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41、十业道轻重的差别(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昨天介绍怎么来判别十恶业的轻重。那今天就是引经据典,再引其他的经论来说明同样的道理,怎么判别十业的轻重。

《瑜伽师地论》里面的“本地分”当中也提到,有关于十业道轻重的差别,它是以六种情况,我们昨天是介绍有五种情况,“本地分”里面它是有六种情况特别的严重。所不同的是,昨天我们只讲到造恶业的方面。那今天这六种情况,造善跟造恶都非常非常严重,就是说如果你造善的话,功德也很大;你造恶的话,这个恶业也很严重,是这样的差别,善跟恶一起讨论。

第一个就提到“加行故”。“加行”就是说你造善业或者是造恶业时你的做法,你造善或造恶,你当下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如果是强烈的贪瞋痴所造下的恶业,这个是比较严重的;你强烈的无贪、无瞋、无痴所造下的善业,功德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业也比较重,就是善业跟恶业。看你造业时候当下的心理状况,是跟强烈的贪瞋痴,还是跟强烈的无贪、无瞋、无痴相应。

我们知道所谓的三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个是声闻乘的说法;菩萨的唯一善根就是精进,不管你是行六度,从发菩提心、行六度,到十波罗蜜,都是以精进度做串连,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我们如果是走自我解脱的路,就是要先修到无贪、无瞋、无痴,才能够真正的生起出离心,然后解脱轮回,或者证得涅槃,都是靠这个“无我”。因为你要做到无贪、无瞋、无痴,除非你明白无我的道理,真正的断除我执,才能够真正的没有贪瞋痴。因为贪瞋痴是由“我”来的,这个“我”的问题没有解决,贪瞋痴它不可能自己消失,所以贪瞋痴是从我执来的。本来是一切法无我,没有“我”的存在,但是我们颠倒、无明、愚痴,以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因此,我喜欢就贪,我不喜欢就瞋,没有特别喜不喜欢就是愚痴。

所以我们如果造善业的时候,可以跟无贪、无瞋、无痴相应的话,那表示我们在造善的时候不执著我们所行的善、所有的内容,或者是不执著我们行善的功德。不会因为布施有功德,我才去布施,这个布施的善业力量就很小很小。你如果布施是三轮体空,没有一个我在布施,也没有我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的话,你是以清净心来布施,那它就是跟无贪相应,这个善业的力量功德就大。那就是说看你在行善、累积功德的时候,你执不执著?有没有一个“我”的观念在里面?“我在行善、我很了不起、我发菩提心、我是大乘行者……”,都没有那个“我”的观念。这一切的善行,都是以清净心、跟无贪相应的,因为你的心没有执著一个“我”,所以它就无量无边。

我们是被一个“我”困住了,执著一个“我”,就好像一个瓶子,我们被这个瓶子限制住了,所以瓶子里面的空气很少,除非你把这个瓶子打破,你内在的空气就跟外在的空气合而为一,这时候你就是虚空,虚空就是你的心,整个法界就是你,你的心就是法界、你的心就等于法界心,这时候是无量无边,因为法界无量无边。这个时候你只要动一个小小善的念头,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你只要行小小的布施,你的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因为没有“我”的界线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功德是最大的,善业的力量是最强的。相对那个造业也是同样的,强烈的贪瞋痴,这个时候造的恶业的力量是最强的。

这是第一个,怎么来判别业的轻重,不管善业还是恶业,就是看你造业当下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来决定它的轻重。

