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8、第十章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九年九月廿五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介绍第十章“证相六妙门”,这一章就是把前面九章修持所证的相貌分为四种证相来说明。六妙门有四种证相:就是次第证、互证、旋转证、圆顿证。

第一个次第证,就是前面第一章、第二章所证的证相,就是依次第修所得的证相。那互证呢,就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四章所证的证相。为什么说这四章是互证呢?就是因为这四种妙门、这四章所介绍的六妙门的修法、它修行的方法是没有一定的次第,所以它的证相也是没有一定的,所以它是一种互证的现象。

我们前面曾经讲到,譬如说第三章“随便宜”,随便宜就是随着你的方便、还有适宜你当时的状况,来决定你是哪一门,所以它就没有依照次第。不像前面那个次第证:第一章跟第二章,它一定是从数息开始,第一个是数息、第二个是随息,从数息入随息,然后得止,然后止中起观,然后还、净,一定是依照这样的次第,所以它所证的证相,也是次第的证相,所以叫做次第证。

那互证呢,就是没有按照一定是从数息开始下手。譬如说随便宜的话,就是随你方便、还有适宜的那个方法来修,就是全部修过一遍,你觉得哪一个你是最快、效果最好,那你每次练习就是练习那一个。

那“对治六妙门”我们也介绍过,前几堂课才介绍过,就是你是有三障嘛,三种障碍,你是哪一种障碍,然后你就修哪一门来对治,所以它也不是从数息这样依照次第一个一个来修的,是有所对治的时候就修那一门。所以,因为修行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次第,所以它的证相也是不定的,这个叫做互证,就是互相证。

譬如说:你在数息的时候发十六触,这个就是数息证相的本身,我们数息就会发所谓的八触或者是十六触。你这个触相发了之后,你就入初禅。这个我们以后还会再讲,怎么样从欲界定入未到地定,然后初禅、二禅……四禅八定的内容,还要再详细讲过一遍,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那个《禅波罗蜜》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现在就讲到,你在数息的时候发十六触,这个是数息本身就会有的那个现象,所以这个就是数息本身。

那如果你在数息的时候,突然见到自己本身的内脏,五脏六腑看得很清楚,看到心脏在跳啊,看到你的肺在呼吸啊,就是所谓的三十六物。你在数息的时候,这三十六物突然现前,这个就是随息。因为你能够内见三十六物,这个是修随息才会有的现象;可是你现在居然在数息就有这样的现象产生,这个就是在数息当中证到随门。

那有时候数息数到效果好,就是能够数到入定——这个就是止门。虽然修数息,但是他在数息当中证得止门。

或者是在数息的时候,突然见到尸体啊或者是腐烂啊、膨胀啊,就是种种的不净相现前,或者是见到白骨啊,就是那个影像突然在你脑海当中、心中出现——那就表示你过去修过不净观、白骨观。所以你虽然现在没有在修不净观、白骨观,你只是在数息而已;但是那个影像会出现,这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善根发相嘛,它会在你修禅定的时候,有种种的善根发相,那跟你过去的善根、所修的那个法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像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数息见到尸体的不清净或者是膨胀啊、烂坏啊或者是白骨啊等等的,这个就是数息当中证得观门,因为它是属于不净观、白骨观,所以它属于观门;但是你现在数息居然可以证到观门。

或者是说数息的时候,突然开发空、无相的智慧,因此你可以反本还源,这个是在数息当中成就还门。

或者是数息的时候,也有人修到数数数,结果没有任何的妄想,也没有任何分别心的那个垢染,这个当下就是清净心现前,这个就是数息证到净门,就是数息数到最后,就清净心现前。

就是举一个例子,像数息的话,就可以证得其他的禅门。那修随息也是一样,它是可以互证的,所以它为什么叫做互证?就是可以互相证,你修这个,但是可以证到另外一种禅相,这就是互证的一种情况。我们前面介绍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你修这几章的修六妙门的方法,它就会产生互证的这样一个情况出现。

