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旧讲4、具缘第一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这个《天台小止观》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所讲解的,那这本对开始要学静坐的、修学止观的初学者来讲,它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的书。不管你是修小乘,还是大乘,还是金刚乘,这一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因为它把整个修止观的次第也好,应该具备的条件也好,都分析得非常清楚。那他主要是参考《大智度论》的禅定波罗蜜,还有一些印度的禅法,再加上它中国禅学的部分,经过这样子融会贯通,整理归纳成非常简单的方法。那我们只要按照它这个内容来学习修行的话,止观很容易就成就,所以这个内容对我们想要成就止观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首先它就讲到修习止观必须具备的因缘(就是条件),如果这二十五个条件都具足的话,要成就止观是一定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一面讲解,一面来检讨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些条件都具足了?那为什么我修禅定修了半天,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啊,可能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看这个课本的话,可能就能够找出自己为什么进步得很缓慢啦,还是成就得很缓慢啦,或者是为什么会有这些障碍,可能都能够找出它的原因。

所以首先就是要持戒清净。首先要具备五个因缘,就是我们修止观首先要具备五个因缘(它在二十七页这边开始)。那什么才是持戒清净呢?如果严格地讲,大概只有佛一个人他是持戒清净的人,其他的都是破戒的人,可以这么说,严格来说。但是持戒清不清净,还有一些差别、有一些等级,那课本上是把它分成三个等级来说,它分成上品、中品、下品持戒的人。那我们也顺便检查一下自己是什么样持戒的人,是不是可以达到持戒清净这样的一个目标呢?

最理想的持戒就是他过去世就有修行,就有持戒,所以这一世虽然还没有接触佛法之前,他也不会去犯到戒律,这是很自然的。他为什么天生就不会犯戒?就是因为他过去持戒持得太好了,这是他宿世的善根所感得的果报,所以他在没有学佛修行之前,他不但不会犯重戒,轻戒他也不会犯。尤其是所谓的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些,这五逆重罪他不会造。尤其是在三皈五戒之后,皈依佛法,受五戒之后,他也不会犯戒,不管是重戒还是轻戒,他都能够持得好。那这样的人当然很少,我们很羡慕,也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但是毕竟他是属于少数,那就是有来根的他才能够这一世不管有没有学习佛法,他都是可以持戒清净的。

那我们大概都是第二种比较多。第二种持戒的情况呢,就是我们皈依佛门之后,受了五戒,虽然重罪不会犯,但是轻戒呢是不断地犯。那还有没有救呢?有救,就是如法忏悔,它其实也是可以恢复戒律的清净。

所以虽然那种五逆重罪,或者是五戒里面讲的那个根本戒,虽然不会犯到这么严重,但是轻戒还是多多少少都会经常地会犯的,所以忏悔对我们来讲就非常重要了。如果能够依法来忏悔的话,才能够恢复原来戒行的清净。那对我们修习止观来讲才会有帮助。所以一个人如果他想修习止观,就是说“我想要修定”,那我们给他的建议不是说你就修一个法门,直接就从修定的法门入手,不是这样子的,是首先要建议他:你应该先从戒律下手,想要得定的话先要持戒,你持戒清净,就是“心平何劳持戒”了,就是说你可以直接持到心平气和了,你不用花很多的力气就可以得定。

可是一个经常毁犯戒律的人,他要得定非常困难,为什么?因为他心不安啊,我们做错事情的话,说错话、做错事,一定会良心不安嘛,那这种身心不安稳的情况之下,要得定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想要真正成就禅定功夫的话,首先一定要从戒律下手,才是正确的次第。

那第三类的人呢,就是他不但根本戒会犯,不但会犯重罪,而且轻罪也会犯,那这个就是所谓恶性比较重大的人,那因为他破过根本戒,所以他一定要忏悔忏到有吉祥的瑞相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来修定,所以他一定不忙着马上来选择一个法门来修习禅定,因为他不可能成就禅定的,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功夫就是要依法来忏悔。

那怎么样来忏悔呢?书上也是有介绍,我们怎么样忏悔忏得圆满?必须要具备十个条件,这十个条件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就是在三十二页这个地方,三十二页的倒数第四行:忏悔必须具足十个条件。所以我们刚刚讲,只有佛祂是真正持戒清净的,其他就看我们是第二类还是第三类,第三类大概也不会再坐在这里。所以我们大概都是第二类重戒没有犯,但是会犯轻戒。

