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t1、解释经题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我们今天开讲《圆觉经》。这部经是十二部的眼目,开显的是如来的境界,所以也只有佛如来能够尽情的宣说。

首先介绍经题“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这个“大方广”是用来形容“圆觉”这两个字;“修多罗了义经”,说明这部经是属于了义经。

我们首先说明“大方广”,它是怎么来形容“圆觉”?

大,是形容圆觉的体性。为什么用“大”字来形容圆觉的体性呢?因为这个体性,它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有,它一直都存在,所以我们说它“竖穷三际”,这个是时间方面来说,任何时间它都存在,所以我们用“大”来形容。这个体性,任何的空间都有:不管是四方、四维、上下,它可以到达任何的地方,所以它是“横遍十方”,我们形容它是大。

而且这个大,不是相对小来说的大,如果是相对小来说的大,它就不是最大。我们现在说的大,它是“绝对待”。绝对待,就是不是相对来说的,这个才是最大。

这个大,也不是本来小,然后慢慢变大。如果是本来小,慢慢变大的话,就不是本来大,所以它是没有前后,本来大。

总而言之:圆觉的体性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绝对待,无前后,本来最大——这是“大”的意思。

那“方”呢,是形容圆觉的德相。因为相不离体,所以在圆觉的体性当中,它所具的功德之相,我们用“方”来形容。为什么叫做“方”呢?我们平常说方正、方正,所以这个“方”就是正的意思。“正”指的是什么呢?正智圆照,也就是我们自性里面的大智慧光明,一切诸佛因地修行,都是依这个“正智圆照”,就是依我们自性当中的大智慧光明“圆照”,照破无明,然后才能够成就佛道。这个就是圆觉的德相。

广,是形容圆觉的妙用。从体起用,所以从圆觉这个本体所起的妙用,我们用“广”来形容。我们刚才讲圆觉的体性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那它从本体所起的妙用,也同样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我们用“广”来形容,就是没有任何的时间或者是地点,它是不能够到达的,它一直都存在,什么地方都在,所以我们用“广”来形容。

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已经证得圆觉的佛,祂当然有不可思议的妙用;可是我们凡夫有吗?凡夫也有啊!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本自具足无量的神通妙用,就是现在讲的圆觉的妙用,我们本自具足,每个众生本来就有。只是没有修,所以它没有开显;可是我们本来就具备圆觉的体、相、用,就是大、方、广,其实我们每个众生本来就具足的。只是我们每天用不知道:“日用而不知”,我们吃饭,是谁在吃饭?睡觉,是谁在睡觉?每天忙忙碌碌的那个是谁?你每天做了多少事情?从睁开眼一直到晚上睡着,你做了多少事情?没有一样离开我们圆觉的妙用。可是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呢?就是因为我们在用的当下,加上了分别跟执著。

其实这个圆觉的妙用在第一念,什么是圆觉的体性?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性,那个就是圆觉的体性,它可以起无量的妙用。可是我们加上了分别、执著、妄想在里面,所以不知道它是我们圆觉体性当中所起的妙用,这个叫做迷惑颠倒的众生。

所以,为什么用“广”来形容圆觉的妙用呢?那就是圣人有、凡夫也有,所以叫做广。如果圣人有,凡夫没有,就不能叫广,所以这个“广”的意思,就是凡圣都具备有这个圆觉的妙用。

现在“大方广”已经解释完了。

那这个又大、又方、又广的这个,到底指的是哪一法呢?就是“圆觉”这一法。所以它这个法义解释完了以后,就要把法体标示出来。所以接下来,就是要讲什么是“圆觉”?

