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m1、第一天上午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中国杭州

2013/9/14上午

各位师兄:

早上好!

各位有没有想过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今天来学佛修行?有想过为什么吗?有没有答案?你们有答案的可以讲,为什么来学佛修行?为了要解脱嘛,是不是?为了想开悟成佛嘛,自己解脱之后帮助众生解脱,自己开悟成佛之后帮助众生成佛,是不是这样子?这标准答案啦,Bingo!

所以呢,既然都是这样的目标,那想要解脱,那是谁绑住了我们呢?我们为什么说我们现在不能解脱的原因是什么?有人绑住你吗?说不准解脱!什么绑住你了?是什么?有吗?(有师兄答:自己绑自己)自己绑住自己,没有人绑你,自己绑自己。

众生本来解脱的,我们的自性本来是解脱的;可是为什么现在又不解脱了呢?有一股力量推着你往六道轮回:善的力量推到三善道,恶的力量推到三恶道,那个力量叫什么力啊?(有师兄答:业力)业力,答对了!是业力让我们轮回的。

可是业力又从哪里来呢?业力从哪里来?烦恼来嘛,贪瞋痴慢疑等等的大随、中随、小随烦恼,生烦恼才会造业嘛,没有烦恼不会造业,是不是?所以业力是烦恼来的。

再问:烦恼哪里来的?追追追,烦恼哪里来的?烦恼由“我”来的,有“我”:我喜欢就贪,不喜欢——瞋,没有特别喜不喜欢就愚痴啰。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那个叫慢嘛。那个条件比我好的——我就嫉妒嘛,是不是都是由“我”来的,是不是?“我”是烦恼的根本,有“我”才有贪瞋痴慢嫉。

再问:“我”从哪里来?怎么会有我呢?天生就有我的那个…,感觉里面就是有一个“我”,思想里面、见解里面就是有一个“我”——它是怎么来的?因为找不到那个根本的话,你修行修了半天也没有从根本解决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根本,从根本解决,你才会发现:没有人束缚你,一切众生本来解脱的。

所以“我”的那个观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天生就有“我”?你看小朋友出生、婴儿出生就有我,只是说他第六意识还没有这么强烈的分别;可是他慢慢长大,慢慢第六意识就越来越分别,强烈的分别,然后对“我”的观念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执著,所以到年纪大就叫“老顽固”,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慢慢地坚固、执著“我”的真实存在。

刚刚大家都拿到了那个DVD,有《八识规矩颂》,《八识规矩颂》当中就分析那个我是怎么来的:就是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的见分为我。听不懂没关系,它只是佛学名词。我们要知道那个我见、我的见解,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其实是我们第七识的作用,第七识它是恒审思量的作用。“恒审思量”的意思,就是那个“恒”,就是恒常没有间断。所以我们在睡梦当中,那个“我”还在啊,梦里还是有我,依然有我的贪瞋痴,它没有一刹那间断的。从你开始轮回以来,一直到解脱为止,它是没有一刹那间断,那个叫做“恒”。“审”呢?就是审察,“思”就是思量。所以恒审思量有一个我——它是第七识的作用。可是它恒审思量什么东西呢?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把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可是本来没有我的,它只是第七识执八识的见分的一个作用这样而已。

所以在唯识里面就说那个萨迦耶见它是属于非量。“非量”就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现量、比量、非量嘛。非量就是你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那所谓的“我”它也是属于非量,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可是为什么会凭空想象出来?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它把第八识的见分执为我。

那什么叫“见分”呢?见分是相对于那个相分来说的。譬如我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一盆美丽的花,我的心是能缘的心,这个美丽的花是我所缘的境。有一个能缘的心、所缘的境,这个能缘的心叫做“见分”,所缘的境叫“相分”,它是外在的境界都叫“相分”。那我一个心去缘外在的境界,这就是见分跟相分,就是所谓的“能所”:有一个能缘的心、一个所缘的境,这个很重要!“能所”它是我们二元对立的开始,有一个我在看花嘛,花是被我看的,所以我们是对立的,见分跟相分是对立的。

那我们的第七识呢,就是缘这个第八识的见分,见分就是它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像我们眼睛能见种种色,耳能闻种种声,鼻嗅种种香气,舌尝种种味,身——种种触;眼耳鼻舌身相对色声香味触嘛,这个大家都很熟的。所以有一个能缘的见闻觉知的作用,还有六尘境界(或者五尘境界:色身香味触),如果加上法尘就是六尘境界,它是属于相分——我们能缘的心所缘的对境。所以第七识呢它就把第八识这个能见闻觉知的这个功能,把它当作是一个“我”在看、“我”在听,所以它是第七识的作用,把这个“我”加进去了。

