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5、简介心所有法,五遍行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六十页开始。心所有法分为六位:五遍行、五别境、十一种善法、六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四种不定法。就是我们所有的心所呢,分成这五十一种内容。

那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它为什么叫做“心所”这个名称?这些内容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每个内容都会详细介绍。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叫做“心所”,它有三个意义它为什么叫做心所:

那第一个是恒依心起。就是现在讲的心所法没有办法自己单独活动,它一定要跟八识一起活动。就是恒依心起,是说心所有法永远要依着心法才能够生起;若没有心法的作用,心所有法无法单独生起。这就是第一个,它为什么叫心所的原因,就是说它要依心法才能够生起活动。

那第二个呢,与心相应。就是说心所有法永远与心法相应。所谓相应的意思,就是相顺不相违,就是和心法同缘一境、同出同入、同时作用。这个相应的意思,就是心所法跟心法它缘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

譬如说我眼睛如果看到这个茉莉花,我眼识的作用看到茉莉花,那我的心、心所缘的也是这个茉莉花,所以心所跟心(前面讲的八识、八识心王),它缘的是同一个境界;不会说我的眼识看到这个,然后心所看到是另外旁边那一排,不会这种情况。所以它们缘的那个境界,看到的一定是同样一个景像;听到的一定是同一个音声;那吃东西的话,舌头尝味道一定是知道它是海南鸡饭、它是咖喱。对,所以我们的心跟心所,它都同样知道它就是咖喱鸡还是什么,就是它的所缘,这个叫所缘境。所缘境就是它所认识的那个对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一定是相同的,不会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叫相应的意思。心所跟心王一定是相应的,就是因为它们缘的景物是相同的六尘境界。

然后它们是同时作用,就是它们的时间也不会说:哦,心王先看到,然后第二刹那心所才看到,不会这样。它们是同时看到、同时吃到、尝到那个味道、同时听到,时间是相同的,这个是相应的意思。心法跟心所有法相应的意思,就是它们缘的是同一个景物、同一个境界,而且时间是同时发生的,认识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那第三个,系属于心。系,是连系;属,是附属。就是说心所有法一定附属于心,而且紧密地连系在一起。这就是前面有举过例子,它附属于心,譬如说心它是主人的话,心所就是客人;心王如果说把它比喻成国王的话,心所法就是臣子。那国王出门呢,一定带着他的大臣,像主人一定带着他旁边的眷属,或者是他的奴隶(以前是奴隶,现在不叫奴隶了),就是说有跟随他的人,帮他、服侍他的人。出门的话,一定是带着照顾他的人。那一个是主,一个是客,它们之间是这样的一个主客的关系、国王跟大臣之间的关系。

这个是心王跟心所有这三个关系,所以它是属于心王所有、属于心法所有,所以叫做心所有法。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记的:它为什么叫心所?就是恒依心起、与心相应,还有呢?附属于心、系属于心——这三个,以我们称为心所。

然后它后面有举例嘛,就好像说属于我的东西,我就说:它是我的杯子、它是我的车子、它是我的房子、她是我的老婆。“它属于我的”这个就是心所的意思,属于心王的、心法的这个就是心所。就好像这个房子是属于我的,我就会说“这个是我的房子”,所以心所跟心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附属的关系。

同时,这个心所是随着善恶等境界,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等心理活动,来帮助心法完成善、恶、无记等业的造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前面介绍的八识心王它本身不会造业,所以它一定要配合心所,它才能够完成造善业还是造恶业的这样一个结果。所以心王本身它不会造业,那是谁在造业呢?就是这个心所法。

我们刚才看到了心所法,它一共分了六个大类。那它分类的原则就是:善的分为一类;那个恶法、属于烦恼的不好的我们把它分成根本烦恼、随烦恼;然后还有一个不定法。那就是以好跟坏的这样一个标准,来分那个所有五十一个心所的内容,就是善恶的归类。

