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这次为什么会开这个《天台小止观》的课呢?就是很多师兄希望再学习有关于止观的法门。那因为已经提了太多次,所以就是我们距离上一次讲天台小止观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所以这中间有很多师兄是听那个CD,但是当初没有来得及来上课,觉得有遗憾,希望能够亲自来学习。所以我们恒顺众生,就再重复地来宣讲有关于《天台小止观》。

那不论是初学、还是久修,其实这个法门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讲到修习止观,它的范围非常非常广泛,可以说佛陀所教导我们的所有法门,就没有离开止观的范围,这是以广义来说。

既然这么广,那要怎么样下手来修呢?尤其是对那个初学的。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容易简单,而且又能够把握重点的,这样的一个好像课本一样的,如果有这样这么容易简单,又能够把所有应该注意的,又交代得很清楚的话,又可以快速成就的话,那这个就值得一再的学习,那这一本就叫做《天台小止观》,是所有的止观法门里面最容易简单的。

不要看它容易简单,但是它又能够把握一切修止观的重点,它从怎么样具足修止观的条件,一直到最后证果,它都讲得非常的清楚,次第非常的清楚,也很容易可以练习。那至于最后到底是证声闻的阿罗汉、辟支佛果呢?还是菩萨的果位呢?还是佛的果位呢?那就要看我们今天来学习《天台小止观》的动机跟发心,还有你每天练习的止观的内容是什么,来决定你将来证得是什么果。

如果是为了自己解脱、为了自己成就,那当然只能够证得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那如果说这样还不够,我还希望能够利益众生,那可能就是菩萨,已经进入大乘菩萨的果位;但是,要究竟成就佛果的话,光是这样发菩提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止观成就。这个详细的内容,我们就在这四个晚上,要把它说清楚、讲明白。

好,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天台小止观》的重要性,那这本书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它是天台智者大师依据四个内容写成的这一部;他也不是自己写的,他是说,然后由他的弟子来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慧辩去把它记录下来的。所以也不是智者大师他自己写下来的,他是亲口说,然后由慧辩把它记录下来,才有了这本书。

那天台智者大师,他是根据什么来说《天台小止观》呢?第一个,他是根据原始佛教的禅经,这部禅经的名称叫做《达摩多罗禅经》。这一本禅经,它是由东晋的时候,天竺三藏法师佛陀跋陀罗他所翻译出来的。主要内容它就有提到安般念,就是我们后来数息它最早的,就是怎么来练习出入息,最早就是在《达摩多罗禅经》里面提到所谓安般念的修法;还有讲到不净观啦、四无量三昧啊、十二因缘啊等等的,最主要就是这些内容。智者大师就是参考它有关于安般念这些内容,写成了《天台小止观》;

第二个,是依据《大智度论》有关于禅学的部分;

第三个,是参考印度的禅法;

第四个,是再依据自己修禅的经验。

综合这四个,把它写成《天台小止观》,这就是它的来源出处。它原来不叫做《天台小止观》,它原来的名称叫做《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是它原来的名称。就是说明我们修习止观坐禅,必须要知道的法则和要道。

那什么叫做“止观”呢?止观在梵语原来叫做“禅那”,那我们翻成“静虑”,就是安静的静,思虑的虑、考虑的虑,翻成静虑。静,就是指修止、修定;虑,就是讲修观、修慧。所以我们就知道,止观最主要就是指导我们怎么修止、修观,成就定、慧所有的内容,这就是止观的内容。只要你修止、修观,就能够成就定力跟慧力。

所以,有关于这个内容所有的法要,“法”就是法则,说明所有坐禅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法则;那这个“要”呢,就是要道关键。这个法则是修行的要道,是超越烦恼生死、证菩提涅槃的关键。把握了这个修行的要道,就能够超越烦恼生死,证得菩提涅槃。所以我们就知道,修止观不只是盘个腿、坐在那边修定这样而已,它可以藉由止观成就我们的定慧力。

什么叫定力呢?就是你面对一切的境界心不动,那个叫做定力。任何的境界现到你的面前,你的心是不是可以如如不动?还是很快就随着那个境界转?什么境界来,马上就生分别,然后产生烦恼,那个就是没有定力。那什么叫做慧力呢?就是智慧力,就是说你对任何的事情是不是能够看破、放下?凭什么可以看破、放下?就是因为你已经有见空性的智慧,你知道它是虚空中的花朵,是虚妄不真实的,只要是因缘所生的,都是无自性、都是空的,你当下就可以把它看破,然后放下。所以我们还有一些看不破、放不下,表示我们没有空性的智慧。那空性的智慧怎么来?修观来的;不动心的定力怎么来?修止来的。所以我们就知道,修止、修观,它为什么能够证得菩提涅槃果,就是说你可以成佛的,到最后可以成佛的,所以不要小看修止、修观。你只要止观成就,你就定慧力成就,你就成就佛果。

所以,现在我们讲的这个《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最主要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从下手开始修,怎么具足修止观的条件,一直到最后证果,都讲得非常非常清楚,你只要它讲的这所有的内容你都做到,要证得菩提涅槃是一点困难都没有;只要止观成就,就是定慧圆满,定慧圆满就成佛。

好,所以我们对这个内容充满了期待。初学的当然很好,有这个机会来听闻学习;那久修的呢?也很好,为什么?顺便检查自己可不可以做到?如果你久修止观到现在定慧还没有成就的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在我们课堂的中间,所有的内容,你一个一个来检查,你到底是问题出在哪里?你是哪一个部分没有做到?可以顺便检查一次,等到这个该具备的条件你都做到了之后,应该没有问题的,应该成就定慧力没有问题,证果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好,那这个小止观的内容它是分为十章:

第一章是“具缘”,就是具足修习止观的条件。我们今天想要修习止观,它到底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缘条件才能够开始修呢?开始修哦。我现在想要盘腿打坐,或者开始要下手来修止观,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修了半天还没有结果,可能这个基本条件你没有具足。

第一个,持戒清净。“具缘”一共有五个因缘,如果你都做到的话,你今天来下手,不管修什么止观的法门,应该都没有问题,很快就得定,很快开发空性的智慧;可是为什么没有做到?我们来看一看:你第一个有没有持戒清净?

因为只有持戒清净,你才可能生出各种禅定,还有最后解脱的智慧,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佛陀讲所有佛法的内容,就没有离开三学嘛——戒、定、慧。那你说“我持戒不圆满,我可能得定吗?我是一个经常破戒、犯戒的人,我可能得定吗?”可能吗?想一想,有可能吗?一个经常犯戒、破戒的人,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做错事、说错话会怎么样?会惶恐不安嘛,对不对?会悔恨嘛。那一个经常破戒(的人),他的心都处在惶恐不安、后悔、悔恨当中,你说他可能得定吗?那一个破戒的人,他可能有见空性的智慧吗?有可能吗?他今天开悟了;但是他是一个严重破戒的人,就是他开悟以后还会常常犯戒,可能吗?有这种情况发生吗?我是说真正的破戒,不是那个菩萨示现的。我们讲大乘菩萨,他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有破戒嘛;但是他是在摄受众生,那个情况不是。我们是说一个真正犯戒或破戒的人,他可能开发空性的智慧吗?

