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12、无为法六: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好,我们今天介绍“无为法”。“百法”的第五位是“无为法”。

为什么“无为法”会放在第五位呢?那是因为前面讲完了第一位“心法”、第二位“心所有法”、第三位“色法”、第四位“心不相应行法”之后,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它们都是生、住、异、灭的。我们昨天说一切有为法有四相:就是生、住、异、灭;或者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发觉一切有为法都具有这四相。前面这四位介绍之后,发觉它都是生灭无常的,都是属于有所作为,什么叫“有为”?就是有所作为,那它有所作为,就是有所造作的意思,那它造作的力量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它不断不断地生灭变化呢?不断地有所造作呢?就是依因缘而有所造作,所以我们说一切有为法是因缘所生,所以是依不同的因缘,它就有不同的造作,于是就有生、住、异、灭这四相的展现。所以什么叫有为法?有所造作,是什么在有所造作?是依因缘而有所造作,这个就是有为法。

那我们发现: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都是这样的现象,虽然是生灭无常,随因缘而有所作为;但是,它的体性却是空的,这是重点哦!只要是生灭无常,它的自性就是空的,对不对?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就没有办法永恒存在,因此可以证明它的自性是空的,这个空性就是一切有为法的真实之性,它就是无为法,懂吗?所以无为法在哪里见?一切有为法的四相上面见。我们只要观察一切有为法它是生、住、异、灭的,它不断不断地生灭、生灭,只要是生灭的,它就是无常的,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就可以证明一切有为法自性是空的——这个空性,就是一切有为法的真实之性。真实之性就是实性,一切有为法的实性。

一切有为法的体性是什么呢?体性就是无为,随不同的因缘而有所造作,是有为法,这样明白吗?所以有为跟无为是一个?还是两个啊?一个是说明它的体,一个是说明它的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就好像水跟波一样,水好比是无为法,波、水波好比是有为法,水不能够离开波,对不对?波也不能够离开水,离开水,也没有波,这就是体用,体用不二,有为法跟无为法是不二。所以在哪里见无为法呢?就在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上见它的生灭四相(有为法的生、住、异、灭四相),你就能够体悟到它的真实之性,就是无为法,它的自体是空的,这个就是它的体性,有为法的体性,自性是空的,这个就是无为。

所以为什么“无为法”要放到最后呢?你说佛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证得佛果,证得无上菩提,所以就要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那直接讲“无我”就好了,直接讲“无为”就好了,因为最后是要证到这个“无为”,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讲“无为”呢?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了,明白为什么,因为“无为”是在有为法上,所以必须要先介绍九十四个有为法,然后才能够在有为法的当下见到它的生灭现象,然后去体悟到无为,这就是为什么“无为法”会放在第五个原因,一定要介绍完了有为法九十四个,才介绍最后的“无为”六个。

那为什么无为法又有六个呢?不是都是有为法真实的体性吗?是因为我们要先知道什么叫做“无为”,一切有为法的自性是空的,在这个空性当中没有生灭,没有任何的造作,也就是不再依任何的因缘而有所作为,这个时候称无为法,就是只要当下它没有生灭现象的这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无为,不管它的时间长、还是短,只要它有一段时间是没有生灭现象,是无所造作,这个时候它当下就是无为的一种展现,所以就变成说它有不同的情况,它也许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远的,所以我们就要依它这个中间的差别,分为六种无为。

我们现在就看这六种无为的内容:

第一个是“虚空无为”。什么是“虚空无为”呢?虚空无为是大乘菩萨所证的一种无为境界。大乘菩萨他在修人空观或者法空观的时候(这个人空观跟法空观,刚好我们下一次九月份讲《圆觉经》会讲到人空观跟法空观怎么修。这边就不详细介诏,因为是专门的一种法门,一种修法),这边只是说为什么会有虚空无为的境界现前呢?就是大乘菩萨他在修空观的时候,不管是人空观还是法空观的时候,他会藉由透过这个法门,慢慢、慢慢观,观到最后,没有身体的感觉,连念头也没有了,外在的世界也在当下消失了,身心世界在刹那之间好像被消融掉了,在这个空性当中,就是第六意识现起现量境,清净的现量境现前,这种清净的现量境就好比无障碍的虚空一样,所以它的名称叫做“虚空无为”。

