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9、第七识(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新加坡Orchid Country Club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位喇嘛、各位居士大德:

晚上好!

我们继续看第七识颂。

我们昨天讲到第七识转识成智,就称为平等性智。那为什么称为平等性智呢?是因为有了这个智慧之后,就能够观一切有情众生平等、观一切法平等,所以称为平等性智。意思就是说,有了这个智慧之后,我们才可能平等。

那没有转识成智之前,为什么不平等呢?我们应该知道答案了,因为有“我”嘛!因为第七识它的作用,就是把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当作是“我”,第八阿赖耶识的相分当作是“法”,而且是真实存在的。那只要有“我”,就跟其他的众生对立了,所以没办法平等。有我就有他,有自他的差别。那一切众生对我们来讲,我们也是有冤、亲、中庸的差别,就是有对象的差别。我最亲爱的人,不等于我最仇恨的人嘛,可以相等吗?没办法相等,对不对?一个是最爱的,一个是最恨的,所以心没有办法平等,就是因为“我”来的。只要有“我”,一切有情众生就别想平等。

那心不平等,我们可能生起大慈大悲心吗?可不可能?我们可能对我最恨的那个人生起大慈大悲心吗?对最亲爱的人有可能,也不是百分之百啦。我们所谓的大慈大悲是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必须要证到这个平等性智之后他才有的。只要有“我”在,你就算是对亲爱的人有一些慈悲心,但是它也不是大慈大悲,因为还有“我”的缘故。一定要证到一切众生平等了,我们才可能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已经证到这个法界是同体了。

我们昨天稍微介绍了一下,其实阿赖耶识是一个,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是一个嘛,对不对?我们修行就是希望我们的真心能够现前。那你的真心跟我的真心有关系吗?我们说菩提自性现前,你的菩提自性跟我的菩提自性相同吗?所谓的真心就是没有生灭的,菩提自性也是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本自清净,能生万法——这个是相同的,是本体,也就是所谓的法身,法身是本体,这个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也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本来是同体的,它只有一个,没有分你的真心、我的真心,你的自性、我的自性,没有,自性只有一个!所以整个法界它的本体是一,也就是所谓的法身。所以我们说修行证到法身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自性现前了,我们的真心现前了,所以就证到整个法界是同体的。

那阿赖耶识是怎么产生的呢?一念无明就有了。你本来是真心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真心本来就有嘛,菩提自性也是人人具足嘛,本自具足不是吗?但是为什么现在不是佛呢?就是因为起了无明,只要你在不生不灭的、本来清净的这个真心,随时一念妄动,阿赖耶识就产生了。所以真心是能现,阿赖耶识是所现,它是一念无明的产物,只要你起了一念无明,一念的妄动,阿赖耶识就形成了。

那我们昨天也说,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所有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变现。所以你只要一起无明,阿赖耶就诞生了,然后就有所谓的见分跟相分。阿赖耶识的本体我们叫做自证分,八个识,每个识都有四分:就是证自证分、自证分,还有相分跟见分。自证分是每个识的本体。那你说见分跟相分是怎么来的?就是本体一起了二元对立,就有了见分跟相分的产生,所以见分跟相分是自证分来的,每个识的本体,所以阿赖耶识的本体是自证分。那我们一起了二元对立的观念,有能所:有能缘的心,有所缘的境,一起了这个能所,就有了见分跟相分,这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见分跟相分。

那第七识它做什么事呢?就是把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把它当作是一切法,这样明白吗?我执跟法执的来源就是这样来的。

那至于那个证自证分,那是我们本体,那个般若智慧的部分,它简择你的自证分,证得是对还是错。譬如说我今天开悟了,我除了找我的上师跟我印证说我到底是悟了,还是耽误了,还是哪一个悟,是开悟?还是耽误的误?如果找不到上师的话,我们的自性里面就有一种智慧的作用,它能够简择你这个自证分,你证到的是不是自证分,你是不是真的明心见性,这个检查自证分证得对不对,我们叫做证自证分,就是来证明自证分是对、还是错,是不是真的已经真心现前了,还是只是误解而已。以为开悟了,结果没有悟,结果就被耽误了这样子。