那为什么会有互证的情况出现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你宿世的业缘,善根发相,所以它会有互证的情况。那另外一个,也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你修的时候没有按照次第修,因为你是互修,所以它就会产生互证、互相证这样的一个情况发生。为什么会有互证情况的原因就是这两个:互修,所以互证;另外一个就是宿世的因缘,善根发相。

那第三个是旋转证,这是第七章所证的证相。第七章就是旋转六妙门,因为你修旋转六妙门,所以你就产生了旋转证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第七章介绍的时候也讲到,他不但是从假入空观,而且还有从空出假观,就是他不但同时修空观,还同时修假观,所以他可以不但了知一切法的空相,还可以了知一切法的差别相。了解一切法的总相,就是空相,这个就是一切智,能够成就一切智;另外一个能够成就道种智,就是知道一切法的差别相,知道一切法有无量的缘起,虽然有无量的缘起,它自性都是空的,所以同时证得空、假,这就是“证旋转解”的一种情况。

旋转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理论上知道,这个是属于解悟,就是我们昨天讲的见地,你见地有这样的见地。知道一切法,只要是因缘所生的,自性都是空的;虽然自性是空的,但是它又有无量的缘起,所以它又可以在空中生起一切法,只要因缘具足,就能够生起一切法。所以,一个是空,一个是假。理论上他是非常清楚,就是见地有到这样的一个见地。但是功夫呢?功夫如果也能做得到的话,那个就叫“证旋转行”。刚才理论上知道,叫做“证旋转解”,就是你只是解悟。但是实际上证悟,就是你功夫也要同时跟着那个见地,达到见地,完全的做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叫做“证旋转行”,就是所谓的解行已经相应了,然后心口相应。平常因为你功夫已经纯熟了,所以你不用再提念,一切善功德自然能够生起,一切恶自然能够息灭,就是旋转证它的妙用就在这里。一切的功德,就是因为旋转行,已经证得那个旋转,就是旋转证了,所以它能够旋转出一切大乘的功德;然后一切的恶它是自然就息灭,不用再提念,它自然就旋转出这样的功能来。

这个时候呢,能够一门通,就门门通。我们常常说你前面不要杂修,不要学得太多,然后你只要一门深入,只要你这一门能够深入,到最后怎么样?门门都够能通。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一门通,然后门门通呢?那就是从一门旋转出其他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个就是你证得旋转行的时候,你就可以做到。

然后一悟百悟千悟,也是这个时候可以做到。所以这个时候有什么现象呢?就是你有无量的辩才,有善巧的智慧,有无量的方便,这个就是证旋转行的相貌。当你这些,我们刚才讲的这些,一悟千悟啊,什么一门通啊、门门都通啊,所以讲经说法不用你过去学过的,懂吗?你拿起来就能讲,虽然你过去没有听过什么经、哪个论,可是你现在拿起来就可以讲,为什么?因为你一门通、门门通,你一悟百悟千悟。因为它可以旋转出无量的法门出来,这就是它的相貌。

所以,我们怎么检查自己有没有证得这个旋转证呢?有没有证旋转行呢?就是看这些功德有没有产生就知道了。那你只是理论上知道的,那你就是只有证到旋转解这样而已。像我们现在都已经有旋转解了,为什么?因为讲第七章的时候,如果你法有入心,有听进去,有契入那个境界,你就已经证得这个,理解上知道,就是道理上知道,但是剩下就是功夫要纯熟。所以我们见地尽量高没有关系,那功夫再不断不断地熏修,它慢慢功夫就能纯熟,你就可以任运就生起,不用再提念,那个时候就知道功夫已经纯熟了。

那第四种呢是圆证。圆证就是圆顿证,那就是修第八章“观心六妙门”、还有第九章“圆观六妙门”所得的证相,我们就称为圆证。它的证相也是有两种:一种是相似的证相,一个是真实的证相。

