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6、持戒波罗蜜(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2022-01-23至2022-02-15

讲于台北新店

《大智度论》卷十三是持戒波罗蜜。什么是持戒波罗蜜?经文说:“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意思是如果了知有罪、无罪都是不可得的,就具足了持戒波罗蜜,所以它是没有持戒、破戒等外在戒相可得的。

由于自性本善,《百法》说道:十一种善法都是本自具足的。既然善是本有的,自然就会好行善道,当然也不会自我放逸,这就是持戒。不论你是去受戒才行善法,还是不受戒但能行善法,都叫做持戒。

有关身、口的戒律,约略来说有八种:就是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以及净命(就是清净活命)。

若是不守护这些戒律,心中放舍不顾的话,就叫做破戒,破戒的果报就是堕在三恶道中。

若是下品持戒,能生在人中;中品持戒,能生六欲天中;上品持戒,又加修四禅、四空定的话,就能生在色界、无色界的清净天中。上品持戒还有三种情况:上品中的下品清净持戒能证得阿罗汉,上品中的中品清净持戒能证得辟支佛,上品中的上品清净持戒能证得佛道。

如果能不执著、不破漏、不缺失地持戒,就是圣人所赞叹爱护的持戒,叫做上品清净持戒。若能慈愍众生,为了度化众生,也知道戒的实相——即罪、不罪皆不可得,而心不倚著,这样持戒,将来一定能成佛道,所以称为得无上佛道戒。

如果有人想求大善果、大利益的话,就应当坚持戒律,就像爱惜贵重的珍宝或守护身体和性命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形体的万物都是依大地而住,戒律也是如此,一切的善法都必须依戒律而住;否则的话,就像没有脚想要行走,没有翅膀想要飞翔,没有船却想要渡河,那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戒律,却想得到好的果报,也是同样的道理。

若是心中弃舍戒律,就算是住在山里修苦行,每天只吃水果、服药丸,也和禽兽没有什么差别。有的人只喝水为戒,或只喝乳为戒,或者只服气为戒;或有人剃光头发、或留长头发、或头顶上只留少许头发为戒;有人穿袈裟、或者著白衣、或穿草衣、木皮衣为戒;也有人冬天泡进水里,夏天用火炙烤,或从高山岩壁上跳下来,或在恒河里沐浴,一天沐浴三次,再供养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误以为如果不做这种种的祭祀,发种种的咒愿,受种种的苦行,就不能得到任何的利益。

反言之,如果有人虽然住在高堂大殿之中,每天锦衣玉食,但却能持守戒律,此人将来必定能生善处,证得道果。因此,无论贵贱、大小,只要能行净戒,都能得大利益;若是破戒,也不论贵贱、大小,都不能随意生得善处。

破戒的人,就好比一池清凉水中有毒蛇,让人不敢沐浴;也好比一棵长满好花好果的树,却布满倒挂的刺,使人无法靠近。若是有人虽生在富贵家,身体长得端正,又广学多闻,但却不好乐持戒,又无慈愍心,情况也是相同。正如偈语中所说的:“贵而无智则为衰,智而憍慢亦为衰,持戒之人而毁戒,今世后世一切衰。”

人虽贫贱而能持戒,胜过那些富贵的人。破戒的人就像花香、木香,虽香气充满,但不能远闻;持戒人的香气却能周遍十方。

持戒的人,具足安乐,名声远播,得天和人的敬爱。若是想这一世常得快乐,下一世又能生天,或虽生人中能得富贵长寿,这些都不难,持戒清净的人,所有愿望都能达成。

持戒人见破戒人遭受刑罚、牢狱等种种苦恼,知道自己永远不会遇到这种事而感到欣慰庆幸;持戒人见善人得名闻快乐,心中就想:像这一类的名闻快乐,我也有份;持戒的人临命终时,虽然风大的刀把筋脉一分一分地割断,也不会心生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持戒清净。正如偈中所说的:“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就是在死亡的黑暗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就是在死亡的大海中),戒为大船。