那另外一个无记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办法把它归到善还是恶的那个,我们叫做无记。无记就是无所记别,没有办法把它归类,说不出它是好还是坏。譬如说:睡眠,你说睡眠是好还是坏?你可以说得出来吗?它有时候是好,有时候不好啊,你睡得太多了就不好啊,放逸懈怠嘛;可是适当的睡眠,养足了我们身心,怎么样?有更多的力气来做工啊,还是修行啊,那这个睡眠就是好的。所以像睡眠它本身不能说它是好还是不好——这个我们就叫做…,后面讲的不定法,就是没有办法把它归类:善的还是不善的。

我们现在就知道,心法跟心所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心法的本身没有办法造业,一定要配合心所。那心所就是有各种的归类:善、不善、还是不定,这样的一个归类。前面也讲到心法跟心所有法它是同一时间、同时活动的嘛,而且缘的外境是完全相同的。那它们之间又是君臣的关系,主人客人这样的一个关系。

所以决定你这个念头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就是说你现在的心念、你现在想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那个是谁在决定?就是心所有法在决定的。就是说你这个念头起来,你是好的念头还是不好的念头?那就是看它这个时候的心所是属于善的心所?还是恶的心所?那它一定是跟我们的心同时起作用的。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十二页,那这边说为什么要有六类的差别呢?就是因为只要起心动念,就不出善、恶这两种状况,因此将这些心所依善恶的状况分成六类。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是怎么样把它归类:

第一类呢,叫做遍行。昨天不是讲我们过去无量劫含藏的那个种子含藏在第八识,那它是不是很乖的就在第八识就睡着了呢?这些过去善恶业的种子是不是就睡得很好,然后都不动?不是。它含藏在第八识,它是一种鼓动的状态。就是说你种子还没有生现行之前,它在第八识的那个状况,它是一种跃动的、跳跃式的状态,这个就是第一个讲的“遍行”。

这边讲,心没有缘外境,只是八识中含藏的习气种子还在本位的时候,这个时候呢,蠢蠢欲动、待命而发的状态,就表示它是一种跃动的状态。它不是一种很宁静、很安详,然后很和平、如如不动的状态,不是!就是因为它是一种这样躁动的状态,因此我们一有外在的境界,一有色尘、声尘、音声一起来,我们心就可以马上去分别说:哦!你听到了什么音声。它为什么可以这么快速?那个种子为什么这么快就生起现行呢?那就是因为它还在本位的时候,它是一种躁动的状态。

而且还要再加上遍行要讲的那个“作意”,它是一种,因为它随时是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就是说我们的心那种灵明的状态,其实它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所以一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心马上就可以去认识外境,去攀缘外境说:咦!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那个速度非常快,它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呢?这个就是五遍行的作用。就是从这个种子呢,它本身就是一种跃动的状态,再加上五遍行的作用,它就可以这么快速地去认识外境这个六尘境界,可以这么快速,这个就是第一类的遍行。

那第二类的别境呢,“别境”的意思就是说各别不同的境界。我们的种子要生起现行,它就是有不同的外在的、外境的牵动,所以我们的心才可以去攀缘外境、去认识外境。那这个各别不同的外境,这个我们就称为别境,是种子生现行的时候所缘各种不同的外境而生起的心理活动。这是第二类的别境。

那第三类呢,就是善心所,有十一个善心所。我们刚才讲,心王跟心所它一定是同时作用,所以我这一念是好的话,它就是在这个十一个善心所里面,它都是好的,只要跟这十一个相应的呢,那我这一念的心就是善心,我就是动了好的念头。

那它这边说:如果生起的是善念,就跟十一种善心所相应;如果生起的是恶念,就跟六种根本烦恼,还有二十种随烦恼相应,这个就是不好的,因为已经心生烦恼了,那个坏的念头已经起来了。

所以第三类的分类,就是它属于善心所;那第四类就是根本烦恼;第五类是随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那这样来看的话,善心所只有十一个,那根本烦恼有六个,加上二十个随烦恼,有二十六个。十一个相对二十六个来讲,那就表示说烦恼的心所比较多,善心所比较少。

