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62、十二缘起(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看这个表格,十二缘起的表格。

这个十二缘起,它几世可以圆满呢?就是说这十二支,它到底要经过几世才能够圆满这十二支?这十二支它最快是二世就能圆满,它也可以在三世当中圆满,就是我们现在这个表格,就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但是它最快二世就可以圆满,但它有时候也会超过三世。我们现在就来说明这三种情况。

什么样的情况它是二世就能够圆满?如果在这一世当中,由于无明起惑、造业,将行所造的业种含藏在第八识的因位识当中,我们临终前因为爱、取的润发,而取后有,这样算一世;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就有了果位识、名色、六处、触、受,并且在同一生圆满了生、老死,这样再算一世,所以十二缘起在二世当中就能圆满。

譬如说我们现在这一世,因为还没有开悟,所以还在无明当中,还以为有一个“我”是真实存在的,因此生很多烦恼、造很多业,这所有的业都含藏在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这个就是无明缘行这两个;这些种子,业识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这个是因位识,还在因位识当中;我们临终前因为爱、取,因此会引发后有,这样加起来算一世。那一旦有了后有,就是你有下一期的生命,那当然就有了果位识,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就有生嘛,有生就有果位识、名色、六处、触、受、还有有生、就有老死,所以这些算是一世,加起来二世就可以圆满,就是这一世还有下一世,就可以把十二缘起这十二支全部圆满了,这一世加上下一世。

那什么样的情况是三世圆满呢?那就是如果无明和行是一世,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你因为无明,造作很多的业,造作很多的业,就是行嘛;无明这一支,然后加上行这一支,这些业识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这个是因位识,这样算一世;然后爱、取、有算一世,因为中阴身就带着这个业识的种子,加上爱的润发,因此生这个取著而有了下一期的生命,就是爱、取、有这样算一世(因为爱,然后就取,因此有了这个后有,就是爱、取、有这样算一世);生、老死又算一世,因为出生就有果位识、名色、六处、触、受、最后有老死,所以这样算一世。如此说来,十二缘起在三世当中就能够圆满,这是一般来说。

但有的时候,十二缘起它会超过三世。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它会超过三世呢?这是因为因位识跟果位识当中,因为中阴身它一直没有去入胎,所以因位识到果位识这个中间它可以有无量劫,长到无量劫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知道像证果的阿罗汉他已经断了爱、取,所以他不会受后有,对不对?阿罗汉已经证果了,这个当中他就去入涅槃,涅槃的时间多长呢?八万四千劫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期间没有生、老死,没有生、老死,当然也就没有识、名色、六处、触、受,这时候因位识和果位识这个中间所间隔的时间就是八万四千劫,所以这种情况就会超过三世。所以超过三世时间的原因都在因位识到这个果位识的中间,看它间隔多久。

我们看阿罗汉他证果,他就可以断了爱、取,因此没有后有,他就可以切断轮回。可见切断轮回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从爱、取这边断,你从爱这边断,没有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不会有后有,就没有生、老死,轮回就被切断了,所以我们就从爱这一支切下去,是一个切断轮回的方法。

但是怎么断爱、取呢?爱、取怎么来的?它不可能自己就贪爱起来,还有前面,就是无明。所以怎么断爱、取呢?就是要破除以为有“我”的无明,因为无明才会以为有“我”,有“我”才会生起爱、取,然后才产生后有,所以最主要的罪魁祸首还是无明。因为无明,不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以为有一个“我”,有“我”才会生起爱、取,然后才有后有的生命,有“有”了以后,就有生、老死。所以只要能破无明,就能够断爱、取。像阿罗汉他就是证到无我才能够跳出轮回的,因此只要证到无我,就不会起无明,没有无明,就不会造下种种的行业。同样的,没有无明,就不会生起我执,没有我执,也不会因为爱、取而造下后有业。没有行业,就不会生出识、名色、六处、触、受这五种苦果;没有“有”业,也不会生出生、老死这两种苦果。

现在是在讲“惑、业、苦”,我们看那个表格,“惑”有哪些?无明、爱、取,它是属于“惑”。那“业”呢?行跟有,它是属于“业”。“苦”呢?有七种苦果,就是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这是七种苦果。无明、爱、取,这是三惑、三种惑;因为烦恼,所以会造业,所以这个行和这个有,它是由这个惑来的。惑、业、苦,因为烦恼,所以造业,所以受苦;惑、业、苦的关系,是先有惑,然后会造业,然后才会有苦果;在受苦的时候,又不明白无我的道理,以为有一个“我”在受苦,又生起了无明,就是又生起了这个惑,然后又造业、然后又受苦;受苦的当下,又不明白“无我”的道理,继续生起无明,还有生起爱、取这个惑,就这样惑业苦、惑业苦……不断不断地轮回。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能证到无我,就不会起无明,没有无明就不会造下种种的行业,没有无明也不会生起我执,没有我执也不会因为爱、取而有后有这个业。所以,没有无明、爱、取这三惑,就不会造下行、有这两种业;没有这两种业,就不会出生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这七种苦果来。因此,这两重惑业苦的轮回就切断了,它的原理是在这里。所以想要切断轮回,就必须断除无明、爱、取这三惑,因为它们就是使我们轮回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无明起惑、造业,再加上爱、取的滋润,更增长了造业的力量,才会生出流转生死的苦果来。