因为本来我们看就是看嘛,看花就是花嘛,没有一个“我”在看哪。所以南传的那个内观禅,他们就是这样训练的:就是看,没有一个我在看,就是看、就是听,不要把“我”放进去,这是一个断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的一个攀缘的机会。你就是看就是看、听就是听、见闻觉知就是见闻觉知,不要把“我”放进去,它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个刹那:看、听、见闻觉知这个刹那,你没有把“我”的那个观念放进去。他这样训练有什么好处?那个“我”就没有继续串习的机会了。所以内观或者小乘他为什么任何法门都可以趋向解脱呢?就是你只要把我执断了,轮回就不见了,因为轮回是我变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刚才已经追到什么?我是轮回的根本,我是什么?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是第七识的作用,它恒审思量执八识见闻觉知的那个功能,把它当作是我: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感受。

所以我们如果练习禅定的话,我看就是看,我没有分别,我没有把第七识的执著放进去;我就是纯粹的看、纯粹的听,没有好不好听、好不好看的问题——这个就是都停留在那个现量,现量就是你还没有起分别之前,那个我们叫“现量”,当下、眼前、现前的这个境界,就是这样子,我第六意识还没有开始分别。

那个好不好看、好不好听是怎么来的?是你第六意识分别之后,你就有了好不好看,然后再加上第七识的我执进去,就“我觉得好不好看”“我觉得好不好听”所以它是一个一个加进去。

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明白的话,我们要修止、要修禅定很快,你只要保持第六意识无分别现量,这样就好了,其他都是多的。你没有加进去,你没有加进去第六意识的分别,然后没有加进去第七识的我执。所以看只是看,没有一个我在看,然后呢,好不好看。“好不好看”是分别,“我在看”是我执,一个是第六识的作用,一个是第七识的作用。

然后第八识它只是含藏无量劫以来轮回的种子,所有业力的种子在哪里?在我们第八阿赖耶识储存,好像大电脑一样,含藏无量种子,每一个种子都是过去我们怎么样?串习之后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我们在看的当下呢,就是我们过去熏的那个种子生起现行。譬如说我喜欢玫瑰花,是我过去见过玫瑰花,我觉得玫瑰花好美啊!这个“好美”的种子就种到我第八阿赖耶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我下次再看到玫瑰花,就“唉呀!这个就是玫瑰花,就是我最爱的那种花”。

所以还要第八识这个无量劫以来的这个业力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习气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所以我们每天看就是习气反应而已,有没有一个“我”在看?没有啊!你过去那个所熏的种子在第八识,你现在看到这个花,那个种子就生现行了。你现在还是觉得它很漂亮,再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你生生世世都觉得玫瑰花很好看,那个记忆的种子在哪里?在第八阿赖耶识含藏。

那你说我这辈子就往生了,那个记忆还在不在?还在啊!第八识跟着我们去轮回。“去后来先作主公”嘛,最后离开身体的、最先去投胎的,那个叫做第八阿赖耶识,作我们“主公”的那个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它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业力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习气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除非哪一天你所有的种子都清净了:所知障的种子、烦恼障的种子全部都清净了,诶!你就成就了,你就究竟圆满成佛。

所以我们修行是在做什么?就是清理第八阿赖耶识这些种子的工作而已嘛。那你要怎么清?你要先懂得原理啊!你要知道每个刹那你是怎么把那个种子种下去的。每一个种子都种得很正确,每一个种子都是趣向解脱的种子,每一个种子都是开悟的种子,每一个都是善根的种子,这个就是种对了。可是你每天这样贪瞋痴慢疑、大烦恼、小烦恼,这个执著、那个执著,每一念也都是熏回去,那我们还是念念执著啊、念念分别啊!所以每一刹那,你的见闻觉知面对种种的外境:色声香味触法,你是怎么把它回熏到你第八识成为你未来的种子——这个就是修行的功课,还有整个修行过程的内容。

好,我们现在知道第七识哪里来的,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它只是见分的作用,第八识见分的作用,然后第七识去执著,把它当作是我,然后第七识又把第八识的相分当作是法。我们刚刚说有见分嘛——能缘的心;相分,所缘的境界。那第八阿赖耶识它储存无量劫的种子,对不对?那我们这一世为什么会变现我们这一世的身心,还有外在的世界?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作用:“受熏持种根身器”,根身器界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第八识在我们投胎的那一刹那就已经决定,就是人道了嘛,然后就变现这个人道的身、心、外在的世界,就是正报跟依报。它变现了这个见分跟相分以后呢,我们第七识恒审思量把见分当作是我,相分当作是法——这个就是我执跟法执的来源。

