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t14、广释前难,解释第三难:劝修幻行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经文: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长行的第二个,广释前难。第二是“劝修幻行”,以解释第三难。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

前面普贤菩萨请问:“如何永离诸幻?”所以,现在佛开示离幻的方法。这里一共列出四步离幻的功夫:“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是第一步功夫;“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这是第二步功夫;“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这是第三步功夫;“离远离幻,亦复远离”,这是第四步功夫。

所以,第一步是“远离幻境”。佛说“善男子啊!一切菩萨以及末世众生,应当要学习远离一切幻化的虚妄境界。”这是第一步“远离幻境”,要知道一切都是虚妄的境界,一切幻化的虚妄境界,都好比虚空中的花朵,本来没有。我们前面都已经分析过了,一切的身心世界从哪里来的?是八识的变现;八识哪里来的?一念无明妄动来的。所以只是一念妄动所起的无明,催动第八识变现出妄心和妄境。

我们现在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面对境界的时候,还是会忘记了、会来不及,然后又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把它执为实有。我们面对境界的时候,因为功夫不够纯熟,来不及反应,都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为了使功夫纯熟,我们就要不断不断地提醒自己:应当远离这一切幻化的虚妄境界。

所以你每天怎么练习呢?就是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幻化的虚妄境界,要远离!”不断不断地提醒自己,譬如说:遇到不如意的事、不顺心的事,该涨的不涨、该跌的不跌,股票该涨,它不涨;油价应该跌的,它不跌,它一直涨,然后物价一直涨。所以每天遇到不断不断、很多不如我们意的事情:我们希望它这样,可是它就偏偏不是这样,那我们怎么办呢?告诉自己“这是幻化的虚妄境界,要远离!”这是指妄境。

那妄心也是啊,每当我们心生烦恼、想不开的时候,也是告诉自己“这是幻化的虚妄境界,要远离!”事业不顺利、婚姻不美满、小孩不听话、功课不好……不管什么,反正会让你心生烦恼,你都是当下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忘了它是虚妄的境界,所以要提醒自己:假的!假的!假的!不要太认真。

所以,不管是面对一切的妄境、还是妄心,我们都要知道它是一念无明妄动而有的,不管是身心世界,一切的境界,一切的妄境、妄心都是八识的变现。心中只有要远离、要远离这个念头,知道它是假的。这个念头一定要坚持自己彻底做到,一面对一切的境界,不管是妄境还是妄心,都是提醒自己:要远离!要远离!要彻底地做到!贯彻始终,面对一切的境界都能够来得及提醒自己,那你就不会太认真。

可是这样子用功久了之后,我们内心就会形成一股坚固、执持要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的心,要知道这个“能离的心”也是如幻。所以第二步就是“远离幻心”。这个幻心,就是指能离的心,刚才说要远离、要远离,一直提醒自己要远离、要远离;可是当你知道一切的境界都是虚妄、幻化虚妄境界的时候,那你这个能离的心还要不要?不要嘛!对不对?所以要知道这个能离的心也是如幻,也要远离。所以第二步,当你知道一切的境界都是幻化虚妄的时候,你这个能离的心,要知道它也是如幻,也是要远离。

因为前面这个要远离的心,是要提醒自己境界是假的;现在已经知道一切境界是假的,那你这个能离的心也不需要了,也应该放下了。所以,所离的境界如幻,能离的心也是如幻的。这是第二步功夫。

当你远离了这个能离的心之后,还有一个要“远离”的这一念。就是前面是要远离一切的妄境,然后能离的心也要远离,是不是还剩下“远离”这一念?有没有?所以要知道远离这一念也是如幻。所以,第三步是“远离幻离”,就是远离的这一念也如幻,也要远离,就是“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这一句。所以佛说:“远离的这一念也如幻,也要远离。”

你把远离这一念再空掉,剩下什么?幻境空掉,幻心空掉,远离这一念再空掉,好像都没有剩下什么了嘛,对不对?所以就有一个空的境界会现前,好像无念的这个境界会现前。要知道这个“空、无念”的境界也是如幻,因为它是对治前面那个来的,只要是有所对治,它都不是我们的真心,还是有生灭的。所以这一念,不管它是空的境界、还是无念的境界,也要远离。

