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16、修习轨理4(普贤十大愿王)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好,我们看两百五十五页。

常随佛学,什么叫常随佛学呢?就是常随佛学习的意思。佛的八相成道,就是示现给我们众生看的。其实释迦牟尼佛的话,无量劫来祂老早都已经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八千次了。像我们也知道,观世音菩萨祂是正法明如来再来的,所以不是说祂现在化现在这个世间,祂就是第一次成佛,或者他是菩萨他就没有成过佛,都不是这样子。

佛菩萨祂们成就了以后,就是成佛了之后,不是就坐在那边,然后大家供养,大家拜祂,不是。祂是倒驾慈航,所以祂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因缘做不同的化现;还可以以任何的身相来示现教导众生,所以祂没有一定的形象,不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吗?就说什么样的一个因缘祂就现不同的身相。

那任何一个身相他都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所以我们也不能够轻易地忽视周遭的一切众生;包含畜生道它都有佛菩萨的化现在里面。那我们不能说牠是畜生道,然后就觉得牠好像比我们人类要低一点,不是这样子。

所以常随佛学的意思就是:佛祂曾经从初发心到一直修习无量劫以来,这个修习菩萨道到成佛、到最后涅槃,这整个过程为我们众生所做的一切示现,我们都要随学。我们如果想成佛的话,就要随佛来学习,作为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

所以常随佛学就是常随佛修习,学佛的种种修行。那这边讲到说,娑婆世界的教主就是毗卢遮那佛,这个是以华藏世界来讲,华藏世界的教主就是毗卢遮那佛。哪一位佛都是一样,它这边只是提到说华藏世界的教主——毗卢遮那佛祂从初发心开始,便精进不退,为了求法,布施了不可说的生命。就是这些佛祂们都是从初发心开始,怎么样圆满他们成佛的资粮呢?就是行六度十波罗蜜嘛。所以祂们曾经行六度十波罗蜜所有的这个过程呢,都是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那以求法的这个观点来看呢,祂们也是为了求法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那佛经上太多这样的故事了嘛,就是说:他如果生在没有佛的那个世间的,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呢,他为了想要求佛法,他就会到处打听说哪边有善知识可以教我佛法。那如果说好不容易打听到有一位,他即使不是…,因为没有佛出世,它可能没有佛法。那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位他可能是婆罗门教,可能是印度教,可能是其他修习外道的。可是他愿意为他说一个偈颂,就说他虽然是婆罗门或者是外道;可是他可能曾经听说有一个偈颂的佛法、佛法的一个偈颂,只要是短到四句一个偈颂,他都会为了要求到这四句话呢,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就会很远的打听到了这位能够教他这个佛法的这么一位人,然后他就向他求法。那向他求法要供养啊,他就问他说:“你可不可以教我这一个偈颂,那如果可以的话,你有没有什么要求,或者是我能供养你什么?”那一般他就会说:我不要什么世间的财物,你为了显示你求法的真诚,至诚心恭敬心的话,你就把你的皮剥下来当纸,我要书写这个偈颂给你啊,那没有纸怎么办,你就把你的皮剥下来当纸;析骨为笔,没有笔把你的骨头砍下来当作笔;没有墨水,有纸张有笔,但是要沾墨水,古时候是没有原子笔了,我们现在是不用;可是以前要用,以前我们古时候也要磨墨嘛。所以没有墨怎么办,那就是用你的血来当墨了、当墨水了,沾着你的血,然后用你的骨头当笔,然后刻在你的皮、皮剥下来的那个“纸张”上面,我就把这个偈颂写给你,你要不要?那当然是要。

所以就说明,他们为了求法的精神是这样子,宁愿舍弃生命都可以。那相对我们现在来讲就,啊,自惭形秽!就是那个佛法,就是送到门前来都还在那里考虑要不要,太容易了!