持戒的人,生前常得世人恭敬供养,心中快乐,没有悔恨,且衣食无缺;死后能生天上,最后证得佛道;持戒的人,没有什么不能获得。而破戒的人,则一切都丧失殆尽。

譬如有一个人经常供养天,因为贫穷,所以一心供养,希望能求富贵。经过了十二年,终于感动天神现身,问他:“你要求什么?”他回答说:“求富贵,希望我心中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天神送给他一个瓶子,叫做德瓶,告诉他:“你所需要的都能从瓶子里出来。”

贫穷人得了瓶子之后,真的随自己的心意所愿应有尽有,不但盖了豪宅,还有象车、马车、七宝具足,宴请宾客时也从不短缺。客人好奇地问:“你之前这么贫穷,为什么今日却如此富有呢?”他回答说:“我得到了一个天瓶,瓶子里能变出种种的物品,所以我因此富有起来。”客人说:“那就把瓶子拿出来,我们还想看看它怎么变出东西。”于是他取出瓶子,而且让瓶子变出种种东西来。客人都很惊讶,他变得骄慢起来,放逸地在瓶子上跳舞。突然间瓶子破了,所有从瓶子里变出的东西也在刹那间消失。持戒的人也是如此,种种妙乐,无愿不得;一旦破戒,骄慢且放逸,就会像那个人一样,瓶子破了,所有的妙乐都失去了。

持戒之人的香气,不论是今世后世,还是天上人间,都周遍充满。

持戒的人,大家都好乐不惜财物地布施给他,虽然不修世间种种利益,却始终无所匮乏,死后还能生天或生在十方佛前,入三乘道而得解脱;但若是以种种邪见来持戒,则终究一无所获。

如果有人虽不出家,但能修行戒法,也有生天的果报。若是有人持戒清净,修行禅定智慧,想要了脱老病死苦,也一定能如愿。

持戒的人虽然没有刀兵武器,但一切的恶事不会降临到他身上。

持戒的人,财富不会被夺走,亲人虽死也不分离,戒身庄严胜过七宝。

所以应当守护戒律,就像保护身命、爱惜宝物一样。

破戒的人会遭受万般的痛苦,就像贫穷人破瓶失物一样,所以应当严持净戒。持戒人看到破戒人所受的罪,也应该自我勉励,发愿一心持戒。

什么是破戒人所受的罪呢?

破戒的人不受人尊敬,他的家像坟墓一样,没有人要去;破戒的人失去一切功德,就好像枯树一样,没有人喜欢;破戒的人就像被霜打坏的莲花,大家都不乐于看见;破戒的人,恶毒的心令人畏惧,就像吃人的罗刹;破戒的人,人们都不归向他,就像口渴的人不会走向枯井一样;破戒的人,心中常怀猜疑、懊悔,就像犯罪的人经常害怕刑罚的到来;破戒的人就像被冰雹破坏的田地,不能仰赖它生出作物来;破戒的人好比苦瓜,外表上看似甘甜却不能吃。

破戒的人就像盗贼的聚落,不能安心居住;破戒的人就像生重病的患者,没有人想靠近他;破戒的人无法避免受苦,就像恶道很难逃离一样;破戒的人无法和他共处,就像恶贼不想和他相处一样;破戒的人犹如大坑洞,行人都要避开他;破戒的人很难和他同住,就像毒蛇一样无法共处一室;破戒的人不可靠近,就像大火一样;破戒的人好比破船,无法搭乘渡河;破戒的人有如呕吐的食物,无法再吃。

破戒的人在善人当中,就像恶马在好马群中;破戒的人和善人不同,就如驴在牛群中有明显的差异;破戒的人在精进修行人当中,有如残障者在健壮人群中;破戒的人虽然看似比丘,却有如死尸在睡眠人当中;破戒的人就像假珠混在真珠当中,又像伊兰混在旃檀林中。

破戒的人虽然外表看似善人,内心却无善法;虽又剃头,穿染色衣,位列僧数,名为比丘,实质上并非比丘。破戒的人若是穿上法衣,就等于是热铁衣缠裹其身;若是手持钵盂,就等于是拿装洋铜水的器皿;如果饮食,就是在吞热铁丸、喝热洋铜水;若是受人供养,就等于是被地狱的狱卒盯上了;如果进入精舍的话,就等于是进入大地狱中;若是坐上众僧的床榻上,就等于是坐在热铁床上。

破戒的人心中常怀恐惧,就像生重病的人随时害怕死亡的到来;也像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心中不时想起“我是佛法中的盗贼”,还要随时隐藏、逃避自己的罪行,就像盗贼害怕被逮,日日、月月、年年过着担心受怕的日子。

破戒的人虽然得到供养的利益快乐,但这种快乐是不清净的,就像愚痴的人去供养庄严的死尸一样。有智慧的人听到某人破戒,也会厌恶得不想见到他。

以上种种破戒的罪过可谓无量无数,说也说不完。总之,真正修行人应当一心严持戒律才是。

问:已经知道持戒的种种功德果报,那么什么叫做戒相呢?

