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25.1、十六特胜:一,知息入;二,知息出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前面数息,只要数到气息很微弱,心念也很微细的时候,就很容易入定。随息也是同样的,只要你的心念跟着息出入,很快也能做到心息相依,心息合一而入定。可是这个定——这个当中没有慧观,没有智慧的观察,只是修定而已,那就跟外道修四禅八定没有什么差别,因为经由数息、随息也是很容易就能够证到四禅八定。

所以,佛陀就为众生进一步地利于我们智慧的观察而有了所谓的“十六特胜”。十六特胜是为了那些贪欲已经变得比较薄弱的众生而设定的。因为众生如果说他贪欲本来就不是很强,那藉由修不净观很容易又生起厌患身体的那种觉受,因此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就很多佛弟子因为修不净观而厌患此身,纷纷想要了结这个生命。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贪,再加上修不净,就更加的厌恶,而有了想要结束生命这样的过患。因此佛就教导弟子修十六特胜。十六特胜不但有定,也有观,而且还有喜乐,就不会这么厌患这个生命,或者这个身体。

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进入十六特胜的部分,因为它整个十六特胜都是属于随息的这个部分。所以我们既然练习到这个随息,我们就把十六特胜这个部分加进来,它能够比四禅八定还要更殊胜,是因为它其中有慧观的部分。

所以我们今天的练习,就是从数息进入随息之后,我们的心念既然跟着息一起入、岀,所以就能够了知入息、出息,既然心念跟着息出入,当然对入息跟出息的情况也能够了知。所以我们观察:是入息的时候比较粗呢?还是出息的时候比较粗?所以第一个我们要观察的是粗细的问题。

第二个我们要观察的,是轻重的问题:是入息比较轻?还是出息比较轻?入息比较重?还是出息比较重?这是第二个要观察的,是轻重的问题。

第三个要观察的是滑涩的问题。入息跟出息,哪一个属于滑?哪一个比较涩?涩就是不滑利(相对滑来说的),滑涩的问题。

第四个我们要观察的,是冷暖的问题。入息跟出息,哪一个冷?那个比较暖?

第五个是近(靠近的近)跟久(长久的久),近久的问题。近就是,很快这一口气就吸完了,或者出息很快息就出了,所以它就叫“近”。那久的话就是它比较长久,那个时间比较长。所以也可以说是“快”或者是“慢”,可是书上是用“近”跟“久”,那我们也是忠于书本,我们就用“近”跟“久”。

所以我们现在开始练息观察入息跟出息,它有粗细、轻重、滑涩、冷暖、近久的差别。好,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

藉由观察,我们可以了知入息的时候是比较粗的,出息比较细。因为入息的时候,很顺畅地、很快地就把这口气吸进来了,所以它是比较粗的;那呼气的时候是比较缓慢,比较细长,所以它是比较细的。

入息的时候感觉比较轻,就好像气球一样,你充满气的时候,它是比较轻的感觉;那出息的时候,是比较重的。

入息的时候是滑的,因为它很顺畅地就可以吸进来;出息的时候是涩的,因为入息之后,经过气体的交换,吐出废气呀、浊气呀、二氧化碳啊,所以它是比较涩的。

外面的空气比较冷,所以入息自然是比较冷;出息的时候加上身体的温度,所以它是比较暖的。

入息的时候比较近,因为它比较快速嘛;出息的比较缓慢,所以它是比较久的,这是以近久来说。

那藉由这样的观察,我们可以体悟生命的无常。因为我们观察出入息,只要出入息一断,生命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危脆的生命就是维系在这个出入息上面,所以我们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要靠出入息来维持,所以它是无常的。有了这样的体悟之后,就能够破除我们对生命的执著、爱护,对这个身体的爱护、生命的执著,所以它可以破“我爱”。那在观察的过程,我们只看到出入息种种的变化,也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只有出入息,因此它也能够破除“我见”。既然生命这么无常,也没有一个“我”在入息、出息,自然就能够破除“我慢”,没有什么好傲慢、憍慢的。生命那么无常,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也傲慢不起来了。

所以这个特胜,它为什么特别殊胜的原因,就在你藉由观察出入息的变化,自然就能够破除爱、见、慢等等的烦恼,因此它相对数息来说是特别的殊胜。所以我们今天练习的就是十六特胜的第一个特胜——知息入,第二个特胜——知息出,它是相对数息来讲显得特别的殊胜。

那重点在这个“知”:知息入、知息出;这个“知”就是培养我们的觉知,而不是知道的“知”。知道的“知”是第六意识。你去做种种的分别:粗细、轻重、冷暖、近久等等的分别,它不是用第六意是去分别出入息有什么差异性,而是培养我们的觉知力,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你是如实地了知,所以它是智慧力的观察,因此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觉知力,让我们的智慧越来越明利,这样才能够达到特别殊胜的好处。

那我们今天就练习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