所以我们想要解脱,它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解脱?我们如何藉由思惟修习十二因缘达到解脱?现在我们就在讲解脱的方法。怎么藉由思惟这十二缘起的道理,然后达到最后的解脱?我们平常到底要怎么样来下手修呢?怎么来用功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明、爱、取,是使我们轮回最主要的原因,但是要怎么样来断除这三种惑呢?当然如果能从无明直接断,后面就没有了嘛,你无明断,就没有行,就没有识、名色、六入……那个统统都没有了,因为它是好像一个圆圈,环环相扣的,你无明切断了,后面就全部断了。

那你说无明怎么断?修大乘比较快,因为大乘的经典里面都告诉我们般若性空的道理,像《大般若经》啊、《金刚经》啊、《心经》啊,很多大乘的经典都是在讲般若性空的道理,你只要经常读诵大乘或者修习大乘,你有了这个般若性空的智慧,你就能够明白无我的道理,能够明白无我的道理,无明就能够断除。

像我们这两次讲的《圆觉经》,各位师兄如果有去上课的话就知道:它谈到无明,无明就好比虚空中的花朵,本来没有,无明它是本来没有的!这个我们听起来就轻松多了,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来把它断除,你知道它本来没有,就不用担心它怎么断,本来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你也不需要使劲儿去断它,不用想尽办法去断它,它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也讲过,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可是一念妄动,它就起了无明,你的心一念妄动而起无明。你如果知道无明根本不存在,真心本来离一切念的话,你很快就回归到真心了,对不对?真心就是没有生灭的。可是你没有办法安住在真心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没有办法安住得很好,或者没有办法安住很长的时间,你这一动念,一起妄念,无明就起来了,所以无明怎么生起的?一念妄动就生起了。你只要离开真心,一念动,因为真心是没有生灭,它就是不动的,常住不灭的、常住不动的是真心的状况,可是你一念妄动就起了无明。那无明是不是生灭法?是生灭法,它是无常的,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就是无我的,所以它的自性是空的嘛,没有它真实的自性可得。那就很好办啦!只要是生灭无常的,它就不是永恒存在,我们知道它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无明就空了,无明空就回归真心,就是不生不灭了。这是《圆觉经》前面的文殊章跟普贤章告诉我们的方法,无明本来无,本来无的,你就不用去空它,因为它本来空,所以无明断了,后面统统断了,这是最快最快的方法,这个是大乘圆顿教的法门,圆顿法,就是不用什么方便、也不借助任何的次第,没有方便、也没有渐次,说我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没有,当下就顿悟、顿修,就可以顿断,这是最快速的。

可是你说“我不是上上根的,我不是圆顿根性的。”也没关系,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刚才讲的,阿罗汉他是从爱、取断,这是另外一个方法也可以。我们每天六根面对六尘,我们前面讲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六入、触,从这边开始下手。“触”是怎么生起的呢?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然后生起受嘛。我们眼根看到色尘的当下是“触”,你就安住在当下,不要生起“受”,看可不可以做到?我看就是看喽,没有生起任何感受,因为既然是根、境、识三缘和合,对不对?然后才有触、受;我让它三缘不和合,它触、受就没有办法生起,对不对?既然是三缘和合,少了一缘,它就不能生起触、受了。那我们应该少哪一个呢?六根可不可以少?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可不可以少?没有办法少,我不可能说我不要看、我不要听……六根没有办法少;那六尘境界可不可以少?你说色尘都给我消失、都不要给我听到任何音声,可不可能?不可能啊,所以外在的六尘境界也没有办法断。我的六根不能不起作用,六尘境界也拿它没有办法,我的六根每天要面对六尘境界,只有一个有办法断,是什么?就是识啊!对不对?既然是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生触、受,我看就是看,我那个“识”不起作用,它就不会生起触、受,对不对?我就不会有苦受、还是乐受,我看就是看、听就是听、闻就是闻、尝就是尝、身体触就是触、我的意知道就知道,后面没有了,我们是知道以后就不罢休,对不对?还要分别个是非、善恶、你我、对错,所以它就生烦恼了,有触、受后面就有了,就爱、取、有就统统来了,轮回就开始转动了。所以我们只要能够做到你的第六意识不起分别就OK了。不起分别,它就根、境;识不起分别,就没有触、受了。所以你就在看到的当下、听到的当下,就是六根面对六尘的当下,不让它生起受,可以做得到,但是功夫要很高,因为会来不及,懂吗?我看到我就很喜欢啦,马上就已经有感受,来不及了;我听到我马上就说“这个好好听!这个音乐好好听哦!”来不及了,我好喜欢这个音乐,听的当下就已经生起“受”了,触、受已经生起,它就会进入爱、取、有,然后就生、老死,又开始轮回了。

那怎么办呢?触、受来不及刹车,就是在触的当下,你不进入受,这个阶段如果你来不及做到的话也没关系,还有补救的办法,就是苦受、乐受都生起来,我喜欢就生乐受嘛,不喜欢就生起苦受啊,这时候怎么办?不要把“我”的观念放进去,就让它停在苦受的当下、乐受的当下,它停得住?停不住?苦受可不可以一直就停留在那里啊?不消失?我很苦,它就一直苦,苦到死为止,不会吧?我快乐,乐个没完没了,不会吧?因为它是生灭无常的,苦受它也是因缘所生,苦受、乐受,一切的感受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是生灭无常,就是无我的,自性是空的。