那我们先要问,他为什么会常常犯戒、破戒?是因为他的心很散乱,对不对?可能经常在昏沉、掉举当中,可能失念、不正知,他才会犯戒、破戒嘛。一个心住正念,有正念正知的人,他可能破戒吗?他的心都在正念正知当中,可能破戒吗?不可能啊!对不对?他既然会犯戒、会破戒,那表示他的心不是散乱、就是昏沉、就是掉举,不然就是失念、不正知——这样的一个人,他可能有空性的智慧吗?也不可能嘛!因为见空性智慧的人或者一个开悟的人,他根本就怎么样?他看一切人世间、还是一切万事万物,对他来讲都是虚空中的花朵嘛,不会执著的,所以他怎么可能因为他的贪瞋痴,然后造业、然后破戒?不会啊!应该不会。

这说明什么呢?你想要成就定力也好,慧力也好,如果你没有持戒清净,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三学是以戒学为基础,这个基础稳固了之后,你才可能那一棵树长得又高又大、又可以开花结果。如果戒律没有持好,根本动摇,就好像那一棵树它的根怎么样?已经烂坏掉了,它是不可能再继续地茁壮或者是开花结果,就是根本坏的话,它是不可能继续生存的。所以没有清净的戒律,是不可能成就定慧力。

所以,今天想要成就定慧力的止观,我们刚才说:止是成就定力嘛,观是成就慧力,一定要有戒律为基础。所以我们今天修止观,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持戒清净。

那你说“好啦,我今天知道持戒清净的重要了,我从现在开始身、口、意都不犯,我开始断十恶业、行十善业,这样就算持戒清净了吗?”算不算?算的举手,不算的举手。好像是不能算,对不对?为什么我现在开始清净我的身口意,不能够算持戒清净呢?因为无量劫以来,你所造的恶业清净了吗?因为我们轮回了这么久,难免还带一些恶业,那这些业也是我们过去破戒所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开始要持戒清净,同时还要把无量劫以来的恶业,全部把它清净,这个才算持戒清净;不是你现在开始就不要造业就算了,就算持戒清净,还不能够算。你无量劫以来那些恶业怎么办呢?它们会怎么样?就是你现在修止观,它就来障碍你嘛,就业障现前,让你没有办法持续嘛。后面我们会讲到,有的人着魔了,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些人着魔了,那个很多就是过去你的恶业没有清净,你现在一修止观它就来了;或者第九章讲的病,怎么样治病;第八章讲你着魔的话有什么方法?我们后面会介绍,万一着魔的话,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治;万一生病,我们可能在修止观的过程当中,过去的旧病复发,本来潜藏的一些在我们体内的,还没有发出来的病它都会发,或者是以前有的病它会复发。那生病也是一个障碍止观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因缘,你都病恹恹的,你怎么修止、修观?所以生病也是一种障碍,那很多病也是跟过去你所造的身口意业有关。

所以现在讲到持戒清净,不光是你现在开始就要持戒清净,还要把无量劫以来的那些恶业也同时清净。那怎么清净无量劫以来我们所造的恶业,让它不造成我们现在修止观的障碍呢?怎么清净业?大家很会嘛,就是忏悔嘛,只有透过忏悔,我们才能够清净。

那怎么忏?你们都怎么忏悔的?三十五佛,每天拜一次?八十八佛拜?还是有参加拜忏的时候去随喜参加,这样就可以忏悔吗?这样就可以清净你过去无量劫的业了吗?所以忏悔也有方法:

第一个,过去的业已经造了,来不及了,现在你说不要造都来不及,因为过去无量劫以来所造的,你现在没有办法,只有透过忏悔。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发露过去已经造的,“发露”两个字很重要哦!不是忏悔而已,还要发露哦。发露它有两层的意义:第一个,表示你有诚意承认自己的错,你才要发露忏悔,发露忏悔一定是当着大众的面说“我错了!”我错在哪里,什么事情错,很勇敢承认自己的错;因为你不承认自己的错,你不可能改嘛,所以要忏悔之前,你必须要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你才愿意忏悔呀,对不对?第二个发露的意思,就是不覆藏。我做错事情,我不但勇敢的承认我错了,当着大众的面说出来,表示我不覆藏我的罪恶,我做错事情,或者是犯了戒,我不会自己不去面对它,这个也是一种覆藏,自己对自己覆藏;第二个是对别人覆藏,我绝对不要让人家知道我犯了什么戒或者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呢?因为我害怕朋友对我的眼光,可能就是会改变,怕破坏别人对我好的印象,可能对我的名誉啊、利益啊、恭敬方面有损失,所以我一定要把它覆藏起来。那覆藏的结果,只是让你的罪性不断不断地增加,因为你没有去面对它,承认是自己的错,没有透过忏悔,你用覆藏的方法,它就越来越强,那个习气越来越强,烦恼越来越重,因为你不断不断再去熏习,因为犯了错你没有忏悔,它那个回熏去的力量,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习气的种子,烦恼、业力的种子,它就越来越强,因为你一直没有去把它摆平,你都用覆藏的方式,所以它会日益壮大。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习气,都是从很小很小的地方,很小很小的事情,慢慢慢慢把它累积,把它养成现在一个很强的习气,我们没有办法去掌握它,没有办法去控制它,每一个强大的习气都是我们慢慢把它养大的。所以不要小看一件很小的事,一个很小的错,都是这样慢慢熏出来的那个习气。

所以常常有人说:“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是脾气来的时候,我就是没有办法!”那个没有办法的习气都是你把它养出来的;可是为什么你可以把它养到这么强大,大到你没有办法控制呢?就是因为你每次都是用覆藏,不去面对它、打败它、收拾它,把它解决掉,都是用覆藏的方式,不去面对它,把它解决掉,它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强。

所以,忏悔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发露,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而且不覆藏自己的罪。自己做到了吗?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呢?第一个,看看自己是用什么方式来处理。

发露忏悔以后,如果还是继续地造,也是不可能清净恶业的;所以第二个重点,就是你要发誓以后不会再造,断相续心;不然常常在忏悔,常常犯嘛,我们是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嘛,发觉错了,就赶快忏悔,可是明天还是错,后天还是错,一犯再犯,一错再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就没有做到我们刚才讲的,第一个发露,然后第二个,没有发誓不再造。可是你说“我都有啊,我有好好地忏悔过去造的,我也有决定不要再造,可是还是忍不住又造了”。

那我们又要追追追,为什么会不断不断地忏悔,又不断不断地造业呢?第一个就是心存侥幸嘛,对不对?造业不一定会受报,我应该没有这么倒霉,我一向以来都是运气不错的,我造的业应该不一定会报在我的身上,心存侥幸,所以你会一直造。第二个是不害怕,不怕恶业现前,那个果报现前不害怕,因为你可能还没有受到那种很强烈的苦,或者是在你人生当中,还没有受到那个很大的挫折,那种大起大落不是每个人会碰得到的。所以你可能从出生到现在还蛮顺遂的,有一些小病痛,也还OK,一路上也蛮顺遂,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挫折,所以你对恶业所感得的那个果报(因为它不是马上造、马上报),所以你对那个果报现前的那个苦受,如果不害怕的话,你也会勇猛精进造恶业,对不对?因为你不害怕它果报现前,因为到目前为止,你可能还没有尝到那个苦头。

可是在人世间,我们就看尽了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景象。我们周遭、整个世界,每天不断不断的灾难,那个就是警告你啊,那个都是果报现前哪;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医院里面、在贫穷的国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那个都是三恶道的果报啊,那个都是警告我们,如果你现在还继续地造恶业,果报就跟他们一样!

再来呢,就是我们在受报的时候,老是往外面去找原因:可能是我运气不好啦,对不对?算命说我今年犯太岁嘛,对不对?还是风水没有弄好啊,要不然都是别人的错啦。今天不管是顺心、还是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没有一样是逃过业力的范围,懂吗?今天一切的顺利,就是你过去的善业成熟这样而已,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不是果报现前;今天一切的逆境、不顺心、不如意,都是过去恶业现前,果报现前。

可是我们有这样的反省力吗?事情来的时候,我们会马上就想到:这就是果报吗?心甘情愿欢喜受啊,是不是能够那么快就接受?还是先complain(抱怨)一下,然后先怎么样……?先改改风水、算算命、改改运,最后才想“哦!可能是我过去造的什么业吧?”这样会不会太慢了?

所以,谈到我们为什么还会继续地造恶业,虽然我们不断地忏悔,想要不要再犯,可是还是一犯再犯,为什么呢?没有真正的相信因果,懂吗?因为真正相信因果的话,你就知道造了一定要报,不会心存侥幸,这样你就不会再造,对不对?如果你相信因果的话,你对恶果就会生起恐惧的心,吓得不敢再造,对不对?如果你相信因果的话,在感恶果的时候,你就会生起惭愧的心,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往外面去找答案,也惭愧到认为“我不应该再造了”。所以不会造、不敢造、不应该再造,这都是深信因果来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没有办法很圆满地持戒清净,可能因果方面还要再加强,要深信因果。

另外呢还有,你有没有发心要护持正法?你有没有常常发愿说希望正法久住世间?如果你有常常这样发愿的话,你就会精进地持戒清净,为什么呢?凭什么佛法可以久住世间不灭?靠的是什么?戒律嘛!戒律在,佛法就在;戒律哪一天没有了,佛法就亡了,所以戒在法在。你既然发愿希望佛法久住世间,你自己是不是要先做个好的表率?因为只有持戒清净,才能够让佛法久住世间。如果再加上发菩提心,就更优了!为了度众生,我要精进持戒!所以,这些如果都做到,就是又相信因果,深信因果;然后又发心护持正法;再加上发菩提心,利益众生,我要精进持戒,这样子应该不会再犯了。过去犯的怎么办?透过发露忏悔,发誓以后不再造,就OK了。这个属于事忏的部分。