所以我们就知道,都是一念无明来的,一念无明而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自证分,只要二元对立一起,就有见分跟相分,有能所,那这个所缘的境界叫做相分——第七识执为法;那阿赖耶识的见分——第七识执为我。我执跟法执的来源,我们现在就很清楚了。

所以除非你证到无我,要不然别想一切众生平等。可是,如果我们明白刚才说的这个道理,知道本来是共同的一个阿赖耶,本来也是共同一个真心,本来是无我的;只是第七识的作用,以为有我有法;本来是没有的,一切法无我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再加上修我空观(或者人空观),或者是法空观,加强这个熏习,慢慢地就可以证到人无我、法无我。

加强熏习的意思,就是一切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嘛,对不对?所以我们如果现在还是念念有我的话,熏回去怎么样?还是有我啊!这样明白吗?所以那个我执是越来越坚固,如果你没有透过修行,不明白这个道理、无我的道理,没有这样一个空性智慧的见地,然后也没有下功夫去修空观的话,我们继续熏,我执跟法执的习气还是越来越坚固。不断地熏习,也是同样的熏习习气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业力的种子,不断不断地被熏习,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有什么离苦得乐,还是解脱、证果、开悟的一天,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然后再加上修空观(我空观、人空观、法空观),然后才能够慢慢地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第七识那个“我”就没有机会加进来。

所以我们昨天才会说,为什么一定要第六识转了,第七识才能转,而且为什么我们要修定,就是要修到保持那个现量无分别,第六意识保持现量,现量的状况之下,第七识的那个“我”没有办法、没有机会生起。所以第六识转了之后,第七识才能够跟着转,它的原因在这里。因为第七识它没有办法修行,它没有办法闻思修嘛,没有说“我要转,由我转成无我”,第七识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一定要靠第六识的下手来修,所以一切的修行都是从第六意识修。

所以说第六意识虽然造业的力量最强,可是我们还是要靠它来修行。前五识没办法修,第七、第八识没办法修,只有靠第六意识来修。所以第六意识的现量也好,或者比量也好,都是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来修,才能够影响到第七识能够转识成智。只要平等性智一现前,自他自然就平等,一切有情众生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平等,而且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的大慈大悲。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一定要证到平等性智之后,从这个智慧来观察,一切众生才是平等的。

所以没有证到无我之前,你说我要慈悲,那个都假的,有“我”的话,没有真正的平等,不是真正的慈悲。可是我们也可以熏修啦,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但是真正做到大慈大悲,一定要第七识转成无我,它才可能,有这个平等性智之后,它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平等。

然后以法来说,就是一定要断我执,然后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一切众生平等;一定要断法执呢,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一切法平等。就是不再执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为法,知道它也是生灭无常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嘛,所以它是空无自性的,一切法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修法空观,不断不断这样的熏习,一直到真正的证到这个法无我为止,你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一切法是平等的。

要不然我们一面修,也是一面分别嘛,一面执著说“你修什么法门,我修什么法门”,然后再来比较谁的比较殊胜,修天台止观的就没有办法念佛,那大手印、大圆满也是要争个高下,谁比较殊胜嘛,对不对?一切法门也是,一面修一面分别执著,都是因为有法执的关系。那证到法无我的话,这个都不是问题了。因为佛说法是应机嘛,不同众生,不同的根机、不同的因缘之下,祂说出不同的法,其实法没有高下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对法有所执著,我们才会去分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这个宗、那个宗,然后把自己搞得很混乱,其实都是从佛清净的自性里面,祂所证悟了我们的自性以后,从自性里面很自然流露出来的法。不同的众生,小乘根性就说小乘法,大乘根性就说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比较低劣,然后大乘比较高,然后密乘更高——没有这样的说法。这个就是我们对法有执著,才会有这样的分别心。

所以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要解脱对不对?跳出三界外,为什么要跳出三界外?为什么要从六道当中解脱?是因为我们觉得六道轮回是苦的嘛,所以要从轮回当中解脱。可是,整个轮回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真实存在的嘛,对不对?它也是因缘所生法,你不同的业力,阿赖耶识不同的业识所变现不同的景象,都是你第八阿赖耶识自己的业识所变现的景象,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一切法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轮回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整个轮回的现象也是如幻如化的。

