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s19、经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九年一月十一日

好,昨天我们讲到般若波罗蜜多咒是实相般若。

接下来“是大神咒”。什么是大神咒呢?变化极顶曰“大神”,就是变化到了极点、到了顶点叫做“大神”。那第二个是妙用无方曰“神”,就是这个深般若具有妙用的缘故,所以是“大神咒”。所以这个“大神咒”它是属于文字般若。

因为《心经》讲了五种般若,那我们现在就相对这个五咒来讲它是比较偏向哪一个般若:像大神咒的话它就是“文字般若”,是属于般若的“用”,我们刚才念到了“妙用无方”,这就是般若的“用”;所以般若的“用”是什么呢?就是“妙用”。这是因为深般若具有妙用的缘故,所以是“大神咒”。

威灵莫测曰“神”,神就是妙万物而莫测;可测的就不神了。就是我们常常说神通莫测啦,或者说他的神通变化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没有办法去预测或者是猜测的;或者说他的威神力、他的灵通力已经没有办法测量了,所以叫做“神”。所以“神”就是威灵莫测的意思。

第四个是能销四魔怨。能销除四种魔怨,所以是“大神咒”。

 

哪四魔呢?第一个是“烦恼魔”,就是贪瞋痴啊等等的,不管是根本烦恼、大随烦恼、中随烦恼、还是小随烦恼,这一切的烦恼呢,都能够恼害我们的身心,所以叫做“魔”。这个魔就是古时候是那个折磨的磨,磨练的那个磨,原来是那个磨,感觉比较不恐怖,对不对?它原来其实是折磨我们身心的那个,我们就称为魔。那烦恼就是会折磨我们的身心嘛,会恼害我们的身心,所以叫做魔。

那第二个是“阴魔”,就是五阴魔。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呢,能生种种的苦恼,所以叫做魔。

那第三个是“死魔”,因为死能断人的命根,所以叫做“魔”。我们修行人最怕命终,然后还没有成就就走了;也很害怕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嘛,所以你不管怎么想精进,可是你没有命的话,没有寿命你是没有办法做任何修行的事情,所以它对我们修行人来讲也是一种魔。

那第四个是“天子魔”,他是他化自在天的魔王,他能够破坏修行人的善根。所以你只要修到出欲界的时候他就来了。我们现在在欲界都是他的眷属,哪一天你修到出欲界的时候他就来了,因为他就少了一个眷属,他一定要百般的怎么样?障碍你,希望你能够不出欲界。所以修行人其中一个魔,我们就称为天子魔,他是欲界第六天的魔王,我们平常说魔王波旬嘛,就是指这个,专门破坏修行人的善根,因为他不希望他欲界的眷属越来越少,所以他会百般的来怎么样?破坏我们的修行。你想要求什么他马上就来了,所以你以为你有神通,其实不是;都是他给你的力量,他希望你迷惑在你的灵通力啊,还是种种的那种神奇的力量,他希望你迷惑在里面,就不会脱离欲界他的掌控,所以他一定会来,百般地来干扰你的修行。

所以什么是大神咒呢?就是变化极顶,妙用无方,威灵莫测,能销四魔怨,所以称为“大神咒”。

那什么是“大明咒”呢?

 

这个是属于观照般若,属于般若的“相”。般若的相就是光明,所以它称为“大明”。那什么是大明?遍照无碍叫做“大明”,就是能够遍照整个虚空法界,没有丝毫的障碍,所以叫做“大明”。那是什么在遍照呢?当然是光明遍照嘛!这个光明没有任何幽暗的地方不会被照到的。不被照到就是不论你多么幽暗的角落,它都能够照得明亮无比,所以说“无幽不烛”(这个烛就是蜡烛那个烛)。

那这个幽暗的角落比喻什么呢?比喻我们的无明,无明愚痴的黑暗让我们不断在生死的长夜当中轮转。因为无明,所以才有我执、法执。那我执呢就生烦恼障,然后就有了分段生死;法执生所知障,于是有了变易生死。

