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t8、说明无明本无:一,先示其相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经文: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长行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说明“无明本无”,是无明本来是没有的。这内容有两个部分:先说明什么是无明,然后再显示无明本来空。

那为什么要先说明什么是无明,然后再显示无明本来空呢?因为前面说“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但是什么是无明?众生不知道,所以佛要先说明什么是无明?佛说了“永断无明”,众生听了,会以为有一个无明可断,等到全部断尽了,“方成佛道”,所以佛要接着再显示无明本来空。

那我们先说明什么是“无明”。

“云何无明?”

什么是“无明”呢?无,就是不;明,就是觉。所以无明就是不觉。因为一念不觉才有无明。我们虽然有本觉的明,却没有始觉的照,所以说无明。就是说我们的圆觉自性,虽然本来清净光明;但是因为没有始觉的智慧去照破无明本来空,所以说不觉。

十二因缘的一开始就是无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一直到生老死,所以我们就知道,无明是生起轮回的根本。因为无明,以为有一个“我”;有我,就有贪瞋痴烦恼,所以无明又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无明”在不同的经论,有不同的名称。在《成唯识论》或者是《百法明门论》叫做“痴”、愚痴的“痴”。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本不觉心”,就是刚才讲的一念不觉,这个就是痴的意思。这最初一念的妄动,我们叫做独头生相无明。我们常常说,最后一品无明要断的那个名字叫做什么?叫做生相无明。

一切宇宙万有,就由这一念的生相无明开始的。“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宇宙万有就这样子慢慢、慢慢地形成了。所以无明,又是宇宙万有的开始,就是这一念的妄动,一念的不觉,然后就开始三细、六粗慢慢、慢慢地就有了宇宙万有。

那在有的经里面,它又在叫做“迷”。迷,就是迷真起妄,把妙明变成无明,把性觉转成妄觉。

在本经呢,叫做“颠倒”,所以祂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这就说出了众生的颠倒。“善男子”。佛又开始要说重点了,要大家注意啊!注意听!“一切众生”。这边的众生,就是包括了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就是世间的六凡,还有出世间的三圣。世间的六凡,就是凡夫,六道轮回的凡夫,因为还有枝末无明,还有我执没有破,所以就难免还要分段生死;出世间的三圣,就是声闻、缘觉、还有权教的菩萨,因为没有见到圆觉本性,还有根本无明,还没有破法执,所以就难免还要变易生死。所以我们知道,只要无明没有断尽,就不免要轮转生死。不管是分段还是变易生死,只要无明没有断尽之前,都难免要轮转生死。这是一切众生,就是包括了九法界的众生。

“从无始来”。这个是想要追究无明的起缘。这无明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本来一切众生的圆觉真心和一切如来是无二无别的,本来是都一样的;但是,就是这一念的妄动,才有无明。所以我们要去追究:这一念的妄动是怎么开始的?一般一件事情一定有开始、有结束嘛;可是我们去追究这一念的妄动,没有办法说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所以叫做“无始”,不能说它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

那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到底是怎么看的呢?就一念迷、一念迷就是无明嘛,我们也不能说它是开始,所以它没有开始,你什么时候迷,那个就是无明;那一念觉的话,就是妙明,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它就结束了。所以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就没有办法说它到底是怎么开始的。所以无明就是这样没有根由,没有最初的相貌可得,所以叫做“无始”。

“种种颠倒”。一切众生本来是觉悟的,现在却迷了,所以叫颠倒。那什么叫颠?什么叫倒呢?心识狂乱,叫做颠;背觉合尘,叫做倒。我们一般说这个人发颠了,就是说明他心识已经狂乱了;这个人发颠了,就是心识狂乱,叫做颠。

倒,就是倒过来了,法身是本有的;可是我们不认,我们却认四大假合的幻身,是我们的身体,倒过来了。真心是本有的,我们不认、不承认,不去认它,却认什么?那个妄想心,认妄心是我们的心,所以我们说倒过来了,这个就是背觉合尘,叫做“倒”。

妄心,我们一般就是第六意识心,或者叫做缘虑心,都是同样的意思。第六意识、缘虑心或者是妄心,都说明它是生灭的,真心是没有生灭的,真心是本有的;可是我们不认识,天天在用,但是不认识,我们把妄心当作是我的心。

凡夫有四荣颠倒,二乘圣者有四枯颠倒,所以说“种种”,这个种种表示它很多种类,其实也不只这些内容,只要是无明,所有的颠倒,因为无明而起的所有颠倒都是颠倒,所以它种类实际上是非常、非常的多。

只是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就说凡夫有四荣颠倒,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四颠倒:非常计常、非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这就是四荣颠倒。