我们刚好介绍过色法,那个法尘,有没有?第六意识相对的它是法尘,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它就是法尘境界。现在这个虚空,就是第六意识的现量清净面现前的时候,好像虚空没有任何的障碍,这时候为什么没有障碍呢?因为身心世界在这刹那之间好像都消失掉了,所以身体在这种情况之下,好像没有任何障碍;心念呢?也没有什么起心动念了,好像心也没有任何障碍;外在的世界也消失不见了,也没有任何障碍,身心世界都好像虚空,没有任何的障碍,所以称为“虚空无为”,它的名称是这样来的。就是因为它暂时没有生灭的现象,所以就能够称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在那个境界当中,在空的境界当中,就是第六意识的法尘境界,它是一种现量无分别的清净的展现,那个当下是暂时没有生灭现象,所以也可以称为无为。

但是这个无为是不是真正的无为呢?不是。这个无为,它是在观想的时候,由第六意识变现出来的境界,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无为,为什么呢?你先修观嘛,修人空观或法空观,到达这样的一个境界;但是等你出定,身心世界又回来了,统统有障碍,身体有障碍,心有障碍,外在的世界,六根面对六尘的时候,也有障碍,所以我们就知道它是暂时呈现的一个无为状态,而不是真正的无为,不是真正的证到不生不灭。

而且,他也没有真正的证到无我,虽然是修人无我、法无我(就是这二空观,人无我、法无我);但是并没有真正证到无我,就是当下虽然他契入这个境界,身心世界好像都消失,好像没有任何障碍,但是他这个当下“我”的念头还在不在?还在,没有消失,所以我们才说他没有真正的证到无我,因为当下他的心念里面是还有我的,因为他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所以当下所现的第六意识清净现量面,就变成他“我”的观念里面:“我就是虚空,虚空就是我”,所以“我”还在,只是暂时身心世界消失所呈现的好像虚空的状态,好像没有障碍的状态,那个“我”并没有真正断除,所以并不是真正的证到无我,因为我执也没有断,对不对?所有的烦恼、习气统统在,只是在那个境界当中没有现前而已,你出定之后,可能全部又现前了,所以我们说他也不是真正的证到无我。所以我们打坐,坐到这时候,不要以为自己证果了,坐到身心世界好像都消失了,就以为自己证果了;还没有,也许你进入的就是现在讲的虚空无为的境界,并没有真正证果。

要到什么时候才是证果的描述呢?不是有人说要修到(好像是禅宗说的吧)“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有没有?那个才是真正无我的境界,真正证到无我,或者真正见性,连虚空都粉碎,现在还有一个虚空嘛,对不对?无障碍的虚空,要到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是大地也没有了,虚空也没有,那个才是真正的,也是描述那个境界啦,你等一下你抓住一个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又完蛋了。形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自己证到,才知道什么叫做虚空粉碎。OK,这是第一个“虚空无为”。

第二个“择灭无为”,这个是小乘人所证的涅槃境界。小乘人就是二乘,声闻或者缘觉,他们在修四念处或十二因缘观等等这些小乘法门的时候(我们刚好有练习过,我们练习身念住,有没有?最后一次也讲到四念住,身、受、心、法,都是观察它是生灭无常、无我的,小乘人就是修这个),所以他在修这个,譬如说四念住等等法门的时候,观察身、受、心、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因此可以证到一切有为法自性是空的,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自性就是空的,它就是无我的。在这个无自性空的当下,一切的生灭现象暂时不起,也能够暂时,那个生灭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无为在哪里见?在有为的生灭无常当下去见,你只要看到它是生灭无常,就是无自性空,无自性空就是有为法的真实之性嘛,我们刚才说的,你就可以体证到无为,它暂时就能够进入无为的状态,就是暂时没有生灭了,只要你进入那个空,一切生灭无常,自性是空的,你就安住在空的当下,懂吗?它暂时就没有生灭了,就进入那个无为的境界、所谓的无为境界。

