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师佛网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选择字号→ 特大

33、嗔恚(忿,恨,恼,嫉,害)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授

我们还在瞋恚的部分。跟瞋恚心相应的心所还有几个,我们先介绍,因为它有关于我们修行,怎么样来检查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来调心,这关系到我们修行能不能快速成就,会不会有障碍现前,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说得详细一点,那我们自我检查、反省也比较容易。

跟瞋恚相应的心所还有:忿、恨、恼、嫉、害这五个。

忿,就是忿怒的忿,这是指我们当下的情绪。譬如说:我们刚刚搭地铁来,人很多,突然有一个人莽莽撞撞冲过来,撞了我一下,我当下不愉快的情绪就生起来了,想说“这个人走路不长眼睛”,那个就叫忿。或者我去park(停)车,看到前面有一个停车位,好高兴,正要接近的时候,后面有一辆车这样“咻!”就开到我前面来,然后他就停进去了,当下我就忿。或者是我们看新闻、看电视,看到我们不满意的部分,看到不满意的人、事、物,有的人就是一面看电视一面骂,一面批评,那个都是忿。我们就知道,忿是指当下眼前不满的情绪,那个就是忿。所以修行人在这个当下就要很清楚地看到:我现在心中已经忿忿不平了,赶快调,不要让它继续地增强瞋恚的力量,这样我们瞋恚的习气跟种子,才能够慢慢被调伏下来,它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轻,就是靠我们每天这样很强的觉察力,一有一点点情绪产生,就赶快调,习气就不会变得越来越重。

或者有时候觉得今天也没什么事,可是我就觉得很心烦,觉得闷闷的,这个就是忿。没有事情就是觉得烦闷,那个就是忿。我们有时候会变得好像比较挑剔啊或者比较唠叨,其实是因为当下我们的心是忿忿不平,所以我们会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那个都不是别人的错,是我们在迁怒,有没有?我们心里面觉得不太舒坦,就把怒气迁到别人身上,或者那个事情上面。所以我们要有这样强的觉察力,不是他来惹我,是我自己的心先不平,先有忿含藏在我的心里面,所以我才会看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这就是忿。

恨呢,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们心里面不给它过去,怀恨在心,那个是“恨”。是已经过往的事情,可是我们把它放在心里;或者情绪今天不满,明天不愉快,后天不高兴,然后慢慢累积,形成心中的怨结或者是怨恨。所以这个恨,指的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可是我们把它含恨在心里面,这个就比当下的情绪要严重一点了,因为我们已经怀恨在心,它会成为我们的怨结,这些怨结都含藏在我们八识田里面,一个都不会少,如果我们没有去把它解决掉的话。所以所有跟我们结怨的人,就是我们将来的冤亲债主,就是我们将来的仇敌。那个小人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你跟他结怨来的。我们不希望碰到小人,希望遇到贵人,希望事事都顺心、没有障碍,那我们就不要跟人家结怨,从现在开始都不再结新的怨,旧的怨一个一个把它打开,把它化解掉,这样我们八识田瞋恚的种子、习气、业力才能够清除,因为我们不断地忏悔、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改过,这个种子就清净了。

如果咽不下这口气,就会进入下一个“恼”的阶段,这又更严重了。每次想到,我就身心热恼;一谈到某人,我就咬牙切齿;一想到某一件事情,惨痛的回忆。这个都是已经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里面,每每想到就身心热恼起来;那如果没有办法化解的话,就会形成各种报复的手段啦,或者是想怎么去伤害啊,那些计谋,或者是那些想法就会出来,就是因为怨结化不开,就会想到怎么样去伤害对方,这个就是害心。所以害心也是跟瞋恚相应的,它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忿、恨、恼慢慢慢慢地演变来的。想说你不让我好过,我也让你没有好日子过;你惹我生气,我也让你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不知道发了什么毒誓、恶誓,我都想不起来,一般人会怎么想?反正就是想尽了各种方法,把那个怨气看能不能消除掉,可是他不知道这种方法没有办法消除,只能结得更深。

还有一个就是嫉妒。嫉妒心就是见不得人好,看到别人胜过自己的时候,我们就生起嫉妒心,我们没有办法赞叹的,对于一个嫉妒心强的人,他是很难去赞叹别人的。所以我们一般在嫉妒心很强的人面前,我们也尽量不要去赞叹别人。有些人很老实,他想说佛法教我们要随喜赞叹嘛,所以就在他面前猛称赞“这个很殊胜,这个人怎么样很好、那个人怎么样”,结果他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可是我们不知道,那等于我们让他有嫉妒的机会。所以菩萨道护念众生的心,也是这样护念的,在不同众生的面前,我们谈话的内容是不同的,那我们要先了解他的习气是什么,尽量说一些不让他心生烦恼的话。你一直称赞别人,他嫉妒心就一直起来嘛,他也心生热恼。这个是属于行菩萨道的范围,我们不要扯那么远,再把它拉回来。

