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第二章:四观,五还,六净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九年七月二日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先回答问题,再开始上课。

[问]请上师慈悲开示,心念非常集中是怎样的,能否形容?

[答]就是你的心没有落入昏沉,也没有落入散乱,非常专注地在你的所缘境上,不管你现在的所缘境是数息也好,随息也好,还是任何其他的,非常专注地在你所修的法门上,没有落入散乱、昏沉,这个就叫做“非常集中”,这样形容应该了解了。

[问]什么是拙火?

[答]我们昨天曾经谈到五根本气,有一些是跟拙火有关的。拙火是修密教或者是瑜珈一定要修的部分,这个有特别的修法。因为我们第一堂课曾经介绍《六妙门》它涵盖了一切的禅法在内,这个一切的禅法,就包含了外道的禅法、小乘禅法、大乘禅法、密教的禅法,全部都包含在里面,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都会说明,就是都会举例说明;而且我们来上课的师兄也有修密教的,那也有修内观禅、小乘禅法的,都OK。所以我们就会说的范围比较广,甚至外道的,什么道家的,我们也都会举例说明,这样才能够表示智者大师他《六妙门》的殊胜,就没有什么禅法不包含在六妙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全部都在里面。所以我们上课可能会讲到瑜珈的,可能会讲到道家的,可能会讲到密教的,全部只要有相关的、涉猎的,我们都会尽量的来说明清楚。因为在密教也有《六妙门》,只是修法不同,有些师兄修过就知道,密教的《六妙门》跟我们现在讲的,它的修法是有一些不同,但是它也有所谓的《六妙门》,我们就知道《六妙门》确实涵盖非常广。

那什么是拙火呢?它有特别的修法;除非你修这个法,我们才可以好好地来说明。简单地说,瑜珈叫做kundalini,就是我们那个海底轮,它有一条沉睡了千年的灵蛇,现在怎么样把它唤醒,这是瑜珈的说法。那密教的话,它修拙火的位置,就是它所谓的生法宫,在生法宫的位置,就在我们肚脐下面四吋,它是两个倒过来的三角形那个位置。然后加上观想,你就很快能够把那个拙火点燃,这是密教的修法。好,只能说到这里了。

[问]一直很多口水,然后吞口水,这样是不是躁动相?

[答]是,这表示你还没有得定。因为当你呼吸越来越微细,心念慢慢静下来之后,你就不会一直吞口水。有入定经验的师兄就会知道,你的呼吸慢慢好像要停止了,因为变得非常非常细,那你的舌头本来是顶着上颚的,它会往后卷,往里面卷,然后顶住上颚,所以这个时候,那个口鼻呼吸非常非常微细,所以你不可能再继续吞口水,那时候也没有很多口水,因为它已经把上颚那个地方,舌头卷起来,然后顶住上颚的地方,所以它那个口水不会再一直流出来。就是有一点入定的那个状态开始,他的舌头就会往内卷,这个有入定的师兄就会知道,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一直吞口水是不是躁动相?就一定是,表示你没有得定嘛,因为得定就不会一直吞口水。但是我们昨天也讲过,那个口水是很好的,吞下去就可以滋润我们的五脏六腑。所以以健康的角度来讲,这个是好现象,总比那个口干舌燥好嘛,是不是?

其实我们那个舌头,在平常就是顶住上颚的,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去体会?其实它一直都是顶住上颚的,不是我们修止观的时候或打坐的时候才把舌头放在那里,不是!其实它一直都是顶住上颚。所以,这样你的身体就会非常健康,然后所谓的脉、什么任督脉啊还是什么的,也比较容易通畅,这是因为你的舌尖是一直都在那个位置,这个才是正确的。你们可以体会体会,看你们平常的舌头到底是放在哪里,有没有放对位置。

[问]呼吸是吸到丹田吗?

[答]因为我们讲说心念随着呼吸走嘛,你的呼吸到哪里,你的心念就走到哪里。那你的呼吸到底有没有到达丹田,那就每个人的状况不太一样,就看你平常的呼吸是深呢、还是浅。一般人的呼吸,如果很短浅的话,他只能吸到胸腔,就不会再下到丹田,所以他的气很短,吸进来就吐出去了,吸进来,吸到胸腔,他就吐出去了,吸到肺,他就吐出去了——这个我们称为胸式呼吸,就是说你呼吸的方式是只有到达胸腔,是没有到达腹腔的。这样的人,他的呼吸就是很短,然后常常会喘,那表示他的气很短,他会比较不健康,因为他的呼吸不够深长。

我们也有练习的方法。像一般我们练习的方法,你就可以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腹部,然后吸气的时候,小腹鼓起来,这样子练习,吸的时候,把这一口气尽量吸得比较饱,然后小腹是凸起来的,然后吐气,小腹是缩进去的。这样子练习一段时间,一般是三个月,你就可以从胸式呼吸转到腹式呼吸,这个时候你就是用丹田呼吸了。等你的呼吸转成丹田呼吸,你的身体就会比较健康,因为那个息比较深长,就是这一口气可以从鼻腔进来,经过肺部,穿过横膈膜,到达你的腹部,丹田的地方。那你的呼吸是吸进来比较多的气,然后它这个气也可以运送到全身,不管是运送养分也好,排出废物也好,它都做得比较充分,那个功能的发挥比较充分,所以身体就会比较健康,所以我们也可以练习变成丹田呼吸。

那你说还可不可以继续再深?可以、可以的,那是等到我们得到初步的轻安之后,我们的呼吸可以继续走,走到哪里呢?走到脚底,我们称为涌泉呼吸。就是说你如果有轻安现象之后,你会发觉你的脚底涌泉穴的地方会跳动,譬如说你这一口气一吸进来,它可以到达脚底,然后涌泉那个地方会跳、跳,有跳动的感觉,你就知道你现在是涌泉呼吸。这个是我们的呼吸,甚至可以到达这么远,到达我们的脚底。

