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前言,释题,心法(八识)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好,我们这一次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

这部论是怎么来的呢?它是天亲菩萨从《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当中节录出来的,很简单地把它节录出来;那是怎样简单地节录出来的呢?本来《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把宇宙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这么多,六百六十。天亲菩萨觉得这样还是太庞杂了,因此就把它再简化为百法,这就是这部《百法》的来源,它是从《瑜伽师地论》当中节录出来的。

谁是天亲菩萨呢?他的梵语名字叫婆薮盘豆,我们就翻译成“天亲”或者“世亲”,所以也有说是世亲菩萨的,或者称天亲菩萨,都是同一位。天亲菩萨是什么时代的人呢?他是生在佛涅槃之后九百年出世的。

他是北印度犍駄剌国富罗城这个地方的人,是国师婆罗门憍尸迦的第二个儿子,是无著菩萨的胞弟。我们就知道,他们两兄弟,一个无著,一个世亲,是非常有名的。

天亲菩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出家了,他专攻什么呢?就是小乘的经律论三藏,有关小乘的经律论三藏,非常的通达,所以可以说他博学多闻,有一部很有名的论叫做《阿毗达磨俱舍论》,就是他写的。因为他对小乘的经律论三藏研究得非常深刻,所以在他眼里和心里,就觉得小乘是最究竟的。大乘呢?大乘非佛说!不承认大乘的部分。由于他钻研的都是小乘的部分,所以他就执著小乘,毁谤大乘。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哥哥无著菩萨看在眼里,就非常为他担心,因为他这样毁谤大乘法的业障非常非常重。所以无著菩萨就想尽办法,看怎么样度化他。终于因缘成熟了,想尽了办法,(哥哥)偷偷放一本大乘经典在他的桌子上,就是说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了办法。

终于,天亲菩萨在不知不觉中就深入了大乘经藏,一看!哎呀!不得了!实在太稀有难得了!相对小乘法来说,大乘说得更圆满、更究竟。那怎么办呢?以前谤法这么长的时间,怎么办呢?谤法用什么谤?用舌头谤法,怎么办?要谢罪,怎么办?就把舌头割掉嘛,所以他就想说:“我的业障这么重,怎么办?只有以割舌头来谢罪!”

这个时候无著菩萨就阻止他,劝他说:“你现在就算割了舌头,也不能赎你毁谤大乘这个谤法的罪,就算你割了舌头,也没有办法赎罪啊!现在倒不如再用你这个舌头,转过来称扬赞叹、弘扬大乘经论,这样也许才能够尽除你谤法的业障。”

天亲菩萨听了之后,觉得好像也只有这个办法,因此他就转过来弘扬、赞叹大乘,于是就写了很多有关解释大乘经典的论著,非常非常多。比较有名的,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是《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摄大乘论》,因为这几部都是你研究唯识一定要看的书,所以他有关于唯识的著作非常非常多。那也有其他的,譬如说《释金刚论》、《法华经论》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这就是有关天亲菩萨,我们简单的介绍。

现在我们就开始介绍,为什么这个名称要叫做《大乘百法明门论》?到底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大乘”就相对小乘来说的嘛。在小乘里面,我们看《俱舍论》就知道,它把一切法归纳成七十五法,跟我们现在介绍的《百法》,不是因为它少了二十五法所以它不究竟,不是;而是它主要的内容只有讲到“人无我”的部分,因为小乘主要就是在谈人无我的部分,就是小乘要断我执,因为他要证涅槃,怎么样证涅槃呢?除非断我执。为什么断我执可以证涅槃呢?因为轮回是我执造成的,所以你什么时候无我,轮回就空了。因为有我执,所以生烦恼,生烦恼就造业,有业就要轮回,看你是善业还是恶业,恶业就是三恶道,善业就是三善道。所以整个轮回是“我”造成的,以为有“我”的执著所造成的。所以只要证到人无我,就不会生烦恼,不会生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力就不会轮回,所以轮回就空了。

所以小乘所有的经论,说的无非就是人无我的道理,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证涅槃,暂时不来三界六道受生,暂时入涅槃(就是灭尽定或者灭受想定),就可以不来投胎,而进入四圣法界,他也没有超越生死,他只是从分段生死进入变易生死而已,他还在生死当中,还在十法界当中,所以他没有办法究竟圆满开悟成佛,就是因为他只证到人无我,只有破见惑和思惑——这是小乘,只有证到人无我。

现在《百法》跟小乘有什么不同呢?小乘是七十五法,讲的无非就是怎样证得人无我的道理。那大乘的百法就不一样,它除了能够证到人无我,还能够证到法无我,所以它不但能够破见思二惑,还能够继续破尘沙惑、无明惑。尘沙、无明是由所知障形成的,烦恼障是由我执造成的,所知障是由法执造成的。所谓的所知障,就是无明的浅深,我们知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要证到法无我,就要有见法空的智慧、无漏的智慧,不但要证到人无我,还要证到法无我,你能够破我执,还能够破法执,这样才能够超越两种生死,就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所以,除非有大乘百法的见地,还有修证,你才能够真正证到我空、法空,也就是人无我跟法无我,这样才能够超越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而究竟圆满成佛。

这就是“大乘”的意思,是相对小乘来讲。

这个“乘”就是运载,就好像世间的车或船,它可以运载货物到达很远的地方。现在这个百法,让我们了悟二无我的智慧:就是我空、法空这样无漏的智慧,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才能超越两种生死的大海,到达成佛的彼岸,这就是大乘的意思。

什么叫“百法”呢?百,就是数目嘛,一百个,叫做百。

“法”,一般解释“法”,就是规范、法则的意思。就是每一个法都有它的规范法则,那我们怎么去认识这个法呢?就是循着这个法的规范法则,我们就可以了解它是什么法,而且这个法,它自己本身也能够一直保持它这个规范法则不会坏失,一直保持它的自性不坏失,我们才能够循着这个法则,去认识它是属于什么法。

譬如说:眼前的花,香水百合,所以香水百合就有香水百合的轨范跟法则。我们一讲香水百合,大家脑海里就有一个香水百合的样子出来,那个就是香水百合的规范跟法则。我们去认识这个法,就是依循它这个规范法则去认识它的。

