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第一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2014年3月5日

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今天我们开始介绍《唯识三十颂》。

《唯识三十颂》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一切法都是唯识所变现的,也就是说“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以这个为宗旨。心识是有的,所以不能说毕竟无,所以说“非空”(心识是有的,所以是“非空”)。那外境没有的,“境无”,所以是“非有”(外境不是真实有,所以是“非有”)。心识是有的,所以不可以说它没有,所以是“识有非空,境无非有”,是以这个为宗旨。

首先它破除小乘、外道的邪执,然后再继续说明唯识的正理,这个就是整个《三十颂》它主要的内容。

既然是三十个颂,所以它的内容我们稍微介绍一下:就是从第一颂到第二十四颂,主要是说明“唯识相”。所谓的“唯识相”,就是唯识的行相有哪些内容——这个主要是说明“依他起”。

唯识有三性嘛,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还有“圆成实性”——这个是唯识的三自性,主要是这三个。所以从第一颂到二十四颂,说明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因缘所生法,自性都是空的。所以“依他”这个“他”就是因缘,它一定要依因缘,然后才能够有,才能够生起这一切的法。所以只要是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只要是因缘所生,必须依因缘这个条件,就是“他”,必须依“他”——因缘这个条件,才能够生起一切的有为法。所以说,一切的有为法它就是依他起。

那它为什么首先要说:一切因缘所生法是属于依他起性呢?最主要是要破除凡夫跟外道他们不晓得“唯识无境”的道理——只有内在的心识,没有外在真实的境界。可是一般的,像我们凡夫也不懂,外道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学过唯识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小乘也依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要说明“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唯有心识,没有外在真实的境界存在。”

那一切的外在为什么不是真实存在呢?因为它是依他起的、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只要是因缘所生的,它就是生灭法,就是无常法,就是空无自性的。那凡夫、外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唯有心识,没有真实的外境,他才会执著什么?执著自证分所变现的见分跟相分,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这个我们之前稍微有提到过,我们后面还会再详细讲那个四分,就是见分、相分、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我们后面还会再详细讲。

现在就是说,这一切法它是怎么样依他生起的呢?就是从我们心识的自体(那个自证分)变现出见分跟相分。那凡夫跟外道他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因而生起“我执”跟“法执”,我执跟法执是从这边来的。所以他才会执一切外境是真实存在,我们身心还有外在的世界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他不明白依他起性是如幻的,它是无常的、是无自性的,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唯识三十颂》的前二十四颂才要说明这个“唯识相”。唯识的相貌到底它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详细地介绍之后就能够明白:只要是依他起的法,它都是无自性的。这样就能够破除什么?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而破除这个“我执”跟“法执”。

那接下来第二十五颂,它就是说明这个“唯识性”。唯识性就是“圆成实性”。就是说修唯识的行者,他虽然知道万法都是心识虚妄的显现;但是这样还是不能够了达真实的自性,所以接着就要说明唯识实性——也就是圆成实性,来显示这个真如的常住一味。就是说一切有为法它是依他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但是它不是什么?无缘无故就生起,它应该有一个源头,所以你要去追一切有为法,它到底源头是从哪里生起来的,这样才能够找到我们原来的那个源头——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我们学习唯识,不是说明白一切法是依他起的然后就结束了,没有!因为你这样子还是不能够明心见性嘛,你还是不能够开悟,你还没有追到什么?一切法生起的那个源头,一切有为法它是从哪里生起的?我们念过《百法》就知道,它是从无为法嘛,这样明白吗?无为法就是一切有为法的源头。

所以我们看有一个表:宇宙万有,宇宙万有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有现象界、有本体界。那整个现象界就是有所谓的一切有为法嘛。我们念过《百法》就知道,一切有为法有什么?有心法、心所有法,还有色法、不相应行法。那心法就是八个识嘛: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八识是就是心王(就是八个识)。那依属在这个心王的就是有五十一个心所。

 

你们念过《百法》应该都很熟了,对不对?会背嘛:五十一个心所就是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善法有十一个),然后烦恼(烦恼有根本烦恼有六、大随烦恼八、中随烦恼二、小随烦恼十),再加上四个不定心所(寻、伺、悔、眠),加起来一共是五十一个心所。这五十一个心所是怎么生起的呢?就是它的生起一定要有心王,就是一定要有八识的什么?一起作用。所以这个心所是属于心王所有,所以叫做“心所有法”。“心所有”就是属于“心”所有的法,所以它是附属在这个心王、这八个识里面的。就是说它不能够单独生起,它生起就一定要有八个识跟它一起,伴随着它一起生起,所以它是伴属、心王的伴属,就是随从一样的。心王就好像国王,国王出门就一定要带很多大臣。所以五十一个心所生起的话,就一定要有心王(就是八个识),跟它一起生起作用。

