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大乘止观是修道最重要的法门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一五年四月十九日

各位法师、各位师兄: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开始介绍《摩诃止观》。

我们大家都说自己在修道,那什么是“道”,各位讲得出来吗?什么是道?在修道,修了半天,什么是道?说说看,你们是在修什么道?啊?大师兄,道是什么?修了几十年,道是什么?

道就是我们的菩提自性,不是说“菩提自性本自具足”吗?本来有,为什么要修呢?虽然本自具足,但是因为不修,它不显现,所以要修。那怎么修呢?修什么法门才能够让我们的菩提自性最快显现?什么法门?你们修了这么多的法门,能够说得出来吗?什么法门是让我们菩提自性最快显现,最快速、最有效、最方便的法门是什么?(有师兄答:止观)哦,终于有答案了。

小乘止观吗?小乘也是止观啊,小乘止观可以吗?不可以,有人摇头了,那就是大乘止观啰。所以大乘止观是修道最重要的法门。要问为什么啊,为什么修大乘止观是修道最重要的法门呢?开显菩提自性最快呢?为什么?再问,为什么?

因为修止观可以成就什么?定慧啊;成就定慧就能够得什么?寂照。寂照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有的性德,藉由修止观能够成就定慧;有了定慧,我们本有的那个寂照才能够显现。所以我们的心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寂、一个是照。就好像镜子一样:镜子的本体不动,但是它有映照的功能。那我们的心也是一样:我们的自性本自不动,但同时又可以起观照的功能。本体不动是“寂”,观照是“照”;所以能够让这个性德、这个寂照本有的性德显现,就是要透过定慧;那定慧又是从止观来,所以我们才会说:修习大乘止观是修道最重要的法门。

那为什么小乘止观不可以呢?一定要大乘止观呢?那我们就先要知道大乘跟小乘它的差别在哪里。修习小乘止观可以成就什么?可以证果嘛,对不对?可以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可以解脱轮回,但是可不可以见性呢?小乘止观可以见性吗?不可以。啊?有人点头啊!不可以,为什么?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小乘止观只能解脱,不能够见性?因为小乘没有发菩提心嘛。

所以什么叫大乘?就是你发菩提心就叫大乘;什么时候退失菩提心,你又回到小乘了。所以大乘人修习任何的法门都是先发菩提心再成就这个法门,所以他绝对不是为了利益自己、为了自己解脱,然后才修学任何的大乘法门。所以任何的大乘法门想成就的话,一定是发菩提心之后才修学的。

所以这个菩提心呢也是我们本自具足的性德,本来有的,也是不修不显,你不发菩提心,不练习发心,它也是不能显现。什么时候真正显现?也是开悟的时候、你见性的时候,你那个胜义菩提心才能够真正的显现。之前发的都是世俗菩提心,因为“我”还在,带着我执、法执,发的菩提心也是长时熏修,希望能够哪一天空性的智慧现前——这个时候世俗菩提心就转为胜义菩提心。所以胜义菩提心一定是跟无我的智慧相应的时候才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性德才能够真正的显现。所以胜义菩提心的另外一个名称是什么?也称为心性,也是菩提自性。所以心性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可以称为菩提心,菩提心也是心性另外一个名称。

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定要修学大乘止观才能够让我们本有的寂照显现。

我们再问:定慧怎么来?修止观来嘛,刚才说过了,很简单。再问:为什么修习止观能够成就定慧呢?为什么不是成就其他的?为什么一定是定慧呢?谁说得出来?为什么定慧的成就一定要修习止观呢?为什么修习止观成就的一定是定慧而不是其他的呢?那是因为本有的,还是要讲到我们这个本有的性德——就是寂照。我们的心性本来寂照,心性的本体就是寂照。因为本寂,所以你修止才能够成就定,对不对?本来有的嘛;你本来没有的,你修半天也还是没有啊;因为本照,所以你修观就能够成就慧力;本来有寂照,你修止观才能成就定慧。

就好像我们佛性是本来有的,所以你修行才能够成佛嘛。如果众生没有佛性,你怎么修也不能成佛啊!所以我们修的一定是本来有的,就是因为本来有寂照,所以我们修止观才能够成就定慧,这个就是“全性起修”。寂照是心性本来有的,我们修这个本来有的,修显、让它显现——这个是全性起修,所以你修的一定是本来有的。

那修止能够成就定力,这个契乎本寂,对不对?修观能够成就慧力,要合乎本照,所以你修习止观一定要合乎寂照。重点来啰!这个叫做“全修是性”。刚才是全性起修,现在是全修是性。“全修”就是修习止观,全部要合乎你心性本有的寂照,这是你修止观的目的。这样才可能让本有的寂照显现,我们的菩提自性才可能开发,才可能见性。所以一定是全性起修,全修是性,这个是开悟之后才做得到的。

