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选择字号→ 特大

78、菩提心生起之量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讲于台北新店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我们修发菩提心这个法门,要修到什么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菩提心已经圆满了呢?那就是用这几个原则来检视自己,或者是检验自己发心到底圆满了没有。

第一个就是:能不能做到心心念念都在众生身上。就是念念都是护念众生的心,而不是护念自己自私自利的心,看这个转过来了没有。想到的都是众生的事情,从此以后不再为自己打算。

如果是为自己打算的话,他开始学佛的时候,譬如说:经论上说要断十恶、行十善,为什么要断十恶呢?因为怕堕三恶道嘛,所以为了“我”不要堕三恶道,“我”就断除十恶业;“我”为了要求人天果报,所以“我”开始行十善业;“我”希望再得到人身,所以“我”守五戒;“我”觉得娑婆世界太苦,所以“我”修解脱道,生起出离心,是“我”想解脱。今天发菩提心、行六度,每个师兄都认为自己是修学大乘的,我走的一定是菩萨道嘛,“哎呀!小乘自我解脱、自了汉,太自私自利了。”可是我们真正的是为了众生才想开悟、成佛的吗?

所谓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今天上求佛道不是为了自己想成佛,是为了要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因为有了这个空性的智慧,我才可能真正的不再执著,不管是我的执著、还是法的执著,要见空性之后才能够做到,所以我上求佛道;所以我上求佛道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下化众生、是为了利益众生,我今天才要开悟、成佛,不是我自己要成就、我自己要成佛。

即使今天修菩提心这个法门,也看到经论上说:菩提心是最好的守护,只要发菩提心,你身上不用再戴什么平安符啊、还有什么?佛牌、嘎屋里面放很多加持物,都不用,你就带着菩提心就可以走遍天下,因为菩提心是最好的守护,是因为它可以保护我行遍千里,所以我才要发菩提心。在修行的道路上,我怕遇到人或者是非人的干扰,发菩提心又是最好的守护,所以我为了要让我的菩提路没有障碍,最好鬼啊、魔啊、什么的都不要来骚扰我,人、非人从此远离我,我用菩提心来挡一切的干扰、一切的障碍,希望能够尽除一切的障碍,这样对不对?

从初发心学佛,从断十恶业、行十善业,然后求解脱,一直到想开悟、成佛,如果你都带一个“我”的话,最好的果报是什么?带着“我”修行,最好的果报是什么?如果你可以断恶修善的话,是什么?就人天果报而已啊,小乘初果有没有份?你修了半天,以为你是修大乘,结果初果也没份啊,因为初果怎么样?已经断我见、断身见,已经没有萨迦耶见了,那个是初果。所以你如果还带着“我”来修行的话,你就是连初果都证不到,你别想成佛了,痴心妄想!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心甘情愿,把那个“我”的执著,还有对“法”的执著放下,要不然修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的。你连自己解脱的能力都没有,你哪里有能力去帮助众生解脱呢?

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检查自己,是不是心心念念都在众生身上,如果心心念念都护念自己的贪瞋痴、护念自己的习气、烦恼的话,那菩提心你不管发几辈子也不可能圆满啊,是不是?所以第一个我们检查自己的就是:还会不会为自己着想,是不是已经利他的心胜过自利的心了?如果是的话,就是第一个条件已经圆满了。

第二个条件,就是检查自己有没有退失菩提心,也就是菩提心戒有没有守得好。只要一念退失菩提心就怎么样?就破戒了。所以常常有人问说“我要不要去受菩萨戒?”,一般菩萨戒是什么时候受的呢?《广论》怎么说?先有愿菩提心嘛,再学习什么?菩萨戒的内容,看自己能不能守得住,接下来呢?发菩提心,是发了菩提心之后,再去受菩萨戒,这样才不容易违犯菩萨戒的内容。如果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就是什么?常常弃舍众生嘛,你一念弃舍众生,就犯了菩提心根本戒了。菩萨戒的根本戒就是退失菩提心,或者心中弃舍众生,就已经犯了根本戒,所以你不可能菩萨戒能持得好。只要你心中放弃:“这个不要度、那个不要度,这个很难度、那个不想度”,你就犯了根本戒了。

所以除非你真正发心,不然常常会退失啊,心情好的时候还OK啦;可是我自己都自顾不暇的时候,我怎么可能想到众生呢?心不平等、有对象差别的时候,也不可能做到啊。我喜欢的要度、不喜欢的还是不要度啊。慈心、悲心也发不起来,我都苦得要死,我还发愿一切众生的苦在我身上成熟?我还巴不得看可不可以转移出去。我每天都心情苦闷,我怎么可能希望一切众生快乐呢?我都不快乐了,对不对?所以慈心也发不起来、悲心也发不起来啊!