那深可以到达多深呢?就是我们的呼吸,我们前面有讲说,你要调息的话,就要观想气充满全身,然后全身的毛孔呼吸,可是应该是大部分的师兄都没有感觉毛孔在呼吸吧?一般人的毛孔呼吸,只是他在流汗的时候,我们在排汗的时候,毛孔是张开,那个汗水才可以被逼出来,这个时候是毛孔呼吸,可是其他大部分的时间,毛孔是关闭的。可是修行人,他打坐到一段时间,他全身会毛孔呼吸,随时毛孔都在呼吸。所以什么时候你是毛孔呼吸呢?就是你穿那个不透气的衣服,开始觉得很闷热的时候,那个时候大概就是毛孔开始呼吸;要不然一般人,你给他穿那个什么lon的(编按:人造纤维),他也没有感觉说皮肤不能够呼吸啊,很多人他不管穿什么不透气的料子,他还是穿得蛮好的,那表示说他并没有毛孔呼吸,所以他不会觉得那个料子不透气。可是修到毛孔呼吸的话,他穿的那个衣服一定要是透气的,不管是纯棉的、还是丝的,就一定要透气;要不然他会觉得好像全身闷住了那个感觉,就是因为他有一部分的口鼻呼吸已经转成毛孔呼吸了。

还有一个检查的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味道,身体有没有体味。已经转成毛孔呼吸的修行人,他不管怎么流汗,任何情况之下,几天不洗澡都不会有味道,那个就是毛孔呼吸,就是他平常有一部分的呼吸是用毛孔代替了,所以他的口鼻呼吸不会很明显,像一般人这样喘得很急促或什么,都没有,平常的呼吸也是绵绵密密,非常的缓慢、细长、均匀,非常深长,然后不太感觉到他的呼吸存在,就是因为他一部分已经转成毛孔呼吸了,他就能够把那个浊气转为清灵之气,所以他身上不会有味道。

好,我们刚才说可以到达多深嘛,还可以继续,气可以贯穿骨髓,叫做骨髓呼吸。我们看那个武侠片还是什么,有什么洗髓经,有没有?就是他可以练功,把他的气贯穿到骨髓里面去,那是最深的地方,已经气入骨髓了。气入骨髓,他就可以把骨髓不好的浊气还是什么,全部把它排出来,排毒,所以他就会很健康。他死了以后,不管经过多少年,他的骨头都是白的,还有一点好像晶莹剔透的感觉。像一般人,我们说三年之后去捡骨,全部都黄黄黑黑的,对不对?可是如果你的功夫已经气入骨髓的话,那个骨髓得到净化之后,它不会变黄变黑。所以道家它有名称,这个叫做洗髓,气入骨髓,它的名称叫“洗髓”,毛孔呼吸它叫“伐毛”,讨伐的伐,毛孔的毛,伐毛。伐毛洗髓,就知道它是指呼吸的状态,他的功夫已经到什么程度,听到这个名称就知道了,他已经能够气入骨髓。

所以,现在问:呼吸是吸到丹田吗?就看你的气是吸到哪里。

[问]舌顶上颚,很难轻轻地顶。

[答]不会啊,你就是放在那边,我们刚才讲过,其实平常都是放在那边的,不会很难顶。可能第一个,你没有找对位置,要不然就是太紧张,舌头太僵硬,所以觉得很难顶。只要放轻松,轻轻地放在那里,口水就会一直流出来,就对了,没有那么难吧?

[问]盘腿时,为什么会发抖?

[答]我看不只是发抖吧?我们时间都是坐二十分钟,可能还没有很严重。我们如果继续坐的话,可能就是两腿麻木啊、酸痛啊,就统统来了。为什么坐一段时间就会麻木、酸痛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肌肉神经没有松开,然后我们的心也不平静,心还很散乱,妄念很多,再加上我们的肌肉神经紧绷,所以坐下来才会两腿麻木、酸痛,还有现在讲的什么发抖。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前面要先暖身运动,然后再拉拉筋的原因就在这里。你把这个事前的功夫做好了,你再坐的时候,就可以熬腿熬比较久。那也是不管你是可以熬多久,也是一定要熬到血液循环正常,然后坐到身心两空的时候,就不再有腿麻这种现象产生了,很自然就会消失,我们就说腿部的气脉打通了,就可以久坐,然后不会疲累,也不会酸胀麻痛。

有些人,他是坐到一身大汗;那有些人是愈坐愈冷;有些人曾经练过气功的,或者什么自发功的、灵动功的,可能坐在那边他就会开始震动;还有,有的会见到种种的光,还是见到佛菩萨来了,这些都是转变体质的状态,千万不要惊慌,没事儿!它只是因为你打坐,体质开始变化,开始有一些转变。那为什么会有这些转变?表示你原来的身体是不健康的,它现在在调,在做调整,所以你只要不执著在这个现象上面,它调整好之后,这种现象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不用恐慌说“我是不是怎样了?我本来没事,一打坐就有事”,不是,跟打坐没关系,是你本来就有事,打坐发出来这样而已,不要全部以为是打坐的错,禅坐本身绝对没有错。我们也说过,七支坐法,魔看了都会惊怖,而且它是可以得定、开发智慧,还可以成佛的禅法,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所以一定是修的人,他自己本身身体还没有调好,可能是四大不调,可能是五脏六腑生病了,所以他现在因为禅坐病发,懂吗?那些身体的毛病发出来了,也是好现象啊,你把它调好,或者该看医生的看医生,该吃药的吃药,然后精勤地打坐,这些现象自然就会消失,因为它是一种调整的过程,调整好,这些现象自然就没有,所以不用害怕,怕到不敢坐,不需要这样。

[问]慈悲的净莲上师,您好!坐着坐着,觉得脸部胀硬,是不是意念太强?

[答]我看是身体太僵硬吧!就是身体没有放松,然后脸部也没有放松,所以你脸部会变得很僵硬。

[问]有时候这种现象,会因为“观”而消失。

[答]那就是你放松了,或者是你把你的意念转移到你观的那个境界上面,所以你的注意力转移,你就不会觉得好像这么僵硬,它是对象转移了。

[问]早上有练习一小时,发觉有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时间,心都很杂乱,过了这段时间,心才开始沉定,杂乱的时间是否太长?