过去他们菩萨的誓愿就是,费尽了千辛万苦,然后跋山涉水。我们古代也是啊,那时候求法的心非常的切,但是交通又没有那么发达。从这个省走到那个省,可能要走好几个月,更远的话可能要上年;可是他们也愿意啊,就这样用走的(方式)。那就说明那个求法的精神是我们现代人要效法的。

我们现在因为资讯非常发达,获得佛法的这个非常的方便,老师又这么多,法门又这么多,所以我们就变成说很容易可以获得,那就不会起这个“珍宝想”,然后非常的那个难求难遇,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现在很容易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佛的修行人会比较轻慢佛法的原因,就是获得太容易了。

所以这边就讲到,这些都是我们要学、常随佛学嘛。那佛祂是这样子来舍弃生命,为了求法的缘故。那我们现在要效法祂的也是这个精神、求法的精神。我们是用至诚恭敬来求任何一个法的话,我们对这个法都会很快的成就。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很快成就的原因也是出在这里,我们求法的精神不及古人、也不及佛菩萨他们那个曾经为了累积成佛的资粮,所修的那个难行苦行的精神,是我们现在所不及的,所以我们要学习。

那现在我们怎么学习呢?就是如果以求法的这个观点来看,就是我们非常的慎重,非常的恭敬,觉得非常的珍贵、珍惜。不要以为说现在求法好像非常容易,就很容易成就;刚好相反,你越容易获得这些佛法的资讯就越不容易成就。我们现在是上电脑,你要什么就都有啊。慢慢他们所有的佛法的内容,或者是《大藏经》,什么佛法内容全部都输入电脑以后,以后根本就不用出门,你在家里上网路你就要学什么法门都有,因为他慢慢会输进电脑,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是先皈依“电脑上师”,然后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变成说我们到时候要有南传的法门也有,只要一上网就有。哦,你要显教什么净土宗、什么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律宗上网就有;密教大手印、大圆满、什么红、白、花、黄四教,上网也都有,看什么法都有,你想说那个时候会生起恭敬的心吗?对法,因为太容易了,懂吗?他不要去拜师的,对不对?他只要上网。不用千辛万苦,还要飞到尼泊尔、印度。

以前是爬山涉水,长途跋涉这样子,费尽了千辛万苦花很长的时间才找到一个老师。现在不是,在家里根本就不用出门,所以他当然就不会像过去这样,好不容易才求到一个法,他会非常的珍惜,那也是为什么古代人非常容易成就的原因。他也很单纯,他不复杂,因为没有那么多法门会打架,懂吗?

我们现在学两个法门以上,就两个法门就开始打架,我们会觉得矛盾冲突:学密宗可以同时修净土吗?又可以华严再加进来,天台再加进来,会不会很混乱?显教可以学密教吗?南传的再加起来会有什么后果吗?所以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很复杂,越复杂就越难成就。因为所谓的成就或者是见性,是你这些全部都放下了之后它才能够现前的,对不对?我们说过二元对立的这个观念打破之后,我们的那个自性才有机会现前。

可是我们这么混乱,这么混乱就是要不断地分别执著种种的法门嘛,因为你要选择一个法门你就很累了,因为你要上网找这个资料,上网找那个资料;然后都没有修过,你还要比较哪一个比较殊胜,因为要找最殊胜、最快的,又快又短又好用,对不对?所以光是要找一个适合,觉得说适合自己,或者是最快速、最殊胜的,独一无二的,他就已经乱成一团了,他哪里什么妙观察智?什么,通通没有。他就是在二元对立的那个分别执著之下,一直在寻求他觉得说最殊胜或者最适合他的那个法门,他就已经混乱得不得了。

然后又因为贪、贪欲的缘故嘛,他总觉得说“我学了这个,会不会有更好的?”他总是在找,那个骑马找马,懂吗?他学了一个还是不放心,“会不会有更好的、更快的?”所以他也不安心啊!那心安不下来,我们的自性怎么可能显前呢?因为自性现前是现量境嘛。他不断地分别执著,哪来的现量境?根本没有机会开悟,懂吗?所以就变得说你的资料越多、资讯越发达,他不但对佛法越轻慢,而且分别执著妄想会越多,所以他就越难开悟。所以越来越末法的时代的众生,是越来越难开悟。那我们分析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跟这个求法的精神(有关)。

现在讲到佛,祂们为什么能成佛,第一个我们要效法就是求法的精神呐。我们虽然现在很容易获得;可是我们现在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还是像古人、像佛他们示现的这样的一个至诚恭敬的心来修学任何的法,应该都很容易成就的。

好,这是第一个,我们要效法的。

这边也讲到说:曾经舍身的数量来讲,只是把皮剥下来当作纸;把这个筋骨打断,然后拿一根骨头来当作笔;刺血为墨,这样子来书写经典的数量呢,也可以堆积得像须弥山这么高——这就说明为了佛法舍弃生命,可以堆得像须弥山这么高,曾经舍弃的生命有这么多,这是以自己的这个生命来讲。那舍弃身外的,就是身外之外的这些外财呢、财物啊,那人间最高的就是国王嘛,可以舍弃王位的。释迦牟尼佛就是为我们示现人间最高的享受、最高的地位、最高的名望祂都可以舍弃了,那就没有什么可不能舍弃的。