所以,先证到这个空,在这个空无自性的当下,一切生灭现象暂时不起,你明白这个空了之后,再用这个空性的智慧(这个空性的智慧,小乘他只能够证到人无我,不能够证到法无我,所以这个是人空观,他能够证到人我是空的),然后就有这个空性的智慧,这个空性的智慧,就是明白一切有为法因缘所生,自性是空的,或者身、受、心、法它是生灭无常,自性是空的——他就用这个空性的智慧(这时候的空性智慧,就是我空这个空性的智慧)来干什么呢?这个空性的智慧来断除一切烦恼。小乘断的烦恼就是见、思二惑。他见到空性之后,然后用这个空性的智慧来断除见惑跟思惑,这时候所证的涅槃境界,就称为“择灭无为”。因为涅槃的境界没有生灭现象,所以能够称为无为,暂时没有造作、暂时没有作为。为什么又叫择灭呢?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择,就是简择的意思;灭呢,就是断灭的意思,用空性的智慧简择,简择就是选择的意思,用空性的智慧简择来断灭一切烦恼(就是见思二惑),所达到的涅槃,就是现在讲的无为,就称为“择灭无为”。就是说这个无为境界是怎么达到的呢?由择灭来的,用空性的智慧简择断灭一切的烦恼——见、思二惑,所体现的无为境界,就称为择灭无为,因为这个无为是由择灭所达到的。所以修过四念处的,只要你能够体悟到空性,你就能够用空性的智慧来断除所谓的见惑跟思惑,因为你已经明白人无我的道理了,已经证到人空,就用这个空性的道理来断除一切烦恼,就能够证到择灭无为。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非择灭无为”。我们看到这个名称就知道:它不是由简择而达到的无为,所以叫做“非择灭”,不是用择灭的方法所达到的无为境界,就称为非择灭无为。这个是修大乘见地的时候所证的无为境界。那它是怎么样达到这个无为的境界呢?有两种情况都可以达到非择灭无为: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不是说要闻思修吗?那你就听闻大乘的见地,譬如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听闻“菩提自性,本自清净”,这个种子种到第八阿赖耶识去了,等到你在修观的时候,这个自然就会现前。你是先熏习到第八识成为种子,那在修大乘止观的时候,它能够自然就现前,所以在我们听闻“菩提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我们的菩提自性当中,是本来没有妄念,本来没有烦恼,所以妄念烦恼本空,因为我们的自性是本来清净的、本自清净。本来清净的,你要不要再用择灭的方法来断烦恼?断妄念?不用,因为它本来清净啊,那你就保持清净面,就可以证到无为了,听起来好像它比较快哦!刚才小乘的四念住,还要在那边用空性的智慧,然后简择,然后还要灭一切的烦恼,然后还要知道见惑有哪些,五不正见,然后烦恼有根本烦恼、随烦恼,好像蛮烦恼的,所以它是属于渐修,择灭无为属于渐修。现在非择灭无为,大乘菩萨修的,它是属于顿悟的,只要你能够悟得到,让你本自清净的自性现前,然后你安住在本来清净的境界当中,就可以证到非择灭无为,所以它会比较快,所以它是属于顿悟的法门,只要你在听闻的时候,真正明白它在讲什么,然后你再安住在这样的境界就可以了。前面功夫不纯熟的时候,可能还要再打个坐,修个止观,然后它就能够现前。那功夫如果纯熟,其实在行、住、坐、卧,它随时都会现前,本来清净的自性就现前,所以那个时候,你也不用说用什么法门来对治烦恼啦、对治妄念啦,不用!为什么?清净自性里面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呀,你只要让它呈现就好啦,所以你也不怕妄念,也不怕烦恼。所以不是有一句话说“不用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有没有听过?这就是很快啊,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我们自性当中本来清净,所以本来无事,“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一切万法是本来就在空性当中,本来没有生灭的,唯人自闹,是你自己心在那边打妄想。