相似的证相,就是虽然你没有证到真实的境界,但是境界相似,相似于真实的证相;但是你还是薄地凡夫,还没有破无明,这个是相似证相。那什么时候才是真实的证相呢?就是说一直到破一品无明,入一真法界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是真实的证相。所以相似跟真实,就看你是凡夫,还是已经破无明了,这样来简别。

所以,相似的证相看起来好像是,可是它不是真实的圆证。

那什么是真实证相六妙门的内容呢?我们有分成两种:一个是别对,一种是通对。别对,就是把六妙门和菩萨行持的阶位相对起来说明,各别各别的来说明。像十住的话就是数门,十行就是随门,十回向是止门,十地是观门,等觉是还门,妙觉是净门,这是各别各别,把六妙门跟菩萨他的阶位来作一个比较。

那通对呢,它有三种证:是初证、中证、跟究竟证。初证,就是你已经破一品无明,入圆教的初住,这个时候是初证,就是圆教的初住,别教的初地,已经破一品无明了。这个时候,他能够在一念心中数不可说微尘世界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他们一切的心行(心念所行叫心行),你都可以数,因为它就是属于数门。还有可以数什么呢?无量的法门你都可以数;所以他可以数不可说微尘世界这么多的诸佛菩萨,包含声闻、缘觉他们的心行,以及数无量法门,所以称为数门。这个就是真实圆证那个初住菩萨,他的境界是这样,就是相对六妙门来说,什么是初住菩萨的境界?破了一品无明的菩萨,六妙门来说,他是什么样的境界,都是在一念心中圆满具足,我们昨天讲的圆修圆证,所谓的圆顿证。所以他都在一念心中就可以具足无量的数门。

第二个是随门。什么是随门的情况呢?就是他在一念心中能够随顺法界所有的事业,这时候是随门,因为他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所有法界的所有的事业,他没有一个不能够随顺的,全部都能够随顺,而且在一念心中完成,随顺法界所有事业,所以称为随门。

那能够在一念心中入百千三昧,还有一切的三昧。在这个三昧当中,所有的妄想心、烦恼全部都暂时止息了,所以称为止门。可以入无量的三昧,只要能够讲得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所以有无量无边的三昧,他没有一个三昧不能够入的,而且在一念当中。我们现在一念只能心缘一个所缘境,其他就顾不到了;可是破了一品无明的菩萨,他可以在一念当中怎么样?具足百千三昧,一念哦!你就知道他那个一念很丰富,因为本自具足,本来就有的功能,只是我们丧失了。那也能在一念心中觉了一切法相,具足种种观察的智慧,所以称为观门。所以他是念念觉,因为破无明了;我们是念念迷。念念觉,所以面对一切法他都具足空性的智慧。

空性的智慧是讲刚才的修空观,能够成就一切智,同时假观能够成就道种智。所以他是同时面对一切法相,具足观察的智慧,这个智慧是空有双融的智慧、空有无碍的智慧。虽然一切法自性是空的,但是又不碍一切法缘起的生起,又不碍那个空,所以他是空有不会互相妨碍的,叫做空有双融。空有是可以同时存在,因为它本来是一件事,懂吗?一个在讲它的自性是空的,一个在讲它的缘起、缘起是有的,只是如幻假有。所以空有其实它是双融的:一个在讲它的自性是空的,一个在讲它无量的缘起;缘起是有的,自性是空的,所以都在讲同一个法,对不对?所以一切法、一切相,其实都是空有双融的。

