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5、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讲“心所有法”的第四类。心所有法的第四类是六种“根本烦恼”。

哪六种根本烦恼呢?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就是不正见)。为什么称这六种为“根本烦恼”呢?因为这六种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有了这六个根本烦恼,所有的烦恼都跟着生出来了,所以就称为“根本烦恼”。

什么叫“烦恼”呢?烦恼的意思就是“烦躁扰动,恼乱身心”,因为这种情绪会使我们感到很烦燥,整个人都被扰乱了,而且身心处在热恼当中,所以称为烦恼,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烦躁扰动,恼乱身心,所以称为烦恼。

根本烦恼的第一个是“贪”。什么是贪呢?就是对三界之内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深深地染著。三界,不论是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凡是会引发我们贪爱的东西,都耽著难舍。这个“耽著难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耽染其中爱著得无法自拔。就是说它有一股力量,这股挡不住的力量、挡不住的力量就是我们常常听到说:“我愿意为你牺牲性命,就算下地狱也心甘情愿啊!”明明知道接下来是无量无边的苦果,无量的苦果等在后面,但就是心甘情愿,那股力量叫做贪爱。所以就算舍弃生命、尽管会堕三恶道、明明知道会带来更多的苦果,但是也在所不惜,那个就是贪爱种子的力量,贪爱业力、习气种子的力量。

所以这个贪爱其实它是轮回的根本,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轮回,一直没有办法跳出三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贪爱这个根本烦恼,就是这一念的贪,让我们不断地轮回。像我们这一世活着,不管你可以活多久,死亡迟早会到来的,等到死了以后,为什么会形成中阴身?就是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很贪著这个身体,到死亡的时候,四大分散,可是我们已经习惯执著有一个色身,就是这一念贪爱的身见,贪爱这个色身,才会形成中阴身,所以中阴身是贪爱来的,贪爱执著这个身体,因为活着的时候百般照顾它,所以即使死亡之后,还是要紧抓住一个色身不放,因此就形成了中阴身。所以中阴身是怎么来的?就是贪爱来的。那为什么会去投胎?还是贪爱来的,贪爱让你去投胎的。形成中阴身之后,那个贪著的力量比生前还要强上千万倍,就是那个欲望,贪爱的习气力量,就在中阴身的时候,尤其是那个淫欲之心,比你活着时的淫欲心还要强,所以就是那一念贪让你去投胎的,它就好像一股很强大的吸引力,吸引到你那个有缘的对象,然后就入胎了。所以是贪爱形成了中阴身,中阴身为什么去投胎,又是因为贪爱才会去投胎。那一旦入胎之后,就有了这一世的生命,就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又有了这个色身,然后就继续地贪爱执著这个色身;死了之后形成中阴身,中阴身再去入胎,然后又继续执著这个色身,轮回就是这样形成的,就是一念贪爱来的,贪爱让我们不断地死了之后形成中阴身,中阴身之后再去投胎,投胎之后再继续执著这个色身,然后死了之后再形成中阴身,然后再投胎,轮回不断,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轮回的根本是贪爱,是这一念贪爱让我们没办法脱离轮回。

你说学佛修行,是不是贪爱就少一点呢?那也很难讲,你是不是在修贪呢?也很难说。你有因为学佛修行,你的贪爱一天一天在减少吗?还是说你的贪爱只是改变了对象,从执著世间的,然后改变对象,执著佛法。贪爱的本质有改变吗?它有在减少吗?这个也很值得我们来好好地省思一番。你有因为学佛修行,贪爱在减少吗?还是你在修贪,你自己不知道呢?所以即使是今天学佛修行,也是因为贪爱这个根本烦恼,使我们没有办法得定、没有办法证果、没有办法开悟、没有办法成佛。

为什么贪爱没有办法得定呢?只要你心中有不断涌出来的那个欲望,它在什么时候出来得最旺盛?就是在打坐的时候、修定的时候,因为平常你身心就很混乱,你也没有感觉它的存在;可是当你静坐下来,那个不断不断冒出来的:我要、我要、我要,那个就是贪爱的种子在生起现行了。平常忙乱的时候没有办法观察它的存在,可是当你身心宁静下来,它就不断不断地生起现行,贪爱的种子生起现行,你所有起心动念想的都是等下干什么、明天要干什么、我人生的计划是什么、我要买这个、我要求那个……,那个就是贪爱啊!所以贪爱让我们没有办法得定,不管你要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还是名闻利养的追求、还是身心种种的觉受,都是贪。

所以,贪使我们的心散乱、掉举,没有办法证得禅定,它障碍我们得定,就是因为贪,贪欲心越强的,散乱、掉举的心越强,就越难得定,因为它就在定中一直冒出来、那个种子一直冒出来,起心动念一直在打妄想、一直在打妄想,你去分析所有妄想的内容,是哪些内容呢?就是离不开贪啊。你说我想起了旧仇新恨涌上心头,那也是贪来的,因为贪不到,所以就旧仇新恨、仇恨心就生起来,是因为贪不到,所以瞋还是贪来的。想到谁对不起我、哪件事情过不去、什么门坎跨不过去或者想要报复或者想要什么……生起损害的心,那个也是贪爱来的,所以我们分析所有的情绪到最后,总结归纳一个:就是贪!所以它是轮回的根本,也是障碍我们没有办法得定、没有办法成就、没有办法证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贪爱。

三界的贪,我们刚才讲只要你对三界(不管是欲界、色界、还是无色界)心生染著,耽著在其中、乐此不疲的,那个就是贪爱。可是欲界的贪、跟色界的贪、跟无色界的贪又有一些差别:

欲界的贪,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是欲界的众生,就不外男女、饮食、睡眠,最主要的嘛,五欲六尘啊,就是耽著在这个世间的种种欲望当中,这个属于欲界的贪。欲界的贪会比较偏重在物质方面,所以对那个物欲比较强的,都是属于欲界的贪爱比较强:喜欢收集宝贝的啦、喜欢收集古董字画的啦、还是什么……,只要是世间所谓很珍贵的、很珍奇的一些宝物,喜欢收集这些,然后耽著难舍,宁愿丢掉性命也要守护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属于欲界的贪比较重。

有些人,他可以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他说“世间的这些欲望我都可以放下了,可是我不能放下的是对灵性的追求”,所以他每天可以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这一切的努力,只是希望得到心灵的平静、安详、清净,他是走清净路线的——这个就属于色界的贪,他对欲界的贪已经可以慢慢放下了,可是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一种宁静祥和、还有清净,所以那个好(hào)清净的还是贪!只是他偏在色界的贪;他对男女、饮食、睡眠已经没有这么贪著了,每天可以过着很简单的、没有物欲的,少欲知足的生活,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得到心灵的平静嘛,所以他也没有离开贪欲——这个属于色界的贪,就是精神已经升华到对灵性的追求,但是他还有追求嘛,只要“我要、我要、我要,我要追求宁静的生活,清净的”,这个还是贪啊!所以只要有所求,有求皆苦,求不到就苦了,所以当他没有办法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他也是很苦啊!只要有求都苦。