那现在我们用观照般若的慧光一照呢,就能够顿断生死而出十法界,因此面对一切宇宙万有的十法界不再被万物所累,所以说“明则圆应万有而无所累”:只要有般若智慧的光明,就能够圆满对应万有,而不再生起我执跟法执,所以不再被万有所累。因此它能破两种痴障,就叫做“大明咒”。这两种痴障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一个让我们有分段生死,一个使我们变易生死,所以它是二障。

那二障要靠什么来破呢?就是靠“大明咒”。所以“大明咒”能够破两种痴暗。所以大明咒就是遍照无碍,无幽不烛,圆应万有而无所累,能破两种痴障——这个我们称为“大明咒”。

像我们就是被万物所累嘛,有没有?我们第一堂课讲的:不管是我或者是我所,这一切法我们都是怎么样?都是障碍我们,让我们的心有所累,就是我们觉得累赘啊,或者拖累我们,害我们去流浪生死的,不管是分段还是变易生死,这个都是我们面对一切的万有、宇宙万有,心有所累,就是被它拖累,为什么被它拖累?就是因为有我执跟法执嘛。那我执跟法执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的来源,那也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的来源。

所以我们现在说要解脱,怎么解脱?如果我们还是以为一切法是真实有的话,还真的很难解脱。从哪里解脱?就是从我执跟法执当中解脱嘛。那怎么从我执、法执当中解脱呢?除非你知道一切法本来无我,本来无我、无我所——有了这个空性的智慧,才能够明白原来“我”不是真实有,一切“法”也不是真实有。这个我们前面两堂课讲得很清楚,所以现在不用再重复了。

“是无上咒”,这个是境界般若,属于般若的“体”。我们昨天才讲一切法都有体、相、用,那般若也是有它的体、相、用。

 

那这个“无上咒”是属于般若的体。

那什么是无上咒呢?人天高过曰“无上”,就是高过人天的我们称为无上。因为三界当中就是人天最高了嘛,没有比它更高的,所以叫无上。

第二个是最胜第一曰“无上”,最殊胜第一的就叫做无上。那为什么这个般若它是最殊胜第一的呢?就是因为这个深般若它是诸法实相的本体,所以没有比它更殊胜第一的了。

我们昨天讲到体相用嘛,那还有一个什么?根源。昨天不是讲我们一定要找到宇宙万有的源头,我们修行人也不过是要回到那个源头,你才可以从这个源头再怎么样?生出一切法来利益众生。所以,所谓佛的依报庄严:佛的净土啊,还有佛的正报,还有净土、外在清净的国土那个依报是怎么来的?都是从你找到了你的源头之后,你再从你的源头,依照你的愿力来化现清净的国土,还有你庄严的报身。所以没有找到源头的话,你要从哪里化现出来你的佛净土呢?对不对?所以不管怎么样,修行都是要先回归到我们的真心本性,才可以从真心本性这个源头再化现出一切的,不管是报身啊、还是化身。

所以这个无上咒是最殊胜第一的,就是因为它已经到达了诸法实相的本体,所以没有比它更殊胜第一的了。所以“无上”的意思就是更无有上者,就是更没有超过其上的。如果有超过它的就不能叫做“上”了嘛。所以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没有一法可以超过般若的,所以我们称为无上、“无上咒”。所以也只有了悟诸法的实相的本体,才能够达到境界般若。我们讲说“无上”它是属于境界般若。

什么样的境界呢?我们前面两个晚上讲得很清楚了:就是明白诸法自性是空的;然后呢,又如幻的显现。所以空有不二,空有双融,你不会落在空边,也不会落在有边,然后空有怎么样?圆融一体的时候,这个就是中嘛——这个就是境界般若的相貌,就是这个样子。那它怎么能够达到呢?就是你见到诸法的本体的时候——实相、诸法实相的本体的时候,你才可以做到空有双融:自性空跟如幻有圆融一体,才能够有这样的境界现前,所以它称为“境界般若”。