嫉妒心也是跟瞋恚心相应的。嫉妒心强的人,就是他见到别人顺利的时候,譬如说最近运气不错,赚了很多钱,心里面就嫉妒;或者是听到有人在他面前称赞某人的时候,有好名声的时候,他也心生嫉妒。那如果听到有人在他面前谈说“某人最近好像生意失败,赔了很多的钱,负债累累啊”,哇!他就莫名的喜悦,那个就是嫉妒,不喜欢听到人家好的部分,喜欢听到人家不好的。在他面前批评某人的时候、毁谤的时候,他听起来就很舒坦、心里面很舒坦,心就觉得很安了,为什么?他听到别人批评的时候,他反而会觉得心安,就是他觉得我胜过他了,他那个嫉妒心就怎么样?可以被压伏下来,因为嫉妒心就是比不过别人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在既然别人在我面前谈说“某个人多么差劲,还是怎么样不好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是胜过他的,所以就OK,我就觉得心情很愉快——这就是嫉妒。

嫉妒就会得到少威势的果报,我们昨天提到,瞋恚会有少威势的果报。除了嫉妒心以外,还有就是退失菩提心:学佛学了半天,好像也没有什么成绩,我照样生病,障碍照样是不断的,障碍重重,于是我就退了道心;那以前请来的那些佛像、经典怎么办?好一点的就是收起来,把它供在高高、清净的地方;可是因为有瞋恚心的关系,他可能就不是这样处理,想说“算了吧!我还是不要学佛修行”,可能他就把它任意地丢弃,或者拿一个箱子就全部丢进去,然后放到床底下,躺在上面,屁股就压在佛像的上面,这样都会感得我们少威势的果报。

或者对我们的父母师长,没有尽心尽力地服侍、供养、照顾,这也会感得少威势的果报。

如果我们的瞋心、害心、嫉妒心没有去除的话,那我们看到这样的人,我们也不会劝他说“你要去贪心啊!不要嫉妒啊!”或者“不要加害别人啊!”我们就不会这样子。他在我们面前谈论某人怎么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旁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想说“他怎样害你,就把他害回去啊!你是这么好欺负的吗?”这样子我们也会得少威势的果报。

或者是见到人在行善的时候,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百般的障难,也会得少威势的果报。

或者是见到少威势的人,我们心里面瞧不起他,没有把他放在眼里。我们越瞧不起别人,我们自己威势就越小,所以果报就是小威势。

以上是十个,我们已经谈了十个会让我们得到小威势果报的业因。

反过来,就是相对于刚才那十个,怎么样能够得到大威势的果报呢?就是你不要嫉妒嘛;看到别人获利的时候心生欢喜;看到别人生意失败、赔钱的时候,我们生悲愍心,然后去安慰他;有人在我们面前赞叹别人的时候,我们随喜;看到有人被恶意中伤、批评毁谤的时候,我们去安慰他。这样就五个了。

第六,发菩提心。刚才是说退失菩提心,任意的毁坏佛像;那现在我们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够发菩提心,造佛像来供养,我们就能够得大威势的果报。

第七,对于父母尊长,就是要孝养父母嘛、恭敬师长,要尽心尽力地服侍照顾。

第八,劝人修威势的业因。刚才我们是讲说,见到小威势的,我们在旁边煽风点火,更加强了他的瞋恚心、害心、还有嫉妒心;现在不要,现在反过来,我们劝人“你的脾气最好是改一下啦!”就是去除瞋心嘛。“如果某人好的话,我们称赞他就好了嘛,不要嫉妒嘛!”劝他去除嫉妒的心,然后“不要冤冤相报嘛,冤冤相报何时了?”去除害心。“尽量不要生起损害众生的念头,因为你怎样想要加害别人,那个果报到时候都报在自己的身上啊。对自己也没好处,对别人也没好处,所以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不要做啊!”就是劝他,劝人家断除瞋心、断除嫉妒心、断除害心。

第九,劝人家行善,累积功德。因为威势是无量的功德来的,行无量的功德善业所成就的威势的果报。所以我们劝别人多多行善、累积功德,当然就能感得大威势的果报。

第十个,见到小威势的人,我们不会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不会轻视,然后瞧不起他,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大威势的果报。

所谓的威势,就是一种敬畏的心,看到这个人心中畏惧,但那个畏惧不是恐惧害怕,里面又有无限的恭敬在里面,又敬又畏这样的心理,就是所谓的威势。

我们也常常说,现在日子不好过,那我每天呢都过得烦烦恼恼的,然后我学佛修行,告诉我要发菩提心、要心生慈悲,可是我就是发不起来,我就是慈悲心很难生起。我们现在就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菩提心、慈悲心这么难生起,就是因为什么?我们还有忿、恨、恼、嫉、害,这些东西没有解决,我们不要想发菩提心,也不要想心生慈悲。因为慈心就是给众生快乐嘛,可是我们自己都不快乐,我们不是忿、就是恨、就是恼、不然嫉妒、就是想要害人,我们怎么给众生快乐?我们看到众生就讨厌,因为你瞋心起来的时候,看到谁都不顺眼嘛,你说怎么给他快乐?所以就没有慈心啊!瞋心起来的时候,慈心不见了。那悲是拔众生苦啊,解除众生的痛苦。可是,如果我整天都在想怎么样去报复这个、怎么去伤害那个,我怎么去拔众生苦?我只会给众生更多的苦啊!我哪里会有悲心呢?所以害心不除去的话,也不可能有悲心的。

