改的是他,不是我!”那我们修行就不要想进步了。

所以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气,最好的办法就是怎么样?承认是自己的错。他为什么要惹你生气?你怎么样承认你的错?

我无理取闹,然后你生气了。谁的错?举例说明啦,谁的错?谁的错?你们说啊。(有师兄答:我的错)好!为什么是你的错?讲出理由。(有师兄答:定力不够)哦,定力不够,所以才会生气。然后你要怎么告诉自己下次不可以,你要怎么告诉自己?(有师兄答:加强功夫)加强功夫?可是功夫不是一两天就加强得出来啊。那每次生气,都说“我功夫不够嘛”,唉!又过去了,又交代过去,这么好的理由:“我功夫不够,我才会生气。”下次我还是功夫不够啊,“我功夫不够”这句话我可以用一辈子。(有师兄说:业力)哦,业力啊?哦,业力。我今天对你凶是因为你过去可能凶我,你现在受报了,所以你不会生气了,这也是一个办法啦。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哦,忏悔,是,对!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

第一个,发现错误;第二个,承认错误——这个很重要。我们改不过来,那个明知故犯的,看到的改不过来,问题都是出在我们现在讲的第二个阶段:你不承认是你的错嘛,那你怎么会改呢,对不对?是不是?要改都是人家要改啊,你不承认说“这个是我的错,我不应该生贪、我不应该生瞋;我们现在讲的信心,我不应该怀疑别人”,我要先承认啊,我不应该啊,我不应该怀疑他,是不是?而不是说“他为什么要骗我,他为什么那么不值得我信任”,我们这样想的话,我们就不会改了。

所以我们要承认是自己的错,都不是别人的问题。因为你还有我执,你还有贪、瞋、痴嘛,是你的问题。你为什么还会有这个习气?你今天没有贪、瞋、痴了,你没有疑根了,你会不会怀疑人家?不会了,人家怎么骗你,你都不会怀疑,为什么?因为你没有那个种子了,你没有怀疑人家那个疑根的种子,你已经疑根断了,你会不会怀疑人家?不会了,对不对?

除非你贪的种子断了,那人家怎么诱惑你,有没有用?没有用啊,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贪的种子了嘛,是不是?那你没有瞋的种子,他怎么惹你,你也不会生气啊,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清净,你所有的种子、烦恼、业力的种子都清净了,你还会不会贪、瞋、痴?不会了,这是不是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这个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哦。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净我们无量劫以来所有业力的种子、烦恼的种子、所有习气的种子。没有种子它就不会生现行了,没有烦恼的种子了,才是真正地彻底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你的种子还在,你就是定力很高,也是压住而已嘛,“石头压草”,对!哪一天你定力消失,或者是另外一个因缘,你的种子还是会生现行。你的禅定力消失了以后,你的种子还是一样会起来的。你的贪、瞋、痴还是在,只是你可能功夫很好把它压住了。所以功夫也不能解决问题,对不对?我们定力再好,功夫再高,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种子没有断。

所以我们是希望连种子都没有了。想要成佛,佛没有烦恼业力的种子,没有习气的种子,因为祂所有的种子:烦恼障的种子、所知障的种子,全部都清净了。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检查我们还有哪些烦恼障的种子还在。一个、一个要把它解决掉,一直到清净为止,我们就成就了。

光是修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明心见性之后,一定要开发智慧。这个智慧是无我的智慧,明白空性道理的智慧,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要靠这个来清净所有的种子。

所以我们现在怎么来修正自己让自己进步呢?就是你一定要承认是自己的错嘛。因为我们一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就不会改了。那你变成说你一直保留你那个原来不好的习气、烦恼的习气,不可能断的。因为一发生事情就是人家要检讨嘛,不是你要检讨,对不对?