答:止息一切恶行,不再造作,不论是心里想、口里说、或者从他人受,因此息灭身口恶行,就叫做戒相。

什么叫恶行?以杀生来说,如果对方是众生,你也知道对方是众生,而起了杀害对方的心,最后也夺了对方的性命,这种以身体去造作的业就叫做杀生罪。其他如把对方绑起来、关起来,或鞭打对方,都叫做助杀法。杀生是杀害别人,而不是自杀;杀生是知道是众生,而不是夜见人以为是枯树而杀。所以故意杀害众生才叫杀生罪。

喜好杀生的人,众生都害怕见到他;不喜好杀生的人,众生都欢喜地依附他。持戒的人,临命终时,心是安乐的,没有疑惑、悔恨,死后生天,或生人中得长寿,不但种下得道因缘,乃至最后成佛,住寿无量。

杀生的人,无论今世还是后世,都会遭受种种身心的痛苦;而不杀生的人就不会有这些灾难、痛苦,这些都是大利益。修行人独自思惟:我这么爱惜自己的生命,别人也同样爱惜生命,和我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不应该杀生。若是杀生,不但会被善人所苛责,还会被怨家所嫉恨,也由于欠下了对方的命债,心中常有怖畏,害怕被憎恨,临命终时心中充满悔恨,死后不是堕地狱,就是变畜生,之后即使生在人中,也是短命而夭。

以痛快的心来杀害众生叫杀生罪,而不是在痴狂的状态下。要断命才算杀生罪,而不是受伤或嘴巴说说,心里面想想叫杀生罪。不造作这些罪就叫做“戒”。如果有人受戒时心里想,口也这么说:“我从今日起不再杀生”,叫不杀生戒;若是身不动,口也不说,只有心里面自己发誓:“我从今日起不再杀生”,也叫不杀生戒。

问:人能够以武力并吞他国,杀害怨敌,或猎杀动物取其皮肉,所获的利益很大;如果要他们不杀生,又能获得什么利益呢?

答:他们能获得无所畏惧、身心安乐、没有恐怖的利益;由于我不伤害众生,众生也不会伤害我,因此没有恐怖畏惧。喜好杀生的人,即使当上了国王,心也不会安,不像持戒的人,就算一个人单独行走,心里也没有丝毫的畏难。就算在后世没有这些果报,此世不会被善人所苛责,被怨家所嫉恨,也不应该故意夺取他人的性命,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一个善人所应该做的事,更何况他还有两世的恶报。

杀生的罪是最重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在紧急危难时,宁可舍弃众宝,也只求活命为先。譬如有一商人入海去寻宝,在归途中遇到风浪,把船打翻了,所有采集的珍宝都流失了,人也被海浪卷走。当被救起时,他高兴地举手欢呼说:“我差一点失去最大的珍宝。”大家好奇地问:“你失去了所有辛苦采集来的珍宝,从大海中被救起,全身赤裸,一身狼狈,怎么还能欢喜雀跃地说:‘我差一点失去最大的珍宝’呢?”他回答说:“一切的珍宝当中,人命第一。人是为了活命才去求财,而不是为了财才活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佛说十不善业时,杀生摆在第一;说五戒时,杀生也是摆在第一。

若是有人修种种的福德,却不肯持杀生戒,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的利益,为什么呢?因为虽生在富贵家,有钱有势,但却短命,那么谁来享受富贵的快乐呢?所以,在一切的罪当中,杀生罪最重;而在一切的功德中,不杀生第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世人甘愿遭受种种刑罚,受人侵害掠夺,也要维护自己的性命。