还有一个理忏也是很重要。所以我们在修这个发露忏悔,或者是在修这个所有的忏法中间,我们同时要知道,罪业的自性也是空的,这就是属于理忏的部分。那我们可以正念思惟,就是我们可以两腿一盘,就开始找答案,先找罪业是怎么来的?我无量劫以来所造的业,它是怎么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嘛,也不是自然就有的嘛,不是我出生就有的;是有啦,出生有带着过去的业来的。

所以我们先问:所有的罪业是怎么造成的?心造成的嘛,因为我起心动念,我生分别,我生烦恼才会造业,所以一切的业都是我的心造的。那我们就要找:我的心在哪里?我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就反观你的念头,看你的念头,发觉它生起来就消灭了,生起来、灭掉了。那我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我们现在指的是妄心、生灭的心,它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是真实存在,它生起应该不会消失,永恒存在,那个才叫做真的嘛;可是它既然有生灭,就说明它是无常的,无常就不可以说它真实存在。所以我们观心,发觉它了不可得,不是真实存在的嘛。既然你的心了不可得,那你由心所造的种种业也了不可得,对不对?你能造的心不是真实存在,那你所造的业是真实存在的吗?它的自性也是空的,这就是观罪的自性也是空的——这个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开悟。还有清净业障更快,因为你是连根拔除,而不是在事相上一直忏、一直忏,一直犯、一直忏,然后心里面觉得“我的业障很重很重,我一定没救没救没救”,那就是因为没有空性的智慧,去观罪性的本身也是了不可得。所以我们在忏罪的同时也要知道罪性本空,这个非常的重要。

这样事忏也有了,理忏也有了,就能够真正的清净我们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恶业,只要你方法正确。

来复习一遍,怎么忏悔啊?第一个,先在三宝前至诚发露过去所造的罪业;第二个,断相续心,发誓以后绝不再造;第三个,端身正坐,观罪性本空——这三个重点;那你下座之后,平常要不要再修一些功课啊?要啊,要继续培福。所以平常你也要礼拜啊、供养啊,多多读诵大乘的经典啦,可以加深你对空性的体悟。这样一直专心忏悔,就是这四个重点,这样专心的忏悔,一直到罪业消灭了为止。

那你说“我怎么知道罪业有没有消灭啊?”可以检查你的身心状况:如果你每天还是烦烦恼恼,常常心情不好、闹情绪;晚上做的梦都是恶梦比较多;很害怕持戒,很怕去受戒,持戒也持不好;起心动念很多坏念头,不然都是负面的思考;老是说错话、做错事,这表示你持戒很难、你觉得持戒这件事情很难,要身口意不犯很困难。那你说来盘腿打个坐呢,诶,它就很多状况,它老是坐不下去,身体坐下去就腰酸背痛,这里不舒服、那里不对劲,心里面很烦躁,坐不下去。那你说看个经吗,看不进去,懂吗?表面的文字,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就没有办法契入;听经呢?一直重复、一直重复,还是听不懂。

如果是这些现象,就知道过去的恶业怎样?没有清净。

反过来,我们用对比的比较能够明白。反过来,如果你每天身心轻安喜乐,晚上睡觉都是做吉祥的梦;持戒,觉得一点都不困难,能够摄心,就不容易破戒;修定呢,很快就入定;以前看不懂的,现在看懂了,以前听不懂的,现在听懂了,脑筋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白。那表示智慧一直在开发,懂吗?善的念头也一直出来,善心一直一直被开发出来;经常有那个法喜,跟法相应的喜悦我们叫法喜。所以很少看到他什么忧虑啊、悔恨啦那种情绪,很少看到他有情绪,懂吗?再有什么让人家跺脚、生气的事情发生,看他也不会生气呀。

如果有这些现象,就知道过去因为破戒的障碍,已经慢慢、慢慢在消灭,这些罪业已经慢慢在清净了。那只要从此以后,坚持不再犯,我们就可以做到持戒清净。不但从现在开始持戒清净,我也把过去无量劫以来的恶业也全部清净了,透过真实的忏悔、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做到。

这是第一个:具缘——持戒清净。问问自己,我这个做到了没有?因为这个没有做得圆满,你现在怎么修,就是没有办法得定,懂吗?

好,第二个:衣食具足。衣食具足就是你的生活没有问题,你不再会为你的生活担忧。现在失业率很高啊,也很害怕被裁员啦,然后很担心生活没有办法维持啊——如果有这样的担心,有生活上的压力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好好地静下心来修止观。两腿一盘,就想到“我的水费没交、电费没交、贷款没缴、公基金没缴、这个没缴、那个没缴,诶,我那个钱不晓得怎么来?下个月我完蛋了,我下个月不晓得怎么缴出来,那些钱不晓得从哪里来。”也没有办法安心修止观。所以生活上不虑匮乏是很重要的修止观的条件。

所以第二个,衣食具足的意思,就是说你总是生活上没有让你忧虑牵挂的地方,要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够安心修止观。所谓“身安则道隆”,兴隆的隆,你身安了,道才能够兴盛,才可以好好修行。

所以这边讲的衣食具足,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你只讲求温饱就好了,就是活得下去,活下去是为了好好地修行、成就,能够利益众生,不会讲求奢华,对生活上我不会讲求奢华。所以我们就能够体会,为什么佛祂规定弟子只能够三衣一钵?除非那个很冷的地方;祂的目的就是不要弟子在衣食上讲究而坏了道心。所以我们在家弟子也是一样啊,只求温饱就好了,千万不要在衣食上增加自己的贪欲。

一定要吃得好,一定上什么馆子,然后一定要讲求什么样的水准啊,或者一定要穿什么名牌啊、还是什么,多么地讲究啊,还要穿得很漂亮、还要很体面、还要什么……,没有!都没有这些!只是讲求温饱就可以了;不然你会在这个衣食上面,不断不断增长自己的贪欲,也是一样没有办法安心修道的。所以,这边的重点就是要知量知足就可以了。

好,第三个,是闲居静处。修习止观,你必须要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然后心也很清闲。所以这边的“闲”,是清闲的意思,表示你没有很多事情要忙,你的心是很清闲的。这个很难,在现代这么忙碌的社会里面,你的心要很清闲,很难;还要找一个很安静的地方来修止观,这个就是第三个——闲居静处。这样你的心是很清闲的,然后在很安静的地方来修习止观。

那为什么需要又清闲、又安静呢?很简单,如果你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你的心里面装满了东西,身也忙、心也忙,你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修止观,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心要清闲,然后身体没有很忙碌,没有每天忙这个、忙那个,没有时间嘛,然后心也静不下来。

那有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修止观也很重要。如果你现在要盘腿打坐了,结果有人在唱卡拉OK,这个还好啦,唱歌;可能就是施工吧,常常碰到就是楼上楼下、还是隔壁在施工,那个机器的声音很吵,也很难安静下来;或者你居住的地方,楼上是电影院、楼下是咖啡厅,然后又是什么很热闹的场所,也是很难修止观。所以它需要很清闲、又很安静的地方来练习止观。

所以我们又能够体会佛陀当时带弟子都是到什么地方去修止观啊?水边林下,然后距离村庄三里的地方,三华里就是一点五公里,一公里半这样的远,离那个城市或者村庄这么远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才听不到狗叫啊、鸡鸣啊或者是放牛牧羊的声音,以前是这些啦;现在就是听不到什么汽车声、飞机……各种的声音,都市里面的声音。一方面也是为了托钵的方便,住得太远,你光是走到那边,托钵回来已经黄昏了,所以那个距离也是蛮重要的,可以一大早从这边出发,然后去托钵,回来刚好是中午,因为日中一食嘛,当时都是日中一食,所以到村庄托钵回来刚好。

好了,我们现在心里都在有疑问了:“那我也不可能远离城市,找一个没有人烟的山上去修止观嘛,我可能吗?现在有可能吗?没有可能啊,那我怎么来闲居静处,我好像有困难,对不对?”