所以第二个我们要效法就是全部的外财都是可以舍的。那佛祂们的示现也是啊:为了恭敬求法的缘故,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吝惜,更何况是身体之外的王位啊,那属于国王的城市,整个国家都是他的嘛,所以大城市小城市,然后小到那个村庄也都是国王的,他也可以舍弃。那国王的一切的享受:像宫殿啊,园林啊,他也可以舍弃。

所以这就说明了,不但是内身这个生命可以舍弃,外财也全部都可以舍,全部都可以舍得光光的,然后行种种的难行苦行圆满成佛的资粮。圆满成佛的资粮是从布施开始,舍放下,不但世间的要舍,出世间的法也要舍,佛法也要舍,才可能究竟圆满成佛。

就所谓的法执。对修行来讲是可以做到世间的淡泊名利呀,过一些粗茶淡饭的日子,都没有问题呀;吃素啊怎么都没有问题;可是他会对法执著,那个问题又产生了,所以他还是不能够开悟成佛。所以不但世间的这些种种要舍,出世间的佛法也要舍,才能够真正的成佛。

那他圆满了十波罗蜜,累积了这个成佛的资粮,之后祂就可以成佛。那一般在人间示现都是菩提树下成佛。成佛之后就有种种的神通变化,然后祂可以“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祂可以显现不同的佛身,处在不同的会场,为不同的众生说法。对不同的身相呢,就是度化不同对象的众生。

所以我们只看外在的形象说他是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又错了!因为很可能我们看起来脏兮兮的乞丐里面他就是佛菩萨的化现,你敢说没有可能吗?是不是?你想流浪狗里面不会有佛菩萨的化现吗?也不一定,对不对?你们新加坡有没有流浪狗?台湾是已经多到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对呀!那个会被我们全面扑杀的,难道里面没有佛菩萨的化现?很难说哦。所以“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所以佛菩萨不是说祂一定是这样相貌端严,然后好像看起来就很值得人家尊敬,不一定是这样的身相化现。各种身相,就是不同的因缘,你就会碰到,那他就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你因为碰到他,他跟你讲一些话,或者是给你有特殊的那个觉受,突然突飞猛进的那个修行,好像突然就是因为遇到他,然后他告诉你一些或者是什么样的特殊的一个因缘。那之后你才回头想:诶?他就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就在不同的因缘你会碰到,那我们会把他当作是凡夫嘛。

譬如说你去朝山,路上,就会突然碰到一个什么人,然后可能那一两天就会给你做饭,或者是你刚好生病,想去朝山,但是半途中间然后病倒了,突然就会碰到一位陌生人来照顾你,那你去想说“诶,我运气还不错,会刚好碰到有人照顾我。”你也没有想很多。把你照顾好,然后你就又可以继续走。诶?他不见了。对!

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嘛,你们都看过吧?问他如果以后要找你怎么报答你?你告诉我你在哪里?他就跟他说:我在五台山的哪一座山。结果去那边,人家才跟他说,你碰到什么?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对,人家说你碰到文殊菩萨了。或者你去朝地藏的九华山,也可能就碰到地藏王菩萨的示现,我们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都不敢轻易地忽略身边的任何人,因为他就可能是菩萨的化现。这边也讲到,有不同的身相的,譬如说:祂要度化的是初地以上菩萨,那祂所化现就是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我们凡夫看不见的,我们只能够看到化身佛。所以为初地以上、登第以上的菩萨说法的,他们看到的那个佛就是圆满报身佛。所以就不同的对象,祂所示现的身相也不一样啊。我们现在,那个圆满报身佛示现(对)我们也没有用,我们弄不清楚。

所以示以圆满报身及胜应身,胜应身就是比较殊胜的应身(应身有殊胜的,有比较粗略的),所以圆满报身或者是胜应身呢,祂所说法的对象就是大菩萨、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祂就是处在诸大菩萨的众会道场,说大乘法。

那如果声闻缘觉二乘、小乘人呢,那祂化现的就是只能够是劣应身了,因为胜应身的话也看不见,也不能够相应,所以祂会化现这个劣应身处在声闻或者是缘觉二乘人的众会道场,为他说四谛、十二因缘法。