如果有人受戒,发愿从今日起,不杀害一切众生,就是对无量众生布施了他们最珍爱的生命,所得的功德也是无量。正如佛所说的有五大布施,哪五大呢?第一、不杀生是最大的布施,其余的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是如此。若是能修慈心三昧,福德也是无量,不但水火不能害,刀兵不能伤,一切恶毒也不能中,这都是因为行了五大布施的缘故,才能获得如此的利益果报。

在三世十方中,佛是最尊贵的。佛曾对难提迦优婆塞说:杀生有十种罪过。哪十种呢?第一是心常怀恶毒,世世如此;第二、众生都厌恶他,不喜欢见到他;第三、心里动的都是恶念,想的都是坏事;第四、众生都害怕他,就像见到毒蛇、老虎一样;第五、睡时心生恐怖,醒时也不安稳;第六、经常做噩梦;第七、临命终时,狂乱惊恐而死;第八、因此种下短命因缘;第九、死后堕泥犁地狱中;第十、从地狱出,生而为人,也是短命早夭。

修行人心中应该常想:一切有命的众生乃至昆虫都爱惜自己的生命,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杀害他们呢?佛之所以能成就一切智慧,具足十力,度化众生,都是因为常行慈愍,持不杀戒,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佛一样慈心不杀。

问:若是人不侵犯我,当然可以止息杀心;但是如果侵害我、强夺我、逼迫我,又该如何呢?

答:首先应该衡量轻重:如果有人要杀害我,问问自己,是保全戒重要呢?还是保全身体重要?是破戒的过失大呢?还是丧身的过失大?这样仔细思量之后,就知道持戒为重,保身为轻。就算能保全身体,又能得到什么利益呢?身体不过是老病死的根本,一定会败坏的;但如果能为了持戒而丧失身体,所获得的利益就更大了。再继续思惟:由于轮回的缘故,我前前后后丧失身体已经无数次了,也许曾经是恶贼之身,抑或是禽兽之身,生生世世为了钱财利益,也不知道造了多少恶业;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为了持守净戒而舍弃身命;而舍身持戒的利益胜过毁坏戒律以保全身命不止百千万倍。因此,应当下定决心舍身以保护净戒。

譬如有一位证初果的人,生在屠夫家。长大后本应继承家业,但却不肯杀生。父母逼得没办法,只能给他一把刀和一头羊,然后房门一关,说:“如果你不杀羊,从此你看不到太阳升起,月亮落下,也吃不到任何东西。”而儿子心里想:我如果杀了这头羊,就终生要当屠夫,从此要杀更多的羊;我怎么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身命而造下如此重大的罪业呢?”于是就拿刀自杀了。第二天,父母打开房门,只见羊站立在一旁,儿子却已经死了;而就在他自杀的那一刻,立刻生到天上。这个例子就是不计生命护全净戒的最好说明。

以上所说的种种,就叫做不杀生戒。

接下来是偷盗。所谓偷盗,是明明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但却起了盗心,只要东西离开了原本的地方,心里想“这东西是我的了”,就叫做偷盗;如果不做这样的事,就叫做不偷盗。其他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想要盗取,甚至手已经拿到了,只要东西没有离开原本的地方,都叫做助盗法。

财物有两种:一种是属于他人的,另一种是不属于他人的,只要取走属于他人的财物,就叫偷盗罪。属于他人的财物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人多的聚落中,另一种是在无人的空地上,只要是在这两处以盗心拿取,就得偷盗罪。若是在空地上,就要仔细思量:如果知道这个财物虽然靠近邻国,但应该属于有主人的,就不应该盗取。

问:若是不偷盗,会有哪些利益呢?

答:人的生命有两种,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如果夺取他人的财物,就是夺取外在的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命都是仰赖外在的饮食、衣服、床被等才能存活。若是劫夺这些财物,就等于是劫夺他人外在的生命。正如偈中所说:“一切诸众生,衣食以自活,若夺若劫取,是名劫夺命。”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不应该去劫夺他人的财物。自己应当好好思惟:夺取他人的财物来供养自己,虽然肉身能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最后还是会死,死后就只有入地狱的果报。生前家人、亲属虽然有共同享用的快乐,但死后却要独自遭受果报,家属也无法救助,这样仔细思惟了之后,就知道不应该盗取。