那我们说一切法唯识所变现的,一切法都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个是说明什么呢?这个心识就包含了什么?能变现一切法的心王、还有心所。八识还有五十一个心所是“能变现”的。

那“所变现”的是什么呢?我们就说外在的这个器世间,这一切的色法(色法就有五根、六尘,这十一个属于色法的内容)——这个是心识所变现的,就是我们一般所谓的外在的器世间,这个色法或者我们这个色蕴也是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属于心法。这个大家应该没问题。

我们主要是讲说:一切有为法是心识所变现的,是怎么变现的?就是能变现的有心王跟心所,所变现的就是十一个色法。

另外所谓的构成整个物理世界,就是所谓的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是前面的心王(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还有色法的分位假立。所以整个物理世界它其实也不是真实有的,它是怎么来的呢?像时间、空间它是怎么来的?就是前面讲的心法、心所有法、还有色法的分位假立。“分位假立”的意思就是说一部分属于心法,一部分可能是属于心所法,可能有一部分是属于色法,它们的分位假立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的名称。所以我们知道构成整个物理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它其实不是实有的,它只是心法、心所有法跟色法的分位假立而有的。

那怎么样去分位假立?怎么样去订说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怎么订的呢?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去订的。把整个地球,把什么当作什么天文台、格林威治天文台,以它为中心然后订出时间,所以它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去订出来一天有二十四小时等等的。

那空间也是啊,你说整个宇宙无量无边的虚空,哪边是东边啊?东南西北怎么定的?我们也是以一个什么?先找出它的中心,这个是中间嘛,然后右边是东方,或者不管怎么定,虚空它没有位置的,对不对?你任何一点你说它是什么方?东南西北四方、还是八方、还是十方?任何一点你没有办法说出它的方位,因为它没有一个对应。西方是相对东方、南方相对北方,这样子定出来的,所以虚空的任何一点,你没有办法说出它是哪一方。所以我们就知道它是我们的分别而有的,把它定出来。所以所有的物理世界,所有这中间的次序,你要怎么去定它的次序?有时间、有方位、还有大小、还有数量,所有的这些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就能够构成整个物质世界、整个物理世界的内容,所以我们知道它也是假立的,它是分位假立的,不是真实存在。

所以我们就知道:八识包含五十一个心所变现出什么?整个宇宙万有。这个宇宙万有包含了有为法跟无为法。那有为法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心王、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法,这个是有为法的部分。但是有为法是从哪一个源头出来的呢?就是本体界,它是无为法,无为法是它的源头,所以它是从这边变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修行要找什么?是不是在现象界修?现象界修永远不能开悟,因为你没有找到源头。所以怎么找到源头?在哪边、从哪边去找到源头?就是说你要明白那个无为法,无为法就没有生灭了,有为法就是有生灭的。我们刚才讲,只要是有生灭的,它就是依他起性,它就是因缘所生,它就是什么?是生灭、是无常的。

那在这个生灭、无常的有为法当下,你怎么去见到那个无为法?见到那个没有生灭的无为法呢?就是明白它是依他起,不起什么?遍计执。遍计执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把见分当作是我,把相分当作是法,这个就是遍计所执。依他起本来就是因缘所生,这样就完了;可是我们偏偏要在这个上面,把见分当作是我,相分当作是法,因此我执、法执就产生了。

本来是很自然的,现的现象,一切的现象、有为法的现象,就是因缘所生这样呈现了,可是我们就要在这中间怎么样?生起种种的我执跟法执。所以在这个有为法的当下,怎么去见到那个无为?怎么去从现象界回归到那个本体界呢?就是在每一个有为、如幻、依他如幻的当下,你去见到它是无自性的,有没有?生灭、无常就是无自性嘛,就是无我的,你就回归到本体界了。

所以离开本体界,有没有现象界?没有现象界;现象界是从本体界显现出来,心识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要怎么开悟?你要怎么见性?就是明白依他如幻,你就能够回到什么?圆成实。圆成实就比喻我们的真心也好、真如也好、自性也好,不管它用什么名称,就是你找到那个源头了。

所以,有为法跟无为法是一个还两个?一个的?举手!超过半数就算通过了!有为法跟无为法是一个,对不对?有为法怎么来的?无为法——从这个本体所现出的嘛,因缘所生,所以现出了有为法,所以它是一个。

就好比大海跟波浪:大海跟海波(海的波浪)是“一”的嘛,海的波浪有没有离开大海?没有离开大海。所以现象界没有离开本体界,有为法没有离开无为法,就好像大海跟海波的关系是一样的。