[答]当然太长!刚开始练习,心杂乱是正常,反正我们就是刚开始练习,不是散乱、就是昏沉,这个是很正常的,一定要经过调心的过程。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散乱或昏沉的现象呢?最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心念跟呼吸分开了,就是我们讲数息、随息,到随息的时候,不是说什么时候证到随息吗?就是你的心念跟呼吸合一了。所以要等到证到随息的时候,你散乱跟昏沉的现象才会慢慢地消失。在这个之前,因为你的心念跟呼吸是分开的,就是道家所谓的心气不合一、心神不合一。心气不合一,你的心念跟气没有合在一起,是分开的,所以呼吸管呼吸,你的心念还是一直在打妄想,在散乱或者是掉举。所以什么时候这个现象才会消失?就是证到随息的时候,心息合一了,你的心念跟呼吸合在一起了,自然不会落入昏沉或者是掉举,是一定要到这个时候。所以,打坐三十到四十五分钟都是很混乱,那表示散乱的现象很严重。

[问]参加禅修营时,感觉时间太长,很容易因无聊而生起了恶念与欲望,是否初学者不适合长坐?是否要忏悔?还是观之为无常?

[答]初学者是不适合一开始就坐很久,是不适合长坐。要不要忏悔?要忏悔,不能得定,就是过去有业障,有不能得轻安喜乐、入禅定的障碍,过去有这样的业,所以你现在想要修禅定,很难得定,然后心很乱,不但心很乱,还一直生起恶念,所以要忏悔。

观之为无常?也很好啊。这一切的,不管你觉得时间太长,觉得很无聊,还是身体有种种的感受,或者是散乱啊,还是甚至你生起的恶念或者欲望,就是贪瞋痴都有嘛,都观一切烦恼自性是空的,因为它是生灭的,只要是生灭法,它就是无常,自性就是空的,就是无我的。所以恶念可不可怕?不可怕,为什么?因为它自性是空的。一下生起善念、一下生起恶念、一下生起贪欲,表示它是生灭法嘛,不然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如果是真实存在,恶念生起来,它不会消失;可是它等一下就消失了;等一下贪欲又生起来了,贪欲也不是真实存在,要不然它不会消失。可是生起来之后它又消失了,它就在告诉你:这个是无常的,自性是空的——这也是一种对治法,体会空性的一种观法,也很好,你可以观无常也很好。

[问]坐了一段时间,开始觉得热,不是温,汗也流出来了,不过不是大汗淋漓,是正常的吗?

[答]这也算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调整身体的一个过程。身体有湿气,它就会流汗,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太热,你异常的流汗,就是不正常的流汗,那个表示说你体内有湿气,因为现在打坐,湿气排出来了,所以也是调整身体的一个过程所有的现象。

我们先说一下,他刚才说的那个刚开始,是不是打坐时间不要太长?确实,这个很重要。尤其是初学者,一下不要五十分钟、一个小时,所以那个没有基础,去参加十日禅、还是禅七、佛七,就会坐得很辛苦,结果都在那边熬腿,心不是散乱、就是昏沉,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对于修习止观,这个正确的方法跟观念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就一定要把它讲清楚。

初学者,一开始你可以从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开始都可以,但是不适合一下坐超过一个小时。一般来说,就是你静坐的时间多长,你经行的时间,或休息的时间就是多长,譬如说:你打坐半小时,你就经行半小时或者休息半小时;可是如果你是超过一个小时以上,你每次坐超过一个小时以上,你休息跟经行的时间就要double(编按:双倍),懂吗?譬如说:你这一座是坐一个小时,你休息一个小时或经行一个小时是不够的,你要两个小时。你坐的时间愈长,你休息的时间要加倍,一直加倍。譬如说你坐两个小时,你可能就要休息四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你一天不要超过四个小时,全部加起来,譬如说你早上坐半个小时,下午坐半个小时,就是一天之内,初学者最好不要超过四个小时;然后要多休息、多运动,或者是经行。不要一开始学就“我要勇猛精进!”,然后没事情就腿盘在那里,然后也不运动、也不经行、也不休息,这样就会得禅病。所以这个是邪精进,不是正精进,所以这个时间也是要调配好。

那有人问说“我不想坐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熬下去?”要不要熬下去?看你吃得了、吃不了苦?不是啦。像我们一开始上座以后,会很快进入状况,如果你是坐一段时间以后的话,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你上座会身体开始发热,会觉得说身上好像有一股气凝聚在那边,然后会觉得心非常的宁静,身体的状况也很好,好像有被那个很温暖的气笼罩全身的那种感觉,是煖煖的,然后身体会发热。等到你这一股气散了,然后你的心念也没有办法集中了,这个时候就是你下座的时候,这个之后,你就不要再熬了。因为从这个时候,身上那股暖洋洋的气已经散开了,然后心念也散开了,不能集中,这表示说你已经可以了,你就坐到这边为止就好了,因为再下去,你就会很难熬,因为你的心念也没有办法集中,然后你硬要在那边熬的话,你那股能量也已经散掉了,很难再把它收集回来,那表示说你身上的能量,就只能坐这么长的时间,懂吗?那接下来,你都是在熬,效果不好。

所以我们感觉说身体的气散掉了,然后也开始打妄想了,这个时候就下座。所以,到底要不要熬呢?就看你这种状况的时间有多长,因为每个人状况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二十分钟,可能三十分钟,他的心念就没有办法集中,这个时候就是下座。所以我们以这个为标准说你到底每一次坐多少时间,是比较适合的,因人而异。

[问]睡不着的时候,起来打坐合适吗?打坐能代替休息(就是能代替睡眠)吗?