所以,第四步就是“远离离离”。这个离离,就是离远离幻,把它简称就是离离。远离了远离为幻(远离为幻是刚才讲的第三步,“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这是第三步),现在再远离了这个远离为幻,就是连“远离这一念”再空掉,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空的境界或者无念的境界会现前,亦复远离,要知道这个空的境界也如幻,也要远离。所以佛说“远离了远离为幻之后,要知道这个空的境界也如幻,也要远离。”这个就是“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第四步功夫。

所以我们再复习一遍,以上所说四步离幻的功夫,是佛开示“如何永离诸幻”的方法。它最主要的修法就是“远离”这两个字,就是它最主要的修法。四重远离:第一重,远离幻境,知道一切幻化虚妄的境界不是真实存在的,要远离;所以,第二重,远离幻心,能离的心也如幻,也要远离;第三重,远离幻离,要知道远离这一念也如幻,也要远离,剩下的就是空、无念的境界现前;所以,第四重,远离离离,就是离了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远离了远离为幻之后,要知道这个空的境界也如幻,也要远离,就是再把空空掉的意思,简单说就是这样。

所以这四重的远离,就是修行用心的阶级,也是止观所用的功夫,所以它也是属于止观的法门,也是我们修行怎么用心的阶段,一共分为四重的阶段。

那为什么说是修行用心的阶级呢?所谓的阶级,就是像阶梯一样,一级一级的上,所以叫做阶级。因为这个远离的修法,它是一步一步的升高,一重比一重细,用后面的一重来觉察前面一重的过失(过失就是我们所谓的禅病嘛),因为一般你知道远离幻境之后,你就会有那个能离的心;可是如果你不知道,你每天就这样练习,然后练习一辈子,那还少了后面三重的功夫,所以变成说你一辈子修行都在知道一切境界是虚妄的,就这样子而已,你那个能离的心没有空掉,远离的那一念也没有空掉,然后那个空的境界也没有空掉,所以变成说你的功夫不究竟,没有办法达到最后的开悟的原因,就是不明白它的阶级,我们修行的一步一步的功夫要怎么样做。

所以后面的一重,都是觉察前面一重的过失。所以它说的都是做功夫的时候会发生的毛病,就是我们所谓的禅病。那你如果没有修止观的人,你没有在这个修行上用心的人,他是没有这个毛病的,因为反正他都会著在一切的境界上嘛,境界现前,他就统统着在上面,然后分别、执著、妄想得不得了,所以没有修心的人他是不会有这个毛病的。可是我们修行的人,他就会有这四种过失,所以你要从一重一重地来去掉前面那一重的过失。

一般修习止观的人,最容易发生的毛病就是贪著境界,对不对?所以现在我们在要用“远离”的这个方法,就是先远离一切的幻境,然后再远离能离的心,接着远离幻离(就是远离“远离”这一念),最后远离空、无念的境界,像这样离之又离、离之又离,中间不住(中间不住,就是中间不停留),所以它是一气呵成的,不是第一步做完,然后再第二步,不是!它是中间不停留,离之又离,离到没有什么可以再远离的这个时候,就能够做到“永离诸幻”,所以我们说它是修行用心的阶级,一共分为四重。

那为什么又说它是止观所用的功夫呢?因为远离有所谓的“止离”跟“观离”,有“止”跟“观”的差别。所谓的止离,就是修止嘛,所谓的修止,就是你要止息一切的妄念,所以我们先止息攀缘的心,不再攀缘外境,知道一切外境是虚妄,幻化的虚妄境界,你的心就不会攀缘外境,所以我们是先修止,这是所谓“止离”的部分,就是先止息攀缘,停止一切的妄念。

你得止之后,再从定中来起观,所以所谓的“观离”,就是接着观察诸法的虚妄不实,怎么观察一切法是虚妄不真实存在的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都是八识的变现;八识怎么来?一念无明妄动来,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归到真心。所以,在定中观察一切法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这个就是属于“观离”的部分。