海为什么会起波浪?没有风的时候风平浪静,有风一吹、海风一吹就起了波浪了,对不对?那我们会不会担心说:那个波浪不晓得会不会回到哪里去?会不会担心?不会嘛,因为它是风一吹很自然就现起了波浪,然后怎么样?就回归大海了,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对不对?好啦!可是我们平常,我们那个妄念是怎么来的?我们境界的风一吹,境风吹识浪嘛,境界的风一吹,我们的心识就怎么样?就起了波浪,就好像大海起了波浪,我们就生烦恼啊、起妄念啦、然后就闹情绪啊。可是我们这个时候没有说:“哦!顺乎自然,反正波浪自然就回归大海!”我们这时候没有这么自然,对不对?我们就要把妄念怎样啦、然后又要把烦恼怎样啊!不是要断烦恼吗?又要转烦恼、然后又要对治烦恼,不是吗?我们为什么这么忙?明明就是境界的风一吹,它就生起了心识的波浪,不管生起的是妄念也好、烦恼也好、情绪也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就(让)它顺乎自然,它会回归大海嘛,所以我们那些什么……我们很担心的那些,它也回归自性嘛。

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妄念是从哪里生起的?就好像大海是怎么生起波浪的?境界的风一吹嘛,风一吹大海就起了波浪。所以我们那个境界来的时候,我们就怎么样?我们的心识就开始生起了波浪,那个就生起了不管是妄念也好、情绪也好、烦恼也好,它是从哪里来?海波是从大海来,你的这些妄念、情绪、烦恼从哪里来?从哪里来?真心好比大海,我们把大海比喻我们的真心也好、真如本性也好、菩提自性也好;你的妄念从哪里来?有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就是刚才说的,有为法能不能离开无为法单独存在?有为法哪里来的?无为法来的。所以你的情绪、烦恼、妄念哪里来的?你自性的大海所生起来的,对不对?那它生起来很自然的就回归了嘛,回归我们自性的大海了,那我们要不要操心?

那我们为什么那么操心?现在大家都知道不要操心。为什么我们打坐好怕妄念起来,怎么办?一直要咔咔咔、切切切,生烦恼说:“啊!我还有那么多烦恼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我还有烦恼,我修那么久了,还有烦恼,怎么办?怎么办?”境界一来就会生起念头嘛,这是正常的嘛,就好像风一吹,诶,大海就起了波浪,是多么自然的事情!那你为什么说风尽管吹,可是不准起波浪?这个意思就好像说“境界尽管来,但是你不准起妄念,你不可以生烦恼,你不可以闹情绪”——是不是有违反自然?

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修得这么辛苦?就是原来这么自然的法则,我们都没有把它很自然地处理;我们就一定要把妄念怎么样、把烦恼要怎么样。可是佛法不是告诉我们说:诶,你要先检查你的哪一个烦恼比较重,你要先对治你那个最重的烦恼,不是说要“对治”吗?怎么现在又说不要对治了呢?让它自然生起,自然就回归你自性的大海,都不用对治了吗?难道那个说要对治的,什么贪爱太重,不是要修“不净观”对治吗?难道祂说错了吗?佛有说错吗?有没有说错?说佛说错的举手,一定没有人敢举手!

所以我们就要知道,那所谓的对治法是什么?有没有必要存在?有必要存在,但是不是让你说这么焦急的、产生焦虑的,然后这么紧张的,然后不要让烦恼生起来,不是那个意思。所谓“对治”的意思就是说:清净我们内在的染污,因为我们知道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现的嘛,那心识含藏什么?无量的种子,那你如果是烦恼的种子,你现出来就是烦恼的境界嘛,所以你如果是烦恼要不要对治一下?要啊!就是把你含藏在第八识那些种子清净清净嘛!把所有烦恼、染污的种子,把它转化成清净的——那个就是所谓的对治。所以还是有它的必要,佛没有讲错,我们可以证明。那个清净你内识,把所有的染污转成清净;你的种子是清净,你所现出来的身心世界就是净土了嘛,是不是?“心净则国土净”啊,一切法都是心识的种子所变现的,所以你变现了什么样的身心世界,有关于到你含藏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嘛,对不对?烦恼、染污重的、业力的种子就变现什么?秽土嘛,娑婆世界。所以要不要把种子清净清净?要!那个就是对治法,所以那个还是很重要。

那我们现在说的是:你不用那么紧张,说一定要把你的妄念、还是烦恼、还是情绪,一定要马上把它怎么样。我们不会说那个大海起了波浪,然后我们要把那个波浪怎么样,没有嘛!我们就是很自然地看它,它就回去啦,它起来,然后又风平浪静啦,那我们也OK呀!妄念起来,又回归自性了嘛。从自性生起烦恼,又回归自性了嘛,这样是不是很轻松?我们看着它就好了: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看着它生起,知道:“哦!现在贪来了”,OK,它又回去啦,你不用把它怎么样啊!对不对?是不是好轻松?修行好轻松,对不对?就不会越修越苦恼,说:“我怎么还这么差?我为什么习气还那么重?烦恼还那么多!脾气还这么坏!”OK啊,脾气也是什么?自性所生起的嘛,再回归自性就好了,脾气发完了就回来了,回归自性的大海,OK的,都没有问题了噢!