偷盗有两种:一个是“偷”,一个是“盗”,这两种虽然都叫偷盗,但“盗”比较严重,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人都是以财物来活命,现在硬是穿越了别人的门墙去盗取财物,由于自己没有能力胜过别人,又害怕自己活不下去而强行盗取,这种活命的方式是最不清净的,因此在一切偷盗当中,盗取是最严重的。就如偈中所说:“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处;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若盗取他物,其主泣懊恼,假使天王等,犹亦以为苦。”意思是说:身体饥饿又瘦弱无力,这就是盗罪的大苦果。他人的财物不可碰触,就像炽热的火不可碰触一般。若是盗取他人的财物,失主会哭泣懊恼,即使是诸天、国王等,还是会因为失去财物而感到痛苦。

杀生的人罪业虽然很重,但他只是被杀者的恶贼;而偷盗的人却是一切被盗者的恶贼。若是犯了其他的戒,别的国家也许不会判罪;但对于偷盗的人,在一切的国家中却没有不治罪的。

问:对于偷盗的人,在现世中也会有人称赞他的勇敢、讲义气,对于这样的劫夺,为什么不能做呢?

答:别人不给,你硬要盗取,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在劫盗的行为中,虽然有高低层次的不同,譬如劫富济贫的义贼等,好像层次高些,但无论层次如何,基本上都是属于不好的行为。就好比在美味的食物中掺杂毒物,在恶劣的食物中也掺杂毒物,食物虽然有美恶的差别,但毒物却是相同;又好比在白天踏过火堆,在黑夜里也踏过火堆,白天黑夜虽有不同,但火会烧脚却是一样的。现今世间愚痴的人,不能识别罪业和福报在两世之间的差别,再加上没有仁慈之心,才会看见有人以力量侵犯别人,强行掠夺他人的财物而称赞他是强人。诸佛以及贤圣都是慈愍一切众生,并且了达三世的殃祸是不会消失的,因此不会去称赞偷盗的人。所以我们知道:无论以什么方式盗取,劫夺都是罪恶的行为,善良的修行人是不会去做的。

佛曾说偷盗有十种罪过,哪十种呢?第一、会被失物主经常瞋恨;第二、疑根比较重;第三、不善筹量行为的动机(就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检查是否应机);第四、拉帮结派,与恶人为伍,因此远离贤善的人;第五、破善人之相(就是看起来獐头鼠目、贼头贼脑的);第六、得罪官府;第七、财物被没收或充公;第八、因此种下贫穷的因缘;第九、死后入地狱;第十、从地狱出,生而为人,也是很辛苦才能赚到钱,所赚的钱又是属于水灾、火灾、国王、盗贼、败家子五家所共有,甚至藏起来、埋起来的钱都会不见。

以上就是关于偷盗的内容。

第三是邪淫。邪淫是说,若是女众有父母、兄弟、姐妹、丈夫、儿子等世间的法律守护而侵犯的话,就叫做邪淫。另外还有法守:指一切出家的女众,或在家受一日戒的女众,都叫做法守;若是以强力、财力、或是诱骗等方式侵犯时,也叫做邪淫。或者虽是自己的妻子,但在受戒、怀孕、哺乳期间,或非阴道等处行淫,或者送花鬘给妓女作为报酬,这些情况若是有所违犯,都称为邪淫。如果不做这些行为,就叫做不邪淫。

问:侵犯有人守护的女众,会引人瞋怒;侵犯法守的女众,会破坏戒律,这些都应该叫做邪淫。但是对自己的妻子行淫,为什么也叫邪淫呢?

答:既然已经受一日的戒律,如八关斋戒等,这期间就属于法守,所以不能行淫。而怀孕的妇女,身体变得沉重,不喜欢行淫,同时也可能伤到胎儿,所以不适合行淫。哺乳期间行淫,母乳会减少,这时若是心里又贪著淫欲,就不会好好养护胎儿(婴儿),所以也不适合行淫。非阴道等处指的是非女根,或者妻子心中不乐意而强迫行淫。

问:如果丈夫不知道、见不到这些情况,心中也不感到烦恼,他还会有罪过吗?