那第四个呢是能显至理,一切善中无有过失,所以是“无上咒”。就是因为深般若能够显现至高无上的真理,所以这个真理是绝对的真理,而不是相对的真理。因为它是诸法实相的本体,是纯善没有任何过失的,是超越二元对立的纯善,不是相对恶而说的那个善,所以是“无上咒”。

绝对的真理跟相对的真理,就看它是在诸法实相本体的这一边,还是已经搞分裂之后的二元对立的那个。二元对立就是有善恶的对立,我们不能说它是纯善。这边讲的纯善就是已经超越二元对立的相对恶的那个善。有善、有恶是二元对立嘛;可是已经超越这个二元对立,它才是真正的纯善。所以这边讲到“一切善中无有过失”,就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善恶了,所以它是纯善,这个纯善是没有任何过失的。

像我们行善会有过失,就是因为不是无上,也不是从那个诸法实相的本体,然后怎么样?所做出来的那个善、所行出来的善,所以它会有过失。什么过失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伴带着什么?烦恼障跟所知障,也就是我执跟法执。只要你行善有我执跟法执在里面,它就不是纯善,它是二元对立的善。

所以我们行善是不是有真实的功德?也没有所谓的功德不功德嘛,因为有功德、没功德又是二元对立,又落在两边嘛!所以真正的三轮体空的布施是没有一个布施的“我”嘛,完全没有那个布施的相,也没有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嘛,这个时候才能够比较接近现在讲的纯善,它是绝对的真理,而不是相对的真理,相对的真理又是二元对立。所以说为什么它是最殊胜第一的呢?在一切善中无有过失,就是因为它是绝对的真理,而且是纯善没有任何过失的。

所以什么是“无上咒”呢?就是人天高过叫“无上”;最胜第一叫“无上”;更无有上者叫“无上”;能显至理,一切善中无有过失,所以叫做“无上咒”。

那什么是“无等等咒”?这个是属于眷属般若。什么是眷属般若?我们之前介绍过:眷属就是般若的眷属,就是说你具足这个深般若、实相般若之后,你当然就会有境界般若,因为你见到——就是你藉由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然后怎样?实证到了实相般若。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空有不二、空有双融的境界般若才能现前嘛!所以这个时候你来行六度啊、十波罗蜜呢,才能够都做到三轮体空,刚才讲的,纯善没有任何过失的三轮体空的六度、十波罗蜜。这个六度、十波罗蜜就是现在讲的眷属般若。

我们一般说眷属就是属于你的家人啊,是你的眷属嘛,你的朋友啦,公司的同事啊、上司啊,都是眷属。那现在般若的眷属是什么?就是六度、十波罗蜜。它是从实相般若所出发、所发出来的三轮体空的六度跟十波罗蜜,所以它是纯善没有任何过失的。

所以现在讲的眷属般若,就是从刚刚那个明白诸法实相的本源,才能够从这个本源再发出、再行出来的种种的六度万行(hèng)这个菩萨行,这所有的一切的菩萨行呢,菩萨所行的种种的这所有的内容,其实它是六度万行嘛,也不止是十波罗蜜还是什么,那个是大约讲。一切属于从实相般若所延伸出来的、所行的一切的菩萨道、一切的内容,全部都属于眷属般若。

 

所以什么是“无等等咒”呢?就是第一个,凡圣共尊的曰“无等等”,就是说凡夫跟圣人都共同尊崇的,叫做“无等等”。

第二个是更无有等者,叫做无等等。所以“无等等”的意思呢就是:更无有与它相等的,就是没有其他能够跟它相等的。那为什么没有其他跟它相等的呢?就是因为它已经达到最圆满、最圆满的地步了,所以没有任何能够跟它相等的。

那为什么是最圆满呢?什么才是最圆满呢?就是第三个:极妙觉果,这个是最圆满的,所以称为“无等等”。无与等者,就是已经到达最高的妙觉果位了。一般是等觉,然后妙觉,妙觉就是佛了,因为祂已经达到最高的妙觉的果位,就是已经达到佛位了,所以当然就没有其他能够跟祂相等的嘛。所以祂是最圆满,因为已经成佛了,所以祂是最圆满的。