[答]看你的功夫啦,你的功夫不到的话,打坐还真的不能够代替睡眠。那睡不着的时候,起来打坐合适吗?不合适。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睡不着,是因为虚火上升,懂吗?头脑一直安静不下来,你可能在想心事,或想很多事情,就是你虽然不想想,可是它念头一直出来、一直出来,就是整个头昏昏胀胀的,那表示说你已经虚火上升,所以才会失眠。这个时候你再去坐的话,虚火更旺,懂吗?也很难再睡得着。

有失眠的人,应该是在失眠之前来静坐;而不是睡不着、失眠之后才来坐,那个虚火会更旺。我们是在睡觉之前坐,坐到我们那个虚火降下来了,心火下降,然后肾水上升,中医叫做心肾相交,虚火下降,然后肾水上升,然后水火既济,这表示说你的身体已经调好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睡着,就不会再失眠,只要你这个心肾相交,就是把这个虚火降下来,再加上肾水的滋润,这样水火相济之后,你就很容易安眠。所以我们是应该在睡前来打坐,失眠之后不适合打坐。

还有哪些情况之下,或者哪些时间是不适合静坐的?这个我们也要知道。所以什么时候静坐是最恰当的呢?就是一大早,睡饱了,精神足了,这个时候来打坐,是最恰当的时间。所以,这样累了一天,然后晚上已经身心都很疲累,再来打坐,就很容易睡着了,很容易落入昏沉,所以在自己身心非常疲累的时候打坐,效果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在很疲劳的时候来静坐。

然后我们在发脾气的时候,不要打坐。刚刚跟人家吵一架,好,我现在来腿一盘,把心静一静,你生气的时候,身上的气脉都乱掉了,所以这个时候打坐反而有害。那你说我很高兴、很高兴的时候来打坐,合不合适?也不合适。你身心在极度亢奋的那个状态,气脉也是乱的,也不适合打坐。所以我们要记住,大怒、大乐之后不要打坐。

还有,就是喝酒、夫妻行房之后不要打坐,至少一个小时;可是在道家他更严格,譬如说夫妻行房的话,要十二个小时以后才能够打坐,为什么?因为夫妻行房会让我们的气很混浊。因为道家是讲采气,你身上的气很混浊的时候是不适合采气的,所以练道家功夫的人他严禁;要十二个小时以后才可以练功或者是打坐。

还有,今天下午又闪电、又打雷,这个时候不要打坐,因为这个阴阳之气也是混乱的,也不适合打坐。所以道家它最适合打坐的时间,就是早上九点到十点之间,还有下午的三点到四点之间。因为我们刚才讲,道家是采气的嘛,这个时候来静坐,采的气是最好的,为什么?因为这时候太阳是不老不嫩,早上九点、十点,下午三、四点的太阳,那个阳光是不老不嫩的,所以这时候来打坐、采气是最好、最有益健康,他们说是容易得真气(真假的真)。那瑜珈又说凌晨四点钟的灵气最强,所以那时候要起来,把鼻子通一通,因为瑜珈有那个用呼吸来通脉,把气脉净化了之后,然后来打坐或者是练瑜珈,那个时间是最好的。

供作参考,我们是各家来做比较。那我们的话,就是刚才讲的,你最好是早上睡饱了以后来坐,精神比较好,比较不容易昏沉。然后也会让你整天的思虑非常清晰,然后精神会比较好。

[问]还有人问说:密宗认为子、午时为气入魔坏脉,是不适合打坐的;这个时候可不可以坐?

[答]子、午时,子时就是晚上的十一点到一点,午时就是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密教有一个说法,因为密教要修气脉,懂吗?这个时候是阴阳相交的时候,那个气比较不稳定,我们知道子时一阳生嘛,晚上子时一阳生,午时是一阴生,这样懂吗?所以,子时开始,是阳气越来越旺,从子时开始一阳生,然后二阳生、三阳生,一直到中午的十一点,阳气最旺;接下来午时,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一阴生,然后一阴生、二阴生、三阴生,一直到子时,阴气越来越强,这样懂吗?所以我们就知道,早上打坐是不是比较好?因为阳气越来越旺,中午十一点以前,阳气是最旺的,接下来过了中午,阴气越来越旺。

所以,有一些人也是问说:晚上可不可以持大悲咒?又是晚上可不可以打坐?晚上可不可以诵《地藏经》啊?是不是会有众生啦?我们如果以这个时间来算的话,好像阴气是越来越盛。傍晚以后的时间,也是另外那一界的众生开始活动的时间,灵界、灵鬼界它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就是从傍晚以后就大批的出动,一直到晚上,一直到深更半夜,就是它们活动的时间。如果你的身体很健康,心念很正直,你不管什么时间打坐都OK。可是如果你的身体是很虚弱的,磁场、能量是很低的,然后又去练一个什么自发功、灵动功之类的,你的经络又变得很敏感的,因为大部分问的人都是这一类的,懂吗?所以他就会在深更半夜,或者从子时开始,他开始诵经啊、还是持咒啊、还是打坐、还是练功,他就老是觉得有东西干扰,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干扰,懂吗?可能就是因为你身体有病,你的能量、磁场本来就很弱,加上你的心念的力量非常微弱,所以就容易感应到那个灵界的众生。因为我们人是半阴半阳嘛,神仙是纯阳,我们人是半阴半阳,灵界众生是纯阴的,所以当你的阳气越来越耗弱,阴气越来越盛的时候,你是不是跟它的磁场越来越接近?所以,你容易有感应的原因在这里。所以如果你是这种体质,你就不要在半夜或者晚上来打坐。就是一大早,阳光很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坐。

那我们回到刚刚这个问题,子、午时的时候,到底可不可以静坐呢?我们刚才讲,那种很阳刚的,心地很光明磊落的OK,都没有问题。可是如果你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开始的时候在白天坐,晚上不要坐,你就是白天坐,坐满一千日,一千天之后,就没有关系了。因为你是初学者,你身心都还不很稳定,再加上我们刚才讲的,是那种体质的人,他就会有那种干扰的现象。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在大白天坐满一千天以后,你任何时间坐都OK了,因为你那个时候,身心该调的也调好了,只要你静坐的方法正确,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然后能量、磁场会越来越强,就不会再受干扰,这个也很重要,特别交代。