二乘圣人有四枯颠倒,就是常计无常,二乘人就是他明白、他都说无常啊、苦啊、无我啊;可是相对涅槃的境界来说,涅槃是常、乐、我、净,所以他又颠倒了,所以二乘圣者他的颠倒,就是常计无常。他明白一切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没错;可是他因为没有见性,所以没有见到真心,真心是常的,是恒常的,没有生灭,就是“常”,可是二乘人没有悟到,因为没有见性的关系,所以他就只看到一切无常相,因缘所生所显现的是无常的,没错;可是背后还有一个“常”。你说妄心从哪里来的?从真心来的啊,不然妄心从那里来?所以他只看到妄心,没有看到真心,所以他只看到无常相,没有看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常”。

还有“乐”,涅槃是究竟的安乐,他没有看到,所以他说是苦的嘛,轮回是苦的、一切是非乐的,所以他是乐计非乐、我计无我、然后净计不净,他说一切是不净的嘛,我们的身是三十二个不净的假合嘛;可是他没有见到涅槃的究竟清净的境界,他没有看到,所以相对究竟涅槃的常、乐、我、净来讲,二乘人还有所谓的四枯颠倒。

这个就是种种颠倒的内容。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这个就是比喻颠倒的情况,就是好像迷失方向的人把东南西北这四方改变了方向。四方易处这个“易”,就是改变的意思,把东南西北方,方向把它改变了,这个就是比喻颠倒。

因为颠倒的意思很难明白,所以佛就用比喻来说明。什么是颠倒呢?颠倒的情况就好像有一个人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迷失了方向,所以他把东当作西,把南当作北,这个就是“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这个是解释颠倒的相貌。因为颠倒了,所以妄认。“妄认”,就是不应当认而认,叫做妄认。因为无明颠倒,所以才会迷真认妄,执妄为真。所以妄认,就是执为“我”,执四大为自己的身相,执六尘缘影为自己的心相。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我们的身体,就是四大假合所成的:皮、肉、筋、骨,是属于地大;津、液、精、血,属于水大;全身的温度,属于火大;气息的出入、手脚的运转,属于风大。

“为自身相”。这个身体是属于四大的假合,本来无我的。为什么本来无我呢?因为四大是因缘所生嘛,因缘所生就无自性,所以它本来是无我的。但是众生迷失了本来清净、平等的法身,而妄认四大假合之身为自己真实的身相,执为实有。

所以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身相呢?其实是法身,不生不灭的法身,法身是没有生死的;可是因为我们不认,不认识它,所以就把四大假合之身当作是我们自己真实的身相,这就是所谓的颠倒。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那什么是“六尘缘影”呢?我们六根面对六尘的时候,第六意识马上就生起分别,你才知道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马上生分别,就有喜欢、不喜欢,所以我们的第六意识,或者叫做缘虑心或者叫做妄心,这个缘虑心是随着六尘才有的,对不对?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缘虑心就有;六尘境界不现前的时候,我眼睛闭起来、耳朵全部关起来,六根全部关闭,诶!缘虑心就不生起作用,这说明什么呢?缘虑心是随着六尘而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六尘跟缘虑心之间的关系),就如影随形。这个六尘如形,缘虑心如影,所以叫做六尘缘影,它们的关系是如影随形。

“为自心相”。

这个缘虑之心,只是随着六尘生起、消灭。有六尘,它就有缘虑心的分别;没有六尘现前的时候,缘虑心就不生分别、不起作用,所以它是随尘起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这说明什么呢?就说明我们的缘虑心它是没有自性的,因为它随尘起灭嘛:随着六尘生起,然后消灭,有六尘,它就有作用,没有六尘,它也不发生作用,所以就说明它没有自己的自性,没有它的自体,因为它是生灭的,所以它一定不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是没有生灭的。

可是我们不明白,我们却把缘虑心当作是自己的真实心相。什么才是我们的真实心相?就是那个不会随着六尘起灭,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才是我们自己真实的心相。可是一切众生,就是迷失本来妙明寂灭的真心,而妄认缘虑之心为自己真实的心相,执为实有。

这种情况作个比喻,就好像有一个摩尼宝珠、晶莹剔透的摩尼宝珠,你能够说出它是什么颜色吗?晶莹剔透就是它的颜色。你青色放在它前面,它整个就反映青色;你把黄色放在摩尼宝珠前面,它就反映黄色。可是不明白的人、愚痴的人,就说摩尼宝珠是青色或者说它是黄色或者说它是红色;反映什么颜色,他就说它是那个颜色。这个摩尼宝珠比喻我们的真心;青色啊、黄色啊、红色啊比喻六尘缘影。我们众生就是这样,我们说摩尼宝珠是什么什么颜色,就好比说六尘缘影就是我们的真心,是同样的颠倒,所以就用这个比喻。

