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t13、长行,佛开示,广释前难,解释前二难:幻灭觉存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经文: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长行的第二部分是佛开示。内容分三:第一,赞许;第二,伫听;第三,正答。

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是第一赞许,就是佛先赞叹,后开许。“善哉!善哉!”是佛重复赞叹普贤菩萨的善问,因为这一问,不但能利益现在本会的大众,还能利益未来的众生。

“如幻三昧”。三昧是正受的意思。那什么是正受呢?一切境界不受,就是正受。那怎么做到一切境界不受呢?了知一切境界如幻,就能做到。当我们遇到顺境的时候,知道顺境如幻;遇到逆境的时候,也知道逆境如幻;这样就不会因为顺境,然后生起贪爱的心,也不会因为逆境,生起瞋恚的心。不生贪瞋的心,就不会被境界转,不被境界转,就能做到一切境界不受,这就是正受。

那这个三昧正受是怎么得来的呢?就是由修习如幻得来的,所以称为“如幻三昧”。菩萨为什么要修习如幻三昧呢?修习如幻三昧有什么用处呢?它有很大的用处:

菩萨如果了知生死如幻,就能够很勇敢地入生死海,不怕受生死苦,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很害怕各种苦:轮回的苦,每天生活上的苦,然后发愿要到一个完全没有苦的地方,那个叫极乐的地方。为什么恨这个娑婆世界,然后很欣爱那个叫做极乐的呢?就是因为他不了解生死如幻,这个苦也是如幻的,所以他才要发愿到那个完全没有苦的地方。那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办法承受各种的苦,就是对苦的堪能性比较弱,这个为什么会这样子?就是他不明白如幻三昧的道理。

菩萨他为什么能够勇猛地、很精进地,还愿意发愿来这个这么苦的娑婆世界呢?就是因为他明白生死如幻,一切的苦也是如幻的,这个对菩萨度众生来讲是非常的重要。

那你说要了生死,要入涅槃,那个涅槃是真实的吗?那个涅槃也不是真实的,所以菩萨他也同时了解涅槃如幻,所以他能够不入涅槃,精进地来度众生,也是因为明白了涅槃如幻,所以他不会发愿要入涅槃。

这个就是菩萨他如果明白如幻三昧的道理,了知生死如幻、涅槃如幻,他就能够很勇敢地入生死海,不会安住在涅槃当中,这样勇猛精进地来度众生,这个就是如幻三昧的大用处。所以我们说:如幻三昧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不管你是自利,就是你明白了解生死如幻,轮回也如幻,你就不会为苦所逼迫,这个就是以自利来说,你可以从苦当中解脱;那利他来讲,就是你不会入涅槃,能够精进地利益众生。所以不管自利、还是利他,生死如幻都是有很大的用处,这个就是如幻三昧的重要性,对菩萨来讲。

“方便渐次”,就是如何下手修习如幻三昧的方便,以及循序渐进的次第。明白了方便和次第,我们才能够进一步的修习,做到远离诸幻。一切的诸幻都能够远离,一切的幻化都能够远离,凭什么?就是了解如幻三昧,然后进一步的利用它的方便渐次,达到远离诸幻。

“汝今谛听”,是佛令本会的大众审谛而听。审谛而听就是谛听,就是必须闻思修三慧同时生起,才能够叫做谛听。闻思修同时具足,在这个一念当中,在听的当下,具足闻思修三慧,这个才能够叫做谛听;不然就是用第六意识、用妄想心来听,而不是真实的谛听。

“当为汝说”,是佛开许说示。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是第二个,伫听。伫的意思,就是站了很久,叫做伫。因为普贤菩萨一直站在旁边,这些大众也一直都站在旁边,站着听很久,所以叫做伫听。普贤菩萨很欢喜能够承受法音,和大众一起静默而听。

接下来是第三个,正答。分长行和重颂两个部分。长行又分三:第一个,略示所依;第二,广释前难;第三,总结。

首先是略示所依。略示所依的意思,就是简略地开示一切幻化的所依。我们看经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一切众生”,是上对菩萨、二乘而说,下对六凡众生而说。一切众生就包含了从六凡众生,一直到声闻、缘觉二乘,还有菩萨,都包含在一切众生的范围里面。

“种种幻化”,是说由无明而起的身心世界,也就是正报和依报,不但六凡众生的染法是幻化,菩萨二乘的净法也是幻化,所以说“种种”。这边“种种幻化”就是包含了六凡众生它是染污的,由生死染著法,它是幻化。那你说圣人二乘,已经证到声闻、缘觉、还有菩萨的,他们的清净法,是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也是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就是一切众生种种幻化是怎么来的呢?虽然这种种幻化不是真实的,但也不会无中生有,那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边就说了:皆生如来圆觉妙心,都是来自于如来圆觉妙心。因为这些由无明所起的种种幻化都没有它的自体,没有自体的意思,就是它必须要假藉所依,它所依的就是圆觉妙心。