所以你来不及,生起“受”没有关系,“触”然后就生起“受”,苦受生起,就停留在苦受的当下,好好地看它,不要把“我”放进去,就没有一个“我”在受苦,它就是苦而已,苦怎么样?因缘所生无自性,它就消失了,苦的感受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你一看它,它就不见了,懂吗?不要把“我”放进去就好了。那个很快乐,你看它,它也消失了,因为因缘所生嘛,它留不住的,你想留住快乐留不住,如果留得住的话,我们从以前就留到现在,我们多想把它留住,可是留不住啊,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无自性,它是生灭无常,你就是没有办法留住。既然留不住的感受,就没有什么可怕,对不对?它不会一直苦下去了,所以你就看着它,它就消失了,不要把“我”放进去——这就是第二个补救的办法,就是当“受”生起,不要进入“爱”。前面讲“爱”,就是你生起那个贪著,对乐受生起贪著之后,你就耽著难舍,就会产生那个“不离爱”,希望永远不要分离,永远不要离开那个乐受;当苦受生起,你就赶快跑了,希望赶快逃离,那个叫做“乖离爱”。所以我们不让它进入“爱”的阶段,就不会因为苦受生起乖离爱,也不会因为乐受生起不离爱,它没有进入“爱”,那它会不会取著?没有“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轮回是不是就切断了?就这么简单,解脱轮回的方法就这么简单。

你如果用大乘圆顿法的话,当下明白“无明”在我们清净的自性当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当下就顿断无明了,后面就没有了,这个最快。可是没有办法做到没有关系,你每天六根面对六尘,因为你每天一定要看、每天一定要听、一定要吃很多东西嘛,随时有各种的气味嘛,你就这样修,看可不可以在“触”的当下不进入“受”。如果来不及,生起“受”也没有关系,不要把“我”放进去,它就不会进入“爱”,当下去观各种感受的自性是不可得的,自性是空的,它很快就消失了,等消失它就不会进入“爱”,不进入“爱”就没有“取”,没有“取”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就这样不断不断地练习,就能够切断轮回,它就是从触、受这边下手,不进入爱、取、有,这个十二缘起就这样被切断了。看你是什么根性,上上根就用大乘圆顿法,是最快的。

我们最后就来说明,同样的思惟十二缘起,但是它有三种不同的发心,就是属于下士道的发心或者中士道的发心或者上士道的发心;发心的不同,你修习的结果当然也会不同。

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很小心的不要再继续造恶业,或者每天很积极地在修习善业,这样只能从恶道当中解脱,这样来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是属于下士道所修习的内容。我们知道,下士道它只能够得到人天果报,就是解脱三恶道,它只能第一步从三恶道当中解脱。为什么能解脱?是因为你断恶修善,断除十恶业、行十善业,但是你行十善业,这些善业还会让你在三善道不断不断地轮回,并不能真正解脱。所以你每天只是很小心的不要再造恶业,很小心的在累积善业,这样是没有办法解脱轮回的,只能够有人天果报。所以你用这样的发心来思惟十二因缘的道理,那你属于下士道的发心。

如果我们只是知道断恶修善,还是要流转在善道当中,并不能解脱生死;解脱生死应该要具备无我的智慧,才能够真正从三界的生死当中解脱,你用这样的发心来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就是属于中士道所修习的内容。中士道就是解脱道嘛,你希望能从三界当中、从六道当中解脱,所以你知道只是断恶行善不能够解脱,一定要明白“无我”的道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还有之前讲的思惟苦集灭道四圣谛可以解脱,十二缘起的道理也能解脱,经常思惟四谛或十二因缘的道理,就能达到解脱这样的目的,这是中士道的发心,自己的解脱,这是中士道的发心。

如果我们是把自己想解脱轮回之苦的这个心,把它扩展到每一个众生身上的话,我们看一切的众生,他们也同样因为十二缘起的缘故,漂流在生死的苦海当中,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脱轮回的苦,这样来生起慈悲的心,为了能利益一切有情,发愿成就佛道,这样来修习大乘,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来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这个就是属于上士道所修习的内容。

所以,我们今天同样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但是你不同的发心,看你只是想断恶修善的发心,还是想自己解脱的发心,还是希望帮助一切众生解脱这样的发心,同样思惟十二缘起的内容,但是它会达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发心,就不同的结果,你修习的是下士道、还是中士道、还是上士道的内容,就是有这样的差别。

我们十二缘起到这里就介绍完毕。接下来看各位师兄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发问。

[问]师父慈悲,请再解释:唯识所现,唯心所变。

[答]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写错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就是真心怎么成为妄心,这是唯心所现,由真心变成妄心的一个过程,叫做“唯心所现”。就是我们讲的,一念妄动,起了无明,就有了阿赖耶识,然后由阿赖耶识变现出十法界的身心、世界这个正报和依报,这个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的这个“识”是指第八阿赖耶识,一切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正报和依报,都是八识的变现、都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变现,这个叫做“唯识所变”。真心因为一念的无明妄动,生起了这个妄心,生起了这个妄念,这个是“唯心所现”。我又要打广告了,我们在台湾,有把这个过程,这两句话的过程,讲了一节课(lianshi99.com“圆觉经”第九讲),就是“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它的这个过程内容很多,所以我们就不在这里,还要再讲一个钟头,你们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我们都已经放在网络上了,那一节课,就是《圆觉经》的有一堂课,你点进去,它之前先有一个表格,就是“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然后它有一个表格,详细介绍它整个变现的过程,怎么样唯心所现跟唯识所变,怎么样从最后的,这样一步一步的回到我们的真心,这样修行的一个过程,讲得非常非常详细,我们在这里就不重复,有兴趣的师兄可以上网看。就是它怎么样从真心变现出一切的身心、世界来,怎么样从真起妄,然后怎么样返妄归真的一个过程。从真起妄,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就是“从真起妄”,从真心起了妄心,然后变现出这所有的内容来;然后怎么样“返妄归真”,回归到这个真心,怎么样一步一步回归到真心一个修行的方法。

[问]五蕴是不是指识、名色、六处、触、受?