所以,破了无明的菩萨,他看事情不是单独一面。(凡夫)不是堕在空边、就是堕在有边。你跟他说“不要执著啦,这个都是空的啦、假的啦、梦幻泡影”,他就真的不执著,他就把它丢掉了。你跟他说这个是假的;那假的、空的就表示说那就不需要了,那就堕在空边,很容易就堕在空边。要不然就是执著的不得了,就堕在以为一切法是真实有的这个有边。然后面对一切法,他又不能接受,因为当下他没有观缘起;因为一切法它能不能生起,就看它因缘具不具足啊,因为是因缘所生嘛,因缘所生就是因缘在决定的,不是我、还是你、还是谁可以决定的,是因缘走到哪里,它就现出那样的法来;可是我们因为当下没有那个缘起观,所以我们就不能够接受。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能接受,那就是当下没有假观,不明白它的缘起。所以佛才会说“缘起甚深”嘛,那凡夫真的是没有办法看到这么远、这么深,他就看到眼前的利益这样子。跟利益相冲突的,那个最好不要出现,每天都希望是顺缘,逆缘都不要来。都是…,要有果报,就一定是好的果报,那个不好的果报不准出现,所以也不知道他过去无量劫造的业要什么时候成熟,因为他不能接受。

这就是说当下他没有空性的智慧,那也不善观缘起,所以空有两个永远是打架的,没有办法双融。他没有空观,也没有假观,所以他会著在一切法、一切相上面,就是因为他不善观缘起;然后又执著的不得了,是因为他不明白一切法自性是空的,所以他空有的智慧都没有,空观、假观的智慧都没有。

那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初住的菩萨,他就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任何的一切法,任何的境界现前,对他来讲,都是不会有任何的妨碍的,因为他有这种智慧,所以这个就是属于观门,他有观察一切法的智慧。当下如实了知自性是空的;虽然是空的,又不碍它的缘起,他又能够接受,可以随缘度日,就是他善观缘起。

那也能够在一念心中通达诸法,了了分明。一念心中通达诸法,了了分明,就没有任何一个法他是不明了的(在心中他是不明白的),了了分明,通达一切法。而且能够神通转变,调伏众生,返本还源,所以称为还门。

菩萨他都有神通的,只是他不会让人家知道,他会不落痕迹。所以如果没有神通,要度众生还真的很难,因为你如果没有宿命通,也不知道他过去到底是造了什么业,然后今天才有这样的果报发生,所以你给他的建议可能也不是很适合,因为你没有宿命通,不知道他的过去,因为什么业,所以才会有他今天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如果你没有他心通的话,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你讲的都是你以为好的,可是对他来讲是完全不相应,那就是因为没有他心通。所以大菩萨想要利益众生,还真的要有神通,要不然很难。

譬如说很遥远的众生有难的话,你那么遥远,你买个飞机票飞过去,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你也可以一念就到达,那就是神足通嘛,你的心念可以到达。

所以讲到调伏众生呢,就是破一品无明的菩萨,他就可以用他的神通变化,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且还可以在这个中间怎么样?返本还源,回归自性。我们昨天讲的,从自性流露一切法,然后一切法又回归到自性当中,这中间也没有丝毫的障碍。所以面对不同的众生,他自性当中就流露出不同的法,用他的神通变化来调伏他。但是他对这一切又不执著,一切法又能够回归到他的自性当中。

所以他也能够在一念当中成就种种菩萨的事业,但是他的心没有染著,不会觉得“我很了不起,我是发大菩提心的大菩萨,我又利益了谁、又利益了谁,又调伏了哪个很难调伏的,哪个外道很难调伏,然后是因为我怎样、怎样……,所以我很了不起”,不会有这样的念头。虽然他可以利益众生,用神通调伏众生,但是他心没有丝毫的染著,这就是净门。

他能够成就种种菩萨的事业,但是他的心是清净的。他能够为不同根机的人说不同的法,但是他对一切法也没有丝毫的染著。所以在他的口里,不会特别赞叹说“哪个法是最好的,然后其他的你都不用学、不用修”。他不会说出那个跟任何法对立的这样的话出来,因为在他的心中,一切法也是圆融无碍的,所以不论他是讲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对他来讲是没有差别的,因为心平等。这就说明他不但没有我执,所以他不会觉得我很了不起,我是大菩萨;他也没有法执,所以他在说一切法的时候,虽然圆融无碍,但是他也是没有丝毫的执著。所以他也能够清净诸佛国土(dù),也能够令一切的众生怎么样?都能入三乘的清净道,这个就是净门。