如果是依本觉心体为因,根本不觉为缘,就会生三细,我们前面说三细六粗是怎么生起的呢?也是因缘所生:以本觉心体为因,根本不觉为缘,根本不觉就是一念不觉嘛,就生起了无明,以这个为因缘才有了三细。以业识为因,境界为缘,就会长六粗,所以也是因缘所生——这个就是从真起妄,生出六凡众生种种幻化之法的过程。从真起妄,就是这样生起了三细跟六粗:一念无明开始,因缘所生而有了种种六凡众生的幻化。

我们现在如果依真如内熏为因,如来教法外熏为缘,这样内熏外缘(内熏加外缘),就是依真如内熏为因,如来教法外熏为缘,发起信、解、行、证,就能够返妄归真,生出菩萨、二乘众生种种幻化之法。所以一个是从真起妄,一个是返妄归真,都是因缘所生,只要是因缘所生,就无自性,就都是幻化之法。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想要修行成佛,那个“佛”就是真实的,也是因缘所生,也是幻化之法。明白了这个,你就不会著在一切的法门上,或者是“有一个真实的我,在修真实的法门,然后成就一个真实的佛”,这样就是又落入无明了,就不明白这个幻化之法。

它是怎么来的呢?“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所以不论是六凡的生死染法,还是菩萨、二乘的涅槃净法,都离不开圆觉妙心,因此说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个很重要。无明从哪里来的?没有离开我们真心的作用,都是生于如来圆觉妙心,所以种种的幻化不是无中生有,都没有离开我们圆觉妙心的作用。

那什么是“如来圆觉妙心”呢?就是我们自性清净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是本来清净的,所以我们说它是自性清净的真心,我们本来清净的真心,就是如来圆觉妙心。

这个清净的真心,为什么又叫做圆觉妙心呢?

因为这个真心离一切相,所以叫做“圆”,这个圆就是离一切相的意思。所以只要我们还会著在任何一个,即使它是再微小的形相上面,这个都不能够叫做圆。所以我们的真心是“圆”,为什么?因为它离一切相,所以称为“圆”。

非断灭空,所以称为“觉”,所以不是都空完了,全部都知道它是幻化的,然后空完了,什么都没有,这是落入断灭空,也不对,我们的真心不是断灭空,所以叫做“觉”。我们明白一切幻化,就是靠这个觉,所以它一定不能够落入断灭空。

虽然处在染法,但是它不会被染污,所以叫做“妙”。虽然处在生死染法当中,但是我们的真心不会被污染,这样我们就不会害怕烦恼、业力、无明,我们都不会害怕,因为不会被这些染法所污染,因为它本来清净的,所以一切的染法都不会染污它,所以称为“妙”。

坚实不被摧毁,所以称为“心”。圆觉妙心的这个“心”,就是说明它是坚实不会被摧毁的。这个圆觉妙心虽然凡圣共有,但只有佛能够圆证,所以才标上“如来”这两个字。这个圆觉妙心,凡圣共有,我们也有啊,本自具足,本来就有;但是被蒙蔽了、被遮障了,凡夫有,圣人也有,但是只有佛能够圆证,破了所有的四十一品无明,所以没有丝毫的无明的遮障,所以只有佛能够圆证,这边才称为“如来圆觉妙心”。

一般所谓的“心”有四种:

第一种是肉团心,就是我们凡夫的心脏。所以一般我们所谓的心,就不要以为是心脏,佛法的心不是指我们凡夫的心脏,那是世间法的心,叫做心脏。

第二种心,是缘虑心。就是我们第六意识,不断不断去攀缘外境的这个心,叫做缘虑心。

第三种,叫做集起心。就是指我们的第八识,因为第八识能“集”诸种子“起”现行,所以称为“集起心”,集诸种子起现行。我们为什么能够六根面对六尘,不断不断地生起现行呢?那个就是含藏在第八识的种子,它遇到外缘,然后才生起了种种的现行,这所有的种子都含藏在我们的第八识,所以一切的现行,都从第八识的种子所发生的,所以称为“集起心”。

第四个,是坚实心,就是现在讲的圆觉妙心。因为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不会被任何生灭法所摧毁,所以称为坚实心。所以我们刚才说坚实不被摧毁,所以称为心,这个心就是指圆觉妙心。

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真心会不见了,还是会被什么消灭掉了,都不会!它是不会被摧毁的,因为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它不会被任何生灭法所摧毁,所以称为坚实心。

以上就是第一,略示所依,说明种种幻化依于真心而有。

那长行的第二个,是广释前难。就是详细解释前面三个问难,叫做广释前难。内容分二:第一,是说明“幻灭觉存”,用这个来解释前面的二个问难;第二个内容,是“劝修幻行”,用这个来解释前面的第三个问难。

首先是解释前二难。我们看经文: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这是用比喻来解释前一段的文义。“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就犹如虚空中的花朵,好像是从空而有。虚空中本来并没有花朵,只是因为眼睛生病了,才看见虚空里有花朵,既然眼睛生病了,花朵就依空而现,所以说“从空而有”。