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只要把你的房门一关,那个就是你的阿兰若处,把所有的电话声、电视声、小孩的哭闹声,全部都把它关在门外,你就可以安心来修止观了,现在只能做到这样。就是你家里有一个房间,只要你要练习修止观的时候,没有别人吵闹就OK了。

所以我想到我的老师,他当初为了要写书,要闭关,然后好好地写书,他就想找一个地方闭关,就托了很多的人,找了很多的地方都不合适。最后他终于想通了,结果在一个很吵闹的菜市场里面,在一个小公寓的楼上租了一个房子,房门一关,就开始闭关写书了,这样不啰嗦,最简单。我们也采取这个方法,蛮好的。最后也很快把书写完了,也OK啊。

所以我们现在找不到那个很安静的地方,也OK,就是我们练习打坐的时候,尽量是家人,譬如说大家都在休息啊,或者是说那个上班的上班,上课的上课,刚好那个时间我可以好好地、不受任何的打扰,这个时候来练习,应该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时间或者地点来练习。

家里实在找不到,外面很多道场也有佛堂或者禅堂,可以让人家打坐的,也是有啊;要不然你就到那个地方坐也是OK的。它最主要就是说“闲”是最主要,就是你的心要很清闲,在修止观的时候,你的心很清闲是很重要;因为我们平常一定放了很多的红尘俗事在我们的心里面,然后装满了,所以你现在两腿一盘,它全部都冒出来。或者是你坐在那边计划:明天要做什么事、要见什么人、然后谈什么生意,那你就没有办法好好修止观了。所以心要空出来——这个才是重点,在哪里坐其实不是重点。你只要心可以在那个时候,不管你是盘腿三十分钟、五十分钟,多久,在那个当下,你的心把它空出来就可以了,只能做到这样子,现在在红尘里面的话,只能这样要求了。

不过当然有机会的话,还是要找到一个真正寂静的地方,好好地来用功。不管你是闭关也好,或者是短期的专修也好,最好是有这样的,可以很专注的、很专心的来用功的这样一个时间,要不然你就去参加禅一啊、禅三啦、禅七啊,还有禅十的嘛,对不对?至少那段时间,你可以放下一切,好好地用功在止观上面。那个久修的比较没有问题,因为到最后我们知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OK嘛;可是对那个初修,或者是定力还没有办法做到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在影响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找一个清闲的地方来修习止观。因为外在安静下来,它就会影响到你的内在也可以很快地安静下来。当你很容易受到外在影响的时候,那外在安静,你的心就静了嘛,很容易,因为你很容易受到影响嘛。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闲居静处就很重要了。所以它也是要修习止观的条件。

好,第四个条件,就是息诸缘务。息诸缘务,就是停止所有的缘虑杂务,因为这些缘虑杂务会使我们的心很难收摄,没有办法修习止观,所以我们必须暂时把它停止下来,在你修习止观的这个时间当中,尽量把这些都停止下来。哪些呢?有四个:

第一个是生活上的缘务。就是今天不论你是从事哪一行、哪一个行业,你都必须为生活奔波忙碌,每天忙得身心疲惫、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神、力气修止观呢?所以你想要好好用功的话,就暂时要把它放下来。

那第二个是要停止人世间的缘务。我们人活在世间,亲戚、朋友、同事之间,难免不了交际应酬,要礼尚往来啊,你没有礼尚往来,人家说你不懂事啊、没有礼貌啊,所以人事上的攀缘、牵绊呢,使我们整天疲于应付,很辛苦的啦,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像你的长辈过世,你是不是要去追悼一下?要嘛,对不对?你一定要出席;好朋友生病,你是不是要去探望一下?一定要的啦,不然不够朋友嘛!同事之间结婚、生小孩、升迁、加薪,是不是要庆贺一下?要呀,一定要的;春天要喝春酒,年终要吃尾牙,对不对?还有三大节啊,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过年,就要送礼啊,送来送去,礼尚往来嘛,对不对?

你说“好辛苦哦!我就出国旅游一下,可不可以清闲?”不可以清闲的,为什么?要买礼物带回来送给亲朋好友啊,所以出去也没有办法真正的放松心情,然后好好地享受一下那个湖光山色,想的就是要买什么,谁要送什么,不能有一个落掉,不能厚此薄彼嘛,对不对?多不公平!“为什么他有送他,没有送我?”然后想送哪个人比较合适,什么东西比较合适……,所以旅游就在shopping啊,对不对?买、买、买,送谁、送谁、送谁,深怕哪一个忘记;还要送得很合适,他喜欢高兴才可以嘛,对不对?所以很辛苦的啰!

这个就是人世间的缘务,你想要做人成功,你就是要花很多的心思在上面,从长辈一直到晚辈,全部都要摆平。所以呢,修止观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整天都在想这个;或者是交际应酬,总是要闲心杂话嘛,那你怎么修止观?回来就是所有今天晚上吃酒席讲的话,全部review(回顾)一次,全部都冒出来啦!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好好地修止观。

第三个,就是工巧技术上的缘务。这就是特别指那些有技艺的人:像艺术家啦、文学家啦,还包括命理家啦、医生啦,因为他们从事这些工作,或者是喜好、嗜好,所以他们平常脑袋里面都是要装这些东西的。那现在呢,你说打坐,两腿一盘,命理师,那个命盘就浮出来了;医生,药方就浮出来了,哪个人什么方,加减方,他是寒热虚实表里……,哦,全部都出来了;文学家,那个喜欢写文章的,哎啊!打坐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哦!那句诗要用这个字是最棒的,赶快起来把它写下来,怕等一下忘记了;因为灵感一来,很快就稍纵即逝。还有一些很严重,就是晚上躺下去要睡觉或者是做梦梦到,他也要赶快起身把它写下来,因为第二天睡醒一定忘记。你说这样子怎么修止观?很难嘛!对不对?

第四个,是学问上的缘务。这是指世间的学问,因为我们知道世间的学问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所以你搞学问,就是你的第六意识分别忙得不得了,没有办法停下来,所以很难入定。定是什么?无分别的现量;可是你满脑子都是分别,所以你很难入那个无分别的现量境,所以它又变成你修止观的一种障碍。

所以呢,在修止观的时候就必须暂时(不是永远停止,不用害怕),暂时停止这四种缘务。

那你说“我也是有困难啊,我每天要工作,你总不可能叫我辞掉工作修止观,对不对?”第一个;第二个,“我每天也离不开人事上的往来,你总不可能叫我说躲起来,断绝所有的人际关系、躲起来,不可能,会被人家骂死”,说这个人从人间蒸发、消失不见了,联络不到,怎么call都call不到,会担心啊,你的亲朋好友会担心,找不到人,懂吗?所以你说我也不可能啊;第三个,我今天是命理家、医生、还是作家,你总不可能叫我不算命、不看病、不写作,也不可能哪;那你说世间的学问都不要搞了,可是古人不是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三天不看书,就没有那个气质、文学的气息。那你现在叫我都不要搞学问,不准看、也不准听、也不准想,统统都给我放下来,你说“我有困难嘛!”

我们刚才讲了,是暂时,不用紧张,暂时,你想要好好用功的时候,暂时把这些缘务都放下。譬如说在工作之余啊,或者在休假的时候啊,你就好好来修止观。这时候把电话拔掉、手机关掉,不算命、也不看病,世间的学问都放下,一心一意修止观,这样就不会因为缘务太多,然后废弃了修道的事情;或者是因为心里太杂乱,而没有办法修止观。所以它就不会障碍我们修止观。所以我们在修止观的这段期间,就暂时放下这四种缘虑杂务。

这个就是第四个——息诸缘务。

好,具缘的第五个,就是要亲近善知识。亲近能够教导我们修习止观的善知识,因为既然要修止观,当然要依止一位精通止观的善知识。我们总是不能够盲修瞎练嘛。有的人看看书、上上网,他就开始修起来了,实在是很大胆,都不怕出状况。所以尤其是初学,最好是依止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因为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他可以教导我们很正确地来修止观,不管是方法啦、还是次第啦,他能够告诉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啊,才不会走偏走错啦;遇到各种境界、各种障碍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啦;碰到瓶颈的时候应该怎么突破啦。所以一位好的善知识,是关系到我们能够不能够快速成就止观最主要的关键,所以这个亲近善知识也很重要。

好,等到这五个因缘都具足了,就可以开始修习止观了,哪五个呢?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近善知识。