还有一种方法也很快:你观察那个念头,已经过去的,就已经过去了,对不对?未来的,还没有生起,对不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生起,所以过去、未来都没有,因为一个已经过去,一个还没有生起,对不对?那当下那一念本空嘛,因为你看到当下那一念,它又过去了,所以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当下那一念本空,当下那一念因为你抓不住,所以它又过去了,这就是“三际托空”的道理,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托空”,在当下就把它空掉,这个也是一种非常快速的。只要你这样常常练习,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当下再把它空掉,你过去、现在、未来就空掉了,就能够进入现在讲的“非择灭无为”,这些都很快。

所以听闻大乘的顿悟法门,由这些种种大乘的见地可以比较快速地证到非择灭无为。因此说知见要正确,只要你知见正确,好像不用像小乘的法门这样一步一步地观察清楚,然后一步一步修证的功夫,不需要,因为非择灭无为,没有那个过程,没有经过简择,然后要断除烦恼的这个过程,它没有,本来就是!它就现前了,所以我们才会说它好像不用很费力,自然就空掉了,就能到达现在所谓的“非择灭无为”。

这个是第一种情况,可以达到非择灭无为,就是只要你听闻一些大乘的见地,有关我们刚才讲的那些内容,你很快就能够证到这个无为的境界。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刚才说有所造作,有所作为,是依因缘所生嘛。就是说这一个法成就、不成就,就是看它因缘具足、不具足。我们昨天才说过的,因缘具足,它就成就,不具足,它就不成就。我们现在让它因缘不具足,这个法就生不起来了,对不对?生不起来就没有啦。这个法就是断掉它生起的因缘,不让它有生起的因缘,那就空掉了。所以这个也是第二种情况,也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缘缺的时候所显的无为境界,也是属于非择灭无为。

一切有为法是因缘所生,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它就不生。所以我们如果能做到让它缘缺(生起的因缘缺),自然这个法就不能够生起,就是没有生起那个法的缘,让它缘缺、缺生起的缘。由于缘缺的时候所显的无为现象,我们就称为非择灭无为。因为由于缘缺所现的,而不是由择灭来的,所以就称为非择灭无为,它是因为缘缺,而不是由择灭。

还有,譬如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我们常常说保持第六意识的现量无分别,也是缘缺嘛,不让它生起。你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无分别,它就不会生起烦恼,就不会造业,这也是一种缘缺,就是生起烦恼的那个缘缺少了,因为你的第六意识不分别。烦恼是由你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意识再加进来,就有我喜欢、不喜欢,然后就有贪、瞋、痴烦恼;所以你只要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它就没有生起烦恼的缘,缘缺了,这也是一种缘缺的情况。很多,我们每天常常都会碰到这种缘缺的情况,就看你能不能把握,能的话,就可以证到非择灭无为。好,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不动无为”,这是四禅天人所修的舍念清净定。因为修到四禅,不再被喜乐所动心,所以就称为不动。所以我们知道这个“不动”是什么意思——不被喜乐所动,只要你能证到四禅,四禅就称为“舍念清净”,只要你能够证到舍念清净,当下就是“不动无为”的境界。

另外还有“五不还天”,我们说色界四禅天还有一个三果圣人去的,他还没有证到阿罗汉之前,三果圣人到哪里去了?就是到色界四禅的五不还天,所以色界四禅的五不还天的三果圣人,他证的境界也是现在所说的不动无为,因为他在四禅天(第四禅,色界的第四禅),第四禅就是舍念清净,只要是舍念清净,就是不动无为。