你明白一切法不是真实存在,那你对这个轮回、要急于解脱这个轮回,你也会知道它是如梦如幻的,它也不是那么……像三恶道,我们说千万不要去,因为它是很恐怖的,我们就要生起这个怖畏的心,怕造恶业,然后堕到恶道。可是你明白法无我的道理,你就不会……因为地狱也空嘛,对不对?地狱也是我们业识所变现的,它并不是真实的有。所以我们证到法无我,我们就会把这整个轮回的现象,知道它是幻化的,它没有那么厌恶,然后它也没有这么怖畏,那么急着……像小乘人那么急着想要从轮回当中解脱,那就是对这个轮回的现象,把它当作是真实有的。

那我们说,我要赶快从轮回当中解脱之后,要去哪里呀?要入个涅槃嘛,要从轮回出,入什么?涅槃,为什么要入涅槃呢?因为涅槃才是真正的安乐嘛,常乐我净,对不对?所以它有出入的差别,要从三界六道当中解脱出来,然后入一个寂静的涅槃,它才是真正的常乐我净,才是真正的安乐。

可是我们再看,涅槃法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吗?它也是因缘所生嘛,你修了半天,证到一个涅槃,它也是生灭法。涅槃的本身是不生不灭,我的意思是说你从修行一直到证得涅槃,这个涅槃是怎么证得的?也是你生灭生灭的修行法门,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才证到所谓的涅槃。可是涅槃它也不是真实的,它也是如幻如化的。这样我们就不会觉得说“涅槃才是最殊胜的,然后它是我们最好乐的”,才不会对那个涅槃境界有所贪爱或者是执著。

我们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我们对法还有执著的话,就有彼此的差别,那就有轮回跟涅槃的差别。可是轮回的自性是空的,涅槃的自性也是空的,那怎么轮回跟涅槃是平等的,就是轮涅不二,轮回跟涅槃是不二的,什么时候才能证到?也就是除非你证到法无我,不再执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为法,就是修法空观,不断不断深化,然后这个智慧(平等性智)产生了之后,你才能够视一切法平等。

那明白轮回跟涅槃,它是平等不二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就是为什么佛菩萨愿意不断不断地来生死,再入轮回当中来生死,然后来利益众生,就是因为祂知道轮回不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轮回的苦,那个苦的本质也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祂愿意发大菩提心,然后不断不断地入轮回当中来利益众生,但是祂虽然入轮回当中,祂又不会被轮回所染污,懂吗?所以我们说祂不住生死。那祂也不会因为涅槃是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安乐,然后去入一个所谓的涅槃,然后安住在涅槃境界当中,佛菩萨也不会这么做。因为你就入涅槃,什么事都不做嘛,像小乘入灭尽定,就没有办法再利益众生了。

所以,佛菩萨也是因为大悲心的关系,祂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所以祂虽然能够证到涅槃的境界,但是不会被涅槃所限、所限制。但是祂可以现证涅槃,但是祂又不会住在涅槃当中,不做利益众生的事。又从涅槃当中怎么样?从那个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当中,再生起如幻的大悲心来利益如幻的众生,就是因为佛菩萨祂已经证到法平等,就是平等性智已经现前,因此祂能观一切法平等,轮回跟涅槃平等无二——都好像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他可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叫做“无住涅槃”。

这个就是我们看那个讲义上的:“观诸自他有情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这就是讲你证到平等性智之后,你才能够观一切有情是平等的,没有自他的隔碍;要不然有自有他,一切众生不平等。所以一定要这个平等性智现前,断了我执之后,你才能够做到一切自他有情是平等的,这个时候才有大慈大悲心。所以我们说“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这时候你来度众生的那个过程,整个过程一定是跟大慈大悲相应的,它是任运自然就现起大悲心,不用我们在那边发菩提心,发了半天也发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有“我”嘛!有我执,你怎么发也发不起来。所以到这个时候,平等性智现前之后,你的大慈大悲心是任运自然就生起了,所以你看到一切的有情都是平等的,没有冤、亲、中庸对象的差别;而且都是任运,就是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能够除苦,这是很自然就做到的。所以,这个慈悲心是证到平等性智之后,才能够任运自然地生起,所以它是断我执之后才能够做到的境界。