我们知道执著哪里来了——第七识的作用,恒审思量第八识的见分为我,那个是我执的来源;恒审思量第八识的相分为法,那个是法执的来源。一切的执著,都是从这样开始的、从这边开始的。

所以所谓的“开悟成佛”悟到什么?一切法本来无我:“啊!原来都是自己变现的嘛,然后它也不是永恒存在的,都是因缘果报的展现,就这样子”。因缘果报展现的相续相,每一刹那都是生灭的,所以你找不到一个永恒存在的身心世界。第八识本身、阿赖耶识本身也是生灭的,它所变现的身心世界也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我们看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那是什么?它的相续相,那个速度太快了,生灭生灭太快,连在一起,好像很坚固的什么桌子、很真实的花、很真实的讲堂;可是它是我们生灭相续的什么?展现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们知道它都是第七识的作用。

可是为什么第七识会有这样的执著呢?为什么第七识它就是要执著见分为我、执著相分为法呢?它有一个主谋,下面都是什么?帮凶而已,那个主谋是什么?是谁?我们一定要找到主谋,才可以把它消灭掉。一切执著的来源是什么?你为什么有我执、法执呢?是因为?(有师兄答:无明)无明,答对了!因为不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才会产生了相分跟见分,把它当作我、还有法——这是无明的作用,无明就是不明白嘛,不明白诸法的实相嘛。一切法的真实相貌是什么?就因缘生灭,空无自性嘛,这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貌。你明白了、你证到了,就是“明”;你不明白就是“无明”。

所以无明就是不明白一切法的真实面貌,才会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不明白它自性是空的。为什么自性是空的呢?因为是生灭的嘛,生灭、生灭,它能够永恒存在吗?生灭、生灭,就是无常嘛,有生灭生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不是恒常嘛,表示它随时会什么?会变化的才叫无常嘛。

所以“我”是恒常的。我如果是恒常的,我应该不会变化,我出生那个样子就永远那个样子,那个叫做“永恒存在”的baby(婴儿)嘛。可是它刹那刹那生灭,变化到现在坐在这边的我,可见它不是恒常的嘛,对不对?恒常的就是不会改变,没有生灭,不生不灭的叫做“恒常”的嘛,会生灭的就是“无常”嘛。所以只要是无常就不是真实存在的,对不对?因为它每一刹那都在生灭、都在变化啊。

所以你怎么可以说有一个真的“我”、真实的“法”呢?它只是随着因缘在什么?生灭生灭而已啊,你观察因缘的生灭,这当中可以找到一个我吗?没有啊!它只是生灭相续的过程这样而已啊,你找不到一个我,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法——这才是一切法的真实面貌:一切法无我。你明白了、证到了,什么?法界就空了、十法界就空了。你不但跳出轮回,还跳出十法界,因为六道轮回跟十法界都是你心识所变现的,你只要无明还在,它就怎么样?就产生我执跟法执嘛,就变现出六道轮回或十法界的身心世界,都是你自己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每一个变现的种子又是自己种的,你怎么种,它就怎么变现,所以每个当下的身心世界,都是你自己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所有阿赖耶识的种子,都是你过去熏进去的,看怎么熏、怎么种,它就是变现怎么样的身心世界。

像我们的共业都是人道嘛,所以就变现人道的,而且是各自变。我没有办法帮你变,你也没有办法帮我变身心世界;我变现我的,你变现你的;因为我们共业,所以我们看的都是杭州嘛,都是讲堂嘛,那是共业的展现;可是它是各自变现。就好像这个房间很多灯,光光相照,这个灯照它的嘛,那个灯照它的,互相照,但是各自照各自的灯。我们各自的业力,变现各自的身心世界。

好,我们找到了罪魁祸首,就是一念的无明怎么样?妄动,就有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本体叫做自证分,它又变现了见分跟相分,见分是我执的来源,相分是什么?法执的来源。一个是能缘的心,一个是所缘的境。

好,我们找到了:哦!原来都是无明惹的祸,一念无明,然后就有后面这样一连串的:因为无明以为有我,有我就生烦恼,有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轮回。原来轮回的根本在无明。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想办法把无明怎么样?摧破!