或者如果是世间的转轮圣王啊,或者是那个小国王大国王啊,他所遇见的呢就会是应身佛,就是我们所谓的化身佛,处在转轮圣王或者是小王眷属的众会道场,为他们宣说仁政之道,就是怎么样来统理这个国家,譬如说行十善业,大部分都是行十善业。因为转轮圣王他出世呢,他治理国家就会让人民…,他制定的法律就是大家来行十善法。所以祂宣说的就是这个仁政之道,就是十善业的内容,让全国的人民都来遵守这个法律。

那处在这个刹帝利(印度有四个种姓嘛,刹帝利就是印度来掌管政权的贵族,就称为刹帝利。)那婆罗门是掌管宗教跟教育大权的这一族,就是婆罗门。或者是长者,长者就是他又要具备十个条件,有十种德相的我们称为长者。或者是居士,这边的居士跟我们现在称呼的居士就不太一样。当时印度所称的居士是从事农工商,就是比较富贵的,比较有财富的人,比较富有的人才称为居士。所以最原始的居士是居财之士的意思,非常富有的,不管他是从事农业还是工业还是商业,非常富有的人,我们才称居士。我们现在是称在家为居士嘛,所以跟最原始的这个居士的名称是不太相符的。那如果是这些对象呢,就是为他们宣说适合他们身份地位的这些佛法的内容。

那如果处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为之说法,就是不同的对象,然后说不同的法。

佛处于以上种种的众会道场,“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就是:佛说法都是一个音声;但是不同种类、不同根性的听,听到佛一音演说法,他听的都是他要听的,适合他的那个内容,这就是佛功德殊胜的其中的一个,佛才能够做到,那每个众生听的都是他想要听的、最适合他的那个内容;可是佛说法是以一个音声说法,才会说“众生随类各得解”,随不同的种类都听到他能够理解的那个范围的内容、佛法的内容。

然后可以满他的愿,譬如说他有一些祈求或者是希望的事情呢,他也可以这个时候获得种种的那个愿求,可以满他的愿。

所以佛说法的音声呢如大雷震动,到处都清晰可闻。用这个大雷震动就比喻佛的音声可以远传的意思。打一个雷你不管在新加坡哪个地区都听得到嘛,是用雷声来比喻佛的音声可以传得非常的远的意思,而且又听得很清楚,不用麦克风的。我们还要抢麦克风,人多一点就听不清楚;可是佛说法的音声可以遍一切处,不管你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听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佛祂的功德。

而随着众生不同的欲求都能够让他满愿成就,度化众生的因缘尽的时候,最后示现涅槃。所以佛呢祂可以寿命自在,他要留多久不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是看当时的众生的因缘:众生因缘应该得度的已经得度了;那这世还没有成熟的,就我们昨天讲的那个树上的果子还没有成熟的,你不能摘。还没有成熟的,这世不能解脱的,已经种下了将来得度的因缘,因为已经跟他结缘了嘛,所以将来呢还有机会来度化他。所以祂这个事情已经完成的话,祂就会示现涅槃。所以佛能够留在这个世间多久,是看众生的因缘,而不是佛祂自己可以决定的。可是佛的寿命,祂是自己可以自在;但是祂不会决定说“我要留多久”,而是看众生的因缘差不多了,该度的也度了,这次度不了的也没关系,将来还是发愿要度。

那佛会应化在哪个地方,你说为什么不在中国还是新加坡,为什么会跑到印度去?释迦摩尼佛为什么到印度?所以也是众生的因缘成熟了,要看那个父亲母亲跟他的一个因缘,所以他会选择在那个王宫来出生。就是众生的因缘成熟,祂就会化现在那个地区。所以佛祂要到哪边去受生、去示现受生,也不是佛祂自己决定的,也是看众生的一个因缘。

所以佛整个的示现其实都是众生的因缘在决定,不是佛祂自己的意思,佛已经无我了嘛,祂怎么有自己的意思?