第二句说:“观达一切诸法平等,无住涅槃之所建立”。我们就知道,就一定是要断法执之后,一切法才能够平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观一切诸法才能够完全的平等。轮回、涅槃都是如幻如化的,平等不二的,都是昨夜的一场梦而已,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候才能够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我们称为无住涅槃,这个时候才能够建立所谓的无住涅槃。所以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个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观诸法平等来的,断法执以后,平等性智现前之后,才能够建立的无住涅槃。

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些佛菩萨的境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转识成智来的,你只要转七识成平等性智,自然观一切有情平等、观一切法平等。在这个之前,只要有我执、法执,不管是有情、还是法,一定是不平等的,一定有分别执著,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我们修行要先明理,先把正确的见地、知见先建立好,我们才不会妄功用,盲修瞎练:就是以为说自己可以发菩提心,发得很好啦,或者是“我这个人最公平了,我对谁都一样”,不可能的啦!你有“我”,怎么可能对谁都一样?是对谁都不一样!是不可能公平!就是因为有自他差别的缘故。那我们也不可能说什么禅宗、净土宗、什么天台宗、华严宗都一律平等,还有律宗,也是不平等嘛!你有法执,怎么可能平等嘛?所以新学一个法门,就跟原来旧的法门就打架了嘛,就问说:“我可以不可以同时念佛?然后又修天台止观?然后可不可以再修个不净观?还是再念个佛怎么样?”就是很混乱就对了。所以我们现在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我们对法有执著的缘故。只要打破这个执著,才可能一切平等。

那我们看下面一个偈颂:

“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这两句颂是说明平等性智的妙用。

你证得了平等性智,除了我们刚才说观一切有情、一切法平等之外,它到底还能够做什么呢?就是只有成佛的时候,才真正地圆满了上品的平等性智,那上品的平等性智圆满了之后,它到底能够起什么妙用呢?就是有所谓法、报、化三身嘛。

法身我们刚才介绍过了,就是每个人的自性,我们本自具足的菩提自性,它就是法身,就是我们的本体。所以说什么都是共同一法身嘛,一切佛是共同一个法身,现在我们也能够理解这句话,因为本来真心就是同一个嘛,本体也是同一个,所以法身也是同一个。那法身是本体,你只要证得你的清净心,就是你的菩提自性,或者是你的真心能够现前,这个就是所谓的法身。可是法身是没有形相的,没有生灭的嘛,所以什么“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都是在形容那个本体,它是没有形相的。

那没有形相,我证得这个法身,我怎么利益众生呢?所以我是不是还要再现一个什么身?所以我可以从我法身这个本体现出那个报身,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来宣说十波罗蜜法。

那我们凡夫怎么办?二乘人怎么办?还没有登地的菩萨怎么办?那佛祂就要现化身。之前我们介绍过化身,有没有?有各种化身,那个就是为我们凡夫、还有二乘人,还有还没有登地(就是地前的菩萨)所现的身,就是化身。

那我们现在讲的这个,为十地菩萨宣说的,所以祂现的一定是报身。那报身它又分成两种报身:一种就是自受用,譬如说我证到境界,我所证的境界你们大家都没有办法受用,我的境界我自己受用,这个叫做“自受用身”。那我自己在那边受用身,可不可以利益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也没有办法利益嘛,所以我还要再现一个“他受用身”。所以,报身有自受用身,有他受用身。自受用,就是自己享受清净的法乐,自己证的那个境界,佛所证的境界,自己受用,这个叫自受用身,其他人没有办法受用。可是为了要利益地上的菩萨,祂必须再现一个他受用身,为初地以上的菩萨宣说十波罗蜜。所以我们知道报身有自受用、还有他受用的差别。这就是现在要讲的这个,我们来看:

所以到了如来究竟位中,平等性智才能够圆满转成上品的。这个时候就现起他受用身,为初地到十地的菩萨宣说大法。这就是这两句颂的意思,平等性智的妙用就在这里。

那什么叫“如来”呢?是指正觉的佛陀,已经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这个佛陀,我们称为“如来”。可是佛有很多名号嘛,对不对?称为佛,佛是化身来说,如来是指什么?法身来说。所以我们一看到如来,指的就是佛的法身。我们刚才说的有法报化三身嘛,本体来说,那本体有没有来去?本体没有来去,不来不去。所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叫做“如来”。好像来,又好像没有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所以叫做如来,为什么?因为法身没有来去,所以叫做如来——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我们就知道它是站在法身的立场来说的,因为法身没有来去,所以称为如来,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意思。