那怎么样达到最后完全的清净持戒呢?那就是要随份随力来持戒,随我们的身份跟能力,随份随力这个“份”就是身份,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优婆塞、优婆夷的身份呢?还是说沙弥、沙弥尼?还是比丘、比丘尼啊?就是看你曾经受过什么样的戒律,这就是不同的身份。那你受过的戒,你就要好好地按照这个戒本来持,这是“随份”。那“随力”就是随你自己的能力,你现在可以做几分,你就尽量去做,那这样子来修习的话,当然我们的戒律就能够慢慢地增进,渐渐就能够达到清净的地步。所以它可以按照这样的一个方法,不断不断地透过忏悔,所以忏悔是非常的重要。

忏悔,第一个就是要相信因果。一个不相信因果的人,你要他忏悔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不相信“我今天杀生然后会有什么短命啊、多病啊……”他如果不相信的话,他当然就不会戒杀嘛。所以首先的条件,他必须要相信因果,他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

而且他还很害怕受报。如果他相信因果,可是他不怕:“你说杀生会短命多病,那没有关系呀,我也不想活得很长,现在生活这么辛苦,也不想活得太长;那生病的话没关系啊,生病就生病,生病就看医生嘛。”那生病很苦,“那苦就苦嘛,我不在乎啊!”他如果说不是很害怕那个果报的话,我们要他好好地忏悔恐怕也是会有困难。

所以我们就知道第一个条件——他必须要相信因果,那第二个条件——他必须是一个很害怕受报的人,就是对那种重大的果报他有很大的恐惧、害怕、怖愄的心,那他才很愿意至诚来忏悔。

第三个、他应该是一个懂得惭愧的人。那我们怎么检查自己是不是一个具有惭愧的人呢?就是如果我们犯戒的话不会不好意思,如果我们做错事情不会不好意思,那别人讲我们的话,我们也不会(惭愧),脸不红、气不喘;或者是不以为然;或者是会讲很多道理给他听来为自己辩护啊;或者是找很多理由或者借口为自己开脱罪名的话;或者是他不太在乎别人对他的批评,如果是有这些现象的话,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要忏悔的话也是会有问题的。所以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有深重的惭愧心,像我们在忏悔的时候才能够有诚意、有诚心来忏悔。

那第四个,就是要有一个忏悔的方法。小乘有小乘的忏悔方法,大乘有大乘的忏悔方法,密乘有密乘的方法,都可以。那一般就是把它分成作法忏,还是取相忏,还是无生忏。无生忏是属于理忏的部分,作法忏跟观相忏它是属于事忏的部分。一般我们忏悔就是要有理忏跟事忏。那作法忏是属于小乘的忏悔法门,一般出家戒律、戒本来讲,大部分都属于作法忏比较多,就是声闻乘的戒律大部分是属于作法忏。那观相忏、无生忏它是属于大乘的忏法。

那为什么叫“观相”呢?就是观定中的种种相,看是不是有吉祥的相显现,我们才知道我们忏的这个(罪业),透过这个法门来忏悔罪业是不是已经清净了。那可以在定中观察种种的相,然后分析这些境界,就知道自己的罪业是不是已经净除了,所以它叫做“观相”,观察种种相、在定中观察种种相,所以这个方法它是用禅定的方法(刚才讲的作法忏它是用戒律的方法来忏罪),那观相忏它是用禅定的方法。

那无生忏、观无生忏法它是属于智慧的方法来忏罪。

当然它们达到的效果会不一样。观无生忏它是属于理忏的部分,就是我们这十个因缘里面的第十个,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是直接观我们为什么会造罪的那个心,等一下我们再解释。

那一般是把它分成这三类,那你用什么样的忏本都可以,就是说我们要了解它达到的功效是有差别的:像无生忏的话它可以破无明,这是作法忏跟观相忏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那作法忏它可以消除障道的业障,可是本体的罪它是没有办法忏除的,本体的罪要忏除的话就要用观相忏;可是这两种(作法跟观相)又没有办法破除无明,所以只有观无生忏它是可以破除无明的。就是我们在选择忏本之前,我们要选择哪一个忏本来修忏悔,我们要知道它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功效,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大乘、小乘、还有金刚乘,有不同的忏法,我们可以自己来选择。这就是第四个、来选择一个忏本寻求灭罪的方法。