我们说房子,马上就有房子的规范跟法则嘛。我们也可以画出自己心目中或者梦想当中的房子,可以画得出来。马路也有马路的轨范跟法则,树也有树的轨范跟法则,任何一法,桌子、椅子、麦克风,我们都有对它的认知。那我们是循着什么法则去认知它呢?就是它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它不能今天是这个样子,明天变了一个样子。所以我们说它能够保持它的自性不坏失,一直保持那个样子,“那个样子”就是它的轨则跟规范,因此我们就循着它的轨则去认识,它叫地板、叫天花板、叫墙壁、叫灯……,这个就是“法”的意思。每一法都有它的规范或者法则,我们就是依照它的法则去认识,就知道它是什么什么什么法,给它很多的名称跟言说。它自己本身也可以保持它的规范法则一直不坏失,就是那个样子,桌子就是桌子的样子,椅子就是椅子的样子。虽然我们可以设计,可是我们一看就知道它是桌子,一看就知道它是椅子,为什么这么快?那个就是桌子、椅子的规范跟法则,这个就是“法”的意思。

现在这边百法的“法”,指的就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这两种。世间法有九十四种,出世间法有六种,加起来一共是一百,所以就称为“百法”。

什么叫“明”呢?明就是光明。我们都知道光明是比喻无漏的智慧,我们刚才讲无漏的智慧,就是二无我的智慧,明白我空跟法空,就是人无我跟法无我,这个属于无漏的智慧,就是证得二无我的智慧。这个空性的智慧就好比光明一样,所以它就用“明”来比喻无漏的智慧,因为只有无漏的智慧光明才能破除无明的黑暗,所以叫“明”。这个光明,就是无漏的光明,这个智慧的光明可以破除无明的黑暗。我们刚才讲,不但要破见思惑,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这个都是黑暗、愚痴黑暗,只有这个无漏智慧的光明可以破除这些黑暗,所以叫做“明”。

“门”呢?门就是开通,没有阻碍的意思。我们要进一个屋子,一定要经过一道门或一扇门,没有门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进屋子,所以这个“门”是什么意思呢?你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从屋外进到屋内,一定要有这个门。所以现在这个“门”,就比喻《百法》是通往大乘成佛之道的门,你想要进入大乘,想要究竟圆满开悟成佛,就一定要有这个门;这扇门就是现在讲的《百法》。所以只要你通达《百法》,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地一直到达成佛的目标,所以《百法》是通往大乘成佛之门——这就是“门”的意思。

“论”呢?论,简单来说就是“抉择”的意思。我们不管看哪一部论,看完这部论,心里就有智慧,能够抉择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或者什么是理法界、什么是事法界,什么是本体、什么是现象,你就有抉择的智慧。所以,所有的论都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抉择。以这一部论来说的话,如果了解《大乘百法明门》内容,我们就能够抉择事理,明白现象界、明白本体界,明白有为法、明白无为法,全部都能够明白,从一切法的本体,一直到它展现的所有现象,都能够完全明白,达到最后“断惑证真”的目标。断什么惑呢?就是刚才讲的三惑嘛: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惑;证真,证什么真?就是成佛的目标,不管是菩提、还是涅槃,都能够证得。这个就是“论”的意思。

所以我们来下个小小的结论,什么叫《百法明门论》呢?它的意思就是说明:不管是圣者、还是凡夫,如果能够了悟《百法》的内容,就能够有无漏的智慧,抉择我执和法执是招致分段还有变易生死最主要的原因,然后以人无我、法无我这二无我的智慧,超越这两种生死,到达成佛的彼岸。简单说,《大乘百法明门论》的意思就是这样。

那这部论是谁翻译的呢?我们都知道它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玄奘法师,他是唐朝贞观七年到印度,在那烂陀寺亲近依止戒贤论师,学习唯识法相宗。在戒贤论师所有的弟子里面,只有玄奘法师独得亲传、师父亲自的传承,只有玄奘法师得到了独门的唯识亲传。在这个之后,他就以唯识的见地,折服了当时许多不同的见解,各门各派都被他折服,包含了种种外道,也都被玄奘法师所制伏。所以当时他的名声远播,整个印度(当时印度分成东、南、西、北、中,五印度)全部都听到他的盛名,就是说玄奘法师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论义师,不但能够折服教内(佛教教内当中的各门各派),还能折服外道,当时他的名声非常非常大。

玄奘法师,他是在唐朝贞观十九年,也就是西元六百四十五年,带着梵文的原典回到长安,奉唐太宗的圣诏,把这一部论翻译成华文,这部论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大略知道这部论最主要说明“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也只有证到一切法无我,才能够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当这两种障碍断除,就能够证得佛果。这边的佛果,指的就是涅槃果和菩提果。

想要成就佛的果位,就要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所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一切法”、什么是“无我”的内容。

我们看第一个表,什么是一切法的内容?

 

一切法,就包含了九十四个有为法,六个无为法。

九十四个有为法包含了:八个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是: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这六个无为法。

所以这个表就说明宇宙万有的现象,把它分成本体跟现象界来说,一共有百法这样的内容。所以一切法就是指事相和理体。事相是指现象界,这属于有为法的部分;理体是讲本体界,是无为法的部分。

事相,再把它分成“能所变现”和“分位假立”。能所变现就是能变现跟所变现。能变现就是心王、八识心王,就是说心法一共有八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八识;伴属就是心所有法,它是心法的伴属,一共有五十一个心所有法。所变现的就是色法,一共十一个。

这个能变现、所变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般我们说,一切法是怎么产生的呢?心、意、识所变现的嘛;这个心、意、识就是八识的意思:心是指第八识(第八阿赖耶识);意是指第七识;识是指第六识,包含了前五识,所以这是能变现万法的主要来源,是怎样变现一切法的?是八识所变现的,也就是心、意、识所显现的,所以它是能变现。

所变现,像色法就是它所变现的。

分位假立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心法、心所有法、还有色法这三个的分位假立,就是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它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我们第六意识分别才有的。那怎么样去立它的名称呢?就是依心法、心所有法和色法这三个的分位假立所产生的名称,所以它一共有二十四个。就是一般我们用第六意识去分别的东西,全部都在这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里面。譬如说:数字、大小、时间、空间、距离、长短,这个全部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它都属于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

这所有的内容,我们后面都会详细介绍,现在先了解大纲,就是什么叫百法?就是这一百个法,它有能变现、有所变现、还有分位假立,加起来一共是九十四个,这个是属于有为法,是指现象界来说的。