那什么叫他受用呢?我们刚才解释了,它就是指他受用身,就是法身如来所现的报身相,专为十地菩萨所受用的,所以称为他受用。那佛祂在亲证如来自性清净的本体的时候,只要证得本体,法身就现前,就是我们自性现前,真心现前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们称为法身。

那为什么称为法身呢?因为它是一切法所依之身。那依于这个本体才能够现起一切的法,才能够为十地菩萨现起他受用的报身,所以才称为法身,就是一切法所依之身。我们刚才说它是本体嘛,然后从体起用,从这个本体再现起报身或者是化身这样子。

所以现在所现起这个他受用的报身,就是为十地菩萨现起他受用的报身;那地前的菩萨、还有二乘凡夫,就现起化身。所以这个报身跟化身,都是要依于法身才能够现起。所以法身是本体,报身跟化身是应机所现的,不同的对象现不同的身。

因为法身它是没有形相的,那我们众生看不见;所以为了利益不同的众生,如来祂就必须要现起报身和化身,来为众生说法。那如来法身所现的报身有两种: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种是自受用身,这个是佛独自所受用的清净法乐,所以佛这个自受用身,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境界呢?就是说祂自受用这个法乐、清净的法乐,这个是只有祂自己能受用的,受用的是什么内容呢?就是清净的法乐,这是证得法身之后所生起的一种清净的法乐。那这种清净的法乐不但天魔外道所不能知(天魔外道都没有办法知道佛自受用身的那个境界,祂到底在受用什么样的境界,天魔外道没有办法了知),就算我们佛弟子的声闻、缘觉、还有菩萨,也是不能够领受得到,所以称为自受用身,只有祂自己,佛自己能够享受的清净法乐。

那就是因为连地上的菩萨都不能受到这种清净的法乐,所以如来才会从自己平等性智当中,示现微妙清净的功德身,在清净的佛土中弘扬大法,令十地菩萨也能受用大乘法乐,这个时候所现的身,就称为他受用身。这个专为地上菩萨所示现的他受用身,也会因为阶位的不同,有着胜劣的差别,所现的清净佛土也有广狭多少的不同。所以每一地菩萨所见的佛身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初地菩萨,祂所现的是百丈身,就是说如来为初地菩萨所现的他受用身是百丈身,然后坐在百叶的莲花上,宣说的是布施波罗蜜。十地菩萨刚好相对十波罗蜜,那现的身是越来越殊胜。所以为二地菩萨所现的就是千丈身,越来越高大,然后坐在千叶的莲花上,宣说的是持戒波罗蜜;那三地菩萨所现的就是万丈身,坐在万叶的莲花上,宣说忍辱波罗蜜。先是六度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然后呢?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然后为十地菩萨所现的就是百万亿丈身,坐在百万亿叶的莲花上,宣说最后一个:智波罗蜜。

所以你证到不同的,初地、二地,还是不同的哪一地,不同的阶位,所见的如来他受用身是不同的、所见都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如来所现起的他受用身,是专为教导十地菩萨所现起的,所以说“十地菩萨所被机”,它的对机是什么?就是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才能够见到如来的他受用身。

好,那讲到这里,我们就把第七识颂介绍完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稍微再介绍分别我执、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法执跟俱生法执,稍微再介绍。因为要完全明白,要等八个识都听完会比较清楚。现在有关于阿赖耶识、第八阿赖耶识的内容,因为我们还没有讲,下一次才要讲,我们才知道第八阿赖耶识它是怎么变现出我们身心世界的,我们比较能够体会。虽然我们已经稍微、很简单地介绍过了,就是我执跟法执是怎么来的,都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跟相分,第七识去执著见分,就是我执,执著第八识所变现的相分,就是法执,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很初步地有这样的一个了解,那我们对这个我执跟法执,也可以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们稍微再介绍一次。