那你去受个菩萨戒,你可能持得好吗?所以受菩萨戒一定是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再去受戒,这样也才能够保持那个戒体不失。

其实声闻乘的戒律也是同样的道理,小乘戒律什么时候去受?什么时候去受戒?你真正生起出离心才去受戒啊,要不然也是很容易犯,那个戒体能不能保得住也很难说嘛,是不是?

所以第二个条件就是说,因为能够不弃舍众生、不退失菩提心,所以菩萨戒也能够持得很好,因此随时身口意都能够做到问心无愧。我们做错事情的时候怎么样?有惭愧心嘛,然后心中有很多秘密嘛,然后又有覆藏心,希望那个缺点、有违犯戒律的,最好是不要让人家发现,以免破坏他对我的印象,然后怎么样?破坏我自己的形象,我是一个久修的学佛修行人,怎么可以让人家破坏印象;可是做错的事情怎么办?就藏起来啊,不要让人家发现,这样有没有问心有愧?有啊!随时都觉得愧对众生,因为这件事情没有圆满做到。然后,唉!昨天又哪一句说错了话,然后每个起心动念自己看得最清楚,是不是贪瞋痴慢疑,什么根本烦恼、随烦恼也从来没断过嘛,所以怎么可能心安理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所以每每夜半醒来怎么样?想到过去种种违犯的过失,也是怎么样?惭愧得无地自容。

所以真正要做到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是不愧对自己的心,是因为心没有亏欠,没有亏欠众生也好、没有亏欠戒律也好、没有亏欠佛法也好。而且戒律是什么?定慧的基础,戒律没有办法清净的话,也不可能得定,因为心中常常不安嘛,做错事、说错话,心中充满了烦恼。心不安也不可能得定,不管你用什么法门,很难得定。所以得定的基础一定是从戒律来,你随时心安理得,没有什么愧对,没有什么惭愧、羞愧心的话,很容易就得定了,不管从哪个法门入手,很容易就得定;有了定才可能有空性的智慧嘛。所以戒律是基础,这个做不到的话,你也不可能圆满的发菩提心。

所以第二个条件,怎么样检查自己菩提心圆不圆满,就看你菩提心戒有没有常常持守,就是念念都在这个戒律上,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能舍弃众生、忘失菩提心。因为定慧对菩萨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都是烂好人嘛,“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怎么来的?就是因为没有空性的智慧,什么事情该做不该做,决定模棱两可、不知所措,都是因为定慧力不足的关系,心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然后又没有智慧的判断,以为自己在行菩萨道、以为自己在发菩提心,做的都是什么?祸害、下流的事情。

第三个,就是检查自己心是不是恒常在欢喜当中。这个欢喜是怎么来的呢?一定是发菩提心来的,不是真正发心的人,他不可能恒常欢喜,顺境有一点欢喜心,可是逆境他就欢喜不起来;善缘可以有欢喜心,恶缘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生起欢喜心。所以想要恒常欢喜,就不管顺缘还是恶缘、顺缘还是逆缘、善缘还是恶缘,全部都是什么?都是菩萨道。我们讲过可以转恶缘为菩提道,顺境可以发心,逆境也可以发心,善缘恶缘都可以发菩提心,所以他心恒常欢喜是从这里来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慈悲,等视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对象的差别,对谁都一样,随时随地都是希望众生欢喜,远离悲苦。

所以他每天的心中都是充满了宁静、安详、快乐、满足,最重要是这个满足。因为当你满足的时候你才会快乐;你缺这个、缺那个,今天求这个、求那个,你心有匮乏的时候,你是不可能欢喜的。然后又求不到,怎么样?就求不得苦嘛,求到又怕失去,也还是苦啊!所以当我们心中真正感觉充实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生起欢喜心,满足、无所求。对目前自身的身心状况非常满意,对外在的环境非常满意,对国家、政府、社会非常满意,整个地球、整个世界、法界非常满意。

所以我们不用去那边静坐嘛,我们在这边静坐也一样发菩提心,共襄盛举啦,我们这边的磁场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是慈悲的磁场,对不对?所以就是这个满足非常重要;不然就是会挑剔,你再怎么做,他还是有意见啊、还是不满意啊。所以想到我今天不用自己耕田,我就有饭吃,是不是应该很欢喜啊?种田多辛苦啊!现在外面三十几度,还要拿着锄头去,现在春天还要去插秧诶,所以我们是不是很幸福?我们不用织布就有衣服穿,还有名牌的选择,是不是很幸福?每条路都给你铺得那么平坦,出门又这么多交通工具,不用走泥巴路嘛,我们小时候乡下都走泥巴路啊,然后道路崎岖不平啊,你如果打赤脚,还会脚受伤啊,你看我们现在的路多平坦,有没有充满感激之心?也没有啊,为什么没有?我们就好好检讨了。