所以,只要证得初住,就能够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然后怎么样?利益众生。只要破一品无明就有能力,不用全部破完没关系,可以示现八相成道,在跟他因缘成熟的那个国土,他就会那边受生,然后说法。这是所谓初住证不思议真实六妙门,这是初住菩萨的境界,这个叫做初证。

那什么是中证呢?就是其余的九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些都称为中证不可思议真实六妙门。

那最后究竟证,就是后心的菩萨,就是妙觉现前——这个是圆教的。藏通别圆,只有圆教是究竟圆满成佛,因为他把四十一品无明全部破完了。那别教只有破十二品,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是圆教。前面讲那个别对,都是讲圆教,他可以破四十一品无明。所以现在讲的究竟证,是圆教来说,就已经究竟圆满成佛了。所以这个时候可以穷照法界,这六种妙门可以究竟通达,然后功用普备,无所缺减,这个就是究竟圆满证六妙门,就是圆证的内容,大概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就可以来一个总结了,我们看那个表。

 

我们看整个六妙门十章的结构:它是由共而不共,由事而理,由偏而圆,由修而证,层层深入。我们看这个结构就知道,智者大师不得了,他可以把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浓缩在这个十章里面,全部讲完。

什么是共而不共呢?从第一章一直到第六章,这个是共的,所以说前面六章是通大乘、小乘、有漏、无漏,全部在这个里面;就是不论你是小乘、还是大乘的,是要共修的、共行的部分。

那什么是不共呢?就是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这个是菩萨修的。第七章是菩萨法,唯独菩萨法;第八章我们昨天讲过,大根性的人修的;第九章,利根大士修的,所以这个是绝对不共声闻、缘觉,也不共凡夫、外道的,所以它称为不共,这就是“共而不共”。

那前面七章是事相上的说明,所以它是事;第八章、第九章,它纯粹理论说明,所以这个是约理,就是纯粹理论说明,就是我们昨天强调的那个见地的重要,那个见地,就是你理论的理解,或者是修证有到那个程度。所以,最主要从第八章开始,第八章是约理,是理论上的说明,这个是“由事而理”,第二句。前面七章是约事来说,第八章是约理来说。其实第八章、第九章都是理论比较多嘛,我们昨天听过就知道,它是在讲一种见地。那要实证的话,就是功夫也要纯熟,你就可以实证,就是圆证,刚才讲的圆顿证。

由偏而圆,前面八章都属于偏,偏的意思,就是说还不圆满,不能够圆融通达一切法,所以它是偏、有所偏。那第九,圆观嘛,圆观六妙门,就是唯圆,它是圆满的能够证得,它是属于圆顿境界,所以它是属于圆妙不可思议,绝待的六妙门,这就是由偏而圆。

由修而证,前面九章都是修,第十章是约证,这就是由修而证。

层层深入,从共修到不共的部分,从事到理,从偏到圆,从修到证。你看它理论的架构多么的圆满,然后包含一切的禅法在里面,可见智者大师他在讲《六妙门》的时候,最后的十讲,他要归入圆顿。前面九章是可以行的、可以实践的、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还要讲得更圆满,把六妙门推到最高的境界上去——这就是所有十章的六妙门,它的架构。

我们《六妙门》的课程呢,就到这里圆满结束了。最后希望各位师兄都能够善用、活用六妙门,到达看你是要自己解脱、还是帮助众生解脱,赶快大彻大悟,赶快开悟、赶快证果,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当然不是为了自己,对不对?所以我们同时要发愿:希望能够正法久住世间,虽然在这个末法时期,但是我们希望天台止观能把它弘扬开来,不要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响,大家共同来发愿。

好,我们从下一堂开始就会介绍天台第三部止观:就是《禅波罗蜜》,它的原名叫做《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释,就是解释,解释禅定波罗蜜,然后再依次第来加以说明。所以,这一部止观是智者大师详细解释所有禅定波罗蜜的内容:其中有修禅定应该有的正确的发心,什么才是正确的发心;不然你修了半天,是发地狱心、发畜生心、发饿鬼心,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正确的发心很重要。