可是无明是本来有的吗?无明本来有吗?就“无始之始”啦,就是说,你说无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也没有什么开始不开始,你一念不清楚,就不明白那个诸法的实相,你当下就起了无明,它也没有办法说什么时候开始。

可是无明本来有吗?我们清净的自性里面本来有无明吗?我们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经》讲的嘛;那个自性、我们清净的自性心里面,本来有无明吗?没有啊!所以现在只要恢复到我们自性的清净心,无明本来没有啊。所以无明也没这么可怕,因为本来没有,所以我也不怕它。我只要明白一切诸法的实相,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我证入空性,无明本来就没有啊!我就“明”啦!完全的了悟就是“明”,就是佛了嘛。佛就是觉悟者,觉悟到什么?就是觉悟到诸法的实相,一切法本来无我。所以破我执、法执,本来就不存在,它是无明的产物,就成佛啦,不难嘛,对不对?无明本无,所以没有什么好可怕的,你只要明白一切法本来无我,这样就可以了。所以如果你可以保持念念都是这样想,念念都是明,无明就没有了嘛。

无明跟明就是好像黑夜跟白天,有没有?它是一件事还是两件事?黑白是两件事、还是一件事?一件事的举手?两件事的举手?好,有一位说是两件事,其他都说是一件事。好!

好,现在是白天对不对?白天的光明慢慢慢慢减少减少减少,黑暗一直增加增加,光明减少、黑暗增加,终于光明都没有了,就是一片黑暗,你说是一个还两个?然后黑夜过去了,黎明来临了,光明慢慢慢慢增加,黑暗慢慢慢慢减少,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一片光明,黑暗不见了。你说黑暗跟光明是一个、还是两个啊?一个增加、一个减少,是一个还两个?一个嘛!只是增减的差别嘛,对不对?光明增加,黑暗就减少啦;完全的光明,黑暗不见了;完全的黑暗,光明不见了——这就是明跟无明的道理。

你的明一直增加,一直慢慢的悟入一切法本来无我,本来是空性的,只要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无常的,自性一定是空的,一切法本来没有。你这个明一直增加、一直增加,那个无明的黑暗慢慢就破除了嘛。所以这个明一直增加,念念都在觉悟当中,无明就没有了嘛,因为它本来没有的;只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它黑暗就一直笼罩着我们清净的、本来光明的自性,就给它全部都笼罩了,一片无明愚痴。

可是现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明白,可是一回头又忘记了,对不对?因为习气太重,马上那个无明又回来,那个我执、贪瞋痴又回来了,那个执著什么事情是真实的,那等一下辩论,哦!一切无明又回来了。

所以它不是说你现在明白道理,它就断了。你一回头又开始跟人家争辩了,有没有?“唉呀!你对还是我错”,一定要给它争到什么?真理越辩越明,是对啦,可是那个就是很容易落在萨迦耶见,又怎么边见,又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啦!那个“我”一出来,就萨迦耶见就来了嘛。那你对、还是我错——那个边见嘛,对错是两边,边见就来了。我主观的意识,我认为、我觉得这样一定对——那个是见取见。再加上这个是我的什么?规范禁忌、我的规矩——那是戒禁取见。

其实无明是一个大邪见,不明白,以为有我,不明白那个本来无我的道理,那其实是大邪见。可是我们一般归类是说:去掉了萨迦耶见,那个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外的全部叫邪见,就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知见叫邪见,这就五不正见。

你没有证初果罗汉之前,这五个都有,所以我们念念都有我嘛——萨迦耶见,没有一念没有我的,连做梦都没有忘记我的存在;不然人家喊你的名字,你怎么马上就答应了:“有!”那表示说你睡着了“我”也没忘记啊,所以这个五不正见,就是我们所谓的“见惑”。它要初果罗汉才能断,所以只要是凡夫,每个人都有,只是他有没有这个觉悟,他有没有察觉到:“哦!我现在就在增长我的无明嘛”,因为我先把我的立场稳固了,那个就是萨迦耶见,把它先稳固了再怎么样?再落入边见当中嘛、对错嘛,然后再加强我主观的成见嘛,马上就见取见又加进去了嘛。

所以我们很快,听完前面那一段,很快就打回原形了。就是因为它真的不是说你听到,就马上就可以做到,因为原来无明的习气太重了,那个我执跟法执的力量太强,烦恼业力习气的力量也不小、也不弱。所以现在只是知道理论,当下也没有办法马上就做到。

所以我们要透过训练,平常你要怎么样保持,不要让它落到什么?见分相分这个二元对立当中,这就是我们这一次要介绍“觉知的训练”。

“觉知”就是那个灵灵明明的那个觉性,我们本来就有,那个叫“本觉”啦。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觉悟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我们那个灵明的觉性是本来就有,你不用去外面找,外面没有得卖,都在你自己家里。你现在只要发现它,然后把它安住、保持,刹那都不会丢失就是佛了。所以我们刚才说佛是完全了悟的人,祂没有一刹那怎么样?又落回到无明,所以开悟成佛之后,不会再回到无明,就是因为祂念念都能够保持觉知——这个觉悟的心。念念是悟就是佛嘛,念念迷就是众生嘛。