我们之前也讲过,太饿的时候不要打坐,太饿的时候打坐容易胃抽筋,吃太饱打坐容易胃充血,所以都不适合,一个容易散乱,一个容易昏沉,都不适合打坐。所以我们要吃饭,如果你不是吃得很饱,就是饭后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够坐;如果你是吃得很饱的话,那时间就还要再拉长。

那吃的东西呢,就是除了不要吃太饱以外,也不要吃那个太精致的食物,要吃比较粗糙的食物。吃得太饱或者是太精细的食物,就是那种加味、调味比较多的,太精细的食物,道家说那个谷气会太重(山谷的谷,或者是五谷的谷),那个谷气会太重,那你在打坐的时候,那个气会下降,然后容易放屁;所以变成说你那一座,你都在清你肚子里面的废气这样而已,没有什么效果的,所以食物也蛮重要的。

如果我们坐到汗流浃背的话,我们要先拿那个干毛巾把身体擦干,不要这样子湿哒哒的打坐,那个湿气还会被毛孔再吸回去,所以我们要把身体擦干再继续坐,这个是夏天比较容易发生的现象。如果是冬天太冷,有些地方太冷的话,我们就拿一个毛毯把身体裹起来,不要穿得很多衣服,因为那个就觉得身体都被绑住了,从卫生衣开始,又是毛衣、又是皮衣什么衣……这样一层一层,包到最后很难喘气,所以我们就拿一个毛毯把身体包裹起来,那你不用穿得很多,也不会着凉。

过去有一些禅师,他也把他修禅定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作参考。就是以食物来讲,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不要吃太多,太多容易昏沉,太少又容易散乱,这个我们之前讲过,不要吃得太饱,要饮食知量,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太少。

食物的种类呢,那个含地大的食物,什么是含地大的食物呢?就是它是长在土里面的,像马铃薯、番薯,长在土里面的,这个是属于地大的,这种食物吃多了容易昏沉;属于火大的食物吃多了容易散乱,火大的就是辣椒啊,刺激性的食物,像你们最爱的咖喱啊,可以吃一点,不要吃太多,吃太多也容易散乱,因为它是属于刺激性的食物。吃太多肉,也容易昏沉。那你说我都吃青菜,可不可以?也不可以,你只吃青菜,容易散乱。我们喝的饮料,在瑜珈来讲,牛奶是很好的,可是你牛奶喝多了,容易昏沉。那我喝咖啡、喝茶好不好?容易散乱。

天气太热容易昏沉;天气太冷容易散乱。下雨天打坐容易昏沉;太阳太大打坐容易散乱。以季节,春夏秋冬四季来说的话,春天、还有秋天,是比较容易昏睡的;夏天跟冬天,是比较容易散乱的,它是跟气候也有很大的关系。光线,我们之前也有讲过,我们打坐的时候,光线不要太强、也不要太弱,所以光线太暗容易昏沉;太亮,光线太强又容易散乱。

衣服如果穿太多容易昏沉;穿太少又容易散乱。颜色也有关系,那种比较刺眼的颜色,像红的、橘红、黄色的、橙色的,这属于明亮的颜色,是比较容易散乱的;那个暗暗的颜色,容易昏沉,像蓝的、绿的、黑的,这个是属于比较暗沉的颜色。

眼睛,我们之前也讲过,你眼睛闭起来容易昏沉;眼睛睁开容易散乱。所以我们眼开三分的原因在这里,垂帘。我们脉搏在跳动的时候,如果脉搏比较微弱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昏沉的;我们脉博太强又容易散乱。我们在疲劳的时候容易昏沉;太兴奋的时候容易散乱。以贪瞋痴三毒来讲,愚痴的时候比较容易昏沉;贪、瞋的时候比较容易散乱。身体胖的人容易昏沉;瘦的人容易散乱。

所以我们刚才也讲说,你要去掉昏沉跟散乱,要坐到什么阶段啊?就是证到随息的阶段,这些昏沉跟散乱的现象才会慢慢消失。那你问:那要坐到什么时候?到底要坐多久,我才可以证到随息呢?看你宿世的善根嘛,如果没有很用功的话,一般就是六年就好了;如果你止观的方法很正确,然后很精进用功,就不用六年。就是一般来说,要把你的心念调到定的状态,一般需要六年的时间,就是说你很散漫的修,方法可能也没有很正确,或者是也没有很用功,需要六年的时间。

可是如果你的方法很正确,然后再加上精进,像我们《六妙门》就不用那么久,我们只是说一般来讲,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打坐,把你的心念摆平,需要六年。把你的呼吸摆平,三年。身体,我们昨天讲的,身体你自然一坐上去就是很标准,这样要一年。这是没有很用功啦。如果很用功,不需要这么久,可以快速成就。

我们今天的时间……剩下的我们明天回答,好吗?因为我们还是要有进度;而且我们的进度很赶,所以剩下的问题,我明天再把它归纳整理。今天归纳整理不是很好吗?就是条理分明,听起来也还蛮不错的,明天把它归纳整理。因为有一些它可能会重复,有的问得不是很完整,我都会把它修饰,变成很完整的问题,这样很好,听起来就觉得问得好,然后也回答得好。

因为我们每次上课都是时间很匆匆,很赶,就四个晚上,然后就要把《六妙门》把它修好,好像是有一点太赶,时间太赶。所以我们也不用太着急,因为我们之后的课程,我们下一次还有剩下的《六妙门》要把它介绍完,所以我们在每一次上完课之后,都会留四十分钟让各位练习《六妙门》,所以我们这《六妙门》会重复练习,一直重复练习,在我们日后的天台止观的课程当中,我们会一直重复练习。