好,这五缘具足之后,是不是就能够顺利修习止观了呢?这些条件都有了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很顺利修止观了呢?还有外在的境界。我们刚才讲,如果我们没有定力的话,外在境界一现前,我们那个欲望就出来了,马上就生起贪欲:色、声、香、味、触,我们对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现前的时候心生欢喜——这个就是五欲。五欲生起来以后,会让我们没有办法安心修止观。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呵责五欲,叫做“呵欲”,就是呵责五欲。因为五尘境界它会牵动我们的心,使我们没有办法好好来修习止观。所以想要修习止观,第二个要做的是呵责五欲,就是深深呵责五欲的过患,不要受到它的诱惑。每一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这个就是五欲、对五尘境界的贪欲。譬如说:我们喜欢看好的,叫做色欲;喜欢听好听的,叫做声欲;喜欢闻好闻的,叫做香欲;喜欢吃好吃的,叫做味欲;摸起来舒服的、感觉好的,那个叫做触欲——这个就是五欲,每天我们都没有离开,它是我们生活的重心。

那以色欲来说的话,不管是看人、还是看东西,我们一定是要赏心悦目,要好看的,对不对?看到赏心悦目、好看的,我们就生欢喜心,再看下去就迷恋、到痴狂、到不能自已,看到欲罢不能,最好把她(他、它)带回家,占为己有。我们看到喜欢的,不是一定要把它买回去吗?今天没有买回去,一直想,对不对?想到没有办法、不能够自已,一定要去把它买回来才能够安心。对人、对事、对物都一样,只要你爱到迷恋痴狂、欲罢不能,一定要把她(他、它)带回家,这是色欲。其他也一样啊,声、香、味、触都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想要修止观,就想想还有哪一些让你朝思暮想,那个茶不思饭不想的,还有什么会让你魂牵梦系的?让你为了她(他、它),宁愿放弃所有。你还有哪一些人事物的贪爱、执著、最放不下的?好好地问自己,我还有什么贪爱、执著,最放不下的人、事、物吗?那个就是五欲,我们对五尘境界的欲望,它让我们贪爱、执著没办法放下。

那这样贪爱执著会有什么结果呢?贪爱执著就一定会生贪嘛,没有办法占为己有就生瞋嘛,所以它是一切烦恼的来源、贪欲是一切烦恼的来源。又嫉妒啊、障碍啊……什么都来了,伤害啊,所以它是我们生烦恼最主要的原因。生烦恼就造业,造业就受报、就受苦,那个让我们吃尽苦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的,因为只要对五欲的追求你不会忘怀的话,还是这么炽热的话,你生生世世不管怎么修行,都不可能有成就的,就是败在这个五欲上面,因为它是让我们生烦恼、造业、受苦最主要的原因,让你生生世世修行不能成就——这就是五欲的过患。我们应该深深地了解这个过患,然后好好地呵责它,都是它害我们不得解脱,害我们造业、轮回、受苦,就是它!罪魁祸首找出来了。

因为对它的欲望,只会让我们变得贪得无厌,爱染心越来越强,就好像干柴碰到烈火,只会烧得越来越旺,所以贪爱五欲,让我们没有办法修止观,对不对?因为你一打坐,它就冒出来了,让你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所以它让你没有办法持戒,没有办法修定,没有办法修观,戒定慧都毁了,就是毁在它上面。你没有办法持戒,就没有办法修定,也没有办法开发智慧,所以它是障碍我们成就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原因。那一个人没有办法成就戒定慧,当然就不可能有什么?你再怎么样努力用功、精进修行,都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我们在修习止观之前,一定要先呵责五欲,了知它的过患,不再被它迷惑。那怎么看破它呢?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如实了知它是虚妄不真实的,就像空中的花朵、水中的月亮一样,不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是一切因缘所生,它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不管怎么样让你迷惑颠倒的人事物现前,它都是生灭无常的;只要是因缘生的,它一定会灭;只要是生灭无常,它一定是空无自性的,所以它不是真实存在,是如幻假有地现在你的面前,不要再受到它的迷惑,当下了知它是虚妄不真实的,是迷惑,让你生烦恼、造业、受苦的,不要再被它骗了!当下看破它,因为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会被它骗了嘛。我们过去被它骗得团团转,都是以为它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才会爱恋得不得了,连命都可以丢了,不惜造下任何的恶业,觉得为她(他、它)都是值得的,错!错!错!从今天以后不可以再错了!它是虚妄不真实的,好像虚空中的花朵、水中的月亮一样的如幻假有,只是因缘暂时生起,好像有,因缘灭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千万不要被它骗了。

所以,呵责五欲也很重要,因为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色声香味触,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功夫,可不可以当下就把它观空,就是了知它的虚妄不真实。色声香味触,任何境界现前的时候,当下了知它是虚妄不真实的,就不会被它迷惑。

外在的境界摆平了,那你内心是不是也很平静呢?

所以第三个“弃盖”。我们的外在可以不受到它的诱惑;可是我在打坐的时候,如果内心还有强烈的贪欲,那个跟外在没有关系,懂吗?刚才是讲有色声香味触五尘境界现前的时候,你的心可不可以不受到它的迷惑;现在是说没有外在境界的时候,你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是你想要静坐的时候。

譬如说:你现在想要打坐,你现在两腿一盘,你那个贪欲不断不断地冒出来,你可能得定吗?不可能。如果你突然想到旧仇新恨涌上心头,马上忿恨恼,身心就产生热恼,你也没有办法好好地打坐。或者是昏沉想睡觉,有的人一上座就开始打呼,因为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刚开始上来很舒服的姿势,他也很累了,然后很快就睡着,平常可能坐在那边还睡不着,可是他一上座,很快就入“昏沉定”。要不然就是想到:我对哪个人有一点对不起他的地方,然后觉得很内疚啊,有说错话、做错事情的,然后觉得心中充满了悔恨啦,这种懊悔、懊恼,也是没有办法让你好好地修止观。或者愈修愈没有信心,对自己没信心,怀疑自己、然后怀疑老师、然后怀疑这个法门。

这就是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它其实就是贪、瞋、痴。贪欲盖就是贪嘛;瞋恚盖是瞋;睡眠、疑盖它是属于痴;掉悔盖是贪瞋痴都有。所以它就说明你的内心,贪瞋痴烦恼很重的时候,你也没有办法修止观。所以你想要好好地正式来修止观之前,你必须要弃除五盖。它为什么叫“盖”呢?就是它盖覆我们的真心,这五个会盖覆我们的真心,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烦恼很重的时候,真心不见了。

所以这五个如果没有去调伏它的话,我们很难得定;没有办法得定,就不能开发智慧;不能开发智慧,我们的真心就没有办法现前,所以它是覆盖我们真心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叫做五盖——五个最主要覆盖我们真心不能够现前的五种障碍。所以我们要修习止观的话,就必须要弃除五盖,就是让我们的内心不生起烦恼。

现在外面的五尘境界摆平了,我们的内心也暂时弃除了这五盖,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修了呢?也还没有,还要调和五事。哪五事呢?就是要调饮食、睡眠、还有调身、息、心。

那怎么调和饮食?饮食、睡眠我们每天都要的嘛,这是外在的,所以是外调饮食、睡眠,内调身、息、心。怎么调和饮食呢?就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吃得太少,这就是“饮食知量”的意思。因为吃得太多容易昏沉,吃得太少又容易散乱。因为我们修止观的时候心要专注,那个需要能量,所以你很饿的时候,根本就是很散乱,然后你也没有能量集中你的心力好好来修止观,所以也不能够吃得太少,没有力气修。

那怎么调睡眠呢?也是不要睡得太多,也不要睡得太少。睡太多,就是你没事情就去睡觉、没事情就躺一下、没事情就躺一下,就荒废修道,功夫不容易成就,而且整天头脑昏昏的,愈睡愈昏,对不对?所以善根也很不容易发起。那如果睡得太少,精神很难集中,也是没有办法修止观。所以我们要调和睡眠,要睡得刚刚好,就是起来就是精神饱满,然后头脑清楚,那个就表示睡眠是够的。

调身、调息、调心,这个就是要分平时、还有在修定的时候,分开来讲。平时的话,我们就要小心我们的动作不要太粗。因为我们的动作一大,我们的呼吸就快;我们的呼吸快,我们的心就很容易散乱。所以我们平常也是要保持我们的动作尽量轻柔,慢慢地,开门慢慢开、慢慢关。有的人“砰!”一下,对不对?有的人动作也很大,坐下去“咚!”好像地震,站起来,不是踢到桌子、就是踢到椅子,动作很粗旷这样子。

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定力,就是看他的走路、还有平常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他有没有定力的摄持,有定力摄持,他的动作一定都是很轻柔的。然后呼吸呢,绝对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以前我修道家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就是,我们晚上睡觉,他会来听我们的呼吸声,他就知道你这个人会不会长寿,然后你如果来练功夫,大概是几年可以成就,就是听你的呼吸就知道了。所以什么叫呼吸微细呢?就是说你放一根毛,不管是鸡毛还是绒毛、还是那个鸟毛,很轻的那个毛,放在你的鼻孔旁边,如果你的呼吸那个毛会动,都叫做粗,懂吗?