所以所谓的众生,就是念念都是迷惑颠倒的,怎么样?因为无明嘛,那个我啊、法啊执著的不得了,那个就是怎么样?迷惑颠倒的众生。

所以你可以保持觉知,念念都保持,都是明的状态,就不会落入无明了嘛,那就是成佛了。所以理论上来看,没有这个困难;现在困难可能是功夫的问题。所以我们怎么样让它在我们日常生活,都能够保持这个觉知呢?这就是功夫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觉知嘛,对不对?现在你们都不要动念,都不要动念!心不要动!念不要动!什么都没有想,安住在当下……有没有?有一个灵灵明明的那个觉性,它就是觉知,没有起心动念之前,所以它是属于现量境,没有落入比量之前。

好,再来一次,现在什么都不要想,放轻松!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一个灵灵明明的,有没有?你没有睡着嘛,然后你也没有散乱,你也没有昏沉,可是你有一个觉性在那边,有没有?很清楚地知道周遭的情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个觉性,然后我们把它保持,这时候当下是没有什么?二元对立的,对不对?为什么没有二元对立?因为我没有起分别啊,二元对立是我分别以后才有的。所以现在看就是看嘛,都没有起心动念,就是看啊,那是不是都很清楚?都很清楚啊,我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不用很用力的去看,用我的心去看,然后去比较,不用啊!我就是看就明白了。那我现在念念,每句话都听的明明白白啊,我也没有动念啊,可是我有没有听明白?听明白了啦。

现在感受,感受也很明白啊,有点热,又不是太热,也还蛮舒适的啊,都有啊!见闻觉知都有:我在看、我在听、我也知道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也在闻,我身体也在感觉,见闻觉知。

我的意识也知道,就是这个明明历历、清清楚楚的觉知。我都还没有动念,对不对?只是每一句话听得很明白,但是我没有起分别,对不对?这个就是觉知。平常就是保持这个觉知,安住在当下、每个当下。不管你看的当下、听的当下、闻的当下、吃的当下。觉,身体的感觉的当下,安住、保持觉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样就好了。后面都是多的,后面就是开始造业轮回的结果,千万不要往那边去;不然就越修怎么?离轮回越近;所以我们要朝解脱的方向来走。

现在应该知道什么叫觉知了,所以你平常就是很轻松的嘛:喝茶的时候喝茶嘛,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什么境界现前就现前啊,看就是看、听就是听,就这样,是不是很简单过生活?这样有没有烦恼?现在大家都没有烦恼,保证!对不对?为什么没有烦恼?因为没有分别,这时候你只要安住在觉知的当下,是没有分别的,第七识,刚才讲的第七识的那个什么?执八识的见分为我的那个有没有放进来?没有放进来,分别没有放进来,执著没有放进来。可是可不可以过生活?很轻松愉快的过生活。有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因为烦恼是哪里来?分别执著来的,你只要不要落入分别执著,诶!你就没有烦恼啊,然后你这样一直保持,就怎么样?到完全觉悟为止嘛,是不是很简单?

对啊!就是这样。所以就是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过去已经过去了,没什么好想,未来的还没有来,你想什么?每个当下安住、保持觉知,这样就好了。

很好,现在大家都没有动念,这磁场突然变得很清净。因为我们的念头就是念波嘛,本来念波很混乱,在空中这样穿梭。现在突然就变的朗朗乾坤,很清净。对啊,所以住在一起的人,他也会互相干扰;因为我每天怎么起心动念,那个念波的力量很强耶!我这样想、你那样想,两个人想不在一起,就吵架了嘛。

好,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觉知。

接下来就是要练习安住,不要让它跑掉。刚才讲说你一跑掉就怎么?落入分别就跑掉。你本来看就是看,“唉呀!这个玫瑰好漂亮”,“唉呀!这红色的”,“唉呀!它如果是黄色的也不错”,那就开始什么?开始分别了嘛,“耶!黄色的漂亮,还是红色的漂亮?”怎么样?二元对立开始了:漂亮对不漂亮,二元对立开始,它怎么来的?分别来的啊。“唉呀!我比较喜欢黄色的。”耶!执著来了。“我比较喜欢黄色的哦!”,“你说你比较喜欢红色的”,有没有那个第七识的“我”进来了?执著进来了,执著怎么来的?分别以后来的,我分别玫瑰花的大啊、小啊、什么颜色啊,分别。

所以我们就知道烦恼是怎么生起的?本来看就是看嘛,就是看,就没事啦!那干嘛分别,分别完也没事啊,红的、黄的这样而已啊,那为什么要一个“我”喜欢黄色、“你”喜欢红色?执著就来了嘛,就明白那烦恼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它的过程。