八识变现出整个宇宙万有这个现象界,现象界它不是无中生有,它应该还有一个本体,对不对?一切现象都是从本体所出发的,所以这个本体就是现在的无为法部分,它一共分成六种无为,只有一个是比较接近我们所谓的真如,所以它叫做“真如无为”,其他都是相似的。什么叫“无为”呢?就没有造作了,无所为,这个“为”就是造作的意思。像有为法,它就是有造作嘛,有造作都是生灭无常的。但是它生灭无常,是依什么来生灭无常?它不可能说我今天高兴怎么变就怎么变,明天高兴怎么变就怎么变,不可能嘛。它一定有依循一个什么东西,那个“什么东西”就是因缘嘛,一切法因缘所生,所以它的生灭无常是依因缘来变化的,依因缘或者是业力所展现的现象,这个是所谓的有为法,它的有为、有造作就是因缘,因缘每个刹那都在改变,所以它就不断不断在生灭,不断不断示现这个无常的现象。

可是我们进一步问:有为法是从哪里来的啊?它也不可能自然生,无中生有,突然就变出一个什么来,也不可能,所以一切法是依无为法来的,就是一切现象界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对不对?这个真心就是现在讲的无为,最究竟的无为,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那个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一切都是从真心唯心所现:真心一念妄动,起了无明,就有八识,八识再变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所以一切现象界就是这样变现出来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变,就是八识的变现;唯心所现,都没有离开我们的本体真心。

那你说:不谈真心,不谈这个无为法,那有为法可以成立吗?可以吗?没有无为,有有为法的展现吗?有没有?离开了无为,能够变现出有为法吗?离开了真心,能够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来吗?离开了真心(我们的真如本性),能够变现出十法界出来吗?可不可以?不可以!变不出来。所以一切有为法,是从本体来的、从无为来的。

一切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万有的身心现象;但是我们要了解,现象界没有离开本体界,一切宇宙万有是从真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出来的。

这个就是一切法的内容。第一个表就是指一切法,我们就知道一切法有有为法九十四个,无为法六个,这就是一切法。

那什么是无我呢?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我们刚才解释过了,有二无我,那就要看第二个表。我们刚才讲了一大堆名词,就是在这个表上面。

[表二]



二执
二障二种生死二空
二果
我执
烦恼障
分段生死
我空
涅槃
法执所知障变易生死法空菩提

 什么我执、法执,烦恼障、所知障,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什么涅槃、菩提——都在这个表上面。所以我们就要知道:一切众生,他之所以会轮回生死,就是因为有我执跟法执,我执生起烦恼障,法执生起所知障;烦恼障感得分段生死,所知障感得变易生死。

现在我们就要借着这个一切法,刚才我们介绍一切法的内容(有为法、无为法),要明白这个一切法的内容,我们就能够了悟到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了解二无我的道理,就能够证得我空跟法空。证得我空就可以断除我执;证得法空就可以断除法执,这两种执著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就跟着断除;这两种障断除了,就能超越两种生死,也就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然后证得涅槃果跟菩提果。它的因果关系就是这样:二执、二障是因,然后感得两种生死。你如果证得二无我,就是我空跟法空,这个是因,然后你就可以证得两种果;你了悟我空、法空,有了我空、法空的智慧,证得二无我,有了这个无漏的智慧,你就可以证得两种殊胜的果,这两种果叫做涅槃果、菩提果——这就是借着二无我,就能证得这两种成佛的果位,就是菩提跟涅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来研读《百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证得佛的果位。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这个佛的果位要怎么证呢?就是你要证得二无我——我空跟法空的智慧,有了这二空的智慧,然后断除两种执著;断除两种执著,两种障碍就没有了,两种生死就能超越了,就能够证得两种果位——这就是为什么要明白“一切法无我”的理由,最主要的理由就在这里。

所以,由此可知,我们也知道世亲菩萨他为什么要造这一部《百法》,这一部论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也希望能使一切众生断除我执跟法执,证到二空。断除两种执著,就能除两种障碍——烦恼障跟所知障,得两种殊胜的果位,就是佛的果位——涅槃跟菩提这两种果,这是造论的主要目的,也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百法》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够证得佛的果位,怎么证?就是要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你就能证得,这样就能突显《百法》的重要性了。

既然断二执就能够除二障,然后超越两种生死,所以我们进一步就要了解什么是我执跟法执,不然我们还不知道怎么断。

什么叫做我执跟法执?什么叫做烦恼障、所知障?什么叫做两种生死?要弄清楚,我们才知道怎样超越这两种生死。所以现在我们就来解释什么是我执跟法执。

所谓我执,一般我们看唯识,它就分成“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分别我执是由第六识来的;俱生我执是第七识来的。我们一般都了解,尤其是小乘的见地,他们修四念处或者是观我空,要证得人无我。他们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身心五蕴嘛,所以小乘所谓的我执,就是执身心五蕴为我,把这个五蕴假合的身心当作是真实的我,身是我,受、想、行、识是我,地、水、火、风假合的四大之身是我——这个就是所谓的我执,它是由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所以它属于分别我执,这个是小乘断的我执。但是还有一个比较深细的俱生我执小乘没有办法断,它是第七识的作用(什么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我们讲第一个心法的时候会详细介绍,现在我们只是暂时用一下这个名称)。第七识的俱生我执,它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是俱生的,这个小乘阿罗汉没有办法断,因为小乘对于心法的解释,它只讲到前五识跟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在小乘经典里面没有说的,所以你看小乘的经典,看不到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看不到这样的名称,他们所谓的“识”指的是第六识,第七跟第八识没有谈到,所以他们只能够断除分别我执,就是妄执身心五蕴为我,这个是属于分别我执,这个只要断见惑(就是所谓的萨迦耶见),就能证得。因为我们知道初果罗汉是破见惑嘛,就是破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是妄执身心五蕴为我。好,这个是属于我执,有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

那什么是法执呢?什么是“法”,我们刚才已经介绍过了,一切法,我们依循它的规范跟法则来认知它,而且它能够一直保持它的自性不坏失,这个叫做“法”的定义。所谓的法执,它也分成第六识跟第七识的,第六识的是分别法执,第七识的是俱生法执。

什么是分别法执呢?就是妄认外在的世界、五尘为我所受用,就是眼耳鼻舌身面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把外在的五尘当作是真实为我所受用。我眼睛每天看色尘、耳根每天听声尘,把外在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界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是分别来的,第六意识分别来的。第六意识分别的作用,就是我知道我看到香水百合,那个叫做胡姬花、茉莉花,第六意识的分别,然后我又把这一切我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每天吃到的、尝到的、身体感觉到的,都把它当作真实存在的境界——这个叫做分别法执。那我们每天都觉得我们在受用这五尘境界嘛,对不对?我要选择,我要看好的、听好的、吃好的、闻香的、身体的感觉是好的,天气太热要吹冷气,对不对?那就是我身体的感受,要让它舒服。我们都把外在的五尘境界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为我所受用,我每天就在享受这五尘境界啊,那我就觉得我生活品质很高——这个就是分别法执,把外在的五尘境界当作是实有的,这就是一种对法的执著、对外在五尘境界的执著,这个执著是由第六意识分别来的,所以它称为分别法执。