[答]不是。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是指五蕴。色蕴,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是属于色蕴;受、想、行、识,它是属于心法。色法加上心法,就是所谓的五蕴。

[问]中阴身是不属于能生因的“有”,和所生果的“生”之间?

[答]中阴身是在无明缘行这个“行”…,无明缘行,行缘识,在这个“行”跟“识”中间。我们讲过,因为无明,所以造作了很多的业,这就是“行”,第二支,第一支是无明,第二支是行,因为无明,以为有“我”,生烦恼,造了很多的业,这个是行蕴,这所有业力的种子都含藏在第八识,还没有感果,这个是因位识,我们这个因位识,我们中阴身就是带着这个因位识然后去投胎;那一旦投胎,就成为果位识,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的这个“识”,它属于果位识,所以中阴身是放在“行”跟“识”中间,就是因位识跟果位识中间。

[问]请法师开示,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不是叫众生去求证第八识呢?如何求证?

[答]不是。我们所谓的明心见性,见的不是第八识,是见我们本来的菩提自性,菩提自性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真心,是圆觉妙心,不是第八识;第八识是我们刚才讲嘛,那个真心一念妄动起无明之后,才有第八识。所以我们想要证的一定不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它还是属于生灭无常的,它不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没有生灭的,是不生不灭的,我们要证的是不生不灭的。

[问]如果不是,世尊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答]表达什么意思呢?它就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就不能说啦,不可说!不可说!还是可以说啦,要表达的就是要明心见性,就是见到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如本性,这个圆觉妙心,就是希望能够证到这个,然后就能够成佛,世尊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因为它是超越一些语言文字的,还有你第六意识能攀缘、能想象的,超越这个范围,所以祂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教外别传是说禅宗,禅宗是说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就是所有的教里面,没有禅宗这一个的,所以它属于“教外”,另外传的,叫做教外别传,原来的教里面是没有禅宗这一支的,所以它说是教外别传。禅宗也提倡它是不立文字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说你直接见到你的真心、圆觉真心,你就能够成佛,因为成佛成的是什么?就是你那个菩提自性嘛!你能够见到,你就能够成佛,所以所谓的开悟啦,或者明心见性啦,见的都是我们的菩提自性。菩提自性因为它是超越一切的语言、文字、还有心缘相,离一切文字相、语言相、还有心缘相,所以说“不可说!不可说!”的原因在这里,所以祂说它不立文字。

[问]请法师开示: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说:“六根为门,心为地,性为王(这是简短了的句子)”,这之中的“性”,是不是第八识?

[答]不是。这边的“性”,指的是我们的自性、菩提自性。

[问]如果答案是“是”,如何用第八识做我们的主人?

[答]不可以。第八识不是我们的主人,所以绝对不是。

[问]它不是原始寂然的吗?

[答]对啊!如果我们的真心的话,我们原来的主人就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原来的主人,它是寂然不动,就是它没有生灭的;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它是有生灭的,所以它一定不是我们的主人,要不然我们的主人它是生灭的,那它灭了,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就没有主人了?所以它一定不是我们的主人,我们的主人一定是要没有生灭的,一定是不生不灭的、常住不动的,它才可以当作我们的主人,所以它一定不是第八阿赖耶识。

[问]在这种状态,它如何操纵人的思想和言行?如果答案不是,六祖要告诉我们什么?

[答]就是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啊,见到我们的菩提自性,这就是他要告诉我们的。

[问]净莲法师慈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无明所蒙蔽而造业,如何转识成智?(问得好!)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请师父慈悲开示。佛弟子合十。

[答]既然知道罪魁祸首是无明,我们刚才讲的方法,看你可不可以直接从无明断,后面就都没有了,日常生活当中就可以这样运用。要不然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从触、受当下断,不进入爱、取、有,也是可以的,这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法门,也是可以。

所谓“转识成智”呐,又要打广告,我们十二月份来讲《百法》的时候,它会讲到八个识,《百法》里面也稍微会提到怎么样转识成智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或者《八识规矩颂》也会谈到。就是我们知道一切是八识的变现,那你说我直接从八识下手,是不容易的,因为它含藏无量劫以来所有善恶业力的种子,全部都在第八识,你不可能对着它每天这样清清清,清那个种子,那个吃力不讨好,所以你从第八识直接转成“大圆镜智”是不可能的。那你说从第七识可以转吗?第七识就是我执的来源嘛,执有一个“我”,它就是第七识的作用,染污意,第七末那识,那你说第七识就是我执的来源,我们现在也知道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我直接从第七识下手,是不是很快?直接从我执就下手了,直接断我执,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可不可以啊?对不起!也没有办法,因为第七识它的作用是内执有一个我,跟外在境界没有关系的,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对它下手,因为它是一个内执的力量,内执,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念念是这样,恒审思量的“恒”,就是从来没有间断过,恒审思量,把八识的见分把它当作是我,就是我执的来源,是这样来的,既然它是恒审思量,就是念念都有我,只是我们明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其实我们念念都有“我”,就是第七识的作用,恒审思量的作用。所以那个我执的坚固,是没有办法说我现在要断我执就断我执,没有办法,因为它内执有一个“我”。那怎么办呢?那你说前五识可不可以?我就不要看、不要听这样,前五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前五识,可不可以马上给它转成“成所作智”?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它都是属于现量境,它是最后转的,它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之后,它才能够转的,所以第八阿赖耶识没有转成大圆镜智之前,它是没有办法转,因为它是八识的相分所生。