也同时修禅定波罗蜜应该具备的前方便,还有修习禅定的次第,还有哪一些是属于世间的禅法,哪一些是属于出世间的禅法:有漏、无漏、亦有漏、亦无漏。就是他分得很详细,把一切的禅法分成不同的归类。所以非常的精彩;这个也是天台止观最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可以包含一切的禅法在里面。

有了这个功夫和见地以后,我们如果要转修其他的法门,也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就是很快就能够成就,因为它是一切禅门的基础。你把天台止观修好的话,你现在转修其他的,只要你说出来的任何的禅法的名字,它都很快就能够成就。

像昨天晚上有师兄问我说:“我数息的时候,可不可以念阿弥陀佛啊?”我说当然是不可以啦。你要念阿弥陀佛,你平常行住坐卧怎么样念都没有关系;可是你一旦打坐,要修天台止观的时候,你就要乖乖的从一数到十。因为你每一句都是阿弥陀佛,不知道怎么样数一到十,那你要念阿弥陀佛,要念到什么时候呢,也不知道。所以那个就是纯粹你就念阿弥陀佛就好了,就不要跟天台止观,我们现在学的《六妙门》,或者以后要学的任何天台止观的内容,就是不要同时杂修。你可以平常怎么念佛都可以;但是你修天台止观的时候,就要好好地修止观。

那今天又有一位师兄打手机问“请问净土法门跟六妙门,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关系吗?”我说:那关系非常密切哦!他就说:“我是修净土法门,那要怎么来配合六妙门的修行啊?”那我就在手机里面大约跟他讲了一下。他说这个很重要,希望在上课的时候再review一遍,再重复一遍。

所以我现在就再讲一遍。因为相信在座的师兄,很多也是修净土的,难免有那个疑问说“我修净土,我念阿弥陀佛,跟我现在学的这个《六妙门》,到底要怎么把它扯上关系啊?”

如果你修六妙门,再去念佛,你就会发觉不一样。之前可能一面念佛,还会打妄想,为什么会打妄想?因为没有定力啊,很简单,所以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然后“我”也是真实存在的,佛号也是真实存在,那个净土也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一个是如幻如化的。所以念得可能也是有著在那个我相、法相上面,有起我执、法执。

那现在如果修《六妙门》就不一样了,对不对?一数、二随、三止,这个是属于止的部分;观、还、净,它是属于观的部分。那你现在又修止、又修观,你再去念阿弥陀佛,就会念得不一样,因为你一数、二随就得止了,你现在念阿弥陀佛,还会不会打妄想?不会!因为你已经得定了,所以你念一个阿弥陀佛,很快就得定,那是因为你有练习一数、二随、三止,你功夫很纯熟,所以你现在不管念阿弥陀佛、还是持咒,很快就得定了,因为你有止的功夫。

那观、还、净更重要了。观、还、净主要是讲什么?观我们的身、心、息、定境都不是真实有的嘛。然后还是什么?能观的心跟所观的境都不是实有的,然后能所双亡,就返本还源,然后就入净门了,然后自性心就现前了,清净的自性心就现前了。所以你现在念阿弥陀佛是不是就不一样?你念着念着,那个观门起来,就没有一个“我”在念;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不是实有的,这就是观门啊。然后念到能所双亡,就是还门啊,就返本还源了。然后清净心现前,就是你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了嘛,那不是很好吗?是不是很赞?