什么是第七识的俱生法执呢?这个就是当有一天学佛修行以后,认为我有一个涅槃可以证,有一个佛可以成,有一个道可以修——这个就是俱生法执。可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不就是想要证……我们刚才才说,想要证个菩提、涅槃果,不是吗?可是你执著这些,你要证的、你要修的、你要成的这些道,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另外一种执著,它是由第七识来的,第七识的恒审思量,念念都执著有一个道可修、佛可成、涅槃菩提可证。

那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执著?为什么说它错呢?那不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吗?为什么说它错了呢?因为它不是修出来的,它本来就有,懂吗?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统统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就是刚才讲的本体界),都是从我们的真心所显现出来的。不管你说出多少的功德、智慧、慈悲什么的,不管你说出多少,像佛的功德,都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啊,每个人都有的,懂吗?只是被烦恼障、所知障障住了,就是刚才讲的我执、法执障住了,让我们那个真心没有办法显现;可是都是本自具足的,无量的智慧德能都是本自具足的。既然你本来有,你就不能说你修出一个什么来啊,然后去证个什么东西、求个什么东西,它不是求来的、不是修来的、也不是证来的,它是本来就有,所以说它错,懂吗?

而且以这个很坚强的法执,说我一定要证一个什么东西、我一定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来,那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恢复你清净的真心,因为有很强烈的俱生法执障在那边,这个就是所知障;障在那边,你就别想要见到你的真心,开悟啊、明心见性啊都不可能,就是因为有法执,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恢复到真心,然后发觉“这本来就有嘛”,所以我们才会说它是一种执著,它障碍菩提的证得。所知障是障碍菩提的证得,烦恼障是障涅槃的证得。这就是所谓的法执。

 

我执、法执了解了,因,然后果。二执,然后生出二障。所以我们看二障这个表,第三个表:烦恼障是由我执而起的。刚才我们讲过了,本来是无我的,但是我们不明白,所以以为有“我”,以为有“我”就产生了我执,然后生烦恼造业,就流转六道生死,所以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烦恼障是生死流转的根本,烦恼的根本是什么?我执,所以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因为有我执才会生烦恼,所以烦恼是轮回的根本。烦恼哪里来的?我执来的,所以追根究底,应该说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只要烦恼障没有去除,我执没有断的话,我们就别想证到涅槃。

什么叫涅槃?涅槃就是寂静的意思,寂静怎么得的?就是你止息了一切烦恼,那个寂静的状态,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涅槃,所以我们就知道涅槃怎么来的,就是断我执来的,断我执就不会生烦恼,就能止息一切烦恼。像佛就是,为什么说佛证得涅槃?就是因为祂已经止息一切烦恼,因为祂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以可以止息一切烦恼;祂为什么可以断烦恼障?因为已经无我了,已经人无我,证到我空。所以我们看二障就知道:烦恼障是由我执来的,所知障是由法执来的,所谓的我执、法执,刚才已经介绍过了。所以你可以断我执、法执,就能够破除烦恼障跟所知障。

所谓的所知障,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无明惑,它是由法执而起的,因为迷惑不知道诸法的实相,因为所知障障住了,所以你就不能见到诸法实相。什么是诸法实相?一切法无我是诸法的实相,一切法都是生灭无常变化的,所以它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样就可以破除法执,证到法空。有了法空的智慧,就能够破除所知障,一品一品的无明破,一共有四十一品无明嘛。

所以我们修证的内容,第一个就是破见思惑,证到人无我,就是断我执,破见思惑,第一步;然后破尘沙惑;第三,破无明。无明,就是现在讲的所知障。所以这个所知障,它障我们不能够证得菩提。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什么呢?就是无我的道理,也是觉悟这个法空的道理、这个智慧,证得法空这个无漏的智慧就称为菩提,所以菩提就是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无我空性的智慧。有了这个法空的智慧,就能够破所知障。

那什么叫“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呢?我们看第四个表,两种生死。 

分段生死,是以有漏善、不善业为亲因,烦恼障为助缘,所感得三界内的生死。所以分段生死是三界内(就是三界六道、就是六凡法界),我们所谓六道众生的生死,就称为分段生死。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有漏善跟不善。有漏就是跟烦恼相应的,在六道当中你行善,譬如说你行善就有人天果报,对不对?但是这个善是跟烦恼相应的。就好比说我们现在想要行善累积功德,是跟烦恼相应的:就是有一个“我”布施了,这个“布施”是真实存在的、我是真实存在的、谁接受我布施——统统是真实存在的。我为什么要布施?“因为布施有功德”,这个叫做有漏善,是跟烦恼相应的善,你虽然在行善;但是你没有办法解脱六道轮回,还是在分段生死当中。那善业呢?有漏善业就是人天果报嘛。这边讲的不善业,就是你造恶业的话,就是三恶道。

但不管是善业还是不善业,都是跟烦恼相应的。烦恼怎么来?因为有“我”,烦恼由我执来,所以我们才会说阿罗汉他为什么能证得涅槃,暂时不来三界六道受生呢?暂时不来轮回?就是因为他断我执嘛,就是刚才讲的,他断分别我执,没有“我”就不会生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没有业就不会轮回、不会在六道当中轮回。六道轮回是由我执而来的,所以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因为我执,然后生烦恼、造业,然后轮回嘛,有业力就一定要轮回:善业生三善道,恶业生三恶道,这个就是分段生死。三界六道众生的生死,都是属于分段生死。

为什么叫“分段”呢?下面继续解释,因为三界内的众生,随着各自的业力、因缘来决定他(牠)的身形。像我们人道有人道的身形;畜生,看是哪一种畜生,也有牠的身形;饿鬼道有饿鬼道的身形;天人有天人的身形。不同的身形,是依照它不同的业力、因缘,展现出每一道不同的身形,还有寿命,都是分限段别,一段一段的,所以才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分段生死,是一段一段的。你这一世在哪一道,你就是那一道的身形,然后你应该活多久,那个寿量是一段一段来算的,所以称为分段生死。