第二个是“串习”。串习越长的时间,那个力量越强。我们所有的习气都是串习来的,我们都会以为说每天我在作主嘛:“我早上起来,我是喜欢吃什么早点,然后喜欢穿什么衣服出去做工,不是我自己在决定吗?”可是事实上不是,因为根本没有“我”的存在嘛,那是谁在决定呢?你的习气在决定,懂吗?你为什么早上喜欢吃西式的?还是中式的?因为你过去吃西式的早点,吃的当下你说:“好吃!好吃!好吃!”吐司加ham(火腿),夹一个蛋,然后再喝一个lemonjuice(柠檬原汁)、还是orangejuice(橘子汁),你吃的当下身心很愉悦,这个种子熏到你的八识田里面,你又种下“西式早点很好吃”这样的种子在你的八识田里面,所以下次你去看menu(菜单)点早餐的时候,你就会点,“我要ham加吐司、一个蛋、lemonjuice。”我们会以为“我在决定,我喜欢什么口味,不是吗?”不是!是你习气的种子生起现行了,所以你就会喜欢吃这个,然后你继续觉得它很好吃,这个再熏回去你的八识田,成为未来的种子,一直到有一天你觉得这个每天吃不好吃了,要换一个口味,你这个饮食的习气才会改变。那个喜欢吃海南鸡饭的,他每次就会点海南鸡饭,“我在点海南鸡饭不是吗?”不是!是你的习气告诉你说要吃海南鸡饭,哪一天要换成肉骨茶,肉骨茶觉得又不好吃了,又换。

每天你的六根面对六尘境界的时候,它都在串习你的种子,就是你造作身口意三业的当下,它回熏到你的八识田成为未来的种子。面对不同的境界,它有不同的反应,不是我在反应,是那个习气在反应。所以我的喜欢、不喜欢,或者我的个性,或者我的生活习惯,我喜欢什么样的穿着打扮,我有什么样的品味,我有什么样的嗜好,都是长时间串习的结果,全部含藏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面,遇到境界就种子生现行,那个现行再回熏到第八识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你造身口意的当下,它又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下一次又是种子生现行。所以是我们的习气在作主,懂吗?从早到晚都是我们的习气在作主,没有一个我在作主的,因为没有“我”的存在嘛!都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每一个身口意的当下都是这样,种子现行、种子现行,这个就是串习力,现在讲的串习力。

所以我们每天如果串习身口意都是十善业的话,善业的力量就强,习气种子的力量就强;我们如果每天串习的是十恶业的习气的话,我们造作身口意都是十恶业多的话,我们恶业习气的种子力量就强。所以我们碰到事情,都会习气先反应嘛,像我们会先生气,然后才说不可以,可是为什么它跑在先呢?为什么我不能先很理智的、很冷静的告诉自己说“不可以先生气,应该先讲道理。”那个就是习气跑在先嘛。那种习惯成自然,那种自动反应,它的速度最快,快过我们的修行力,所以我们的定慧力如果不够的话,那个习气每天在作主,来关系到我们每天是造善还是在造恶。

可是如果我们有修定,有空性的智慧就不一样,定力我们说可以伏住,我们过去虽然造了很多的恶业,有很多烦恼、习气的种子在第八识,但是因为我们修定把它伏住了,所以你可以定力跑在先,就是先伏住,慢一点、不生气可以做得到,慢慢我们的心可以自在作主,也不是“我的心”在自在作主,而是说那个定力加强了,定力的摄持让那个种子不会这么快就爆发出来。

如果有智慧的观照就更好了,我不但可以伏得住我那些烦恼、习气、业力的种子,不让它生起现行,而且我还同时有智慧的观照,观破它。那这种子的力量就可以慢慢慢慢地怎么样观破?就是无所有嘛!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吗?现在有一个人他怎么样对你不客气,“他侮辱我吔!”,可是“我”不可得,“他”也是不可得,都是五蕴的假合,他侮辱我的那个话也不可得,音声无常、生灭法。这就是你当下有空性智慧的观照,你就不会生气啦,因为没有一个“我”被骂,也没有一个骂人的那个“人”,也没有被骂的“话”,当下就把它空掉了,因为都是无自性,都是生灭无常的,它都不是实有的。这就是说你有智慧的观照,所以又不同了。它不但定力可以伏住,而且可以把那个种子也彻底地尽除掉,所有恶业、习气、烦恼的种子,都可以因为你有慧观而慢慢地尽除。因为所有烦恼、习气、业力的种子都是执著有一个“我”,然后熏到第八识的嘛,那你现在明白无我的道理,所以它再回熏回去,有没有那个我执在里面?没有了!