第四是,无类可类名“无等等”。再没有能跟它类比的了,所以称为“无类可类”,没有另外一个咒,或者是另外的智慧能和它相比的了,所以称为“无类可类”,再没有其他的可以跟它类比的了。

所以什么是无等等咒呢?就是凡圣共尊曰“无等等”,更无有等者曰“无等等”;然后极妙觉果,所以叫“无等等”;无类可类称为“无等等”。

接下来“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个是总结殊胜的功能。总结般若殊胜的功能,它的确能够除一切诸苦,这件事情是真实不虚妄的。

 

那什么是一切苦?一切苦的内容有哪些?

 

我们《广论》是说到有八苦、有三苦嘛。八苦大家都知道是生、老、病、死苦,就四个了;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所以加起来是八个。生老病死对我们来讲都是怎么样?都是折磨我们的。所以带给我们身心不安或者是烦恼的,所以对我们来讲生老病死都是一种苦。然后想求的得不到,得到又怕失去,这也是一种苦。喜欢的偏偏要分离,不喜欢的偏偏每天要见面,所以是爱别离苦。喜欢的偏偏要别离,然后不喜欢的怨憎会,偏偏要碰到——这些都是苦。五阴炽盛苦,就是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四魔里面不是有阴魔吗?所以这个也是让我们身心烦恼的来源。

那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所以三界当中都没有离开苦苦、坏苦、行苦,所以它也是一切苦的范围。

还有所谓五想苦,就是刚才讲的色受想行识,这属于五想、五种想:色想的苦,受想的苦,想想的苦,行想的苦,还有识想的苦。这个我们称为五想苦。

另外呢,就还有五浊苦,我们一般都说五浊恶世嘛,我们现在就是五浊恶世。那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人寿两万岁的时候开始。我们人寿可以高到八万岁,然后一直减、一直减、一直减,减到三万岁,八万到三万岁这个中间没有五浊恶世的,没有五浊的苦。什么时候开始有呢?人寿一直减、一直减,减到两万岁的时候开始,所以它是在住劫。人寿两万岁的时候开始,有所谓的浊劫。

这个五浊就是,第一个是劫浊,就是人寿两万岁的时候开始有劫浊。那为什么称为劫浊呢?就是因为它有后面的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这个劫浊是总的来说,因为有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称为劫浊。所以劫浊是总,然后其他四浊是别,各别各别的有四浊。

那什么是见浊呢?就是我们所谓的见惑,烦恼浊就是我们的思惑;见解上的错误,我们称为见惑。五不正见哪,有没有?《百法》讲的五不正见,这属于见浊。所以小乘阿罗汉不是要先破见惑,然后再破思惑,才能够证阿罗汉,所以见浊跟烦恼浊,就是所谓的见惑跟思惑。

那为什么称为众生浊呢?就是众生有见惑跟思惑,就是有见浊跟烦恼浊,因此呢感得人间的果报越来越减少,福报越来越少,苦越来越多,然后智慧越来越薄弱,身体越来越怎么样?衰弱!就是它在减劫的时候,就是人寿一直在减、一直在减,像我们减到现在是人寿一百而已嘛。所以从两万一直减到现在,所以我们现在福报越来越少,苦越来越多,智慧越来越薄弱,身体也越来越衰弱。现在是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为什么称为众生浊,就是因为它有见浊,还有烦恼浊。这样的五蕴和合的,我们就称为众生嘛,五蕴的假合。那这个众生呢因为有见惑跟思惑,就是有见浊跟烦恼浊,所以这样的众生我们就称为众生浊。这个众生浊是由见浊跟烦恼浊来的,带着见浊跟烦恼浊和合而有的,我们称为众生嘛,众缘和合而有称为众生,众缘和合而生叫做众生。那我们是怎么样?见惑加上思惑,也就是见浊跟烦恼浊和合而生的众生,当然就称为众生浊嘛!因为他有见浊跟烦恼浊,这样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生呢,就称为众生浊,它的名相是这样来的。