所以我们现在就明白,三界六道众生属于分段生死。那分段生死是怎么来的?烦恼障来的,烦恼怎么来的?我执来的,这样就连起来了:因为有我执,所以生起烦恼障,感得三界内的分段生死。

那什么叫变易生死呢?它是以无漏善业为亲因,所知障为助缘,所感得三界外的生死。三界外的生死是什么生死?就进入了四圣法界了嘛,所以我们知道变易生死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不是圆教的佛,而是前面别教,藏通别圆,藏教佛,还在十法界当中)。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都属于变易生死。无漏善业为因,无漏就是他们已经断我执了,但是还有法执,所以我们就知道,变易生死是由所知障来的。所知障为助缘,无漏善业为亲因。因为圣者他们都不会再造恶业了,而且在前面了分段生死的时候,已经断了我执,对不对?可是法执没有断。所以我们前面才会说小乘阿罗汉断了我执,但没有断法执,因此小乘阿罗汉已经跳出了分段生死,但是他进入变易生死,所以我们说阿罗汉、辟支佛也都还没有跳出生死,这个生死是包含了变易生死在里面,所以他还是在生死的苦海当中。这是以大乘来看,小乘它还没有超越生死,就是变易生死他还没有超越,他是已经超越了分段生死,但是进入了另外一个变易生死当中,所以我们才说他不究竟,因为还在十法界当中,还有所知障没有破,就是说他已经破了见思,但是尘沙、无明都没有破,还有所知障。

为什么称为“变易”?这个“变易”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所知障的不同,就是他破无明的深浅,来决定他的身形是大是小,寿命是长还是短,没有一定的齐限,所以我们称为变易生死。

这个变易,就是“迷悟的变迁”的意思。迷悟的变迁,迷,就是他还有无明没有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证一分法空的智慧,你破一品无明,就证得一分法空的智慧,就是法身。所以变易生死还是有四圣法界的差别,这四圣法界是依什么来论断呢?就是他破无明的深浅,迷悟的差别,所以他迷悟的变迁,就称为“变易”,因为它还是会改变的。你证得法空的智慧,一品一品无明破,那你所感得的身,是越来越殊胜的微妙之身,从分段生死的身,因为你破所知障的无明的关系,所以就能够转成非常微妙的微妙身,这个也是变易的意思,从圣者改易分段之身,而得不可思议的殊妙之身,这个也是变易的意思。

所以变易一般来说有四个意思: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迷悟的变迁,称为变易,就是说他破所知障、破无明证得法空的智慧有多少,来改变他的果报;第二种,就是圣者改易分段之身,而得不可思议殊妙之身,因此称为变易;第三个变易的意思,就像我们的心念,念念相续,前后变易,我们念念想的都不一样嘛,前后变易,念念相续,前后变易,所以又是另外一个变易的意思;第四个变易的意思,像那些已经证果的圣者,他证得法身之后,能够神通变化自在,因为能变化、能改易,所以也称为变易,这个是以他们神通变化来说的,能变化、能改易,所以称为变易。

这个就是“变易”的意思。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这个表,现在真的看清楚了,这个表是什么意思。断二执,就能够除二障,超越两种生死,而得两种果位,所以就是要证得二空,两种:人无我、法无我,这二空的智慧,就能够做到最后证得这两种殊胜的果位。

现在明白“一切法”,也明白“无我”,“一切法无我”大概在说什么,而且也进一步明白它们的重要性,就是要证得二无我。证得二无我,这个“无我”是属于本体界,是属于无为法,另外九十四个是属于有为法。

那我们应该先介绍有为法?还是先介绍无为法?现在我们已经明白“百法”有一百个法,这一百个当中,有九十四个是有为法,有为法里面又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有六种。我现在要开始介绍“百法”,我是先介绍有为法,还是先介绍无为法,比较能让我们很快进入二无我?无为法,对不对?直接告诉我们二无我,我就可以直接断我执跟法执嘛,然后就证得我空跟法空,这样是不是比较快?这样会比较快吗?因为我们的目标要证得二空的智慧,不是吗?要证得一切法无我嘛,那个无我,我们要证得无为法,所以我们直接讲无为,很快就可以证到无为法?

不对!错!会说对的,就是刚才很重要的那一段话没有听清楚,就是刚才问:离开了无为法,会有有为法的存在吗?还记得吗?刚才的问题:离开你的真心,有万法的存在吗?万法是从真心来的,我们现在要回归真心,要从哪边回?从有为法回,对不对?因为真心一念无明,然后有八识,八识变现出所有宇宙万有的身心世界。那我们现在要回归真心,就直接回真心了,有没有办法?可以的话,我们就不用讲了,我们大家都现证二无我就好了。

那要先问问我们自己看啊,你每天是过着无为的生活、还是有为的生活嘛,很简单。对啊!你觉得你的身心五蕴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你知道这个是假的?还是你每天受用五尘境界,你知道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每天在受用,都知道假假假假,可我还是在受用,可是我如实了知它“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都是这样来观察,然后很随缘自在的啰,这样来享受五尘境界——是这样的吗?如果是的话,就很好了。

因为对一般还没有证到无我的凡夫来说,他每天就没有离开我执跟法执嘛,他每天认为这个“我”都是真实存在的,不然怎么那么容易生气呢?(认为)一切法也是真实存在的啊,外在境界都是真实存在的,不然我为什么这么拼?对不对?你拼要拼什么?赶快赚钱多多,买房子、买汽车。那个都是假的嘛,你那么拼干嘛?对呀!你会这么拼,就是你以为都是真实存在的嘛!“我”要拼命,那个“我”也是真实存在的啰?所以我执跟法执,一个都没破,你说你怎么马上当下就证无为,是不可能的,懂吗?

因为我们都活在有为法当中,念念有我执跟法执,所以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有为法的内容: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九十四个有为法明白了之后,明白什么?明白它们都是生灭无常、无自性的,去观察这些能变现、所变现的,不管你是怎么说,只要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变化的,这什么意思呢?表示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嘛,表示它自性都是空的,自性都是空的是什么意思?这个“空”,生灭无常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空,空就是无为法,是不是就证到了?就这么快!

再讲一遍,看可不可以证。你观察一切有为法,不管它讲的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你都知道它是生灭无常、变化的;生灭无常就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嘛,在空里面有没有生灭?没有!没有生灭就是无为嘛,你是不是就从有为法证到无为了?你借着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生灭无常,明白它自性是空的,在空性当中没有生灭的,没有变化的,那个就是无为法,所以你离开有为法,能不能证到无为?不可以,对不对?离开了有为法,没有办法证到无为,你是从有为法当下去见到无为,懂吗?所以你是从现象界契入本体界,只要你明白它是生灭无常的、无自性空的,就OK了。空就是我空、法空嘛,二空不是就断二执了吗?懂吗?空,就是我空、法空嘛,不就是断我执跟法执吗?那就不是刚才讲的那个表,不是全部都可以证了吗?除二障啊,超越两种生死,然后证两种殊胜的果位嘛,不就都OK了吗?

