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t6、觉知烦恼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2012年12月23日

我们今天还是觉知的训练。

上一次是练习感受跟情绪,那因为是从外在的境界,一直回到内在,所以从感受再更细一点,就是心念。那心念的观察因为比较微细,所以我们就在坐中修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你在动中的话,要观察那个比较微细的心念,除非功夫很纯熟。所以我们今天就在坐中来练习观察有关于烦恼的部分。

烦恼最主要就是贪、瞋、痴嘛——大家都知道最根本的烦恼。那烦恼的来源呢?就是因为我执,以为有“我”,那为什么会以为有我呢?就是因为无明,不明白那个无我的道理,所以才以为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那有“我”呢,就会生起贪瞋痴;那生起贪瞋痴等等的烦恼就会造业;造业的结果就是轮回,不断不断地接受果报。所以任何的果报其实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结果。既然造作就一定要受报,所以这个烦恼的问题要根本解决,当然是断无明,彻底的解决是断无明。

那贪瞋痴这个三根本烦恼来讲,无明是最难破的,因为贪跟瞋都是因为无明才以为有“我”,有我才会贪,贪不到就瞋。所以无明如果没有破的话,你要真正的断贪瞋是比较…,不是从根本解决,所以我们希望能够从根本解决。

有关于贪跟瞋呢,我们就是可以用方法、用觉知的方法来把它观破,让它回归到我们的本觉当中。可是无明它就没有这么容易,所以我们就放在比较后面来讲。因为我们知道登地的菩萨无明都还没破完嘛,还有四十一品无明,所以它是比较后面的阶段。那我们之后有机会会慢慢地介绍,就是无明它也是有层次的,就是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慢慢去把它破除:有白天的修行,有晚上睡眠的修行,希望从白天一直到晚上,整个二十四小时都能够不间断地来提高我们的觉知,达到破除无明的目的,那个课程就比较长。

那我们现在先对治我们比较能察觉的,因为无明没有办法察觉嘛,对不对?因为我们每天都过着无明的生活,然后自己不知道在无明当中,所以它是比较难察觉,我们只能从贪啊或者是瞋啊,这样来下手。那我们今天就练习那个贪欲,当贪欲生起的时候,我们怎么用觉知来观破它。

只要我们离开本觉,贪欲就会生起。因为离开本觉,马上就落入二元对立,对不对?马上就有能贪的我,还有我所贪的对境——这就是二元对立,有能所,有能贪的我,还有所贪的境界。所以这个二元对立怎么来?就是你离开了本觉,马上就有二元对立,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比量,你没有一直维持在现量无分别的状态,就落入那个比量。所以我们只要离开我们的本觉,马上就落入二元对立,而有能所的差别。

那一般呢,当我们贪欲生起之后,我们就会追逐那个贪欲的境界,想尽了办法要去满足它,对不对?因此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都是因为那一念贪;那造了业之后,当然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你就要受报嘛,然后不断不断地轮回。其实我们追根究底,也是因为这一念的贪,让我们不断不断地轮回:就是贪,然后造业,有业就轮回,就这样,不同的业,然后在不同的六道当中轮回。

所以,我们修行当然就不希望继续走轮回的路嘛。我们希望从这个中间,看怎么去把它截断,那我们就是用觉知的力量。因为你一直保持觉知,所以当那个贪欲生起,你马上就看到它了;然后呢,让它消融在没有二元对立的本觉当中。我们前面一直讲说:你要保持觉知,然后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因为你一离开觉性,你就落入二元对立,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回归那个本觉当中就对了。

那方法很简单,就是你不要再去看引发你贪欲的那个境界。我们刚才说有能所嘛,有一个我在贪,我贪什么呢?就有贪种种的人事物不同的对象。

那我们一般…,因为那个贪欲的对象生起了,所以我们就会去想:诶!怎么去满足、怎么去满足,就想了很多。所以我们现在绝对不可以再想贪欲的内容了嘛,对不对?因为你一想到贪欲的内容,你就只是一味的想说怎么样去达到那个贪欲的目的,怎么去满足它。

所以,我们就只要看那个贪欲的“本身”就可以了,当贪欲生起的时候,你就看着贪欲,让它回归到你的本觉当中,回归到没有二元对立的本觉当中;你会发觉贪欲就跟你的觉知一起消融在你的本觉当中了。

所以你在坐中打坐的时候,你就观察:当你那一念贪生起(我们念念几乎都是贪,只是你有没有发现而已,我们没有一念没有离开贪噢!)你没有很强烈的贪的时候,它是很微细的贪,譬如说:你等一下想说“我等一下要做什么”,那个就是贪了,“我中午要吃什么,下午要去哪里”,那个就是贪了。所以当那个念头生起来的时候,你就看着它,保持觉知,它就会消融在那个觉知当中。这个等一下练习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现在开始练习。