我们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到达色界第四禅,就能够喜乐不动心呢?我们如果还记得,我们讲《天台止观》,讲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从欲界定怎么进入未到地定,然后再怎么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有的详细内容我们都已经介绍过了,如果还记得的话,就知道为什么到第四禅可以舍念清净,然后不为喜乐所动。因为到达初禅的时候,不再有忧苦了。所以我们如果禅定的功夫能够到达色界初禅,你从此以后没有欲界的忧苦,忧愁啊、悲伤啊、痛苦,你都没有那个情绪了,因为初禅是喜乐嘛,只有喜乐、轻安,身心是一种轻安、喜乐的状态,没有忧愁、烦闷这些东西。所以你随时看到他都是很开心的,这样会不会透露什么信息?那个不开心的,都没有证初禅,就透露这个信息。所以不管怎么样,在别人面前都要看起来很开心,表示你禅定功夫很高,至少初禅以上。所以我们就知道,你证初禅就不会被忧苦所动心了。那到达二禅的时候,就不再有寻、伺来动心(我们前面刚好讲完寻、伺,有没有?不定有四法,有四法是不定法,其中有两个就是寻、伺,那时候我们也讲过寻、伺是初禅才有,所以初禅称为“有寻有伺三摩地”,二禅就没有了,二禅以上全部称为“无寻无伺三摩地”),所以只要你能够证到二禅,就不会再被寻、伺动心了。那到达三禅呢,就不再有喜来动心。四禅呢?不再有乐来动心。因为三禅是大乐,到达四禅,为什么叫舍念清净?就是他的心只跟舍受相应,没有跟其他的,什么乐受啊…那些都没有了,它只跟舍受相应。所以我们知道到达四禅,不再被乐所动心,而且口鼻呼吸已经断了,所以没有出入息了,它全部转成内呼吸,口鼻呼吸已经断了,就是说你证入四禅的那个当下,没有口鼻的呼吸了。所以到达四禅,就能够离现在讲的:初禅所离的忧、苦,还有二禅的寻、伺,三禅的喜,四禅的乐、出、入息,出息、入息,这个加起来一共有八个。所以我们就知道,到达四禅不但能永远离开这八难,它也称为八难;而且同时还能够远离三灾: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大火烧到哪里?烧到初禅,水淹到二禅,风只能刮到三禅,四禅既没有火灾、也没有水灾、也没有风灾。所以我们现在知道,四禅能够永离八难三灾,所以它称为“不动无为”。

好,第五个“想受灭无为”,这个是无色界四空天人所修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凡夫或者是外道,他在修无色界四空定的时候,我们之前也讲过四空定: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正要超过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时候,他的想心所跟受心所暂时不起作用,这时候就称为“想受灭无为”,正要超过四空天的最上面一层——非想非非想处定,还没有出三界,出三界就是刚才讲的,小乘所证的择灭无为,那个是小乘的涅槃境界;但是这个不是,这个是无色界四空天人所修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再下去呢,就出三界了,他还差一点点,所以他是凡夫或者外道所修的禅定,他可以到达这么高的禅定功夫,差一点点,因为他没有到达九次第定。你要出三界,必须要超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他还没有超过,还没有到达九次第定,要超过四禅八定,第九个就是小乘所证的涅槃境界,这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出三界。所以他是还差一点点,只是暂时让想心所跟受心所不起作用这样而已,因为定力很高,非想非非想处的定力已经很高了,想、受暂时不起,所以也能够称为无为境界。外道会以为他己经证到涅槃,其实还差一点点,这一点点是差在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无我、空性的智慧,所以他没有办法出离三界,证到真正的涅槃,只能定力很高这样而已,但是没有办法出三界。这是“想受灭无为”。

第六个“真如无为”。这个是真正大乘的无为境界,是大乘菩萨所证的境界。

这个无为境界,为什么称为“真如”呢?它的名称是这么来的:真,就说明它不是虚妄的嘛,叫做真嘛;如,就是说明它不颠倒。真,说明它不虚妄;如,说明它不颠倒。那谁虚妄?谁又颠倒呢?小乘虚妄,外道颠倒。为了说明已经离开了小乘的虚妄、妄见,外道的颠倒见,所以给它一个名称,叫做“真如”,它的名称是这么来的。