所以它后面讲说:由这个比例来看,我们就知道善的习气是比较少的,恶的习气是比较多的。这就难怪善人比较少,恶人比较多,就是以这个比例来看的话。

最后一类就是不定法。我们刚才讲的,像睡眠这些,没有办法把它归在好的还是不好的,它不一定的,有时候是好,有时候不好,所以它称为不定。若是善恶心所都有,并不一定属于哪一类的话,我们就把它归在最后一类的不定法当中,它一共有四个。

就是先了解它的归类,那接下来就要详细说明它每一类的状况、内容:

那我们首先看遍行。六十五页这个遍行它有作意、触、受、想、思一共有五个,所以叫做五遍行。那它为什么叫遍行呢?“遍”就是周遍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够到达,尽虚空、遍法界,全部都可以到达,不管你什么地方、什么处所,都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个叫做周遍的意思,遍。那“行”呢,就是我们的心行,我们心识的活动可以周遍到达每个地方、每个处所,这就是遍行的意思。

心行是指众生能缘的心,心行所能到达的地方,就是它的所缘境。这个都是名词,我们刚才讲的:什么叫能缘的心,这个是见分;什么叫所缘境,是相分。因此遍行就是说众生的心行能够周遍到达每一个地方和处所。

那它究竟可以周遍、普遍到达哪些地方呢?后面有四个,它一定可以到达的:

第一个就是遍一切性(六十六页),遍一切性。那这个性,就是我们把一切法,把它归成善、不善、无记这三类。那我们的心识可以周遍所有的好的,所有的不好的,也没有办法把它归类好的、不好的,我们的心全部可以到达,这是它第一个周遍、到达的内容。

第二个呢,它可以普遍到达尽虚空、遍法界,就是空间没有障碍,这是遍一切地。这个地呢就是三界九地。就是我们把这个轮回的现象分成三界嘛: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那我们的心识呢,是可以到达三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那就表示说,实际上我们心识的功能是没有空间的障碍的。我们心的功能、我们自性的作用,实际上它是遍法界的,全部都可以到达,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到达。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神通呢?就是因为我们执著这个肉体是我嘛,就把我们所有的:眼睛本来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可以看到的天眼呢,就看不到,我们只靠这个肉眼;那本来天耳是可以彻听一切法界的音声,可是我们把这个肉耳当作是我、我的耳朵在听,我们就丧失了这个能闻的功能。可是我们本来自性当中能闻的功能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没有一个地方听不到,没有一个地方看不到,它实际上是没有空间的障碍!那就是因为我执嘛,执著这个肉体是我,所以就被这个器官:眼根呐、耳根呐、鼻根呐、舌根呐、身根呐,就被它限制住了。变成说我们本来潜在的能力没有被开发。那个神通能力本来每个人都有的;可是就是被这个肉体束缚住了,因为我们把肉体当成是“我”嘛。

那就变成说:咦,本来神通广大的,就被这个肉体给限制住了。那我们只用这个眼根来看,那眼根看得很有限哪,对不对?就明暗的程度来讲,太亮的,超过我们光波的,我们就没有办法接收那个光线;那个太暗的我们也看不到,超过我们可以看到的亮的我们也看不到。所以我们只能够看得到一个范围,就是所谓七彩、彩虹的那个,可以看得到的颜色程度,就是我们眼根可以接受的范围,因为看的话要光线嘛,那它就是有红、橙、黄、绿、蓝、靛、紫,它是不同那个色的波动,那我们只能够接收到一个很有限的范围。