所以这次没有弄清楚的,还是不太熟悉的,因为我们只能介绍方法,每一步功夫都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只能把方法讲清楚,我们明天会把正确、平常要怎么练习的正确的方法,一定要交代清楚,那之后你们就可以个别个别练习。万一有什么问题的话,你们可以上网问,那我就会回答,因为这中间等到我们下次来,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中间万一坐到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可以赶快上网问,就没有什么疑虑,可以继续的用功;要不然有的现象吓到了,然后就不敢坐了,这样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我们一再强调《六妙门》是非常安全,而且快速可以成就的止观法门,它绝对是没有问题的。问题都是个人有问题,不是身体健康有问题,就是心性的问题,所以他才会在修的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它要调整嘛,我们刚才讲,身体要调整;还有我们心念,我们过去含藏在八识的那些,很多是烦恼、习气的种子,它也会爆发。我们之前讲过,有善根发、有恶根发;那可能恶根发相,就会碰到种种的状况,都是很正常的。你的身心因为要调整,所以它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那什么现象都会出来,这个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先不要害怕,然后有问题就上网问,这样应该是OK的了。

那我们今天是进入“修观”。一数、二随、三止、四观。所以在我们得止的时候,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我今天为什么要来修禅定?我的动机、跟发心、跟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现在已经得定了,我们修止之后、得止了之后,我们就叫做定境,就是说你有一些定境:可能是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还是什么定。所以前面是修止,等到证到止之后,就称为定境,就是说你已经得定了,然后你有种种的定境。

那我们昨天也讲了,你证到止,也许是不同的定的内容。我们也知道定可以开发神通,一般是修到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那个所发的神通是比较没有争议性的,是比较可靠,是真正的神通。可是如果你连初禅都没有证,然后你说有神通,那个一般都不是真正的神通,都是灵通啊、鬼通啊、还是什么通,懂吗?不是真正的神通,所以一般是要证到四禅,所发的神通才是真正的。

所以现在你就要问自己了:“我今天来修禅定的目的是什么?我只是想要得定吗?得初禅的轻安吗?还是说要得四禅的那个神通呢?”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佛修行?尤其今天来修禅定,到底是为什么?只是要每一座,这样坐起来很轻安喜乐,就够了吗?开发神通,神通很好玩,这样就够了吗?”

当然不是嘛!因为即便得了种种的禅定,能够得轻安喜乐,或者是身心非常宁静,那是一种很好的感受、很好的觉受,或者开发神通,那个也是很好玩的境界;但是它没有办法开发智慧,它只是功夫很高,但是没有办法开发空性、解脱的智慧。所以这一定不是到这边就为止了。

因为我们发菩提心,说要成佛,要利益众生。你只是禅定功夫很高,可不可以利益众生?你自己都没解脱,你怎么帮众生解脱?你自己也没开悟,你怎么帮众生开悟?你也没成佛,你怎么帮众生成佛?所以度众生的那个智慧、慈悲、无量的善巧、方便是没有的,这个时候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只是说你有禅定的功夫这样而已,对于自己自利、还有利他都不够。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要反观。反观就是进入第七个“修观”了。既然得止、证止不是我的目的,那我就要在定中起观,怎么修观呢?这个时候,因为你觉得这样还不够,所以你想要进一步,这个时候就从第三个“止”,进入第四个“观”的步骤了。

所以这时候在定中起观,观什么?观我这个身体,你这时候来观身体,会发现身体好像芭蕉树一样,芭蕉树看起来有一棵实实在在的树,可是你一层一层把它剥开,到中间是空的。我们的身体就很像这种情况,你一个一个分析:皮、肉、筋、骨一个一个分析,到最后,皮是身体吗?不是,肉是身体吗?不是,筋骨是身体吗?不是。一个一个零件拆开,诶!到最后没有身体可得,就好像芭蕉树一层一层剥开,中间是空的。所以不管是三十二个不净物,还是三十六个不净物,它只是这些不净物的组合体。你一个一个分析,眼睛是身体吗?不是,我的心脏是身体吗?不是,肝脏是身体吗?不是,一个一个分析,都不是身体啊!那身体在哪里?没有身体可得。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观身体,好像芭蕉树一样的虚妄、不真实。

其实这个不是很难,只要你们坐得不错的师兄,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说你一坐上去,其实很快,五分、十分钟,你就会觉得你的身体只剩下一团气了,没有身体的重量,它好像这团气是可以穿透的,没有实质的这个肉坐在这里、几十斤的肉坐在这里,不是那种感觉,它变成是非常轻的一股气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睁开眼睛偷看一下,你会发觉全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全部都是白的,好像白雾状的,那也没有什么身体的感觉了。所以这个时候,要体会说这个身体不是真实存在的,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感受到,所以它其实不是很难。没有这种觉受没关系,我们就观它好像芭蕉树,我们一个一个分析,它都不是身体,分析到最后,没有身体可得,可见这个身体不是真实存在的。

像我们看外在的这些山河大地,也是同样,你只要心静下来,然后你盯着那个山来看,看久了,它只剩下一个影子,只剩下山的影子而已,可能好几重的影子,你这时候也可以体会那个山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这样练习,到最后都是影子了。

那我们身体也是,你坐到最后就好像那个——书上是形容如云如影,好像云,云是可以穿透的,好像影子,影子是有一个影子在那边,可是你可以在上面踩,影子不会痛,可是它有那个影子,就是那种感觉,所以身体也是如云如影。

然后再观我们的心念,心念虽然已经非常的微细,可是它久久会生起来一个念头,然后消失,久久又生起一个念头、消失。这说明什么呢?它是生灭法,所以心念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好像瀑流水,经论上都喜欢形容心念如瀑流,好像那个瀑布,一直流、一直流、一直流,我们心念的那个躁动性也是这样,一个念头攀缘一个念头,妄念纷飞,就好像那个瀑流水,一直流、一直流;可是你看那个瀑布一直在那边,可是它的水有改变吗?有啊,它流下来就流走了,流下来就流走了,你看瀑布永远在那边,可是都不是原来的水。这说明什么?瀑布是生灭法,不是真实有瀑布可得。那我们心念也是啊,我们看它生起、消失、生起、消失,也可以证明心念不是真实存在的。