那我执,它有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分别我执,它就是后天所熏习来的,所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是怎么后天熏习呢?就是你亲近可能外道的一些邪师,然后听了一些邪说,外道邪说,然后在我们心中就产生邪分别,这一类的我执,都是由第六意识所分别来的,我们就称为分别我执。

有关于“外道”这个名词,当初只是为了要区别佛法以外的,称为外道,它绝对不是骂人的话,也没有轻视、诋毁的意思,都没有,因为我们发觉在佛教徒里面也有很多外道,所以我们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人家是外道。因为外道它真正的意思是心外求法,你只要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因为你不往内心去求嘛。因为我们的真心,菩提自性都在我们自己这里面,都在我们自家里面,你偏偏要到外面去找,到外面怎么去找你的菩提自性?所以它不在外面,在你自己家里面,所以你是要往内寻求,才能够让你的真心现前。所以修行是往里面找,而不是往外面找。所以你到外面去找,不管你什么法,只要是心外求法,离开你的真心到外面去寻那个,永远没有办法见到你真心的那个,只能够越来越遥远,变成说开悟的障碍,让你的菩提道越来越遥远的那个叫做心外求法,我们就说他是外道。所以我们虽然说自己是佛弟子,可是我们做的事情如果都是向心外去求,那个我们自己也是大外道,所以我们没有资格批评人家是外道。

可是当时在印度佛陀的时代,就是其他在印度当时有很多所谓的外道,像“六师外道”是最有名的,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修行,还有不同的理论。因为他们都没有办法开悟,没有办法明心见性,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真心,所以我们说他是外道。那外道的“我执”就非常多的理论,因为他们不管怎么讨论,从头到尾,他都是先成立“我”是存在的,然后我再讨论这个“我”的量是大还是小,还是不一定大小,可是它的大前提是“我体”是常住不灭的,所以我们才会说他外道。因为本来无我的,你居然要讨论“我”存在的状况,那个“我”的量是大还是小,那真的是心外求法,因为这样永远没有办法证到无我,永远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真心,因为真心是无我的,是没有生灭的。

所以一般外道,当时的一般外道所执的“我”,还有关于我体的讨论,它是有三种,那都是我体是常住不灭的,那另外再讨论说“我”的量是要大,还是小,还是不一定,所以它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说,他是执著“我”这个体是常住不灭的,而且是周遍各道,量如虚空。所以这个“我”的量它是周遍的,它一定要像虚空一样周遍在各地,你才可以随处造业随处受报嘛,所以它的理论就是说:那“我”的这个量一定像虚空一样周遍,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到达的,所以我才可能在什么地方造业,什么地方都可以受报嘛;而不是说一定要把它规范说你在这边造业,然后在这边受报。你都是整个虚空都能够遍满的话,你就是随处造业随处受报。这是第一个理论:因为我量像虚空这么广大周遍,所以它可以随处造不同的业,随处感受不同的苦乐,就是果报。那这一类是指胜论派、还有数论派所妄执的我,所以外道都是首先建立“我”的存在,然后再来讨论。

第二种情况,是执著“我”这个体虽然常住不灭,但是“我”的量却没有一定的大小,它可以随着我身体的转变而舒展开来,或者把它缩小。譬如说大象,我体就大,小蚂蚁,我体就小,它可以舒展,而且也可以缩小。那这一类外道他的说法,就是属于裸形外道,或者无惭外道他们所妄执的我。

第三类的讨论,就是执著我体虽然是不灭的,但是我量却非常细小,为什么要这么样细小呢?这么小它才能够方便潜藏在我们的身中,那随时运转我的身体来造作种种的业,那这一类就是指兽主、还有遍出外道他们所妄执的我。

当然这都是错误的,我们举这个例子只是要说明它是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第六意识就开始比量了,有没有?是用比量嘛,不是现量。比量,第六意识就开始分别了,比量、分别,有一个我,它是常住不灭的,然后它是像虚空这么大,这就是分别我执的来源,懂吗?它是分别来的,第六意识分别来的、比量来的,所以它很容易断。你只要知道什么?听了第七识颂,听完就知道它是错的,是不是就可以破分别的我执?它是比较容易破的,因为它是第六意识的比量来的,就是我们刚才说,他听了邪师、邪论、邪的说法,然后产生了邪分别,以为有一个“我”,比量出来的,然后它是非量的,“我”是非量的,就是这样子。