小乘的见还属于妄见,因为还没有见到真心本性,还没有破尘沙、无明,他只有破见思,所以他还没有见性,所以我们说小乘即使他证到涅槃,但是他还没有明心见性,为什么?他还没有见到真心,还没有见到菩提自性、真如,都还没有见到,为什么?因为他的无明还在,他的尘沙惑也没破,无明惑也没破,所以他的见还是虚妄的。这是小乘的见,是妄见,是虚妄的见解,因为还没有见真心,所以他还是用妄心。

那外道的见是颠倒见。我们讲过五不正见就知道,外道有种种的颠倒见,根本就是错误的知见。

现在为了说明他离开二乘的妄见,还有外道的倒见、颠倒见,所以就称为真如,它的名称是这么来的。

虽然称为“真如”,是不是真的有一个“真如”啊?有没有?它只是说明这样的状况而已,不是小乘、也不是外道所证的境界,只是说明这样的状态。如果你以为有一个真正的真如,又错了!又著在名相上。所谓的“真如”,它只是在远离一切虚妄分别的时候,所显的无为境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叫真如的这个东西,它只是说明一个状态,它的状态是在远离一切虚妄分别的时候,所显现的无为境界。

什么叫“虚妄分别”呢?就是我们说的依他起性,当下不起遍计所执,就能够证到圆成实,有没有?这个唯识的名相,这就是能够远离一切的虚妄分别:在一切因缘所生法的当下,不会起我执、法执,就能够证到圆成实,本来圆满成就的那个叫“圆成实”的体性,就能够证到这个体性,所以这个“真如”在哪里见呢?我们刚才说过了,这个体性,一切有为法的真实之性在哪里见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在一切有为法上见,只要在有为法的当下,明白它是生灭无常,是无我、无法的(人无我、法无我),就能够体证它的真如之体。

所以“真如”也是假名,不用去看、也不用去找,没有这个东西的,它只是一个假名。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听到“真如无为”,“真如”这个是我们要去证的、要去修的,以为有一个真如的话,有一个真如可以去证的话,这又落在法执上面了,执有一个真如法可证,这个又是另外一种法执。

所以既然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就没有一个法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法无我,不管是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无我的。所以就没有一法是真实存在的,不管你说的是涅槃法啦、真如法啦、还是无为法啦,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要体证真如,体证哦,不是真的有一个真如可以证,你想要进入这个真如无为,就是我们昨天讲的,要离一切三种相嘛,你只要能远离一切的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这时候所显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现在讲的真如境界,看你什么时候离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你就可以证到真如境界。为什么说它不可思议呢?不可思议就是不可心思言议的意思嘛。只要你能够说出来的都不是,所以要远离什么?语言相;只要能写出来的都不是,你很厉害,著书立说,只要能写出来,你可以写一本什么叫“真如”,只要你能够写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真如;只要你的心能缘到的,它也不是真如,所以要离心缘相嘛。只要你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心能够缘得到的,都不是真正的真如无为。它是远离一切的言语啊、文字啊、心缘相才能够到达的。既然远离、既然你的心没有办法缘到,那你就不用嘛!心能缘到的意思,就是说它有一个能缘的心,还有一个所缘的境,你一个能缘的心,想要缘真如,真如是你所缘的,这样就错了!所以你要用你能缘的心,去找一个真如,它就不是真的真如;因为它还有能、所,能缘的心跟所缘的境,现在是这个心缘不到的,所以你还有一个心可以缘这个真如,它就不是,所以说它远离心缘相。你的心是没有办法缘到的,因为你有能缘、所缘,就不是,一定是能所双亡。就是能缘的心是见分,所缘的境是相分,你就还有见分跟相分,落在两边,二元对立就不是;一定要回归自证分,能所双亡,那个境界……就不能说,对不对?就是只能用证的啰。只要你能够远离一切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那个不可思议的,不可心思言议的,那个,就是了!

