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简介天台四部止观,六妙门十章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知道“天台止观”一共有四部:第一部是圆顿止观,也就是所谓的摩诃止观,它一共有十卷;第二部是渐次止观,也就是禅波罗蜜,它也是有十卷;第三部是小止观,就是我们上次讲的《止观坐禅法要》,这一部我们已经讲过了;第四部是不定止观,就是我们这一次要讲的《六妙门》,天台止观就一共这四部。

那这四部止观,要从哪一部下手先修呢?一般来说,是先从《天台小止观》先下手修,因为上一堂各位都听过了,因为它有准备止观的二十五个前方便,就是准备功夫准备好了,然后你正式来修止观,就不会有种种的过失,很快就能够成就止观,所以这个一定是下手第一部要修的,就是《天台小止观》。那第二部呢,就是我们这一次要讲的《六妙门》,因为《六妙门》它就是总括一切的禅门在里面,只要你成就《六妙门》,你等于成就一切的禅法,一切的止观全部都囊括在这个《六妙门》里面。那接下来就是“禅波罗蜜”;最后就是“摩诃止观”——依照这个次第,一部一部来修。

《小止观》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六妙门》我们准备分两次把它圆满。接下来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禅波罗蜜》跟《摩诃止观》也能够同时圆满。这样的话,“天台止观”就非常殊胜了,一切的止观都难不倒你,如果你可以成就天台的这四部止观的话,一切的止观都已经囊括在里面:从外道修的四禅八定在里面,小乘禅法在里面,大乘禅法在里面,密乘禅法全部都在里面,所以我们希望有因缘把它圆满。

那我们说明,为什么《禅波罗蜜》称为“渐次止观”呢?它称为渐次止观的原因,就是它把修禅的层次讲得最有条理,就是在这一部;修禅的层次讲得最有条理,因为这个“渐”,就是从最初浅的到最后深的;最初、最浅的,到最后、最深的;“次”,是次第,所以它是由最初浅的,一直到最后深的,最有条理、最有次第的解释禅定波罗蜜,就是《大智度论》里面“禅定波罗蜜”的那个部分,天台智者大师把它解释得最详细、最清楚,就是所谓的渐次止观,就是最有条理,条理最分明,然后从最初浅,到最后、最深的。依照这个次第,把它解释清楚,这个就是为什么它称为渐次止观的原因,因为它是按照次第来说的。

所谓的《天台小止观》,其实它就是禅波罗蜜的第二、第三、第四卷,二、三、四卷的精华,智者大师又特别把它抽出来讲,就是《天台小止观》,其实它是禅波罗蜜的一部分,怎么下手修的那个部分的精华,把它抽出来,成为小止观;所以它就最适合初学者来下手修。

至于《摩诃止观》,它就比较注重止观思想的发挥。那它为什么称为“圆顿止观”呢?这个“圆顿”的意思,就是初后不二,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最初和最后的无二无别,所以它完全没有次第的。所以我们就知道,像这一类的止观,是不适合下手开始修的,所以它放到最后的原因就在这里,到最后都是不二、入不二法门,所以它放在最后的原因在这里,它是属于圆顿法门,所以它适合最后来修,所以我们把《摩诃止观》放在最后的原因在这里。

我们现在要说明,为什么《六妙门》叫做“不定止观”呢?因为它所证的禅定不一定,所证的果报也不一定,要看你是以什么心来修:如果你是依世间的心来修的话,你只能证到世间的禅定;如果你是依出世间的心来修的话,你就可以证到出世间的禅定,所以称为不定。另外呢,它的证相也不一样:它有所谓的次第证、互证、旋转证、圆顿证,还有相似证、真实证,这种种的证相,所以也称为不定,因为它的证相不一定,是证到什么样的证相——这就是为什么称为不定止观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证的禅定不同,所证的果报不同,还有种种证相的不同,所以称为不定止观的原因在这里。