所以,会帮助你念阿弥陀佛更快得一心,以前功夫成片都很难,现在很快就得一心了。你常常念到能所双亡,自性心现前,怎样?就破一品无明嘛。所以之前念阿弥陀佛,可能往生成就也是凡圣同居土啊;你现在破一品无明,不一样了,实报庄严土,是不是很赞?然后你可以一直安住在那个清净的自性当中,那个是常寂光土耶,是不是帮助很大?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不管你修任何的法门:大手印、大圆满也一样。你们修过大手印、大圆满就知道我在讲,其实大手印、大圆满都讲在里面。所以我们就知道天台止观它真的是包含了一切禅法在里面。我们之后还有两部要讲,我也可以再把它分析得更详细,你们就能够明白,任何法门跟这个都是不相冲突的。

何况如果你有圆观六妙门的那个智慧的话,对呀,我们昨天才讲:一即一切嘛,一切难道没有包含你所修的一切法门在里面吗?也都在里面啊,都是从你自性流露出来的。所以法法无碍嘛,可以通达圆满一切法,就是因为你成就了圆观六妙门,就没有什么法是不能够圆融通达、无碍的。

这样应该很有信心了,对不对?绝对跟你现在修的法门是没有冲突的。

好,我们这一次的课就在这里结束了。

下面我们还可以再练习还门跟净门,刚才我已经讲一遍了,还门跟净门怎么修。

我们请净泰法师,还有Thomas师兄来为各位示范。

我们今天把后面两个再练习一遍,你们之后就把这一数、二随、三止、观、还、净,修得滚瓜烂熟,然后就很好用了,就知道怎样活用,然后怎样慢慢地到达圆融无碍。

请各位师兄站起来,跟着两位师兄做。

我们先把衣带松开,腰带啊、手表啊、眼镜啊放下来。先盘腿,把腿盘好之后,手结定印,然后摇动身体七、八次。背脊打直,两个肩膀平的,头摆正,收下巴。吐浊气三口,鼻子吸气,开口吐气,嘴巴张开吐气,观想全身阻塞的地方全部打开,秽气也排出来,三次。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眼开三分。

好,我们也是一样,从数息开始,现在应该很快了,从一数到十,吸气、吐气的时候数一,吸气、吐气数二,从一数到十,这样子再回来从一数到十,重复。数到没有什么妄想的时候,你就把心念放在呼吸上,这个就进入随。心念放在呼吸上,很快它就越来越微弱,呼吸越来越微弱,心念越来越微弱,好像要停下来了,这个时候就得止了。

这个时候就起观,我们昨天练习的,你观你的身好像芭蕉树一样,你的心念好像瀑流水一样,你的息——呼吸好像空中风一样,都不是真实有的,既然身心息都不是真实有,“我”在哪里?因为我们所谓的“我”,是由身、心、息所组合的,现在这三个都不是真实的,可见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人无我。身、心、息三个都是属于法,既然这三个都不是实有的,可见法也不是真实有,这个就是法无我。

那一切的定境,也是由身、心、息而产生的,那现在这三个不是真实有,可见你所证的一切定境,也不是真实有。所以,有了这样观察的智慧,就能够了知一切法的真实相:就是无我、也无法,这就是人无我跟法无我,这个才是一切法的真实相貌,一切法本来无我。这个就是到昨天为止,观的部分。

现在接下来,你这样子观,是不是可以开悟呢?还不能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你还有一个能观的智慧没有销亡,你还有一个能观的智慧。因为我们刚才观察身、心、息、定境都不是实有的,用什么观察呢?用观察的智慧,对不对?用智慧来观察,所以有一个能观的智慧,有一个所观的身、心、息、定境,还有能所,就不是真心。我们知道真心无相,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能所;可是我们现在有一个观察的智慧,能观的心去观什么?身、心、息、定境,有能观所观,所以它不是我们的真心,还有能所。

那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所观的身、心、息、定境都不是实有;那我们现在进一步观:这个能观察的智慧,它是真实有吗?这个能观的心,你要观才有,你不观就没有,因为你平常也不是念念都在起观照嘛,你要观的时候才有,你没有观的时候没有,可见它不是实有的。如果真实有,它不会消失,念念都是在观察。可是它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说明这个能观的智慧、能观的心也不是实有的。所观的境不是实有,能观的心不是实有,就能够能所双亡,因为既然不是真实存在,它就消失了嘛,消失以后就怎么样?返本还源,这个就是还——修还。