(对不起,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讲很多唯识的名称,听不懂没有关系。)所以你想要转识成智,只能从第六意识下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修止观最主要的原因,因为第六意识有现量、比量跟非量。我们刚才说你六根面对六尘,触、受的当下,触的当下不要生起受,那个就是第六意识保持现量境,懂吗?不生分别,第六意识不生分别,就是保持现量境,现量境就是你对当下看到的境界不生分别,那个我们称为现量。比量的话,就是比较来的,比较以后就会生分别,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眼根面对这个色尘,马上就有喜不喜欢,就是你第六意识已经分别了,第六意识已经分别了,你就有喜欢不喜欢,有喜欢不喜欢就有爱、不爱,有爱、不爱就是要、不要,那个爱、不爱就是“爱”,要、不要就是“取”,爱、取,然后就要“有”,就要拥有,所以触、受之后就一定是爱、取、有。所以我们说你保持在第六意识的现量境,就是不要生分别,让根、境、识三缘不和合,所以在触的当下不生起受,它其实就是从第六意识下手用功,第六意识保持现量、不生分别,看到就是看到、听到就是听到,我们修止观也是一样,你修定也是让你的第六意识无念、没有分别。

你的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没有分别,它会有什么结果呢?你第六意识不生分别,第七意识它就没有执著的机会,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即使感受生起,你不要把“我”的观念放进去,那个就是说你不要把第七识那个内执有一个“我”的那个“我”的观念放进去,所以其实我们刚才介绍那个法门,就已经是第一步的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的一个转识成智的方法,只是我们没有用唯识的名称,因为唯识很多法相、很多名相,就是让人家听了,什么比量、现量、非量就已经晕倒了,所以我们上课尽量不要用唯识的名称;可是现在既然有师兄问到,所以我们就用这个唯识的名称来解释我们刚刚那个法门,其实就是转识成智的一个第一步下手的功夫。

既然前五识没有办法马上把它转识成智,第七识也没有办法,第八识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只能从第六意识下手来修。那怎么来修呢?就是保持它的现量无分别,第六意识保持现量无分别,第七识呢?因为你第六意识没有分别嘛,所以你那个“我”的观念没有放进去,那第七识就没有恒审思量,执八识见分为“我”的那个机会,没有机会熏习,懂吗?所以你第六意识保持平等无分别的当下,第七识是平等不动的。所以你第六识一直保持现量无分别,第七识一直没有生起我执的机会,因为你第六意识没有分别嘛,第七识就没有熏习我执的机会,第七识是不是也能慢慢转成“平等性智”,对不对?因为你第六意识平等无分别,第七识也平等,你第六意识一起分别,那个第七识马上就“我”就进去了,所以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在感受,我觉得很苦、我觉得很乐,那就是第六意识进去了,为什么会加进去?那就是因为你在感受的当下,把“我”放进去,那就是第七识它有熏习的机会了,你第六意识一起分别,第七识马上“我”的观念就进去,所以你第六识没转,第七识也别想转;所以第一个转识成智的一定是第六识,第六识先转成“妙观察智”,第七识跟着转成“平等性智”,接下来慢慢地再一步一步的,它还有下品、中品、上品,懂吗?转成下品的妙观察智,转成中品的,平等性智也是一样,还有转成上品的,最后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之后,前五识才能跟着转成“成所作智”,这是转识成智的一个修行过程。

所以很多人很天真说:“那个我执是最主要轮回的根本,我就直接从我执断。”他的第六意识分别这么强,他念念都是比量,他怎么可能转第七识成为平等性智?他是不可能的,他就是不明白这个唯识的道理,所以唯识它还是蛮重要,对我们修行的原理来讲,如果我们明白这个唯识的道理,我们要下手做功夫、想要修行就很快速,因为我们知道它的道理,修行所有的原理在哪里,你只要找对方法来下手的话,其实都很快。

所以一切的止观其实就是在修什么?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然后跟着第七识才能转成平等性智,后面才能跟着转。所以唯识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这样听过吗?“六七因中转”,第六识跟第七识要在因中转;第八阿赖耶识是“五八果上圆”,前五识跟第八阿赖耶识是果上圆,是证果的时候它才能够转。所以你在因中修行,一定是从第六意识下手,你第六意识能转,第七识就跟着转,所以“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就是这个意思。

[问]请问法师,我想再问有关于弥勒佛上生兜率天的问题。有人说修持上生弥勒佛兜率天的大多数是出家众(高僧大德),那如果以一个在家居士修持求生弥勒佛,会有机会上生兜率天吗?法师您对这个见解如何?

[答]在家居士也可以啊,谁说只有出家众可以上生兜率天?我们前面回答过,只要你稍微懂得唯识的道理,然后你发愿求生,你平常发愿求生弥勒净土,希望能往生兜率天,那你平常一定要断恶修善,应该要尽除业障、累积资粮——这个是最基本的,不管你修什么法门,这个都是第一步;然后还要多执持弥勒佛的名号,然后就是发愿,这个愿力最重要,还是跟发愿净土一样、阿弥陀佛净土一样,也是信、愿、行,这三个都是基本条件,不管你要发愿往生哪一个净土都是信愿行,靠你的信心,你的发愿、你的愿力,还要好好去修行。

[问]现在很少道场有机会参加弥勒共修,如何在家里自修弥勒佛法门,求生兜率天呢?

[答]我刚才已经讲过了,你就多熏习有关唯识的经论,我前面也讲过嘛:《百法》、《八识规矩颂》、《成唯识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这些多多的熏习,你往生到那边要学也比较快,因为那边就是在讲唯识的,你先学也好。

[问]临命终如果没有人帮忙助念,是不是自己的神识会自然生到弥勒兜率天呢?还是弥勒佛会来引接上生呢?