那我们耳朵也是一样的,那个太高的声音听不到,太低的声音也听不到,我们只能听到我们耳根可以接收的音波范围,因此就被它们限制住了、被这个五官、还有身体限制住了。

可是我们原来自性的功能,这边讲到:它是遍一切地的,就是说它其实都可以到达,可以穿越时空的。

那现在又有一个名词就是“三界九地”。九地就是把欲界、色界、无色界分成九个内容:第一个是五趣杂居地,就是欲界包含了五趣:地狱、饿鬼、畜生、人,还有欲界天。这样一共有五个嘛:地狱、饿鬼、畜生、人、欲界天。

欲界天有六天,这括号里面就提到欲界天有哪些、有哪六天:有四天王天,这是欲界的第一天,离我们最近。所以密教有四大天王嘛,他们就居住在这个地方,须弥山的半山腰,东南西北有四大天王,他们居住的地方就在这地方,就是欲界的第一天。我们现在所谓的财神法,那个属于四大天王,它是属于四天王天的这个范围。

那第二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我们称为帝释天,就是民间信仰的玉皇大帝,他就在欲界的第二天——须弥山的山顶,他的天宫就在那个地方。所以这边讲说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的天主帝释天所居住的地方。这些都是依地而住。

所以欲界的第三天开始就依空而住,他没有住在地上;因为欲界的第二天已经是须弥山的最高地方、须弥山的山顶,再上去就是虚空。所以从欲界的第三天夜摩天开始,还有四天,都是依空而住,所以他们就跟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比较没有关系,因为它已经离开了须弥山的范围了。

所以它这边讲说:夜摩天以上的四天,就是夜摩天、兜率天(兜率天现在就是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将来要下生的弥勒佛,祂现在在哪里呢?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弥勒内院里面)。那再上去就是化乐天,最高是他化自在天,这个都属于欲界天的范围,一共有六天。所以夜摩天以上四天是依空而住,所以跟我们比较没有关系。

那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帝释天,就是我们所谓的玉皇大帝,这个跟我们比较有关系,所以民间信仰很多就是信仰这个玉皇大帝。须弥山的山脚分为东、南、西、北四洲,我们现在居住的就是南瞻部洲,是在须弥山的山脚下面,有东、南、西、北四洲。

所以欲界这样加起来一共有五类的众生,我们称为五趣杂居,大家都是在这个范围里面,所以这个就是第一地,九地里面的一地,就是五趣杂居地,一共是包含这个五类的众生。

那色界有四地,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它分别的内容就是: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这四地属于色界、色界四禅。所以我们一般打坐的话至少要证到色界的第一禅,就是这边讲的离生喜乐地。就是我们说你得了根本定了,就是说你已经不是欲界定;而是离开了欲界的这些习气之后,你可以进入到色界的初禅,这个才是得根本定。

所以我们修定的话,至少要得根本定。以后呢,你要由定而发神通也好,或者是你要证得其他种种的定境,或者三昧境界的话,就是一定要获得初禅,这个色界初禅的禅定功夫才可能。如果说连欲界都没有超越的话,我们是不可能有神通,也不可能断饮食、男女、睡眠的习气,很难断。

所以我们检查自己禅定的功夫怎么样,你就看这些欲界的习气你还在不在?因为如果说证到现在讲的色界初禅的禅定功夫的话,欲界的习气没有了。男女,男女就是男的女的在一起,叫做男女,那个欲望,还有没有那个男女的欲望;饮食,欲界就是靠饮食嘛,你对那个饮食的习气还重不重,如果很重的话就是你还是欲界的众生,因为你对什么好吃不好吃非常在意,就是表示说你饮食的习气并没有断,那你这个欲界身并没有转成色界身。

那禅定,如果证到初禅以上的话,你的这个色身、欲界身会转成色界身,因此欲界的习气才能够越来越淡,一直到没有为止。那就是看你的禅定功夫是证初禅、二禅,还是证三禅、四禅,就是这样来检查自己,就看你欲界的习气还保留多少。那你这个色身转了,就是我们所谓的脱胎换骨,整个都换完了,所以那个欲界的习气就没有。