所以重点是什么呢?保持觉知嘛,然后……诶!念头起来了!没有要干什么,当下就让它解脱,这样最快。烦恼起来了,OK!当下就让它解脱,因为你没有要把它怎么样,你就是看着它:哦!情绪生起来了,诶,它又回归自性的大海了嘛。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就是境界的风嘛,因为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境界,你不能说“我跟石头、木头一样,我都没有念头”,不可能嘛!只有石头、木头没有念头。只要你是活人就一定有念头,所以境界来,OK啊!尽量来啊!那我一定有反应,OK啊,可是我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境界尽管来,没关系,我也不用担心说“我今天怕不顺利啊、不如意啊、又冲到、煞到、还是风水要改一下、还是今年要安太岁、还是什么”,都不用、都不用!我也没有期待说我今天一定要很顺,没有关系!逆境来也逆境来嘛,逆境来就来嘛,然后它又什么?又回归自性了,OK呀!我不要受影响,我安住不动,任何境界生起,没关系,怎么样?安住不动,就是保持觉知、安住在当下,就是你都没有任何的动作,没有拒绝妄念生起:“烦恼你不准来!”也没有它生起来我要“咔咔咔”,没有,我没有要断除烦恼,都没有要把它怎么样,也没有要对治,都没有!我就是轻松地看着它:生起的当下,我就让它解脱,生起来,它留不住的,你留得住吗?留不住啊,生灭法你留不住,你想留也留不住,对不对?你说你刚刚动一个念头,你给我抓回来,念头生起,你给我定住,你不准消失!你做不到的,你知道吗?妄念本来就没有的,所以你干嘛那么紧张?它起来它自己会消失,你就看着它就好了,就回归自性了嘛,这样懂吗?这样都没事了,对不对?我们唯识讲完了,下课!唯识要讲的就是这个,就是说你一定要当下让它解脱。

那明白唯识的道理,就能够帮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工夫很容易就提升了。你如果不明白唯识的道理,你要用功很难,因为你又有我执又有法执嘛,越修越什么?越焦虑,为什么?因为你是在修“我”啊!我越修越大,执著越修越重,法门越多越混乱,就是这样子。所以明白唯识的道理非常的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唯识的课程要讲那么多年的原因在这里,因为它真的很重要。

明白了一切是依他起的,不要起遍计执,就没有我执跟法执的生起,你就可以当下回到圆成实了。就好像波不离水、水不离波;一切的妄念、烦恼、情绪不离我们的自性。所以我们的真心跟妄念、跟烦恼是一个还两个啊?一个的举手!哦,好!又通过了。一个要不要咔?你的烦恼是从真心生起的,你烦恼生起要不要断?要不要断烦恼?你断烦恼就把真心顺便也一起断了算了,因为它一个嘛,你要断就统统断,所以可不可以断?不能断!

你说我要把大海的波浪把它咔断,跟大海没关系,不可能!因为波浪没有离开大海,懂吗?所以我们一切的妄念、烦恼也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啊,我们干嘛一定要把它断断断呢?没有办法断,你没有办法把那个海浪把它切断离开大海,没有,离开大海也没海浪。所以离开我们的自性、离开我们的真心、离开我们的真如,怎么样?也不会生起那些一切有为法了,明白吗?一切有为法就包含我们刚才举例说明的妄念啊、烦恼啊、还是情绪啊,就是在这边讲的“所变现”,能变现跟所变现的这个范围里面,就是所有的现象界,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就让它怎么样?很自然地显现,然后很自然地回归自性,这样就好了。这样有什么好处?你的内在的那些染污的种子,是不是很快就清净了?因为你没有再熏回去,明白吗?要不然境界来,你就在那边:“啊!”我执、法执就起来了嘛:“你怎么可以对我这样?”然后又怎样、怎样……身口意都造业了嘛,那全部熏回什么?第八识,成为染污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业力的种子,就这样又熏回去了。因为你没有那么自然的看着它生起,然后看着它消失,没有当下就把它解脱掉,所以它全部熏回去,我们心识的种子越来越染污,这样懂吗?贪瞋痴慢什么……因为你就是不知道怎么处理嘛,不明白唯识的道理,你就会错误的处理。所以每天熏回去的都是染污业力的种子,然后这些种子再变现你的身心世界,是不是不好的身心世界的这个条件?然后你又complain(抱怨):“我怎么可以……我怎么会……什么、什么这个家庭、然后这个事业、这个眷属,然后这个朋友什么的……”就又开始埋怨。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心识所变现的,你可以怪谁呢?一切身心世界都是自己内在的种子、心识的种子所变现出来的,跟别人都没有关系耶!所以我们要处理的就是我们自己心识的种子怎么样?清净这样而已嘛,怎样最快清净?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方法最快清净。境界来你就不会再熏回去了嘛,然后那些本来有的那个习气、烦恼、业力它慢慢怎么样?力量越来越弱、越来越弱,终于有一天怎么样?就完全清净了。