那我们众生都有生命嘛,所以称为命浊。所有这个命浊也是从见浊跟烦恼浊而和合的众生来的,主要是前面两个,因为有见浊有烦恼浊,所以他的命呢也是浊的,所以称为命浊。所以它就是说明我们的寿命是逐渐一直在减少的,一直减少到十岁,最少不能再少了。现在是一百岁,然后一直减、一直减,减到十岁;然后才开始增,然后再慢慢增,然后福报也是慢慢增。那我们现在是在慢慢减少的这个阶段。

所以众生浊跟命浊都是从见浊跟烦恼浊来的。那我们现在末法时代呢,就是一直都在减少,也就是五浊在增的时候,越来越严重。所以它会带来的苦呢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在介绍有哪些苦嘛,一切苦的内容有哪些,这个五浊的苦,也是现在末法众生非常苦的一个范围。

所以它能除一切苦,还有哪一些苦呢?除了刚刚讲的这种种苦以外,还有哪一些苦?只要我们读诵《心经》,它有哪些功德?所以它可以除哪些苦呢?就是我们接下来来介绍。只要信学证说,就能够除众苦,就是说我们能够书写《心经》,供养《心经》,听闻、思惟、修习《心经》,读诵《心经》,受持《心经》,为他人说(为别人来宣讲《心经》),他就能够,一切的障碍都能够怎样?消除!所以一切障盖皆不能染。不管是障碍或者是种种的盖覆,盖覆我们的真心本性,或者盖覆我们的本自具足的那些能力啦,或者是智慧啊,或者慈悲啊,就不再会被障盖,障碍或者是盖覆。只要做到我们刚才讲的从书写、供养、听、闻思修啊,读诵、受持、为他人说《心经》,一切的障盖皆不能染、不能染污,不会被这些障盖所染污。第一个能除的苦是这个。

那第二个呢,虽然造下极重的恶业,也能够超越一切的恶趣。尽管你过去造了很多的恶业,但是你这样子来做《心经》的这些供养等等的,它能够让你可以超越一切的恶趣,可以不堕恶趣,虽然有恶业,但是不堕恶趣。

现在就在讲到《心经》有哪些功德;功德的同时,就是能够除哪些苦,能够不堕恶趣的这个苦,能够消除。

那第三个是,一切的烦恼都能够调伏。因为苦就是烦恼来的嘛,因为烦恼才造业,然后才受苦。既然一切的烦恼都能够调伏,当然就不会造业,就不会受苦了嘛,所以它可以除烦恼的果报的苦。

那对怨敌也能够生起慈心;还有所闻的正法能够忆持不忘。我们最怕的就是《广论》讲的那个“杯子有漏”:你不管装多少佛法进去,下面全部都漏光了,那个就是杯子有漏;不然就是杯子是污染的,你不管装什么进去都是脏的。

那常常读诵这些《心经》呢,刚才讲的这些:《心经》的读诵啊、受持啊、书写、供养、闻思修啊、为他人说,就能够让我们听闻的正法,都能够忆持在心中不会忘失——这个很重要!

第六个,它能够得智慧,能善悟入诸平等性。这个就是讲到那个空性的智慧,因为在空性当中是没有二元对立的,这个时候才能够一切法平等。你只要落入二元对立就不平等了嘛:有高下、有善恶、有对错,全部都是,有得失,全部都是二元对立。

可是《心经》呢,能够让我们得到这个空性的智慧,然后入平等性、诸法的平等性;因此面对一切诸法知道它自性是空的,空性当中是没有任何的差别,所以它能够一切法平等。

第七个,一切殊胜的喜乐恒常现在前。殊胜的喜乐不是人间那个五欲六尘的欲乐,不是!殊胜的喜乐,譬如说跟法相应的喜呀,修行到相应的喜呀,证果的喜呀,或者获得初禅不是有十种功德(吗)?,其中有喜乐,三禅大乐嘛,二禅是喜,三禅是乐,这是属于禅定的喜乐。它是非常殊胜的喜乐,不是世间的这些喜乐,也能够恒常的现在前、恒常现前,种种的殊胜喜乐能够恒常的现在前。