所以你的动作轻柔之后,你的呼吸自然就很微细,你的呼吸很微细,你的心念就很安定,懂吗?所以你心念的安定,是从你身体的动作、还有呼吸来的。所以你一定身体动作要很轻柔,那你的呼吸自然就很微细,你的心就很容易定。所以平常我们就是要这样保持,那等到你一上座,一盘腿就很容易,因为你心已经很安静了,所以这个时候很容易就进入止观的状态,很容易很快就得定。所以,平常就是要注意我们的身、心、息。

那等到上座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怎样调身、调息、调心。所以等到正式上座的时候呢,我们明晚(因为今晚可能来不及),明晚我们就要正式的练习;但是我们今天先把理论讲完,我们明天就可以正式来开始练习,怎么样上座的一些姿势、还有怎么下座的姿势;还有在修的时候,上座之后,我们要怎么修止、修观的方法,我们都会在明天跟后天来练习。

那我们今天就先把上座的姿势讲一下;然后为什么要用这个七支坐法,它的原因我们要讲清楚;然后为什么说修定能够伏烦恼,光是这七个姿势,叫做七支坐法,这七个姿势本身就已经有调伏烦恼的作用,就在姿势上面就已经有这样的效果,更何况你开始用止观的方法,那应该更快调伏你的烦恼。

好,一上座之前,就是各位现在坐的,就是一定要有一个蒲团,后面要有一个坐垫,坐垫的高度就是大概是两三吋,就是四个指头的高度,一般是四个指头的高度,不要太高、也不要太矮,因为太高太矮都会让我们坐起来神经紧张,所以那个蒲团也很重要,坐垫的高度很重要,然后软硬也要适中,以舒服为原则。

那在打坐之前呢,我们要把我们身上感觉束缚的东西都拿下来,像我们明天练习打坐,你们戴眼镜的,要把眼镜拿下来,或者是你在家里练习的时候,也是眼镜、手表、皮带把它松开。就是不要有那个绑在肚子这边紧紧的,那等一下打完坐,你会觉得这边有气卡住,就是尽量把手上的手环也好,你觉得身体有束缚感觉的那个东西都要把它松掉。穿的衣服也尽量是比较宽松的,这样在坐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气卡在那里过不去,因为你感觉紧紧的那个地方,气就会卡在那里。

蒲团准备好之后,第一个是盘腿。盘腿就是有双盘、单盘、还有散盘、还有正襟危坐都可以。最好最好是双盘,因为双盘它的效果最好。因为双盘的人就知道,左右不会歪一边,你如果是单盘的话,你总觉得身体会歪一边,所以双盘是效果最好;但是也不能够勉强,不能双盘呢,我们就单盘。

在打坐之前,我们会先教一些像暖身的动作,所以我们先会头上下左右(动一动),先把我们身上的筋骨拉开,或者是再加上一些拉筋的动作。你如果常常做这些动作,你的筋骨比较松的话,你上座之后,你慢慢慢慢把你的脚筋拉开,就可以双盘。不过刚开始就不要太勉强,我们就单盘也可以;只是说单盘效果没有这么好,可是它比较能够持久,对于脚的气脉还没有打通来说,他如果双盘太久就是没有办法坐太久,如果双盘的话;那单盘反而他容易持久,有时候是这样子。就是说你没有办法双盘坐很久的时候,你可以先从单盘开始练习。至于那个年纪比较大或者是比较胖的人,他那个腿盘起来,那个肉会打架,所以也没有办法单盘的话,他可以用散盘,就是腿前后放,那个我们称为散盘,散盘它就是效果比较慢。另外,老年人或者是身体比较弱的人,他可以正襟危坐,或者是他不方便单盘、双盘、散盘他都不方便的时候,他就可以找一张椅子,我们称为正襟危坐。这个姿势收的效果是比较慢,但是它很自然、不费力,身体又能够非常的平稳,所以它可以坐很久都不会疲劳,这是它的优点。所以这些姿势都可以,这是第一个。

那为什么要盘腿呢?因为这个姿势我们身体是最稳;只要我们身体一稳,就不容易受到外面什么魔鬼啊、罗刹的干扰,因为你端身正坐,坐得非常的稳,再加上我们要手结定印嘛,所以又更加的安全可靠,不但你是盘腿,然后再结个手印,不管什么都不会受到干扰。所以佛弟子打坐,就从来没有听说什么会走火入魔的,绝对安全可靠,就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关系,盘腿加上结手印。

那以密教来说,这个盘腿坐,它能够使我们的下行气容易入中脉,可以除疑烦恼——贪瞋痴慢疑的那个疑烦恼。所以为什么它可以调伏烦恼的原因,就是姿势本身就可以有这样的效果,使我们的下行气容易入中脉,除疑烦恼。

因为在密教来说,就是说要让左右脉,就是身上的脉都能够入中脉,然后中脉开显呢,那个见空性的智慧就很容易被开发,所以它在坐姿上面都要让气能够入中脉。我们全身的气就分成等一下要讲的,刚才讲了一个下行气,还有各种气,我们等一下会讲,就是五气都能够入中脉。只要气入中脉,就能够见性。这是第一个盘腿,为什么要盘腿的原因。

第二个呢,我们手结定印,也称为三昧印或者等持印。手结定印,我们是放在肚脐的下方,尽量往身体靠,左手的手掌放在右手掌的上面,上下重叠,大拇指轻轻地相触,尽量靠身体,然后放在脚上,因为你的腿是盘着的嘛,然后你的手放在肚脐的下方,那就刚好放在你刚才盘着腿的上面。

那为什么大拇指要轻轻地相触呢?因为我们人体是左阳右阴,所以你这样两手交叉,可以使我们的气血也交叉,气血可以做很好的对流,也能够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那在密教来说,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平住气入中脉,除瞋烦恼。

腿盘好,手结定印之后,我们就会摇动身体七、八次。我们明天练习的时候,会请两位师兄上台来给各位做示范,大家跟着做就可以了。那样转个七、八圈,为什么要这么样子转?就是让我们的骨盆可以松开。练过道家功夫的人就知道,它很像我们的摇带脉,只是说摇带脉的动作比较大,它可以把我们的带脉摇开。因为我们知道奇经八脉,那个带脉是最难通的,所以道家怎么通带脉?它就用摇带脉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其中一个就是这样摇动,我们就知道它可以让我们的骨盆松开。

转完身体之后,我们就把背脊打直,然后检查身体有往前或者是往后。所以我们身体不要往前倾、也不要往后仰、也不要往左歪或者往右歪,也不要左右偏斜。

背脊打直之后,我们还要检查我们的肩膀:两个肩膀有没有保持平稳?所谓平稳的意思,就是说它没有偏左、也没有偏右,没有这样斜在左边、还是右边,所以我们要让它平直。所以第三个背脊打直、两肩平直,可以使遍行气容易入中脉,可以除痴烦恼。

第四个就是头要摆正。头摆正的意思,就是你检查你的鼻子跟肚脐有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面?同一条直线上,就是说头没有偏左、也没有偏右,没有向左倾斜、也没有向右倾斜,这个才叫做头摆正;没有向下低、也没有向上仰。

接下来就是收下巴。下颚要往内收,轻轻地压在这个颈动脉上面。我们这个颈部左右有两条大动脉,我们就利用这个收下巴,下颚内收,轻轻地压在颈动脉上面,就可以减轻(因为这是两条大动脉)、就是可以使血液流到脑部的速度变慢,因为你这样一压,它血要流到头上的速度会变慢,变慢就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脑神经紧张一缓和下来,你的思虑、妄念就没有这么多,懂吗?这样压住之后,你的脑神经就不会紧张,你的思虑、妄念就减少,就比较容易安静下来。我们心不容易安静,就是因为妄念太多嘛,那这个压住颈动脉,让它的血流比较慢,脑神经没有这么紧张,我们的妄念就会比较少,比较容易得定,所以这个姿势也是很重要,就是下巴内收,压住这个颈动脉。它同时也能够调节我们的血压,这个姿势如果做得好的话,高血压可以变低,低血压可以调到刚好,不高不低的正常。所以这个姿势可以让我们的上行气容易入中脉,除贪烦恼。