所以就是讲到这个度化的因缘尽的时候,最后示现涅槃。我们就要明白:不是祂寿命只有这么长,不是;而是众生的因缘差不多了,祂就示现最后的涅槃。

所以从整个过程初发心开始,到行种种难行苦行,到最后成佛,成佛之后的说法,然后入涅槃为止——这一切教化都是我们要随学的内容。也是没有时间,永远随学,就像随学毗卢遮那佛一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都碎为微尘,每一个微尘代表一佛,如此无量无边的佛,所示现的教化,我都随学,每一位佛都是我们随学的对象。一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随学才尽;但是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我的随学呢也没有穷尽的时候。如此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没有间断,恒常以清净的身语意三业修常随佛学,永远没有疲厌的时候。

所以佛呢就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我们跟随祂的那个足迹来修来学就对了。

第九,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应该恒顺哪些对象呢?恒顺众生这个“众生”指的是什么呢?一切的众生。不是我喜欢的我才恒顺,不喜欢的我就不恒顺,不是。一切众生都是我们恒顺的对象。

那所谓的“恒顺”什么意思呢?是不是他要怎么样,我们就完全配合,对不对?他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喽,这叫恒顺,对不对?恒顺众生是怎么个恒顺法?恒顺他的贪瞋痴?恒顺他的烦恼?还是怎么样?

我们看:所谓恒顺众生,就是对尽法界虚空界十方的一切国土中的所有众生,不论何种差别,我都恒修随顺。这个就是说:我们恒顺的对象不是只有新加坡,也不是只有一个小小的地球,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整个虚空法界的一切众生我全部都恒顺的,心量就是无量无边了。

所以我们若家里几个人都没办法恒顺的话,你说要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恒顺,我看也是有困难。所以我们现在怎么来练习呢?也是先周遭的:从家人啊,到朋友啊,或者是你所接触的人,尽量先从这边来练习;如果身边几个人,这样小小的几个人都做不到的话,那恐怕很难做到这个虚空界、整个法界的众生我们都随顺。所以我们知道随顺众生是无量无边的。

那众生的种类有哪些呢?这边接下来就讲到众生的种类,看是以他身的种类的不同,就是有卵胎湿化;还是以他住处的不同来分众生的种类,或者是种类的不同、不同种类的众生来分——它是以这三种来分一切众生的这个类别:

第一个是身类的不同,有四身的差别就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胎生我们比较明白。什么是湿生呢?就是它先从母体先排卵,那个卵呢就留在外面的环境,已经排出来了,在体外了,在那个比较潮湿的环境,卵在那边孵化,借的那个湿气来孵化那个卵,所以叫做湿生,所以它主要是借着那个湿气,然后把那些卵孵化出来,所以叫做湿生。象虫、蚁,地下的那些虫,或者是蚂蚁、鱼虾,它其实都是湿生的。

化生。化生就是不需要借这个肉体,他不同的业他就能化现不同的身相。像天人也是化生的,地狱的众生也是化生的,地狱不用说怀胎,然后才生出那个,不用;他就是看怎么样受什么苦,然后好像死掉了,可是他马上又化生出来,所以地狱众生是化生。天人也是化生,不需要借着母胎,然后来怀孕生孩子。是从头顶啊,肩膀就蹦出来,就是几岁的那个婴儿的样子,所以他是化生的。

欲界众生是男性的来化生,不是女性的,所以那个生小孩是男众的事情,男的天人的事情,从他的头顶或者是肩膀直接就生出来。它不同的天,那生出来的那个小孩跟我们人间来比的话,就有的是看起来三四岁,那有的是五六岁。不同的天,他直接化生出来的那个婴儿的那个年岁就是不同,所以我们也说他是化生的。

那第二个,是住处的不同来分这个众生的差别。有依于地水火风四大而生住的。我们都是地居的众生嘛,人类是生长在这个大地以上的,所以他是依于地而生。那水的话就是鱼啊,所有大海里面的生物都是属于水。火、风,有些众生是依于火大而生而住的;那有些是依于风大。所以火大里面也有不同的众生,只是有一些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就是在火里生存的那些众生,就是说他是生在火中然后住在火中,我们一般是看不见的,他也有一类的众生是生在火中的。那风大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依空而住的就是指住在虚空界的,以空为居住的,这个就是欲界的第三天开始。欲界的第一天是四天王天嘛,第二天是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我们知道它已经在须弥山的山顶了,对不对?所以须弥山再上去就是空了。所以第三天、欲界天的第三天开始,他就都是依空而住,所以夜摩天啦、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是依空而住。因为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住的嘛,那第二天忉利天就是已经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了,所以再上去就是都是依空而住的,所以第三天开始都是依空而住的众生,欲界天的天人。