那第八呢,常精勤修诸善法。能够恒常地、很精进地、勤劳地来勤修一切的善法。这个就是没有恶法来夹杂的意思,你行的都是纯善,修的都是纯善,而且很精勤地来修一切的善法。

那第九是,邪魔外道不能留难。不会被这个障碍,然后被那个干扰,也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

第十呢,四大天王常随护卫。就是四大天王随时都守护着你。

第十一个,不横死。不会遭到横死,不会空难啊、什么船难啊,这些横死都不会遇到。

第十二是,诸佛菩萨恒共护持。就是诸佛菩萨恒常护持着你。

第十三,令一切时善增恶减。任何时候呢,你的善都不断不断增长,恶都不断不断地减少。

第十四,于诸佛土随愿往生。就是不管你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还是什么弥勒净土,还是药师佛的净土,你都可以随愿能够往生成就。

第十五是,乃至菩提不堕恶趣。就一直到你证得菩提为止,这中间都不会再堕恶趣。

第十六呢,速能圆满诸菩萨行(hèng)。很快速的圆满一切的菩萨行,刚才讲的六度万行,六度、十波罗蜜啊等等的,可以很快速地就能圆满一切的菩萨行。

第十七是,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就是很快地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就是成佛,很快能够成佛。

第十八呢,随心所愿无不成办。就是随着你心的愿求,没有不能够成办的。

听起来很殊胜,对不对?所以它可以除这些苦。只要常常读诵《心经》,刚才讲的书写,很多人是抄经嘛,也是很好。供养也很好,听闻、思惟、修习,闻思修《心经》的内容。

所以我们昨天才讲说:我们不是讲《心经》,我们是什么?修《心经》!讲的同时是听闻,然后思惟,再把《心经》的境界般若,把它怎么样?落实!藉着文字般若,修观照般若;然后证实相般若;然后入什么?境界般若;然后圆满眷属般若,六度、十波罗蜜就是眷属般若——这个才是完全实践《心经》的内容,就能够除刚才讲的十八个苦,然后很快就能够成佛,然后这中间也不会再堕恶趣。所以《心经》真的是很殊胜。

好,所以这是“能除一切苦”。一切苦的内容有哪一些,我们介绍完了。

那最后一句就是“真实不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个是除疑劝信!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应该信受奉行,不要起任何的惊慌、恐怖、怀疑。就是说这个深般若的功用呢,决定是可以除一切苦的,所以是“真实不虚”。

祂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为般若殊胜的利益做保证嘛,保证它是真实不虚,就绝对是这样子,绝对是真实不虚妄的。为什么要这样子来做保证呢?目的就是要一切众生都能够依此修行,才能够获得真实的利益。

因为我们没有信心的话是不可能成就的嘛。不可能说我不相信这个法,然后我就成就这个法,不可能嘛,对不对?然后我不相信这些境界,然后我就不小心成就,是不可能的嘛!所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就是说你能够入的先决条件就是你要相信,你才能够入,然后智慧才能够度,就是现在讲的般若智慧才能够度什么?一切苦厄嘛。

 

好,接下来“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前面是显说,指的是“般若即咒”,就是我们介绍五个般若,还记得吗?刚刚讲完五个般若,对不对?“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不是五个?五咒。所以前面是显说,指的是般若即咒,就是五般若就是五咒。

那现在是密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是不是也是五个?所以现在是密说,指的是咒即般若,也就是五咒呢就是五般若,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这个后面会讲。所以从“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五个呢,就是会相对应到前面的五咒,还有什么?五般若,全部都是跟这个对应的。