另外还有三种,就是讨论五蕴是不是“我”的问题。有一种是执著五蕴就是我,称为“即蕴我”,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就是我;另外一派就是说那个“我”是离开了五蕴,另外有一个我,叫做“离蕴我”;第三派就说:你即蕴我、离蕴我都有过失,我就来一个“非即蕴非离蕴”,五蕴既不是我,离开五蕴也没有我,那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我”在哪里,他是为了要避免前面两派说法的过失,所以他就说:五蕴也不是我,离了五蕴之外也没有我,就是这样子。所以它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比量来的结果,其实都是非量的,因为“我”是非量,根本没有存在这样一个“我”的真实,所以我们才会说他是错误的。

以上这些外道的理论,都是执著有一个“我”,而这个“我”不是俱生的,而是听了外道的理论,在第六意识上生起一个我相。听了这个理论,然后我在意识当中就生起一个我相,它是常住不灭的,它是大的、小的怎样,第六意识就生起这样的一个我相而已。那既然是后天熏习来的,所以它是比较容易断的,我们只要修生空观,像刚才讲说那个五蕴是我,我们只要观色受想行识都是生灭、无常、无我的,五蕴就不是我了嘛,就可以破除这样的一个执著。所以对于分别我执,我们就是修生空观就可以破除了。所以它是在初地菩萨就可以破分别的我执,为什么?因为初地菩萨见到空性了,无我空性的智慧现前,当然就能够破除分别我执。

第二种我执就是俱生我执,这个就是比较难断了,因为它是俱生的。所谓的俱生,就是与生俱来的,一出生就有。那它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知道,它是无明来的:众生由于无明,不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妄执有一个“我”真实的存在,这个称为俱生我执。

这个俱生我执有两种,一种是恒常相续的俱生我执——指的就是第七识的作用,就是第七识的见分缘第八识的见分的时候,不知道它是自心的变现,就把它执为是恒常、唯一、真实的自我,而形成了这个恒常相续的俱生我执。其实这个俱生我执是由第七识和第八识两个见分嘛(这个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所变起自心的一个相分,由第七识还有第八识两个见分所变起自心的一个相分,就是“我”,“我”这个相分怎么来?第七识跟第八识两个见分来的,“中间相分两头生”,有没有?“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就是在讲这个,并不是真实有一个实在的自我。由于第七识是恒常相续的,所以它所生起的俱生我执也是恒常相续的。

那另外一种有间断的俱生我执,指的就是第六识的作用。第六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所变现的五取蕴相分的时候,就是那个五蕴是怎么生起的?五取蕴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所变现的相分嘛,那第六识的见分就缘这个第八识所变现的五取蕴的相分,不知道五取蕴(就是五蕴身心、色受想行识这个五蕴身心)这个相分是八识的变现,因为不知道它是八识的变现(我们现在都知道它是八识的变现了),于是就执著这个五蕴相为恒常、唯一、真实的自我,而形成了有间断的俱生我执。

所以我们就知道,有间断的俱生我执就是第六识的作用,是第六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的相分的时候(就是所变现那个五蕴的相分的时候),把它当作是我,就是把五蕴当作是我。我们现在也是啊!我们没有证到无我之前,五蕴都是我嘛,我的身嘛、我的感受啊、我的想法啊,对不对?那这个就是第六识俱生我执的作用。

其实这个俱生我执,是由第六识的见分,缘第八识所变现的五取蕴相分时,所变现自心的一个相分,并不是真有一个“我”的存在。由于第六意识是有间断的,所以它所生起的俱生我执也是有间断的。

那这两种我执,俱生我执是比较微细难观察的,所以一定要到修道位的时候。我们说见道位就是登初地的时候,我们称为见道位,就是开悟的时候,破一品无明的时候,我们称为见道了,就是见到你的真心本性了,这个时候就能够初步地转成下品的平等性智、下品的妙观察智。这时候才能够破分别的我执跟法执,可是俱生的我执还没有办法,要到修道位,就是二地、三地……每一地慢慢、慢慢地熏什么?来不断地修习殊胜的生空观,才能够彻底地灭除俱生的我执。