那我们的呼吸呢?呼吸也很微弱了,即便它很微弱,也似有似无,或者久久才吸一次。但是它好像空中的风一样,刮过去就没有了,对不对?呼吸,久久呼一下嘛,吸一下,然后吐,久久吸一下吐,也是生灭法,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身体如芭蕉树,心念好像瀑流水,你的呼吸,这个息又好像空中风,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时的“我”在哪里呢?“我”就是由身、心、息组合成的嘛,有一个“我”在这边修数息、随息、六妙门哪,有一个能数的“我”,还有所数的数字。随息就是心念跟着呼吸走嘛。可是现在呼吸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心念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坐在这边修六妙门的这个身体也不是真实存在;可是我们的观念,是身心息合起来有一个“我”在这边修习《六妙门》嘛。可是我们现在分析,身心息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我”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我”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啊,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我”的存在——这样就可以证到什么?人无我嘛,“我”不是真实存在的,对不对?因为“我”是由身心息所组合的,身心息既然不是真实存在,所以也没有一个“我”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不可得。那身法、心法、息法都是属于法。身心息都不是真实存在,法是真实存在的吗?也没有所谓的“法”是真实存在的,这样就可以证到法无我。

所以什么叫做修观?就是用你的智慧来观察:身,好像芭蕉树一样的不真实;心念,好像瀑流水一样的不真实;息,好像空中的风一样的不真实,这个就是修观。藉由这样的观法,然后你可以体悟到身心息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因此见到一切法的真实相,这个时候是“证观”,证到观了。藉由智慧来观察身心息的状况,你就可以体会到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这样就悟到一切法的真实面貌是什么?人无我,法无我,一切法无我,这个时候只要你能够体悟到,就是证观。这是修观跟证观。

那既然没有我,没有法,那我现在所修的定要依止在哪里呢?我们是由身心息来修,然后产生种种不同的定境,可是现在身心息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我所修出来的那个定,它要依止在什么地方呢?它就无所依止,这说明什么?你所修出来的定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一切的定境,不管你是欲界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四禅八定,还是种种的三昧,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这样你就不会著在那个定境当中。不管你今天证到什么定,都是生灭法,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好,这个就是修观跟证观的内容。

那这样修就可以开悟了吗?还不可以,对不对?为什么不能够开悟呢?因为你还有一个能观跟所观,你的能观,就是我们刚才讲观察的智慧,你是用观察的智慧,观身心息、还有定,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有一个能观的心——就是这个观察的智慧;那你所观的境是什么呢?就是身心息、还有那个定,这个是你所观的境。只要有能所,就没有开悟,就没有明心见性,所以并没有真正的见到你的自性,因为还有能所的对立。

在我们的真如本性当中,是没有二元对立的,是没有能所对立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舍观,进入“还”的阶段。既然还有能观、所观,那我们现在再来观察,这个能观的心、还有所观的境,是真实存在的吗?能观的心,是不是真实存在?不是啊,为什么?我观的时候才有,我没观的时候就没有:我现在要用观察的智慧,我现在要起这个观察的智慧来观,这个时候才有;等一下我不观了,我休息了,诶,就没有——可见这个能观的心,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你要观的时候才有,没有观的时候就没有,它也是生灭法。它如果真实存在,能观的心就一直在那边观观观,不会消失的,那个叫真实存在。可是不是啊,它用完了,你观完,它就消失了,等一下再观,它又消失了,可见能观的心它不是实有的。

那所观的境是不是实有的?我们刚才分析过了,不是实有的,所观的境,你一下观身、一下观心、一下观息,可见它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嘛,不然你怎么可以换呢?换来换去你的所观境呢?既然能观、所观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就能所双亡。不是真实存在的,就不需要继续抓住它了嘛。前面我们修观,是因为要观察,所以要起观察的智慧,然后观察身心息的状态,来了解所观的内容它是虚妄不真实的。可是,现在再反观这一念,能观、还有所观都不是实有的,那我们能所就要怎么样?把它销亡,所以当能所销亡的时候,就可以归还本源,回归到自性,这个时候就是“证还”。刚才反观这一念能观跟所观,这个是“修还”;当你能所双亡,归还本源,回归自性的时候,就是“证还”。

那什么是我们自性的状态呢?本来清净,是我们自性的状态。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就能够见到本来清净的自性,当你能所双亡之后,那个本来清净的自性就能够现前,你就可以见到你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自性既然是本来清净,那由我们自性所生起的一切法,是不是也是本来清净的呢?你能生的是清净的,当然所生也是清净的,所生的什么法呢?我们平常每天在用的,六根面对六尘,生起六识,这个就是十八界嘛。那六根是你清净的自性所生起的,是清净的吗?六根本来是清净的。六根所面对的六尘境界,本来是清净的吗?本来是清净的。六根面对六尘所生起的六识,本来也是清净的。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会看到这个生烦恼,听到那个生烦恼呢?那是因为我们又起了能所,懂吗?只要有能所,就不清净了;有能所,你就有一个“我”,然后在看什么东西,有我、有法,然后生分别、执著,因此生起了贪瞋痴。可是它本来是清净的哦,对不对?你说“这个花,这么美”,这个花的本身它是清净的;可是你看了就:“我好喜欢哦!要把它买回去!”你就生了贪了;可是那个不是花的过失,花是无辜的,对不对?可是我们看到花就会生贪、生起贪爱。花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是我们生起了分别、执著,生起了我执、法执,因此生起了贪瞋痴,生起了烦恼。

好,我们现在如果能够回到本来清净的自性,我们就知道由自性所生起的一切法是本来清净的。既然本来清净,那我们如果可以安住在这个清净的境界当中,你看到的所有的人事物,是不是都是清净的?听到一切的音声,也是清净的,因为它是本来清净。这样你还会不会生起分别、执著、妄想?就不会了。所以你每天尽量看、尽量听,六根尽管接触六尘,你的心都是没分别、执著、妄想的。