所以平常有这个空性智慧的观照就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常常这样来熏习的话,来串习,我们现在讲串习,串习串习,你就越来越不会执著了,不用提醒自己说要看破、放下,你自然就看破、放下,因为假的嘛,根本就没有真实的我存在,你自然就不会执著了。所以它熏回去的都是无我的,无贪、无瞋、无痴的那个种子,都是善根力量的种子,所以你那个恶业的部分就慢慢慢慢地尽除,因为你不再回熏回去了,然后原来的再把它清净,就是很优秀的修行人了。

我们现在讲到这个串习力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天身口意在做哪些事情,它就串习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不是说我这样胡思乱想没有关系,你每一念胡思乱想的那个念头,就熏回去八识田成为未来的种子,你要知道噢,每一个念头都熏回去。种子生现行嘛,你那个种子从八识生起来成为念头,它又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你这一念是善的,它就成为将来善的种子,你这一念是不好的,将来就是恶业的种子,所以不要小看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串习的力量。每一句话也不是说了就算了,不能算了,说完它又熏回去,你下次还是说同样的话,碰到同样的情况,为什么还是同样的反应?就是它是这样串习的啊,现行又熏回去成为未来的种子,所以下次还是这样反应。每一件事情做的也是,不是做完就完了,做完也是熏回去,所以你下次还是会这样做。

造善、造恶都是由你的习气在决定的,你习气怎么来的?串习来的,长时间串习的力量越来越强、越来越强。所以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那个很强烈的烦恼,我们想要调伏非常非常困难,就是因为它串习太久,那个习气的力量太强大,除非我们的定慧力强过它,要不然我们还真的很困难,就是它跑在先嘛,它先反应完,然后我们再忏悔啊、再什么。可是为什么它的速度会比我们修行力的速度要快呢?那就是因为它的力量很强,我们的修行力、我们的定慧力的力量没有它强,所以我们要修到定慧力的力量比它强,那我们就可以慢慢伏住,然后慢慢把它清净。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讲到“自性故”。就是讲到十恶业的自性,自性就是本身,十恶业的本身它就有轻重的差别。像身业:杀、盗、淫三种身业,哪一个比较重呢?杀比偷盗重,偷盗比邪行重。口业,四种口业也是,妄语比离间重,离间比恶口重,恶口又比绮语重。前面的比后面的重,身业跟口业来讲。这个是以伤害他人这个立场来判定它的轻重,有角度的,不同的角度看。那我们怎么判别它的轻重,就是你伤害别人的程度嘛,你杀生的话是要他的命,所以最重;偷盗的话是身外之财还OK,因为他的命还在,还能够保命,所以杀生比偷盗重,偷盗又比邪行重。

后面的意业:贪、瞋、痴,就是后面的要比前面的重,跟身业、口业刚好反过来。身、口业是前面的比后面重;贪、瞋、邪见,是后面比前面重,这个又是以断善根的角度来说它的轻重。

邪见最重嘛,因为愚痴、无明而生起了种种的邪知见,尤其我们前面介绍过,不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不相信可以证果。不相信因果,他就不觉得说我做错事情就会受到报应;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他就不用行善了,因为行善也没有好的果报,我们看好人都被人家欺负,不是吗?那个布施的人,他还是一天到晚喊穷啊,那可见善没有善报。那恶呢?也没有恶报,所以他要不要断恶?就不用断恶了,对不对?要不要行善?也不用行善,因为行善不一定有好的果报。所以他如果不相信因果的话,他就不会断一切恶行,不会行一切善,那他会不会好好地修行?也不会啊,他也不会想要断烦恼,也不会想要解脱,也不会想要证什么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还是佛果——那就等于断了一切的善根,所以邪见最严重。

瞋恚呢?会不会断善根?也会;但是不会断一切善根,瞋恚只会断无瞋的善根,因为你瞋心起来的时候,就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想法都是不好的,讲出去的话都是很难听的,做的事情都是伤害别人的事情。尽管你每天做早晚课啊很精进啊,还是每天有固定修什么法啦,譬如说你修一个礼拜的法,很精进,每天修修修,修得法喜充满;可是有一天碰到一个你最讨厌的人,你跟他吵了一架,还是碰到什么外在的境界,发了一个小小的脾气,你这个星期的修法统统泡汤了,修行的功德全部泡汤,因为火烧功德林。所以瞋恚它为什么会损坏善根?就是因为你在瞋恚的当下,生起的都是伤害别人的念头,说的都是伤害别人的话,做的都是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它会损坏无瞋的善根。