(众师兄练习觉知“贪”的生起……)

如果我们进一步来分析这个贪欲:贪欲是怎么生起的?为什么会有贪欲?它是来自一种匮乏的心理,就是我缺这个、我缺那个,然后我才会想要这个、想要那个嘛。所以它是一种匮乏的心理来的。那匮乏又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压抑贪欲来的。因为你压抑你的贪欲,然后你就感觉到匮乏,因此就会产生贪欲。

所以我们就知道,压抑贪欲是不能够解决贪欲的问题,不能够解决;它只能让我们感觉更匮乏。你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要,然后这个不可以做,不管你是能力做不到而压抑,还是有罪恶感而压抑你的贪欲,它都会让我们产生匮乏。只要这个匮乏的心理一直存在,你的贪欲就别想消灭。所以用压抑的方法不是一个好方法。

所以那个贪起来,你就不要理它,不要理它,它还在呀!或者是“我就满足它”,然后就造了业,那这个贪欲还会回熏到我们的第八识,成为习气的种子,所以贪欲只会越来越重,那所造作的恶业还要受报。

所以,除非我们用刚刚介绍这个方法,你才可以让贪欲生起的当下,让它回归到本觉当中,这样就没有熏回去第八识成为贪欲习气种子的过失,你也没有因此造业,也不用受报——这个才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最清净的欲求呢,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完全的了悟,这个是大家都希望达到的目标;不然你修行学佛是做什么?就是希望开悟嘛,能够得到完全的了悟。因为只有完全了悟的时候,你才可以一直保持觉知,安住在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所以你是用你的本觉来过生活,那就不会落入二元对立。你只是随缘度日,但是不会落入在二元对立当中,因为你一直在现量无分别、保持觉知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你即便是有,也是很快的就把它消融掉了。

可是在我们还没有完全了悟之前,我们就没有办法一直保持这个觉知,一直安住在这个本觉的觉性当中,没有办法做得很好。于是我们就不断不断地改变贪欲的对象。因为你不在觉性当中,你就一定落入二元分别嘛,所以就一定有贪欲。而且,不断地改变对象的意思,就是说,世俗人贪欲的对象,就是世俗的一些名啊利啊、什么可以说出来的,就是一般人从小到大,过了一辈子,他所贪求的就是世俗的这些内容。

那一旦学佛修行,他就觉得说他已经可以远离红尘了,或者是跳出这个世俗的这些欲望;可是他没有察觉到,他其实只是改变他贪欲的对象。他把本来贪欲红尘俗世的那些,全部转到佛法上面来了,所以他只是改变贪欲的对象,他贪欲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所以,学佛修行还是很多烦恼,为什么?因为他还是一样的,贪欲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因为他希望得定啊、希望开悟啊,然后希望怎么样啊。所以在没有完全了悟之前,其实贪欲都在,只是我们一定会不断不断地改变贪欲的对象而已;但是贪欲它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没有完全的了悟,会落在二元对立当中。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希望当贪欲生起的时候,我们能够让它很快的回到本觉当中,当下没有贪欲的人,也没有贪欲的对象,还有贪欲的本身——这三件事情都消融在我们的觉性当中。那能够常常这样练习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它很快速地就解决我们的烦恼,而且没有任何的过失,因为它不会熏回去。那你贪欲的习气会越来越淡薄,离这个觉悟越来越近,而且不会造作种种的恶业。所以这个法门的修行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从根本解决。

那瞋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觉知,觉知到瞋恚的念头生起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让它回到没有二元对立的觉性当中。所以当下呢,也是没有那个正在生气的人,也没有生气的对象,也没有生气这件事情,要让它完全地消融在觉性当中。

当你有一点点心里面那种不满的情绪生起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忿、恨、恼,它是比较轻微的瞋恚生起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觉知力去觉察它,然后马上让它消融,它就不会进一步变成很强烈的瞋恚,甚至种种那种打不开的心结,它会继续地带到下一世嘛。所以那种恩怨情仇为什么没完没了?就是它一直再循环,你这一世不能解决,也是带到下一世,当下不能解决也是…,这个心结会一直影响你生生世世。所以我们还是用这个办法,是最彻底的,釜底抽薪,根本地把它解决这个瞋恚习气的种子,让它慢慢地尽除,这个才是真正解决烦恼的问题。

所以,不论是贪欲还是瞋恚,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很快地就把它消融掉。那其他比较轻微的烦恼也是,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消除。那至于无明,我们之后就会慢慢地再一步一步地介绍。

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