就是先得止,再修观,用这样止观的功夫,一直要做到“得无所离”的时候,才能够“尽除诸幻”。所以下面的经文就是: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一直要到再也没有什么可离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尽除一切的幻化境界。所有能远离的都远离了,还有剩下那个、那个、那个,剩下的那个没办法远离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我们的圆觉妙心。所以在这个圆觉妙心当中,它自然没有种种的幻化,所以说“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这样前面这四重的功夫,你一气呵成,该远离的全部远离完了,连最后“空”也空掉了,剩下那个没有办法远离的,那个就是我们的真心,它自然会现前。我们真心之中本来就没有这个种种幻化的虚妄境界,真心无念,对不对?真心离念,所以你安住在这个当中的话,安住在你不生不灭的真心当中,自然能够远离一切的幻化境界,这个就是“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所以,这种情况就好像在地上有一段干木头,我们拿一个木钻子来钻它,钻木取火嘛,所以我们那个钻子,钻木取火的那个钻子也是木头的,然后去钻这一块地上放的干木头,等到钻出火来呢,火烧干木头,最后连木钻子也烧掉,对不对?这是“两木相因”,两个木头,不管是那一段干木头、还是那个木钻子,相因,就是互相摩擦(相依,互相摩擦),最后钻出火来之后,两个木头都烧完了,烧完了之后就是有烟,对不对?烟慢慢地再灭掉了,剩下灰烬,对不对?一阵风吹过来,连灰烬也飞散了,那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剩下?就是用这个来比喻。所以它这边说: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到最后火烧完了,烟也灭了,灰也飞散了。

干木头,比喻刚才我们讲的第一步,要远离的是什么?幻境;木钻子,比喻第二步,能离的心,就是幻心,比喻这个幻心。干木头比喻幻境,我们用木钻子去钻干木头,对不对?我们就是用要远离、要远离的这个幻心,去远离第一个幻境,就好比用木钻子去钻那个干木头,等到钻出火来以后,把这两个木头全部都烧完了。剩下那个烟,烟比喻幻离,第三步功夫,连远离的这一念也要远离,所以最后烟也灭了。还剩下什么?灰,所以,灰比喻离离,第四步的离离,就是连空、无念的境界也要再远离,这个就好比灰最后也被风吹散了。

大地,刚才说地上有一块干木头,对不对?地,就比喻圆觉,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就是剩下大地了嘛;两个木头也没了,烟也没了,灰烬也没有了,剩下大地,对不对?这个就比喻圆觉。木头本来从地生的,等到烧灭了,只有地存在,这个就好比种种的幻化生于圆觉妙心,幻化虽然灭尽,只有圆觉本来不动,所以到最后只剩下大地,只剩下我们圆觉妙心,它本来没有动过,因为不生不灭的真心,它从来就没有动过;所以任凭它生生灭灭,它从来没有动过,所以全部能够远离的都远离完了,剩下那个本来不动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用这个比喻。

所以,现在这个四步功夫,就是以“幻心”离“幻境”,再以“幻离”离“幻心”,以“离离”离“幻离”,也是如此,虽然一切幻化境界都灭尽了,但并不入断灭,所以说“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所以这一段话,就是劝修幻行,正好解释前面的第三个问难,第三个问难问什么呢?“不修如何解脱?”所以现在佛就开示,不修怎么解脱?那就是要修啊,劝修幻行,劝我们要以幻修幻。那方法呢?刚才讲过了,四重的远离,就能够达到一切幻化都灭尽了,可是有一个不灭的,那就是我们的圆觉妙心。

所以,长行第三个是总结,就是把前面所问的作一个总结。前面普贤菩萨请佛开示“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所以现在佛回答“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意思就是说:“善男子啊!知幻的当下,就已经离幻,所以不用什么方法来离幻,既然离幻,就是真觉,所以也没有什么次第来达到真觉。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这个法门来修行,就能够永离诸幻。”