贪最轻,为什么呢?因为它只会损坏很轻微的很轻微的善根,或者完全不会损坏善根,所以贪最轻。当你为自己的贪欲着想的时候,这个时候会稍微的损坏无贪的善根;可是如果你的贪是为众生着想的话,就一点都不会伤害善根。帮众生着想的时候,譬如说:我为什么想精进地学佛修行?因为我誓愿度尽一切众生,这个贪不贪?我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贪够大吧?我们美其名叫做“发愿”,它叫做“善法欲”。欲就是欲求,贪就是欲求。你为自己贪,我们就说它不好嘛;可是你为众生起的这个善法欲,就是为善法而起的欲求叫做善法欲。我要成就一切法,为了要度尽一切众生,我一定要圆满一切法,这个也是善法欲啊。我为了成就一切法,所以我要非常精进地修行,我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我必须自己要先成就,这也是欲求啊,是对善法的欲求,这个时候会不会损坏善根?当然一点都不会损坏善根。

所以,我们就分别贪、瞋、邪见,为什么邪见最重?因为它断一切善根,瞋恚为什么第二重?因为它还是会断善根,断无瞋的善根。贪为什么最轻?因为你为自己的贪著想的时候,只会很轻微地损坏一些无贪的善根,为众生着想的时候,是一点善根都不会被毁坏,所以它是最轻最轻的。这就是第三个,以十恶业来说,怎么样来判别它们的轻重,以不同的角度来切入。那我们明白了。

第四个,就是事。就是对象的差别,不同对象的差别,它就有不同的轻重果报。像我们前面讲到,佛法僧三宝啊、善知识这些,因为这些对象是我们恭敬、供养、承事的对象,所以我们对这些对象造恶业的话,它的业就比较重。那同样的,我们恭敬供养三宝,或者是承事善知识,造善的话,它的功德就比较大,善业的力量也是比较强,这是因为对象的差别。不同的对象做相同的事,但是它的果报不一样。如果说我们毁坏佛塔、佛像,或者经典,或者偷出家人的东西啦,或者偷上师的东西,这个罪就很重;相反过来的话,我们如果供养上师、供养三宝,它的功德就很大。这就是对象的差别来论业的轻重,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就是你有没有修对治。怎样修对治,我们昨天已经详细说明过了,就是修一切的正行来对治恶业的力量。可是你平常不但没有造十善业,而且大部分行的都是十恶业;可是你造了之后又没有忏悔,也没有防护不再造,也没有修一切的善等等,那当然这个恶业的力量就比较强,这是没有对治来说。

第六个,就是你有对治。你有修一切的正行对治,那不但能够损害恶业的种子,还能够断尽一切不善品而证得种种的果位,也能够让我们一切的善业因为离欲而得到清净——这个就是说你行善如果不执著的话,有那个般若的智慧来观照,你这个善的力量就非常非常强,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譬如说你布施的话,三轮体空之类的,就是有空性的智慧来观照的话,不执著在那个功德善业上面,那你这个善业的力量、功德就非常的广大,这是有对治来说。

就是这六种情况来判别业的轻重,好的跟坏的,两种情况说明。

除了引“本地分”的内容以外,书上它还引《亲友书》里面也是这样说的,它说有五种情况来判别业的轻重。

第一个,就是恒常串习。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看你长时间串习的是善的、还是恶的,那个习气的力量就很强;串习得越久,那个习气的力量越强,那当然它造善或者造恶的力量就越强。所以我们希望串习的都是善业的种子,都是善的习气,修道的习气,希望串习的是这个。

第二个,就是猛利贪著乐作。就是强烈的贪欲执著,然后很欢喜好乐的去造业,这个它就强。这个我们昨天也讲过,就是你是欢喜踊跃的心,很好乐去造的,而且跟强烈的贪相应的、强烈的执著相应的,当然它的业就比较重了。所以我们希望“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希望能做到无贪、无瞋、无痴这三个善根。