所以我现在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诶!就是花嘛,后面都没有啦,我不分别也没有执著啊,就是花,就是这样子,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说了又落入比量了,就是这样:看就是看、听就是听。

所以你们现在修内观禅就很会修了,就是安住在当下。

所谓的“保持”,就是因为你会丢掉,懂吗?面对境界分别执著又起来了,那个现量就没有了,觉知不见了,烦恼就生起了,痛苦也来了,就是因为你失去了觉知。所以我们才会强调那个安住的重要。就是不能够安住,所以等一下又散乱啊,等一下又昏沉啊、又掉举啊。所以那个“我”也来了,那个执著也来了,就通通又打回原形了,所以这个功夫很重要。

我们这堂课就先讲到这里,好不好?

好,这边有一个问题:“法师说的能缘和所缘的含义,可否作些解释?”

我们刚刚是说你的眼根看外面的色尘,有一个能缘的心,一个所缘的境。能缘的心就是能够缘外境的心,叫做能缘的心;不然这么多外境,本来跟你不相干嘛,是不是?山河大地,整个物质世界这么大,你如果没有一个能缘的心去缘外面的种种色尘的话,是不会起任何的作用,你也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认识外境的话,一定要透过眼耳鼻舌身去认识外境,对不对?眼根去缘种种的色尘,耳根缘种种的声尘,鼻根缘种种的香尘,舌根缘种种的味尘,身根缘种种的触尘。眼、耳、鼻、舌、身相对什么?色、声、香、味、触,五根五境,这样我们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不然待会儿你用午餐,你怎么知道你吃到了什么?舌根尝味嘛,然后你眼根看:“唉呀!是什么东西”,你吃的是什么东西。

所以要去认识外境的话,一定要有一个能缘的心,然后你所认识的外境就是所缘的境。所以这个能缘跟所缘就是:一个是能缘的心,一个是所缘的境,就是透过能缘的心去缘所缘的境,你才能认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还有身体种种的感觉:是冷啊、热啊、酸啊、胀啊、麻啊。像打坐的话,就是酸胀麻痛嘛,腰酸背痛,僵硬嘛,背僵硬、肩膀僵硬、脖子僵硬,那个都是身体的感受啊。

可是这种种的感受归在触尘方面,是谁去感受呢?身根去感受,你的身根去感受种种的觉受。所以能感受的心——就是能缘;所感受的酸胀麻痛、冷啊、热啊——这个就是所缘的境。这样应该明白了:“能缘”跟“所缘”。

那一般我们说这是二元对立,你有一个去认识外境的心,透过你的见闻觉知,刚才说能见能闻嘛,然后去认识种种的外境,看起来它们好像是相对的。我去认识外境的那个能缘的心好像是在里面;我所认识的外境好像在外面。有内外、有能缘所缘,它们是相对的。

所以所谓的禅定,像你们修禅定的,要坐到什么?能所双亡嘛,有没有?“能所双亡”就是已经没有一个我在坐,也没有我所入的那个定,种种禅定的那个境界都没有了。能坐的这个,还有所坐出来的那个种种的境界,打成一片了,或者是说身心打成一片了。像入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就已经身心世界都什么?都已经消失了,这时候就没有很明显的能所了。

所以在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说“能所双亡”啊、“能所如一”啊、什么一如啊、还是什么,就是形容已经能所的界线不是这么样的明显了,都合而为一了,来形容种种的三昧境界也好、禅定的境界也好,或者开悟的当下也是能所双亡,所以它可以形容很多很多不同的情境。

像我们刚才说保持在当下,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这个“当下”也没有能所的,那个才叫做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你只要有能所一起来,那个觉知就消失了。就是我们刚才说落入分别,然后再加上一个“我”的话,又落入执著,分别执著然后就开始什么?生烦恼造业了,欢喜也是烦恼啊,不是欢喜就是好的,欢喜也是烦恼,痛苦也是烦恼。

苦乐忧喜舍都是属于感受嘛,受蕴,苦乐忧喜舍有五受,它都是属于烦恼。不是说我现在也没有特别的痛苦,也没有特别的快乐,我当下是怎么样?没有烦恼的,没有!你在一片什么?舍受当中,你的当下如果没有保持觉知的话,你依然是无明一片,跟愚痴相应的。因为那个当下,你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苦受或者是乐受;但是你的当下是不清明的,你的意识是不清明的,然后你也不明白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当下是跟愚痴无明相应的。

除非你念念每个当下,你都知道什么?因缘所生无自性,一切法的自然法则就是这样,然后你不起我执跟法执,这个就是明,没有落入无明。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觉知的话,还是在无明,虽然你没有特别强烈的那个觉受。