所以第一个,发现自己的问题;第二个,什么?承认是自己的错,不要把责任推到人家的身上;第三个呢,忏悔,那忏悔的意思是什么?承认自己的错,更重要的是“我一定要改!”这是第三个步骤:我一定要改!不能说“好,都是我的错”,每天,你现在可以承认是自己的错,可没有改,我还是明知故犯;可是我每次都说是我的错,它也不会消失啊。

所以更重要的是我要改,我一定要改!我每次都告诉自己说“下次不可以了”,明天再检查自己看有没有怀疑人家?那个念头还是生起来,赶快忏悔,怎么样?一定告诉自己“我不要了”。我现在开始绝对不要怀疑人家,既然我相信因果,我绝对不会吃亏的,没有吃亏这件事情的,是不是?忏悔自己的疑根没有断,疑根的种子还在,因此我才会怀疑人家嘛,所以我希望我疑根的种子早一点尽除。

那怎么样早一点尽除?我们自己要努力啊,要努力地怎么样?不让它继续地串习增长,要一天比一天习气少、少、少。所以明天的信心一定要比今天增长,后天一定要比明天增长,一天要比一天增长,你的信心才有一天圆满,是不是这样?那其他的善根也都是一样,是这样的一个修行三步骤,背起来。修行三步骤:看到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缺点,勇于改过。这样你每一个都可以一个一个把它去掉,不好习气的种子一个一个都可以清净。少一个都不行。你说“没有看到”,也不行;承认,不改,也不行,没有诚意嘛、没有诚意要改嘛。

所以这边呢就是明白: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疑根没有断,因此才很难生起信心。那这种根性的众生,不但不相信自己,也不轻易相信别人。那学佛之后呢,对佛法没有信心,对善知识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修行也没有信心。所以疑根性重的人,怎么样?很难成就。

好,接下来这段呢,就谈到信心到底有哪些内容,它的体性是什么?“信”的体性,就是让我们心恢复到清净的状态。我们就知道,“信”它的体性,就是说信是什么东西呢?它就好像一个明矾、一个水清珠,有一种水清珠。水很浑,只要把这一粒水清珠放到、投到水里面,它就慢慢、慢慢地沉淀,水就恢复它原来清净的状态。

我们用这个来形容信心就好像这一颗水清珠一样,我们一旦有了信心,心就恢复到清净;可是一起怀疑的话,我们的心马上就染污了。所以“信”的体性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的心恢复清净的这样一个东西。

那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它是分成三个内容来介绍:就是实、德、能。我们对实、德、能这三个内容起了甚深的忍、乐、欲,就看下面这个表。什么叫实、德、能呢?我们看这个表:

“实”就是指一切事跟一切理。什么叫“事”呢?就是我们讲的现象界,宇宙万法,一切因缘所生的,我们叫做有为法。“有为”是有所作为、有造作的。我今天做了一件事情,我就造了业嘛。这个造作出来的,我们称为有为法,作出来的。我们身口意每天在造作啊,造作善业、造作恶业,这个“造作”就是有为。那你有造作,就有因果的问题嘛。所以如是因如是果,你的身口意造作善业,它就有善果;造作恶业,它就有恶果。这个因缘生灭法呢,我们称为有为法,它是归在事相,一切事物的现象界这个内容来说,只要有因缘生灭、无常的,这个就是属于事的内容。

这个“理”呢,就是不生不灭的。刚才讲的“事”它是有生灭的,有为法是有生灭的;无为法就是无所造作,没有生灭现象的,不生不灭的这个状态我们称为理。就是说事物的本体。譬如说你证到空性,那个空性当下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没有生灭的状态,它是不生不灭的。像涅槃境界,不生不灭的,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已经没有生灭的现象了;诸法的实相,也是不生不灭的。反正没有造作、没有生灭现象的,我们就归在这个理体。事物的本体,它的自性来说,是没有生灭的。那它的生灭是什么?是现象,它的本体没有生灭,空性,它的自性是空的,空性当中没有生灭现象;但是它随它的因缘所展现的现象呢是有生灭的。那我们对它这个事物的本体来说、没有生灭的这个理体,明白它的道理,那也知道它会随着因缘有一些生灭无常的现象展现,自性是空的。我们明白了这个,也相信的话,这就是现在讲的这个,我们对这个内容有信心。