《六妙门》它一共分为十章,大概介绍十章的内容,然后我们再一章一章详细地说明。这十章的内容简单地介绍之后,我们就知道《六妙门》它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章是“历别对诸禅六妙门”。这一章是介绍《六妙门》和其他禅法的关系。这个“历”,就是经历的意思;“别”,就是各别;“对”,就是相对;“诸禅”,是指其他种种的禅法,也就是说一个一个相对其他的禅法来说明《六妙门》。这样比较的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六妙门》它其实就是开发一切禅法的根本,我们才发觉,原来《六妙门》是一切禅法的根本;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要证果的话,世间的禅定、外道的禅定是都没有办法证果的;但是《六妙门》可以证果,它每一门都可以入涅槃,都可以证得涅槃,这就是它为什么称为“妙”的原因。所以如果想要证果,也没有一个不是从《六妙门》这里所证得的,也就是说三乘的圣人,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从这里证得菩提涅槃果的。这就是第一章,一个一个的来相对其他的禅法作说明。

第二章是“次第相生六妙门”。这一章最主要是详细说明《六妙门》的修相和证相,譬如说第一个是数息,对不对?那什么是修数、什么是修数息?然后数息修到什么时候,叫做证数息?所以,第一个就是什么是修数,第二个什么是证数;然后是随息,什么是修随,什么是证随;第三个是止,然后观、还、净这六个。每一个都有修跟证,所以你就知道修这个部分,修这一门,修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做证到了数息,证到了随息,证到了止、观、还、净;不会说就这样一直数,数一辈子也不知道到底有证到什么。所以必须要把这修相、还有证相先弄清楚,然后一个一个练习,你才知道你现在是在什么样的阶段,然后才可以进一步谈到怎么去活用这个《六妙门》。

所以我们就知道,《六妙门》一共有十二个修相跟证相:六个修相、六个证相。然后再进一步说明它是依次第互相生起的,譬如说:你修数息,证到数息之后,你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随息,所以它就这样次第相生,依照这个次第,一个一个相生起:怎么从数息进入随息,进入止,然后进入观,然后还、净,所以从数息一直到最后的证净。那它这样依次第相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依着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这个次第相生,作为入道的阶梯。好像你要上二楼,就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爬,依着这个阶梯,你一定可以升到二楼,那继续走这个阶梯,又可以登三楼;所以它这个相生,依照这个次第相生,从第一个,一直到第六个,依照这个次第互相生起,目的就是要作为入道的阶梯,这是它为什么要这样子安排的原因。这是第二章。

第三章是“随便宜六妙门”。这一章是针对实际修《六妙门》当中,如何随自己心的方便、还有适宜的来善巧修习。所以我们第二章练习得非常熟悉了之后,我们就知道怎么样来运用,怎么活用这个《六妙门》,随自己心最方便、还有最适宜的,看你当下的状况是什么样的状况。譬如说:你修随息,一直没有办法得止,你就可以换数息;那有时候是修止,有时候是修观,你必须要弄清楚,当下这六门当中哪一门是最适合你的。所以这也是要等第二章这《六妙门》的内容都修过一遍,然后每天练习,非常熟悉了之后,我们就知道怎么样随自己的方便跟适宜来运用这个《六妙门》。第三章最主要就是说明,怎么来随自己的方便、还有适宜,善巧运用《六妙门》。

第四章是“对治六妙门”。这一章也很重要,就是巧妙地运用《六妙门》来断除三惑: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所以只要你能够善巧的来运用《六妙门》,你就可以很快地断除三惑。很快地断三障,大家都知道哪三障:报障、烦恼障、业障,也是你只要能善巧运用《六妙门》,也可以很快地断除三障。譬如说报障呢,我们可以用数门、随门、止门来对治;烦恼障呢,可以用观门、还有还门来对治;那业障呢,可以用净门来对治。所以在这一章里面,都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它称为对治《六妙门》,主要是怎么样对治这三障,还有断三惑。

第五章称为“相摄六妙门”。这“相摄”的意思,就是说每一门都可以含摄其他门,譬如说:数门可以含摄随、止、观、还、净,每一门都含摄其他的,所以这样子每一门互相含摄,一共就可以归纳为六六三十六门,这就是相摄的意思、互相含摄。所以你修一个,等于修了其他的,因为它是可以互相含摄的。