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十六颂到三十颂,说明“唯识位”。那我们说从第一颂到二十五颂,就是说明唯识的什么?它的相貌嘛,还有唯识性。唯识相就是什么?依他起;然后唯识性是什么?圆成实。那说这个目的就是我们刚才说了半天的,目的是要怎么样?明白依他起是如幻的,你就不会生起遍计执,我执法执就没有了,就当下回归圆成实的我们真如自性里面。

可是你说:“我现在明白了,是不是马上就成佛了?哎呀!如果是这样多好!不用修了!”所以我们现在虽然听明白了,你只要出了这个门,保证马上烦恼就现起了!所以它就需要熏修嘛,先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工夫要怎么样?慢慢慢慢练习,每天练习练习,让它纯熟,所以它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接下来它就说“唯识位”。就是说你要怎么样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知道依他起是如幻的,不要起遍计所执,然后能够证到这个圆成实——它是需要一段时间。那在唯识里面,就是所谓的唯识的阶位,就是在二十六颂到三十颂它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说:从开始起修,一直到成佛必须经过什么?所谓的五位还有四十一个阶位,才能够究竟圆满的成佛。就是把所有所知障跟烦恼障的种子完全清净,必须经过五位还有四十一个阶位。

五位我们大家都很熟了嘛,那个念《广论》的时候有稍微提过:就是所谓的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还有究竟位。在《广论》它就是用不同的名称:它是资粮、加行、见道、修道、无学道。名称不同,但是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翻译得不同,因为《广论》是从那个翻过来的,所以它的用语会比较不一样,不过那个不是重点。

所谓资粮位,就是我们现在开始起修,要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是属于资粮位。还有所谓的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加行位。然后呢,资粮位跟加行位它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要累积我们开悟见道的资粮,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所以前面的资粮位跟加行位,其实就是要累积我们见道的资粮。就是说我们开悟、我们明心见性,不是你想要开悟就可以开悟的,它必须要有条件,它必须要有资粮——就是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这两种资粮圆满了你才可能开悟,或者是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我们叫做见道,或者这边叫通达,通达位就是见道位的意思,就是我们说所谓的开悟。所以我们开始学佛修行,其实就是在累积资粮嘛,你任何的法门就是在修加行嘛。所以不同的宗派它有不同的累积资粮的方法,也有不同修行的方法,这个都是属于资粮位跟加行位,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累积福德资粮跟智慧资粮。

所以佛法才说我们要断十恶业啊、要行十善业呀,要发菩提心啦、行六度啊——这个全部……就是说你还没有开悟之前,这个全部都是累积资粮(尽除业障、积聚资粮),都在做这个工作。那所有的拜忏啊什么的,也都是在尽除业障嘛。就是很多很多的法门,你都不能说哪个不对,因为全部都在累积资粮,都在资粮跟加行位。所以一切的努力跟用功都是必要的。你说:“哎呀!那个不要太执著,那个善也不要执著啦!”结果你就没有机会累积资粮了嘛。善也不要执著,那个是开悟的人讲的话,没有开悟之前还是蛮重要,为什么?因为它关系到你能不能开悟嘛:你资粮不具足,你就是没有办法开悟啊。所以你说那个开悟了之后所说的话,你就变成没有办法开悟。因为你就想说:“诶,不要执著在行善的那个相上面啊,要不执著啊”,所以你就是也不去什么、什么、什么……不要讲啦,很多啦!就是大家很忙的那些善事,其实也是不可以。你说那些都不是究竟的,那个是堕在空边嘛,这所有的善都不用行了,是堕在空边;可是很执著地行善又堕在有边。所以我们就综合一下:你就是不要很执著地去行善,这样就OK了,这样很快就能够尽除业障、积聚资粮,帮助我们开悟。