所以这里说的咒呢,并不是另外有一个咒,指的就是般若,般若即咒,咒即般若的意思,它指的是同样的东西,只是显说密说的差别。咒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咒。前面是显说,从上上一堂前面讲的那个五咒就开始是密说;那现在是正式来说这个咒。

那既然是般若,为什么又要叫咒呢?就是因为咒它有快速的神奇效果,所以要叫做咒。那它有什么快速的神奇效果呢?就是般若有除苦得乐的功能嘛。我们刚才讲,它能够“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即说密咒,就让人默默持诵,以至于收到快速的效果。就是说既然是般若,为什么又要叫咒?就是因为它有快速的神奇效果。什么样的快速神奇效果?就是除苦得乐嘛,就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就是很快速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前面虽然说了五般若的内容,劝导众生要相信、要学习嘛;但是为了要让它能够快速的达到神奇的效果,所以要再说咒持,就是“揭谛,揭谛……”。为什么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还要现在加上这个咒呢?就是它能够更快速的到达,有这个神奇的效果、快速的神奇效果,所以要再说咒的原因在这里:虽然般若即咒,咒即般若,但是为什么还要再讲咒?它可以更快速到达神奇的效果。

那第二个,称为咒的原因呢,就是因为它能够灭恶生善。那就是前面刚刚讲的“故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们刚刚解释完了。所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什么?能销四种魔怨嘛,刚刚讲的。什么是“大明咒”呢?能破两种痴暗。所以这两个都是赞叹能够灭恶,赞叹这个咒呢是能够灭恶。“是无上咒”,是一切善中无有过失,对不对?

“是无等等咒”,是佛为众圣中尊,名为无等,从般若生,所以般若称为“无等等”。般若称为佛母,般若能生什么?能生佛嘛!所以般若称为佛母,就是它是专门出生佛的。为什么能够成佛?就是你证到这个实相般若,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你才能够成佛嘛!昨天才讲的,“无上正等正觉”是怎么来的,就是证到这个五般若,才能成佛。所以这个就是赞叹能够生善。就是因为具足灭恶生善,因此般若就称为咒的原因。这是第二个,为什么称为咒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咒能够护持心。当我们心散乱的时候呢,有妄念的时候呢,我们就持咒嘛,因为持咒可以定心。所以咒梵文称为“曼达拉”,“达拉”就是守的意思,“曼”就是心的意思,所以咒还有护持心、守护心的意思。所以当我们心散乱或者妄念不断的时候,我们就用咒来定心,所以咒有守护心的意思——这是第三个理由。

第四个理由是,咒是秘密真言。它能够让持诵的人生福、灭罪,还有消业障,就是我们刚才讲“能除一切苦”,不是有讲了十八个吗?全部都在这里:能生福、能灭罪,不是说能不堕恶趣吗?它可以灭种种罪,然后能够消种种的业障。只要持这个咒,它就有这样的效果、神奇快速的效果。

即说咒曰嘛:“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一般咒语是不翻的。那为什么咒它是不翻的呢?原因就是咒语它是没办法解释的,因为咒是佛的密语,不是我们下劣的凡夫所能够解释、所能够了解的。 所以它一般的咒都不翻的原因就是:咒语它其实是佛的密语,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了解它的意思嘛,所以通常咒语是不翻的。那你只要好好的诵持,它就有除障啊、增福等等的效果,所以实际上也不需要再强加解释。

 

另外呢,还因为诸经咒持所有的文字,都是诸佛菩萨威神力的加被,所以它每一字、每一句都含摄了多重的义理在里面。那我们如果强翻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话,可能没有办法翻得这么样的详尽,因为它一个咒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含义在里面。那我们只翻到其中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你持这个咒,可能它的神奇效果没有这么迅速,或者效果没有这么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它全部的义理有哪一些,因为它都含摄多重的义理在里面。所以我们如果把它翻成当地的语言或者文字的话,就会把这个咒有所增减,那我们持诵起来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所以通常不翻的原因,这是第二个不翻的原因。