那你说不求就对了吗?没错!就看破、放下,所有都放下,万缘放下,心里无所求,一念不生就全体现了嘛!对不对?因为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那你现在求一个清净就错了嘛!因为它本来清净,不用求啊!你只要都放下,那个清净的自性就现前,它不是求来的,所以你求就错了。求,就是一种贪爱的欲望,就错了。所以我们说他没有办法出三界的原因,就是他还是有所求。

有的人,你刚才讲的他都可以放下了,什么男女、饮食、睡眠啦,我也可以不求灵性的生活,我也可以不追求啊!我也可以过着随缘的生活;但是有一关过不了,就是情关过不了,对那个对于情的执著,他没有办法放下,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就是那个情的执著非常非常严重,可是他可以抛下物质的享受或者灵性的追求都可以,但是讲到“情”字的时候,他这一关就是老是过不去,这就是属于无色界的贪,无色界的贪爱就是情。

所以,无论欲界的欲、色界的爱、还是无色界的情,都是属于根本烦恼——贪,它都是让我们轮回真正的原因,就是情、爱、欲。三界的贪分别以情、爱、欲来说明,只要你还有情、爱、欲,就是三界的贪,就别想跳出轮回,因为它是轮回的根本。

可是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很想跳出三界外啊,那怎样跳出轮回,从三界当中解脱呢?现在既然知道贪爱是轮回的根本,那很简单啊,断除贪爱就可以解脱轮回,就可以跳出三界了。那要怎么断除贪爱呢?这个才是重点,对不对?你可以修空观,就是那个智慧比较高的,你可以修空观,空性的智慧,在空性里面,这些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你也可以修不净观;也可以修布施,练习舍、放下,都可以。

空观怎么修呢?你平常怎么练习呢?就找一个你最贪爱的对象来练习。有一个贪爱的对象、有一个贪爱的心、还有一个所贪的对象、所贪的境界,有能所嘛,我那个念念贪爱的心、还有念念难舍的所贪爱的境,你找到那个境是什么东西,然后你就问自己:你那个念念贪爱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那个玩股票、玩马票的师兄,你好好地念一念,你那个念念念股票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你玩股票,它跌,晚上失眠睡不着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念念念股票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那个每天想中马票的,你问自己:念念念马票的心,是真实存在的吗?然后你就观,你会发觉:那个念,念股票、念马票那个心是生灭的,你念,然后它就消失了,你等一下又念一下,它又消失了,虽然你茶里也是它、饭里也是它,二六时中,昼三时、夜三时都没有离开念马票、股票的心,但是你去观你那个能念的心,其实它是生灭的,对不对?这一念,我现在念:“希望股票明天涨,涨多少点啊…”诶,这一念就过去了嘛,对不对?那我等一下再念:“希望它明天破多少点”,诶,这一念又过去了,所以你观察那个能念的心,发觉它前念灭、后念生,它是生灭、无常的。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是不是真实存在?不是真实存在!所以尽管你念念都在念你那个贪著的对象,可是那个能贪爱的心,它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是“能”;然后还有一个所贪的境界,对不对?所以你再观察,你所念的股票是真实存在的吗?你想中的那个马票,它是真实存在的吗?股票一下涨、一下跌,它如果是真实存在的,它应该永恒不变,永远就是那样,可是它一下涨、一下跌,就说明什么?它是生灭、无常的,只要是生灭、无常,就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你念它干嘛?念到失眠干嘛?所以就是这样观察:能贪爱的心和所贪爱的境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都不可得,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只要是因缘所生,都是虚妄不真实的。

那我们为什么会生起贪爱?就是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嘛,忘记它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的,你才会生起贪爱,所以你贪爱的当下,是把它执著真实存在的,可是你现在藉由分析,你用智慧去观察,发觉你能贪爱的心、还有所贪爱的对象都不是实有的,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放下你心中的贪爱?既然能贪的、所贪的都不可得,都是因缘所生,它都是生灭无常的,经常这样练习,贪爱就能够断除——就是贪爱不可得。当你执著的时候,贪爱生起的时候,不管你贪爱什么对象,你就这样观:能贪的心跟所贪的境,都是因缘所生,空无自性,了不可得!贪爱就放下了,假的,你贪什么?对不对?这是空观的练习,你可以这样修,这样很快就见到空性的智慧。生灭、无常,接下来就是无我嘛,那你就可以证到无我,证到无我就解脱了,很快!股票跌得越惨,搞不好悟得更快。所以玩一下也没有关系啦,对不对?有助于开悟。

好,这个是对那个贪爱特别强的,不管你对什么都贪的,你就可以用空观,因为不管你贪爱什么,你就用空来对治,就可以把那个贪爱观破了,这个是对贪爱特别强烈的,不管什么他看到都贪的这样一个根器,可以用空观来对治。

有些人他是特别贪爱自己的色身或者特别贪爱他所贪爱的那个人的色身,所以不管是对自己的色身、还是对别人的色身特别贪爱的就修不净观。我们前面讲过不净观怎么修,它就是对治对这个色身的贪爱效果特别快速。只要观你最贪爱的人、还是最贪爱的自己死亡了以后,那个所有的变化,“九想观”,你就贪爱不起来了嘛,是不是?因为它是充满各种不净的,是臭秽不堪的,你就贪爱不起来了,所以引发厌恶,把你贪爱的对象引发厌恶之后,你那个贪爱的种子在你每次引发厌恶的同时,就慢慢地摧破贪爱的种子,你生起一次厌恶感,就摧破一次贪爱种子的力量,你不断不断地这样练习,那个贪爱种子的力量越来越薄弱,终于可以克服贪爱,所以不净观也是一个对治的很好法门。

对身外之财特别爱著的,刚才讲喜欢收集宝贝的,就修布施来对治,把你最珍爱的东西拿去供养、布施给大众,慢慢地练习把自己爱著的东西布施出去,这样练习舍、放下,自然也能够去除贪爱,从身外之物开始练习。我们讲布施波罗蜜时已经讲过,它可以一步一步来慢慢地练习舍、放下,身外之财比较容易,因为还没有要你的命。菩萨行菩萨道,他是头、目、脑、髓都可以(舍),众生要什么你身上的任何的,你可以马上就布施出去,那是菩萨已经圆满布施波罗蜜,他就没有什么不能够舍的,即使要他的性命,也是可以布施给众生。他可以慢慢、慢慢地练习舍、放下,所以布施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来对治我们的贪爱。