第三种情况,对恶业没有对治。这个都是大同小异的,跟我们前面讲的差不多,它只是引经据典说这部论也是这样说,这部书里面也是这样说,就是更能证明它这个内容的可信度。这是菩萨的慈悲,就是苦口婆心嘛,怕你不相信,就是还要再引经据典,然后婆婆妈妈说了一大堆,也是求好心切,希望我们早一点能够从善如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所以感觉它好像有一点重复。于恶业无所对治,所以我们希望勤修对治,修一切正行来对治,这样就对了。

第四个,是对三宝等具功德处所作。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对象,这个对象如果是三宝等等这些应该让我们恭敬供养的对象,为什么它的业会比较重呢?因为三宝是我们的功德田,所以你在功德田这样的一个对象来行种种的恭敬供养的话,当然你的功德就比较强,这是对象的差别。

第五个,对我们的父母、尊长或者是善知识等等的恩德处所造的种种业,造善或者造恶。因为这样的对象是我们的恩田,我们的父母、尊长、善知识是我们的恩田,是我们应该念恩、报恩的对象,所以我们应该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然后承事善知识。所以我们都可以做到的话,我们的善业的力量就比较强,功德就比较大;相对的,我们如果在这些对象面前造下恶业的话,那当然恶业的力量就比较强。

这个是《亲友书》当中所说的五种情况来判别业的轻重,善跟恶都是同样包含在里面。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十业道的轻重。我们前面第一个部分是说明哪些情况比较严重,可是没有说出原因,只有说这样的情况是比较严重,可是没有说出为什么比较严重。所以接下来第二个部分要介绍的,就是再更详细地说明为什么比较严重?它有四个原因,我们今天介绍第一个,另外三个明天介绍,因为太长了。

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这个业特别严重的原因,因为“福田门”的缘故,所以它的力量特别的强。

哪些是我们的福田呢?三宝是我们的福田,善知识是我们的福田,尊长父母这些都是我们的福田,应该种福田的地方。面对这样的一个福田,我们是造善还是造恶,那个力量就非常强,尽管你没有很强烈的想要造善或者造恶的那个心,没有很强的心念,但是你只要做一点点的事情,只是做一点点的小善,你就马上能感得很大的福报,这就是因为福田差别的关系,福田非常殊胜的关系,所以你只是行一点小小的善,它的功德就很大。同样的,也要很小心谨慎,你只是造下小小的恶业,它感得的就是很大的罪报。它都是相对的,功德很大,造业也很大。

所以在《念住经》里面它就有提到一段话:我们如果盗三宝物的话,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是也构成非常严重的罪业,这个是《念住经》里面,它把这个严重的情况做了一个说明。譬如说我们偷佛法僧三宝的东西,譬如说我们曾经偷过佛像或者偷过经书,怎么办?赶快还。如果过去有不知道、不小心在哪个寺庙道场,拿了这个寺庙道场的东西,或者借没有还,那就赶快还,如果有偷偷拿过的话,就要以同等的佛像,或者相同的经典拿去归还,这样你的业就能够清净,还要忏悔,然后你这个业就清净了。可是如果你拿的是出家人的东西,那你要在他的面前请求忏悔,他如果愿意原谅你的话,你也是拿等同的东西归还,这个业也能清净;可是如果这个师父不原谅你,那你这个业就没有办法清净。果报是什么呢?你就等死后堕到热地狱去吞热铁丸,如果你拿的是师父的食物,你曾经偷吃上师或者哪一个出家人的食物的话,人家供养道场的那个食物,没有经过同意偷偷拿来吃的话,如果这个出家师父不原谅你的话,你的果报是什么?就是死后堕在热地狱,然后吞热铁丸。那如果你偷的不是吃的东西,你会到哪里去呢?你就会生在无间地狱当中,或者近边地狱里面的黑暗地狱,那个就是我们将来会去的地方。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偷佛法僧三宝的东西,或者上师、善知识的东西,出家师父的东西,千万不要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拿走,因为果报非常的严重。