还有睡眠,睡眠也是欲界的习气啊。色界以上不需要睡眠。我们昨天才讲嘛,头部的、脑部的气脉如果打通的话,他的睡眠几乎可以没有,那就表示说他已经到达这样的功夫了。那欲界的习气从慢慢慢慢淡,一直到已经没有了。男女、饮食、睡眠,是欲界最主要的、最严重的三种习气,那我们也是用这个来检查我们禅定的功夫到达怎么样的一个阶段。

所以从色界开始就有色界四禅,我们禅定要修,希望至少达到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因为所有其他的三昧境界都是依这个色界四禅为基础,然后才来讲神通啦,才来讲禅定的境界,就是所谓的三昧境界,无量的三昧境界它的成就是从哪边来?就是四禅定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成就的。如果连初禅都没有达到的话,不可能!不可能发神通,也不可能成就任何一个三昧,都不可能成就的。因为根本定没有达到嘛,那就更不要谈到依这个根本定加修所有的禅定境界,都是不可能成就的。

好,那无色界呢有四天: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个是属于无色界,就是说他已经没有这个色身的障碍了。他剩下的是什么?就是很微弱的心识存在而已,那就看他微弱的心识跟什么相应:跟空相应的话,就叫空无边处;那连空也空掉,还有一个心识的存在,那个是识无边处;那还觉得有一个啊,再把它去掉、再把它舍弃掉,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叫做无所有,那他又是另外一种心识的状态,就是什么都没有的,那个正是他心识所缘的就是“什么都没有”,叫做无所有,无所有还有一个“无所有”啊,所以要再把无所有——以为什么都没有的那个再把它丢掉,就是非想非非想,已经没有粗想了,连微细的想也几乎要没有了,所以它叫做“非想”,就是已经没有粗想了;不是没有想——非非想,不是没有想,不是粗想,但是还有很微细微细,就是这个四禅八定里面最微细的一个心念的、心识的存在这样而已,其他全部都空完了,这叫非想非非想。

可是还没有解脱。所以即使我们的禅定功夫到达这么高的境界,都没有色身的障碍了;心识呢,全部都空完了,只剩下很微弱的心识的存在这样而已,也还没有解脱,它也不是涅槃。四禅八定是共外道的,因为外道他们也可以修到非想非非想这样的、这么高的禅定的功夫;但是跟我们佛法比较起来的差别就是他们没有办法解脱,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进一步到达九次第定;超越这个四禅八定才超越三界轮回的现象,可以入涅槃。

所以小乘来讲就是证到阿罗汉,他就已经超越四禅八定。所以我们就知道小乘阿罗汉他的禅定功夫有多高,已经超越四禅八定,叫做九次第定、灭受想定。他把我们受心所、想心所全部都伏灭了,那个时候的那个状态,我们叫做涅槃。就是说息灭了一切我执的力量、伏灭,让它暂时不生起,所有的痛苦全部止息了,止息了一切烦恼、一切的痛苦,那个寂静的状态我们叫做涅槃。也是名相而已,就是形容阿罗汉他们所证的那个境界,是超过四禅八定的,所以他不在三界当中,他可以暂时可以不来轮回的原因,就是他只要安住那个状态,他就可以不用来轮回。

这个就是“遍一切地”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心识其实它可以超越空间的障碍。这边也讲到,为什么神通妙用?本来我们的心就是可以,看你这一念要到哪里你就可以到哪里,本来就可以这样子,这个是属于神足通嘛。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行?那就是现在这边讲到的:我们的神通妙用为什么不能现前呢?就是执著这个色身嘛,把这个五蕴假合、四大假合的色身把它当作是我,就被它困住了。

那如果我们现在可以不再执著这个四大假合是“我”的身体,不再缘六尘缘影把它当作是我在看、我在听,不再把六尘境界当作是我、我在认识六尘境界的话(就是所谓的六尘缘影把它当作自心,我的心就是这个六尘缘影);如果不这样子的话,我们才可能恢复自性的功能,具足这样的神通妙用。那就可以在三界九地一切空间呢,没有一个地方看不见,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办法听到,或者是没有地方不能够到达,这个就是所谓的天耳通、天眼通跟神足通,是本来我们自性当中就有的,只是我们被这个肉体困住,因为我们的执著。