同样的,圆觉妙心当中也是毕竟无生;只因为迷失了心性,才会妄见有身心世界,既然是迷失了心性,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就依圆觉妙心而现,所以说“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幻华虽灭,空性不坏”,等到我们的眼睛的病好了,才发觉虚空中没有花朵,这个时候的花朵好像在虚空中灭了,而虚空之性常在,所以叫“空性不坏”。这个虚空之性,不会因为花朵在虚空中灭了,也跟着灭。同样的,我们的圆觉妙心也不会因为种种幻化灭了,也跟着灭,所以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就是下面的经文: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前面一个幻是指无明;后面一个幻是指身心,一切众生由无明所起的种种幻化,还是要依如幻的身心修习才能灭除,所以不妨以幻修幻、以幻除幻,以如幻的身心来除如幻的无明,所以,不妨以幻除幻。这个是回答前面第一个问难,前面第一个问难是什么呢?“云何以幻还修于幻?”那现在回答:不妨以幻除幻,虽然能修的身心如幻,所要对治的无明也如幻;但是没有身心的修习,无明不能够灭除,所以说不妨以幻除幻。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等到一切的幻化都灭尽了,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呢?不是!这个时候圆觉妙心仍然存在,所以说觉性不动。这个是解释前面第二个问难“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前面是这么问的,所以现在回答:“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一切幻化虽然灭尽了,但不入断灭,还有圆觉妙心常住不动。

为什么呢?为什么圆觉妙心不会跟着灭呢?因为圆觉妙心本来没有生灭。有生才有灭,现在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灭,所以说“觉心不动”,圆觉妙心本来不动。就好像虚空中的花朵,当它生的时候,并不是真实有花朵生出来了;当它灭的时候,也不是真实的花朵灭了,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有病、还是没有病,然后才看见花朵有生、有灭。眼睛有病,就会看到虚空中有花朵生了;眼睛的病好了,就会看到虚空中的花朵灭了,所以不是有真实的花朵生或者是灭,而是在我们的眼睛是有没有病来决定。

当花朵灭的时候,虚空长存、虚空还是存在的,不会跟着花朵灭然后就一起灭。同样的,种种幻化生的时候并不是真实生;灭的时候也不是真实灭,关键在哪里呢?在有无明、还是没有无明?有无明,你就会看到种种的幻化;当无明灭尽了,种种的幻化也跟着灭了,所以是因为有无明还是无无明,才看到幻化有生有灭,当幻化灭的时候,觉心不动。

说觉心不动,那么这个觉心的“觉”是有?还是无?为什么说它不动呢?我们看经文: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觉心的这个“觉”,是绝一切对待的觉,如果是依幻而说觉,这是有对待,对不对?依幻才说一个觉嘛,这个就不是真觉。所以说“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因为有对待,所以它还是幻。圆觉妙心它是没有生灭的;能觉妄的这个“觉”它是有生灭的,有妄才有觉嘛;没有妄,觉就灭了,所以它是不是生灭法?有妄,它才需要有觉,用这个觉来觉妄,对不对?所以觉妄的这个觉,它是生灭法,所以它是依缘起、有对待,既然是依缘起、有对待,就说明这个觉是对幻所立的觉,不是真实的,因此说“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现在依幻而说觉,你说它是如幻的嘛,那么我离幻而说觉呢?它是不是就真实的呢?依幻而说觉,你说亦名如幻嘛,也是幻的;那我离幻而说觉呢?离幻而说觉的意思就是说“我离开了一切的幻化,另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觉,那这个觉,总不是幻吧?离开了一切的幻化,另外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觉,这个觉,总不是幻吧?”

是不是幻?还是幻!为什么?仍然属于对待,因为如果认为离幻有一个本觉,离幻而说本觉,是相对待嘛,对不对?离幻而说觉,离开一切的幻化,然后有另外一个觉存在,这个觉是相对离开一切幻化来说的,所以它还是对待,并没有离开见思,所以说“犹未离幻”,还是没有离开幻。所以“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你说有觉不对,那么无觉呢?你说离开一切幻化有个本觉存在不对,那我现在离开一切的幻化,连本觉也不存在,这样对不对?这样总对了吧?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如果你说无觉也还是幻化,所以如果你认为离开了一切的幻化,连本觉也不存在的话,也还是幻。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圆觉妙心是不属于有、无的,不属于有觉、也不属于无觉,如果还有一念无觉存在,也还是幻,所以说“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因为真心离念,只要还有起心动念,无论是说有觉还是说无觉,都没有离幻。一直要到有无俱遣,分别不生,圆觉真心自然显现,这个时候才发觉本来没有幻化。本来没有幻化,就是这边说的“是故幻灭,名为不动”,真心当中本来没有幻化,一切的幻就灭尽了嘛,还有什么?刚才说,当你有无俱遣,分别不生的时候,圆觉真心自然显现,这个就是名为不动,它本来一直在的,也从来没有动过,不管你有幻化还是没幻化,它就是本来存在,所以“名为不动”。

所以一定等我们的圆觉真心真的现前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本来没有幻化、真心里面本来没有幻化,所以“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