那在《日藏经》里面它也说了一段话,也是非常严重,警告我们千万千万不要造这样的业,就是不要以犯戒身接受十方的供养。我们如果接受十方的供养,我们没有修行的功德可以承担的话,就很麻烦了,将来就是披毛戴角还嘛。“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意思就是说,你要有修行的功德,才能够接受十方的供养,不但有修行的功德,而且还没有破戒,你还要持戒清净才可以;如果你又破戒、又没有修行的功德,你再接受十方的供养,哇!那个果报你恐怕很难还。

所以《日藏经》里面就讲了这段话:它说如果没有经过同意,你就私下拿了出家人的东西的话,即使是一把青菜、一束花、还是一袋水果,都会堕到热地狱当中,死后堕热地狱,经过漫漫长夜的地狱的果报以后,还没完噢,身在旷野当中,因为你偷拿嘛,手拿了,然后脚跑了,所以你的果报就是没有手脚的畜生,懂吗?像水蛭啊、蚯蚓啊、毛毛虫,会生在旷野里面,没有手脚的畜生;不然就是生在坟墓堆里面,专门吃死人、腐烂尸体肉的那个蛆,蛆也没手脚;还没完噢,还会到饿鬼道里面去,也是没有手脚的饿鬼、而且眼睛瞎的饿鬼。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都会去,而且受报的时间都是非常非常长,你只是拿了一把青菜、一束花、一篮水果这样而已噢!尤其又是我们刚才讲的,你又是持戒没有清净,就是常常还有破戒,或者你没有修行修得很好,你的功德没有办法承担十方的供养,因为供养给出家人的是十方的供养,你等于欠十方众生的债,懂吗?所以它为什么会那么严重的原因就在这里。还有,已经供养给出家人的东西,我们不应该自己拿来用之外,也不应该转送给其他的在家居士来享用。你不能说“这个道场,这次水陆法会好多水果,放在那边会烂掉,一袋一袋装好,这一袋你带回去,那一袋你带回去,大家帮忙吃,不然会烂掉”,好像很好心。完蛋了!这下完蛋了!就是你没有经过师父的同意,你私下自己作主,“这么多的东西,面包一个礼拜以后也坏掉,也不能吃,发霉啊,那也是要大家帮忙吃啊,在家居士帮忙吃,出家师父吃不完,大家帮忙吃”,就是你自己作主,自作主张不可以。如果说住持或者出家众、法师他说:“等一下这些,各位居士可以带回去。”这样OK,没有问题,懂吗?不要自作主张,自己偷偷地到厨房,看到这个就拿来吃,这个水果拿来吃。不可以私自取用十方供养给出家人的东西,如果经过师父同意就没有关系。

还有呢,同样的《日藏经》里面继续说:我们宁愿拿一把利剑,把我们自己的手脚都砍断,我们也绝对不做这样的事情,什么样的事情?不把已经布施给出家人的东西转送给在家人来享用,我们宁愿自己砍断手脚,也不做这样的事情,懂吗?宁愿自己吞热铁丸,让猛火烧身,燃烧自己的身体,我们也不应该受用出家人的东西。我们宁愿拿像须弥山这么多的猛火来吃(须弥山很大嘛),我们也绝对不要受用出家人的财物。我们宁愿被大铁叉把整个身体贯穿,我们也不以在家的身份来受用僧伽(出家人)的财物。宁愿把自己丢到房间里面,那个房间充满了火炭,烧了很多火炭的房间,我们宁愿把自己丢到里面去,我们也不做什么事情呢?也不以在家的身份,晚上住在出家众的寮房,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在道场过夜,懂吗?那个八关斋不一样,或者举办法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去拜访师父的话,尽量太阳下山以前赶快离开师父的房间,赶快赶回家,尽量不要留在出家人的寮房里面过夜,因为那个寮房也是十方供养给出家人住的,不可以因为你跟这个师父感情很好,没有事去那边住,不可以。除了举办法会,大家都住在那边不一样,而且我们还有供养道场、供养师父,所以这种情况不一样。就是说平常你自己私下个人在道场过夜,住的是出家众的寮房,这个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是在家人的身份。