所以我们刚才为什么要说这个能所?就是它是一个简别的标准,就是检查我们有没有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你只要一落入二元对立,觉知就消失,因为你已经起了分别跟执著,已经生烦恼了。

譬如说:前面的这些花,我的眼根看到这一盆花,我如果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刚才说过嘛,就是这方法,没有落入分别执著。可是刚刚又有师兄问了:“我这样去花店,我怎么知道我买了什么花?因为没有分别嘛,我怎么跟老板说:老板!我要玫瑰花、要兰花!”这边都是兰花嘛,跳舞兰;还有百合,香水百合。“那你说我都不要分别,我不知道买的是哪些花,我也不知道跟老板说我要什么花。”所以这个又误会那个分别的意思,所以“分别”我们一定要知道现量、比量的差别。

好,我们上一堂课讲了现量跟比量,你如果是在现量的分别叫“善分别”,不会生烦恼的。你如果是比量的分别会生烦恼,会落入善恶、对错、是非的二元对立当中,那是比量、落入比量之后。所以我们要先弄清楚:你这个分别是现量的分别,还是比量的分别?

那什么是“现量”呢?就是现前、当下,就是这样子。我们刚才讲了半天,保持觉知就是让它就是当下、现前的这个样子,你可以看得到的。那你知不知道你看了些什么?知道啊!这个是“善分别”、“现量境”的分别。

那什么是“比量”呢?什么叫“比量”呢?就是不一定它是现前。譬如昨天晚上一出门,我看到地上是湿的,我就知道刚刚下过雨,虽然现在没有雨,这个叫“比量”。我远远看到有烟,我就知道那边着火了,这个叫“比量”,它是比对的结果。你只要经过比较以后,你就很容易产生是非、对错、好坏、善恶,它是对比之后来的嘛。你怎么知道这个是善?你随便拿一个东西,你怎么可以说它是善呢?它一定是相对那个比它不善来说它是善嘛,所以它一定是相对的结果,那个叫“比量”。我就拿一个东西,你不可以说它好、还坏啊;再拿一个,就“唉!它被比下去了,它叫做坏、它叫做好。”

所以你去买花,说“玫瑰花,老板,我要黄色不要红色,我喜欢黄色、不喜欢红色”。这样是现量、还是比量啊?比量嘛,对不对?比较以后了嘛。

所以在唯识学上面说,转八识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第六识管分别的,就是我们刚才说,你眼睛看到当下,本来是OK的,没事的。你第六识起了分别,然后是比量的分别,再加上第七识的我执加进去,它才开始生烦恼嘛。所以第六识在没有转识成智之前,如果你用比量,它就是会生烦恼,然后会造业;当它转成妙观察智之后,它叫做善分别,这个分别是现量的分别。不然菩萨度众都没有分别了嘛,“我是在度谁?”是啊,祂心中没有啦!没有分别执著。

所以你说第六意识的分别转成妙观察智之后,它是什么样的境界呢?更清楚了,但是它是现量的分别。所以菩萨祂是慧眼看众生嘛,一看就知道什么根性,然后要用什么方法度,过去是什么样,未来大概是怎么样,什么天眼看一看,宿命看一看,过去看一看,未来看一看;然后看他过去生跟什么法比较有缘,这一世大概就“唉!修这个法很快就相应了”,因为复习嘛,你总是比那个新学一个、过去没有修过的要简单嘛。因为他过去修得很好,这一世只要“唉!”复习一下,他很快就成就了。所以这时候用的是善分别,是妙观察智,不跟烦恼相应的。

所以我们说的是这个,希望是用善分别,善分别是全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是我们自性里面般若智慧的直接作用,自性的功能直接展现,它就是智慧的作用,它就是妙观察。所以我们平常说观察,不敢加一个“妙”字,妙观察就是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直接起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中间没有比量的分别,全部都是现量,都是智慧的作用。

所以我们刚刚说为什么要训练觉知?因为觉知到最后,就是我们自性的般若,明白吗?我们本来觉悟的那个觉性现前、那个本觉现前,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那个般若。所以我们才要训练觉知,它最后就是般若。所以你分别的时候,一定是善分别,不是比量的分别。

这样应该明白了?回答了两位师兄的问题。

那我们上一堂说到生烦恼就会造业,有业就会轮回。所以怎么样让我们不生烦恼?平常就是保持在心情愉快、心平气和,然后没有分别执著这样的一个现量境当中。就是你第六意识不起分别,其实就是现量。所以修定也不难嘛,你第六意识不起分别、现量,就是定境。非常专注在当下,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安住,这就是定境嘛。所以修定也不用苦哈哈的在那边熬腿,坐得腰酸背痛,不用!主要是训练心,不是训练腿,腿熬不住都没关系,你的心可以定就好了。