答:因为这些行为是邪恶的,既然是邪恶,就是不正的行为,所以有罪过。

如果对妻子以外的对象行淫,也有种种的罪过。譬如以夫妻间的情份来说,虽然身体各异,但彼此结合,却是同体;现在夺取他人的所爱,破坏他原有的爱心,就叫做贼人,不但犯了邪淫的重罪,而且名声败坏,遭人厌恶,可谓快乐少、怖畏多,而且既怕被判刑、被杀戮,又怕被她的丈夫或旁人知道,因此被逼迫得只好满口谎言,试图蒙骗世人——这些行径都会被圣人所苛责,是罪恶中的罪恶。

邪淫的人心中应当思惟:我的妻子和他人的妻子同样都是女人,论骨肉之身、姿态和情怀等,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我为什么会横生迷惑,任随邪恶逐流?完全不知邪淫的人会破失今世和后世的快乐。然后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他人侵犯我的妻子,我一定会愤怒瞋恨,现在如果是我侵犯他人的妻子,不也是同样的反应吗?所以我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不再犯邪淫的行为。

佛曾经说过:邪淫的人将来会堕剑树地狱,遭受种种痛苦;就算之后生而为人,也是家道不和睦,经常碰到淫妇和邪恶凶残的贼人。邪淫的过患,就像毒蛇,也如大火,若不急忙闪躲,祸害就会发生。正如佛所说,邪淫有十种罪过:

第一、常被对方的丈夫危害;第二、夫妻不和,经常吵闹斗诤;第三、不善法每天增加,善法每天减少;第四、由于纵欲,不爱护身体,所以早夭,妻子儿女成了孤儿寡母;第五、财产也一天一天地耗损;第六、只要有坏事发生,就一定会被人怀疑;第七、不被亲属朋友所喜爱;第八、种下冤家的因缘;第九、死后堕入地狱;第十、后从地狱出,若身为女人,会多人共事一夫,若身为男人,则妻子多不贞洁。

以上所说的种种因缘,若是不做,就叫做不邪淫。

第四是妄语。妄语是以不清净的心意图欺瞒他人,因此说假话,以掩盖事实的真相,这时所造下的口业就叫做妄语。妄语的罪是从了解你说的话而产生的;若是对方不了解,虽然说的不是真实语,也不构成妄语的罪;所谓妄语,是知道说不知道,不知道说知道,看见说没看见,没看见说看见,听到说没听到,没听到说听到,这些都属于妄语;若是不这么做,就是不妄语。

问:说妄语会有什么罪过?

答:妄语的人,首先欺骗自己,然后再欺骗别人,把实的说成虚的,把虚的当作实的。由于虚实颠倒,因此不受善法,就好像瓶口向下,永远都装不进水;再加上妄语的人没有惭愧心,因此闭塞了通往天道和涅槃的大门。明白了这些罪过,就不应该再做了。

再看看说真实语的利益:由于说真实语是从自身产生的,所以很容易获得,无论出家、在家,都能共同获得利益,它是善人的行为。说真实语的人,心是端直的,所以不容易受苦,就好比在稠密的森林里,笔直的树很容易就被拖出来。

问:如果妄语有这些罪过,为什么还会有人要故意说呢?

答:因为愚痴、智慧少的缘故,所以每逢灾难,就试图用妄语来躲避,不知这么做不但这一世犯下罪行,后世还会有更大的果报。而有些人虽然知道妄语的罪报,但因为悭贪、瞋恚、愚痴多的缘故,还是要说妄语。

另外,有些人不是因为悭贪、瞋恚,而是误以为事情是真实的,才去举证别人有罪,结果死后堕地狱中。譬如提婆达多的弟子俱伽离经常寻求舍利弗、目犍连的过失。有一次,当他们结束结夏安居,游行诸国时,刚好遇到大雨,于是就到制陶人家里躲雨,晚上睡在放陶器的屋子里,由于天色太暗,所以不知屋里原本就住有一位女人。当晚,女人做了一个淫秽的梦,流出不净的液体来。第二天,女人到河边取水清洗,刚巧俱伽离经过,看见了这种情况,于是就回过头来对弟子说:“这个女人昨夜和人行淫。”由于俱伽离善于观察人行淫后的气色,但却不能分辨是否在梦中,俱伽离问女人:“你昨夜睡在哪里?”女人回答:“我在陶师屋里。”又问:共住的还有谁?”回答:“两位比丘。”