第六章是“通别六妙门”。这一章是说明不论你是凡夫、外道、还是二乘、菩萨,都可以修持《六妙门》;但是因为你的用心不同、你的根机不同、还有解慧不同,所以有果报上的差别,所以它称为“通别六妙门”。“通”,就是大家共同都可以来修这个《六妙门》,这个部分是共通的;但是各别各别会因为你的用心不同、根机不同、解慧不同,所以有果报上的差别,这就是“别”的意思。共通来修;但是会有各别的果报的差别。

第七章是讲“旋转六妙门”。这个也是灵活运用《六妙门》,可以旋转出六度、四摄等一切大乘的功德,这就是自行化他的菩萨行。所以这个部分,有的经论是把它称为“旋转陀罗尼”,就是怎么样旋转出一切大乘的功德。前面从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六妙门》都是属于三乘所共有:声闻、缘觉、菩萨,都是共同来修的;可是这一章——第七章,它是属于菩萨独有的行门,就是不共二乘,不共声闻、缘觉。所以只要你能够从《六妙门》当中旋转出一切大乘的功德,就是利他的菩萨行——这个对于菩萨道来讲是非常的重要,你可以在一瞬间,一刹那之间怎么样?就圆满具足一切大乘的功德,就看你转得出来转不出来。

第八章是“观心六妙门”。这一章是说:可以不依照次第,只要直观心性,就能够具足《六妙门》;但这个不是一般的凡夫可以修的,是智者大师特别为具有大根性的修行人讲的(特别为他们讲的),只要你直观心性,就可以很快速地成就《六妙门》,可以不依照次第来修的,但是必须具备大根性这个条件。

第九个“圆观六妙门”。这个就更不得了,这一章是宣扬圆妙、不可思议、绝待的《六妙门》,这个是说给利根菩萨听的——上根利智的菩萨听的。我们常常听到怎么来形容这个圆观,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没有?圆融通达诸法,入无量法门。所以在这一章,它也告诉我们怎么来圆观修《六妙门》,进入这个不可思议的大乘境界。

第十章“证相六妙门”。前面九章都介绍不同修法的《六妙门》,所以它主要就是说明如何修因的相貌,每一章教你怎么来修《六妙门》的方法,还有怎么样运用、怎么旋转、怎么观心,各方面都是讲修因,怎么下手来修这个《六妙门》。一直到第十章,那就要证果了嘛,你修了半天,当然是要证果;所以第十章它是针对证果的相貌,作详细的说明。证果的相貌,它又把它详细的分,是不同的证相:

第一个是“次第证”,就是第一章跟第二章的《六妙门》,是属于次第证;第二个是“互证”,就是从第三章到第六章,三、四、五、六,这四章是属于互证《六妙门》;第三个称为“旋转证”,就是第七章——旋转《六妙门》,它是属于旋转证;第四个是“圆顿证”,就是第八跟第九章,它是属于圆顿证。所以它一切的证相,分为这四种证相。另外它还说明什么是相似证相,什么是真实证相,我们才不会搞错:是相似证,以为是真的证到了,其实不是,所以这个很危险,所以也要说清楚,它在最后第十章里面都说明,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相似证,什么才是真实证,它们的差别在哪里。

好,看完这十章的内容,我们就知道《六妙门》这部书,它不但有严密的组织,还有丰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它详细说出了实践止观法门最玄妙、最深奥、最难懂的部分,它都把它说出来了。一般止观没有办法说到这么玄妙,它都说出来了。就是所谓圆顿证的那个部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思惟可以到达,所以叫做不可思议嘛,不可心思言议。你怎么想都没有办法到达,你怎么形容也很难到达,那个是最玄妙的部分,那智者大师也把它用很简单的文义,把它说得很清楚——这个是它最殊胜的部分,能够把很难、很深奥、很难懂的部分,用很简单的方式、言词去把它形容出来,然后教导我们怎么进入那个境界当中。