那第三个不翻的原因呢,就是因为有些咒是另外告知鬼神、诸天、还有畜生的。就是有些咒它是另外告知鬼神,还有那些天人、诸天或者畜生等,所用的语言、音声大多不是当时印度常用的词汇,所以不翻。印度平常常常用的那些语汇,言词、语汇呢,是没有办法来翻这些告知鬼神啊、诸天、畜生的。当时的语言、音声,就是当时常用的这些词汇呢,是没有办法来说明这些音声,语言或者音声。因为它是告知鬼神、诸天、还有畜生的,所以祂所用的语言、音声呢,大多不是印度当时常用的语汇,所以不翻。

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翻的话,会有两种原因。一般来说不翻,可是如果你要翻的话,有两种情况它是会翻的:

 

第一个,咒是鬼神王的名号。如果你念鬼神王的名号,它的部属就会听命于它,因此就能够降伏一切的鬼魅。像《大悲咒》,有没有?它每一句都是怎么样?都是在讲诸天啊、护法啊、还是那些鬼神的名号。所以持大悲咒为什么那么灵验的原因就是…;所以大悲咒是有翻译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翻出来了,这是为什么翻的原因,就是咒是鬼神王的名号。所以你常常来称念这些鬼神王的名号,那一切的鬼魅呢都能够降伏。就好像说你一直在叫这些王的名号,所以属于王的下面那些眷属就一定要听命嘛,一定要听王的嘛,鬼王或者什么王的。所以你一呼唤这个王的名称,它下面的眷属全部都被降伏了,所以它非常灵验的原因在这里。

那第二个原因就是,咒它有愿的意思。佛菩萨说咒呢,是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像我一样得成正觉。因此能诵持咒的呢,他的愿望都能够成就,就是他的愿望没有不成就,一定能成就的,就是因为咒它有佛菩萨的愿在里面;所以我们持这个咒,就能够很快,不管你什么愿望都能够成就,就是这个咒是佛菩萨说这个咒的时候,祂有这个愿在、发这个愿在里面,祂是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像我怎么样?很快就能够成佛的意思。所以这个时候呢就会翻。

那有翻、有不翻,我们到底要不要…,持咒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想它的意思?不要嘛,对不对?很快就有同学摇头。一般我们是最好是不要。我们就是很诚心地来持诵就可以,诚心地默诵、默默持诵,就能够收到它的功效。它的功效是最快速的。因为如果我们用心意识,一面想着它有什么意思,然后刚才讲的嘛,因为它有多重的义理,我们又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它多重的义理;所以我们一面持咒,然后一面在想它的意思,它其实是效果不好,因为我们是用心意识来持咒。

所以要像禅宗一样离心意识参嘛,离开我们的八识五十一个心所来持咒,它其实是最灵验的,最能够快速达到它的效果。因为这个般若是我们人人本有的心光,那我们现在一持这个咒,我们的心光怎么样?很快就能够显现了,破除愚痴无明的黑暗,很快就我们的真心本性就能够现前。所以多多地来持诵《心经》,尤其是后面“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它是最快速地达到神奇效果。

所以当我们持这个咒的时候,离心意识来持《心经》的咒的时候,《心经》即咒,咒即《心经》。所以整个《心经》其实就是咒,咒就是《心经》。前面显说,后面密说。前面说明教我们来怎么样来修这个五般若,成就五般若,然后再加上后面这个咒,能够更快速地度一切苦。所以只要在我们持咒的时候能够离心意识的话,就能够很快地把我们迷失的心光,能够很快地就能够恢复,能够显现。就是诚心默默的持诵咒,它就是效果是最快速的。

那我们平常最简单的翻就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对不对?“大家都到彼岸去吧!快速到觉悟的彼岸去吧!”,这是最平常的翻,是这样子翻。可是我们刚才说它有多重的义理,因为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所以多重的义理,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含义在里面呢?我们会在下一次详细地来介绍,它真的就包含了一切佛法都在里面,简单的说就是这样。

那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先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