[答]没有人帮忙助念,你就靠自己啊,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条件,你如果具足的话,就一定能够往生兜率天,没有人助念也没关系,你一定能往生成就。

[问]法师,您的《广论》上士道注疏几时会流通呢?

[答]上士道,我们在网站上面已经把上士道“发菩提心”的部分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会把这个部分把它印成书,方便我们明年来上“上士道的菩提心”这个部分的时候,希望那个时候书已经完成了,我们就会有书,也可以来讲解“发菩提心”的部分,如果等不到明年的话,就可以先上网看发菩提心这个部分。我们目前只有进行到这个部分而已,后面还没有写。

[问]西藏的弥勒佛像,左边有个法轮,右边有个净水壶?那是表法什么呢?弥勒头戴的是什么冠帽呢?

[答]一般要看他画的是什么样的像,因为不同传承,他画的会不一样。

[问]请师父开示以下的问题,有一类皮肤较白的印度人,他们很会使用障眼法,借以骗取金钱,是否有什么方法或咒语可以破之?弟子合十。

[答]你们要不要用咒语来破啊?破他的骗术,要不要?要的举手。大家都不要,就不要传了。我们相信因果的,我们都不会用咒语来破解人家的骗术,相信因果,就是你没有那个业,不会报在你身上,他怎么骗也骗不到你的钱,因为你没有不与取的业,没有偷盗的业,他就是对你没有办法。如果有的话,被他骗去也好,要感谢他清净你的业障,让你过去不与取的业、偷盗的业可以赶快报完,所以要谢谢他,这是站在因果的立场,我们是这样来面对一切的果报。我们不会想尽了办法,希望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不要成熟在自己的身上,那请问你要什么时候才要报完啊?所以如果没有那个业,你也不用担心说会报在你的身上,如果有的话,那赶快报也不错,所以我们一般不会想用什么咒语来破解他的骗术。

[问]师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问心王、了别和第六意识都是一样的吗?

[答]心王是讲八识,了别,第六意识是分别了知,在唯识来讲,第六意识的解释就是分别了知,第八识是心王,这两个是不一样的。

[问]心王也是会生灭的,对吗?

[答]对啊,第八阿赖耶识,八个识都是会生灭的。

[问]是不是唯有圆觉妙心才是不生不灭的吗?

[答]是的,只有圆觉妙心才是不生不灭的,八识心王也是生灭的。

[问]如果我们要走路,一定要有走的心念,才会去提起脚走,那这个心念算是一种妄心吗?

[答]没错。所谓的妄心,就是有生灭的就是妄心。妄,就是虚妄的心,为什么叫虚妄的心?因为它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没有生灭的,虚妄的是有生灭的,那你提起一个念说:“举起脚”,然后要走路,对不对?这一定是妄心嘛,因为它一定是生灭法,举起脚、往前推、放下,举起、往前推、放下,如果它不是生灭的就麻烦了,你的脚举起来,永恒存在,没有生灭,那不是很麻烦吗?所以它一定是妄心,它一定是生灭,所以它可以举起来,然后再放下,生灭、生灭,无常、无常,无我、无我,所以它一定是生灭法,一定是妄心。

[问]如果察觉到其他人有分别心,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自己和他呢?

[答]你也有分别心,不然你怎么知道他有没有分别心?你居然要用你的分别心,去干涉人家的分别心,你先帮帮自己吧。分别心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们说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妙观察智是有没有分别啊?妙观察智有分别吗?智慧的观察是糊里糊涂、无明一片?还是无记、不清不楚?还是很清楚?妙观察智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个难道没有分别吗?所以第六意识的分别转成妙观察智,它是善分别,多了一个“善”,它是善于分别了知,所以它是智慧的观照,而不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会让我们起惑造业的,不是!差别在这里,因为妙观察智有空性智慧的摄持,所以它善于了知,善于观察一切法,但没有我执跟法执在里面,已经转了,转第六意识的分别,所以我们不能说分别心不好。如果你带着我执、法执的分别心,当然它就会造业,它会生烦恼,然后会造业,因为分别之后,你就会生烦恼了嘛,烦恼是分别心来的,你没有分别心就不会有烦恼,所以分别心就变成生烦恼、造业,就要受报了,这个分别心当然不好,可是我们希望把它转成妙观察智的善分别。(再次谢谢师父!)

[问]请上师慈悲开示,第六意识所相对的法尘境界是虚妄的,(没错!)那我们在打坐或行禅的时候,这个第六意识是否会另外分出一个“我”,而这个我又看到“我”在行禅或打坐,这种现象是不是从第六识生出法尘境界,在这个法尘境界中又生出另外一个境界,这种又是什么现象?弟子顶礼。

[答]不是这样的。不是“我”又生出一个“我”,第六意识又生出一个“我”,不是!不是一个我,第六意识另外分出一个“我”,然后这个我又看到我在行禅或者打坐,不是,那个是我们说觉照或者是观照,那个不是“我”,所以你这个说法是错的。

[问]尊敬的净莲上师,如果没有机缘在现场听经,听闻CD后修行,可以得到真实的受用吗?(代中国同修问)

[答]可以的,可以得到真实的受用。

[问]请问尊贵的师父,要是某人做旅游业,顾客要我们带他去嫖妓,那是可以的吗?

[答]可以吗?可以不可以?可以的举手。那就是不可以啰,大家都不同意,全部赖在你们身上。

[问]请问要是母亲有病,我们可以要求让它成熟在我们的身上吗?那我们会短命吗?