所以它实在是禅门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止观书,所以自古以来,它就和《天台小止观》,两本并列为修习坐禅的最高指南,就是它是最高的指导就对了。所以想要下手修止观,一定是从《小止观》、然后《六妙门》这里下手就错不了。因为智者大师他是通过《六妙门》来含摄所有的禅定法门。所以我们学了这个法门,就等于全部的法门都学会了,所以这是它殊胜难得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解释经题。什么叫“六妙门”?“六”,就是数目嘛,用数目来说明禅法的内容。“妙”呢?什么叫“妙”?就是微妙、奥妙、不可思议的意思,叫做妙。那世界上什么是最微妙不可思议的呢?就是涅槃,是最微妙不可思议的,所以这里的妙,指的就是涅槃。这个妙法,能通至涅槃,所以称为妙门;如果不能通至涅槃,就不妙了。所以这里的“妙”,就说六门,每一门都可以通至涅槃,都可以证得涅槃。所以这个“门”,就是能通的道路的意思。所以依照这六法,可以进入通向涅槃的道路,所以称为《六妙门》。

那至于每一门都妙在哪里,我们就要看第一章,第一章看完,就知道它妙在哪里,所以第一章里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我们看第一章——“历别相对诸禅定明六妙门”,就是历别相对诸禅定,来说明《六妙门》的殊胜和难得。

“一者,依数为妙门”。第一个,为什么“数”为妙门呢?因为依数息,可以生出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这就是四禅八定嘛,四禅、四无色定,就是我们所谓的四禅八定,这个是共外道的,外道也修四禅八定;但是他没有办法通至涅槃,他没有办法得到涅槃,他最多就是证到非想非非想处定(我们知道四禅八定最高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定)。外道修到这里,就以为它是涅槃,非有想非无想,已经没有那个粗想,但是还有很微细的想,他以为这个境界就是涅槃。

可是你修了《六妙门》,你就知道这个不是。即使你修到非有想非无想,也不是涅槃;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只要觉知它不是涅槃,就一定能够证得三乘的果位: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果位。所以“数”为妙门的原因在这里,你只要修数息,就可以证得涅槃。

随息也可以证得涅槃,所以第二个是“随”为妙门,“依随息可以出生十六特胜”。我们本来这一次想要说明十六特胜,但是主办单位希望我们可以圆满四部止观。那“十六特胜”它是在第三部——《禅波罗蜜》里面才提到,所以我们就放在那个时候再来详细说明十六特胜的内容,所以这边我们就不特别提出来说了。

那依“随息”可以生出十六特胜,十六特胜的最后一个,第十六个特胜,它是深观弃舍。那你在修这第十六个特胜的时候,就是修这个深观弃舍的时候,如果你能不著非想,就能够证得涅槃(这个非想,就是刚才讲的非有想非无想);你只要不耽著在这个禅定的状态,你就能够进一步证到涅槃,这个是依十六特胜也能证到涅槃。所以“随”为妙门,你只要修随息,也可以证得涅槃,所以称为妙。

依“止”也可以证得涅槃,所以第三个是“止”为妙门。因为止心的缘故,我们可以次第发起五轮禅。什么是五轮禅呢?第一个是“地轮三昧”,地轮三昧就是我们所谓的未到地定。我们说你修禅定,先由粗想进入细想,然后进入欲界定,再进一步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就是还没有到,叫做“未到”,还没有进入初禅,我们称为未到地定),那它是发起初禅的基础,好像大地一样,所以它就称为地轮三昧,就是我们所谓的未到地定。因为再进去,再继续加深那个禅定,就可以证初禅。所以它是一切禅定的基础,好像大地是万物的基础一样,所以称为“地轮三昧”。

一般证到未到地定,就会发起种种的善根发相,我们在《小止观》的时候讲到有种种的善根发相,一般是在未到地定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起宿世的善根,这个我们就称为“水轮三昧”,指的是种种禅定的善根发相。

第三个称为“虚空轮三昧”,这个就是你证得种种善根发相之后,可以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这个禅定当中,你观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你可以证到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这个空相,就好比虚空一样。虚空无相,那你所证到那个空,也是无相的。所以它就把这个你能够证得“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这样一个境界,用虚空来比喻,所以它称为虚空轮三昧,就是用虚空来比喻空无自性,一切因缘所生法空无自性——这个就是你对那个空性已经有很深的体悟了,见空性好像虚空一样。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就是能够见到见思烦恼,它也好像虚空一样的无自性,所以见惑可不可怕?不可怕,思惑可不可怕?不可怕,一切的烦恼不可怕,为什么?自性都是空的,都是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所以利用这个空性的智慧,我们就可以断除一切的见思惑,这时候我们就称为“金沙轮三昧”。所以它是用金沙来比喻空性的智慧,能够断除见思二惑,这个是真正的智慧,见空性的智慧。