那它还有一个“遍一切时”。刚才讲的是我们的心识,它其实可以超越空间的障碍。那现在讲的呢,实际上它可以超越时间的障碍,我们的心识可以贯穿过去、现在、未来,本来是可以的。可是我们又是被这个时间相困住了。时间相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虚空里面没有时间相,虚空里找不出来它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我们为什么没有宿命通?我们为什么会忘记上一世的事情?或者是过去无量劫的事情。佛可以知道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为什么可以?就是祂已经没有这个障碍了。那我们心识的功能本来是可以穿越时间障碍的。所以它说“遍一切长短之时”,就是遍一切时间。时间是第六意识比量才有的,是第六意识分别来的,本来并不存在。所以实际上我们这一念可以遍过去、现在跟未来。

那我们可以体会,这边举了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可以想昨天的事情啊,昨天是过去了,那表示说我们可以缘过去;我们也可以想明天我要干什么,那我们也可以缘未来;那现在的话,就是当下我也是很清楚啊。所以这就可以证明说,我们可以知道过去、可以知道未来。

那现在讲的这个神通,实际上它也有修法。那譬如说我们要修练宿命通的话,你练习的时候,譬如说今天的话、今天晚上,你就开始回忆:往前推,你下午做了什么事情,每一件事情很详细地把它想起来,一直推,你早上做了什么事情,一直推、推到你眼睛睁开的第一念是什么?然后一连下来的这一天所有的内容你全部都很清楚,这样子练习,这个比较没有困难嘛,因为今天还记得住嘛。所以当你可以每一天都忆念从早到晚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你是说了哪些话,要记起来,你做了哪些事情要都记得很清楚。

如果一天没有问题的话,你再往前推:昨天你在干什么?昨天早上到昨天晚上,你都动了什么念头?每一个念头、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去把它想起来,这样再往前练习。

当我们又可以把昨天又很仔细地想过,因为慢慢练习,记忆力就越来越好,你就会慢慢、慢慢想起来。好,昨天的想起来,你再往前推:你前天做了些什么,这样子练习。譬如说练习今天的早上到晚上,你练习一个礼拜,觉得说都没有问题了,你下个礼拜就想到昨天的。

没有问题了,看你要练习多久,每个人记忆力不同,所以他可能时间也没有办法一定说是多久。就是你要很详细的忆念起来,你昨天做了什么、前天做了什么。好,再往前推,你三个月前做了什么?上次我来的时候你说了哪一些话?跟我结缘了什么东西?是不是都记得起来?哪个师兄怎么样?好印象?坏印象?是不是都想得起来?

三个月前。好,半年以前,你是不是想得起来?一年以前是不是想得起来?两年以前、三年以前,你二十岁的时候,你十岁的时候,你刚刚出生的时候。再往前推,你在娘胎住胎的时候,你在里面干什么?再往前推就是上一世了。如果你都可以想起来的话,你就可以想,这样一直推。因为它没有消失,它就含藏在我们的第八识,它的种子都在。只是因为我们这个能力没有恢复,所以我们想不起来,可能昨天的事就忘记了。

所以如果要恢复这个宿命通的话,就是这样训练。好,你可以想到你在母亲肚子里面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再往前推就是上一世了,你怎么入胎的,然后你上一世,你的中阴身怎么入胎的;再往前推是你上一世是怎么死亡的,然后你是哪一道的众生,然后你是怎么死的,你就会都想起来。那上一世想得起来,再上一世的前一世再想,这就是宿命通,练习的方法就这样练习。