第五个,我们就要口吐浊气,吐浊气三口。就是嘴巴张开,慢慢地吐出浊气,吐出浊气的同时,我们要观想全身百脉阻塞的地方都随着气息打开,秽气也随着排出来。所以嘴巴吐气,吐完之后,我们就闭上嘴巴,鼻子吸气;鼻子吸清气,吸完了之后,嘴巴打开,慢慢地吐浊气。这样子嘴巴吐气、鼻子吸气做三次,就是要慢慢地吸,慢慢地吐。

吐完浊气之后,第六个重点,我们就是嘴巴要闭起来,舌头轻轻地顶住上颚。舌顶上颚的意思,就是舌尖轻轻地顶住我们上门牙那个牙根的地方,那个是唾腺的终点,就是我们唾液腺分泌的地方;所以你顶久了,会觉得嘴巴有很多口水,那个就是找对地方了,那个口水会一直流出来。

好,第七个,眼睛微微张开,就是我们说的眼开三分。眼睛开三分,然后眼光大概是定在我们座前七、八尺的地方,或者一丈一、二都可以,再远一点点也可以。为什么要眼开三分呢?最主要是不落昏沉、也不落入散乱,因为闭眼容易昏沉,开眼容易散乱,所以我们就眼开三分。像平常用眼睛工作的人,譬如说看电脑每天要看很长的时间,这个时候闭起眼睛也可以,就是确定不会睡着、不会昏沉这样就可以了。

舌顶上颚、眼开三分,可以使我们的命气入中脉,除慢烦恼。

所以这个七支坐法我们介绍完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说修定可以伏烦恼,光是这个姿势就已经有这个效果了,这个是打坐时候的姿势。

初学的人,每次坐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勉强说“我一上座就一定要一个钟头”,结果一直看钟、一直看钟,然后坐下来全身酸痛;不需要这样折磨自己。可以时间短、然后次数多,以这个为原则开始练习。就是十五分钟也可以,十五分、二十分这样开始都可以,等你坐到稳了之后,你才慢慢把时间拉长。重点是坐到舒服就赶快起来,一般坐到舒服,就会继续坐、一直坐,然后坐到实在撑不下去才起来,这样你就不会很喜欢坐。你就坐到舒服就起来,你就会很喜欢打坐。

还有就是不要吃得太饱或者太饿来坐,太饱容易昏沉,太饿容易散乱,都不合适。然后环境也是要讲究一下,就是说你打坐的时候,那个光线不要太亮、也不要太暗,太亮容易紧张,太暗容易昏沉;还要保持空气的流通,但是风不要直接吹到身上。最好把膝盖、还有后脑这边都把它遮起来,就是最好遮一下,因为寒气或者湿气都是从我们的膝盖、还有后脑这边进到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就稍微遮一下,膝盖跟后脑一定要保暖。

那你说一天要坐几次呢?有时间尽量坐很好啦;可是如果白天很忙碌,你就尽量看可不可以早晚坐两次,因为早上坐,你一天的精神都会很饱满,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因为坐完它会让你的头脑很清楚,你就不容易犯错、判断错误;晚上坐,又可以一夜好眠,晚上可以睡得比较好,所以尽量早晚坐两次,一天坐两次。

那个容易紧张的,就是说坐到看起来一副罗刹的面孔,讨债的面孔,就是有的人因为很紧张,所以坐到咬牙切齿、面目狰狞。这个我们就会建议他面带微笑,因为我们一笑呢,全身就会放松,所以我们也可以面带微笑这样来坐,那我们身体就不容易紧张。

还有固定一个地方坐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待在一个地方久了,它会形成一个磁场,就是能量场。所以每天你都在那个地方坐,你以后一坐在那个地方,一坐下来,你就很容易得定,因为那边已经形成你自己的能量场;尤其你都在那边打坐,因为在固定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情,它就会有那样的磁场,那你现在培养一个很好的打坐的磁场,所以你只要在那边一坐下来,你很容易就入定了,所以固定一个地方坐也很重要。不要说看情况,今天在客厅坐,然后明天又跑到饭厅去坐,有时候看外面风景还不错,就跑到阳台去坐,最好是固定一个地方坐。

固定一个时间坐也很重要,每天就是那个时间坐,因为我们知道有生理时钟嘛。我们为什么一到中午或者一到三餐时间就要吃饭?那就是说你的生理时钟已经是固定了,所以你固定一个时间来打坐的话,你到那个时间就会想要打坐,然后也很容易进入状况。所以,固定一个地方、固定一个时间,这个也是有加分的作用。这个就是我们上座的时候,怎么来调身。

打坐的时候,要怎么调息呢?这个调息也很重要,大部分没有办法入定或者是坐到不舒服,都是你的息没有调好。息,我们刚才讲,就是说你那个毛放在你的鼻子旁边是不会动的,那个叫做息、息相。所以一般它是有四种呼吸的相貌,我们要调到那个息相,就是说你的呼吸是绵绵密密、若存若亡,若存若亡就是说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你说它没有嘛,可是它呼吸又没有断;你说它有嘛,可是它又微细到你感觉不出它的存在,那个叫若有若无,似存若亡,若存若亡,就是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就是非常非常微细,这个才是息调相,就是说你的呼吸才是调到比较好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状态一定很容易入定嘛,对不对?因为你的息已经调好。

如果不是这样的息的话,还有另外三种息,你如果守住这样的息来修止观的话,或者数息或者随息的话,你就一定会出毛病,然后不容易得定,或者是坐完会很疲倦。譬如说:你的鼻子不通的时候你来打坐,结果你坐在那边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自己的呼吸很大声,“嘁咕、嘁咕”,鼻塞时候的那个声音,所以这个时候你来打坐,你守的是这个,我们叫做“风相”,风相就是你的呼吸有声音。你如果守住这个风相来打坐的话,会容易散乱,你光是听到你那个声音,心就没有办法静下来嘛,所以你守住这个风相容易散乱。

那如果没有声音;但是你的呼吸不顺畅,就像有的时候我们要数息或者随息的时候,我们吸进来,还没有吸完,我们就吐;还没有吐完就吸,结果它就打架了,入息跟出息就卡住了,这个容易气打结,这个我们叫做“喘相”,就是气喘的喘,喘相就是容易气打结,造成你呼吸不顺畅。所以看你的气是卡在哪边,如果你的气是卡在胸部的话,你坐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胸闷,所以胸闷其实就是气打结、在你的胸部打结了,卡在这边;如果是卡在腹部的话,你就会觉得胀气;如果卡在头部的话,你就会觉得头昏脑胀,怎么坐完就是头昏昏的,头昏脑胀,那个就是你的气卡在头部。所以卡在不同的地方,它就会有不同的现象,这个都是因为你在修止观的时候,你守的是喘相,所以它容易有气结的现象。

另外,就是“气相”,空气的气。就是说你的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也没有打结,但是它还是不够微细、不够绵密。我们刚才讲说要绵绵密密,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可是你现在没有这么微细,是比较粗这样的状态。不够微细绵密的话,你如果这个时候来修止观,你就容易疲劳。所以坐了半天,觉得很累的,就是因为你整座的呼吸都是不调的,可能就是不够微细,那个息不够微细,所以坐完了会觉得很累,那个就是说你守的是气相。

所以,风相、喘相、气相都是不调相,我们要调到息相,这样才容易入定。所以你在打坐的时候,发觉自己是风相、喘相或者气相的时候,我们就要先来调,把它调好之后,我们再继续坐;不然就会有我们刚才讲的那些过失。

那怎么来调整我们的呼吸呢?就是先把心放松,有时候是因为心念太紧,所以我们先把心放松;心放松,身体就跟着松了,然后身体也放松,然后观想气息遍满全身,气息遍满全身,然后随着八万四千个毛孔同进同出,就是全身的毛孔在呼吸,同步呼吸的意思。观想我们的气遍满全身之后,毛孔同时呼出去、同是吸进来,同时呼出去、同时吸进来,一定是气先遍满全身嘛,然后才同进同出,从哪边同进同出?从全身的毛孔吐气、吸气,全身毛孔吐气、吸气。这样慢慢,你的心念就慢慢地越来越微细,你的息也慢慢越来越微细,就可以调成刚才讲的那个绵绵密密的那个息相。这个就是发觉不调的时候要赶快调,调好之后才继续坐,才不会有种种的毛病。这个是调息。