所以我们每一刹那都在受用众生辛苦血汗的、流多少血汗的成果,我们就拿来受用了,觉得理所当然,一点都没有想要回馈的心,也没有感激的心。所以我们不满足的原因在这里,因为只要我们心中有匮乏,那匮乏从哪里来?还是从“我”来、“我贪”来啊,我的贪不能满足我,就匮乏了。那个贪又是从“我”来,欲求不满,那个贪是无底洞,永远不可能填满的。所以只有做到无贪,除了把那个“我”的问题解决掉,“我”的执著解决掉,不然你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只要有我,就有贪,就不可能满足。

每天想的都是:你为什么不对我好一点?你怎么不给我多一点?你不关心我!就是都要要求别人对你好一点,你有没有对别人主动关怀?每天想的有没有想我怎么回馈社会?我怎么服务人群?我怎么报众生恩?每天受用的都是他们辛苦的结果啊,那我们怎么样报他们的恩呢?你能够为这个国家、社会做什么?为人群做什么?我们应该每天想的是这个嘛,这个有的话,就是刚才第一个条件就有了嘛,心心念念都在众生身上啊。

所以发菩提心圆满的人,他不但心中充实,而且他想的是怎样给、给;而不是要求、要求、要求更多。所以心中能够恒常欢喜,跟外在境界没关系了,因为他心中就随时都是充满了慈悲;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充实,为什么充实?一切都本自具足嘛,你就不用往外找,你本来就有,自家珍宝比外面的还好,你为什么往外面找,不是很奇怪吗?回过头来找找你本自具足的珍宝,其实它一样也没有少,对不对?慈悲、智慧呀、无量的善巧方便啦、神通德能啦,一样都没有少啊,本来就有啊,你发菩提心之后,它才会慢慢的出来。你那个“我”那么坚固,它就是出不来,因为你每天就抓着自己的习气、烦恼、业力嘛,它不可能出来的。所以它是“无我”之后才出来的,发菩提心之后才会出来的,那个都是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也知道,真正发菩提心圆满的人,他心中为什么那么充实?就是因为他已经能够怎么样?见到自性,他知道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嘛,一切都是从这个源头出来的,所以他不缺少什么,不用在外面去找。

第四个就是:即使是散乱心的时候,他也不忘失菩提心、发菩提心。像我们功夫还不纯熟的时候,我们要常常提念,心不平等的时候、有对象差别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不可以有好恶,对境界或者人,任何的人事物,应该平等心来对待。可是很快啊,很快又回到原来的习气,一定有对立,我们每天就在搞对立,对不对?现在公投,公投要投什么?就是搞对立嘛,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是不是搞对立?我们已经习惯二元对立了,太熟悉这个路线了。所以当我们有决定的时候,我们就一定是:对、还是错,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所以才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保持觉知,不要落入二元对立。

所以我们前面介绍过的那个修菩提心的方法,不管是世俗菩提心,还是胜义菩提心,它还没有纯熟之前,我们都是要不断不断地提醒自己。所以当我们散乱心、还是失念、打妄想,或者是放逸、懈怠、昏沉、掉举的时候,就会忘失菩提心,所以我们要不断不断地提醒自己。可是一个真正发心圆满的(修行人),他不需要再提醒自己了,他是任运自然,即使看起来他是在散乱的状态,晚上睡着的状态,他都不可能忘失菩提心,所以我们才会说他发心已经圆满了。不管任何情况之下,他都不可能忘失了,念念都是在菩提心上面,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都是一样。就是念念他当下都是跟空性的智慧相应,知道一切法如幻,然后随缘来利益众生,心中又没有任何的贪著。

如果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话,当然醒着的时候可以任运自然,即使睡着还是可以任运自然;妄想、失念的时候,还是可以任运自然;临终有没有把握?一定有把握,所以临终一定是带着菩提愿走的,不会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哪里去。我说没有会到哪里去的意思就是说:不再会自己想要去哪里,没有这个念头了,都是哪边因缘成熟就到哪里,随着你的菩萨发心、你的菩提愿,然后到不同的世界,做的还是继续利益众生的事情。

所以以上我们讲的这四点,就是检查自己发心还圆不圆满的四个准则。如果发现自己哪个部分还要加强的话,就是在这个上面继续的用功,一直到工夫纯熟为止。

那我们这次的课,有关于菩提心的课,到这边就圆满结束,希望各位师兄能够早日发心圆满,不是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广大无量无边的众生,他们需要,因为你们现在知道了,他们不知道,所以你们要赶快成就,然后去告诉他们,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菩提心的原因,从头到尾都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要保护自己,也不是为了要对抗什么外境啊、还是人啊、非人啊……都不是,没有那个对立的心,这样菩提心才能够真正圆满。

好,那我们回向:(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