这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刚好从陶师的屋里走出来。俱伽离看看二比丘,又看看这个女人的气色,就认定他们一定是行淫了。由于先前就已经心怀嫉妒,现在既然又亲眼看见,于是就到城市、乡村、聚落到处宣扬此事,接着又到祇园去散布谣言,破坏二人的名声。

在这期间,梵天王到祇园精舍想见佛说明此事;但佛正在静室里入寂然三昧,其他比丘也各自闭户(门)入三昧中,不便打扰。梵天王心里想:“我特地前来见佛,而佛却在入定”,接着就想离开,后来又想:“也许佛不久就出定了”,于是就住了下来。他走到俱伽离的房前,敲门说:“俱伽离!俱伽离!舍利弗、目犍连的心清净、柔软,你不要再毁谤他们而至长夜受苦。”俱伽离问:“你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梵天王。”再问:“佛陀说你已证三果了,为什么会来这里呢?”梵天王心里想着这件事,就说了以下的偈语:“无量法欲量,不应以相取;无量法欲量,是人为覆没。”说完偈语以后,就到佛前说明此事。佛言:“善哉!善哉!这首偈语说得畅快。”这时世尊又重复说了此偈:“无量法欲量,不应以相取;无量法欲量,是人为覆没。”梵天王听佛说完此偈,立刻消失不见,返回天上去了。

这时俱伽离来到佛所,以头面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佛告诉俱伽离说:“舍利弗、目犍连心清净柔软,你就不要再毁谤他们而至长夜受苦。”俱伽离恭敬回答:“我对佛所说的话不敢不信,但我是真的亲眼看见,分明二人确实行不净。”佛陀这样苛责了他三次,而俱伽离三次都不接受。

于是他起身离开,回到自己的房中。不久,他的全身开始生疮,起初像芥子一样大,渐渐像豆子,枣子,果子,最后像瓜一般大,然后自然成熟,烂坏,就像被大火烧一般的疼痛。他大声嚎叫、啼哭,当晚就死了,死后立刻堕大莲花地狱中。

有一位梵天夜里来禀告佛:“俱伽离已经死了”;又有一位梵天告诉佛:“堕大莲花地狱。”第二天,佛集合僧众,对大家说:“你们想知道俱伽离所堕地狱寿命的长短吗?”诸比丘回答:“我们都很想知道。”佛说:“譬如有六十斛的胡麻,如果有人一百年拿一粒,一直到拿光为止,阿浮陀地狱的寿命都还没有尽。二十个阿浮陀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尼罗浮陀地狱的寿命,二十个尼罗浮陀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呵罗逻地狱的寿命,二十个呵罗逻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呵婆婆地狱的寿命,二十个呵婆婆地狱的寿命是一个休休地狱的寿命,二十个休休地狱的寿命是一个沤波罗地狱的寿命,二十个沤波罗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分陀梨迦地狱的寿命,二十个分陀梨迦地狱的寿命是一个摩呵波头摩地狱的寿命。而俱伽离正是堕在摩呵波头摩地狱当中,在此地狱会先拔出他的舌头,用一百个钉子钉住,再用五百具犁来耕他。”

这时,世尊说了以下的偈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应呵而赞,应赞而呵,口集诸恶,终不见乐。心口业生恶,堕尼罗浮狱,具满百千世,受诸苦毒痛,若生阿浮陀,具满三十六,别更有五世,皆受诸苦毒。心依邪见,破贤圣语,如竹生实,自毁其形。

意思是说:人出生时就有一把利斧在口中,它之所以能斩人身,都是因为恶毒语的缘故。如果应该苛责的反而称赞,应该称赞的反而苛责,这样不断积集口业的结果,终究是见不到乐果的。若是心、口造恶业,会堕在尼罗浮地狱中,满百千世当中,受尽种种的苦、毒、痛;倘若身在阿浮陀地狱,就要经过三十六个地狱;另外更有五世为人,也都在承受种种的苦毒。如果心依邪见,说了破坏贤圣的语言,就会像竹子,生了果实之后,生命也结束了。