我们刚才讲的“大方广”是形容圆觉的体相用。那什么是“圆觉”呢?圆觉,就是圆满觉性。能够圆满证得这个圆觉,就能够成佛,所以它是诸佛的本源,就是一切佛为什么能够成佛?就是祂已经圆满了证得这个圆觉的体性,所以它是诸佛的本源。本源,就是从这边出来的,一切佛都是从这边出来的,证得圆觉体性,而且是圆满证得,你就能够成佛,所以它是诸佛的本源。

那我们刚刚讲,每个众生本自具足、本来就有,所以它是众生的心地。可是为什么他变成众生,而不是佛呢?就是因为他迷而不觉。迷而不觉,迷失了这个圆觉自性,没有悟到我们的自心,没有悟到这个圆觉,所以才会成为迷惑颠倒的众生。这个圆觉之性,随迷缘,就成了六凡;随悟缘,就成了四圣法界。

所以十法界是怎么形成的?也是圆觉自性的作用,迷悟的差别,看你是迷?还是悟?迷惑颠倒就是六道众生;那你悟的话,就是四圣法界。所以“圆觉”也是十法界的所依,是从这边来的。

所以这个圆觉的体性,它虽然是迷悟的所依;可是它不会被迷悟所改变,这就说到它是本来清净、不动不变的,这个是指圆觉的不变;但是它又能够随缘。随什么?刚才讲的,迷悟之缘,而成了十法界的差别。

就好像水,它如果遇到冷缘,它就结成冰;它如果遇到暖缘呢,它又化成水;可是水的自性始终没有改变。始终没有改变,就比喻我们这个圆觉,它是不变的;但是它会随迷悟的缘而变现成十法界的差别,所以它是不变随缘。

而且这个圆觉,以圣人来讲,他没有比我们多一分;凡夫来讲,也没有少一分,所以说圆觉平等。这个圆觉平等就等于《金刚经》(各位《金刚经》都念得很熟),《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是法”,在《金刚经》,它指的是实相般若,可是实相般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圆觉。所以《圆觉经》叫做圆觉;《金刚经》叫做实相般若;在《华严经》叫做一真法界;在《楞严经》叫做如来藏性;《维摩经》叫做不思议解脱;《法华经》叫做一乘实相。不管它叫什么名字,说的就是“圆觉”这一法。

在有情众生来讲,叫佛性;无情众生来讲,叫做法性。不管它叫什么名称,它其实指的就是我们人人本有的真心。“圆觉”指的就是我们的真心,这样比较听得懂。可是迷而不觉的众生,他就不晓得他的真心;虽然他每天在用,可是他是不认识这个真心,他是认假为真,要不然就是认妄为真。

那什么是“认假为真”呢?如果有人问说:“你有心吗?”你一定说:“有啊!”“心在哪里?”“在这里!”指胸部,在这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把肉团心当作是我们的真心,所以我们说是认假为真。可是肉团心是我们的真心吗?不是!真心是没有生灭的,肉团心它有生灭,而且肉团心它不是真实有功能,看起来它好像活的时候它能够跳动,维持我们的生命;可是如果说它有真实的功能的话,我们这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我们死了以后,你的心脏还在啊,你这个肉团心还在,可是它为什么不起作用呢?可见我们真正的生命的功能不在这个肉团心上面,所以这个肉团心不是我们的真心,我们是认假为真。

所以我们心脏出了毛病就很紧张啊,“我有心脏病、我的心律不整、我常常心悸……”很多心脏的病变,为什么会那么紧张?为什么会那么怕死?就是因为我们把肉团心当作是我们的心。可是真正悟到了真心的话,你就不会害怕,你就可以超越死亡,不会害怕死,因为你已经见到那个没有生灭的,不会随着你轮回,然后迷惑颠倒的那个,我们刚才讲“不变随缘”,你悟到了这个真心,这个圆觉自性的话,你就能够超越死亡。因为死亡是有生灭的,真心是没有生灭的,所以你的心能够安住在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当中,怎么样?你自然就不会害怕死亡了。所以我们把肉团心当作是我们的真心,是认假为真。

那或许有人会问说:“这个肉团心死的时候,是没有功用的啦;可是它活着的时候,它能够思想、它能够分别,不是吗?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作用啊!”这个是一迷再迷!第一个迷,就是刚才讲的,把肉团心当作是我们的真心。再迷呢,把这个能够认识的、能够分别作用的,把它当作是我们肉团心的作用,所以我们说他一迷再迷。

那这个能够分别的,其实我们知道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所以把肉团心当作第六意识的功能,这个就是“认妄为真”,把妄心当作真心,可是这个妄心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不是真正的真心。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会成为六道众生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认假为真、认妄为真,始终没有悟到我们的真心。所以这个迷而不觉的,它就称为六道凡夫众生。