所以一切众生迷失自己的真心,而妄认六尘缘影是自己的心相,也是同样的愚痴。这就是“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就是颠倒。妄认身、心以为实我,这个是“我执颠倒”;妄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这是“法执颠倒”。所以我执,再加上法执,就是“种种颠倒”。所以它一共有四对的颠倒:妄认身、心以为实我,妄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这一共有四对颠倒:

第一个,是四大不是我,可是我们妄认为我;可是法身真我不认,这是第一对的颠倒。我们都是把四大假合之身当作是我的身;可是真正那个没有生灭的法身、没有生死轮回的法身,我们不认,所以是第一对的颠倒。

四大如幻,本来没有,我们却见有;法身真实,本来有,我们见无,我们没看见,这是第二对的颠倒。

缘虑之心不是自己的心,却妄认为自己的心;可是真心我们每天在用;真心了然而不自认,自己不认识,这个是第三对的颠倒。缘虑之心就好像摩尼宝珠,看起来它好像有青色、有黄色、有红色……有种种的颜色,但是它全部都是空的;但是我们却执有,说摩尼宝珠是青色、是黄色、是红色……。我们的真心,就好像摩尼宝珠它是清澈的。

这个明澈之相,就是说它本来是晶莹剔透的,它是实有,但是我们见无,这是第四对的颠倒。

第一跟第三对是属于“我执颠倒”;第二跟第四对是属于“法执颠倒”,这个就是所谓的四对颠倒。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这个是列举两个比喻来显示妄认身心的状况。妄认身心的状况,就好比有一个人眼睛生病了,因此他就看到虚空中有花朵;看到月亮旁边的月影,以为有第二个月亮,就用这两个来比喻。所以眼睛生病了这个“病目”比喻无明;“空中华”比喻妄身;“第二月”比喻妄心。因为无明,才会妄认四大假合的幻身为自己的身相;妄认攀缘六尘影子妄想缘虑的心,为真心。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

佛说“善男子啊!这个空中实际上没有花朵,是眼睛生病的人,才妄执实有。”

“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

由于妄执实有,所以不只是迷惑虚空的自性。什么是虚空的自性?虚空中本来没有花朵,这个是虚空的自性。可是他现在迷惑,以为虚空中有花朵,又更迷惑虚空是花所生之处,就是又以为虚空是生花的地方。就是说:这个花朵从那里生起?他以为是从虚空生起;可是虚空中本来没有花朵,虚空也不是生出花朵的地方,是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他才看到虚空中有花朵。

那另外一段它省掉了,就是第二月,应该是:善男子!虚空中实际上也没有第二个月亮,是因为眼睛生病了,然后他才妄执实有。由于妄执实有,所以不只是迷惑虚空的自性(虚空的自性,就是虚空中本来没有第二月,这是虚空的自性);可是他以为虚空中有第二个月亮,又更迷惑虚空是第二个月亮所生出来的地方。

也同样的,其实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才会看到第二月。所以,我们现在就把“虚空”比喻成法身;“病目”比喻成无明,刚才前面讲过了,生病的眼睛比喻无明;空中花比喻妄身;第二月比喻妄心。

所以就是:善男子!法身本来没有身心之相,因为无明,才妄执实有身心之相。由于妄执实有身心之相,所以不只是迷惑法身的自性(法身的自性,就是法身中本来没有身心之相,这是法身的自性),所以现在以为法身有身心之相,那又更迷惑法身是身心所生之处(以为法身是生出身心的地方;可是不是,是无明才是生出身心之处)。

“由此妄有轮转生死。”

“由此”就是由于妄认有身心之相,所以才“妄有轮转生死”。因为我们知道法身它本来没有生死,只因为一念不觉才迷失了法身,妄认有身心,然后还把这个身心当作是我、真实的我;有我就生起贪瞋痴,有贪瞋痴就生烦恼、就造业,有业才会轮回,这个就是“妄有轮转生死”是怎么来的?就是迷失了法身,然后妄认身心为真实的我,起贪瞋痴,造种种的业,有业力才妄有轮转生死。

但是这个轮转生死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真实存在的,轮回的自性也是空的,本来没有轮回。因为一念无明,妄认有身心之相,然后才有生死。所以因为生死不是真实有的,所以叫做“妄有”,“妄有轮转生死”。但是这个生死,不管是分段生死、还是变易生死,它都是因缘所生,无自性,不是真实存在的。

“故名无明。”

所以叫做无明。

这一段就是先说明什么是“无明”。那下一堂课我们再说明“无明本来空”(无明的体性,本来是空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