那也有依这个花卉树木而生住的,就是植物啊,那个开花里面有它的花心或者是那个树干有一些小虫子,有一些树叶我们这样翻过来,上面有虫卵嘛;或者是有很多那个昆虫它就是依这个植物而生长的,所以花卉或者是树干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这个小虫,一些动物是生存在这些地方的。

那有一些鬼神也是依花卉树木而住,这我们就看不见了。像花有花仙子,不是吗?有一些是鬼神之类的,那他的家在哪里?就在这个花里面,所以这棵桃花树、还是这棵牡丹花,它就可能有这个,我们都称为花神了,把他好像人物化了。我们中国,就是十二月份都有那个月令的那个花,那他们就说都有那个花神。那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就知道那个指的就是现在讲的这个,他是依花而住的鬼神之类,并不是真正的花神,鬼神之类的那也可以说他是,花神也算神嘛,鬼神的神。只是说有好的有不好的,也有的鬼魅会害人的;可是有的是善神嘛,所以还要再看。

那有一些也是依树木而住的。所以那个年代很久远,特别高大的树木,也一般大部分都有鬼神居住在那个树里面。所以你砍树的时候就很可能就砍到他了,所以一般我们都会前三天会先跟他打个招呼说:三天以后我要来砍树了,麻烦你搬家这样子。所以我们会先绑个红线,那棵你要砍的树,三天之前你先绑个红线,然后插那个燃香插在那个红线上,跟他说:“我三天之后要来砍树了,那个就是请你搬家,不然会砍到你。”就是跟他打个招呼,就是告诉他一下,那他就会离开。那我们如果没有告诉他,就直接就开着车子用那个电锯就开始锯,那就很可能会伤害到他,因为他不知道你那天要去锯树。那如果说,那他的身形就是像那棵树这么长的话,你从中间砍过去就等于砍到他的腰一样,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会因为你那个砍伐而变得遍体鳞伤,所以一般我们要很注意。那就是我们了解有一些的植物花卉呢,它其实也有鬼神居住在里面的,这就是住处的不同。

第三个是种类的不同,有种种的差别,有种种的类身,还有种种的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的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心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就是那个地方是一个小村落,或者是城邑,就是城市的意思,比较大的我们叫城市,比较小的叫村庄聚落。

这是讲不同的众生,那居住不同的(地方)。

还有呢,一切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还有两个脚的、两脚蛇。没有脚的像蛇,那个蚯蚓,是没有脚的;或者是两个脚的,四个脚的,多个脚的,很多脚的,像蜈蚣螃蟹,它就比较多脚的;是有色的还是无色的,是有想还是无想的。有色的就是有欲界跟色界的众生有形象颜色可见,有色身的我们就叫做有色。无色的话,就是无色界的众生,就无色,他只有心识的活动,就是精神的活动,而没有形象可见,没有颜色没有形象。那有想,有想就是指无色界的识无边处天的天人,他只是依识还有想(不是有五蕴嘛?色受想行识,他是只有想蕴和识蕴的活动,没有色蕴,所以我们说他是有想)那另外一类呢,是指欲界跟色界,这个上界就是色界一部分的众生,也是具有精神活动,我们都称为有想。像我们就是有想嘛,有心识活动。

这个识无边处,就是我们要知道:那个无色界有四天,对不对,哪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色界有这个四天,我们叫做四空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因为接下来要介绍这个,我们要大概知道名称是什么。

所以他现在讲说有想就是识无边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所以它是无色界的第二天,识无边处的众生;或者是欲界还有色界的一部分。

那无想呢,无想就是指无色界的无所有处,这就是第三天嘛,无色界的第三空天,就是无所有处天的天人,他能够暂时伏住第六识不起作用,因此他没有妄想的分别心,所以叫做无想。那另外一类呢就是指色界的修无想定的,他死后就会生在无想天,这一类的我们也称为无想。所以无想就有两类了。

非有想非无想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第四天。无色界的最高就是非想非非想,就是你不能说他有想也不能说他无想,他没有像前面识无边处的那个粗想,但是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想,他还有细想、还有很微细的心识活动,所以不能够说他是有想,也不能说他是无想,因为他不是完全无想。