“于中深忍”,这个信忍就是你对一切事物的本体,不生灭的,自性空的道理,你明白,也相信它;那它所展现的生灭现象的现象界,你也相信它是如幻假有的、是无常生灭的。你相信了这个内容呢,第一个信心的内容,你就具足了。你相信宇宙万有的本体自性是空的;但是现象界是有的、是如幻假有的——这个道理你明白,而且相信。

那什么是“德”呢?就是对佛法僧三宝,我们是不是有信心?所以德是“有德”,就是“佛法僧三宝清净之德,于中深忍信乐。”相信,而且生起好乐之心,所以叫做信乐,这是指功德来说,三宝的功德,你是不是真正相信三宝的功德?信心是不是具足了?如果有的话,这个部分也是具备了对三宝功德的信心,而且好乐,起这个生起好乐的心:希望自己也能够圆满三宝的功德,有一天也能够具足三宝的功德。

能,就是有能,对世、出世的善法“于中深忍,信能成就,而起希望。”这个就是说:对于世间的一切善法,或者是出世间佛法里面讲到的一切善法,你是不是也都能够相信、具足信心?起希望就是说你也希望自己能够去行善。譬如说听到有人在赞叹发菩提心的殊胜,你听了就很欢喜,然后也自己发愿“我一定要发菩提心”;或者听闻布施的功德:“哦,布施很好,应该怎样来正确的布施”,听了也很欢喜,也希望自己就好好地去行布施——这个就称为“能”。对“能”的一切善法的信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善法成就,可以成就一切的善法,这样所有的内容具足信心呢,就是第三个。

好,它后面还是有解释,那我们看它怎么解释:“实”是包含一切的事理。“事”是指现象界,就是指世间生灭的有为法,它是因缘所生无自性的。“理”呢就是指本体界,是指本自清净、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是一切法的本体——这个就是我们要修证的目标。

我们所谓的明心见性,见了什么东西呢?就是见到这个法性、就是见到这个本体,一切法的本体我们见到了,所以我们叫做明心见性,叫做开悟,就是悟到了这个诸法空相的道理:哦!它本来是没有生灭的。那我们看到的生灭是什么?哦,它只是它的现象有生灭。所以我们就不再会对有生灭现象的这个现象界,去产生任何的分别跟执著,就不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明白它的道理。

如果我们对于这两者有深忍信,就是对于宇宙的实相、还有现象有了正信。宇宙的实相是无为法;但是必须藉有为法来展现,因此要从生灭的现象当下去体悟不生不灭的实相。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深信此理,若是不信,就无法体证,也就无法开悟解脱、成就佛道。

深忍,就是胜解。内心对于一切事理的内容,已经达到坚信不移的地步,就会有胜解产生,也就是深忍或信忍,这就是信的因。“胜解”我们上次讲过了嘛,是什么?(有师兄答:坚定不移的……)哦,坚定不移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已经到达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动摇这个地步,我们叫做作胜解。

就是说,不是人家讲一句话,你就动摇了你的信心的这个——那你这个观念就称为胜解,就是不会再轻易的动摇了。就是你的思想也好、你的见解也好、对这个事物的看法也好、你的观念也好,任何情况之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这样一个认知,我们称为胜解。

所以我们对这个“实”的部分呢:现象界也好、本体界也好,我们都达到胜解的地步,这时候才有信心的产生。那有了信的因,就可以产生好乐心、还有希求心——这两个是信的果。

所以我们刚才看这个表格有三个内容:第一个是信的因,产生信心的原因。就是说你要明白事物的真相嘛,它的真实相是什么?本体没有生灭,生灭的是现象界,你对这个内容产生信心之后,你才会相信,相信三宝的功德,或者一切善法的功德,才会生起好乐之心——就是很欢喜,然后希望自己能够达到。

所以你对佛法有了信心之后,你对善法有了信心之后,你才会很勇猛精进地去行善嘛,去成就一切的功德,这是靠什么呢?就是靠信心。这个“信”,一个推动的力量,因为你相信,也希望自己能够成就,这就是信的果。