断见思惑以后会进入什么境界啊?进入金刚喻定,对不对?然后就证果了。所以第五个称为“金刚轮三昧”,它就是说明九次第定,就是你超越了四禅八定,进入第九次第定的时候,入这个金刚定的时候,能够断除一切三界的烦恼而入涅槃,这个时候我们就称为金刚轮三昧。

这五个都是依“止”而发起的,到最后可以证入涅槃,所以我们称“止”为妙门,就是妙在这里,修止也能够证得涅槃。所以它证涅槃的次第,就是你先粗想、细想,然后欲界定、未到地定,然后种种的善根发相、禅定的善根发相,一般是在未到地定发得特别多;然后你可以加深你的定功,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定中起观察的智慧,起什么观察的智慧?就是“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然后再用这个空性的智慧来断除见思惑,一旦断除见思惑,就可以证得涅槃,就是只要能够入第九次第定,就可以证得涅槃——这个都是依止门而达到的效果,所以“止”为妙门。

第四个,“观”为妙门。因为修观,我们可以生出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炼禅、十四变化心、三明、六通、八解脱、得灭受想定(灭受想定也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金刚定),及入涅槃,所以说“观”为妙门,这都是因为修观而证得涅槃。

第五个,“还”为妙门。如果我们用智慧来分析、善巧的来分析: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没有能所(没有能生的心,没有所生的法),当你能所双亡之后,你就可以返本还源,就回到你原来心的那个根本,这个就是“还”为妙门。

一旦恢复到你自性的清净,那个就是“净”为妙门。你先回到你原来的真心本性,你才会发现原来真心本性自性本来清净,这个时候就进入净门,所以我们说“净”为妙门。所以如果能体适到一切诸法本性清净,就能够获得自性禅。那得了自性禅呢,二乘人就一定能证得涅槃;菩萨依这个自性禅,也能证得大菩提果。它有所谓的九种大禅: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

统统听不懂是正常的,因为这所有的,我们刚才念到的,从第一个数门的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开始,到最后的九种大禅,全部都在《禅波罗蜜》这部止观里面有详细的说明,所以我们到那个时候会详细为各位解说。我们现在念这一大段的目的,就是要各位了解《六妙门》它为什么这么殊胜的原因,就是原来它涵盖了一切的禅门在里面:从外道修的四禅八定开始,到证得涅槃的小乘的果位,一直到菩萨大乘的果位都可以证得,所以它非常的殊胜,然后我们也知道《六妙门》它到底妙在哪里。好,这就是第一章。

那第二章呢,“次第相生六妙门”。这一章就把修六妙门的程序讲得最清楚、最详细:从第一个修数,然后证数,修随、证随,一直到最后的修净、证净,所以它一共是十二个程序。我们这四个晚上,就要把这十二个内容,全部把它练习一遍。

而且要非常的纯熟之后,我们才可以进入第三章的“随便宜修六妙门”,随我们自己心的方便跟适宜的,然后来灵活运用《六妙门》。所以这个大前提,必须要先把《六妙门》这十二个程序先把它弄清楚,什么是修数、随、止、观、还、净,什么是证数、随、止、观、还、净——这一共十二个,修跟证都要把它好好地练习一遍,才知道怎么样灵活运用。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详细的来说明,怎么来修数息。所以我们只要依照这个程序来修习,很快就能够证得这个《六妙门》,所以这一章,实际它是修行最适用的一章,也是讲《六妙门》怎么修最详细的一章。

“次第相生”,我们刚才解释过了,什么叫次第相生,就是依照这个次第,一个一个让它生起,前面一个能够生起后面那一个,它是依照这个次第可以相生起,到最后的净门,从数门一直到净门,次第一个一个生起;所以它是从修数,一直到证净。