那要怎么调心呢?我们知道障碍入定,就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嘛: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或者散乱,掉举是细的散乱。所以我们讲比较粗的就是昏沉或者散乱。因为昏沉、散乱,所以没有办法得定。所以当昏沉的时候,我们就把我们的心念放在鼻端白,鼻端白的意思就是不是鼻端的本身,而是鼻端外面的这个空间,你要再大一点也可以,就是在这个空间,把你的心念放在鼻端外侧的这个空间,这样可以对治昏沉。所以你发觉你在打坐的时候,落入昏沉现象,你就先不要继续你修的那个法门,就先把你的心念放在鼻端白的地方,等你的昏沉现象消失了之后,你再继续用功。

那如果是散乱的话,我们就把心念放在肚脐中央。等散乱的现象过去了之后,我们再继续用功。这就是如果昏沉或者散乱的时候,应该怎么对治。

如果发觉自己心太紧,有时候是心太紧或者太急。有的人说“我这一座,上座就一定要进入什么境界,或我一定要得定”,结果弄得心念很紧张,心念紧张那个气就会向上,然后胸口会疼痛,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放松心念,观想全身的气都往下面流,全身的气都往下面流。这样子胸口疼痛的毛病,或者是气往上冲的毛病就会消除。我们这样来做观想,就是把心放松,然后观想气息全部都往下流,那个气就会往下散掉,这个现象就会消失。

那发觉太松,太松就是说心又太松,完全没有把你的心收摄进来,心太松,然后放逸过度,身也懒懒散散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身体打直,把身体再打起精神来,然后把心念收摄回来。所以当我们发现心太松的时候,就要收摄我们的身心,提起正念,不要向外驰散。

这个是上座的时候怎么调身、调息、调心。

在坐中的时候也是,我们随时在打坐当中,不管你这一座坐多久,你随时要观察自己的身、息、心有没有调。所以我们要检查:在一座当中,不管你坐的时间的长短,随时都要注意身、心、息的状况,随时作调整,所以就没有按照说先调身、调息、再调心,没有;就是你发觉你的身体歪了就赶快把它调回来;发觉自己的息不调,就要调成刚才那个息相;发觉心有散乱、昏沉、太松、太紧,就是用我们刚才那个方法去对治。随时要注意调身、调息、调心,这是在打坐的时候。

那在下座的时候,就是我们要出定的时候呢,我们也要知道怎么调身、调息、调心。就下是下座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明天也是会练习。我们刚刚就是心会系在那个所缘境上,就是你的法门上面;现在就先把你的心念放松,就是离开你刚才用功的那个所缘境,心先放松。开口吐浊气三次,就是跟我们刚才上座一样,嘴巴吐浊气,然后鼻子吸清气,这个时候要观想气息从百脉随意流散,就是全身的气这时候都散开,你就不会有一些毛病,就是所谓的禅病就不会发生。这是我们在下座的时候,吐浊气的时候,要同时作这样的观想。

然后还是一样慢慢地摇动身体七、八次;然后再动动肩膀,还有手(刚才手结定印嘛),我们就动动手,把这个手松开;然后头动一动、颈动一动;然后两个脚,刚才是盘着的,把它松开,让全身的肌肉关节,刚才可能会坐得很僵硬,我们就都把它松开;然后接下来要用两个手摩擦全身的毛孔,因为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可能全身的毛孔会张开,如果我们不这样把全身的毛孔摩擦一遍,风气会进到我们的体内,然后就会得风湿症,所以我们也要把我们身上的毛孔,就是从头到脚把它摩擦一次;最后我们两个手掌擦热之后,盖在两个眼皮上,然后才睁开眼睛,最后睁开眼睛。

先调心,首先放松心念,就是调心;后来就是吐浊气三口,那边就是调息;最后就是从摇动身体,一直到最后把眼睛睁开,这个就是调身。所以是先调心,再调息,最后是调身。

那要注意的,就是说一定要等到我们身体…,我们刚才坐的时候,可能会有酸胀麻痛的状况,所以我们要按摩到我们身体,那个酸胀麻痛的现象消失了之后,我们再站起来。还有,我们可能坐的时候会发热或者是流汗,我们也是要等这个身体发热、发汗的情况比较减缓之后,我们才可以出门。因为出门可能就吹到风,就容易得风寒。所以我们下座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地按摩,按摩到不再酸胀麻痛,没有哪边气血不顺畅,所以我们要慢慢地起来,不要太急、太快,说赶时间啦、要赶上班、赶快赶紧出门啊,这个都不合适。就是要注意下座的时候不要太急、太快。因为这个时候,还有一些细法留在我们的脉里面,就是我们在打坐的时候,气会入脉,甚至入那个很微细的脉;可是你现在突然的站起来,或者是还没有按摩好,就是太急太快的这样下座的话,那个细法留在我们的脉里面,还没有散开,就容易患那个头痛啦或者骨节变得很僵硬啊,好像得了那个风痨一样,那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禅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太急、太快的下座。有了这个病之后,以后就很麻烦,以后只要一打坐,你就会烦躁不安,为什么?因为那个一直留在你的身体,没有散开。所以这个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所以我们想要出定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这个步骤:先调心,再调息,最后调身,然后慢慢地下座。这个就是怎么调身、调息、调心的内容。

那最后一个方便,就是我们要“行五法”。就是具备了前面的具足五缘,有修道的助缘;然后呵责五欲,让外尘境界不会扰动我们的心;然后再弃除五盖,让我们的内心不生烦恼;然后调和这个五事,就是我们刚才讲饮食、睡眠、还有调身、调息、调心,让我们的身心都适当。

可是如果没有现在我们讲的这五法的话,你也还是不能够成就止观,或者修习止观也没有办法成就。那这个五法呢,就是第一个要有欲。所谓“欲”,就是好乐,就是说你今天来修止观,你有没有立定志向说,立志我要修止观,你是不是发愿要修止观?你是不是很好乐来修止观?这是第一个,你有没有这个欲?对修止观是不是很好乐来做?因为一旦立定志向,你就会朝这个目标迈进;一旦发愿,你就不会半途而废;一旦好乐这么做,你就有推动的力量,所以第一个“欲”很重要。

第二个“精进”也很重要。你虽然心里这么想、这么发愿,可是你不精进,一样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就好像钻木,一定要让那个火生起来,你才可以停止;你不可以钻木取火,钻一钻、然后又休息一下,钻一钻又休息一下,那个火永远没有办法冒出来。精进就好比钻木取火,一定要把那个火苗冒出来之后,我们才要休息。

第三个“念”也很重要。这个念,就是忆念、不忘失的意思。忆念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今天修习这个止观,能够成就我们的禅定力、还有智慧力,是这个比较重要呢?还是世间的五欲之法比较重要?我们刚才已经讲那个五欲的过患了嘛,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忆念那个世间的五欲之法,还有现在出世间的禅定、智慧之法(就是这个止观之法),哪一个比较重要?或者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你是不是很清楚?你是不是有弄清楚?世间的五欲之法是让我们生烦恼、造业、轮回、受苦的,你是不是很清楚地有这样的认知?那另一个呢,修习止观是让我们成就禅定、智慧、神通、道力,甚至可以成就佛果的,成就之后还可以利益众生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忆念它们两者的差别。

第四个“巧慧”。就是跟刚才一样,世间的五欲之乐,跟出世间的禅定智慧之乐,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得失轻重,你是不是也有弄清楚?巧慧,就是善巧的智慧,你有没有这个善巧的智慧来分别这两者的得失轻重?那当然是世间的五欲之乐是失、是轻嘛;禅定智慧的乐是得、是重嘛,得失轻重的差别也能够有这个善巧的智慧来分辨。

最后一个“一心”,就是一心决定要修止观,有坚定的心,就像金刚一样的坚定,不会轻易被天魔外道所破坏,就算是经过长久的修习没有一点收获,也绝对不后悔,绝对不半途而废,这个就是一心,就是一心决定修止观。

有了这五法:欲、精进、念、巧慧、一心,那不论你修习什么止观,都一定能够成就,所以这个五法也非常重要。

那我们今天就把这五个,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我们已经介绍完了,就是二十五法,我们称为修止观之前的前方便——二十五种前方便。我们介绍到这里,刚好介绍完。

我们明天就可以开始讲第六章——正修,正式修止观,它的法门,然后我们正式来练习,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