前面佛开示离幻的功夫,一共分为四重嘛,这个难道不是方便渐次吗?它不是分第一步功夫、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吗?这难道不是方便渐次吗?现在为什么又说“不作方便,亦无渐次”呢?佛祂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这个道理它非常的深细,你没有确实来作这个功夫是很难体会,因为它非常的深细。上面佛祂曾经开示“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还记得吗?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现在虽然说一重一重地远离;但是所要远离的无非是一幻,就是一个“幻”而已,虽然它分为四重远离的功夫,但是要远离的无非就是一幻而已。这个一幻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种种幻化。种种幻化怎么来?八识的变现;八识怎么来?一念无明妄动来。

只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管它是由无明所产生的八识,再由八识所变现的种种幻化,都无非就是一念无明妄动来的嘛,所以说了半天,它只有一念无明妄动,所以不管它幻化出多少的种类,无量无边的幻化,还是没有离开这一念的无明妄动嘛。所以我们的真心里面是没有念头的,对不对?真心离念嘛,真心无念。

所以只要你还有起心动念,不管你这个起心动念是什么内容,就是一念无明妄动来的,所以只要你还有起心动念,或者还有丝毫的见处未忘(这个“见”就是指微细的法执),在圆觉妙心当中统统是幻,都是这一念无明妄动来的,不管它所产生的是妄境、还是妄心,是身心世界的内容、还是什么种种幻化,不管!统统是一幻而已。所以只要知道是幻,只要知道是幻,知幻的当下是不是就远离了嘛?因为你知道一切的身心世界都是八识的变现,八识是由一念无明妄动来的,那你当下就可以回归真心了,对不对?你只要知道是幻,所以“知幻即离”,你知幻的当下就已经远离一切的幻化了,所以一切诸幻自然远离。

重点就是在这个“知”字,你知不知道,知幻即离的这个“知”,你只要知,知道它是假的,就远离了嘛!你认真的时候就不知道它是幻化的,所以你又开始认真了,所以只要知道它是幻化的,当下其实就已经远离一切幻化的境界,对不对?所以重点在这个你到底有没有了知一切境界是幻化的、虚妄的。

所以“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知的当下,就已经远离一切的幻化虚妄境界,又何必另外再用什么方法?不用另外再找什么方法来远离了嘛,对不对?因为你知的当下就已经远离,所以不用另外再找什么方法来远离。

当你了达一切皆幻,当下身心世界就不存在了嘛,当下一切幻化境界就消失了。就是刚才讲的,能够远离的都远离了,剩下那个不会远离的那个,它本来就在,从来没丢过,对不对?离幻即觉,当你能够远离一切幻化就是我们真觉就现前了嘛,是不是?所以就不用再藉助什么次第,说一步一步地来达到真觉,也不用。“离幻即觉”,离幻的当下,真觉就现前,所以也不用在借助什么次第,来一步一步地达到所谓的开悟,不用。离幻即觉(即,就是当下就是),只要你能够远离一切的幻,那个剩下的、不能够远离的,它本来就在嘛,它是不是就现前了?对啊!离幻即觉,不用在借助什么次第一步一步地达到真觉。

所以,虽然列出离幻功夫的方法和次第;但是修只在一心,就是这一“知”,远离是方法,重点在这一“知”。只要做到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一念不生,我们真心没有念;前后际断,前际、后际都断(前际,就是前念嘛;后际,就是后念),前念已灭,后念还没有生起,当下不住(中间不住),前念已经灭了,对不对?后念还没有生起,当下你也不住着在任何境界,就这样保持无念。一念不生,前后际断,自然远离诸幻,那个不能够远离的,就是我们的真觉,就是我们的圆觉真性。

所以平常怎么修?就是这样修,所以它告诉我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就是这一章它主要用功的法门:知道一切是幻化,当下就已经离幻,离幻真觉就现前,这个时候只要安住(安住的意思,就是没有念头),一念不生,就安住在当下,这个就是真觉,就是我们的圆觉妙心,或者说是真心。你这个安住的时间愈长,功夫愈纯熟,你就一直可以保任,保任这个功夫,一直保任,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嘛,还是照样过你的生活。

这就是这一章所开示离幻的功夫:没有方便、也没有渐次,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没有方便、也没有渐次。

我们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