所以,你想要离开有为法,去证无为法,门儿都没有,因为离开有为法,你也见不到无为法在哪里,懂吗?所以你要从有为的当下,去体证不生不灭那个无为的东西,所以应该先介绍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师兄答:有为法)很好!所以我们就开始介绍有为法。

有为法的第一个是心法。心法,就是八个识。

那为什么要先介绍心法?我们刚才讲,它有为法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为什么要先介绍心法呢?因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所以要从心法开始介绍。我们刚才讲,都是八识的变现,心法就是八个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宇宙万有都是八识所变现的,所以当然一开始介绍,要先介绍心法,了解八个识。

所以,为什么要先介绍心法?就是因为三界唯心,离开了心,也没有万法的存在。这个心具有主宰支配万法的力量,所以在一切有为法当中,它最重要,因为都是它所变现的。十法界身心世界都是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八识,都是八识的变现。所以第一个就要介绍这个最主要的支配、主宰万法的力量,最主要的就是心法,所以我们第一个先介绍心法。

心法有八种: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一共八个。

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依根而命名,眼识就是依眼根,称为眼识;耳识的生起要依耳根,所以依耳根,就称为耳识。依于眼根来了别色尘,所以称为眼识;依于耳根来了别声尘,知道听到了什么声音,所以叫耳识;依于鼻根来了别香臭,所以称为鼻识;依于舌根来了别滋味,你知道它是酸苦甘辛咸哪一个滋味,所以就称为舌识;依于身根来了别你现在是痛啊、还是痒啊、还是冷啊、还是热啊等等,这种身的感触,这个称为身识。我们就知道前五识它是怎么来命名的,就是依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来命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先讲它的名称来源。

这前五识的作用,它只是好像镜子,只是照这个境界而已,它只是照境;但是你要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那个分别要靠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管分别。

那第六意识它为什么称为“意”识呢?它是依于什么?前面是依五根嘛。第六意识它为什么称为“意”识?这个意,就是第七识,第七识有另外一个名称叫“意根”。所以第六识是依于第七识的“意根”来命名,称为意识。这就是第六意识名称的来源,它是依于第七识的意根而得名的,称为意识。

为什么它要依第七识的意根来命名为意识呢?那就要讲到,第六识跟第七识它的关系非常密切。刚才讲前五识只是照境,但是没有分别。你要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要第六意识的分别。本来分别完也就没事了,第七识意根要加进去一个什么?“我”在看、“我”在听,所以问题就严重了。本来看就是看、听就是听,就没事了,因为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眼睛看到,当下知道是什么,它就过去了,因为它是生灭法,懂吗?可是第七识它是恒审思量,那个“恒”就是恒常,念念有我,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第七识的功能(等一下我们会介绍第七识是什么样的内容),现在只是介绍第六识跟第七识它们的关系为什么非常密切?为什么第六识要依第七识意根来命它的名称,叫做意识呢?就是因为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第六识一分别之后,那个“我”马上加进去,第七识马上起作用:我在看、我在听,马上就有我喜欢、不喜欢,我要、不要,就统统都来啦。本来看完就没事,分别就分别嘛;可没有“我”喜欢啊。我喜欢就贪了嘛,不喜欢就瞋啰,没有特别喜不喜欢就是痴,所以就是麻烦在第七识要加进来一个“我”。所以第六识才会依第七识的意根来命它的名称,就是它分别之后,要有第七识,因为第七识是念念有我,恒常相续,从来没有间断过哦,包含你睡着了,你睡着了里面还有我,对不对?梦境里面也有我在干什么嘛,所以它包含了你睡着了、昏倒了,那个“我”都没有忘记,所以我们就知道那个我执有多难断!念念从来没有停止过,恒常相续,第七识的作用——“恒审思量,执八识为我”。这就是为什么称为第六意识的原因,这个第六意识,为什么称为“意识”,它命名的来源,就是依第七识来的。

那什么是第七识呢?第七识我们知道它叫做“末那识”。“末那”是什么意思?“末那”是梵文,翻译成“染污意”。什么是染污?什么是意呢?染污,就是说第七识它恒常与我贪、我痴、我见、我慢这四种根本烦恼相应,所以称为染污。它念念有我贪、我痴、我慢、我见,念念哦,念念都有哦,所以第七识才翻译成“染污意”,这个“染污”,就是因为它恒常,从来没有间断过,跟这个四根本烦恼相应。

我贪,贪什么?就是执这个身心五蕴为我,然后深生爱著。我们都很爱嘛,都很爱自己的身心五蕴,我的色身要好好地保护它,多爱我的身体,每天都在保养它,要吃好的、穿好的、喝好的,统统都是在保养它,就是把这个身体当作是“我”的身嘛;我的感受多重要!“我现在痛苦,你也不来安慰我一下,我现在在生气,你怎么还可以来烦我?”那感受是抓得多么的牢。色、受、想、行、识,我的想法多么重要,你要尊重我的意见、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见解,色受想行识,没有一个空得掉,统统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贪爱、耽著难舍,这就是我爱(我贪),我贪就是我爱,所以我们念念都有我贪,从来没有间断过,也不用学习,也不用人家提醒,你就是很爱自己嘛,就是因为你第七识的染污,里面有第一个“我贪”,而且是恒常没有间断过。

这个“我痴”,我痴就是指无明,就是不明白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不明白诸法的实相,才会有我执跟法执,就是不明白二无我的道理嘛,才会生起我执跟法执,这个是因为无明的关系,我痴就是无明,所以念念我们也都不明白,没有我空、法空这样的智慧,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这个二空的智慧来破除无明愚痴,所以才会以为有我、有法,起我执跟法执,以为我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法也是真实存在的,念念都是这样想,所以没有一念空,我空、法空从来没有这样过,没有这样的经验过。就是因为第七识的染污里面,念念都有我痴,就是不明白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念念都有“我见”,什么是我见?就是刚才讲的,把五蕴假合的身心当作是常、一、主宰的我。常、一、主宰的我,这就是我见,就是对“我”的见解,以为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刚才我贪是执有这个我,然后贪爱难舍,非常的爱著,这个是我贪;现在讲这个我见,就是对“我”的见解,就是执著有一个“我”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为什么要说它是“无我”呢?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那个“我”,合乎“我”的定义,你要证明“我”是真实存在,就必须要证明三个合乎“我”的定义的内容:

第一个是主宰,你如果能够主宰你自己,你能够自由自在,你要怎样就怎样,你如果可以主宰支配的话,才能够说这个是“我”,因为我可以支配主宰,我可以自由自在的,我不想老,它就不老;我不要病,它就不病;我要事业顺利、婚姻美满、子女孝顺、发大财、长寿健康——你可以做到吗?不可以的话,就不能证明有“我”啰!因为“我”是可以支配主宰的,我有这样的力量,才可以证明“我”是真实存在的,这是第一个“我”的定义。

第二个,常的、恒常。恒常就是不会改变啰,不能说一下子这样、一下子那样,不可以哦。常,就是永恒的意思,始终保持不改变;假使它会无常变化的,你就不能称为“我”啰。你那个五蕴身心是生灭无常的?还是恒常不会变化的?如果合乎恒常不会变化,你出生那个样子就不会变了,永远是小baby(婴儿),那个叫没有生灭变化嘛,所以又不能合乎这个定义啰。我们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念念生灭、无常变化,就不能合乎这个“常”的定义,所以又不能够成立说有“我”的存在。

第三个,你必须合乎“一”,就是独立,不是集合的杂体。如果你是众多条件集合,就不能称为是“我”,是独立的“一”的个体,不是很多因缘凑合在一起的。我们是五蕴的假合,四大的假合,又不能够说是“我”啰,不合乎“一”这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不能主宰,也不能恒常不变,也不是独立唯一的个体,我们是众缘和合,众生嘛,众缘和合而生叫做“众生”,表示它是很多因缘和合在一起、集合在一起的,不能说它是独立唯一的个体——所以这三个都不能成立,我们就不能承认有“我”的真实存在,所以证明它是“无我”的,是这样来证明。

所以,现在所谓的我见,它就把这个五蕴假合的身心,把这四大假合的身体当作是主宰、常、一的我,这样就错了嘛!所以我们说它是染污的,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知见,它属于我见,以为有一个“我”是真实存在的,可是找不到这个“我”的什么?没有办法证明它是主宰、恒常、独立唯一的,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说它是错误的知见,就叫做我见,以为有“我”的见解。

我慢。我慢,就是本来是无我的,不但执著有一个我,把这个身心五蕴、假合之身当作是我,还傲慢得不得了,“我有多了不起!那个比我棒的,我看他也没什么了不起,我看来看去还是我自己最了不起”——那个就是傲慢;那个比不上我的,当然我本来就瞧不起他嘛,那肯定是有慢的。所以不管是比我强的、跟我差不多的、比不上我的,我统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那个就叫“我慢”,自己最伟大、自己最行、自己最赞。

这个就是“染污”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第七识恒常跟我贪、我痴、我见、我慢(相应),这个属于根本烦恼,恒常与这四惑相应,所以称为染污。

“意”是什么意思呢?意就是恒审思量。第七识恒常审查、思虑、量度,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就是“意”的意思。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把八识的见分执为是“我”)——这个就是第七识的功能。

恒常与四惑相应,以它的功能来说,它就是相应,所以我们第七识又可以称为“相应”,这个是以“染污”来说,恒常与四根本烦恼相应。它又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恒审思量”,就是“意”的意思,所以第七识为什么会称为意根?我们现在就知道了,为什么第七识称为意根?就是以“恒审思量”这个意思来说的。

染污,就是相应的意思;意,就是恒审思量的意思,所以就称第七识为意根,就是这个“意”来的,就是恒审思量的意思,所以我们第七识也可以称为“相应”,也可以称为“思量识”,恒审思量这个思量识,所以我们看到别的经典讲“思量识”的时候,就知道它讲的是第七识“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这个功能来说的。相应,也是在讲第七识,就是恒常与四惑相应。所以“相应”跟“思量识”,指的都是第七识。

所以除非我们证到无我,刚才讲第六识跟第七识的关系,对不对?第六识分别完,第七识马上加进去,恒常与四惑相应,所以那个“我”就加进去了,我贪、我痴、我见、我慢,就跟第六识分别同时,第六识分别马上四根本烦恼就加进去了,所以就我喜欢、我不喜欢,统统从这边来的,然后无明、颠倒、愚痴,就是这四惑,四根本烦恼,因为这样加进去,所以它才会起惑造业、才会生烦恼、造业、然后轮回。

所以第七识没有转的话,第七识转成什么?平等性智,第六识跟着第七识密切合作,一起来分别,然后“我”加进去,染污,四种根本烦恼。所以你第七识如果转的话,第六识它分别以后,第六识就念念无我,第七识转了,转的意思就是说我执、法执断了以后,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之后…,这个要讲很久,就是要讲细一点的话,它其实有分下品、中品、跟上品:

前面就是先断分别的,第六识先断有分别的我执和分别的法执,然后第二步才断俱生的我执,最后断俱生的法执,所以俱生法执是最后断的。所以第七识慢慢地转成平等性智,也是从下品的开始转,第六识也是慢慢转成妙观察智。所以第六识既然跟着第七识一起作用,除非你第七识转成平等性智,念念无我,就是恒审思量无我了,你转成平等性智之后,是念念恒审思量无我,那第六意识就念念都是清净的,分别之后OK了,因为念念无我,第七识恒审思量,念念是无我的,所以第六意识也不会再起惑造业了。

这就说明第六识跟第七识为什么关系这么密切,就是要合作无间才能生烦恼、造业。你第七识没有转成平等性智之前,就是现在讲的,念念跟四惑相应,恒常跟四惑相应,而且念念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就是念念都有我,而且有这四根本烦恼相应哦,睡着以后都没有忘记哦。所以第七识没有转之前,第六意识也跟着分别以后就开始造业了。

那什么是第八识呢?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阿赖耶也是梵文,我们翻为“藏”,因为它有能藏、所藏、跟执藏的功能,所以又称为“藏”,我们是以它的功能来命名的。所以我们看到功能,就知道它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第八阿赖耶识就称为“藏识”,因为它有能藏、所藏、跟执藏这三个功能。