好,经过这样的分析,就能够息灭一切的分别、执著、妄想。修的阶段是“修净”,当你止息了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就是“证净”。所以,修净就是从见到我们自性本来清净——这个就是修净;然后你再分析,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所以它生起的一切法也是清净的,因此我们对一切法就不再生起分别、执著、妄想。这样练习的过程是“修净”,当你真正的止息到了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的时候,就是“证净”,就是证到自性本来清净。

可是它有相似证、还有真实证,这个也要弄清楚,不要以为说我现在体会到一切法不是真实存在的,我是不是明心见性了?要再检查看看,我们现在就来检查看看。

什么是相似证呢?相似的意思,就是好像是,但不是真的是,已经很接近了,但就不是真正的证到了。可是为什么你又会相似证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觉受呢?它是平常的熏修来的,平常熏习了一些可能听经闻法,听到一些这样的有关于自性的见地,譬如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清净的自性如虚空啊……什么这一类的,这个名言的种子,种到你的第八识,名言的种子,只是名相而已哦。

那你现在打坐,坐到心很宁静,能所双亡了,一切好像都空掉了,这个东西就出来了:“自性好像虚空,自性本来清净”——这个就现前了,所以就以为自己见到清净的自性,不是!那是第六意识的法尘境界,懂吗?第六意识清净面的呈现,这样而已。因为你坐到能所双亡,你的第六意识已经没有分别了,就是不是比量,而是进入那个现量。现量,就是第六意识的清净现量面现前,第六意识相对的是法尘,所以这个其实是法尘境界的现前,就是它的法尘境界,就是“一切自性本来是清净的”,这个法尘境界现前了,懂吗?它是第六意识清净面。所以《楞严经》才会讲到:“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有没有?内守幽闲,就是你守住你内心那个空空寂寂的,然后现在觉得说能所双亡了,一切好像都空掉了,那种内守幽闲这样的一个境界,犹是,犹然是什么?法尘分别影事。犹是法尘分别影事,就是说你的第六意识所呈现的法尘境界而已,不是真正的见性了,并没有真正的见到我们那个清净的自性。

其实很容易分别是真实、还是相似证。只要你一下座,你所有的烦恼、习气都现前了,你这个就是假的,懂吗?坐的时候,“啊!全部都空掉了!哎呦!开悟了!”一下座,该发脾气还是发脾气,看到什么还贪得不得了,你说他见性了没?所以也很容易就能够判别,只要你所有的习气全部都现前,那个就是相似证而不是真实证,只是说你坐到很清净,好像空掉的那个境界而已——那是第六意识的法尘境界,并不是真实的证。所以,这个相似证不能够断烦恼,还是属于有漏的。

可是真实证就不一样,真实证就是说你是真正见到清净的自性了,是真正的见性,然后生起了这个空性的智慧。这个空性的智慧是属于无漏的智慧,所以它能够断烦恼,可以断尽三界的烦恼,然后证入涅槃,了脱生死,这个就是真实证。所以我们就知道《六妙门》修到这个时候,是可以开悟、明心见性,还可以得证涅槃,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真实证的人,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刚才讲,不会再有过去的那个习气呀、烦恼,不会那么重了,他都是能够随时保持清净心,就是说他的心都是随时安住在这个清净的境界里面,因为清净的自性现前,他就一直保持在这个清净的境界当中,在这个清净的境界当中,他就不会分别、执著、妄想。

那你说不分别、执著、妄想,可以过生活吗?我看到什么都没有分别了,可以过生活吗?问他这个好不好吃,“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心”。这好不好看?“我已经没有分别了,然后我也不执著了”,是这样的吗?他比一般人还看得更清楚,懂吗?那个叫做“善分别”。一般的分别、凡夫的分别是第六意识的比量,所以他分别心,凡夫的分别心就是第六意识的比量,所以他会有能所对立,然后会生烦恼、会造业。

可是见性的人,因为他一直保持那个清净,就是说他很了然一切法都不是实有的,已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一切法的自性是空的;但是又宛然显现,因为因缘所生,所以一切法都是“宛然”、好像是存在的,可是自性都不可得,这就是“空而不空”嘛。一切法自性是空的,但是它又是不空,因为什么现象界都有啊,现象界森罗万象,什么都有啊。所以那个空,绝对不是顽空,是一切法都是宛然,宛然就是好像存在,好像梦中一样,就说明它不是真实存在,他心里非常清楚。所以他善分别一切法,因为他第六意识已经转成妙观察智,所以他是善分别;虽然善分别一切法,但是又不会执著一切法,因为他明白一切法自性是空的,他也允许一切法的存在。所以他在这个空性当中,又可以生起无量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所以他是了知一切法,又能够成就一切法,成就一切法来利益众生。

这个就是真实证的境界是这样子,他是这样来过生活,他可以不分别、不执著、不妄想。不执著,就表示他第七识已经转成平等性智。所以,所谓真实证的境界,就是善分别一切法,但是可以不染著一切法,再进一步去成就一切法。那菩萨就是真实证到这个自性清净的境界,所以才能够成就空性的智慧,然后以广大的慈悲心行六度、四摄法来利益众生,这个时候就是“证净”的境界,就是这样子。

我们今天好像没有时间练习打坐,没有关系,明天尽量找时间来打坐。

明天我们就是打算把第三章“随便宜修六妙门”,就是随你的方便、还有适宜地来修。这《六妙门》的内容,我们都学习过了,然后平常要怎么样的练习,然后怎么样的来善巧运用,来活用这个《六妙门》,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明天就是要观察你当下的状况,是用《六妙门》的哪一门是比较合适的,那我们明天要把它说清楚,这样你们回去以后,就可以每天这样来练习,就能够善巧运用;要不然会以为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次第修。它是可以随着你的方便来随时作调整,其实是可以这样的。可是它的大前提,就是你《六妙门》都要修习得非常的精纯,就是要非常的熟悉,然后你才可以活用;如果你六妙门的内容并不熟悉,你练习的时间不够,你也没有办法善用,这个我们明天会说明。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