另外,也可以多多来思惟贪爱的过患:你这样贪爱到底有什么…,我们以为满足贪,我的生命就很丰富,生活就充满各种欲求,可以满足我各种的欲求,以为这个才是很好的生活品质,可是不是。我们刚才说贪爱是让我们轮回最主要的原因,贪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贪爱只会让我们不断不断地轮回。

除了这个之外,它还会障碍我们善根的生起。我们说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这个是想要解脱的阿罗汉,他只要证到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他就可以解脱轮回。可是我们贪爱的话,就等于障碍我们无贪的善根没有办法生起,就是永远没有办法做到舍、放下。那这一世你不管怎么修,什么再殊胜的法门,你都是不可能成就的,因为你是在修一个“贪”字而已。如果你在修行的过程,只是在增长你的贪,不管你是贪法门啊、贪道场啊、还是师父、还是什么……还是贪法宝,都一样,都没有离开贪爱,只是改了对象而已,不断不断在改变你贪爱的对象;但是贪爱的本质没有改变,所以你是不可能有什么任何成就的,不管你怎么修。因为我们修行只是修一个放下而已,如果要简单归纳你修行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放下,所以等到你修到万缘放下,什么是万缘?就是身心世界都能够放下了,身、心、还有外在的,内外全部都能够舍、放下了,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了;修到最后,外在身心世界,或者是内外身心世界都可以放下,但是还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放下、我要放下、我要放下……”,因为练习的过程是“我要放下什么、什么、什么……”嘛,我要放下身心世界,我不断不断地练习放下、放下、放下,所以我最后就剩下一个“放下”的这一念而已,这一念还要放下,连要放下的那一念再放下,就能所双亡,自性就现前了,那就能够开悟,懂吗?因为在清净的自性里面,是本来没有一切身心世界的。

我们知道身心世界是八识的变现嘛,那八识怎么来?一念无明妄动来。真心是离一切相、离一切念的,可是你偏偏要一个起心动念,打个妄想,一念妄动,你的真心就变成了八识,八识再变现出身心世界;然后你不明白身心世界是你八识的变现,它是一念无明来的产物,你不明白这个;然后它变现出身心世界之后,你再执著身心世界,不断地起分别、执著,就是有了这个妄想之后,你再不断地把八识变现的身心世界,每天不断不断地面对境界,六根面对六尘,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它是八识的变现,不知道它是无明一念妄动而来的,然后不断地分别执著,六道、十法界就这样形成了。所以我们现在练习放下的一种修法,就是全部都放下,如果你能明白它是八识变现的,那更快。所以理要透的话,功夫可以很快就提升,你明白一切身心世界都是八识的变现,就回归到八识了,八识怎么样?知道真心离念,八识是一念妄动来的,真心是无念的,这个八识就回归到真心了。这样明白吗?你就回归自性了,就是这么快啊!返妄归真的过程就是这样子。

所以,为什么要修练习舍放下?就是为什么修布施?就是练习舍放下嘛。舍、放下,你到放无所放,连放下那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你就能够回归到真心,所以我们说这时候自性就能够现前,因为在清净的自性当中,本来是没有这些的,因为真心离一切相,所以所有的身心世界,这一切的相在真心里面是本来没有的,是八识所变现出来的,这样应该很快就可以见性了。

但是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一味贪爱,这样贪爱的结果,只会生出更多的苦果,不断不断轮回,只有不断不断地受苦而已,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断除贪爱,就等于直接能够断除轮回。再明白轮回的真相,再超越这个轮回,就是从六道到四圣法界,再明白四圣法界也是这一念贪爱来的,也是八识的变现。十法界它用的都是八识、五十一个心所,懂吗?只有回归到一真法界的时候,它才舍识用根,它就不再用八识,懂吗?就回归到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相对十法界来说的。那你可以回归到一真法界,十法界就没有了,那一真法界还有没有?也没有需要存在了,那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现前,也就是真心。

好,希望很快能够断除贪爱!很快可以得定!很快可以解脱轮回!很快可以开悟成佛!

我们说第二个根本烦恼是“瞋”。什么是瞋呢?瞋,就是对三界中的一切苦(这个苦就包含了苦因、还有苦果)不能够忍受而生起憎恨忿恚的心,这个就叫做瞋。就是对苦不能忍受,然后就引发一些情绪,不管是讨厌啊、生气啊、忿恨啊、恼怒啊或者是嫉妒啊、想要报复啊……,这所有的情绪,都是属于瞋:就是忿、恨、恼、嫉、害,后面会讲到,它是属于随烦恼,都是瞋来的。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受不了苦,面对眼前的苦境不能够忍受,才会发起瞋恚的心。

怎么办呢?想一想,你这个苦是怎么来的?面对一切苦境不能够忍受,因此生起忿恚的心,但是这个苦是怎么来的呢?业因来的嘛!所有的苦报都是恶业的因来的嘛!所以要问:苦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自己过去造的恶业现在成熟了,才会引发苦果;如果你相信因果的话,一切的苦果都是恶业,恶业谁造的?还不是自己造的,也不是人家给你的,你自己造的恶业,然后现在受报了,才会引发种种的苦果,恶业是自己造的,自己承担,所以怨不了别人,所以不是别人故意要伤害我们,也不是别人要跟自己过不去,也不是别人要找自己的麻烦,都不是,只是自己的恶业现在成熟了,果报现前,这样而已。

所以如果能够相信业果的话,就没有什么苦是不能忍受的,因为就是自作自受嘛,自己造恶业,现在自己受报,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如果能够这样来想的话,不管什么障碍都能够跨越,也都能够安然忍受。因为有没有在受报的时候是很快乐的?然后业就消掉了,有没有这种事情?我不喜欢受苦啊,可是我希望我的业障消,但是我不喜欢受苦,有没有这样的事情?有没有消业障,然后很欢喜,然后业障就消完了?善业是这样啦,你那个很欢喜,善业就报完了;可是你的恶业可能很欢喜就报完吗?没有啊!不可能啊!所以那个越苦的,表示说你的恶业越重,然后报得越快,所以你希望它赶快报完,那就是安然忍受。因为你不能忍受苦的话,你又起了瞋恚心,再造新的,就变成说你旧的还没有报完,但是新的一直加、一直加,那就永远没有报完的时候。所以只有最好的办法,就是欢喜受嘛!苦果现前的时候,就是很欢喜让我的恶业消了嘛,然后不要再造新的。你只要不能忍受,你就还会起瞋恚心,继续又造新的业,所以变成旧的还没有报完,可是新的一直在增加。可是如果你能安然忍受,明白业果的道理,你就不会再起瞋恚的心,就不会再造新的。等这些恶业都报完就没有,因为你没有再加上新的,然后如果你再加上忏悔的话就更快,对不对?