[答]看你诚不诚心?诚心的话,可能会,她的业可能会成熟在我们的身上,然后我们会折寿,如果真的诚心诚意,真的跟菩提心相应的话,这个是有可能发生的;可是如果我执很重就放心好了,你还是一样,该活多久就活多久,一天都不会少。

[问]请问念地藏法门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国,还是天道呢?

[答]还是看你的发心跟动机,还有你的修证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生前是念地藏法门,你在临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也是一样可以,就是你具备了信、愿、行三个基本条件,一心求生极乐国,也是可以往生成就的。那会不会生天道?就看你是不是善业多,你临终那一念如果是善业先成熟,你就能够生天道,如果你也那个时候希望能够生天的话,你有生天的善业的话,你也能够生天,所以要看你的情况来决定。

[问]请上师慈悲开示,坐禅或禅修或任何止观法门,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十二缘起法吗?

[答]可以。在书上就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晚上面对这个十二缘起,它有一个图,他就挂在墙上,他就看那个图,晚上静坐思惟十二缘起的道理,然后到天亮证果,所以它是可以有帮助的。

[问]如果在受的当下,不让“爱”生起,例如这香水很香,我们该如何让这香受不生起“爱”,是按着牌子,还是该当下生起观修,又如何观修?

[答]不让“爱”生起,这个香水很香就是很香,这样而已,香无自性,因缘所生、无自性,不要把“我”放进去:“我喜欢这个香水”,它就不会进入“爱”,只是香水很香这样而已,香是因缘所生,所以在这个受的当下,也在这个香的受的当下,可以不进入“爱”,就没有“取”,就没有“我”一定要用这个牌子,一定要用这个香味,就没有“取”,这个就是“取”嘛,所以就不会有后“有”,就这样来练习,六根面对六尘都是可以这样来练习的。

[问]修学禅修法门中的慈悲观,是否会对以发菩提心来修十二缘起有帮助?因慈悲观也是慈悲心,对吗?弟子顶礼。

[答]对,也可以。有时候修慈悲观可以帮助发菩提心,你有了菩提心再来修十二缘起,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你是上士道的发心来修十二缘起。

[问]尊贵的法师慈悲,请问师父,没有皈依可以念万佛吗?

[答]可以啊。

[问]我想皈依,但是一下想皈依,一下又不想皈依,这是不是没有佛缘?师父,我做工的时候,有人一直讽刺我、咒我,我忍很久,师父我该怎么做?谢谢师父开示。

[答]很想皈依就皈依,想皈依就是有佛缘啊,你今天既然已经进入这个佛门,就表示你有佛缘,不然你就在外面怎么样也不会进入这个门,懂吗?所以你既然有接触,即使没有皈依,你有接触就是有佛缘。

做工有人讽刺我、咒我,你把它当作消业障,可以吗?他能让你过去的恶业快快成熟,哪一天他不再讽刺你、咒你的话,就表示你那个业已经清净了,懂吗?所以感谢他,赶快帮你消业障,把过去讽刺还有咒人的这个业赶快成熟;所以你不但不要埋怨他,不要想报复他,而且还要心存感激,因为他没有这样对待你的话,你过去这方面的恶业没有机会成熟的,那它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愈滚愈大,将来要受报的时候,可能比现在还重,懂吗?所以如果我们相信因果,就知道没有造的业不会成熟在我的身上,今天有人要讽刺我、咒我,就一定我有造这样的业,所以他今天才会这样对待我,那我就把它当作消业障,欢喜受,还要感谢他。

你如果能发愿回向,对他发菩提心的话,那当然是又更优秀了,你就更优秀了,你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就是他讽刺你、咒你的时候,你就发愿回向:我今天受报,我把这个人家讽刺我、咒我的果报,把一切众生所有曾经被讽刺、被咒的业在我身上成熟,我反正现在人家讽刺我、咒我嘛,那我就发愿说:“一切众生的业都在我身上成熟”,懂吗?有关于被讽刺、被咒的这个业全部都在我的身上成熟,反正你已经要受报了,你干脆发菩提心,这样还有功德。这样想了以后,还希望一切的众生都能够远离被讽刺、被咒,因为那个很难受,你现在有那个感受,知道那个很苦,所以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被讽刺、被咒的那个苦,所以你不但能够承受一切众生的果报在你身上成熟,还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永远远离被咒、被讽刺这样的苦,这样你就是在修菩提心,不但你的业障很快就尽除,而且你的功德很快就能够累积;所以我们才说发菩提心消业障最快,累积功德最快,如果你用得上的话,相信他很快就不会再这样对待你了,因为你慈悲的力量已经融化他的心,他已经能感受到你慈悲的磁场,所以他也不会再起那个念头,想要这样来对待你,所以这个方法很好,你可以试试看。

[问]法师您好!请法师慈悲开示:法师教授了如何断十二缘起的方法给我们,(师言:不是断十二缘起,是利用十二缘起怎么断轮回,不是断十二缘起。)如果我们不能够念念长期地做到,是否是在临终断爱、取、惑还来得及呢?

[答]你想来得及吗?你平常就爱、取、有,爱、取、有,临终我要断爱、取、有,可能吗?恐怕是来不及,你还是现在断比较安稳,我看是来不及,因为那个功夫要靠平常的熏习、熏修,而且要功夫非常纯熟,你才可以保证说你临终那一念不要生起“爱”,懂吗?才不会“取”,不生起“爱”、“取”,才不会有后“有”,所以你平常一定要这样练习,而且功夫还要非常纯熟,而且还要保证临终没有其他的障碍,障碍你生起这样的念头。

[问]我们每天会接触很多人,要怎么去观察别人跟自己的机缘、深浅、善恶?