我们来说明第一个,说完我们等一下就练习。第一个就是“修数”,就是怎么来修数息呢?就是上座之后,我们先把息调好,心情放轻松,然后慢慢地从一数到十,专心在这个数字上,心不要向外驰散,这个就称为“修数”。

所以我们是吸进来(自然呼吸,不要控制呼吸),自然的吸进来,然后吐出去,吐完之后数一;然后再吸进来,吐出去,吐完之后数二;吸进来,吐出去——三;然后四、五、六、七、八、九、十,就不要再继续了。再回过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以是从一数到十,吐完才数,不是一面吸一面数;也不是一面吐一面数。是吐完才数,这个就是方法,什么是修数。

但是它重点是要把息调好。息,一共有四种息相嘛,我们上次讲《小止观》已经讲过,所以我们如果发现我们的息是不调相:像风相是不调相,就是你呼吸有声音,像你鼻塞啊、感冒的时候,呼吸很大声,你听到就很容易散乱,所以很难得定;所以我们数,不是数这个风相,数“息”,就是数的是息相,所以它不是数风相、也不是数喘相(喘相就是虽然呼吸没有声音,但是打结、不顺畅,就是呼吸不顺畅,这个不顺畅是怎么造成的?就是你吸还没吸完你就吐,吐还没吐干净你又吸,所以这样吸吐,还没吸完就吐,没吐完就吸,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你呼吸就会变得很不顺,这个我们就称为喘相),所以你如果数的是喘相,就很容易气结、很容易气打结,所以我们也要先把不调相调好,然后才开始数。

所以,我们不是数风相,也不是数喘相,也不是数气相。什么是气相呢?就是你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也顺畅,但是不够绵密、微细。就是说你呼吸还是很粗,虽然听不到声音,也没有打结的现象;但是气还是很粗,那个我们就称为气相。我们如果数息数的是气相,就容易疲劳,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坐一座,然后在修数息,结果坐完很累、很疲劳,就是因为你数的不是息相,而是气相。所以我们发现我们有风相、喘相、气相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把这个三相——不调相先把它调好,调好之后,调到息相之后我们才数,所以叫做数息,不是数风、也不是数喘、也不是数气,OK?数息!

如果发现自己不调的话,要怎么调呢?是不调相,怎么把它变成调相呢?就是先把心放松,身体也放松,身心都放松之后,我们观想气周遍全身,气整个先充满全身都是气,然后每个毛孔吸气、吐气,全身的毛孔,八万四千个的毛孔(没数过啦),八万四千个毛孔一起吸气、一起吐气。所以你必须先观想气息遍满全身,你才可能全身的毛孔同步呼吸嘛;如果你没有先观想气充满全身的话,你可能有的地方毛孔在呼吸,有的地方没有,因为你气没有充满全身。所以我们先把心放松,身体放松,观想气充满全身,全身的毛孔一起吸气、一起吐气;你这样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刚才的风相、喘相、气相就会消失,为什么?因为你的气已经散开来了,而且充满全身,全身充气,而且已经调过了,因为全身毛孔吸气、吐气,就等于把你这个不调相全部都调好了,调到绵绵密密、似有似无,叫做息相——就是你的呼吸没有声音了,也很顺畅了,也很微细、绵密了,这个就叫做息相。这个时候才来数息,很快就入定了,很快就进入随息,然后得止。

我们修数息,数了半天很难得定,是因为我们用不调相在数,懂吗?所以它很难得定,只要你把息调好了,很快就能够“证数”,证到数息,很快,所以它最重要的功夫在调息,先把息调好,然后再数,就很容易进入状况。这个是重点,先把息调好,然后再数,才不会散乱、气结、疲劳,比较严重还会坐完以后会心痛,然后心很难安定,这个都是它的过失,不调相的过失;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呼吸先调到息相,然后再数。

那你只要调好呼吸,从一数到十,不用数很久,你的呼吸越来越微细,心念也越来越细,会久久才呼吸一次,因为你的呼吸慢慢、慢慢变微细了,因为在数一二三四,你可能接下来数到一二三,诶!没有呼吸了;因为心念慢慢微细,呼吸也慢慢细,细到久久才吸一次,会这样子。