开悟之前呢,是什么?你们修止观是合乎寂照吗?能成就定慧吗?如果我们今天修习止观,还是为了身体健康啊,然后要打通气脉啊,坐起来舒不舒服啊,搞感受啊,什么气走到哪里啦,又走到头、然后一直降不下来怎么办啦?身体全身乱窜乱窜怎么办啦?这样有没有合乎寂照?这样可不可能开悟?或者我们修止观是为了“唉呀!我好烦恼,希望修个止观来对治烦恼,或者伏烦恼,看可不可以藉由打坐,然后我的烦恼全部都不见了。”这样有没有合乎寂照啊?或者我修止观是为了自己解脱,这样有合乎寂照吗?问问自己:我今天为什么来修学止观?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然后我修的所有止观内容有合乎本有的寂照吗?

那为什么说开悟才能真正的全性起修、全修是性呢?因为他已经见性了嘛,本有的寂照功能已经显现、已经现前了,所以他所有的修行…止观就是包含所有的修行,因为广义来讲,一切的法门都没有离开止观,只要你能够说出来的,全部都没有离开止观的范围,这是广义的止观的解释。为什么呢?我们刚才讲了一堆就知道,为什么没有离开止观?这样我们才可能见性啊;不然你所有的大乘法门,离开止观你怎么成就定慧?怎么样让寂照现前呢?又怎么明心见性、又怎么开悟呢?所以只有当他自性现前的时候,他这个时候所有的法门才能够合乎寂照。所有的修行也都是从体起修,这个体就是寂照,寂照就是心的体;那止观呢是心的用。

所以我们修行如果还认为除了心性之外,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那你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见性。因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嘛,一切都是心性的作用,任何法都没有离开心性。

凡夫认为外在的六尘境界是真实有的,不然为什么那么执著呢?那么执著要看好看的、要听好听的、要吃好吃的、闻好闻的、身体的感觉要是好的。如果六尘境界不是真实有的话,你为什么这么执著种种的感受呢?所以凡夫认为六尘境界是实有的,所以这个时候,六尘境界就是束缚他的“尘埃”。

那声闻人他修学苦、集、灭、道四圣谛,在他的心里四圣谛是实有的吗?不是,很好!本来不是实有的;但对声闻人来讲,他为什么急着要证涅槃?就是他认为涅槃是实有的,一定要透过苦、集、灭、道四圣谛才能够证得涅槃。所以我们才会说小乘的法执没有断。这个时候,离开心之外还有四圣谛可得,这时候的四圣谛也是“尘埃”。

同样的,缘觉人修学十二因缘,希望能够成就辟支佛果。如果他认为十二因缘是心性之外实有的东西,对他来说仍然是一种束缚,这个时候十二因缘也是“尘埃”。

你说我发菩提心、行六度,我就是菩萨了吗?如果你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发真实的菩提心,有真实的六度可得:“我努力勇猛精进地,每天都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是吗?”你干嘛这么认真呢?如果在你的心里还认为发菩提心、行六度,这些法是真实存在的话,这个时候菩提心跟六度也是“尘埃”。

为什么要学佛?就是我要成佛啊!你认为有佛可成,这个时候的佛也是“尘埃”。不是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吗?说得好,对不对?所以除非你全性起修、全修是性,你才不会惹任何的尘埃。所以除了心性之外,还有纤尘、像灰尘这么少的纤尘的法可得的话,都是“尘埃”,包含你心目中想成就的佛,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除非修大乘止观,你才能够真正地明白寂照、定慧、止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是圆悟嘛;依照这个来修就是圆修嘛,成就了就叫做圆证嘛。所以这个时候转的智慧我们叫做“无尘智”,就是没有丝毫的、纤尘的尘埃可得,叫做无尘智。

那到底怎么修呢?我们很关心!其实刚刚听懂就会修了;可是我们还是再进一步说明。那我们等一下有时间也可以练习一下。其实它是圆悟、圆修、圆证,最快速的大乘止观法门。我们刚刚说了:寂照、定慧、止观,听起来好像是三件事情,对不对?它是几件事情啊?三件事情,对不对?我挖陷阱给你们跳,你们千万不要点头。

其实它是寂照同时,定慧平等,止观双行。什么是寂照同时呢?就是寂而照、照而寂,无前无后。没有说我先寂,然后再照。像镜子一样,刚才我们说像镜子一样,镜子本来不动,但是它有映照的功能。那你是说镜子先不动、还是先起映照的功能啊?同时,对不对?镜子本身不动,同时有映照的功能,所以说寂照同时。它没有先后,没有先寂后照,还是先照后寂,没有!寂照同时。我们在说怎么修了,寂照同时,怎么修?寂而照、照而寂,无前无后,讲完了。会修吗?啊?会修吗?不会?再进一步说明:

什么叫定慧平等?定慧既然平等,就不会偏在定多慧少,还是慧多定少嘛,这样就不平等,对不对?定慧平等表示它不偏不倚,没有偏在定比较多或者是慧比较多,或者定比较少、慧比较少。

止观双行,它就不讲次第了,因为是圆修、圆证,一定是不讲次第的。止观双行,修止就是即止即观,修观就是即观即止。什么意思呢?就是止观双行的意思,也不是先修止再修观,或者先修观再修止,不是。止中有观、观中有止,非一非异。非一,就不能说止跟观是同一件事情,虽然它双行,但是你不能说止就是观哪;一个成就定力,一个成就慧力,你不能说止就是观哪。那它是两个东西吗?它又同时作用,止中有观、观中有止,好像又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只能说它是“非一非异”:不能说它是一个,又不能说它是两个,因为止观双修。

这样有没有更清楚一点?会修了吗?

寂照同时,性本寂照嘛,所以寂照同时的时候,一定定慧平等、止观双行,对不对?那我修止观的时候双行,是不是也一定寂照同时、定慧平等?是不是?这个就叫“性修不二”,性本寂照,同时平等、双修。修的时候呢,止观双修,同时又寂照平等,所以叫性修不二,体用齐彰。我们刚刚说体是什么?本来寂照是体嘛,什么是用呢?止观是用,寂照是心的体,止观是心的用。

先要明白我们刚刚所说的所有内容——叫做圆悟;你当下就明白,当下就会修了——叫做圆修;然后就能够圆证,这个就是大乘止观最重要的法门。我们今天讲完了,所以我们《摩诃止观》也可以结束了。当下都菩提自性现前,多么希望是这个样子!

所以没关系,我们先开始练习。既然“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菩提自性本自具足——就是本来有的嘛,对不对?所以都不要往外面找,不要往外面找。“菩提自性本不动摇”,本不动摇是什么?刚才说的什么?寂嘛,我们的心性本不动摇,我们心性的体是寂照,寂是本体不动嘛,像镜子一样。我们心性的本体不动——就是寂,本来不动,菩提自性本不动摇。为什么要一直重复?就是现在不要动了!意思就是现在——我们的自性本来不动摇的,像镜子一样,本体不动,我们的心性本体不动——这个是寂。

刚才说寂照同时,对不对?所以是不是本体不动然后我通通不清楚啊?是不是都清楚啊?我讲每一句话都听得很清楚啊;旁边多么美丽的花,也很清楚啊;我的前后左右看是谁坐,也很清楚啊;多么庄严的道场,也很清楚啊。是不是本来就有映照的功能?本来就有观照的功能,是不是你心不动的时候特别清楚?对不对?你现在睁着眼睛,全部看清楚了嘛,但是你的心没有动,为什么这么清楚?所以是不是要用我的第六意识比量,我的心才会清楚?才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对错、你我,是不是这样子?没有啊!寂而照、照而寂,怎么样?寂照同时。

所以我心不动的时候我看得更清楚。因为镜子本体不动,然后它擦得很亮,所以照得很清楚。为什么很清楚?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没有纤尘的尘埃,没有纤尘的尘埃在镜子上面,所以如实照见,清清楚楚——这个是照的功能,是本来有的。寂而照、照而寂,本来不动,但是又清清楚楚。

平常就是这样用功的:你吃饭、睡觉、喝茶、聊天的时候,都是寂而照、照而寂。我们现在就在练习寂而照、照而寂。当然你平常有时间打坐,打坐的时候练习也很好。那没有时间打坐,从此以后都不是借口,因为你在平常面对六尘境界,你就是寂而照、照而寂,你会更清楚,然后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在里面,对不对?所以觉知是不是更清楚,对不对?这时候就不用再跟你说“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不落入二元对立”,是不是就做到了啊?本来就是寂而照、照而寂,本来就没有二元对立啊,是不是?本来就在每个当下,你的心不动,时间相不可得,就是每个当下,说当下又过去了。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呀,本来没有意义,只是我们很执著时间相而已,它就变得有意义了。

所以是不是寂而照、照而寂?这个就是禅宗的默照禅啊,就是这么容易而已啊。你保持不动,然后照得很清楚。所以禅宗的默照禅也是默而照、照而默,同样的意思,就是寂照同时啊。可是他不会跟你讲这么多内容,他就叫你“就面壁嘛,你就对着墙壁,然后你就是一直坐就对了,只管打坐就对了。”那哪一天悟道,就看过去的善根有多深厚。其实就是寂照同时。