所以经上说“瞋心障慈,害障悲”。瞋恚心障碍我们慈心的生起,害心障碍我们悲心的生起。什么时候有慈悲?什么时候去除瞋恚、害心,你才可能有慈悲,不然也不可能有好日子过。每天我们都烦烦恼恼的,不可能过得很自在、解脱、逍遥、喜悦。

所以书上说怎么样成就八种喜悦自在?就是要断除瞋恚心,去除我们刚刚讲的忿、恨、恼、嫉、害,嫉妒心这些,才可能真正得到喜悦,才每天能够很开心地过日子。不但自利,还可以利他,因为你开心,周遭的人都开心,你开心才会想到怎么样去帮助别人,才有慈心有悲心。

所以我们看看书上讲,这八种喜悦的心是怎么生起的?

第一个,就是除非你没有损恼心了。我们不再会生起想要恼害众生的心,我们才可能有喜悦的心生起,每天才能够很快乐地过生活。

第二个,就是没有瞋恚心。

第三个,就是没有诤讼的心。因为嫉妒心强的人,或者瞋心强的人,他好胜心很强,喜欢好斗,喜欢跟人家争,所以没事情就跟人家争起来,然后一定要争赢。斗不过就法庭见,打官司啊、诉讼,也是从这边来的。所以有官司缠身的话,也要忏悔什么业?过去瞋恚的业,过去所结的怨结,这一世果报成熟了,所以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去除瞋恚心的话,那一定能做到不跟人家斗啊,不跟人家争论啦,也不会有官司缠讼这样的事情发生到我们身上,这样才有喜悦的日子过嘛。喜悦从哪里来?就从不争来、不斗来、不好强来的,怎么样做到?就是除非你不嫉妒,然后不瞋恚,才可能做到。

第四,就是柔和质直心。因为瞋恚心强的人,他的性情非常刚强,很容易发怒,跟人家吵架的时候,态度一定不和善嘛。那他为了要争赢别人,他就想了很多为自己辩护的歪理,所以他的心一定是不正直的,一定充满了谄曲,九弯十八拐,所以他不正直。然后他一发怒起来,我们也不知道他会使什么手段在我们身上,所以他的心也不质朴。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柔和的心,要有一个朴实正直的心,怎么来?也是远离瞋恚心才可能做得到,这个也是我们喜悦的来源。

第五,就是有慈心、有给众生快乐的慈心。我们刚才已经讲过,除非我们心存善念、远离瞋恚,我们才可能带给众生快乐。

第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就是除非你离开害心,不再有损害众生的念头,你才会想到说怎么让众生得安乐,怎么去利益他们,这样的心念才可能生得起来。

第七,就是身相端严,众共尊敬。我们也知道,离瞋恚才能够有相貌端严的果报,才会有大威势;有大威势,那众生才会对你尊敬,所以这个也是离瞋恚来的。所谓的身相端严,得到大众的尊敬。

第八呢,就是因为柔和忍辱的功德,死后可以生在梵天或者是净土。这边一断气,不用经过中阴身,直接就生梵天了、色界大梵天,就是死后生天的意思;或者生净土,你们修净土宗的人就知道,净业三福嘛,最低的条件就是什么?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最低的标准。我们现在讲的都是这些,都做到了,当然就能够往生净土成就。

那我们把这八种功德回向无上菩提的话,到时候我们成佛的时候,就能够得无碍心,观者无厌。所谓的无碍心,就是心没有丝毫的障碍,好像虚空没有任何遮障。因为我们瞋恚心一起来的时候,无云的晴空就起了朵朵的云来遮蔽虚空。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生气的时候头脑是糊涂的,因为气昏了头嘛,所以那个时候是一定没有智慧的。所以常常起瞋恚心的人,他是不可能开发智慧的,就好像虚空层层的遮障;那能够去除这个瞋恚的话,当然就能够去除所有的遮障,恢复到原来无碍的晴空。观者无厌的意思就是,因为身相端严,所以众生百看不厌,很欢喜来接近你,会对你产生欢喜敬重的心,这个都是远离瞋恚的果报来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因为接下来是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可是它很长很长,恐怕还要两个晚上才讲得完,所以我们就留到下一次再讲。这个部分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下一次准备很详细地来介绍,因为所有障碍我们不能成就的原因,统统都出在这一段里面,我们就留到下一次。

(师颂,众师兄跟颂)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 返回目录 < 上一讲 下一讲 >
www.lianshi99.com