好,那“德”是什么呢?就是指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对佛法产生了胜解之后,就深深相信:只有三宝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也相信三宝具有法身、般若、解脱等真实清净的功德,因此对三宝清净无染的功德起了甚深好乐的心——这个好乐的心就称为深乐或者信乐。这是信的果,这是讲第二个,我们对三宝的功德是真正产生了胜解,真正的相信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所以对佛法、三宝有信心的,他绝对不会再去皈依其他的。这边有很多其他的嘛,就不会再去皈依其他的。

你们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有师兄答:道教)道教的啊?拜天公?初九要拜天公,你们有几个人拜了?我知道你。所以我们还会不会信仰其他的佛法以外的那个?还会不会去跑那些道场啊?然后还会不会请他们怎么样怎么样,做一些什么什么的事情的话,我们就可以从这个中间来检查,我们对三宝功德的信心是不是具足。

那如果说我们还会去相信,或者是还会去走动,还会带人家去怎样、怎样(怎样、怎样的话就是做很多事嘛),消灾解难之类的事情,哪个庙比较灵验就往那个庙跑啊,然后希望要得到一些什么、什么、什么东西,点点点,是不是这样子?

对,这就是还没有真正的明白佛法真实的功德。那佛法真实的功德是什么呢?什么才是佛法真实的功德?我们因为不明白,所以才会又去皈依其他的、佛法以外的那一些、那些宗教或者是其他的外道,还会去皈依他们,就是因为对佛法真实的功德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我们对佛法的功德没有真正生起信心。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三宝祂有什么功德。(有师兄答:可以了脱生死)了脱生死?可以解脱,可以开悟成佛;这是其他都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他们还在轮回。佛法以外的那些神祇他们其实本身都还在轮回,自己烦恼也没有断,所以我们皈依他,跟他学习,自己不可能断烦恼,也不可能出三界,也不可能解脱,不可能开悟,不可能成佛。

祂(指佛法)还有什么真实的功德?(有师兄答:千年难遇)千年难遇?他们(指佛法以外的神祇)也可能千年难遇。因为只有佛法才有讲空性的道理、无我的道理,这个是其他教派都没有讲到的。因为我们要开悟成佛,要解脱的话,除非你明心见性,除非你开悟,除非你见到空性了。我们所谓的空性就是明白一切无我的道理、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我们是靠这个成就的,靠这个出三界,靠这个开悟成佛的;就是空性的智慧,无我的道理,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这个是三宝最最最最真实的功德所在。

其他的都没有谈到无我的道理;他们可能有讲布施,他们也有说要行善,那也有说要帮助别人,或者是要有爱心。基督教、天主教都是说要有爱心,信望爱嘛,信望爱很类似我们的信愿行。所以,很多他们都有讲到也是要有信心,他们也是信啊、望、爱;望,就是很类似我们现在讲的那个希求心。爱心,可是他们所谓的“爱”,跟我们的菩提心又有什么差别呢?跟我们的菩提心有什么差别?你们说说看。

他们也说要爱啊,对众生要有爱心啊,要爱你的耶稣基督,还要爱你的上帝,爱你的天主,还要爱一切世人,就好像神爱世人一样的,要爱一切的人。他的爱跟我们的慈悲心有什么差别?跟我们的菩提心有什么差别?有什么差别?他们有“我”,我们没有“我”了?什么?(有师兄答:慈悲喜舍)哦,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对呀,我们现在是在问:这个“慈”跟他们的“慈”有没有什么差别啊?

那个答对了,他们的爱还有“我”,因为没有见空性,刚才才讲的,他们没有无我的见地,没有无我的思想;所以上帝对他们来说是真实存在的,真实不虚哦,对不对?那神爱世人,有一个“神”,然后“世人”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啊,所以他们“我”也没有空、“法”也没有空,有一个上帝在爱他的子民啊,那他们的兄弟姊妹也要互相的爱嘛、也要有爱心。对,可是他们都没有忘记有一个“我”要爱,爱什么?爱我的“兄弟姊妹”,是不是这样子?