我们知道修忏悔,尤其是实相忏,你明白业的自性也是空的,苦的自性也是空的,很快就报完了;你就是不明白这个空性的道理,把一切苦果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恶业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就没完没了了。所以有空性的智慧也很快。

再加上发菩提心就更快了,懂吗?怎么发呢?发脾气的时候,要发菩提心真的是很困难:我明明气得半死,我还要“愿一切众生的瞋恚都在我身上成熟,一切的众生都远离瞋恚,统统来!反正我发脾气了嘛,我就帮众生一起消业障,愿一切众生的瞋恚都在我身上成熟,希望一切众生都远离瞋恚。”这时候你还会不会有瞋恚心?如果你真的这样发愿的话,就不会了,无限的慈悲就任运生起,懂吗?所以消业障最快、累积功德越快,因为有发菩提心的功德,所以你在受报的时候、消业障的时候,如果你发菩提心的话,不但可以清净你过去无量劫以来的恶业,还可以增长菩提心的功德。所以我们才会说,发菩提心是消业障最快、累积功德最快的快速法门,最殊胜的法门,就是发菩提心。

所以,除了要深信业果以外,在受报的当下要欢喜受,不要再造新的以外,再加上发菩提心,这样就很圆满地把瞋恚心彻底的除灭,连种子都完全地清净,因为当你慈悲心生起来的时候,就不再有瞋恚心了。当你有瞋恚心的当下,很难有菩提心,只有靠不断不断地练习发愿。所以在发脾气的时候、跳脚的时候、想到谁咬牙切齿的时候、发誓要报复的时候,赶快发菩提心,因为只有它能够彻底根本的解决。

另外,也可以常常思惟瞋心的过患。瞋心有哪些过患呢?我们知道,当瞋心起来的时候,它就会障碍我们刚才讲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瞋心起来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成就无瞋的善根,也就是说瞋恚心使我们永远不能够做到慈悲,因为“瞋心障慈,害障悲”嘛,瞋恚心障碍我们慈心的生起,害心障碍悲心的生起。害心怎么来的?瞋恚心来的,害心属于小随烦恼,它是从瞋恚的根本烦恼来的。所以只要我们瞋恚心不断,我们就永远没有办法做到慈悲,永远没有办法成就忍辱的功德,没办法修忍辱,因为瞋恚心一来,没有办法,忍不过嘛,因为忍不过,对那个苦忍不过,才会瞋恚嘛,所以就没有办法成就忍辱,是一定的道理,这就是瞋恚心的过患。

而且你生起瞋恚心的时候,当下身心也是不得安稳的,全身立刻心跳加速嘛,呼吸也是加速嘛,血压上升嘛,身体就变得非常燥热,心里又气恼、又烦闷,烦恼就生起,所以身心当下也是不得安稳,在这样不安稳的情况之下,就会对众生生起损害的心,那时候想要报复、复仇的火把就被点燃了,因此就很容易造下种种的恶行。因为当我们身心热恼,很容易失去理智,因为气昏了、气疯了,失去理智、然后丧失耐性,很容易就生起想要伤害、报复的念头,因此就会造下种种恶行。这样造下种种身、口、意恶业的结果,将来受报的是谁?还是自己,所以将来还要遭受种种苦报。所以苦是怎么来的?瞋恚心来的,因为瞋恚心所造的身、口、意恶业成熟了,苦报就来了。所以不想苦,除非断瞋心嘛,对不对?所以想想看自己的障碍是怎么来的,也是瞋心来的啊,“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大家都背得很熟,一切障碍都是一念的瞋恚心来的,自己感召来的,你这边瞋心一生起,种子一现行,马上就感果了,马上就感召恶的因缘先成熟。

我们八识田里面本来有善的种子、有恶业的种子、有善业的种子,可是哪个先成熟呢?哪个先报?就看你天天是欢喜、还是瞋恚嘛;你天天瞋恚,容易发脾气,当然是恶业先成熟,为什么?因为瞋心所感召的当然是恶缘先成熟,就是种子生现行,那就先感召恶业先成熟,所以就常常会受苦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自己瞋恚心来的,那所有的障碍也是瞋恚心来的,好不容易累积了一点功德,一念瞋心火烧功德林,都烧光光。所以你说我常常在行善啊、累积功德啊,可是为什么这个不顺、那个不顺?为什么我障碍还这么多、这么大?很简单,就是瞋恚心还没有断除的关系,所以火烧功德林,会把我们好不容易累积的一些功德全部烧光光。所以看是火烧功德林的速度快?还是我们累积功德的速度快?烧得快?还是累积得快?来决定你现在顺、还是不顺。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常常忏悔自己还有瞋恚的种子,忏悔自己瞋恚的习气还这么重,忏悔自己还没有真正发菩提心。所以都不是别人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我们这样想、这样做的话,瞋恚心才能够慢慢被调伏,菩提心、忍辱的功德才可能被成就。

好,这个就是第二个——瞋恚,怎么办呢?就是发菩提心最快。

根本烦恼第三个是“痴”。什么是痴呢?痴,就是对一切事理不明白。事,就是讲事相,诸法的事相,一切法的事相;理呢?就是诸法的实相。不管是对诸法的事相、还是诸法的实相不明白,我们就称为“愚痴”。

什么是事相呢?就是指一切因缘所生的现象界,我们把一切生灭、无常的现象界当作是实有的,这就是对诸法事相的迷惑,我们就称为“枝末无明”。一切因缘所生法,自性是空的,但是我们不明白,我们把一切因缘所生法当作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对这个事相不明白,这个我们称为“枝末无明”。不知道生灭、无常的现象界,是依于不生不灭、常住不变的本体界而有的,就是对诸法实相的迷惑,我们称为“根本无明”。就对诸法的实相(实相就是诸法的本体),刚才是讲生灭的现象,但是我们不明白生灭的现象是因缘而有的,不能够从生灭的现象界,去悟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所以迷于诸法的实相,不明白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界——这个我们就称为“根本无明”。迷于现象界的是枝末无明,迷于本体界的是根本无明。就是因为这两种无明,使我们不能够从生灭、无常的现象界,见到不生不灭、恒常不变的本体界,因此才起了我执和法执。有了我执和法执,就会以为有“我”而产生了贪、瞋、痴、慢、邪见这些根本烦恼、还有随烦恼,再由烦恼造业而招感一切的苦果。