好,这六个“无为”都介绍完了。

前面所说的这五种无为都是八识所变现的,像我们刚才讲虚空无为,就是第六意识所现的清净的现量,所以它是心识所变现的。所以前面讲的这五种无为,都是心识所变现的,或者说都是八识所变现的,它的体都是真如,所以这五种无为,都是依这个真如的自体上所假立的名称。这重点来啰!假立的名称,所以二乘人所证到的择灭无为的涅槃境界是不是真实的?不是真实存在,假立的名称,有一个涅槃可证。涅槃不是真实存在的,小乘人就是错在这里,小乘人的法执,就是执有涅槃可证,所以他没有办法见到真心,就是因为他法执没有办法破除,他没有办法证到法空,他可以证到人无我,但是没有办法证到法无我,涅槃正是他要执著的法,所以他的法执还在。

现在我们明白,我们比小乘人还要高明,我们知道涅槃也不是真实存在,它是依真如的自体上所假立的名称,这样而已。还有刚才讲的,种种的不动无为,四禅,你证到四禅又怎样?四禅也是依真如自体所假立的名称,所以禅定的境界也是虚妄的啊!所以你禅定再高又怎样?有神通又怎么样?都是生灭法,都是无常的,都没见到真心本性,都没开悟,无明都在,可能见思惑都还没破,至少小乘人见思惑已经破了。

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明白无为的内容,然后又能够进一步知道它不是真实的。那我们禅定功夫再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执还在;证到涅槃、无我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都是虚妄不真实的。所以,这五种无为都是依真如的自体上所假立的名称。

虚空无为是怎么假立的呢?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因为已经远离一切身心的障碍,就好像无障碍的虚空一样,这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假名,叫做“虚空无为”。

那为什么叫择灭无为呢?就是如果我们能够用抉择的智慧,就是空性的智慧,来灭除一切烦恼,所体证的真如,这时候就给它一个假名,叫做“择灭无为”,都是假的。

如果不是藉由抉择,而是悟到自性本来清净等等的,这些大乘的见地;或者是由缘缺,这个时候所显的真如,我们就给它一个名称,叫做“非择灭无为”,所以它也是假名。

那如果我们能修到色界四禅,已经能免除三灾、八难了,刚才讲的三灾、八难,不再有苦受、乐受来动摇我们的心了,这个时候所显的真如,我们给它一个假名,叫做“不动无为”。

如果我们已经能远离无色界的无所有处,正要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时候,想心所、受心所暂时不现行(暂时不活动的意思),那由这个想心所跟受心所灭所显的真如,我们给它一个假名,叫做“想受灭无为”。

由此可知,这五种无为都是依真如而假立的。真正的真如自体,我们刚才讲的,必须要证到无我,也就是人无我跟法无我,能够证到这二空(人无我、法无我)的时候,它才能够显现,所以它是什么时候证的?至少要到别教的初地以上才能证到,因为他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他已经见到真心了,这时候才能够真正的真如境界现前;在这之前,都还没有办法,因为他还没有证到我空观跟法空观,就是还没有证到人无我跟法无我,所以它属于地上菩萨所证的境界。

所以这六种无为,如果是在别教初地以前,因为修观,它就呈现这些无为的时候,虽然它能够暂时呈现这种种的无为境界,但是它属于有漏的,因为他还没有破一品无明,都没有破,所以他修的所有的无为境界都是有漏的。如果是证到别教初地以上呢?这时候由后得智所变现的,就是属于无漏的无为境界,所以属于有漏还是无漏,就看你有没有破一品无明,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

《大乘百法明门论》,主要它就是要说明“一切法无我”的道理。前面已经介绍了什么是一切法的内容,到现在已经介绍完了。

现在要进一步说明什么是“无我”?整本《大乘百法明门论》就是要说明“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有为法九十四,无为法六个,这是一切法。那为什么一切法无我呢?所以接下来要讲,为什么一切法是无我的?