那我们修忏法的话,如果没有具足后面这些条件的话,就是说你要承认自己犯错嘛,你承认自己错,然后你还有诚意要改,而且还要有防护不再重犯(重新犯)的护戒的心,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我们会按照忏本每天这样子念,然后这样子来做,可是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的错,然后也没有诚意要改,那平常也没有起防护的心的话,我们还是一样会重复同样的错误。

所以接下来这个先发露自己的过罪是非常重要的。它最主要就是说:我决定把它发露出来,就是不再隐藏,不再覆藏自己的过失,这是第一步——你可不可以改过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说你承不承认你做错了嘛,如果你自己承认做错的话,你才有下面的步骤啊。你如果不觉得自己错的话,当然就没有什么要改的,“因为我不觉得我错了嘛”。所以首先要发露自己的先罪,就是说“我承认我过去造过的那些错误,那我决心不要再覆藏我的过失,如果说我隐藏我的过失的话,那我是不可能改的”,对不对?所以不改的话,它会变得会越来越严重,因为我们会不断不断地犯,那等于说罪业会不断不断地增加,变成那个造业的力量越来越强,那我们就越来越难改,因为那个力量越强的话,我们的修行力除非是大过业力,我们才可能把它扭转过来。可是这个罪业的力量如果不断不断增加的话,那我们要悔改的话,就会变成说越来越困难。所以这个发露自己曾经造过的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有诚意承认自己过去所犯的罪。所以我们可以在佛菩萨面前,或我们上师面前来发露我们的罪,这就是第五个。

那第六个就是发誓不要再造了嘛。不然我今天承认我的错,可是我明天又重复同样的错,那也是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忏悔的功效。所以真正忏悔能不能做得很好呢?就是说你不但要承认,而且还要悔改嘛,就是发誓说“我不要再造了,不要犯同样的错。”所以第六、断相续心,它主要就是说明我们发誓不要再造同样的罪。

那第七个就是我们要护戒。承认自己的错,发誓不要再造同样的错,平常很小心地护戒。那进一步,我们不但是自己护戒,而且还要再发愿:希望一切众生也都是同样地持戒清净。所以我们要发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嘛,所以如果法界的众生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度的话,我发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这个誓愿就不圆满。所以我这条誓愿什么时候圆满?就是所有的众生都得度了,我这第一个誓愿才圆满。

那同样的:“烦恼无尽誓愿断”,如果还有一个法界的众生他还有一个烦恼的话,那我第二个誓愿也不圆满。真正大乘的四弘誓愿是这样子的。

那么我们把它推展到像第三个:“法门无量誓愿学”也是同样的,一切的法门,如果我还有一个法门没有学的话,我这个誓愿就不圆满。所以大乘他的心量是跟法界一样,是无量无边的。

那我们现在同样持戒的心也是这样,跟这个菩提心、还有四弘誓愿是紧紧相扣的,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法界的一切众生,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持戒不清净,我的持戒就不圆满,是这样子来发四弘誓愿的。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心,我们才会很希望一切众生也能够同样的持戒清净。我们会发愿去度他们,希望教导他们也能够达到持戒清净,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小乘跟大乘最主要的戒法不同就在这里,大乘的菩提心戒就是它有这样的一个心念在里面——就是有菩提心在里面,所以不是个人的行为,持戒变成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要扩展到一切的众生身上,然后来让这个四弘誓愿非常的圆满。

所以我们在持戒的当下要知道,我们持戒其实就是在护法、在护持佛法。因为佛涅槃的时候有交代我们嘛,殷勤地嘱咐我们说:“将来……”阿难不是问佛说“将来佛不在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什么为老师”吗?什么是我们的老师?那佛陀祂嘱咐我们说:“是以戒为师”嘛。所以我们现在、佛不在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是什么?戒律是我们的老师。所以就变得说戒律在的话佛法就在;戒律哪一天不在了,佛法就完了,那我就知道戒律它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现在护持戒律,就等于在护持佛法,让它久住世间。那我们有这样的想法的话,我们才会在护戒方面可以护戒得很好,