所以这一切苦果怎么来的?我们刚才说瞋恚心来的,可是瞋恚心你再推,瞋恚从哪里来?以为有“我”嘛!以为有“我”,所有违逆我的贪爱,我就生起瞋恚,违逆我的贪爱,我就觉得苦了嘛;如果满足我的贪爱,我就觉得乐,对不对?乐受生起。违背我贪爱的习气的,我就觉得那个苦受就生起了,因为它违背我贪爱的习气,我就会觉得很苦;满足了我的贪爱,我会觉得很乐。所以瞋怎么来的?无明来的,以为有“我”,才会有贪、瞋、痴、慢、疑……,这些都是从我执来的。怎么会有我执?就是刚才讲的无明,不明白一切因缘所生,自性是空的、是无我的,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就是无我的,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称为愚痴。愚痴也是“无明”的另外一个名称,叫无明,那就分成刚才讲的枝末无明、还有根本无明,一切的我执、法执都是从无明来的,无明就产生执著,有我执就产生种种的烦恼,有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苦(有轮回的苦果),所以无明愚痴也是轮回的根本。我们刚才说轮回的根本是贪爱,贪爱是轮回的根本,可是贪爱怎么来?无明来,因为无明以为有我,有我就会有我贪,所以实际上来说,无明愚痴才是轮回真正的根本。

这个无明愚痴,不但会障碍我们“无痴”善根的生起,三善根嘛:无贪、无瞋、无痴,它会障碍我们无痴善根的生起,使我们不能够开悟,也就是不能够悟到一切法本来无我的道理,而且它还是一切烦恼的所依,我们刚才讲了,因为无明,才会以为有我,有我才会生起一切烦恼,有烦恼才会造业,而感召一切的苦果,所以它是一切烦恼杂染的所依。

那怎么办呢?这愚痴怎么办呢?无明怎么办呢?就是修“无我观”来对治,我们如果能明白一切生灭的现象界是虚妄不真实的,就能够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界而回归真心本性,回归真心,就能够破除愚痴、无明,就是在一切生灭的现象界,能够见到不生不灭的本体界。

那你说怎么见呢?怎么在生灭、无常的现象界,去见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无明,所以不知道。所以我们就要练习啊,怎么在生灭的现象界,去体悟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界。

我们每天眼睛都要看,对不对?我们前面讲到八识,讲“眼识九缘生”,还记得吗?你眼睛要看到东西产生眼识要九个因缘,所以眼识是不是生灭法?是不是?眼识是生灭法吧,因缘所生嘛,要九缘它才能生,少了一个,你都没有办法生起眼识的功能,它必须要有九个因缘全部都具足了,你才能够眼见种种色,所以它是生灭的,对不对?眼识是生灭的。

你眼睛能够见种种色,那个能见的功能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能见的功能,就是我现在要看什么就可以看,我眼睛闭起来就不看,眼睛睁开又可以看,眼睛闭起来也是还继续在看嘛,看的是黑暗嘛,眼睛闭起来就是一片黑暗,也还是看啊,那个能见的功能没有消失,对不对?我们眼睛再看,眼睛再睁开,我又可以看,对不对?闭起来也还在看,它有没有消失过?我那个能见的功能有没有消失过?它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生灭的举手,不生灭的举手。不生灭的!我们那个能见的功能如果是生灭的,它应该随着我刚才看什么,它就消失了,对不对?因为是生灭的,我看的时候有,没看就没有,它跟着我看,看完它就消失了,如果我能看的功能是生灭的,它应该随着我看完就消失了,因为它是生灭法。可是为什么我眼睛闭着也可以看?眼睛睁开也在看?我随时要看都可以看,我在做梦的时候还在看,对不对?做梦还在看嘛,梦境你不是都看得很清楚吗?

所以那个能见的功能从来没有消失过,对不对?它是不生不灭的本体界,它是我们自性的功能。我们自性的功能,有能见的功能、有能听的功能、能闻,见、闻、觉、知,都是我们自性功能的发挥;可是眼识、耳识、鼻识、身识、意识,它是无常、生灭的,这样明白吧?因为它是因缘所生,它必须要有因缘条件,它才能够生起眼识、耳识;可是我能见、闻、觉、知的那个功能,它从来不会消失,它是不生不灭的,这样是不是就可以在生灭的现象界,当下去体悟到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界?是不可以?就是这样练习啰!

所以其实你每天真心都在看。坏就坏在什么?你看了以后会分别执著,懂吗?你把那个眼识,生灭、无常的那个眼识看的结果,著在那个色相上:这个我喜欢、不喜欢,就产生那个分别、执著嘛,明白吗?分别、执著,如果你知道你是能见的功能在看,能见的功能没有生灭的,所以你看就是看,不产生分别、执著。分别是第几识的功能?第六识嘛,第六识管分别;第七识管执著,我执,有一个“我”在看,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那个是第七识。

所以我们像以前一样,看了马上就起分别、执著,有喜欢、不喜欢,然后贪、瞋、痴就现起了,著在那个色、声、香、味、触的六尘境界上,那个就是现在讲的愚痴无明,不明白那个是生灭,不知道、不明白那个眼识是生灭法,一切的现象界只要是因缘所生的,它都是生灭、无常的;不明白,所以你才会著在一切的六尘境界上面,然后产生分别、执著;分别、执著之后,就起惑造业嘛:有一个我喜不喜欢,引发贪、瞋、痴,有烦恼就造业,有造业就受苦,轮回不断,就是这样来的,一念无明来的,就有后面的结果。

所以如果我不像过去这样反应,我就是知道是看,我真心的作用,那个不生不灭的,能见的功能发挥了作用,可是它是没有生灭的。我不起分别、执著,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所以我如果用我能见的功能看,那只是智慧的作用,懂吗?我自性里面本来有的那个智慧的作用,所以我很清楚我看到了什么,但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也不会起惑造业、也不会轮回,这样明白吗?听也是一样,我能闻的功能让我听到种种的音声;但是我没有分别、执著,我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在起作用。其他以此类推,见、闻、觉、知都是这样,我真心直接起智慧的作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每天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只是真心在起用,真心起用就是什么?智慧的作用这样而已,没有打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真心,真心离一切相、真心离一切念,懂吗?所以没有妄想,妄想也是第六识的分别来的嘛。没有起心动念,只是好像镜子一样,如实照见六尘境界,如实照见,镜子有没有说“我喜欢、不喜欢?我要照、不要照?”有没有?没有啊!那我们真心也是同样的,只是如实照境,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打妄想、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你每天就是这样过生活,不会起惑造业,用的都是真心,不生不灭的本体界,它是怎么去观察出来的,从生灭的现象界去了悟这个道理,你就能破除现在讲的这个愚痴、无明,就是这样来练习。OK,这就是修无我观。