[答]佛说缘起甚深,那个不是很容易的,那个需要有些神通力,有观未来的天眼,还有知道过去的宿命通,还要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他心通,才会比较正确地来观察。可是我们没有这些神通也OK的,你可以大概感觉你跟他的机缘是深浅、还是善恶。你看他不顺眼,他看你不顺眼,这个大概就是恶缘比较多吧;你看他愈看愈可爱,他看你也越来越欢喜,这可能善缘比较多。浅深呢?就是说你们相处的时间多,那就是深,在一起的时间的长短,也可以看出浅深;还有那个感情深不深厚,感情愈深厚,就是愈深嘛,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感情很深厚,那个也是深;有的是时间长比时间短要来得深,就看你的感觉,你跟他相处的那个感觉,你大概就知道跟他是深浅、还是善恶的缘,哪个比较多。

[问]“因”需要外缘来转成“果”,要如何能感召外缘聚集,来成就好的、善的果报呢?

[答]既然是外缘来引发我们业力的种子,让它生起现行,所以那个外缘很重要,所以我们才会说你要多亲近善知识,你结交的都是善友,在善良的环境、好的环境,那就比较没有机会去把你恶业的种子把它勾召出来,让它现行、让它成熟,那个恶业的种子就比较没有机会来成熟,就是因为你所有的环境,从人事物的环境都是善良的话,那你所引发的种子都是善业的种子会比较多,所以你就看怎么样让你的外缘都是善的,这样就是比较能感召好的果报。

[问]师父慈悲,如果想要修上士道发菩提心,帮助众生,但又因本身尘缘,无法抽空真实助人,只是心态而已,是否也算能修得上士道之阶段?

[答]发菩提心不需要抽空,就是说你没有很多时间真实去帮助人,那你自己先练习发菩提心也是可以的。就是你说的,只是心态而已,就是说你的心是不是念念都跟菩提心相应,跟慈悲的念头相应,你是不是念念是慈心跟悲心,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念念都在想怎么样让众生得到快乐,这个就是慈心;怎么样让周遭的人,怎么样让一切的众生能够拔除他的痛苦,那个就是悲心,那你念念都有这样的希望大家都快乐,希望大家都能远离痛苦,你如果念念都是这样想,你就是有慈心跟悲心;你有了这个慈心跟悲心以后,不用特别去抽一个什么时间,特别去帮助什么人,不用。其实你每天面对的这些人,你就已经忙得来不及了,懂吗?你的家人、亲朋好友就已经一堆了,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你就帮助啰。你每天接触到的人,你想的也是怎么样让他快乐,怎么样让他今天来跟你谈两个小时,然后他很欢喜的回去,就是因为你有那个念头,希望他能够得到快乐,所以他来跟你谈,你不会不耐烦,他跟你诉苦,你不会觉得说“好烦!他在跟我倒垃圾!他离开以后,我每次都要难过好久,影响我的心情!”这样,要变成焚化炉嘛!他倒什么垃圾,就要全部烧光光,连灰都不剩下,要有这个功夫,这个功夫怎么来?就是你先要有慈悲心啊,你希望他快乐,所以他在跟你讲苦的时候,你就会想说怎么样让他除苦?怎么样让他除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开心一点?这个就是慈悲心的表现嘛,就是菩提心的表现,所以不用特别抽一个空,特别去老人院,不是这样子,那个是外在形相上的行善,但是他不一定有菩提心去做这个事情,他可能为了自己的功德才去做的,可是菩提心没有,三轮体空的菩提心,胜义菩提心跟空性相应的菩提心,他是心中不留下任何痕迹的,他遇到缘就做,做完他自己就忘记了,他不是为了功德去做的。

所以其实每天都有展现你菩提心的机会,但是这个之前,最重的是:你是不是有菩提心?这个比较重要,你是不是已经有圆满的菩提心,你是世俗菩提心?还是已经有一点点胜义菩提心?这也是有差别的。世俗菩提心,就是带着我执跟烦恼去行善、去发心的,就是我执还在嘛,那我执就会生烦恼,所以你是带着我执跟烦恼去发的菩提心,也是很好啦,因为先这样熏嘛。等到你见空性,明白无我的道理,就进入胜义菩提心,它是跟空性相应的,这时候就没有我执,也不会带着烦恼,你就是很随缘自在地做,做完就忘记了,都不会放在心上,也不是求任何的功德或者果报,这个是比较好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希望自己先有菩提心之后,你不怕没有机会,其实你每天面对的各式各样的人,你都有机会去展现你的菩提心,只要你已经具足菩提心的条件的话。就算没有接触人的时候,你也可以在那边念念发愿,念念发菩提心,也还是一样能让你的菩提心不断不断地增长。

[问]尊贵的净莲上师,请解释如何把“识”转成下品、中品、上品“智”的过程。

[答]我看还是年底来听《百法》,这个要讲很久,《百法》的最后有说到。或者如果你来不及等到年底的话,就建议你看《百法》,或者《八识规矩颂》,它都会讲到这个部分,只是讲得不是很多,讲得不是很清楚。下品是初地,只要你能证到初地,你就能转成下品,八地转成中品,最后就是等觉,转成上品,如果以它的阶位来讲,大概是这样。详细的话,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只能这样跟你说:想要转第六意识成妙观察智,就是下品的,至少要证到初地,你就可以开始转识成智了。

我们都回答完了,今天就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