那什么样才叫做护戒的心圆满呢?就是检查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宁愿舍弃生命,连最微小的细戒、小小戒都不犯的话,那我们护戒的心就是非常的殷切了,用这个来检查自己:我是不是护戒的心比我的性命还要重要?当我选择说我要破戒还是要维持我生命的话,那我一定是宁愿舍弃生命而来护这个即使是小小戒,我也不要犯,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我们护戒的心是圆满的,用这个来检查自己,就是说它的重要性胜过我们的生命。

好,那第九个呢就是常念十方佛。为什么要常念十方佛呢?最主要就是清净我们业识的种子。我们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了我们很多过去所造的罪业的种子,都含藏在我们第八识。所以我们只是现行不犯的话,可是我们那些罪业的种子还在啊,那怎么样去连我们罪业的种子都能够清净呢?就是要常念十方佛。这个十方佛不是外在的十方佛,我们是借着念十方佛来清净我们罪业的种子,然后开显我们的自性佛,所以我们念佛实际上是唤醒我们自性的佛性,所以我们念的是自性佛,不是外在十方佛然后跟我们没关系的那个佛,不是!所以念佛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够达到清净我们业识种子的功效,而且能够唤醒我们的佛性,然后早一点持戒清净,成佛。这就是第九个——常念十方佛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那第十个就最最最重要了。我们常常在修定的时候,在定中要常常这样子来观:罪性无生。怎么样来观想呢?就是我们的罪业是怎么来的?由心造的嘛,由妄想心造的,所以我们有贪瞋痴,那就会造贪瞋痴种种的业。那贪瞋痴怎么来?从我们的妄想心来的嘛。可是我们就观察我们的妄想心,它到底是从哪里来?那我们观,会发现说:诶!这个妄想心它起来就灭、起来就灭。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它起来就灭嘛;那未来的还没有来,都不可得,对不对?那当下的每一念,它生起的当下它又不能够停留,诶!它就消失了,当下起来的这一念又消失了。所以就变成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当下这一念它又不停留、又消失了。所以我们观察我们的妄念或者妄心,它其实就是生灭、生灭、生灭……是不可得的。那既然能造罪业的心不可得,那它所造的罪业就不可得,那我们的罪性是不是本来是空的?那有没有啊?有啊!因缘有,有因缘造业,所以就有罪业的显现,但是它是不是实有的?不是,它也是因缘所生,只要是因缘所生,就无自性嘛,它自性就是空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害怕说:“哎呦!我过去造了那个业怎么办?”不用害怕,因为它自性是空的。所以你透过忏悔它就能够清净,所以我们就抱着无穷的希望:“我一定可以忏干净的,为什么?因为它自性是空的。”明白我们罪性自性是空的——这个是非常重要,这直接就契入那个实相了嘛、诸法的实相了。所以它为什么可以破无明?就是因为它直接把那个罪性观破,知道它自性是空的,那我们就不会执著在这个罪相上面,然后就不会觉得说“哎!自己罪业深重啊!”还是说“我怎么办呢?”就不会这样子。所以这第十个、观罪性无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多多来思惟观察它,它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诸法实相,明白一切法原来是无生的,所以罪性原来是无生的,无生就没有灭嘛,有生才有灭。既然它本来无生,所以就没有灭,所以就可以直接契入诸法的实相而开悟、见空性开悟 。

所以以事忏跟理忏来说的话,前面九项它属于事忏,第十个它属于理忏。所以一般我们的忏法都是有事忏跟理忏的部分在里面,所以我们想要忏悔做到圆满的话,就是应该具备这十个内容,那我们的忏悔就非常圆满,我们就应该可以很快速地来清净我们的业障(这些罪业)。