那你说“这个时候能不能再数啊?我数一二三,没有气了,我怎么再数四啊?”数不下去了,因为没有呼吸了,它已经微细到好像要停止了,懂吗?所以它是很自然的就证到数息,不用费力的;你只要这样子把息调好,从一数到十,不用数很久,你就发觉数不下去了,那个就叫做“证数”,懂吗?它是很自然到达的。因为已经没有呼吸可以数了嘛,它已经细到好像没有呼吸了,所以会变成很自然的就数不下去,这个时候就证到数息了,很简单,对不对?

因为我们的心念是随着呼吸走的,我们呼吸愈快,妄念愈多;所以当我们可以慢慢调我们的呼吸,呼吸变成越来越慢,越来越微细的时候,我们的念头也越来越少。因为念头是跟着呼吸走的,呼吸愈快,妄念愈多,念头愈多,你呼吸调得好,你的念头就越来越少,所以当你呼吸很微细的时候,你的心念很微细,那个呼吸就几乎好像要停止的那个感觉,就是细到没有办法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称为“证数”。

所以,你数息数到你不必刻意去数,然后数目也不会断,粗的妄念已经减少,甚至消失,细的妄念还在,但是它已经不能够干扰数息的心念——这个时候我们称为“证数”,已经证到数息了,懂吗?你虽然久久生起一个念头,或者久久喘一下,但是都不会干扰到你那个数息的念头,就是你那个数息的数目是不会断的。你不用再提念去数了;但是它数目不会断。虽然偶尔有念头生起;但是它不会干扰你数息的那个心念,这个时候就是“证数”,这样应该很清楚了。所以,我们就是感觉我们的心已经可以任运的在数息上,从一到十,不必加任何的力量,你的心就可以安住在数息上面,气息渐渐地微弱,心念也慢慢地转微细,这个时候就称为证数。

好,我们今天就练习这个,看等一下可不可以一二三,就证数。我们请两位示范的师兄上台。前面也同样的先要暖身运动,把筋骨拉开,然后我们才开始坐。

(编按:以下动作请参考《天台小止观》内的视频:附1、附2)

请各位师兄起立,我们先把筋骨、还有关节把它松开。我们先头部上下:上下、上下、上下三次,每个动作做三次。然后转左转右、转左转右、转左转右,三次。然后我们头轻轻地靠左边的肩膀,然后再转回来,靠右边的肩膀,这样也做三次,靠左边的肩膀、右边肩膀、左边肩膀、右边肩膀。完了之后,我们就旋转、转头,顺时钟转三次,逆时钟转三次,轻轻慢慢地转,你会听到“嘎啦嘎啦、嘎吱嘎吱、嘎嘎嘎”,那个就是你平常没有通的地方,所以这样也会把颈部平常阻塞的地方把它转开。

头转完,我们就肩膀,先往后旋转三次,然后再往前旋转三次。然后把两手举起来,我们旋转这个手腕,手腕把它转开,也是顺时钟三次、逆时钟三次。转完之后,我们甩手,手甩开。

然后腰部运动,就是转一个大圈圈,我们先从前面、然后右边、后面、左边,然后这样转一圈,所以顺时钟转三圈、逆时钟转三圈。

膝盖也松开,两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钟转三圈、逆时钟转三圈。

然后我们脚也是把它转开,就是把脚尖立起来,然后脚后跟悬空,这样顺时钟转三圈、逆时钟转三圈;然后换边,转完之后要脚踢一踢,脚踢一踢,然后换边,也是顺时钟转三次、逆时钟转三次,然后再脚甩一甩,这样我们就可以坐下来。

我们再继续把我们的脚筋拉开。脚筋,我们前面拉筋会比较辛苦;但是你慢慢地拉的话,常常练习的话,你本来散盘的就可以变单盘,单盘就可以变双盘;所以要很耐心的,慢慢、慢慢把它松开。刚开始可能有一点紧、有一点痛;但是这个都是很正常的,这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就两个脚掌心相对,尽量往身体靠,把它脚心对脚心,然后往身体靠,尽量往身体靠之后,我们手放在膝盖上,然后把它弹开:从左边的膝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用力往下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弹八下,往下压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弹八下,往下压一下,这样一共做四次。已经三次了,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再往下压,用力压,这样就可以把你那个脚筋拉开。这个做完,我们就换另外一边,右脚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用力往下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用力往下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用力往下压。