那明白唯识的,也可以。我们刚才讲的,那就是唯识的道理嘛。从生灭的现象界,怎么去体悟到本体界,其实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一遍了,怎么从生灭的现象界,去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界?你从唯识的智慧来观察,也是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就是生灭的现象界是怎么来的?八识的变现。八识怎么来的?一念无明妄动来的,“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是这样来的。所以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是八识的变现,八识是一念妄动来的,所以还是那个不起心动念,就是没有妄念,就回归真心了,不分别、不执著,还是同样的道理。

可是在唯识里面,它就很讨厌,就很多名词啊,一切生灭的现象界叫做“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嘛,要依他的因缘。我们刚才讲“眼识九缘生”是依他起的,必需依种种的因缘,全部具足了之后,你才能够生起眼识的功能、耳识的功能……等等的功能,所以只要是因缘所生的,都是依他起性。那我们不明白它是八识的变现,八识的见分,就是我执的来源;八识的相分,就是八识变现出见分跟相分,我们执八识的见分为我,执八识的相分为法,这个就是我执跟法执的来源,这个我们称为“遍计所执性”。所以在依他起的当下,我们起了遍计所执,就是说我们在生灭的现象界当下,我们会以为有一个“我”在看,有一个我能见的心、还有所缘的境。能缘的心或所缘的境,能缘的心就是见分;所缘的境就是相分,而生起我执跟法执。所以一般凡夫,就在依他起性的当下,起了遍计所执性,生起了我执跟法执。

那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在依他起的当下,不起遍计所执,就能够回归到“圆成实性”。好讨厌哦!这个名称。依他起、遍计所执、还有圆成实,就可以回归到刚才我们讲的那个自性、回归真心当中。听不懂没关系,我们后面还会讲《八识规矩颂》。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念无明而有八识,然后八识变现见分跟相分,把见分执为我,就是我执的来源;把相分当作是法,就是法执的来源,而起了遍计所执性。现在只要面对一切依他起性的现象界,不起遍计所执性,就能够回归到圆成实性的本体界。

OK,这就是第三个,怎样破除愚痴无明:只要能够明白一切现象界、还有本体界,就能从现象界的当下,回归到本体界,而去除根本无明、还有枝末无明。

好,根本烦恼的第四个是“慢”。什么是“慢”呢?就是自以为了不起,叫做“慢”。这种了不起,是在和别人比较之下,永远觉得自己最行、最棒,而瞧不起别人,不管真相事实是怎么样,就是自己最强就对了,这个就叫做“慢”。

可是一般来讲,一般把“慢”归纳成七种:

对那个不如自己,和自己相等的当然,我们当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因为他不如我们嘛,或者是跟我们差不多,可是我们还是觉得我比他行,这个叫做“慢”。

对那个原本就胜过自己的,可是我也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心里想“压根儿他也跟我差不多”,这个叫做“过慢”。他明明超过我,可是因为慢心的关系,你觉得他跟我差不多,这个就是慢啰,超过本来的程度,所以叫过慢,就是说有一点过分了。

对那个明明超过自己太多的,可是还是认为自己超过他,超过自己很多,可是你因为慢心的关系,觉得我超过他太多了,这个又更过分了,叫做“慢过慢”。不只是一点超过而已,刚才只是有一点过分,现在实在是超过太多了,叫做“慢过慢”。好,这是三种了。

第四种,就是把生灭、无常、无我的五蕴当作是“我”,这个已经很无明了,对不对?明明没有我,本来无我的,以为有一个我,然后还处处以为自己胜过别人,想驾凌在别人之上,这个就叫做“我慢”。一般我们所谓的“我慢”就是从这边来的,以为有一个“我”之后,我还很了不起,处处想要胜过别人、然后要驾凌在别人之上,那个意思就是说慢心重的人,他会想要驾驭别人、想要指挥别人或者是差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气表现?就是因为在他心里面就认为说:“他不如我嘛!不如我的,就应该受我的差遣,应该听我的!因为我比较行!我比较了不起!对不对?”所以他就指挥别人:“你去帮我干嘛!”就觉得理所当然,为什么?“因为我比他强,所以他应该听我的!”这个就叫做“我慢”的表现。

第五种,没有修行没有,只有修行人才有的、专有的,叫做“增上慢”。就是他打个坐啦、修个法啦、念个佛、持个咒,他就以为他看到了种种的境界,以为他得了神通,其实是神经发作,这个叫做“增上慢”。就是比你原来的程度还要再增上,就是你明明没有神通,你以为有神通;你明明没有得禅定,你说“我已经证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还跟人家说你禅定的境界怎样、怎样,这个都是增上慢;没有证果,说自己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个说自己证果的,你说他证了没?初果就已经无我了,已经破我见了。“我”证了初果,你说我证了没?他还有“我”,怎么可能证果?所以他自己露馅儿了。证果的人不会说自己证果,因为初果就已经无我了,他的观念里面是无我的,所以他不会说:“我证了初果、我证了二果、我证了四果阿罗汉”,“我”耶!我很了不起!证果了!证果就已经无我了,他怎么可能说“我”证了几果呢?懂吗?这个都是属于增上慢,所以这个是修行人才有的慢心。

另外一种,第六种,就是他外表很骄傲哦,谁都没有看在眼里哦,处处都要伪装自己很行,然后看什么都不屑;可是他内心自卑得不得了,外表表现得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可是内心自卑得不得了,叫做“卑慢”,这个就是自卑心所造成的自大狂,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我们称为卑慢。他的憍慢、他的傲慢是怎么来的?是自卑心在作祟,因为他非常自卑,又怕人家瞧不起他,所以他要伪装成自己很行的样子,所以他要处处伪装、粉饰自己。这个是属于卑慢。

第七种,就是“邪慢”。邪慢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外道,一个不是。一个是一般人,你也可以看到邪慢的情况,就是他常常在赞叹自己,别人不赞叹,我就自己赞叹自己哦!吹嘘自己、吹捧自己,说“这个我也没问题!那个也没问题!所有的事情都包在我身上!”这种人很多嘛,可是到时候就是处处都有问题的,他只是会吹嘘而已,所以他会为了博取虚名假利,处处夸耀自己的才能,这个叫做“邪慢”,因为他不是真正有才能。