那平常为什么没有办法保持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动了嘛,我们没有办法维持在本来不动的状态。我们心一动,真心就变妄心了;真心是离念的,真心里面没有念头,为什么?本来不动啊,哪来的念头?所以真心是离念、真心是无念。可是我们心一动,就变成妄念了,真心变妄心,无念变有念。无念就是“无妄想、念真如”嘛,就一直在真如的自性当中,真如自性本来现前的,就是因为你一念妄动,诶!它就不见啦,它就变成妄心,然后无量的分别、执著、妄想就这样显现了。那我们每天就是靠着分别、执著、妄想过生活呀。

所以我们现在往回追,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是我们忘记寂照同时啊,忘记寂照是我们心性的本体,我们的心性本来不动的,本来不动;是我们自己起了妄动,无明妄动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们用第六意识的比量越想把事情弄清楚,就越来越不清楚,对不对?因为这个时候没有照,没有观照的功夫。

观照功夫是从“寂”来的。就好像镜子,你擦得很干净,你才能照得很清楚啊;可是真心变妄心的时候,你心动了以后,就是刚才讲的嘛:所有的尘埃都惹上去啦,所以你怎么照都照不清楚啦。所以一定是寂照同时。

所以我们看怎么保持。本不动摇啊,菩提自性本不动摇,它本来不动摇,你就安住在“没有动”。譬如说现在地震来了,要不要管它?所以下次地震来,你试试看,菩提自性本自不动,我安住在不动,然后地震动它的,我那个能知道地震动的“那个”——没有动啊,对不对?是不是?所以你随时都是自性现前,随时都是寂照同时,不会落入分别、执著、妄想,这个就是功夫,靠定慧平等。

所以你寂照同时的时候,是不是一定定慧平等啊?你不动就是“定”啊,你清清楚楚就是“慧”啊,是不是定慧同时?有没有止观在里面?不动就是“止”嘛,清清楚楚的就是“观”嘛。一切是如实地了知,再明白不过了,所以要开显那个无尘智也是非常的快速。

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些道理,我们一定要先明白,先听懂它,然后剩下就是功夫了。功夫就是随时提醒自己本不动摇的自性,能够安住,它同时就起照的功能。只要寂照同时,就一定是定慧平等、止观双行。

好,我们再自己练习五分钟好了,看可不可以安住在本来不动的自性当中。只要能够安住的很好,你会发觉:诶!你的头脑越来越清楚哦,不用等睡饱了才清楚,平常就很清楚,就是因为有寂照的功能——它是我们心性的本体,本来就有这样的功能,它的功能是藉由止观才能够开显的。所以我们这样子来修学的话,应该是自性最快现前,因为是本来有的。

好,我们现在练习。

(众师兄练习……)

好,我们练习到这里。有没有感觉那个不动的?有一个不动的。因为外在的境界是生灭的,只要是生灭,就一定是动摇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六尘境界当中,在红尘里面纷纷扰扰、动动荡荡。不过,没有关系,你只要知道有一个“那个不动的”就好了,你只要安住在“那个不动的”,尽管外面的境界生灭、无常、变化,但是你只要把握你那个不动的心性就可以了,这样听明白吗?

声音来了就听嘛,你能够听声音的“那个”它没有动啊,懂吗?那个它一直都在嘛,它如果不在的话,你听完声音,你那个心也不见了,对不对?所以有一个能听的,你声音尽管来,没关系,我就听啊,听完就没有了;还有一个不动的。听完就没有了,那个是生灭法,是声尘,是生灭法。我尽管看,但是有一个不动的,有没有?境界来来去去嘛,没有关系,我尽量看啦;但是我的心在看的时候没有动,你就是要找到这个不动的,你就很好用了,很轻松自在地过生活。

你看完那个境界,色尘就没有了,但是还有一个没有随着色尘就消失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不动的心性嘛,对不对?它就是作用,作用完了,作用没有了,但是那个本体还在啊。它一定要在,不然它跟着那个看完就没有的话,那我们的心也没有了;我听完就没有了的话,我的心都没有了?所以我看完、听完,还有一个剩下,它不会跑掉的——那个就是我们本来不动的心性,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能够安住在那个不动当中,尽管一切有为法生灭无常,但是你的自性本来是没有动摇的,这样你才不会随着境界跑嘛。境界来了,我们就跟着境界跑,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动了。所以如果你可以安住得很好的话,你的心不动,境界尽管来,你的心不会随着境界跑,那就表示你有安住得很好。这样应该讲得很清楚了。

好,那我们今天就把大乘止观最厉害的圆悟、圆修、圆证的法门讲完了,希望各位回去可以好好的练习,随时都可以练习,你只要安住不动就练习了。它非常的方便,不用盘腿的。所以没有时间打坐没关系,那个不是重点,每个当下都可以练习。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