好,三十四页这边它就讲到说:有了这十个条件,就可以正式来作忏悔。首先要庄严道场,把自己沐浴干净,穿上干净的衣服,烧上好香,供养种种花,然后在三宝面前如法修行。它这个“如法修行”的意思就是看你用哪个忏本,你是用法华忏呢?还是慈悲三昧水忏呢?还是梁皇宝忏呢?不管你用哪个忏法,你就按照那个忏法里面来做。其实大部分的忏本里面它就是有告诉我们怎么样来庄严道场,怎么来布置道场的方法,都写得很清楚。那我们一旦选择好了忏本之后,我们就按照里面的来修,这样就可以了。那经过一天乃至七天(就是一个礼拜),或者是两个礼拜,或者三个礼拜,一直到七个七,或者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乃至一年。到底每个人要忏多久,那就是看你过去造的罪业,还有你有没有具足这十个条件来修忏悔。那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他忏罪的时间可能就有一些长短:那罪业比较轻的,当然可能时间很短他就可以忏除干净了;那造业比较严重的,可能就花的时间比较长。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我的业清净了没有?我修这个忏法,我的业到底清净了没有?那就是说看有没有瑞相现前。那就是在下面这一页:怎么知道自己的罪业已经消灭了呢?那就是看我们在修忏法的过程当中,会不会觉得身心轻安?或者是身心很愉快?很快乐?或者做梦是不是大部分是吉祥的梦?还是噩梦连连,梦到有人追杀?还是怎么样(血光啊什么的)。如果还是很多噩梦的话,那表示我们罪业还没有忏除干净,还要继续地来修这个忏法。那一直修到梦的都是吉祥的梦,或者是见到佛帮我们摩顶啊(摸摸我们的头啊),或者是见到佛放光啊,或者是梦到莲花啊,等等的,一些吉祥的瑞相,这个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罪业忏干净了,可以不用再继续修了。就是可以观察得出来的,在梦中,或者是定中,或者是平常都可以观察出来,就是你每天是不是心情很好?是不是活得很开心啊?还是大部分都是很郁闷?心情都不好?脾气很坏?那就知道我们的业没有忏干净。那如果每天都很开心,都法喜充满,然后修禅定呢不断不断地从证欲界定,到未到地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甚至四空定,或者是成就种种大乘的三昧都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说很快地禅定现前,那就表示说我们的业障已经忏得差不多了。或者是智慧有没有开发?以前读经论都看不懂的,那我现在看得懂了,因为我有修忏悔,然后经论都慢慢看得懂;以前听不懂的现在都听得懂了。慢慢有那个法喜出来,那就表示说业障在慢慢地净除当中,就是有这些现象,很明显就可以检查得出来我是不是还要再继续修这个忏法。这样应该很清楚了。

还有善心开发,就是说我突然很喜欢去帮助别人;或者是过去都不布施,现在突然很喜欢布施。就是种种的善根不断不断被开发出来,这个也是说明我们的业障慢慢在净除当中。

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我们持戒清净这第一个就可以慢慢地圆满。所以我们知道忏悔它非常的重要,它不但能够灭我们过去无量的罪,而且还可以开发禅定跟智慧,所以忏悔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修定的过程当中,如果觉得越修越困难;或者是身心很难安定下来的话,那就一定要赶快修忏悔,它也是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要修忏悔的一个现象,就是你觉得修禅定的过程当中障碍重重的话,就是你不打坐都没事,一打坐开始什么事都来了,那就知道业障现前,赶快修忏悔。

好,这是第一个、持戒清净,第一个因缘要具足的。那我们大概都没有问题,就是回去好好地修忏悔,好好地修定、修忏悔,这样我们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那第二条件就是衣食具足。这个应该也没有问题,如果生活没有问题,这个因缘就可以具足。新加坡最简单了,因为它四季如夏嘛,就是它没有春、夏、秋、冬的分别,所以衣服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几件换洗的就好了。或者是几件比较体面的,就是说正式的场合能够穿的;那平常的休闲服就是很简单的几件,他也不用准备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所以这个是非常简单,在新加坡来讲没有问题。那“食”的话,就是你三餐没有问题就好了嘛。

那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够太多或者是太少,如果说衣食会有缺乏的话,那我们也不能够安心来修道,所以它也会障碍我们修行。所以一定要够用、够吃,然后够穿、够用。可是又不能够太多,因为太多会增长我们的贪欲嘛。这件衣服很漂亮,那件衣服也很漂亮,然后逛街又看到那个也很漂亮;或者是我喜欢吃这个,然后也喜欢吃那个,然后慢慢去研究哪一家的什么比较好吃这样子,那就会不断不断增长我们的贪欲。就是说要知量知足,这样就可以了。衣食具足这个条件我们是不是做得到,就是知足知量这样就可以了,所以第二个条件应该都没有问题。