开悟以后是不是就成佛了?也没有,悟后起修嘛,大家都知道悟后起修,开悟之后才是真正的修行,为什么?开悟就是明心见性,你已经见到自性了,只是那个习气还在、烦恼还在,没有一个少,你业力的种子也没清净啊。所以不是说开悟就全部都了了,你的种子还有染污的种子,烦恼、业力的种子都在啊,你现在只是见性了,这样而已啊。明白吗?可是你开悟之后,你再修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因为你已经见性了,你已经见到你的自性,所以你这时候修是什么?是称性起修,就是说你是修你的心,你不会再心外去求法了,你不会修心之外的那些,你不会从那边下手,因为你已经见到自性了。所以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修行,就是从心下手,不会离开心识,就把你的心识怎么样?搞清净就对了,你就不会去忙外面的东西。可是你没有见性之前就是很忙哦,都在忙外面的,跑道场啊、换法门啊,然后就是热闹得不得了,都是心外求法,是因为没有见性。所以那个我们对不起!叫做盲修瞎练嘛,因为你都不是从心下手。忙一些外在形相、事相上的东西,有没有好处?有啊,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积聚什么?开悟的资粮,也不能说白修,还是有,只是说那个时候是离开心来修,不是从心识直接下手。

所以悟后起修就是,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修行,就是进入了所谓的修习位。那修什么?就是把你这些我执、分别我执、分别法执、俱生我执、俱生法执怎么样?一个一个,后面会讲:你修到什么样的阶段,然后断什么样的执著,后面会详细讲。就是说整个修习位,就是在断除你所有的分别我执、法执,还有俱生的我执跟法执。所以把这个烦恼跟所知障的种子完全清净了,就是究竟位了,就是究竟圆满成佛。所以现在虽然明白唯识的道理,但是不能够一二三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还是要从资粮、加行、通达位、修习位,一直到究竟位。

那另外一个算法就是四十一个阶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个属于资粮位。然后中间再加进去一个:就是暖、顶、忍、世第一的四加行,这就是加行位。然后接下来那个十地,初地的时候就是见道位,也是现在所谓的通达位。所以以别教来讲,证初地就是破一品无明,这个时候开始就是所谓的开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就进入通达位。然后悟后起修,就是初地开始嘛、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十地,然后等觉,把这个四十一品的无明全部破完,然后就可以究竟圆满的成佛,就是等觉是破最后一品无明嘛,最后一品无明破完了,就是妙觉,就是成佛了。

所以第三个它就要说明这个唯识位,它是怎么样从起修一直到成佛,它经过了什么样的阶段,在这个二十六颂到三十颂会详细地说明。我们就明白整个《三十颂》,它说的是什么主要的内容。

那为什么说一切法唯识呢?因为一切法是由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就是五位百法),这五个所形成的,所以说一切法唯识。那心法呢,就是我们刚才说,心法是什么?八个识嘛(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八个识是识的自相,就是识的本身。我们说一切有为法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个心识指的是什么?就是心法,包含了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在里面。一切法都是心识所变现,这个心识就包含了现在讲的心法跟心所有法。

所以我们说心法就是“识的自相”,就是那个本体,就是识的本身嘛,这个识、八识它是“识”就没有问题。然后心所有法是“识的相应”,五十一个心所法跟心法相应,所以叫心所有法,这个也有一个“识”。因为我们现在要讲“唯识”,为什么是一切法唯识这个“识”?因为我们分析这一切法,这个五位百法都是跟识有关,心法是识的本身,自相;然后心所有法是识的相应。

色法是“识的所缘”,就是我们心识当中,色法的种子变现起色法之后,成为我们心识所缘的对象。像我们眼根所缘的就是色尘,所以色法是我们心识所缘的对象,它自己本身又是心识当中色法的种子所现出的色法,所以是不是也跟“识”有关?它是心识所显现的色法,然后又成为心识所缘的对象,所以都没有离开识。

不相应行法我们刚才说过了,它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的什么?分位假立。那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是不是都跟识有关?所以,由这个所分位假立的不相应行法,是不是也是跟识有关?所以它是“识的分位”,分位假立,所以还是跟识有关,因为它是前面心法、心所有法跟色法的分位假立。

无为法呢,它是“识的实性”,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圆成实”,所以我们说无为法从哪里来?从哪里见?你要从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的当下去见。我们看前面这四个都是依他起嘛,依他起我们刚才说过,依他起都是因缘所生的,都是无常生灭的,我们在这个无常生灭的当下,去找它的源头,原来它的源头没有生灭的,不生不灭的——那个无为法是它的源头。