那什么叫殊胜的生空观呢?因为在没有见道之前,修的是有漏的生空观,有没有?因为那时候还有“我”嘛,对不对?还没有证初地,还没有见道,还没有明心见性,还没有开悟,所以你这个时候还是有一个“我”来修,所以这个是比较低劣的、比较下劣的一种生空观。那你见道之后,初步证到无我了嘛,这个时候是无漏的生空观,所以我们就称为殊胜的生空观,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了无我的道理,所以这个殊胜是相对低劣的有漏观来说的。在没有断分别我执之前,所修的生空观是有漏的,因为还有“我”,还没有真正的证到空性。

但在证得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的道理之后,也就是在见道位之后,这个时候所生起的观慧就属于无漏了,因此在修道位中所修的都是这种无漏观,就是所谓的殊胜的生空观。那也只有这种无漏的观慧,才能够真正的断除俱生我执,所以要到第八地无功用行之后,就能够彻底地除灭了。

什么叫无功用?为什么要到第八地这个俱生我执才能断?为什么在初地只断这个分别的我执,俱生的我们没有办法断?因为已经证到无漏了嘛,对不对?因为要继续地修这个殊胜的生空观,譬如说他在入定之后,入这个生空观的这个定境之后,这个慧观现前,这个无漏的智慧现前,这个当下是无我的;可是他出定之后,因为他的慧观没有办法连续,慧观会因为出定然后间断,这时候“我”又现前,这样明白吗?俱生的我又现前,分别的我已经没有了,但是俱生的我会再出观,这个观慧没有办法持续的,有间断的情况之下,这个俱生的我执又会现前。

所以必须要不断不断地有功用、有功用,一直到七地有功用。第八地无功用了,就是说你不用再……可以任运自然地现起那个无漏的观慧,不用再加功了。所以我们说第八地,一定要到第八地无功用行,之前都是有功用的,因为观慧会间断,无功用之后观慧不会间断,才能够彻底地断除所谓俱生的我执,它的原因在这里。

那法执也是有分别法执跟俱生的法执。

分别法执也是后天熏习来的,也是属于第六识虚妄的分别,也许是听了小乘的教法所说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诸相,那第六意识就随着这个听闻的内容,变现起自心的相分,因此对它分别计度,妄执有实在的法,这个就是分别法执的一种情况,这个是佛教来说。

那另外,外道就是听了外道所说的理论,譬如说数论派它有所谓的二十五谛,胜论派有所谓的六句,还有顺世外道的唯物论等等,便在第六意识上生起自心的相分,然后对这些相分分别计度,妄执有实在的法——这都是分别法执的来源。

那这两种法执非常的粗显,比较容易断,比较容易分辨。所以只要修法空,一旦入初地,观一切法空观,观一切法本来空,就能够断除这个分别法执。

那俱生法执它也是比较难断,因为它是俱生的,也是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第六识还有第七识不断地虚妄地熏习我们内在的种子所产生的。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现在还是念念有这个法,以为一切法真实存在的,你念念还是熏回去,所以第六识、第七识都是这样熏,从无始以来都认为一切法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还继续熏,一直要到证到法无我,才能够真正地断除。所以这种俱生法执是比较难的。就是它不断地虚妄熏习我们内在种子所产生的,恒常和我们的生命同来,不需要等待外在邪教的影响,或者是内在错误的邪分别,就能够任运自然地转变生起,所以称为俱生的。

俱生法执也有两种,一种是恒常相续的俱生法执,这个是指第七识的作用。第七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的相分时,不知道这个所缘境是自心的变现,于是就把它执为实有,而形成了这个恒常相续的俱生法执。

那另外一种,是有间断的俱生法执。指的就是第六识的作用,第六识的见分在缘第八识所变现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相分的时候,不知道这些相分是八识的变现,于是就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的相上面执有实在的法,而形成了这个有间断的俱生法执。

这两种法执它非常微细,难以观察,而且是任运现起的,因此它很难断除,要到见道位之后,初地、二地菩萨,一直到十地的修道位,整个修道的过程怎么样?每一地数数地修习殊胜的法空观,这也是殊胜的法空观,一地一地的,逐渐地才能够断除这个俱生的法执,所以它是比较难断除的。

好,刚好时间到了,念得很快,就是因为时间到了。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圆满。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