那当能所双亡,返本还源——这个就是证还。你藉由这样的观察,观察的过程叫做修还;当你真正的能所双亡,归还本源的时候,就是证还。这个时候你就会了悟,因为已经返本还源了,你就知道你原来那个源头是什么?就是我们清净的自性嘛,所以这个时候自性就会现前,你就会明白自性本来清净,因为已经反本还源,回到你心的本源是什么?就是你的自性。那你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所以由自性所生起的一切法,也本来是清净的。所以不管是五蕴啊、十二入、还是十八界,都是清净的。所以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产生六识,这就是十八界,它其实本来是清净的。是因为我们六根面对六尘产生了分别、执著,所以它变成染污的,我们才会生烦恼嘛;可是它本来是清净的,因为它是由我们清净的自性心所生出来的,它本来是清净的,这个就是修净。

所以我们如果修到这个程度,你每天尽管看、尽管听,你的心都不会染著,什么叫不染著?就是不会生起分别、执著、妄想,就是我们昨天讲的,只是镜子照而已,照六尘境界,但是镜子没有动,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不动摇的,本来没有生灭的,这个我们昨天都讲过了。所以,见到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这个就是修净。本来清净,所以你六根面对六尘,产生六识,你都知道它是本来清净的,就不会生起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

所以,修到什么时候证到净呢?就是当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都息灭了,这个时候就证到净,证得一切本来清净,这个就是证净。

所以,我们现在练习看看,看可不可以明心见性,你找到心的源头,就是见性了。

(众师兄练习……)

(下座)放松心念,离开你的所缘境,开口吐浊气三次,慢慢摇动身体七、八次。肩膀动一动,两手可以放开了,头动一动,脖子动一动,两个脚也可以放开。先用手摩擦全身的毛孔,之后两手搓热,放在两个眼皮上,张开眼睛,然后慢慢地按摩,从头到脚,哪边特别酸胀麻痛的,就多按几下。

好,我们谢谢净泰师兄还有Thomas。

今天下午也有一位师兄说:他为什么坐了半天,好像没有什么效果。那我就问他说:“你每天坐几次啊?”他没有每天坐,偶尔坐二十分钟,十分、二十分。我说这样的话,效果很难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气脉,你的气从粗的脉走到细的脉,需要四十分钟。所以,你虽然这样坐下来,把所有的姿势都摆好,坐下来;可是等你的身心慢慢地宁静下来,气从粗的脉走到细的脉,它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个没有办法让它说“你快一点,快一点让我的气入到细脉”。因为我们的气是从刚才活动,然后坐下来;可是你那个气,从刚才活动或者刚才还在跟师兄聊天,所以那个气是非常粗的。

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气分成四级的话:第一级的气,譬如说在走路,慢慢走,或者是有一些动作,那个是第一级的,那个气入脉是第一级的;那第二级的话,就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动念的时候;第三级就是你没有动作,也没有在思考,然后那个脉才能够慢慢地,还有那个气才能够慢慢地宁静下来。所以等到入到第三级、第四级的脉,这个之后我们会有一个表给各位。我们现在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我们只是强调说四十分钟的重要,因为从明天开始,各位又要在家自己练习。除了我们之前强调的:你最好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那个效果会更好。如果每天能坐上四十分钟,然后你坐的时间跟你运动的时间,运动不是说要做那个激烈的运动,就包含你平常走路啊什么的,那个也是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在坐的时候气脉更通畅。如果你整天都坐在家里,也不出门的,这样你打坐的效果不会好。所以一般来说,你有运动的时间,跟你打坐的时间,是至少相等到两倍;譬如说你每天坐四十分钟,你就是至少要活动四十分钟到八十分钟,看你坐的状况,这样效果才会出来。

所以,等我们坐下来,然后身心宁静下来,然后又不动念开始,那时候你的气才可以从粗脉,然后进到那个比较细的脉,是这些都停止了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所以它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尽量,如果说时间允许的话,最好每天可以坐到四十分钟,它效果慢慢就能够出来。

好,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