还有,我们现在是讲福田嘛,这些是我们的福田,三宝等等这个是我们的福田,所以这个福田我们如果造善的话,善的力量很强,造恶业的话,恶的力量很强,尤其是瞋恚大乘发心的菩萨的业最重,就是我们瞋恚心。我们发脾气,跟我们平常的家人发脾气的业都没有那么重,可是我们对一个已经发大乘菩提心的菩萨起瞋恚心的话,那个业就非常重,为什么?福田力的关系,我们现在讲福田,福田力的关系。在出家众里面,因为出家众有声闻乘的、大乘的、菩萨乘的嘛,你对声闻小乘的(出家众),就是他没有发菩提心,你对他起瞋恚心,业还没有那么重;或者他虽然是菩萨,但是他还没有发菩提心,这个也没有那么重;他如果是已经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这个就很严重了。

所以在经中也这样说:如果有一个人,他因为起瞋恚心,把十方所有的众生统统逼到黑暗地狱里面去;另外有一个人,也是起瞋恚心,他是对已经发心的菩萨起瞋恚心,然后因为讨厌他嘛,所以他就转过来背对着他说“我才不要看到你!”就只有讲这句话而已,业就比刚刚那个业还要重。刚刚那个业就是因为讨厌嘛、起瞋恚心,把十方所有的众生都逼到黑暗地狱里面去,这个业已经很重;可是你对一个发心的菩萨背对他说“我才不要看你”这样发一个脾气,业就比这个还要重,就是因为福田力的关系。

如果有一个人,他抢了所有南赡部洲众生的财物,这个偷盗罪很重了嘛,对不对?可是比不上什么呢?有另外一个人,轻视毁谤一位发心的菩萨,业比那个还要重。

或者,如果有一个人,把像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佛塔庙全部都消灭,烧掉、毁坏,这个业很重;可是比不上另外一个人,对已经发心的菩萨起瞋恚心,然后说了一些很恶劣批评的话,这个业比那个还重、毁坏佛塔的业还重。

所以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千万不要对已经发心的菩萨起瞋恚心,不要轻视毁谤,或说了一些恶劣批评的话,因为瞋恚心的关系,千万千万小心、谨慎、注意。可是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发心啊?他也没有写在脸上“大菩萨”呀,那怎么办啊?就是对一切众生都不要发瞋恚心,不要轻视毁谤,不要说一些批评的话,这样可能比较稳当一点,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发心的菩萨。

还有,我们让一切瞎子的眼睛都能看得见,这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嘛,因为帮助造福盲胞,让一切所有的瞎子眼睛都可以看得见,这个福报很大,对不对?还有,另外就是把一切的众生都从牢狱当中放出来,给他们像转轮圣王或者是大梵天王那样的快乐,这个福报也很大,对不对?这两个福报都很大:一个是让所有的瞎子都看得见,另外一个是把所有的人都放出来,然后给他转轮圣王或者是大梵天王的快乐,这个福报都很大。但是比不上对一位见空性的菩萨,起了清净的信心,然后用很欢喜的眼睛看着他,还有用很爱乐的心去称扬、赞叹他的功德所生的福报来得大,比不上这个福报。刚才是讲瞋恚心,现在是讲福报,你对已经发心,已经见空性就表示说他已经开悟,你对一个已经开悟、见空性的这样一个对象,生起了清净的信心,很欢喜看到他,然后又赞叹他的功德,那这个福报非常非常大,就是因为福田力的关系。

还有一个比喻,就是杀害南赡部洲一切的众生,或者抢他们一切的财产,这个罪业很重,但是比不上你去障碍或者去为难一位发心的菩萨,为难他什么?为难他去行善,即使一个很小的善,喂一下流浪狗,就是这么小的善;可是你去障碍他、去为难他,就是去障难他,那这个罪业就很重,重过你杀害一切南赡部洲所有的众生,这个杀业非常的重,对不对?或者抢他们所有众生的财物,这个偷盗罪也是很重,对不对?但是都比不上你对一位已经发心的菩萨,去障碍他、去为难他的行善所造的业这么重。

以上这一大段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明白:因为福田力的关系,你不管是造善还是造恶,那个力量都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们要非常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违犯我们以上所说的这些内容。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