那我们如果能够平常就保持心情的平和的话,就比较不容易生烦恼嘛,是不是?那你的心平不平和、容不容易生种种的情绪?就看你的气脉有没有调好。修过气脉的师兄都知道,我们身上有三条脉嘛:中间叫中脉,在身体的正中央,还有左脉、右脉,中脉是蓝色的,左右脉有一条是白色的,有一条是红色的。它的构造呢,男众跟女众刚好相反,左右脉刚好相反。中脉是一样,在身体的中央,它是蓝色,这个是一样的。可是男众的右脉是白色的脉,红色的脉在左边;那女众刚好相反,女众左边左脉是白色,右脉是红色。那它这三脉管的是什么呢?跟我们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白脉代表负面的情绪,红脉代表正面的情绪,中脉是充满着智慧气。

所以开悟什么的,刚才说你能够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不落入二元对立,然后我们本觉可以现前是靠什么?气入中脉,你只要气能够入中脉,就能够开发体悟空性的智慧。那这时候才安住得很好,安住在当下,保持觉知,不落入二元分别,没有二元对立的分别。就是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永远保持这样,是因为他气入中脉,表示他左右的脉都已经平衡了,左右脉的气呢,都入了中脉,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所以就是希望那个白脉、负面情绪的那个脉,可以能量怎么样?少一点,那你说那个正面的情绪的脉,相对那个白脉,就是红脉相对白脉来讲它是正面的,正面的能量;一个是负面的能量。所以一个代表正面的情绪,一个是负面的情绪。那希望这正面跟负面的情绪能够平和之后,你才可能…,然后再加上气什么?气满全身之后,你的左右脉才比较容易入中脉。

所以为了我们平常就能够保持好情绪,我们就来练习让那个负面的能量可以怎么样?排出去,然后输入、吸入正面的能量,吐出负面的能量。平常如果常常这样练习的话,你的情绪就可以非常的安稳,不管你是要修止、修观、修定啊、还是任何的法门,你都是心平气和,很容易契入那个境界。可是如果平常就是心情、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或情绪不是很稳定的话,其实要修任何的法门都很难怎么样?契入嘛,所以它可以用在你平常每天就这样练习,它很方便,任何时间都可以练习。

那你也可以在你有情绪的时候,赶快来调一下,吸气、吐气、吸气、吐气,赶快把负面的能量吐掉,吸入正面的能量,它慢慢慢慢那个情绪就消失了。所以它是藉由呼吸来调气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它对我们修行也是有正面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把情绪调好。所以就是透过呼吸呢,我们吸进…,吸的时候一定是正面的能量,吐的话一定是负面的能量。

刚才说男女左右刚好相反,所以男性要吐的一定是右边的脉嘛,所以男众就吸气,然后无名指按住鼻孔,然后吐气。男众红色的脉在右边,所以他右鼻孔一定是吐气,吐吐吐、吐光,还在吐哦!吐哦!吐哦!伸出右手,现在要吸了嘛,所以这个无名指按在右鼻孔,按好然后吸气,这时候吸的是什么?正面的能量,吸吸吸、吸满之后,气遍全身,气遍全身之后,吐气,再休息作第二次。

那女众的话一定是吐什么?左鼻孔嘛,白脉在左边,所以是吸气,按住,无名指按住右鼻孔,然后吐气,还要同时观想你吐出的是负面的情绪,全部透过吐气把它吐光、吐光、吐光,吐光、吐光。然后换另外一只手,按住左边鼻孔,吸气,正面的能量进来,吸气,吸、吸饱之后安住,住气,观想气遍全身,然后吐气。

每个人的气不一样长,所以等一下各自练习。这没有办法统一哦,因为有的人长,有的人短,那个气长短不同,所以可以等一下就练习看看。要慢一点,但是又不要控制呼吸,就是自然的吸气,自然吐气就好了。吸气、然后吐气,放下来的时候还是继续吐。因为我们要操作另外一边嘛,所以举起另外一边我们才吸。所以这时候看,如果你气不够长,已经吐光了话,你就赶快把手举起来就好了,不然会来不及。所以就吸气,吸完之后住气,观想气遍全身,然后再吐气,然后再做第二次。

平常练习就三次、五次、七次都可以,每次就三次或者五次或者七次,也不要太多。这个有空就可以练习,所以它非常的方便。觉得开始闹情绪的时候,赶快来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哦!觉得好多了”。那如果你平常没事来练习也很好啊!它可以稳住你的情绪,就不容易发脾气嘛,不容易闹情绪,也不错!

好!我们现在就练习看看。

(众师兄练习……)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