所以它这边说非有想非无想:非有想指的就是不可以说他是有想,已经没有识无边处天人的粗想了;非无想呢就是说他也不是无想,不是像无所有处天人的完全无想,因为他还有一些微细的细想。那这个细想就是还对三界有一些执著的这种微细的心识活动;所以他虽然已经在三界的最高了,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是最高了;可是他还是没有办法解脱的原因,就是他那个微细的心识活动就是说明他的执著,还有很微细的执著,也是因为那个执著让他没有办法出三界,所以说他并不能够解脱,这就是指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的天人。

这是一共是三种。以上不论身类的不同,住处的不同,还是种类的不同,所有的众生呢,我们都要修恒顺,随顺众生而不违背,并且以种种的承事,种种的供养——重点是这个哦,这些不同种类的众生,我们全部都要随顺。怎么个随顺的做法呢?现在讲了:种种的承事、种种的供养,就好像承事供养你的师长、长辈、你的上师、阿罗汉或者是承事供养佛一样,一样哦。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说还有分别的话就是:我到道场,我可以恒顺,我在师父那边可以恒顺;可是回到家里就不一定了。所以我到道场当义工的时候,我很发心,又是扫地又是抹桌子,又是煮哦,都很开心,心甘情愿;可是一回到家,见到那个冤亲债主,要做同样的事情,他的心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没有做到恒顺众生。

它说的恒顺众生就是说:我们对我们的上师,或者是值得我们恭敬的人,或者是佛,我们愿意做什么样的承事供养,对一切的众生无二无别,没有分别心地都是做同样的内容,然后同样的是心甘情愿,然后同样的法喜充满——这才是恒顺众生做到了极致。

所以我们现在怎么练习呢?就是打破这样的执著,不是只有上师的话才听,而不是在上师那边才什么事都愿意帮忙;可是回家就看情况,就是有差别待遇这样子。因为不同的对象,然后我愿意承事供养的事情的内容我可能就会有一些差别,那是我对一切的对象有差别。我喜欢的人,我可以谈心的,我觉得比较知己的;然后不太能够沟通的,或者是我不愿意见到他的,最好在我面前消失的——我们会把不同的众生,然后在我们内心分不同的等级,然后有差别对待。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没有办法圆满现在讲的恒顺众生,因为我们对一切的众生在我们的心里有不同的差别。

这不同的差别说明什么呢?我们就没有办法平等地对待,不能够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就说明我们的大悲心不能够圆满,大悲心不能圆满,菩提心就不能圆满,菩提心不能圆满就不能成佛,重点在这里。

所以我们怎么样做到平等心,我们才能够因为有平等心,所以你就有大悲心,有大悲心,所以你就有菩提心、有菩提心圆满,你就可以成佛。所以恒顺众生就是教我们、其实教我们怎么样以最快的速度累积成佛的资粮,只要你能够做到恒顺一切众生,就像承事供养佛一样。所以你现在恒顺众生,就等于是你现在承事供养一切众生,就等于是承事供养一切佛一样的,那我们是不是累积资粮就很快了?它的原理在这里。

所以这段是重点,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来修这个恒顺众生,就是以种种不同的承事。承事是什么?为大众服务嘛,这就是承事、做事情,任何没有什么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是我喜欢做的才做,不喜欢做的我就不做。任何事情,只要我有机会,我们像供养佛也是一定是全心全意嘛。所以我们面对一切众生也是全心全意呀,全心全意来做承事供养,跟佛没有差别,这样子来做。

对于病苦的众生,我们就为他解除病苦,我们就作为这些众生解除病苦的良医,有病苦的众生,我们就好像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一样去治疗他的病苦。那我们的病是什么病最严重?无明最严重,烦恼最严重,现在讲的是这个;不是叫我们去学医,去学中医西医,然后来为众生治病;会的话是很好,它这个还有另外一重。你会医病当然是很好,那你还有另外一重意思就是说:烦恼、无明的病,我们修学佛法,我们有戒定慧,我们有无量的法门的善巧方便,就是不同的众生我们就有适合他不同的法门去教导他,因此就可以解除他无明烦恼的病。

对于偏失正道的众生,我们也可以指示他一个正确的道路,因为我们本身有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可以引导他走向正确佛法修行的路,而不会有所偏差。所以对那些已经偏差的众生,我们也要用智慧跟善巧方便去让他怎么样?导正他走向真正的,那个正知正见的佛法的道路上来。

对于处在黑暗长夜的众生呢,我们为他作大光明,这个不是说去帮他点灯他就有光明。点灯也是要点的,很重要,它是象征的意思。这无明的黑暗嘛,生死的长夜,就是轮回的生死的长夜、漫漫长夜;那我们希望能帮助他解脱,就这个意思。