六个无为法里面有一个真如无为,它是最接近我们的自性,真如自性。我们念过无为法有六个嘛,其他都不是真的,只有一个“真如无为”是比较接近现在说的圆成实性、跟我们所谓的菩提自性、我们的真心。所以无为法是什么?识的实性,就是所有识它的源头,它真实的体性,这个我们叫做圆成实性。

所以,是不是都跟“识”有关?都跟识有关嘛:一个是识的自相、识的相应、识的所缘、识的分位、识的实性——都是识,所以一切法唯“识”,就可以证明一切法唯识。

那在依他起还有圆成实上面,我们执著有实在的我、还有实在的法,这个就是所谓的遍计所执性。那遍计所执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怎么从我们识的自体的自证分,现出见分跟相分,我们把见分当作是我,然后就执著这个是真实的我,然后它所现的相分,把它执著这个是真实的法,这个叫做遍计所执。

请问遍计所执是有,还没有?遍计所执是不是真实有?不是嘛,它是本来没有的,它把它当作是……见分当作是我,相分当作是法,可是有没有真实的我跟法?没有啊!是你遍计所执的结果,所以遍计所执是没有的。

那依他起有没有?依他起你不能说它没有,对不对?没有依他起,那就一切法没有办法生起啰。你说没有依他起,那一切法没有办法生起,它要因缘所生,要依这个因缘的条件,然后生起一切的法,你说这个依他起性如果不存在的话,我的一切法能不能生起?没有办法生起,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能说依他起是没有的、这个作用是没有的,这样明白吗?虽然依他起性所现出的那个现象界,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可是依他起的这个作用你不能说它没有嘛,这样明白吗?

那圆成实有没有?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我们的真心是真实的吗?真实有的吗?是有吗?没有的话我们干嘛修?还要明心见性!自性都没有你干嘛见性?一定要有嘛,对不对?不然你开悟说我到底悟个什么东西?原来它没有的东西,那我悟个什么?所以你要悟的那个一定是要有,你才可以开悟嘛,不然你悟到什么真心本性?真心本性如果不存在,你悟个什么?没有办法悟,所以有嘛,对不对?

所以说,依他起跟圆成实它是有的,有就是非空嘛,对不对?那遍计所执是你执著才有的,它本来没有,本来“我”跟“法”不是有的嘛,所以遍计所执是非有——这个就是非空非有,没有落在毕竟空这边。毕竟空就是著空的话,著空就说一切法全部都没有,所变现的法没有,能变现的心识也没有,统统都没有,这个叫做毕竟空,这个会堕入什么?断灭见,就是统统没有了。

 

所以唯识它是中道,为什么是中道?因为它是非空非有:它不会堕在那个毕竟空、断灭空,没有这样的过失,也不会堕在那个真实有。因为我们都以为一切是真实存在的嘛:把遍计所执所执著的那个我跟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就是遍计执,这个就是把“有”当作是真实有、是实有的。那现在它告诉你遍计所执是非有的,所以你就不会堕在真实有的这一边;又不会落在毕竟无的这一边——所以是中道。

所以,所谓的中道,说的是唯识的道理:依他起、圆成实是非空;遍计所执是非有——所以它是非空非有的中道义,不会落在空有两边,断除空有的过失。

所以整个唯识的要旨(它最主要的宗旨),它是要破偏空跟偏有,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偏空就是容易有那个断灭见;偏有就是又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当作是真实有的,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这是又偏在有这一边。所以整个唯识它是显示中道的妙理。

“唯识”这个名称,它是站在有漏的因位来说的,所以它是不通于证果、成佛以后那个无漏位,无漏的果位它是不通。无漏的果位不可以叫“唯识”这个名称,只能够叫“唯心”,一切唯心造的那个“唯心”。所以我们讲唯心的名称,是通于有漏跟无漏,有漏的因到无漏的果,全部都可以用唯心。但是现在讲的“唯识”,它只通有漏的因位,没有通无漏的果位。这个我们大概有这样的一个概念就可以了。

那再讲到唯识宗它有种种不同的名称,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唯识嘛,唯识它形成一个宗派叫做唯识宗。因为它是说明整个万法唯识的道理,所以我们称为唯识宗。

它又有名称叫“法相宗”,因为整个唯识都在讲那个一切法种种的相貌,还有它的体性,说得最清楚的,所以又给它一个名称叫做法相宗。

也叫做“普为乘教宗”,就是由于它是普遍的成为一切乘的什么?就是可以趋向一切乘,这个意思就是自古以来,所有不管任何宗派:什么禅宗啊、天台宗啊、净土宗啊,只要你能够说出来的宗派,一致认为一定要修学的内容,佛法三藏十二部这么庞大,对不对?你不管任何的宗派,你修的是哪一个宗派?你一定要念的,第一个是什么?戒律,律宗你一定要,因为戒是根本嘛,戒定慧,戒是定、慧的根本,所以戒律是一定要什么?清净的持戒。这不管任何的宗派一定要持戒嘛,这个大家可以同意。