那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修外道的,像那个修苦行的,他就自以为自己的苦行有真实的功德,不然他为什么宁愿牺牲性命,他也不会放弃苦行?因为他把苦行当作是有真实的利益,不管是消业障也好或者是累积功德、还是什么证果,他们所谓的涅槃啦,都是从苦行来的,他们也有涅槃的观念,可是就不是我们九次第定的涅槃。以为定境是一种涅槃,所以他们涅槃的观念也是错的,他们以为无益的苦行有真实的功德,其实根本没有功德可言,既不能消业障、也不能累积功德、也不能证涅槃,都不可以;可是他却到处宣扬自己最殊胜,还瞧不起那个不能够苦行的,说“你可以吗?你可以像我这样吗?”这种就是一种邪慢,修外道的才有,他认为他修的那个法门最好、最殊胜,然后瞧不起其他的教派。

我们刚才讲,增上慢是修行人才有的,邪慢是外道才有的,这两个都是有修行才会有的慢,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呢?它有很明显的差别:

增上慢是对自己修功德所起的傲慢,邪慢是对自己根本没有功德所起的傲慢,所以增上慢不是完全没有功德,他有少分的功德,可是他以为他得了殊胜的功德,就是增上嘛,比自己的程度还要再增上、更多,这个称为增上慢。可是邪慢是根本没有殊胜的功德,自己以为有殊胜的功德,这是它们俩个的第一个差别。

第二个差别,增上慢是内道、外道都会有的傲慢;邪慢,我们刚才讲了,它只有外道才会有的傲慢,这是第二种差别。

第三种差别,增上慢是圣者和凡夫都会有的慢心;邪慢,只有凡夫才有。圣者都有增上慢,这边的圣者指的是什么样的圣者呢?小乘来说,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圣人,他在失念的时候,还会有慢心现前,他如果没有一直在正念当中,失念的时候,慢心还是会现前,为什么?虽然他已经破萨迦耶见了,萨迦耶见我们明天会讲,就是五不正见(恶见)的第一个就是萨迦耶见。证初果的时候,萨迦耶见就没有了,但是习气还在,懂吗?我见的习气还在,所以他还会在失念的时候再现前,因为他种子没有清净,它只是被伏住了。所以我们才会说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在失念的时候,还是会有慢心现前,这时候的慢心,指的是习气。那大乘菩萨道来讲,以别教来说的话,四地以前的菩萨,他也会在失念的时候,暂时有我慢现前;但是他很快,他自己会马上反省到,所以他的慢心不会有过失,只是他失念的时候,慢心会生起,可是因为定慧力,止观修得好,定慧力很强,所以他慢心一生起,他马上就可以察觉,所以也不会有任何过失。

这个就说到“增上慢”跟“邪慢”它们的差别,就是有这三种差别。

我们怎么去除增上慢呢?就可以思惟慢心有哪些过患,你常常这样贡高我慢有什么样的过失呢?第一个,会让自己的心量变得很狭小,那个慢心重的,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没有办法容纳别人的意见,所以时间一久,他心量变得很狭小,因为他自己最厉害了,他干嘛听别人的?所以别人讲的意见,他都觉得“还是我的最高明”,所以心量就越来越小了。见到别人好呢,他也没有惭愧心,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有需要改过或者是加强的地方,因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嘛,所以当然没有什么要改正的,见到别人好,我只是不想这样而已,我也不是不会”,所以他就变得比较没有惭愧心。因为我们有惭愧心的人,我们前面讲过惭、愧,善心所,十一个善心所有惭、愧,会见贤思齐,见到那个贤圣,比我们好的,我们会希望跟他一样,那个就是因为你有惭愧心;可是慢心就让我们没有惭愧心。

当然慢心也会障碍自己的多闻,没有办法成就多闻,为什么?自以为了不起,当然就没有尊重别人的意向,也不会常常很虚心地向人讨教,就障碍自己的多闻。那也障碍自己的成就:见到佛、法、僧三宝,他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恭敬的,当然他就不可能去听闻佛法啦、修行啊,不会去亲近僧宝,然后来闻、思、修,当然他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所以就障碍自己的成就。所以慢心使我们不能够谦恭、卑下,反而自高自大、轻视一切,当然这样就很容易造下各种恶业,尤其是轻视三宝的业是最严重的。当然造业就要轮回、就要受苦。

所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修到现在还不成就呢?诶,搞不好有慢心在里面。如果是我经典也看了、法也修了、善知识也亲近了、道场也跑了好几个、师父也换了好几个、法门也是一样啊,可是为什么还不成就呢?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找到问题了,所以慢心让我们没办法成就,然后进步也很缓慢的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要怎么对治这个慢心?就是心中要常怀惭愧。我们刚才说惭愧心嘛,觉得说不如人就要恭敬他,尤其要恭敬三宝,然后虚心地请教、学习,闻、思、修佛法,然后才可能成就。所以自己还没有成就之前,就要常怀惭愧嘛,因为只有成就、证果或者开悟,才表示说你修行有了一些成绩;可是我今天如果还没有成就,我就应该惭愧,对不对?然后更谦虚的恭敬,这样来对治自己的慢心。

根本烦恼的第五个是“疑”。什么是“疑”呢?就是怀疑不相信,碰到事情总是犹豫不决,不容易下决定,这个就叫做“疑”。

那个疑根性比较重的,我们平常也很容易就观察出来,对不对?整天疑神疑鬼的那种,你跟他讲什么,他就先怀疑再说,他不是先相信再说,先怀疑再说。买东西也怕人家骗他,做生意也怕被朋友出卖,谈个恋爱怕感情被欺骗,结了婚以后,整天怀疑老公是不是有外遇,为什么他今天去什么地方没有交代清楚,讲电话支支吾吾、结结巴巴,八成有问题……,整天就是怀疑东、怀疑西的,那个就是疑根性比较重的,这是一般人来说。所以他今天就是来学佛修行也是一样,他亲近一个师父,会怀疑那个师父,因为他会看那个师父表现出来的,他会寻求上师的过失,所以看到觉得说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他也很难生起信心,他也会怀疑自己,不管修什么法门,他是不是那个根性、可不可能成就,所以他也会怀疑上师、怀疑法、然后怀疑自己。

以根本来讲,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疑呢?就是因为对真理不明白,对什么真理?就是无我的真理,对无我的真理不明白,因此才会无法产生决定的胜解。

一般来说,有六个原因会让我们产生怀疑:

第一个,就是没有听闻正法。因此没有正知见,没有正知见,就容易产生怀疑。那怎么对治呢?就是听闻正法之后,就能够断疑生信。

第二种怀疑,是见到上师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我们刚才讲的,因为他会寻求上师的过失。那怎么对治呢?就是不要寻求上师的过失,因为你的证量可能跟你上师的证量不一样,功夫也不一样,所以以你凡夫的心来看已经有修有证的善知识,怎么可能正确呢?可能上师的智慧,因为证量不同的缘故,所以可能上师的智慧我们没办法体会,没有办法体会上师的智慧,当然由智慧所衍生出来无量无边的善巧功德,我们也没有办法体会。所以我们会看到上师对这位弟子怎么用这个方法,那个弟子怎么会用那个方法,今天变这个、明天变那个,变来变去,他不能够体会,他以为他有偏心嘛,在他眼里看:“师父偏心,对他这样、对他那样,师父对他比较好、对他比较不好,师父对我也是有意见。”这是第二种,就是怀疑上师,对上师没有信心,所以他不管亲近哪一位善知识,都不可能成就。

刚才讲的第一种是怀疑法,第二种是怀疑师,疑法、疑师。像有一些他跑道场,亲近一位师父,离开之后他就很害怕,害怕什么呢?那个上师会不会对我放符咒啊?做法啦?因为我以前捐很多钱,我现在都不去,他会不会怀恨在心?然后下降头啊?还是放符咒?还是怎样?如果他有这一念怀疑,他之前不管亲近那个道场、那个师父多久,十年、二十年,都是怎么样?白费功夫,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那个上师过,从来不相信那个师父,如果他相信的话,不会起这一念的怀疑,懂吗?不会说离开那个道场,那个师父会不会生气?所有有证量的上师都是慈悲的,他怎么可能会放符咒?怎么可能会下降头?就因为你不去,他就会这样?那他是善知识吗?对呀。所以会怀疑说,以前我亲近那个师父的时候,他跟我结缘很多东西,我现在没有去了,我是不是要把结缘的东西全部处理掉,因为听说那个结缘品都有上师的磁场、加持力在上面,我现在还戴着,会不会有危险啊?这就说明一位疑根重的弟子,他不管跑多少道场、亲近多少师父、修多少法,他都是不可能成就的,就是问题出在这个疑根性太重,懂吗?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嘛,佛法信为能入,信是第一步,你不能相信,后面都没有了,你不相信,后面都没有了,你是不可能成就的。

第三种,是各宗各派的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们又分很多啊,小乘、大乘,又来个金刚乘,小乘里面还要再分什么上座部啊、大众部啊……好多;大乘更多,八宗、十宗;密宗也不少啊,虽然有四派,可是每一派里面又分了好多小派。他听了小乘跟大乘就打架,再加上金刚乘,更乱。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就在想:“我可不可以去数息?可不可以去参加灌顶?可不可以参加法会?”一面学就一面怀疑;然后要比较:这个道场、这个师父这么说,然后那个道场、那个师父那样说;一下说空、一下说有;一下说这个不可以、他说可以;一个说可以吃肉、一个不可以吃肉,就打架了嘛!这个不是已经吵很久了吗?学佛到底要不要吃素?不是已经吵很久了吗?对啊!光是一个吃东西就吵很久了,那更不要说很多不同派别的见解,因为他们见地不同,修的法门也都不同啊,所以他都没有办法融会贯通。他不明白释迦牟尼佛当初说法四十九年,所有的法都是从祂自性里面说出来的,小乘、大乘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么多法,那么多法门,祂为什么不会打架?因为他已经见性了,懂吗?从自性里面说出来的,不同根性,说不同的法,任运说出来的,应机而说的,没有错,什么病就给什么药,很快就成就了。可是我们不明白,我们没有佛陀的智慧,也没有那样的善巧方便,所以我们不明白,所以听到不同的见解,就产生矛盾冲突了,这是另外一种怀疑的来源,就是各宗各派的意见不同的时候。

所以在我们没有见性之前,总是有分别、执著,不能够把各宗各派的见解全部圆融在我们的自性里面。既然佛说法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所以除非我们见性,我们才可以把一切的万法回归到我们自性当中,再从我们的自性里面很自然地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就OK了;可没有见性之前,还真的会产生怀疑。

那怎么见性?我们刚才讲了很多见性的方法嘛,你可以修空观啊、无我观啊……都可以,还是用唯识的观察也可以。见性之后,你自然就可以把万法融会在你的一心了,可以圆融在你的一心,圆融在你的自性当中。

第四种,就是疑自,怀疑自己。因为自己笨嘛,愚痴性重,所以不明白刚才讲的事啊、理啊,诸法的事相啊、诸法的实相,就不明白,所以愚痴、无明。他就是去听经闻法,大部分都在打瞌睡,要不然就散乱,自己在想自己的心事,上面说上面的,他自己想自己的心事、做自己的事,不然就是打瞌睡,不是昏沉、就是散乱、就是掉举,就是法不入心,不管他熏习多久,那个法不入心,就是因为愚痴性比较重,所以他就怀疑,因为没有办法证到,没有办法有修行的证量,那个觉受没有办法生起,所以他很难相信,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做到,他就觉得佛法很难、道理很深。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办法证到佛经里面所说的种种神通境界啊或者是大菩萨境界,他觉得那个简直是太遥远的事情,这就是怀疑自己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那要怎么办呢?就是忏悔啰!这就是障碍嘛,忏悔过去无量劫以来的业障,让我们现在听经闻法、修行有障碍,所以可以勤修忏悔;并且(就是实相忏嘛)明白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只是现在没有被开发而已,一切都是本自具足的,佛有的,不管智慧、德能、神通……还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都有,只是被障碍住了,烦恼障啊、所知障啊、什么业障啊,障碍住了,可是我们相信我们是有佛性的,我们相信本来是具足的,这样就可以了,你就会增加自信心,相信自己也可以成就,既然本自具足,本来有佛性,当然可以成佛,那是一定的道理嘛;不能成佛,就是因为没有佛性才不能成佛;既然你相信有佛性,就一定可以成佛,迟早而已,什么时候障碍去除,什么时候佛性就开显,就是有这样的信心,所以这样的见地也是蛮重要的。

第五种,就是无法了悟大乘所说的甚深法性。

第六种,是不能理解大乘中的广大教法。就是善巧方便,我们刚才讲了嘛,因为众生无量,所以法门也无量,是应机施教的。

所以第五跟第六,就是没有办法了悟大乘所说的甚深法性,还有不能理解大乘中的广大教法。所以怎么对治呢?就要多多读诵大乘的经论,了悟般若空性的智慧,等到我们见性之后,自然就能够了悟大乘所说的甚深法性,还有也能够理解大乘中的广大教法。自己见性之后,自然就能够具备广大的善巧方便。

这个就是“疑”。

我们今天把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根本烦恼介绍完了,明天我们就介绍“五不正见”。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