还没完哦。这个做完以后,我们两个脚一起弹,刚才一个一个各别。我们现在两边,所以两个手放在两个膝盖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然后往下压,也是做四次。这样我们内侧的筋就比较拉开了,等一下盘腿就会比较好盘。

OK,今天就先拉到这里,我们一天加一点点;不然回去太痛了,明天就不来了。所以我们这四个晚上,每一个晚上会加一点点,明天就再加一点点,后天再加一点点。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腿过不去嘛,对不对?第一个就是熬腿的阶段很难熬,所以我们把筋松开之后,方便我们坐得比较久,而不会脚麻、酸啊、胀啊、痛啊,都不会。

我们现在上座。开始上座之前,我们先把那个皮带放松;你们那个腰带、皮带太紧的,我们要把它松开;身上有觉得哪边绑到的,可以松开的,就把它松开;然后我们的眼镜啊、手表啊,都把它拿下来。

第一个盘腿。看你要单盘、双盘、还是散盘都可以,还是正襟危坐,坐着都可以,所以第一个是盘腿。

盘好了之后,我们就手结定印,靠近身体放,然后两个大拇指轻轻地相触,轻轻地靠在一起,不要用力。然后慢慢摇动身体七、八次;所以我们顺时钟慢慢地摇动身体七、八次。

之后我们背脊打直,把背脊打直;然后两肩平张,两个肩膀平的,头摆正,收下巴。好,吐浊气三口,就是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鼻子吸气、嘴巴吐气,慢慢,慢慢吸气、慢慢吐气;吐的时候,我们要观想全身百脉阻塞的地方都随着气息打开,秽气也随着排出来;平常我们哪边阻塞的地方,在吐气的时候,就把它冲开;然后体内的病气、黑气、什么气、秽气,在吐气的时候,也把它吐出来,这样做三次。

接下来,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然后眼开三分,就是垂帘,眼开三分。

好,我们就练习刚才的数息法:把气吐完之后数一。不要控制呼吸,像你平常一样很自然地吸气,然后吐气,吐完之后数二,从一数到十,再回过头来从一数到十。觉得自己呼吸有声音、不顺畅、气太粗,我们都先把心放松,身体放松,全身充气,毛孔吸气吐气,一直调到气息比较顺畅,比较微细之后,我们才开始数息。

(众师兄练习……)

(敲引磬,练习结束)先把心念放松,离开你刚才的数息。然后开口吐浊气三次:鼻子吸气,嘴巴张开,慢慢吐气,观想气息从百脉随意流散(就是全身的气散开),吸气,慢慢吐气,观想全身的气散开;再吸气,慢慢吐气。

接下来摇动身体七、八次,顺时钟慢慢地摇动七、八次。然后动动肩膀,两只手、头、脖子。然后两脚把它放开,用两手摩擦全身毛孔,两手摩擦生热之后盖在两个眼皮上,然后两眼张开。

全身从头到脚,好好地按摩一遍,尤其是你刚才酸胀麻痛的地方,要加倍的按摩,一定要按到都没有哪里觉得不舒服,全身的气血都循环得很好以后,我们才可以下座。我们谢谢两位师兄的示范。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

我们明天会把“七支坐法”再详细地说明一遍;因为上次讲说能够让五根本气入中脉,有人不知道什么是五根本气,什么是下行气、平住气、遍行气、上行气、命根气。所以我们明天就进一步再说明这个五气,什么是五根本气,然后它的位置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跟我们哪些姿势有关系,它为什么可以除烦恼,可以除五毒,然后能够让我们的五气入中脉:就是地、水、火、风、空——五气也可以入中脉,我们明天再详细把它说明一遍。然后接下来修怎样从数息进入随息,怎么得止,我们明天就练习这个部分,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