那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闲居静处,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修禅定。如果我们不是闭关或者是专修的话(闭关或专修可能就要找一个关房或者是专修的地方)可是我们平常练习禅定的话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一个平常练习打坐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家里或者是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安静能够来练习打坐的地方,这个就算第三个条件是具足的。我们是以现代的修行人来说,不是闭关或者专修的条件。所以只要我们如果家里有一个空房间能够让我们打坐的话,这样子是最好,因为门窗一关起来它也是很安静的,也可以不受到外面的打搅。那如果没有自己的房间也没有关系,可以配合家人的生活作息,自己找到一个比较没有互相干扰的时间来练习打坐,这样就可以了,

那第四个条件就是息诸缘务。就是说一切的这些事务都要放下来(在我们修禅定的时候),就是不要再从事这些工作的事情啊;或者是人跟人之间的交际应酬啊;或者是你现在的专长是什么,你有什么技艺或者是工巧方面的这个也暂时放下;还有你在研究学问、在学习或者在阅读,或者在听那些课,也暂时放下。所以书上讲的(这是在四十五页),书上讲的有四个方面:止息生活上的一切缘务,还有人间一切的缘务,还有工巧技术方面的缘务,还有学问方面的。

那我们看了会觉得说:“哎!这个都不可能嘛。我怎么可能都不要上班,然后都不要跟人家打交道;然后我所有的才艺呀通通都不能够做了;或者是我也不能够再研究学问……”不是这个意思啊,我们是说在你正式修定的时候,这些事情不要做,这样懂吗?所以不要太紧张,说“这怎么可能?我不可能不跟人家联络啊,我也不可能不上班了。”不是个意思,而是说你在练习的时候,譬如说你一个礼拜只上五天班的话,你还有两天可以嘛,你就把电话切了,然后就是说你要练习的时候,这四件事情不要做,这样就可以了,这样懂吗?如果说你是有家庭的人,可能礼拜六、礼拜你可能一天跟家人相处嘛,好好的那个亲子啊,互相联络感情啊,夫妻增进感情啊,还有一天你可以好好地来修定,就是看你自己的方便,安排一个(比如说)一周当中、一个星期当中,你可以安排一个时间,可以万缘都放下这样的一个时间来修定就可以了啊。

或者有些道场在举办什么禅一啊、禅二,去参加,这个就是嘛,因为那个时候是万缘放下的。就是说这四件事情,你去参加禅一、禅二,还是佛七、禅七的时候,你都不会做了嘛,对不对?它的意思是这样子。那如果可以做到,就是每个星期找一个时间、自己方便的时间,就是好好地专心来修止观,这个就算是具足第四个条件。

那第五个条件就是亲近善知识。这边讲到有三个种类的善知识:

第一个是外护的善知识。外护善知识是在我们专修或者闭关的时候它才需要的,就是他是一个止观有经验的人,比如说他对闭关或者专修非常有经验,他护持我们在关房里面,或专修的时候能够不出任何的问题,不管是生活上的问题,所有资具不会缺乏,就是说你的食物啊、用品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你都不会缺乏。他必须要负责你所有生活的内容,而且还要护持不会有人打搅你。所以这个我们称为外护善知识,就是一个很好护关的老师、一个护关的善知识,他就是一个止观成就的人,所以他才能够护持我们在里面修止观不会出任何的状况,或者在里面大病了啊,或者是精神有什么状况啊,身心有什么突发的状况,他都能够处理,这样的我们就称为外护善知识。

那第二种同行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一起来修学这样的一个都可以称为同行善知识。可以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但是不会互相干扰,这个很重要。不会看到心情不好,然后有怨结的,那个就不是同行善知识。就是可以大家共同修习一个法门,然后互相成就、互相勉励,然后互相成就,这样的就称为同行善知识。

那第三个是教授善知识,就是教导我们止观法门的这样一个善知识,他可以教导我们从初学、初入门,一直到整个过程会有什么状况,他可都可以帮我们解决,一切的问题都不会出状况,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帮我们解决,然后一直引导我们到止观成就为止的这样的一个我们就称为教授善知识。所以他也应该是在止观上面有所成就、有所经验的人,他才能够来指导我。

那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刚好一个段落,时间也刚好到了。

好,我们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