那天眼通的话,是练习看光明。这个比较有兴趣(师笑),这样就不用下课了。

天眼通的话是心念练习放光。好,譬如说我们从小范围开始练习,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观想这一个房间放光,非常的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好,就是在打坐的时候,这个练习训练的方法,其实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你要得根本定。得根本、色界初禅以上,那最好是四禅,就是你证到舍念清净的时候,那个时候作这个观想,不断不断地练习,你那个神通开发得很快。

那它的大前提就是说,你一定要得根本定,最好是色界四禅,你已经证到四禅的定境了、那个功夫了,你有四禅的功夫,然后你就开始作这样的练习,就慢慢可以开发这些神通,它有一定的训练方法。

天眼通就是练习放光,那你就先观想这个房间很亮。当你可以观想这个房间很亮的时候,你再把范围扩大:隔壁的、那边的,就是把范围再扩大一点,是不是还是可以观想起来它很亮?可以的话再把它扩大,整个怡顺(编按:地名)都放光,都很清楚、每个地方都照得很清楚;再放大,整个新加坡,再放大。旁边什么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全部看到了,那就是天眼通嘛。你的光可以到哪里,你的天眼就可以看到哪里。依照你这样慢慢扩大的地区,你的天眼能够照见的地区就一直扩大,它是这样的一种训练方法。

还有其他也都是可以训练。我们刚才讲天耳通也是,天耳通是用听的,你先听这边的声音,是不是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连那个蚂蚁在打架的声音,还是蚊子在吵架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很微细、很微细的声音。然后也是把范围、空间不断不断地扩大:你打坐的那个范围你听得很清楚之后,你再把它扩展,一方一方地扩展:譬如说先听东方的一个范围,我是不是都听得很清楚?大小声、什么声,各种的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东方练习好了,再南方、西方、北方,一方一方的练习,然后全部把它加起来的话,那整个东南西北全部都可以听见,这就是天耳通训练的方法。

就是举例说明,就是这样子。可是它是有四禅定的功夫,所谓的作意嘛,不断不断地这样作意,它就可以达到。还有神足通也是,也是有它的训练的方法,这是遍一切时来说。

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心念,实际上它可以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那我们就可以成就,就是有这个宿命通。那了解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宿命通并不神奇,只是打破了时间这样观念而已,自性的功能就能够现前。

可是为什么不能现前呢?还是因为有烦恼、有遮蔽,烦恼遮蔽的缘故,我们的心就不清净,所以无限的潜能就没有办法开发。那我们的天眼通就被这肉眼限制住了,肉眼所见的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范围这样而已。忘记了我们的心它有能见的功能,是可以遍三界九地的。那我们能闻的功能也是一样,它本来是遍一切处、一切时;可是我们就执著这个耳朵、肉耳是我的,所以它就被局限在我们可以接收声波的范围这样而已,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听不到,所以又丧失了我们自性能闻的功能。

因为自性能闻的功能不在音声上、也不在肉耳上,而是遍一切处、一切时的。那《楞严经》里面的观音法门,它实际上就是在说这个:本来是天耳可以彻听的,反闻闻自性;只要我们不再执著眼耳鼻舌身这个色身是我,所有功能就不会被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躯壳当中。自性的功能一旦恢复,也就能够超越一切空间、还是时间的限制了。那我们就明白:我们心识的功能本来具有这样的潜在能力,只没有被开发出来这样而已。

最后一个,遍什么呢?遍一切识,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八个识它都具有这个五遍行,所以它遍一切八个识,所以我们说它遍一切识。那不论哪一个心识生起,就一定有五遍行和它相应,“遍行”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它遍一切有、有四种的遍。因此只要还有心识活动的有情众生,都不离开五遍行的作用。

虽然将这个遍行心所详列为五种名称;但也终究是一心的作用而已。因为必须具足这五种能取外境的心识活动,这一念才完成。“作意”是在种子位,让心随时保持在警觉的状态,一旦有外境的牵动,根、境、识便三缘和合而生“触”境,取境之后就生起了“受”、“想”、“思”这三者,这一念才算完成。

那下面就开始介绍五遍行,我们明天再讲。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