什么是无我?无我,就是人无我、法无我嘛。也就是说一切法,前面讲一切法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一共加起来一百个嘛,所以叫“百法”,为什么这百法不是我?我们要一个、一个来分析:

为什么心法不是我?心法有几个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加起来几个?八个、心法有八个。如果心法是我的话,请问这八个,哪一个是我?眼识是我呢?耳识是我呢?还是鼻识是我呢?还是意识是我?每个都是生灭、八个识都是生灭的,八个识有八个,难道我有八个吗?也不可以啊,我只能独一无二的,怎么可能有八个呢?可是哪一个是我?你也不能说哪一个是我,说不出来,都不是我,对不对?八个都不是我。而且这八个识都是念念生灭的,念念生灭就是说它生起来就消失,生起来就消失,还没有生起来的我们叫未来;生起来还没消失叫现在;已经消失的叫过去,那过去的是我?现在的是我?还是未来的是我?也都不是啊。我们刚才讲嘛,三际托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生起,当下又过去了,现在又过去了,我在哪里?找不到!这样就可以证明心法不是我。心法有八个,这八个不是我,过去的不是我,现在的不是我,未来的也不是我,都不能够证明它是我。第一个,为什么心法不是我。

第二个,为什么心所有法不是我?心所有法就更多了,五十一个,(如果都是我的话)那我好忙哦!所以这五十一个,哪一个是你呢?五遍行是你?五别境、善十一、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哪一个是我?不能说哪一个是,然后它也是生灭的啊,过去的是我?现在的是我?还是未来的是我?也都不是,这样就可以证明心所有法不是我。

为什么色法不是我?色法的内容有十一个嘛:五根、六尘。如果五根是我的话,那如果我的五根坏了,那我也坏了,是吗?如果我的眼根坏了,那我是不是跟着眼根一起坏?不是嘛,所以眼根不是我;耳根也不是我,都可以这样证明,五根不是我。那六尘是我吗?色、声、香、味、触、法是我吗?色、声、香、味、触、法如果是我的话,那我就变成外境了,对不对?那六尘也变成有见、闻、觉、知了,可是不可能嘛,因为事实的状况不是这样嘛,我不可能变成六尘外境,然后六尘外境也不可能有见、闻、觉、知的作用,可见色法不是我,不管是五根还是六尘,都不能够证明是我,所以色法不是我。

为什么不相应行法不是我?不相应行法是由什么的分位假立啊?它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的分位假立。以上前面已经证明心法不是我,心所有法不是我,色法不是我,那现在由这三法的分位假立是不是我?不是嘛,因为它是由三法分位假立来的,既然这三法都不是我,所以它分位的假立也不可能是我,就可以证明不相应行法不是我。

无为法为什么不是我?无为法是相对有为法来说的,前面已经证明有为法不是我了嘛,有为法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些有为法前面已经证明它不是我,那无为法又怎么可能是我呢?对不对?

好啦,所以呢,这五位百法都不是我,这个就是“人无我”;这五位百法也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法,这就是“法无我”。很快就证到人无我、法无我,就这样证到二无我。其实它不难嘛,就是在有为的当下去体悟,其实它不难。所以所谓的无我,就是指人无我和法无我,只要通达了人无我、法无我,就能够断除烦恼障跟所知障,证得佛的果位,就是菩提果和涅槃果。

这个就是整个《大乘百法明门论》所有的内容,就是在讲一切法无我。怎么证?就是我们今天上课一开始的,为什么要先介绍有为法?就是要在有为的当下去体证无为嘛,所以我们现在就明白了:要先明白有为法的内容,然后在这个有为法的当下去体证无为,到最后连无为也不可得,就是我们刚才讲,无为法也不是我,无为法也不可得,所以不要以为有一个真如可以证。如果你都证到了这些内容,你就能够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然后证得菩提果跟涅槃果。

所有的“百法”内容到现在全部介绍完了。最后希望大家都证得嘛,所以愿一切众生都能藉由“百法”,通达一切法无我的道理,早日证得佛的果位。

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