那我们佛法所谓的菩提心,菩提是什么?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什么?觉悟空性、无我的道理,才是一个真正的觉悟者。所以菩提心是什么?你一个觉悟了以后,明白了空性无我的道理之后所发的那个心叫做菩提心,懂吗?真正的菩提心是无我的——那个叫胜义菩提心。可是我们现在我执没有断以前也要发菩提心,叫做世俗菩提心;所以世俗菩提心是还有带着我执、还有带着烦恼的,可是要练习发心,熏习我们的善根,对。

所以我们没有见到空性,我执没有断以前,没有证到无我之前,那个叫做世俗菩提心。可是真正的菩提心,我们要做的是胜义菩提心,它是已经无我了,没有带着烦恼、没有带着我执,没有带着自己的错误见解、颠倒,然后愚痴无明去度众生,不是发这样的心。所以真正的胜义菩提心是跟空性的智慧相应、无我相应的——这是跟他们的爱心最大不同的地方在这里。

好,我们也差不多对三宝祂为什么跟其他不同的原因,我们也了解了。

那“能”呢,是对三宝所具有的德能起了希求的心,对于世间有漏的善法和出世间的无漏善法,还有由智慧所摄持的所有善巧方便和神通妙用,我们都相信自己能够成就,而且希望能够到达——这种对善法的希求心,我们就称为“深欲”,也是信的果,就是我们所谓的善法欲。

什么叫善法欲?对善法的欲求。我们众生都有欲求;但是看你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如果追求的是色声香味触,喜欢看好看的,生贪;喜欢听好听的,生贪,这个就不叫做善法欲,那个叫五欲之乐。我们感官的一种享受,或者是快乐的一种追求:希望吃好吃的、穿好的、睡好的、住好的,这种呢是对欲望的一种追求,它会让我们生烦恼的,这个不能够叫善法欲。

那同样的欲,我们希望生起的是对善法的一种好乐的心,希望能够到达,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善法的这种欲望,它也叫做欲;但是因为它是跟善法相应的,所以我们叫做善法欲。所以我们还不能断欲之前,我们希望生起的是一种对善法的追求,一种好乐的心。那我们就是靠这个善法欲的推动,我们才可能勇猛精进地来成就一切善法。

所以这个善法欲,希望自己能够成就这样的心很重要:我希望这一世就能够成佛,我希望能够成就菩提,我希望能够圆满一切的功德,我希望什么、什么、什么,好的这个方面,我们都称为善法欲。

所以它是包含一切有漏的善法跟出世间无漏的善法。这个有漏跟无漏是什么差别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世俗跟胜义的差别:反正你还有带着我执的、带着烦恼的,这都是有漏的;那无漏就是说我们已经明心见性了,所以我们那时候所行的一切善法是无我的,没有烦恼的生起,这个我们叫做无漏的善法。差别就是有断我执,还没有断我执这样的差别。

那现在讲的这个能力,是所有的有漏跟无漏的全部包含在里面。还有我们希望开发智慧,我们希望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我们希望成就六神通,来怎么样?作度众生的方便。佛法的神通不是拿来作秀表演的,它是利益众生比较方便;但是他不会让人家知道他有神通。可是他有神通,他在利益众生的时候非常方便。譬如说:他有他心通,就知道来的人他心里在想什么,那他跟他谈天或者是教授他法门的时候,就会比较契机,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他希望得到什么。那他是不是就比较方便?他不会猜错。或者是有天眼通的时候的话,也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那这中间可不可以尽力地来扭转,这个众生的共业,或者是什么(其他的状况);或者有宿命通的话呢,也能够观察他的过去生,因为他过去生是怎么样的一个业力,那他带有什么样的习气到这一世来。那你会比较明白、明白它们之间的这个因果关系,这样你在利益他的时候就会比较能够把握重点;不会花了很多的力气,可没有效果,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不了解,所以就没有办法应机来教导,作很有效的教授。

所以菩萨的那个神通呢,是用来利益众生的,不是拿来作其他招揽生意用的,或者是打招牌用的,说“哦,他有神通,来,大家都往那边挤啊!”不是,不是用在这里。他是利益众生才会用到的。

好,那不管是智慧也好、善巧方便也好、神通也好,我们都希望自己这一世就能够成就,我们生起这样的一个希求的心,我们也相信自己这一世就能够成就,那这一方面的信心,我们就圆满具足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刚好一个段落。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