所以,像这样心生怀疑而毁谤,到最后还坚信不疑的,也叫做妄语。妄语的人,由于连佛的话都不能信受,因此才会遭受如此严重的罪报,所以不应该再说妄语。

又譬如:佛的儿子罗睺罗,因为年幼,还不知道说话要谨慎。有人来问:“世尊在吗?”他就故意骗说:“不在”;若世尊不在时,有人来问,他又骗说:“在”。

有人告诉佛这件事,佛就叫罗睺罗过来说:“把澡盆装满水,帮我洗足。”洗完又说:“罗睺罗,把水倒掉。”罗睺罗照做,把水倒掉。佛这时说:“再把澡盆装满水。”罗睺罗试图把水装进盆里,却怎么也装不进去。佛就问:“水装得进去吗?”回答说:“装不进。”于是佛就告诉罗睺罗说:“没有惭愧心的人,才会说妄语来覆盖自己的心,以致道法不入,就像覆盖的盆无法注入水是同样的道理。”

如佛所说,妄语有十种罪过:第一、口气臭秽;第二、善神远离,非人能得其便;第三、有时虽讲真话,别人也不信受;第四、有智慧的人一起谋划议论时也不会让他参加;第五、经常被毁谤,丑恶的名声遍闻天下;第六、得不到人们的敬重,就算有时想教导别人,别人也不接受;第七、经常多忧愁;第八、种下毁谤业的因缘;第九、死后堕地狱;第十、若从地狱出,生而为人,也是经常被人毁谤。

以上所说的种种情况,若是不做,就是不妄语,或叫做“口善律仪”。

第五是有关不饮酒戒。

酒有三种:第一种是用五谷所酿的酒,叫谷酒;第二种是用水果所酿的酒,叫果酒;第三种则是用药草所酿的酒,叫药草酒。

果酒是用葡萄或阿梨咤树的果子等所酿的酒,就叫做水果酒。药草酒,是把种种的药草和在米曲和甘蔗汁当中,这样就能变成酒。和蹄畜乳酒是一样的,一切的乳加热都可以和在里面做酒。约略来说,不论是干的、湿的,还是清的、浊的,只要喝了能令人心动放逸的,就叫做酒。这些都不饮用,就叫做不饮酒。

问:酒能够驱寒散冷,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能使心情愉快,为什么不能喝呢?

答:因为对身心的好处很少,坏处却很多,所以不应该喝;就像在美好的饮料中掺杂了毒一样,是怎么都不能喝的。是怎么样的毒呢?正如佛对难提迦优婆塞所说的:酒有三十五种过失,哪三十五种呢?

第一、这一世的财物都会耗尽。为什么呢?因为人一喝醉,心无节制,就容易挥霍无度;第二、等于是打开了一切疾病的大门;第三、也是和人斗诤的根本;第四、醉到不省人事时,就是裸露身体也不感到羞耻;第五、名声丑恶,不受人尊敬;第六、覆没了智慧;第七、应该获得的财物不能获得,已经获得的又会散失;第八、喝了酒,心中藏匿的事情全部向人吐露;第九、种种事业都荒废,不能承办;第十、喝醉酒是一切忧愁的根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喝醉酒之后会做错很多事,等酒醒后发现才惭愧,懊恼不已,于是忧愁烦闷。

第十一、体力慢慢衰减;第十二、气色也越来越差;第十三、不知道要恭敬父亲;第十四、也不会尊敬母亲;第十五十六、更不会恭敬沙门、婆罗门;第十七、当然也不会尊敬伯父、叔父和其他尊长,为什么呢?因为酒醉后精神恍惚,根本不能识别眼前是何人的缘故;第十八、十九、二十,是不恭敬佛、法、僧三宝。

第二十一、最终只能结朋党,与恶人为伍;第二十二、渐渐远离贤善之人;第二十三、做破戒的人;第二十四、无惭无愧;第二十五、不能守护六根门头;第二十六、纵色放逸;第二十七、被人憎恶,都不喜欢见到他;第二十八、被显贵亲属及诸善知识所共同摒弃;第二十九、行的都是不善法;第三十、弃舍善法。

第三十一、有智慧的明眼人都不会信任他,重用他,为什么呢?因为酒会使人放逸的缘故;第三十二、远离涅槃;第三十三、种下痴狂愚钝的因缘;第三十四、死后堕在泥犁地狱中;第三十五、若生为人,也经常是发狂痴呆。

既然有以上这种种的过失,就不应当饮酒。正如偈中所说:“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瞋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瞋而瞋,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