还有另外一个一定要的是什么?就是唯识,不管你今天修任何宗派,如果你明白唯识的道理,哇!那真的很快就成就了。不然你带着我执跟法执去修任何的宗派,你觉得可能成就吗?不可能啊,因为你把一切是唯识所变现的那个,都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你怎么修就是真实有,你不可能破迷开悟,你不可能……破迷开悟就是破除那个无明,那无明是明白什么?就是明白无我的道理嘛,叫做明嘛。那无明就是不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他就带着我执跟法执来强烈的什么?执著来修一切的法门,他都不可能成就的。那个过失在哪里?因为不明白都是自己心识所变现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心识的显现。

那我们现在今天学的很好用:它显现什么,你当下就让它解脱,哇!轻松愉快,然后很快就回归自性了嘛,都是从自性显现,显现的当下就让它解脱,又回归自性。就好像大海生起波浪,波浪又回归大海,就是这样的自然,是不是很快?很快成就。所以唯识的道理,就是一切的宗派一致认为一定要念的,就是唯识。

所以现在讲的普为乘教宗就是这个意思。普遍的成为……你一切乘,不管你是什么乘,不管是一乘啦还是三乘,不管是大乘、小乘、还是金刚乘,全部都是趋向一切乘的什么?那个必要条件就对了。

那为什么叫做“应理圆实宗”呢?由于它所谈论的义理都是圆满真实的缘故,所以称为应理圆实宗。

又称为“慈恩宗”,这是由于那个大唐慈恩寺,玄奘法师还有窥基法师——这两个法师所弘传开来的,那从哪边开始呢?就是从慈恩寺。我们知道玄奘法师他翻译带回来的那些经典,大部分都是在唐朝的时候,那尤其是有关于唯识的这个翻译,大部分都是在慈恩寺所完成的,然后也是由玄奘、还有窥基大师(就是玄奘法师的大弟子),由他们所弘传的,所以就称为慈恩宗的原因在这里。

那最后我们要知道这个唯识它是属于哪一个时期的?那在戒贤论师依据《解深密经》还有《瑜伽师地论》这一些经论,他把佛教判为三个时教:第一个时教就是我们世尊最初说那个阿含的,祂说“我空法有”,最主要的宗旨是谈到“我”是空的,但是一切“法”是有的,这个是小乘教,所以我们称为“有教”,指的是小乘教。所以我们一听说有教,我们就知道他讲的是小乘教,为什么叫有教?一切法是有的,我是空的,我是五藴的假合,所以我是空的,但是一切法是有的,这个是属于有教(就是小乘教),这是第一个时期。

第二个时期的第二时教,世尊为大乘说般若。所以所有的般若,《心经》啊、《金刚经》啊、还有什么《大般若经》啊,般若的这个内容,它是第二个时教所说的。说的是什么?诸法皆空的道理。就是我们刚才讲都空掉了,内在的心也空、外在的境界也空,所以是心、境俱空,所以就称为大乘的空宗。大乘的空宗就是会有什么样的过失?所变现的现象界不是真实存在的,能变现的心识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心、境都空掉了——容易落入断灭见。都没有了嘛,就统统都没有,空掉就是都没有了嘛,容易有这样的过失。

所以才要进一步再讲唯识,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非空非有。你一切外在的境界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是可以接受,为什么?因为它是我们内在心识所变现的,所以它不是真实有的。可是你内在的心识,就是所谓的依他起,你不能说它没有,所以这个就可以避免掉毕竟空、断灭见的过失。

所以佛在第三个时教说的是什么?就是唯识的道理,就是非空非有的这个中道教,我们称为大乘的有宗。这个大乘的有宗,这个“有”是什么?依他起是有的、圆成实是有的;但是遍计所执是没有的。所以我们现在念的这个唯识是属于第三个时教。

明白这个整个佛法的发展,它是这样来的。

那为什么第二时教要讲心、境俱空呢?就是因为从第一个时教来的,有没有?我空、但是法有——为了要破除那个执著法是真实有,所以祂要说心境俱空,把法有怎么样?也把它破除,是为了要破除第一个时教的过失。可是它这样一破除,又变成有另外一个过失,就是统统都没有的断灭见,毕竟无、毕竟空这样的一个过失。所以才会再进一步讲大乘的有宗,说:其实依他起是有的。

好,那我们以后再继续的来详细介绍。我们今天就是有一个唯识的概念,这样就可以了。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