那什么叫“能藏”呢?就是第八识它能含藏无量劫以来的种子不会坏失,所以称为“能藏”。这是以它持种的功能来说,它能够持一切种子,不管你轮回了多久,你业力的种子它到哪里去了呢?统统含藏在第八识;所以你不要以为我讲一句话,讲完就完了,没有耶!它就含藏到你的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你不要以为你今天做一件坏事,都没有人知道;今天动一个坏念头也天不知、地不知;我随便想一想,那个坏念头没关系啊。它就熏到你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我们所有身口意一切的种子统统没有坏失,统统含藏在第八识,所以第八识它能够含藏一切种子不坏失。你还没有报、还没有清净之前,它全部都在你的第八识。等到因缘成熟,种子就生起现行,就是说它要有一个外缘,虽然无量的种子含藏在你的第八识,可是你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境界,对不对?你碰到很讨厌的、不顺心的事,你那个瞋恚心就起来了,所以这个不顺心的外缘是牵动你那个瞋恚的种子,让它生起现行来,生起现行也没有完啊,如果你还在那边气个没完没了,它又熏回去了,所以你瞋心越来越强,它是有道理的。你任何的习气越来越强,都是这样熏的,你每天这样熏熏熏,可是你不知道。你以为这件事情做完就没事了,这句话说完、我一个念头动完都没事,不是哦!统统熏回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它能执持一切种子,不管你是业力的种子、烦恼的种子,一切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这个就是以它能藏的功能来说的。

什么叫“所藏”呢?因为第八识是一切善恶种子受熏之后所含藏的地方,所以称为“所藏”。刚才说执持种子是能藏;现在是以受熏来说是所藏。就是说你熏了之后到哪里去?就到了第八识,这个是以它受熏来说,第八识是受熏习的。所以你每天做了什么,你常常做什么,它都熏回去第八识,成为习气的种子,因此所藏是以它受熏来说。刚才能藏是说它能执持一切种子不会坏失来说的。所以能藏跟所藏是不一样,虽然都好像是在讲这个种子;可是一个是说它能执持一切种子不会坏失,三大阿僧祇劫、还是八万大千劫,不管是多少劫,那个种子都不会坏失,这个是能藏的功能来说。那你任何的身口意熏回去第八识,这个受熏来说是所藏,就是说你受熏习之后,这个种子到哪里去了?就是含藏到第八识。所以一个是以持种来说,一个是以受熏的功能来说。

那什么是“执藏”呢?就是我们刚才一直念的,当作口诀念的——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执八识见分为我”,这个就是执藏的功能,所以第八识是第七识恒常内执,坚固地执持有一个自我的主体,这个我们称为“我爱执藏”,就是“执藏”,就是八识的见分,是第七识它恒常念念去执持的,这个就是我爱执藏。以第八识来讲,是我爱执藏,就是第七识它所执有一个“我”的那个主体,就称为我爱执藏,这就是第三个功能。

就是因为第八识有这三种功能,所以称为藏识。我们就知道藏识指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执藏这三种功能来命名的。

好,这样就把八个识简单地介绍完了。

虽然各有各的名称,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识、第八识,各有它的名称;但是别忘记,它本体只有一个,叫做“心王”。所以平常讲八识心王,以为有八个心,开玩笑,那不是乱死了!只有一个心、心法、八识心王,指的是现在讲的这个心法,虽然有八个名称,但是主体只有一个。

为什么称为“心王”呢?这个“王”就是主的意思嘛。因为它具有变现万法的主动支配力,所以称为王。王就可以自在作主,可以支配什么。因为一切万法都是八识所变现的,所以它等于是具有变现万法主动的支配力,所以就称为心王,这个“王”是这么来的。整个宇宙万法,十法界的身心世界,都是八识心王所变现的。

最后我们把八个识来作个比喻,这样应该比较弄得清楚了。八识,如果以水来作比喻:第八阿赖耶识就好比是水,因为它是本体嘛,好比是水;第七识是暗流、水流,是第七识,第七识跟外在的境界没有关系,它是内执的一个力量,执八识见分为我,恒常与四根本烦恼相应,它本身跟外面的六尘境界没有关系,对不对?它是内执八识有一个“我”,念念有我,恒审思量,念念有我,然后念念跟四根本烦恼相应,念念有我爱(我贪,我贪就是我爱),我痴、我见、我慢,这些都跟外在境界没关系,就是说就算你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它里面也念念是这样,念念有我,念念跟四根本烦恼相应,所以它就好比是水流;第六意识就好比是水波;前五识好比是水波上面的浪花。所谓“境风吹识浪”,六尘境界风一吹,平静无波的大海水就开始起了波浪,这个波浪就是前六识。我们刚才讲嘛:前五识照境,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把“我”放进去,所以第七识它只是水流而已;但是那个波浪是前六识,因为六根面对六尘境界,它就生了分别,就好像平静无波的大海水,但是你境界的风一吹,境界就是六尘境界的风一吹,它就起了波浪嘛。所以前五识只是照见那个境界,但是第六意识马上生分别,第七识再加进来,然后第八识就熏啊,持种啊、受熏啊。

举个例子好了。我们刚才说看到这个香水百合,对不对?我眼根看到这个花,我们明天会讲,眼识要九个因缘,全部都在里面:眼根、色尘,还有第六意识的分别,还有第七识、第八识、还有种子、作意,我们明天再说。我们现在主要就是要弄清楚那八个识它各别作用是什么,可是它是一刹那、一瞬间就全部完成了,我们现在只是分开来说,好像有先后,其实它是同时作用的。

所以我眼根看到这个香水百合,我们说是眼识的作用嘛,我怎么知道它是香水百合呢?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告诉我说它是香水百合;第七识就是“我”在看嘛,我看到了香水百合,所以我明天回头看到你,我就会告诉你说:“我今天看到那个香水百合花,好漂亮哦!”“我”今天看到的嘛,所以那是第七识;但是香水百合的这个名称,名言的种子,是我过去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懂吗?我凭什么知道,我今天一看到这个花,我就知道它叫香水百合?那个是名言的种子,是我过去曾经学习,人家告诉我,或者卖花的人告诉我说,它的名称叫香水百合,我这个名言的种子就种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我现在一看到,那个名言的种子马上就生起现行告诉我说:它叫做香水百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是用什么看呢?我们用前五识;看什么?是第六识;“我”在看,是第七识,所以每天都是这样子。你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在见闻觉知;然后你知道见闻觉知的内容,那是第六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那个分别是第六识;谁在看?谁在听?“我”在看、“我”在听、“我”在尝、“我”在闻、“我”在感触、“我”在想;所有的,都是八识的种子生现行,大概就能够明白八识心王它各别各别的功能,还有它彼此之间的关系。

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