虽然听闻圆觉的名字,但是始终都不能够悟入的,这个就是二乘人。你跟他讲圆觉,可是他就是没办法悟到,所以他永远是二乘。

分证圆觉的是菩萨,证得不透彻、不圆满,这个是菩萨。能够圆满证得圆觉的就是佛了。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圆觉,然后圆满地证得,就能够成就佛道。

好,这个就是“圆觉”。我们已经介绍完了。

“修多罗”。修多罗是梵语,我们翻成契经。这个“契”,是符合相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经的内容,上要符合佛所说的义理,下要符合众生的根机,也就是“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这个契经的意思就是契理契机之教,叫做契经。所以“修多罗”是一切经的通称。我们知道有经律论三藏,只要是经藏,我们都称为修多罗,所以不论它是小乘的经藏、还是大乘的经藏,我们通称为修多罗,这就是修多罗的意思,就是指契经。

那什么是“了义”呢?“了义”的意思就是大乘究竟显了之义。“大乘”大家都知道嘛,发菩提心就是大乘,就入大乘。那什么是“究竟”呢?就是说,你要把整个佛法说得透彻、说得圆满,追本溯源,一直追追追,追到那个佛法的根本。就是说你今天想要成佛,你那个成佛的根本到底是什么?你要一直追追追追追,追到它的本源。“溯法流之源底”,你可以追溯到它最根本的那个,那个我们就叫做究竟。

那什么叫“显了”呢?显了,就是说你所说的理要显现明了,要说得明显、要说得清楚、要说得了然于心,就是说你心中非常的清楚明白,这个叫做显了。

这个“义”呢,指的是第一义谛,了义的这个“义”指的是第一义谛。所以你只要把大乘的第一义谛能够说得透彻、说得显现明了,我们就称为了义。

因为佛有时候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内容:像小乘人的话,祂就说怎么解脱的方法,有没有讲到怎么开悟成佛的方法?没有;因为他急于想要解脱,他厌离生死、欣求涅槃,所以这个时候,只要告诉他怎么解脱的方法就好了。

那有没有说到那个最根本、佛法的最根本?那个成佛的方法有没有讲?没有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说祂讲得不究竟。隐密、隐密不说,就是把成佛的那个究竟的法门隐密不说,所以不是显了。不是“显了”——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讲得非常明显、非常的清楚明白的。隐密不说,把这个佛法的精要、成佛的精要隐密不说;只是方便,权巧方便来宣说的这个就是不显了,不究竟、不显了,对第一义谛没有办法说得透彻、圆满、说得清楚明白,这个我们就称为“不了义”。所以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了义”的意思了。

所以,凡是宣说世俗谛的内容,就是不了义的;宣说胜义谛的内容,就是属于了义的。凡是说我们要厌离生死,要欣求涅槃的,这个都是不了义。说生死涅槃,无二无别的,这个就是了义。所以我们依不了义,只能够成阿罗汉,不能够成无上菩提。你听闻不了义经的内容,大多会堕在一边,不是堕在有边、就是堕在空边,为什么?因为它说的内容是不了义经的内容。

还有呢,说声闻乘,它就是声闻;说缘觉乘,就是属于缘觉;说菩萨乘,就是菩萨乘,是一定的内容,没有办法会三个归一,没有办法会三归一的——这个就是不了义。能够会归三乘为究竟圆满的一乘——这个就称为了义,因为他明白三乘原来是一乘,这个就是属于了义经。

那这部《圆觉经》是如来为十二位法身大士所宣说的,所以其中所说的内容,是直指众生本来成佛,圆满的觉性和佛没有任何的差别,所以它可以说是直接了当的说明,没有丝毫的隐密,所以我们说这一部经是了义经。

最后解释“经”。最后一个字“经”。经,就是契经嘛。刚才“修多罗”也叫做契经,现在这个“经”,也叫做契经。一个经题里面说了两次契经,会不会有重复的过失呢?

上面的修多罗指的是一切经,我们刚才讲,不管你是小乘经,只要是经藏,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我们都称为修多罗;所以上面的修多罗,是指一切经。那下面这个“经”呢,指的是本经,它是属于了义经,所以没有重复的过失。

这样我们就把经题解释完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