那对于贫穷不见自身宝藏的众生呢,使他能得自性的宝藏。这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开始搜集宝贝?不是!开始把宝贝丢掉,然后去找自己的宝贝,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那个宝贝。那个找不到宝贝的,我们要帮助他找到他的宝贝:什么是菩提自性,让他去找到,你要有方法让他找到。好像我们现在练习的这个止观法门就是帮我们找到自性的宝贝呀。

那菩萨就是这样的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重点在这边:因为菩萨如果能够随顺众生呢,就等于随顺供养诸佛;如果我们对于众生能够尊重承事,就等于尊重承事一切的如来;如果我们能够令众生心生欢喜,也就是让一切的诸佛如来欢喜——就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我们要修恒顺众生;也是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能够迅速累积成佛的资粮。因为你恒顺众生,这所有的功德就好像承事供养诸佛如来一样的功德,那是不是很快就累积资粮了?所以我们让众生欢喜,其实就是让诸佛欢喜。

为什么要修恒顺众生呢?因为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悲心为本体的缘故。这边就讲到:有大悲心,才能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圆满才能成佛。所以因为诸佛如来都是以大悲心为本体的缘故,由于见到众生苦,生起了大悲心。悲就是拔苦嘛。我们见到一切众生苦,不是只有生病的苦,还有轮回的苦是最苦的。所以我们不忍心,希望他能够解脱,希望他能够开悟成佛,就生起了这样的一个大悲心;因为有大悲心,才能够生起菩提心;那菩提心圆满呢,才能够成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恒顺众生的原因。

它这边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这个道理呢就好像旷野中的沙石,在这个旷野当中,沙石当中呢有一颗树、有一棵大树王。那我们要让这个树不会枯死,怎么办?浇水嘛,浇水就等于是我们的大悲水,要浇这个大悲水,这个菩提树王它才能够开花结果。用这个来比喻,如果树根得水,它的枝叶花果就会非常的茂盛、非常的繁茂。

那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这个生死轮回的旷野当中,想要成就佛道呢,就是菩提树王这棵树呢就是指成佛,你想要成佛,那一切众生是树根,你要成佛,你要把这棵树怎么样?灌溉得非常的茂密。那个树根是众生,所以你要浇大悲水,让这个树根可以吸收到很好的水分,然后这颗树才能够枝叶茂盛,然后生出那个花果来,花果就比喻菩萨、佛的果位,才能够开花结果。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根,我们不要让它干枯掉,所以要浇这个大悲水,滋润这个树根后,这个菩提树王才能够开花结果。

所以它说:一切众生就是树根,那诸佛菩萨就是花果,我们只要以大悲心来饶益一切众生,就能够成就诸佛菩萨智慧的花果。何以故?为什么要修恒顺众生呢?如果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一切众生,就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可以成佛的意思。所以菩提佛果是属于众生的。如果没有众生,一切的菩萨最后也没有办法成就佛果。

所以我们成佛要靠什么?要靠众生;没有众生,我们成不了佛,所以众生是我们积聚成佛资粮的什么?最重要的因素。离开了众生我们可不可能成佛?离开了众生,你跟谁布施?没有这个圆满我们功德的资粮机会。所以说,对一切众生,由于心平等对待的缘故,就能够成就圆满的大悲心,以这个大悲心来随顺众生,就等于是成就供养一切如来。菩萨应该像这样修随顺众生,一直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为止;但是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我的愿、我的随顺呢也没有穷尽的时候,尽未来际,念念相续,没有间断,恒常以最清净的身语意业修随顺众生,永远没有疲厌的时候。

所以那个想躲起来的,想躲起来闭关的,他如果没有发菩提心的话,他在关房里面很难成就;因为他是想要成就自己,然后躲起来,然后远离人群。所以远离了众生,你根本没有成佛的因缘。就算假设:就算你可以成佛的话,你也没有众生可度,为什么?因为你不跟众生结缘,你就是一个不小心成佛了,没有众生要来亲近你,为什么?因为你在行菩萨道过程当中,你不跟众生结缘、你不广结善缘,所以这样根本就不可能累积成佛的资粮,一个人修的话,根本没有、不可能累积成佛的资粮。所以假设就算你能成得了佛,也没有众生可以度。所以这个修恒顺众生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